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辩论口才——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第五章 辩论中的防守术
金蝉脱壳术是指在辩论中自己处于不利处境时,不能硬战,要避敌锋芒,巧妙地转移,以积蓄力量,组织反攻。采用此术,要具有隐蔽性,语言转换要自然巧妙,对论敌能产生迷惑性。
林肯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林肯,这里有一道难题和两道容易的题目,由你任选其一。”林肯说:“我就考一道难题吧。”老师说:“好吧,那么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林肯答道:“鸡生的呗。”老师又问:“鸡又是哪里来的呢?”林肯知道鸡蛋是鸡生的,鸡又是鸡蛋孵化的,问题的答案是循环往复,没有穷尽的,如果继续辩论下去,将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于是赶紧借助对方的回答一个问题的条件,声明道:“老师,这是您提的第二个问题了。”林肯通过紧紧抓住对方提供的条件,终于巧妙地摆脱了困境。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论战中处境不利时,也不妨虚晃一枪,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借以迷惑敌人,得以隐蔽地转移或撤退。这就是论辩的经典技法金蝉脱壳术,它是一种绝妙的困境解脱术。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里任过要职。
一天,一位外国友人向罗斯福问及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机密吗?”
“当然能。”友人回答说。
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建立潜艇基地,属于军事机密,当然不能泄漏。面对友人的询问,罗斯福没有直接拒绝回答,而是机智地诱导友人表示可以保密,以此封住友人的口,再话锋一转,表示自己也可保密,巧妙地摆脱了困境。
金蝉脱壳的核心是怎样巧妙地避开锋芒,转移话题。我们看下列对话:
甲:“我想知道,对此问题贵国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乙:“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的有点担心,如果贵国的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政府是否仍具有维持现行统治的能力。”
甲希望知道乙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这一点,乙方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宣布,便答以一句“我们最终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轻轻带过。然后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即关于“如何制服反动政府运动”的话题。这样精巧转移,利于自己脱离窘境。
某经济学院曾就“我国目前是否可能进行股份制”展开辩论。反方认为,股份制的推行,要以股票市场等为先决条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股票市场,所以股份制推行不了。正方反驳说,只有推行了股份制,才谈得上股票市场的建立。接着双方就应该先有股份制还是先有股票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争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却是谁也赢不了谁。
我们的论辩论不出预料中的结果,原因在于论辩者没有弄清取胜的焦点——附加条件。
有一场辩论赛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正方说发展旅游业需要排除不利于旅游的因素,创造政治稳定、环境清洁、社会秩序良好等有利于旅游的条件,因而,使发展旅游的获益不浅,这就是说能够改造环境(不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反方说并不反对旅游,关键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你有没有自然条件,有没有政治稳定,有没有人民安居乐业?”这等于在说,只有改造了自然的、社会的环境,才能发展旅游业。
还有一个案例是讲鸡先蛋先的问题。
一对农民夫妇都知道蛋能孵鸡,鸡能生蛋,于是准备办个养鸡场发财。他们对养鸡业能发家致富这一点认识是一致的,对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毫不在意,在意的是先买鸡生蛋,还是先买蛋孵鸡。
这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经济效益,当然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必须认真分析辩说的问题。
丈夫说应该先买鸡生蛋,因为时下正是母鸡产蛋的旺季。妻子说应该先买蛋孵鸡,因为家里孵房已经齐全,而且时下饲料紧缺,难以满足大鸡的需要。丈夫终于明白,在这个是鸡先行还是蛋先行的问题上,以养大鸡或孵小鸡的优越条件作为理由进行争辩。
这就抓住了争辩应该抓住的焦点:鸡固然是生蛋的必要条件,蛋也是孵鸡的必要条件,但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有了蛋并不一定能有鸡(蛋在孵房里才能变成鸡),有了鸡并不一定能生蛋(需要充足的饲料喂养才有可能生蛋)。这些孵房、饲料等附加条件具备与否,才是需要首先弄明白的地方。妻子于是说服了丈夫。
在辩论中,进攻和防守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进攻之中有防守,而防守之中也有进攻,防守只是针对进攻而言的。所谓防守,是指当己方遭受进攻时,以应答为主要手段,维护己方立论,巩固己方阵地的一种辩论战术形式。
辩论中的防守大体有两种形态:
一是主动性防守。主动性防守就是从辩论的全局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实施的防守计划,目的是确立和强化己方观点,为下一步的进攻积蓄力量。这种防守通常是进攻的前奏,或进攻的继续,是论战部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战术方式。
另一种是仓促性防守。仓促性防守是指在双方的对抗中,由于己方在战略谋划上失当,或在战术上失误,导致被动,在强大攻击的压力下,己方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退守战术。显然,后者是处于困境时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如果不能设法摆脱这种状态,就会越陷越深。
在辩论中,当己方处于防守态势时,应坚持如下原则:
<strong>1、发挥优势</strong>
处于防守状态时,尤其要注意发挥己方的优势,如己方立论的优势、论据的优势、地理环境优势、辩手搭配优势等。应凭借优势,在己方的优势上突破,顶住对方的攻势,固守防线。
<strong>2、积极防守</strong>
辩论时防守者要能经受住打击,特别是在仓促防守的状态下,斗志不能垮,尤其是要克服消极防守的思想,要尽量用强者心态看待防守,把防守作战当成进攻的转化形式,采取得体而有力的措施,继续谋求论战的主动权。
<strong>3、灵活机动</strong>
辩论防守决不能消极应战,死守阵地,而是要审时度势,机智灵活,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与对手进行周旋。应不断变换战略战术,看准机会主动出击,彻底摆脱被动局面。如同踢足球,只有进攻才能得分,再出色的防守也只能防止对手进球,避免丢分,防守不会使己方取胜。因此,高明的辩论者,会把防守转化为进攻。
一位老实的商人到银行提取了大笔现金回到车上,没想到正想要发动引擎离开的时候,由车后镜看到后座椅上爬起来一个女人。这女人把头伸到商人的耳边,有点儿紧张地小声说:“把你的钱立刻交给我,否则我打开车门滚出去大声喊叫你绑架强暴我!”
女人的头发散乱,上衣领口大敞着,纽扣似乎都被扯掉了。
老实的商人被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住了,一时间愣在那儿。
商人想要马上跑出去对路人说明,可是看那女人握车门把手的模样,怎么也比不上她快,到时真的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要是你,你该怎么办?
商人强自镇静思考了一会儿,即反身对女人咿咿啊啊地比手画脚一番装哑。
女人一见甩了一下头说:“真是倒霉,碰上了个哑巴!”商人拿起了前座椅上放着的一份报纸。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支笔交给女人,又比画一番,意思是要女人写下她要做什么。
女人松了松手中并没有真正打死结的绑绳,接过纸笔,紧张地看了看窗外,狠狠地瞪了商人一眼,接着匆匆地写下了几个潦草的字——拿出钱来否则滚出车门大叫你绑架强暴我。
女人一写完,商人接过报纸趁女人尚未回过神来就冲出车去,同时用遥控器锁住了所有的车门。
没多久,手中握着那份报纸的商人,领了几位警官来到了现场。
看来,有的时候学会“装聋作哑”、“装疯卖傻”是摆脱困境的好办法,可让对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智若愚,就是指辩论者原本足智多谋,却装作自己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不能,用这种手段来欺骗对手,争取主动,进而取得辩论胜利。凡是运用大智若愚方法取得辩论成功的,往往表现出一种更冷静的思考、更坚强的忍耐、更高超的辩论艺术。
有一次,着名学者辜鸿铭先生乘汽车坐在座位上,叠着脚欣赏着窗外景色。半路上上来了几个年轻的外国人,对辜先生身穿长袍马褂、留着小辫的形象评头论足,很是不恭敬。辜先生不动声色地从怀里掏出一份英文报纸从容地看起来。那几个洋人伸长脖子一看,不禁笑得前仰后合,连声嚷道:
“你瞧,这个中国白痴,不懂英文还要看报,把报纸都拿反了!”
等这些浅薄的外国人嚷够了,笑完了,辜鸿铭先生慢条斯理地用纯正的英语说道:
“英文这玩艺儿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还真没什么意思。”
几个洋人一听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辜鸿铭先生是学贯中西的着名学者,在年轻洋人的取笑面前,他不是拍案而起,而是故意装出很愚蠢的样子,倒过来看报纸,但一句英语,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才智而将对手击垮。
张作霖出身草莽,却十分机智,在处理一些眼看就要糟糕透顶的事态时,往往能突出奇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宴会。席间,有几个日本浪人突然说,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只好满口应允,吩咐笔墨侍候。只见他潇洒地踱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
“张作霖手黑。”
写毕,盖上朱印,张作霖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几个日本浪人,看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随侍秘书发现了纰漏,“手墨”(亲手书写的文字)怎么成了“手黑”?就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也一愣:怎么把“墨”写成“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张作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故意训斥秘书道:
“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要求的东西,这叫做寸土不让!”
语音刚落,满座喝彩,日本浪人这才悟出味来。
张作霖尽管不是故意要大智若愚,但等秘书提醒了之后的做法,却有“大智若愚”的味道,难怪引得全场喝彩。
中国近代的湖南湘潭有一位王闿运先生,学问渊深,才华横溢,是有名的大学问家。王老先生在京的日子,窃国大盗袁世凯几乎天天派人随同赏玩。
有一天,这些人陪同他逛到故宫前面的“新华门”。王闿运故意装成老眼昏花,用惊叹的口吻说:
“怎么,这里改名‘新莽门’了?”
王老先生故作糊涂,将“华”字读成“莽”字,将袁氏窃国比作王莽篡汉,表现出了极大的嘲讽意味。本来自己读错字,就是示之以愚,示之以弱,将破绽故意留给对方,其实是另有深意。
大智若愚的方法是一种曲线思维的产物,也就是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因此,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幽默和嘲讽意味。但是,如果仅仅是有愚而无智,不成其为大智若愚,只能给人留下笑柄;只有表面似愚而实质为智,才能真正制服对手。
在“提倡购买国货利于经济发展”的竞赛辩论中有这样一段:
正方:“我们现在确实看到的是这样的情况,许多发达国家在我们国家釜底抽薪,跳‘卧槽马’,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在前方‘拱卒’吗?”
正方的有力攻击,反方难以应对,眼见形势不妙,反方便抛出救急之举,拿出一张事先准备的卡片照卡宣科:
“那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了。我们的许多国货提倡购买提倡了几十年,可是这些产业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还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呢!”
乍一听,这段应对并无牵强附会之感,其实这一段话接在对方的任何一次发问之后都可以。所以,当己方找不到合适有力的应答材料之前,不妨拿出万能语救急,以不变应万变,不失为自我解脱的高招。
以实制虚方法的特点在于,对手的论点是虚的、无法验证的;我来回答的论点也是无法验证的,但却是“实”的,这种“实”可以表现为大,也可以表现为小,可以表现为远,也可以表现为近,总之,应根据具体的场合选用对方无法验证的“实”来回答。
有一个国王自以为聪明绝顶,最喜欢出难题来难倒别人。有一回,他找来12000个学者,问他们地球的中心在哪儿,结果谁也答不出。自以为是的国王得意极了,马上出告示征求能回答这个难题的人,而且宣布,答对的赏,答不对的罚。
人们看了告示,大都摇摇头走开了,可阿凡提看完告示就牵着毛驴直接进宫见了国王。
国王问:“怎么,你知道地球的中心在哪里?”
“我知道,”阿凡提回答说,“地球的中心就在我驴子左前蹄踩的地方。”
“胡说,我不信!”
“你不信,请你自己把整个地球量一量吧,错了就罚我好了。”
“这……这……”国王想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当时,国王是不可能测量出大地的中心的,阿凡提随便指了个眼前的地方,国王无法证明其虚假,也就只能是哑口无言了。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以实制虚的方法只能用来制服那些无理取闹者,制服那些故意刁难人者,却不能代替严谨的科学研究,因为科学研究不可能随便说个什么数据就大功告成。
辩论中,有些辩论者喜欢问一些无法验证、无法回答的问题。遇到对手用一些虚幻的、无法验证的论题企图难倒我们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以具体的、实在的论题来回敬对方。因对方无法验证其真假与否,我们自然就可以有效地应付对方的挑战,取得辩论的主动权。这就是以实制虚术。
在辩论过程中,当对手故意运用虚概念来发难时,不妨依法炮制,用虚概念来回敬,这就是以虚制虚术。
有两个人争吵着来到法官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
“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东西从肩上掉下来了,他请求我帮他扶上去,我问他给多少工钱,他说:‘没有什么。’我同意了,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他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
法官想了想,说:“你告他有道理,你过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
原告走过去,帮法官拿起书。
法官突然问:“书下面有什么?”
“没有什么。”原告说。
“那你把‘没有什么’拿去吧!”法官一本正经地说。
本来,扶一下东西不过是举手之劳,没有必要向人家索要工钱,可这个人却无理取闹,硬要人家付“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没有什么,本来就是个虚概念,他企图以此难倒别人。而聪明的法官为了满足他,就让他拿去了“没有什么”,不容对方再进行胡搅蛮缠。
阿疆和阿明喜欢“抬杠”,有一天碰到了一起。
阿疆问:“你家新盖的房子花了多少钱?”
“花了一厘钱。”阿明说,“如果你想买,拿一厘钱我就卖给你,不过我只能收你一厘钱,多了我可不要。”
“是吗?”阿疆笑笑,说:“那么我给你一分钱,你给我找九厘好了,买东西给钱理所当然,可不给人找钱也是违法的,请找钱吧!”
谁都知道,人民币没有一厘票面的,“票面为一厘的钱”的外延为零,是个虚概念,阿明本想要阿疆拿一厘的钱使阿疆陷入为难,但是,阿疆却反过来要阿明找九厘钱,以虚制虚,反而变为主动。
这种方法中所说的“虚”是指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相应事物对象的虚概念,它的产生纯粹是由人们凭空虚构的。既然如此,要将对手制服,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临时虚构出相应的“虚”来与之对抗,而不应该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属实”。
有一商人晚间行船,经过一大桥时,桥上一人不客气地盘问道:“什么船?”答曰:“木头船。”又问:“干什么的?”答曰:“行船的。”
盘问者的责问,被商人巧妙地避开话锋,使盘问者十分尴尬。实际上,商人是了解问话用意的。问的“什么船”,意问装的什么东西,“干什么的”,意问行船干什么事。但商人采用闪烁其词的回答,使这位盘问者两次问话,两次落空。
王安石的小儿子王元泽,小时候非常聪明,才智闻名遐迩。有一天,王安石的一伙朋友来做客,其中一客人送的礼物是用一个笼子关着的一只獐和一只鹿。有个客人想考问一下王元泽,指着笼子问他:“这两只动物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六岁的王元泽根本不认识獐和鹿。但他小眼珠一转,马上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
王元泽的回答,巧妙之极。既然一獐一鹿关在一只笼里,那么,一獐一鹿之间就存在着“邻居”关系:獐位于鹿之旁,而鹿位于獐之旁。虽然他并不认识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但根据这种“邻居”关系,他做出了两个关系判断。虽然并没有指明究竟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但回答固然是没错的。如果他照实回答“不知道”,就显得平庸,也有负他的名声。如此巧妙的回答,则显露出他年幼聪颖和机智幽默的才能,令客人为他的睿智惊叹不已。
说辩中的问与答是矛盾统一体。回答,是对提问的反馈。问是一门学问,答也需要高超的技巧。真正的妙答,绝不是对方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或者他怎么问,你就怎么答。一个善辩者在接到对方的提问后,总是思考并选择一个最佳的回答方式。闪烁其词,则是专门应付那些不能回答但又回避不了的问题的答辩艺术。
在说辩中运用闪烁其词所产生的奇效,就是能使你机智、幽默地摆脱困境。
闪烁其词最适用于外交说辩场合。在外事活动中,有时你所掌握的事实属于保密范围,不能披露,但别人又千方百计地打听。遇到这类敏感性话题时,回避易引起猜疑,正面回答又不能讲实情,这就可以利用闪烁其词在诙谐嬉戏中金蝉脱壳,摆脱困境。
在一次座谈会上,美国电影界的同行们与谢晋探讨什么样的影片最卖座,以及中美如何进行电影合作等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难题。正面回答或笼而统之地回答显然难以令提问者满意,而具体的预测或许诺因条件尚不具备也难免陷入以偏概全、以空对空的尴尬境地。面对朋友们的提问,谢晋风趣而幽默地说:“里根先生将来不当总统了,如果他仍旧对表演感兴趣,那么,他来主演,我来导演,中美合拍,这部影片我相信在全世界一定卖座。”谢晋的回答,非常幽默机智,颇具弦外之音,令在场的美国朋友击掌叫绝。
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不仅能使你摆脱困境,还能产生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效果。
闪烁其词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运用更为普遍。
某中国留学生与法国姑娘跳舞,姑娘问:“您喜欢法国姑娘,还是喜欢中国姑娘?”留学生回答说:“凡是喜欢我的姑娘,我都喜欢。”这样回答,显示了这位留学生机敏的说辩艺术。还比如,当别人打听一位小姐的年龄时,小姐不愿意告诉对方,她略一思索回答说:“比去年大一岁。”
闪烁其词并不是回避,不是避而不答;也不是模糊语言,不是含糊其辞;还不是模棱两可,不是骑墙居中。相反,闪烁其词是既要给予回答,又不能答非所问;既要回答明确,又要答而不中。因此,在运用“闪烁其词”时,其关键是要抓住“闪烁其词,似是而非”的要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林肯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林肯,这里有一道难题和两道容易的题目,由你任选其一。”林肯说:“我就考一道难题吧。”老师说:“好吧,那么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林肯答道:“鸡生的呗。”老师又问:“鸡又是哪里来的呢?”林肯知道鸡蛋是鸡生的,鸡又是鸡蛋孵化的,问题的答案是循环往复,没有穷尽的,如果继续辩论下去,将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于是赶紧借助对方的回答一个问题的条件,声明道:“老师,这是您提的第二个问题了。”林肯通过紧紧抓住对方提供的条件,终于巧妙地摆脱了困境。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论战中处境不利时,也不妨虚晃一枪,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借以迷惑敌人,得以隐蔽地转移或撤退。这就是论辩的经典技法金蝉脱壳术,它是一种绝妙的困境解脱术。
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里任过要职。
一天,一位外国友人向罗斯福问及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
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机密吗?”
“当然能。”友人回答说。
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建立潜艇基地,属于军事机密,当然不能泄漏。面对友人的询问,罗斯福没有直接拒绝回答,而是机智地诱导友人表示可以保密,以此封住友人的口,再话锋一转,表示自己也可保密,巧妙地摆脱了困境。
金蝉脱壳的核心是怎样巧妙地避开锋芒,转移话题。我们看下列对话:
甲:“我想知道,对此问题贵国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乙:“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的有点担心,如果贵国的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政府是否仍具有维持现行统治的能力。”
甲希望知道乙所能采取的最后措施,这一点,乙方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宣布,便答以一句“我们最终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轻轻带过。然后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即关于“如何制服反动政府运动”的话题。这样精巧转移,利于自己脱离窘境。
某经济学院曾就“我国目前是否可能进行股份制”展开辩论。反方认为,股份制的推行,要以股票市场等为先决条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股票市场,所以股份制推行不了。正方反驳说,只有推行了股份制,才谈得上股票市场的建立。接着双方就应该先有股份制还是先有股票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后,争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却是谁也赢不了谁。
我们的论辩论不出预料中的结果,原因在于论辩者没有弄清取胜的焦点——附加条件。
有一场辩论赛的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正方说发展旅游业需要排除不利于旅游的因素,创造政治稳定、环境清洁、社会秩序良好等有利于旅游的条件,因而,使发展旅游的获益不浅,这就是说能够改造环境(不论是社会的还是自然的)。反方说并不反对旅游,关键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你有没有自然条件,有没有政治稳定,有没有人民安居乐业?”这等于在说,只有改造了自然的、社会的环境,才能发展旅游业。
还有一个案例是讲鸡先蛋先的问题。
一对农民夫妇都知道蛋能孵鸡,鸡能生蛋,于是准备办个养鸡场发财。他们对养鸡业能发家致富这一点认识是一致的,对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毫不在意,在意的是先买鸡生蛋,还是先买蛋孵鸡。
这直接关系到今后的经济效益,当然是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必须认真分析辩说的问题。
丈夫说应该先买鸡生蛋,因为时下正是母鸡产蛋的旺季。妻子说应该先买蛋孵鸡,因为家里孵房已经齐全,而且时下饲料紧缺,难以满足大鸡的需要。丈夫终于明白,在这个是鸡先行还是蛋先行的问题上,以养大鸡或孵小鸡的优越条件作为理由进行争辩。
这就抓住了争辩应该抓住的焦点:鸡固然是生蛋的必要条件,蛋也是孵鸡的必要条件,但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条件,有了蛋并不一定能有鸡(蛋在孵房里才能变成鸡),有了鸡并不一定能生蛋(需要充足的饲料喂养才有可能生蛋)。这些孵房、饲料等附加条件具备与否,才是需要首先弄明白的地方。妻子于是说服了丈夫。
在辩论中,进攻和防守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进攻之中有防守,而防守之中也有进攻,防守只是针对进攻而言的。所谓防守,是指当己方遭受进攻时,以应答为主要手段,维护己方立论,巩固己方阵地的一种辩论战术形式。
辩论中的防守大体有两种形态:
一是主动性防守。主动性防守就是从辩论的全局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实施的防守计划,目的是确立和强化己方观点,为下一步的进攻积蓄力量。这种防守通常是进攻的前奏,或进攻的继续,是论战部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效战术方式。
另一种是仓促性防守。仓促性防守是指在双方的对抗中,由于己方在战略谋划上失当,或在战术上失误,导致被动,在强大攻击的压力下,己方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退守战术。显然,后者是处于困境时的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如果不能设法摆脱这种状态,就会越陷越深。
在辩论中,当己方处于防守态势时,应坚持如下原则:
<strong>1、发挥优势</strong>
处于防守状态时,尤其要注意发挥己方的优势,如己方立论的优势、论据的优势、地理环境优势、辩手搭配优势等。应凭借优势,在己方的优势上突破,顶住对方的攻势,固守防线。
<strong>2、积极防守</strong>
辩论时防守者要能经受住打击,特别是在仓促防守的状态下,斗志不能垮,尤其是要克服消极防守的思想,要尽量用强者心态看待防守,把防守作战当成进攻的转化形式,采取得体而有力的措施,继续谋求论战的主动权。
<strong>3、灵活机动</strong>
辩论防守决不能消极应战,死守阵地,而是要审时度势,机智灵活,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手段,与对手进行周旋。应不断变换战略战术,看准机会主动出击,彻底摆脱被动局面。如同踢足球,只有进攻才能得分,再出色的防守也只能防止对手进球,避免丢分,防守不会使己方取胜。因此,高明的辩论者,会把防守转化为进攻。
一位老实的商人到银行提取了大笔现金回到车上,没想到正想要发动引擎离开的时候,由车后镜看到后座椅上爬起来一个女人。这女人把头伸到商人的耳边,有点儿紧张地小声说:“把你的钱立刻交给我,否则我打开车门滚出去大声喊叫你绑架强暴我!”
女人的头发散乱,上衣领口大敞着,纽扣似乎都被扯掉了。
老实的商人被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住了,一时间愣在那儿。
商人想要马上跑出去对路人说明,可是看那女人握车门把手的模样,怎么也比不上她快,到时真的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要是你,你该怎么办?
商人强自镇静思考了一会儿,即反身对女人咿咿啊啊地比手画脚一番装哑。
女人一见甩了一下头说:“真是倒霉,碰上了个哑巴!”商人拿起了前座椅上放着的一份报纸。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支笔交给女人,又比画一番,意思是要女人写下她要做什么。
女人松了松手中并没有真正打死结的绑绳,接过纸笔,紧张地看了看窗外,狠狠地瞪了商人一眼,接着匆匆地写下了几个潦草的字——拿出钱来否则滚出车门大叫你绑架强暴我。
女人一写完,商人接过报纸趁女人尚未回过神来就冲出车去,同时用遥控器锁住了所有的车门。
没多久,手中握着那份报纸的商人,领了几位警官来到了现场。
看来,有的时候学会“装聋作哑”、“装疯卖傻”是摆脱困境的好办法,可让对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智若愚,就是指辩论者原本足智多谋,却装作自己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不能,用这种手段来欺骗对手,争取主动,进而取得辩论胜利。凡是运用大智若愚方法取得辩论成功的,往往表现出一种更冷静的思考、更坚强的忍耐、更高超的辩论艺术。
有一次,着名学者辜鸿铭先生乘汽车坐在座位上,叠着脚欣赏着窗外景色。半路上上来了几个年轻的外国人,对辜先生身穿长袍马褂、留着小辫的形象评头论足,很是不恭敬。辜先生不动声色地从怀里掏出一份英文报纸从容地看起来。那几个洋人伸长脖子一看,不禁笑得前仰后合,连声嚷道:
“你瞧,这个中国白痴,不懂英文还要看报,把报纸都拿反了!”
等这些浅薄的外国人嚷够了,笑完了,辜鸿铭先生慢条斯理地用纯正的英语说道:
“英文这玩艺儿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还真没什么意思。”
几个洋人一听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辜鸿铭先生是学贯中西的着名学者,在年轻洋人的取笑面前,他不是拍案而起,而是故意装出很愚蠢的样子,倒过来看报纸,但一句英语,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才智而将对手击垮。
张作霖出身草莽,却十分机智,在处理一些眼看就要糟糕透顶的事态时,往往能突出奇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宴会。席间,有几个日本浪人突然说,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就只好满口应允,吩咐笔墨侍候。只见他潇洒地踱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大笔一挥写了个“虚”字,然后得意地落款:
“张作霖手黑。”
写毕,盖上朱印,张作霖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几个日本浪人,看着“张作霖手黑”几个字,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随侍秘书发现了纰漏,“手墨”(亲手书写的文字)怎么成了“手黑”?就连忙贴近张作霖耳边低语:“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也一愣:怎么把“墨”写成“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张作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故意训斥秘书道:
“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边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要求的东西,这叫做寸土不让!”
语音刚落,满座喝彩,日本浪人这才悟出味来。
张作霖尽管不是故意要大智若愚,但等秘书提醒了之后的做法,却有“大智若愚”的味道,难怪引得全场喝彩。
中国近代的湖南湘潭有一位王闿运先生,学问渊深,才华横溢,是有名的大学问家。王老先生在京的日子,窃国大盗袁世凯几乎天天派人随同赏玩。
有一天,这些人陪同他逛到故宫前面的“新华门”。王闿运故意装成老眼昏花,用惊叹的口吻说:
“怎么,这里改名‘新莽门’了?”
王老先生故作糊涂,将“华”字读成“莽”字,将袁氏窃国比作王莽篡汉,表现出了极大的嘲讽意味。本来自己读错字,就是示之以愚,示之以弱,将破绽故意留给对方,其实是另有深意。
大智若愚的方法是一种曲线思维的产物,也就是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因此,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幽默和嘲讽意味。但是,如果仅仅是有愚而无智,不成其为大智若愚,只能给人留下笑柄;只有表面似愚而实质为智,才能真正制服对手。
在“提倡购买国货利于经济发展”的竞赛辩论中有这样一段:
正方:“我们现在确实看到的是这样的情况,许多发达国家在我们国家釜底抽薪,跳‘卧槽马’,在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在前方‘拱卒’吗?”
正方的有力攻击,反方难以应对,眼见形势不妙,反方便抛出救急之举,拿出一张事先准备的卡片照卡宣科:
“那有一个问题我不清楚了。我们的许多国货提倡购买提倡了几十年,可是这些产业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还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呢!”
乍一听,这段应对并无牵强附会之感,其实这一段话接在对方的任何一次发问之后都可以。所以,当己方找不到合适有力的应答材料之前,不妨拿出万能语救急,以不变应万变,不失为自我解脱的高招。
以实制虚方法的特点在于,对手的论点是虚的、无法验证的;我来回答的论点也是无法验证的,但却是“实”的,这种“实”可以表现为大,也可以表现为小,可以表现为远,也可以表现为近,总之,应根据具体的场合选用对方无法验证的“实”来回答。
有一个国王自以为聪明绝顶,最喜欢出难题来难倒别人。有一回,他找来12000个学者,问他们地球的中心在哪儿,结果谁也答不出。自以为是的国王得意极了,马上出告示征求能回答这个难题的人,而且宣布,答对的赏,答不对的罚。
人们看了告示,大都摇摇头走开了,可阿凡提看完告示就牵着毛驴直接进宫见了国王。
国王问:“怎么,你知道地球的中心在哪里?”
“我知道,”阿凡提回答说,“地球的中心就在我驴子左前蹄踩的地方。”
“胡说,我不信!”
“你不信,请你自己把整个地球量一量吧,错了就罚我好了。”
“这……这……”国王想了半天,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在当时,国王是不可能测量出大地的中心的,阿凡提随便指了个眼前的地方,国王无法证明其虚假,也就只能是哑口无言了。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以实制虚的方法只能用来制服那些无理取闹者,制服那些故意刁难人者,却不能代替严谨的科学研究,因为科学研究不可能随便说个什么数据就大功告成。
辩论中,有些辩论者喜欢问一些无法验证、无法回答的问题。遇到对手用一些虚幻的、无法验证的论题企图难倒我们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以具体的、实在的论题来回敬对方。因对方无法验证其真假与否,我们自然就可以有效地应付对方的挑战,取得辩论的主动权。这就是以实制虚术。
在辩论过程中,当对手故意运用虚概念来发难时,不妨依法炮制,用虚概念来回敬,这就是以虚制虚术。
有两个人争吵着来到法官那里,原告指着被告说:
“他背着很重的东西,东西从肩上掉下来了,他请求我帮他扶上去,我问他给多少工钱,他说:‘没有什么。’我同意了,马上帮他把东西扶到他肩上。现在我要他付给我‘没有什么’!”
法官想了想,说:“你告他有道理,你过来,帮我把这本书拿起来!”
原告走过去,帮法官拿起书。
法官突然问:“书下面有什么?”
“没有什么。”原告说。
“那你把‘没有什么’拿去吧!”法官一本正经地说。
本来,扶一下东西不过是举手之劳,没有必要向人家索要工钱,可这个人却无理取闹,硬要人家付“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就是没有什么,本来就是个虚概念,他企图以此难倒别人。而聪明的法官为了满足他,就让他拿去了“没有什么”,不容对方再进行胡搅蛮缠。
阿疆和阿明喜欢“抬杠”,有一天碰到了一起。
阿疆问:“你家新盖的房子花了多少钱?”
“花了一厘钱。”阿明说,“如果你想买,拿一厘钱我就卖给你,不过我只能收你一厘钱,多了我可不要。”
“是吗?”阿疆笑笑,说:“那么我给你一分钱,你给我找九厘好了,买东西给钱理所当然,可不给人找钱也是违法的,请找钱吧!”
谁都知道,人民币没有一厘票面的,“票面为一厘的钱”的外延为零,是个虚概念,阿明本想要阿疆拿一厘的钱使阿疆陷入为难,但是,阿疆却反过来要阿明找九厘钱,以虚制虚,反而变为主动。
这种方法中所说的“虚”是指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相应事物对象的虚概念,它的产生纯粹是由人们凭空虚构的。既然如此,要将对手制服,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临时虚构出相应的“虚”来与之对抗,而不应该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属实”。
有一商人晚间行船,经过一大桥时,桥上一人不客气地盘问道:“什么船?”答曰:“木头船。”又问:“干什么的?”答曰:“行船的。”
盘问者的责问,被商人巧妙地避开话锋,使盘问者十分尴尬。实际上,商人是了解问话用意的。问的“什么船”,意问装的什么东西,“干什么的”,意问行船干什么事。但商人采用闪烁其词的回答,使这位盘问者两次问话,两次落空。
王安石的小儿子王元泽,小时候非常聪明,才智闻名遐迩。有一天,王安石的一伙朋友来做客,其中一客人送的礼物是用一个笼子关着的一只獐和一只鹿。有个客人想考问一下王元泽,指着笼子问他:“这两只动物哪只是獐,哪只是鹿?”六岁的王元泽根本不认识獐和鹿。但他小眼珠一转,马上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
王元泽的回答,巧妙之极。既然一獐一鹿关在一只笼里,那么,一獐一鹿之间就存在着“邻居”关系:獐位于鹿之旁,而鹿位于獐之旁。虽然他并不认识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但根据这种“邻居”关系,他做出了两个关系判断。虽然并没有指明究竟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但回答固然是没错的。如果他照实回答“不知道”,就显得平庸,也有负他的名声。如此巧妙的回答,则显露出他年幼聪颖和机智幽默的才能,令客人为他的睿智惊叹不已。
说辩中的问与答是矛盾统一体。回答,是对提问的反馈。问是一门学问,答也需要高超的技巧。真正的妙答,绝不是对方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或者他怎么问,你就怎么答。一个善辩者在接到对方的提问后,总是思考并选择一个最佳的回答方式。闪烁其词,则是专门应付那些不能回答但又回避不了的问题的答辩艺术。
在说辩中运用闪烁其词所产生的奇效,就是能使你机智、幽默地摆脱困境。
闪烁其词最适用于外交说辩场合。在外事活动中,有时你所掌握的事实属于保密范围,不能披露,但别人又千方百计地打听。遇到这类敏感性话题时,回避易引起猜疑,正面回答又不能讲实情,这就可以利用闪烁其词在诙谐嬉戏中金蝉脱壳,摆脱困境。
在一次座谈会上,美国电影界的同行们与谢晋探讨什么样的影片最卖座,以及中美如何进行电影合作等问题。应该说,这是一个友好的难题。正面回答或笼而统之地回答显然难以令提问者满意,而具体的预测或许诺因条件尚不具备也难免陷入以偏概全、以空对空的尴尬境地。面对朋友们的提问,谢晋风趣而幽默地说:“里根先生将来不当总统了,如果他仍旧对表演感兴趣,那么,他来主演,我来导演,中美合拍,这部影片我相信在全世界一定卖座。”谢晋的回答,非常幽默机智,颇具弦外之音,令在场的美国朋友击掌叫绝。
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不仅能使你摆脱困境,还能产生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效果。
闪烁其词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运用更为普遍。
某中国留学生与法国姑娘跳舞,姑娘问:“您喜欢法国姑娘,还是喜欢中国姑娘?”留学生回答说:“凡是喜欢我的姑娘,我都喜欢。”这样回答,显示了这位留学生机敏的说辩艺术。还比如,当别人打听一位小姐的年龄时,小姐不愿意告诉对方,她略一思索回答说:“比去年大一岁。”
闪烁其词并不是回避,不是避而不答;也不是模糊语言,不是含糊其辞;还不是模棱两可,不是骑墙居中。相反,闪烁其词是既要给予回答,又不能答非所问;既要回答明确,又要答而不中。因此,在运用“闪烁其词”时,其关键是要抓住“闪烁其词,似是而非”的要旨。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