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火攻的五种变化
<strong>原文</strong>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strong>华杉详解</strong>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梅尧臣注:“因火为变,以兵应之。”
凡用火攻,要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使用,以兵势配合火势变化使用。
“五火”,就是前面说的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火攻方式。
兵势和火势怎么配合呢?下面讲了五条,所以把“五火之变”解成这五种变化也说得通:
1.“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在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面派兵策应。
杜牧注:“凡火,乃使敌人惊乱,因而击之,非谓空以火败敌人也。闻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阑众定而攻之,当无益,故曰早也。”
放火,不是一定指望光靠那火烧死敌军,而是要引起他的惊慌混乱,然后乘乱攻之。所以火一起,一听到乱军之声,马上从外面攻进去。如果等火被人扑灭了,敌军也安定了,再发动进攻,就失去放火的意义了。所以要“早”应于外。
2.“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如果敌营起火后,敌军非常镇静,没有喧哗,没有慌乱,那就表明敌将治军严谨,敌军训练有素,而且早有准备。这时候就不要进攻,等待一下,加强火势。能有机会就攻,没有机会就算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打不可,不要觉得自己“白来一趟”。白来一趟,比大败而归强,如果大败而不能归,就更惨了。可以打就打,不可以打就不打,一定要知止。不甘心“白准备了”,不知止,非要干一场,正是败将的性格。
3.“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如果从外面放火,则不需要内应,只需要适时放火就行。
李筌注:“魏武破袁绍于官渡,用许攸计,烧辎重万余,则其义也。”官渡之战,曹操烧袁绍辎重,就是从外面放火。
杜牧注:“上文云五火之变须发于内,若敌居荒泽草秽,或营栅可焚之地,即须及时发火,不必更待内发作然后应之,恐敌人自烧野草,我起火无益。”
如果敌人在草丛中,或军营栅栏有可烧之机,就不必等待内应,要及时纵火。否则,他自己把营地周围的草丛先烧掉了,我们的火就烧不过去了。
汉朝李陵征讨匈奴,匈奴于上风纵火。李陵就赶紧自己放火先把周围的草烧掉,这样敌人放的火就烧不过来了。这也是碰到草原火灾的自救方法。
东汉末年,皇甫嵩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皇甫嵩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多兵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田单火牛阵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惊乱败走。
4.“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在上风放火,不可从下风进攻。
曹操注:“不便也。”
杜牧注:“若是东,则焚敌之东,我亦随之以攻其东;若火发东面,攻其西,则与敌同受也。”
如果刮东风,就从东边放火,我军也随着从东边进攻。如果从东边放火,从西边进攻,那我们和敌人一样被火烧了。所以曹操说不方便。
其实比不方便更严重。张预注:“烧之必退,退而逆击之,必死战。”他若后面有火,我们在前面挡他,他一定殊死作战,我们非败不可!你想想八十层高楼上着火,人都会跳楼,他还不敢跟拦住他的人拼命吗?
所以,在上风放火,不能从下风进攻。可以顺风进攻,也可以从左右击之。王皙注:“或击其左右可也。”
隋末天下大乱,刘元进是众多起兵的英雄之一,也自称天子,兵势强盛。隋炀帝派王世充讨伐他。王世充也打他不过。刘元进善用火攻,他的军队,人人拿着茅草,“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随时就风放火。延陵一战,王世充被他烧得心惊胆战,将要弃营逃跑,风向突然转了,朝刘元进军烧过去,把刘元进军营全烧了,王世充乘机掩杀,大破刘元进军。之后刘元进一蹶不振,屡战屡败,最终被王世充斩杀。
火攻要注意,风向会变。
5.“昼风久,夜风止”
白天风吹的时间长了,晚上风就会停。这是经验之谈。曹操注:“数当然也。”
老子《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就是暴风,暴风刮不完一个早上就会停止,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意思是来势凶猛的,不会长久,“数当然也”。
上天的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都有数,都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所以军队必须掌握五火之变,心中有数,灵活运用。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这是说水攻不如火攻。
“以火佐攻者明”,用火辅助进攻,很明显容易取胜。
梅尧臣注:“明白易胜。”
“以水佐攻者强”,用水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
所以火攻可以明白易胜,直接取胜,而水攻只能加强攻势。为什么呢——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可以断绝敌军,不可以夺取积蓄。
这个“夺”,是夺什么?十一家注都说是夺积蓄。
曹操注:“水佐者,可以绝粮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积蓄。”水可以淹没敌人的粮道,可以分割敌人,但不能把敌人的粮草辎重都烧光。
我想这“夺”,也包括夺命。火的杀伤力,是大大地大于水。很多人都会游水,没听说有人能“游火”的。日本侵华,蒋介石炸花园口黄河大堤,让人民付出那么大代价,也不过稍微耽误一下日军而已。
很多水攻的故事,都很可疑,比如韩信水淹龙且,说韩信让士兵拿一万多个沙袋,在上游先把水憋起来。等龙且军渡河走到河道中间,再把沙袋扒开,放水淹他。曾国藩专门研究了这个事,他说这办不到。如果能办到,他也想如法炮制了。筑一个水坝,蓄上能淹死千军万马的水,还说放就一下子能扒开把水放下来,怎么可能?我们现在修水电站,要大坝合龙的时候,那都是好大工程,哪里是一人拿一袋沙可以办到的。即便办到了,水坝筑起来,那又没法一下子把它全扒垮,古代没炸药啊。
总之火来得快,水来得慢。若是围城,把河道引过来,淹他城池,倒是可以办到。春秋时晋国智伯裹挟韩、魏两家包围赵家,就是引汾水淹了晋城。不过他最后也没得手。赵家策反了韩、魏两家,三家联手,灭了智伯。最后才有三家分晋,晋国变成韩、魏、赵三国,在战国七雄中居其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strong>华杉详解</strong>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
梅尧臣注:“因火为变,以兵应之。”
凡用火攻,要根据五种火攻的变化使用,以兵势配合火势变化使用。
“五火”,就是前面说的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五种火攻方式。
兵势和火势怎么配合呢?下面讲了五条,所以把“五火之变”解成这五种变化也说得通:
1.“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
在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时从外面派兵策应。
杜牧注:“凡火,乃使敌人惊乱,因而击之,非谓空以火败敌人也。闻火初作即攻之,若火阑众定而攻之,当无益,故曰早也。”
放火,不是一定指望光靠那火烧死敌军,而是要引起他的惊慌混乱,然后乘乱攻之。所以火一起,一听到乱军之声,马上从外面攻进去。如果等火被人扑灭了,敌军也安定了,再发动进攻,就失去放火的意义了。所以要“早”应于外。
2.“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
如果敌营起火后,敌军非常镇静,没有喧哗,没有慌乱,那就表明敌将治军严谨,敌军训练有素,而且早有准备。这时候就不要进攻,等待一下,加强火势。能有机会就攻,没有机会就算了。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打不可,不要觉得自己“白来一趟”。白来一趟,比大败而归强,如果大败而不能归,就更惨了。可以打就打,不可以打就不打,一定要知止。不甘心“白准备了”,不知止,非要干一场,正是败将的性格。
3.“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
如果从外面放火,则不需要内应,只需要适时放火就行。
李筌注:“魏武破袁绍于官渡,用许攸计,烧辎重万余,则其义也。”官渡之战,曹操烧袁绍辎重,就是从外面放火。
杜牧注:“上文云五火之变须发于内,若敌居荒泽草秽,或营栅可焚之地,即须及时发火,不必更待内发作然后应之,恐敌人自烧野草,我起火无益。”
如果敌人在草丛中,或军营栅栏有可烧之机,就不必等待内应,要及时纵火。否则,他自己把营地周围的草丛先烧掉了,我们的火就烧不过去了。
汉朝李陵征讨匈奴,匈奴于上风纵火。李陵就赶紧自己放火先把周围的草烧掉,这样敌人放的火就烧不过来了。这也是碰到草原火灾的自救方法。
东汉末年,皇甫嵩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皇甫嵩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多兵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田单火牛阵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惊乱败走。
4.“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在上风放火,不可从下风进攻。
曹操注:“不便也。”
杜牧注:“若是东,则焚敌之东,我亦随之以攻其东;若火发东面,攻其西,则与敌同受也。”
如果刮东风,就从东边放火,我军也随着从东边进攻。如果从东边放火,从西边进攻,那我们和敌人一样被火烧了。所以曹操说不方便。
其实比不方便更严重。张预注:“烧之必退,退而逆击之,必死战。”他若后面有火,我们在前面挡他,他一定殊死作战,我们非败不可!你想想八十层高楼上着火,人都会跳楼,他还不敢跟拦住他的人拼命吗?
所以,在上风放火,不能从下风进攻。可以顺风进攻,也可以从左右击之。王皙注:“或击其左右可也。”
隋末天下大乱,刘元进是众多起兵的英雄之一,也自称天子,兵势强盛。隋炀帝派王世充讨伐他。王世充也打他不过。刘元进善用火攻,他的军队,人人拿着茅草,“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随时就风放火。延陵一战,王世充被他烧得心惊胆战,将要弃营逃跑,风向突然转了,朝刘元进军烧过去,把刘元进军营全烧了,王世充乘机掩杀,大破刘元进军。之后刘元进一蹶不振,屡战屡败,最终被王世充斩杀。
火攻要注意,风向会变。
5.“昼风久,夜风止”
白天风吹的时间长了,晚上风就会停。这是经验之谈。曹操注:“数当然也。”
老子《道德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就是暴风,暴风刮不完一个早上就会停止,暴雨不会下一整天,意思是来势凶猛的,不会长久,“数当然也”。
上天的风雨,军队的士气,人的警惕性,都有数,都不是无限的。兵法,就是研究、把握、调配、运用敌我双方这些“数”的消长。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所以军队必须掌握五火之变,心中有数,灵活运用。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这是说水攻不如火攻。
“以火佐攻者明”,用火辅助进攻,很明显容易取胜。
梅尧臣注:“明白易胜。”
“以水佐攻者强”,用水辅助进攻,攻势可以加强。
所以火攻可以明白易胜,直接取胜,而水攻只能加强攻势。为什么呢——
水可以绝,不可以夺。水可以断绝敌军,不可以夺取积蓄。
这个“夺”,是夺什么?十一家注都说是夺积蓄。
曹操注:“水佐者,可以绝粮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积蓄。”水可以淹没敌人的粮道,可以分割敌人,但不能把敌人的粮草辎重都烧光。
我想这“夺”,也包括夺命。火的杀伤力,是大大地大于水。很多人都会游水,没听说有人能“游火”的。日本侵华,蒋介石炸花园口黄河大堤,让人民付出那么大代价,也不过稍微耽误一下日军而已。
很多水攻的故事,都很可疑,比如韩信水淹龙且,说韩信让士兵拿一万多个沙袋,在上游先把水憋起来。等龙且军渡河走到河道中间,再把沙袋扒开,放水淹他。曾国藩专门研究了这个事,他说这办不到。如果能办到,他也想如法炮制了。筑一个水坝,蓄上能淹死千军万马的水,还说放就一下子能扒开把水放下来,怎么可能?我们现在修水电站,要大坝合龙的时候,那都是好大工程,哪里是一人拿一袋沙可以办到的。即便办到了,水坝筑起来,那又没法一下子把它全扒垮,古代没炸药啊。
总之火来得快,水来得慢。若是围城,把河道引过来,淹他城池,倒是可以办到。春秋时晋国智伯裹挟韩、魏两家包围赵家,就是引汾水淹了晋城。不过他最后也没得手。赵家策反了韩、魏两家,三家联手,灭了智伯。最后才有三家分晋,晋国变成韩、魏、赵三国,在战国七雄中居其三。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