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谋说天下·谋三国最新章节 > 谋说天下·谋三国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五章 三分归一统 10、三国归晋

  公元263年,魏国灭蜀;公元280年,晋朝灭吴。在汉末大乱的舞台上,曹操、刘备和孙权凭借非凡的能力,超越群雄,各领一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一番风云变幻之后,魏、蜀、吴三国又共同归于晋朝。在这些扑朔迷离的层层迷雾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历史规律呢?

  孙权在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将陆逊逼死,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陆逊卷入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夺权的斗争中,实质却并不尽然。陆逊死后,卷入太子、鲁王党争的很多人都升了官,这些人既有拥护太子的,也有拥护鲁王的。而倒霉的那些人,比如被逼死的陆逊、被流放的顾谭、被处死的吾粲,都是江东士族。孙权虽然在江东士族的帮助下坐稳了江山,但孙家本身属于江东寒族,骨子里他对江东士族是有猜忌的,更担心士族力量越来越大,孙家后人会降服不了。所以,孙权就总想寻找机会收拾江东人,于是借着太子党争的由头,打击了以陆逊为首的一批江东士族。

  事实上,在很早之前,孙权就对付过江东士族的人。江东四大家族是虞、魏、顾、陆,虞的代表人物虞翻就差点被孙权杀死。

  有一回孙权请群臣喝酒,喝酒的时候,孙权就给臣子斟酒,一个一个地斟过去,斟到虞翻面前的时候,虞翻就装作喝醉了躺在地上,孙权见他这样,就越过他,去给别人倒酒,等孙权一走过,虞翻就一骨碌爬起来坐好。孙权勃然大怒,这不是成心不给我面子吗?当下就拔出剑来要杀虞翻,是手下上前一把抱住他说,主公啊,虞翻是天下名士,杀不得啊。孙权说,曹孟德能够杀孔融,孤为什么不能杀虞翻?手下人就说,主公不要学曹操啊,曹操杀了孔融,不是一片骂名吗?您要学,还是学尧舜吧。孙权这才醒悟过来,把剑扔下,还下命令说,大家记住了,以后我酒后说杀人都是不算数的。

  然而,虞翻依然没有逃脱被整的命运。有一次孙权和张昭讨论神仙的问题,说得兴致正高的时候,虞翻就插嘴,用手指着张昭,对孙权说,那些都是死人,天底下哪有什么神仙,还谈论什么神仙。孙权又大怒,把他流放到交州去了。

  不独曹操、孙权讨厌孔融这样的人物,即便诸葛亮也曾经说过一句类似的话。诸葛亮在蜀国也曾经废过廖立和来敏这样的几个士族名士,在废除来敏的时候,诸葛亮曾说:“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孔文举就是孔融,诸葛亮说来敏散布流言飞语,破坏安定团结,比孔融还严重。

  从中可见,魏、蜀、吴三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容不下孔融这样士族人士,都与士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

  士族,就是世代为官的家族。东汉末期做官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士人,一是有学问,一是有品德。而士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最低一级的贵族,在秦汉时期是平民中最高的一个等级,他们是一群以读书为职业的人,诗书传家,明礼晓事,在教育不普及的时代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统治阶级的固有成员,成为社会上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东汉的帝国支柱。

  然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股新的政治势力趁势而起,冲垮了士族的垄断,这股新的政治力量就是依靠武力夺得天下的人。曹操、刘备和孙权都属于这股力量,所以曹操、刘备和孙权在建立自己的地方政权后,当然不会以士族作为自己的轴心力量。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阶级也曾为重新夺权努力过,却都不敌曹操这些乱世枭雄。然而士族绝不肯就此沉寂,他们在暗中窥探,伺机而动。

  那么,夺取胜利的这些人建立的是什么样的政权呢?曹操建立的是法家寒族政权。曹操几次在招聘人才时公开宣布,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孙权不得不借助江东士族的力量,但他与士族究竟是两路人,面和心不和,所以晚年便大开杀戮,试图驱除政权核心中位高权重的江东人。而诸葛亮依法治国,使蜀国的当地士族沉沦于政治底层。

  所以纵观三国史,就是一部其他力量阻挡士族地主成为统治阶级的历史。然而魏、蜀、吴三国后来都归于晋朝,晋朝是百分之百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汉末群雄历经风云变化,各自显了一番神通后,又将政权拱手还给了士族阶级,这种无形中的变化又是始于何时呢?

  在曹操的政治集团中,存在有几股力量,以孔融为代表的力量旗帜鲜明地反对曹操的寒族统治,被曹操不客气地杀了。以荀彧为代表的力量表面上不反对曹操的统治,但骨子里却拥护汉朝,希望曹操能够还政于汉献帝,所以荀彧晚年受到曹操的冷遇,郁郁而终。另有一派以陈群为代表,从表面上看,陈群不仅拥护曹操,还拥护曹操称魏王,因为陈群认为曹操无论是称王也好,还是称帝也罢,只要他保护士族的利益就行。

  然而曹操并一直没有称帝,恰恰和陈群相反,他认为称不称帝王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维护自己一贯的法家寒族统治。

  曹操死后,曹丕即位,然而曹丕并没有意识到曹操的坚持。曹操死后不久,陈群就拿出一个名叫“九品中正制”的方案给曹丕,这个方案就是保护士族垄断仕途的特殊权力的。曹丕一看就明白了,为了能够称帝,他便和士族做了一个交易,同意了九品中正制。这样一来,曹丕就赢得了士族的支持,陈群等人马上高举双手支持曹丕称帝。

  所以当曹丕披上一件黄袍的时候,曹操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人画上一张白脸。曹丕获得了皇帝的称号,却背离了曹操的初衷,曹操的法家寒族之政权蜕变为儒家士族之政权,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经由曹丕之手,轻轻松松地交还到士族阶级手里。这是曹操的悲剧、曹丕的喜剧,也是天下大势所趋。后来的司马代魏不过是继续履行一个未完成的手续,从曹丕称帝的那一天起,曹魏的政权已然灭亡。

  孙权的情况又怎样呢?孙权的哥哥孙策在世的时候,依靠的主要是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周瑜是淮泗将领的代表,张昭是流亡北士的代表,都不是江东士族。然而这些人都是外来势力,无根无基,孙权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依靠本地的士族,所以孙权在中后期就以顾雍为丞相,以陆逊为统帅,将权力交到江东士族的手中。

  然而这是孙权的无奈之举,孙权既不甘心,也不放心。所以,他晚年,疑神疑鬼,不是派特务监视群臣,就是动用严苛刑罚维护自己的统治,导致吴国上下言路不通,没有人敢说真话,这样的国家势必会走向灭亡。

  刘备和曹操、孙权相比,具有某种优势。他既是宗室又是寒门,所以两边的人都能接受他,但刘备称帝两年就去世了,真正治理蜀国的人是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就是依法治国、公正公开。

  诸葛亮的理想从今天来看,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然而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很难施行。依法治国,就不能依人治国,然而士族阶级要的是依人治国,他们希望只要出身好,无论有多蠢,都可以做大官,而那些寒门庶族,不管多聪明,也不能染指政治。所以士族地主阶级就非常不满意诸葛亮的政权,他们听说曹魏那边施行九品中正制,士族享有很多特权,就眼巴巴地等着曹魏来解放他们。当魏军大兵压境的时候,以谯周为首的士人就热烈劝说刘禅赶紧投降,蜀国就此归于魏国,回到士族的怀抱。

  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伐魏,公元280年晋灭吴,三国就此降下帷幕,天下重新归于一统,东汉末年统治帝国的士族地主阶级再次掌握了大权。

  三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三足鼎立、英雄辈出的舞台渐渐消失在历史的深处,然而迸发于那个特殊时代的英雄气概、人性光辉、智慧结晶早已深埋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诸葛亮的长啸、周瑜的雅曲,无数人以志气和血性会聚成的一曲千年绝唱,至今仍被人传唱。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