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最新章节 > 中国人还会不会饿肚子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四章 12亿张嘴巴:中国的粮食消费 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进入80年代中后期,我们逐渐摆脱了贫困,摆脱了饥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贫困,忘记饥饿。

  恰恰有许多人,吃饱肚子后,就忘记了饿肚子,忘记了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生产量极度有限,忘记了粮食供需矛盾还未根本解决。

  有人开始忽视粮食,有人开始不珍惜粮食,有人开始浪费粮食。无论在大学的食堂、豪华的饭店还是农家的养猪场、街头的垃圾堆,我们都可以看到令人触目掠心的粮食浪费现象。

  在许多人不以为然,许多人无动于衷时,山西临汾铁路第二小学的几名少先队员却感到深深的忧虑。他们听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故事,背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看不惯社会上如此不爱惜不节约粮食的不良现象,他们要向社会呼吁,向大人劝告。

  1990年,他们提笔写了一封信,寄给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信中,他们历数了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种种现象,请总理“教育”大人们,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他们还建议在全国确定一个爱惜粮食日。

  稚气未脱的儿童,却有如此爱国之心,实在难能可贵。李鹏很快给他们复信:“现在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现象确实是十分严重的。我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土地资源有限的国家。这几年粮食生产虽然有了一定的增加,但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提高和社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粮食生产仍然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大力提倡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动员、教育大家都来节约粮食,是十分重要的。”他采纳他们的建议,在全国确定一个爱惜粮食日,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个节约粮食的活动,向一切浪费粮食的现象展开斗争。

  这绝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有文章可做。中国的耕地面积严重不足,提高单产的潜力也有限,在目前粮食总产量与总消费已经存在一定缺口的状况下节约粮食,就等于是增产粮食。据商业部门测算,我国在粮食生产、储藏、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里,如果把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国可节约粮食2000万吨,可供5400万人吃一年。如果要生产2000万吨粮食,需要3000万亩耕地,并且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在我国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农业投资有限、化肥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节约2000万吨粮实际上也就是增产2000万吨粮食。另外,我国现在每年大约进口粮食1500万吨,耗费外汇15亿美元。如果我们能节约2000万吨粮,不仅可以节约15亿美元的外汇,而且还有500万吨的盈余作为储备。

  另有专家测算,我国每年的粮食损耗和浪费,远不止政府部门提供的数字,实际上已达到8460万吨,占了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

  这不能不令我们大吃一惊。由此可见,开展节约粮食活动,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根据李鹏的指示,国务院已于1991年作出决定,每年把“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所在周作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宣传周,教育全国人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中宣部、商业部、农业部、轻工业部联合发文,认为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要求全民动员,广泛深入地开展节约粮食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新风尚。

  在电影《周恩来》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令许多看了感动得流泪我们的总理周恩来,当他喝完一碗粥后,还要拿馒头在碗里涮一道,留下一个千千净净的碗……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的优秀美德,在周总理这一个无声的动作中,得到升华。

  相比于周总理,我们不能不脸红。

  周总理为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呕心沥血,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而他在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上,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但是,我们刚吃了几年饱饭,就开始了大手大脚。一个个白生生的馒头扔掉,我们开始无所谓,一碗碗白米饭倒掉,我们开始不痛心。

  《新疆日报》报道,乌鲁木齐市曾对餐桌上剩菜、剩饭、剩汤的“三剩”现象进行调查,发现一是数量多。受雇于新疆军区某部猪场的张士林,两年前隔一天到市区拉一次“三剩”,稀得照见人影,如今光是用笊篱捞出来的干货,一天两趟还拉不完。二是质量高,凡是餐桌上有的,诸如米饭、烤饼、鸡鸭鱼肉、海参等等,“三剩”桶里全都有。

  《经济参考报》披露:某大学食堂,只有300多人就餐,却养猪100头。有人从猪舍看到,这些“高贵的”猪不仅饱食终日,而且还“食有余”:里面放着12筐馒头,上百斤豆腐粉、江水面。

  有人写了这样一个笑话:三头被送入屠宰场的猪,大难临头全不知,还在一起唠吃经。农村来的猪回味似的咂咂嘴,憨厚地说:“现在日子好啊!大包干后,主人吃细粮,我吃粗粮。”来自公共食堂的猪则不屑一顾:“粗粮算啥?我天天吃大鱼大肉,吃了个动脉硬化。”颇有绅士风度的某市大饭店的猪在一边冷笑:“你吃啥?我吃山珍海味还喝茅台、人头马。”

  如果你知道人多地少的中国国情,如果你了解粮食产量与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的中国“粮情”,你就会看了这个笑话笑不出来,而气起来。

  某名牌大学的“天之骄子”吃不完的馒头、米饭,顺手就往泔水桶里扔,似乎顺理成章。某位女生餐毕,洗碗时怕饭盒里的油污沾手,竟又去买了一两米饭,用来擦洗她的饭盒。她为这个“发明”而洋洋得意,四处推广。

  南方某市一家有几千人就餐的大企业,食堂在洗碗池旁边放着几个很大的泔水桶,每天桶内雪白的米饭与馒头等都在100公斤以上。但这仅是在食堂就餐的人员浪费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人端着饭盒边走边吃或端回宿舍楼去吃,吃剩的,如何顺手就如何扔,阴沟里、垃圾箱中、下水道里。一年下来,这个食堂至少浪费粮食7至8万公斤。

  北京钢铁学院团委主办的反浪费展览揭示:该校学生每天扔在垃圾桶和泔水桶里的馒头和米饭近200公斤,积累起来,一年浪费粮食7万多公斤,可供400人吃一年。

  这是一家电视台播放的一组镜头:一条通往厂区的大道上,上万名职工涌向厂内去上班。路中央躺着几个被人扔掉的白花花的大馒头,只见那一辆辆自行车从上面一道道辗过,一双双大腿从上面一次次踩过,可谁都熟视无睹。

  在家庭的小饭桌上,有多少被丢弃的残羹剩饭呢?官方有个数字:每年30亿公斤。

  笔者为此作了一换算,按12亿人口计算,全国每人每年的餐桌上浪费粮食2.5公斤,每个月0.2公斤,每天6.9克。

  大概任何人都不会相信,我们每人每天浪费的粮食只有用天平秤才称得出的6.9克,只有我们每天吃的盐那么多。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在还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地区,也绝不止这个数目。大部分家庭都心中有数,每天我们倒掉了多少剩饭、多少剩菜。我们想,这也无须笔者再推测一个什么数值了。只是需要强调一点的是,12亿人,一人浪费一点,便是一笔多么大的数字。

  家庭小饭桌上的浪费,已使我们不敢统计一个确切的数值,而饭店、宾馆里的粮食浪费,则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走进大大小小的饭馆、餐厅、饭店、宾馆……在这里,浪费是一种体面,一种客气,一种自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酒不厌醇,量不厌大”是吃的原则。于是从普通的米饭、馒头,到燕窝、鱼翅、熊掌都会在一瞬间从餐桌扫进泔水桶。有人估计北京一年倒掉的美味佳肴、残羹剩饭价值达30亿人民币,那么试问全国447个市、1919个县会是多少呢?

  有位“种粮大王”评上了地区劳模,到地区参加表彰大会。报到的当天,举行盛大的招待酒会。书记致辞,市长敬酒,这位“种粮大王”却面对满满一桌菜不知从何下手。挑几样距自己近一点的菜吃了,刚品尝出一点味道来,许多人开始离席准备参加舞会去了。他慢了半拍,刚要起身走,正好服务员开始“打扫”餐桌。一盘盘、一碟碟的剩菜,有的吃了还不到一半,却都风卷残云般的倒进了一个泔水桶里;一碗碗米饭、一个个馒头,连筷子也未动,也一股脑扫进了泔水桶。这位“种粮大王”心里一阵绞痛:这是他与他的乡亲脸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抠出来的粮食呀,原来却是这样的不值钱!他仗着酒劲,起身将饭桌掀翻,怒吼一声:“我还给你们种个屁粮食”,连夜走路回村找村干部要退田。

  后来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乡巴佬大惊小怪未见过世面:“这算什么?”

  是的,这不算什么。随便走进哪个餐厅,哪一张桌子上不是堆满了吃剩的馒头、米饭、鸡、鸭、鱼、肉、蛋?哪一个食堂的泔水缸里,不是白花花的米饭、白生生的馒头?报纸上不是说,北京海淀区有个肖家河垃圾场,那里捡馒头“专业户”一天最多能捡400公斤馒头吗?

  但我们的“种粮大王”心痛,我们的父老乡亲愤怒:这是他们日晒夜露、流血流汗打出来的粮食,怎么能容得这样糟踏?这倒掉的是他们的心血,是他们的汗水!

  饭店里倒掉了农民多少血和汗呢?

  中国目前有150余万家餐馆,其中大型涉外宾馆、饭店1496家。有人以最保守的态度,估计每家每天平均倒掉的食物25公斤,(我们只到一家小餐馆去看看他们的泔水桶,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保守的数字),一年共倒掉136亿公斤食物。

  我们不是每天要说增加粮食产量吗?136亿公斤粮食,是2000万亩耕地一年的产量,我们不是时时担忧我们的吃饭问题吗?136亿公斤粮食,可供9亿人吃一个月。我们不是经常希望提高自己的粮食消费水平吗?136亿公斤粮食,可以提高中国人的人均粮食消费11公斤。

  我们吃的粮食,凝聚着几亿农民的辛勤汗水,包含了全国几百多万粮食职工的艰辛劳动,现在却这样轻而易举地将100多亿公斤倒进了泔水桶,扔进了垃圾场,我们对此不只是心痛,而且还感到无比的愤怒。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勤俭朴素闻名于世。在天灾人祸、外侮内乱频繁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忍饥挨饿、吃糠咽菜也没有消除拼搏奋进的斗志,使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刚刚过得好一点了,每天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就自觉不自觉地讲阔气摆排场来了呢?就如此不珍惜我们的命根子粮食来了呢?

  美国的粮食已经达到过剩的状态,但他们也讲究节约,尤其提倡吃多少取多少。为此,有美国人建议中国也实行分餐制,连他们也不习惯十碗八碟搞一大桌。

  日本富得流油,但日本商人在中国吃饭,吃完后却还“小气”地用塑料袋将桌上剩下的东西装好带回房间“享用”。

  中国有12亿多人,有12亿多张嘴。人们常说“一人省一点,天大的灾也过去了。”然而这句话的反命题则是“一人浪费一点,天大的灾也招来了。”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是毛泽东的著名论断。但提起贪污,几乎人人咬牙切齿;而讲到浪费,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它也是一种犯罪,而且是一种更普遍、更可怕的犯罪。

  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应成为我们的生活准则。

  中国是酒的故乡。

  相传,早在“三皇”“五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造酒了。史籍中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酒从最初的药用到成为今天世界主要的饮料之一,其中凝聚着中国人的许多聪明才智。

  中国人与酒,有着一种不解之缘。古往今来,从帝王将相,到布衣百姓,无不闻香下马,百饮不厌。好友登门,亲朋相会,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事事离不开酒,“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

  中国人对酒情有独钟。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的消费逐年增加。这又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问题:粮食耗费的增加。

  按目前我国的酿酒技术水平,生产1公斤白酒,平均要耗费粮食3公斤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喝一杯酒,就等于喝掉了半斤粮。

  过去,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酒的消费相当有限,相应的酿酒耗粮问题并不很突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酒的消费因此大量增加,相应的,我们又增加一笔庞大的粮食开支。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酒厂5万余家,其中仅白酒厂就有4万余家。全国两千多个县,几乎县县有白酒厂,在某些地区,甚至乡乡办酒厂,村村有酒坊,户户酿谷酒。按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的白酒产量每年大约在500万吨左右。

  以前中国人并不怎么喜欢喝啤酒,但近年来已逐渐适应了那带有苦涩味的舶来品。现在,全国的啤酒生产厂家已达800多家,年产啤酒超过1000万吨,年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西德。

  白酒和啤酒都是靠粮食酿造的酒类。据南方某报披露,目前我国酿酒用粮已达到241.4亿公斤。这是我国又一笔庞大的粮食开支。按每人每月消费15公斤原粮计算,足可供全国12亿人口吃一个月零十天。

  饮料酒消费的急剧增加,使我国本来已显紧张的粮食供需状况更加严重。1980年,我国全部饮料酒用粮仅34亿公斤,人均3.4公斤,1986年增加到107亿公斤,人均10.2公斤,而到1997年,已达到241亿公斤,人均19.5公斤。从1980年到现在,增长了近5.5倍。1987年,全国的啤酒销量才520万吨,只过了7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000多万吨。

  按此速度发展下去,我国的粮食消费将不堪重负。

  这一点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打开电视机,从头至尾是酒广告的狂轰滥炸,走进饭店,满耳是劝酒敬酒之声:“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宁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以至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

  据统计,全国目前至少有酒徒1.8亿人,每天喝掉一个半西湖的酒:3.6万吨。

  且不说由于酒的刺激,使中国的吃喝风长盛不衰,由于酒的腐蚀,使许多人走向深渊,至少,从对粮食的大量耗费上,我们认为绝不应该这样狂喝滥饮,浪费了粮食,还伤害了身体。

  1996年3月14日上午,李鹏来到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参与出席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百多位山东代表的讨论。当济宁市长王仁元谈起本地“八五”成就时说道:“济宁的酿酒业进步尤为显著,孔府家酒、孔府宴酒现在的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我插一句话。”李鹏对王仁元说:“你提到了酿酒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我国的粮食不是多了,而是不够。现在我们白酒的产量相当高,一年要用掉五百多亿斤粮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现在到处都在造酒,有的地方还从外地买粮食来造酒。”

  “我再提点建议,行不行?”李鹏接着说:“我们能不能在全社会倡导少喝点白酒?逢年过节,朋友聚会时喝点果酒,气氛不也很好吗?”李鹏说:“我国的山林资源丰富,生产果酒的原料不成问题,这样不但对人们的身体有益,减少粮食消费,对社会风气的好转也有好处。”

  李鹏的这段插话,本应给那些以大办酒厂洋洋得意的人拨一瓢冷水,但事实上,很多人却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局部的利益,以至酿酒之风愈刮愈猛,愈演愈烈,人为地加剧了中国的粮食消费。

  中央为此三令五申,禁止各地乱办酒厂,但似乎并未达到控制的目的。酿酒业的低成本高利润,刺激各地的酒厂如雨后春笋,一个劲地往外冒,源源不断地把各种牌号和度数的白酒、啤酒输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在政府加强调控措施,控制酿酒业无序发展的同时,有专家建议,改变中国人的饮酒习惯,或许是更好的一个办法。

  中国人的饮酒习惯,过去主要集中在高中度数的白酒上,近几年啤酒消费增加。在目前的饮用酒结构中,基本上就是白酒和啤酒。而这两类都是耗粮酒。

  在国际上,大部分国家则以不耗粮的葡萄酒、果酒为主。当前,全世界的葡萄酒、果酒产量约5000万吨,占世界饮料酒总量近20%,其产量仅次于啤酒。世界葡萄酒年人均拥有量为7公斤,其中法国与意大利为130公斤。而我国至1997年,各种葡萄酒总量才30万吨,在饮料酒总量中仅占1.25%,年人均拥有量仅0.25公斤。不足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20。

  与白酒相比,葡萄酒明显有益于身体健康。它不仅刺激性小,而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作用。尤其像现在流行的干葡萄酒,是用100%的鲜葡萄汁发酵酿成的,不另加酒精勾兑。据医学界研究表明,干葡萄酒具有活血、通脉、助消化、清洁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防止胆固醇对心脏造成的危害等功能。有人认为:温饱喝白酒,小康喝啤酒,富裕则喝葡萄酒,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足以支撑中国人以葡萄酒为主要的消费酒类。

  专家们认为,如果我们合理调整酒类产品结构,改变中国人的饮酒习惯,逐渐由粮食酒向葡萄酒、水果酒转化,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化,则不仅能节约一大笔粮食,而且还能减少许许多多的酒祸,挽救许许多多的“肠胃”。

  为了节约宝贵的粮食,我们不妨一试!

  长期以来,我们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但却忽视了粮食的节约。事实上,减少粮食的损耗与浪费,实质上就是粮食的增产。

  因此,不少有识之士认为,我国还有一大片值得重视开发的“无形粮田”。

  我国粮食作物年用种量大约为200多亿公斤,约占总产量的5%,远远高于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果普遍推广精播技术,不仅能增产粮食,而且可节约种子用粮65~100亿公斤。

  据有关专家测定,我国粮食产后处理过程(包括收割、脱粒、清粮、干燥、储藏等),总损失率达15%左右,大大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的5%的平均产后损失标准。如能把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降低到10%(仍超过联合国的标准一倍),一年就可节约粮食200多亿公斤。产后损失中,最严重的是鼠害损失。据测算,全国近5000万只老鼠,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总产量的5~10%,即200~400亿公斤。其次是储藏损失。目前粮食部门露天存粮达300多亿公斤,而露天存粮损耗大大高于库房储粮损耗,每年有数亿公斤粮食霉烂。尤其是我国粮食产量的70%留在农民手中,由于农户储粮设施和技术都非常简陋,虫、鼠害及霉烂损失严重。如普遍推广新型储粮设施,改进储粮技术,全国一年就可减少粮食损失100亿公斤以上。即使国家粮食部门的粮仓储粮,其储藏损失率仍相当高,全国(包括露天堆仓与农户储粮)的储藏损失率高达2~7%,大大超过了国家0.2~0.5%的粮仓储粮损失标准,相当于每年多损失粮食160~560亿公斤。

  如果在粮食收获时做到精打细收,颗粒归仓,全国一年可减少粮食损失10~15亿公斤。

  全国每年粮食平均运量1500亿公斤。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雨湿、撒漏、霉变等造成损失0.1亿公斤。如改进装卸、包装技术以及实行文明装卸,文明运输,一年也可节省大量粮食。

  我国目前的粮食加工水平相当低。由于70%的粮食储藏在农民家中,农户自食的面粉、大米,相当一部分靠小型磨面机、碾米机,饲料加工也有很大部分靠小型设备,其产品的产出率与国有粮食加工部门的先进组合机相比,平均每百公斤要少出2~3公斤。以此推算,全国要损失原粮50多亿公斤。另外,如果全国粮油加工系统普遍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可使粮食平均出品率提高0.3%,一年可增产大米、面粉2亿公斤;全国轻工系统食品工业年平均用粮20亿公斤,如依靠科技进步,使落后企业达到行业内中上等水平,每年可节约粮食5~10%。

  中国是世界头号养猪大国,养猪头数占全世界的40%。但养猪方式却仍然很原始、很落后,大部分农村还是采取的“一桶泔水一把糠”的饲养方式,直接用粮食喂养畜禽。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而且效益低。如果全部改用配合饲料喂猪,1公斤增重可节约1公斤粮食,喂肉鸡,可节约1.3公斤粮食。我国现存烂牲猪4.1亿头,直接用来喂猪的原粮达600亿公斤。如其中的50%能用配合饲料喂养,仅此一项一年便可节约粮食95亿公斤。除猪外,全国现有大牲畜1.5亿头,羊2.4亿只,水产品养殖能力2098万吨。每年消耗的粮食在1000亿公斤以上。如果能普遍推广使用配合饲料,可节约近1/3的粮食。这又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以上我们例举了许许多多枯燥的数字,无疑只为说明一个问题:节约的潜力之大。有人估计,我国目前的播种损耗、收获损耗、运输损耗、贮存损耗、加工损耗,加上餐桌上的浪费、酿酒的耗费,我国每年损耗和浪费粮食超过1162亿公斤(有关部门估计达1320亿公斤),差不多占了199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925亿公斤的1/4。等于4.8亿亩粮田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供2.7亿人口吃上一年。

  我们千方百计增加粮食生产,但却有1/5多甚至1/4的粮食遭受损失或浪费,这是一个多么可惜的事实。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把粮食损失和浪费减到最低限度,这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试想,我们如果能节约这1000多亿公斤粮食,就等于按我国目前的粮食单产水平,增加了4亿亩粮食播种的面积。

  我国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并且还在逐年减少,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粮食生产。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工作中,只要稍微注意,就能节约几亿亩粮田的粮食。难道这不是一块更有开发价值的“无形粮田”吗?

  从我国粮食生产潜力与我国粮食消费趋势看,这块“无形粮田”将更有助于解决我国的粮食供求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认识它,重视它。

  在“有形粮田”里辛勤耕耘的责任,落在了数亿农民的肩上,而在“无形粮田”里开发利用的使命,则落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为了自己的吃饭问题,我们必须为之尽一份责任,作一份努力。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