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官场训诫六:吃亏就是占便宜
唐代的时候,潞州有一户农家,家中五世同堂。适逢唐太宗李世民讨伐并州,路过此地,听说了这情形之后,就召见这户人家的长辈,问道:“你用了什么办法,让五代人和睦地居住在一起呢?”对方回答说:“没别的办法,就一个字儿:忍。”
唐太宗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对方说得对。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对这户人家产生好奇?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李世民身为绝世帝王,知道人与人相处的难处。纵然他是千古名君,却无法处理好和哥哥李建成及弟弟李元吉的关系,悍然发动了玄武门武装暴乱,杀死了两个兄弟,夺得了权位。正是因为他知道人和人相处不易,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可是,这世上的人,莫非很少有人心存与人交好的善念善意?缘何一群好人遇到一起,却处理不好相互的关系呢?
这是人类的灯塔式思维在作怪的缘故。所谓灯塔式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俯瞰整个世界,不管你是多么地善良,无论你是多么地大度,你在看待别人的时候,是有一个理想预期的,这个预期就是按你自己的想象来要求对方。而糟糕的是,你所有的预期终将落空,因为你在预期别人,别人也在预期着你,你渴望对方无私贡献,对方期望你无私地付出,你渴望对方挺身而出、任劳任怨,对方却认为这是你的差事。
除了这种灯塔式的思维之外,还有一个症因就是人类的思维能力无远弗届。
一个人的身体虽然弱小,但是思维却是极为深远。当你一个人,独自站在高处的时候,你会产生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属于你一个人的幻觉。事实上这种幻觉时刻都存在着,而且影响着你的思维,可麻烦的是,一旦你遇到另一个人,就不得不向对方做出让步——至少要让出一半的世界,一半的宇宙给对方,这还是在对方明白事理的前提下。如果对方不明白事理,你就得让出你的全部。如果你居处于人群之中,你的自我就会被别人的欲望强力地挤压,而这种被迫性的挤压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所以,人群的数量越是庞大,你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所以年轻人多有愤愤不平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理应拥有整个世界,却被不计其数的人挤压到了无形的地步。于是人们就会指责社会不公,抱怨命运险恶。
以上两种心理整合在一起,就会让人呈现出刺猬的性格,纵然是你再不愿意和别人发生冲突,但性格上的冲撞却是一个必然,扎到别人总是难免。而这就意味着:官场上的冲突。
然而这种冲突,却是极度危险的。这种危险就在于,人的寿数太短,机会太少,一旦陷入了冲突之中,将生命浪费在仇恨与怨毒之上,空误了美丽的人生与未来的发展,实在是划不来的一桩事情。
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说起来简单,在古时候却是帝王之术,是不与民间百姓得闻的秘密思想。而帝王世家,则以此世代相承,比如说唐玄宗做皇帝的时候,在考虑宰相的人选时,就命人将中书舍人萧嵩叫来拟稿。却不料,萧嵩听到皇帝半夜传唤,以为有什么恐怖的事件,害怕得瑟瑟颤抖,见到唐玄宗之后,就全身发软,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唐玄宗吩咐了几次,萧嵩才战战兢兢地拿起笔,却不想恐惧过度,脑子中空空如也,笔落在纸上,写出来的文字与唐玄宗所要求的相差万里。折腾了好长时间,唐玄宗眼见萧嵩今天晚上是写不成字了,就吩咐他离开。等萧嵩走后,唐玄宗气恼地将纸张扔在地上,骂了句:“长得倒是白白胖胖,原来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
这句话刚刚骂出来,就见旁边的小太监掩嘴偷笑。这时候,唐玄宗心里一惊,虽然他是皇帝,却也害怕小太监把这件事传出去,影响到萧嵩以后的前程,开罪于人。于是唐玄宗咳嗽一声,遮掩道:“其实萧嵩这个人很是尊贵,朝里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皇帝害怕得罪人,大臣更怕这事。北宋时代的吕蒙正被任命为宰相,就在任命下达的当天,朝中的一个官吏站在门帘下,指着他说:“就凭他吕蒙正吗?他也当得了宰相?恐怕他真没这个本事吧?”听着谩骂声,吕蒙正神色不变,继续往前走,有人叫他回头看一下,看清楚是谁在背后骂他。
吕蒙正说:“不能回头,我绝对不能回头,回头看到了骂我的人,哪怕我再大度,再不肯和他计较,但心里的不痛快总是在所难免。所以我宁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免得让我恨他。”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裴行俭,同样也是一个大度的人。他因为战功,得到了皇帝赏赐的马和马鞍,却被手下的一个小官吏偷偷骑了上去。不料那小官骑马技术太差,把马绊倒了不说,还把御赐的马鞍摔坏了。小官害怕得逃跑了,裴行俭却让人把他找回来,说:“马鞍又不是你故意摔坏的,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会因此惩处你的。”
还有一次,裴行俭作战归来,缴获了敌人的金银财宝无数,许多朝官慕名前来观看。裴行俭就于宴会之上,命士兵将这些财宝拿出来,供大家欣赏。宝物中有一件玛瑙盘,长二尺,花纹奇丽,价值连城,一个士兵生怕将玛瑙盘打碎,小心翼翼地捧着出来,却不料因为心情过于紧张,脚下一绊,失足跌倒,把玛瑙盘打得稀烂。宴会上所有的人都变了脸色,那士兵更是吓得要死,跪倒在地上拼命地磕头,乞求饶命。裴行俭却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事又不怪你,害怕什么呢?快把碎片收拾收拾,下去吧。”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古官场上的一个规律,皇帝居然害怕大臣,而大臣更是害怕手下的小人物,生恐开罪于他们,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
答案在《左传》之上。
据《左传》记载,有一年,宋国与郑国交恶,两国各出精兵猛将,准备大战一场。宋将这边的统帅叫华元,他为了鼓舞士气,临战之前,吩咐杀猪宰羊,慰劳三军将士。将士们吃得兴高采烈,纷纷请战,表示要和敌人决一死战,打败敌人。华元大喜,就率三军开赴战场,却不料,两军甫一交战,只见华元自己的战车稀里哗啦地向郑国人的军队直冲了进去。华元连喊带叫,拼命想让车夫停车,却不料,那车夫回头笑道:“华元,你现在想起我来了?怎么吃肉的时候,你偏偏把我给忘了呢?”
“什么?”华元这时候才醒过神来。原来,慰劳将士的时候,华元每个人都想到了,单单把自己的车夫给忘记了。因为车夫没有吃上肉,怀恨在心,所以大战开始,他就要狠狠地报复华元对他的轻视。这时候华元想要解释,已经是来不及了,郑国人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仗还没有打,华元就已经成了俘虏。
正是因为华元的教训,让古代的官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慎之又慎。人在江湖,顶头上司固然是招惹不起,可是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同样也是我们招惹不起的,天知道哪一天你会落在人家手里,倘若此前有隙,岂不是悲惨至极?
所以,官场,虽然是求利之所,讲究的却是最上乘的兵法:吃亏就是占便宜。
官场上的利益,纵然你不争不夺,也自然会有你的一份,而且你越是不争不夺,别人越是不敢忽视你,生怕你闹起来,一拍两散。反之,如果你主动地和别人争夺,那就必然会开罪于人,而让人仇恨的后果,是连古代的帝王公卿都害怕的,我们又岂能不当回事?
靠吃亏而占到大便宜,这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就是厚黑始祖刘邦了。早在楚汉相争之初,由于项羽勇猛无敌,刘邦屡吃败仗,而韩信统兵北上,绕开了项羽,专攻项羽的后方,却是连战连捷。于是刘邦向韩信紧急求救,韩信却提出一个要求:必须要先封他为假齐王,他才答应回来救刘邦。刘邦听了,气得破口大骂,幸亏这时候张良踢了他一脚。
要说刘邦这人就是聪明,只一脚,就踢得他醒过神来了,改口大叫起来:“男子汉大丈夫,要封就封个真齐王,封个假齐王算是怎么回事?今天这事我做主了,就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被封为王,大喜,立即统兵来救刘邦,而等到刘邦得势的时候,却出其不意地夺了韩信的兵权,最终反将韩信擒获。若然是刘邦开始时舍不得吃亏,那么以后的变局,殊难预料。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唐太宗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对方说得对。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对这户人家产生好奇?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这是因为,李世民身为绝世帝王,知道人与人相处的难处。纵然他是千古名君,却无法处理好和哥哥李建成及弟弟李元吉的关系,悍然发动了玄武门武装暴乱,杀死了两个兄弟,夺得了权位。正是因为他知道人和人相处不易,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可是,这世上的人,莫非很少有人心存与人交好的善念善意?缘何一群好人遇到一起,却处理不好相互的关系呢?
这是人类的灯塔式思维在作怪的缘故。所谓灯塔式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俯瞰整个世界,不管你是多么地善良,无论你是多么地大度,你在看待别人的时候,是有一个理想预期的,这个预期就是按你自己的想象来要求对方。而糟糕的是,你所有的预期终将落空,因为你在预期别人,别人也在预期着你,你渴望对方无私贡献,对方期望你无私地付出,你渴望对方挺身而出、任劳任怨,对方却认为这是你的差事。
除了这种灯塔式的思维之外,还有一个症因就是人类的思维能力无远弗届。
一个人的身体虽然弱小,但是思维却是极为深远。当你一个人,独自站在高处的时候,你会产生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属于你一个人的幻觉。事实上这种幻觉时刻都存在着,而且影响着你的思维,可麻烦的是,一旦你遇到另一个人,就不得不向对方做出让步——至少要让出一半的世界,一半的宇宙给对方,这还是在对方明白事理的前提下。如果对方不明白事理,你就得让出你的全部。如果你居处于人群之中,你的自我就会被别人的欲望强力地挤压,而这种被迫性的挤压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所以,人群的数量越是庞大,你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所以年轻人多有愤愤不平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理应拥有整个世界,却被不计其数的人挤压到了无形的地步。于是人们就会指责社会不公,抱怨命运险恶。
以上两种心理整合在一起,就会让人呈现出刺猬的性格,纵然是你再不愿意和别人发生冲突,但性格上的冲撞却是一个必然,扎到别人总是难免。而这就意味着:官场上的冲突。
然而这种冲突,却是极度危险的。这种危险就在于,人的寿数太短,机会太少,一旦陷入了冲突之中,将生命浪费在仇恨与怨毒之上,空误了美丽的人生与未来的发展,实在是划不来的一桩事情。
这个道理,现在我们说起来简单,在古时候却是帝王之术,是不与民间百姓得闻的秘密思想。而帝王世家,则以此世代相承,比如说唐玄宗做皇帝的时候,在考虑宰相的人选时,就命人将中书舍人萧嵩叫来拟稿。却不料,萧嵩听到皇帝半夜传唤,以为有什么恐怖的事件,害怕得瑟瑟颤抖,见到唐玄宗之后,就全身发软,趴在地上动弹不得。唐玄宗吩咐了几次,萧嵩才战战兢兢地拿起笔,却不想恐惧过度,脑子中空空如也,笔落在纸上,写出来的文字与唐玄宗所要求的相差万里。折腾了好长时间,唐玄宗眼见萧嵩今天晚上是写不成字了,就吩咐他离开。等萧嵩走后,唐玄宗气恼地将纸张扔在地上,骂了句:“长得倒是白白胖胖,原来不过是一个绣花枕头。”
这句话刚刚骂出来,就见旁边的小太监掩嘴偷笑。这时候,唐玄宗心里一惊,虽然他是皇帝,却也害怕小太监把这件事传出去,影响到萧嵩以后的前程,开罪于人。于是唐玄宗咳嗽一声,遮掩道:“其实萧嵩这个人很是尊贵,朝里还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皇帝害怕得罪人,大臣更怕这事。北宋时代的吕蒙正被任命为宰相,就在任命下达的当天,朝中的一个官吏站在门帘下,指着他说:“就凭他吕蒙正吗?他也当得了宰相?恐怕他真没这个本事吧?”听着谩骂声,吕蒙正神色不变,继续往前走,有人叫他回头看一下,看清楚是谁在背后骂他。
吕蒙正说:“不能回头,我绝对不能回头,回头看到了骂我的人,哪怕我再大度,再不肯和他计较,但心里的不痛快总是在所难免。所以我宁肯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也免得让我恨他。”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裴行俭,同样也是一个大度的人。他因为战功,得到了皇帝赏赐的马和马鞍,却被手下的一个小官吏偷偷骑了上去。不料那小官骑马技术太差,把马绊倒了不说,还把御赐的马鞍摔坏了。小官害怕得逃跑了,裴行俭却让人把他找回来,说:“马鞍又不是你故意摔坏的,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会因此惩处你的。”
还有一次,裴行俭作战归来,缴获了敌人的金银财宝无数,许多朝官慕名前来观看。裴行俭就于宴会之上,命士兵将这些财宝拿出来,供大家欣赏。宝物中有一件玛瑙盘,长二尺,花纹奇丽,价值连城,一个士兵生怕将玛瑙盘打碎,小心翼翼地捧着出来,却不料因为心情过于紧张,脚下一绊,失足跌倒,把玛瑙盘打得稀烂。宴会上所有的人都变了脸色,那士兵更是吓得要死,跪倒在地上拼命地磕头,乞求饶命。裴行俭却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事又不怪你,害怕什么呢?快把碎片收拾收拾,下去吧。”
这样一来,我们就发现了古官场上的一个规律,皇帝居然害怕大臣,而大臣更是害怕手下的小人物,生恐开罪于他们,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
答案在《左传》之上。
据《左传》记载,有一年,宋国与郑国交恶,两国各出精兵猛将,准备大战一场。宋将这边的统帅叫华元,他为了鼓舞士气,临战之前,吩咐杀猪宰羊,慰劳三军将士。将士们吃得兴高采烈,纷纷请战,表示要和敌人决一死战,打败敌人。华元大喜,就率三军开赴战场,却不料,两军甫一交战,只见华元自己的战车稀里哗啦地向郑国人的军队直冲了进去。华元连喊带叫,拼命想让车夫停车,却不料,那车夫回头笑道:“华元,你现在想起我来了?怎么吃肉的时候,你偏偏把我给忘了呢?”
“什么?”华元这时候才醒过神来。原来,慰劳将士的时候,华元每个人都想到了,单单把自己的车夫给忘记了。因为车夫没有吃上肉,怀恨在心,所以大战开始,他就要狠狠地报复华元对他的轻视。这时候华元想要解释,已经是来不及了,郑国人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仗还没有打,华元就已经成了俘虏。
正是因为华元的教训,让古代的官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慎之又慎。人在江湖,顶头上司固然是招惹不起,可是那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同样也是我们招惹不起的,天知道哪一天你会落在人家手里,倘若此前有隙,岂不是悲惨至极?
所以,官场,虽然是求利之所,讲究的却是最上乘的兵法:吃亏就是占便宜。
官场上的利益,纵然你不争不夺,也自然会有你的一份,而且你越是不争不夺,别人越是不敢忽视你,生怕你闹起来,一拍两散。反之,如果你主动地和别人争夺,那就必然会开罪于人,而让人仇恨的后果,是连古代的帝王公卿都害怕的,我们又岂能不当回事?
靠吃亏而占到大便宜,这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就是厚黑始祖刘邦了。早在楚汉相争之初,由于项羽勇猛无敌,刘邦屡吃败仗,而韩信统兵北上,绕开了项羽,专攻项羽的后方,却是连战连捷。于是刘邦向韩信紧急求救,韩信却提出一个要求:必须要先封他为假齐王,他才答应回来救刘邦。刘邦听了,气得破口大骂,幸亏这时候张良踢了他一脚。
要说刘邦这人就是聪明,只一脚,就踢得他醒过神来了,改口大叫起来:“男子汉大丈夫,要封就封个真齐王,封个假齐王算是怎么回事?今天这事我做主了,就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被封为王,大喜,立即统兵来救刘邦,而等到刘邦得势的时候,却出其不意地夺了韩信的兵权,最终反将韩信擒获。若然是刘邦开始时舍不得吃亏,那么以后的变局,殊难预料。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