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初恋和转折
然而,到此为止我们所感受到的,并非"文森特之爱"的全部。1873年金秋,文森特在写给两位朋友的信中,与他们讨论了季节问题。他认为他很难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季节;他相信自己喜欢所有的季节。"过去的画家们几乎不画秋天,而现代画家们又过分偏爱秋天,两者都不可取。"在信的结尾,他"随信附上另一幅关于秋天的画作",不过,这幅所谓的秋天画作乃是一段文字,摘自当时正如日中天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传世名作《法国革命史》的作者米什莱的一本闲书《爱》。这是一本关于女人和情爱的"准教科书",作者用优美、抒情而说教的笔调对女人以及"女人之爱"大书特书:女人在男人面前是弱者,男人应该为她承担更多的分量;女人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家;女人是土地,是母亲;你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女人,可她实际上仍然还是美丽而优雅的谜;等等,等等。在文森特所摘引的那段文字中,米什莱通过一幅黑衣女人肖像画所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来表达自己对女性的认识:
由此我看到一位女子,我看到她带着忧郁的沉思走在一座并不太大的花园,园中的花在这秋天的季节里早早就凋谢了,然而园子仍然为枝叶所遮护。异国情调的植物已经被搬进了温室,从叶落伊始的枝叶间,几座雕像隐约可见。
一种艺术情调的浓郁氛围,与那位女子形成柔和的反差,她的服饰非常朴素、端庄、高贵,黑色(或灰色)的丝绸上点缀着丁香色的丝带,几乎不可察觉,然而却平添光彩。
然而,我是否已经在阿姆斯特丹或海牙的博物馆里见到过她?她[也]让我想起尚帕涅画中的女子(注意,那是在罗浮宫)。她是如此真实,如此真诚,足够聪明,然而又那么简单,没有[一般人所怀有的那种]必要的心思,没有想到过要把自己从满世界的阴谋诡计中解救出来。这个女子在我心中已经有三十年了,她总是浮现到我头脑里,让我想到这样的问题:"她姓什么?遇到了什么?她是否有过幸福?她如何得以战胜这世上的众多困难?"转引自书信11a号。
米什莱关于女人的上述认识,似乎符合了文森特内心的什么东西。后来,尚帕涅的那幅《女子肖像》作为他最珍爱的画作,与他所特别崇敬的米勒、伦勃朗和雷斯达尔大师、情有独钟的范·德·马丁等并列,挂在他寓所的墙上。甚至,画中女子身旁椅子上所放的书,被他设想为她最喜爱的书,后来也成为他自己最喜爱的书。黑衣女人的意象成为他身上一个复杂的情结。作为这种情结的一种投射,他居然另外找到了一幅黑衣女子肖像,那是17世纪一位法国无名画家的作品《哀悼和悲痛中的女子》;似乎可以认为,这幅画对文森特产生了更为强烈的震撼:差不多8年以后,他甚至面对生活中一位真实的、由于新寡而处于哀悼和悲痛中的黑衣女子演出了一幕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参见书信30号,书信31号等。又,那场爱情即凡·高对表姐克依的爱情,参见本书第8章。
我很高兴你[提奥]读了米什莱,而且理解得这么好。这样一本书教导我们,在爱和爱情中存在的东西,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得多。对于我,这本书既是启示,又是福音:"女人不会老。"(这并非是说世上没有衰老的女人,而是说,只要女人还在爱与被爱,她就不会老。)而且,像"秋天的渴望"这样的章节是多么美丽!女人是与男人大为不同的存在,是仍然为我们所不知的存在……我对此确信不疑。男人和妻子能够合二为一,即是说,他们是整体而非两半,是呵,我对此也确信不疑。书信20号。
"既是启示,又是福音"!我们不知道这真是米什莱的魅力,还是文森特在特定精神状态下对米什莱的主观投射。不久后,文森特初恋受挫,并随之进入具有宗教狂热性质的精神状态,其时他出于复杂的心理动机建议提奥跟他一道"毁掉米什莱、勒南等人的书"。(参见信42号、43号、36a号、39号等。)
然而,在凡·高后来与其他女人的恋爱中,米什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重新恢复,与过去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与米勒一样的"父亲")。参见书信155号、160号、161号等。直到16年之后,即去世前半年,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中,他仍然如此这般谈到米什莱:"夏凡纳的《男子肖像》对于我始终是理想的形象……还有他的《女子肖像》,那是一位已不再年轻的女子,然而,正如米什莱所看到的,世上并没有衰老的女人。"参见书信617号。事实上,米什莱在《爱》一书中所礼赞的那位黑衣女子,不久后作为"上帝的天使"形象,出现在凡·高生平第一次传教所宣讲的布道词中,其重要性可以想见。参见书信79号,以及ThepleteLettersofVi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由此我看到一位女子,我看到她带着忧郁的沉思走在一座并不太大的花园,园中的花在这秋天的季节里早早就凋谢了,然而园子仍然为枝叶所遮护。异国情调的植物已经被搬进了温室,从叶落伊始的枝叶间,几座雕像隐约可见。
一种艺术情调的浓郁氛围,与那位女子形成柔和的反差,她的服饰非常朴素、端庄、高贵,黑色(或灰色)的丝绸上点缀着丁香色的丝带,几乎不可察觉,然而却平添光彩。
然而,我是否已经在阿姆斯特丹或海牙的博物馆里见到过她?她[也]让我想起尚帕涅画中的女子(注意,那是在罗浮宫)。她是如此真实,如此真诚,足够聪明,然而又那么简单,没有[一般人所怀有的那种]必要的心思,没有想到过要把自己从满世界的阴谋诡计中解救出来。这个女子在我心中已经有三十年了,她总是浮现到我头脑里,让我想到这样的问题:"她姓什么?遇到了什么?她是否有过幸福?她如何得以战胜这世上的众多困难?"转引自书信11a号。
米什莱关于女人的上述认识,似乎符合了文森特内心的什么东西。后来,尚帕涅的那幅《女子肖像》作为他最珍爱的画作,与他所特别崇敬的米勒、伦勃朗和雷斯达尔大师、情有独钟的范·德·马丁等并列,挂在他寓所的墙上。甚至,画中女子身旁椅子上所放的书,被他设想为她最喜爱的书,后来也成为他自己最喜爱的书。黑衣女人的意象成为他身上一个复杂的情结。作为这种情结的一种投射,他居然另外找到了一幅黑衣女子肖像,那是17世纪一位法国无名画家的作品《哀悼和悲痛中的女子》;似乎可以认为,这幅画对文森特产生了更为强烈的震撼:差不多8年以后,他甚至面对生活中一位真实的、由于新寡而处于哀悼和悲痛中的黑衣女子演出了一幕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参见书信30号,书信31号等。又,那场爱情即凡·高对表姐克依的爱情,参见本书第8章。
我很高兴你[提奥]读了米什莱,而且理解得这么好。这样一本书教导我们,在爱和爱情中存在的东西,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得多。对于我,这本书既是启示,又是福音:"女人不会老。"(这并非是说世上没有衰老的女人,而是说,只要女人还在爱与被爱,她就不会老。)而且,像"秋天的渴望"这样的章节是多么美丽!女人是与男人大为不同的存在,是仍然为我们所不知的存在……我对此确信不疑。男人和妻子能够合二为一,即是说,他们是整体而非两半,是呵,我对此也确信不疑。书信20号。
"既是启示,又是福音"!我们不知道这真是米什莱的魅力,还是文森特在特定精神状态下对米什莱的主观投射。不久后,文森特初恋受挫,并随之进入具有宗教狂热性质的精神状态,其时他出于复杂的心理动机建议提奥跟他一道"毁掉米什莱、勒南等人的书"。(参见信42号、43号、36a号、39号等。)
然而,在凡·高后来与其他女人的恋爱中,米什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重新恢复,与过去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与米勒一样的"父亲")。参见书信155号、160号、161号等。直到16年之后,即去世前半年,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中,他仍然如此这般谈到米什莱:"夏凡纳的《男子肖像》对于我始终是理想的形象……还有他的《女子肖像》,那是一位已不再年轻的女子,然而,正如米什莱所看到的,世上并没有衰老的女人。"参见书信617号。事实上,米什莱在《爱》一书中所礼赞的那位黑衣女子,不久后作为"上帝的天使"形象,出现在凡·高生平第一次传教所宣讲的布道词中,其重要性可以想见。参见书信79号,以及ThepleteLettersofVi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