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最新章节 > 生活可以更美的·何享健的美的人生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二章 创业前传:12年的野蛮生长 差一点就造汽车去了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机械化也成为趋势,在春节的年画上人们经常会看到农民驾驶着拖拉机豪迈挥手的喜悦情景。

  与农机具的蓬勃发展同时起步的还有汽车,远在南方小镇的何享健嗅到了汽车行业这罐“蜂蜜”的甜味。刚接触金属制品不到半年、对汽车配件一无所知的何享健居然大胆决定搞汽车配件,并与1976年5月4日将“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主要生产汽车挂车刹车阀,兼营汽车橡胶配件,成为专一的汽车配件生产厂。

  之所以敢冒险进入新领域,源于何享健偶然得到的一条消息:汽车拖挂车必须安装刹车阀才能上路。何享健立刻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当即决定为广东省汽车运输公司配套生产汽车拖挂车刹车阀,成立汽车配件厂。

  苏茂柏每次回忆起做刹车阀的这段经历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那时候,生产刹车阀的原材料需求在逐步增加,产品的销售范围也日益扩大。由于人力有限,何享健对苏茂柏及其他工人的要求是:既要担负生产任务,还要负责搬运工作,并要兼具销售职能。从外地运来的原材料发运到广州火车站以后,何享健就召集工人们用肩膀扛着货物装上货车,再拉回北滘。

  由于西北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汽车配件时炼铁、铸铝用的焦炭都是从这里进货,同时在陕西、兰州等地何享健也有较多的客户资源,因此他们的主要市场在西北。有一次为了和客户签订合同,苏茂柏和另一位同事在陕西渭南足足住了半年,一切都要等到对方满意为止。他们只得继续啃着馍馍,住在招待所等待。等到合同终于签下来的那天,两个人欣喜若狂,第一时间跑到邮局给何享健发电报:合同已签!

  捷报传来,何享健非常高兴,当即给苏茂柏回电报:很好!自由活动!两个完成任务的年轻人当即坐火车直接到上海,尽情玩了几天。对于业绩突出的员工,何享健从来都是重奖。

  不仅是销售人员如此卖命,何享健本人也背着刹车阀和小配件走南闯北找市场。为了节省开支,他的早餐基本上只喝一碗红糖水,晚上就睡在火车站里对付。最担心的是怕把出差的费用丢了,何享健不敢乱放,就藏在鞋子里面。

  在这种废寝忘食抓生产跑市场的日子里,何享健的工厂实现迅猛发展。1977年,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的产值达24.4万元,利润2.6万元。由于管理才能和经营业绩突出,何享健被提拔为北滘公社工交办副主任,并离开工厂,厂长一职由他人接任。

  这种职位调动和任命书是那个时代的一道独特风景。容声冰箱创始人潘宁原是容奇镇工交办办公室副主任,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曾担任桂洲镇工交办副主任。不过,这些曾在乡镇担任干部得到锻炼的能人们由于意识超前,又具有极强的整合资源的能力,后来成为顺德民营经济的顶梁柱。

  在何享健离开的这段日子里,汽配厂由于管理不善、销路不对,一度处于几乎停产的状态,工人的收入也无法保证。为扭转这种局面,经组织安排,何享健于1979年重新回来担任厂长,从此再也没有和这家耗费心血拉扯大的企业分开过。

  为了尽快走出困境,重新出山的何享健打算转变经营思路,并积极招揽人才。后来成为美的创业元老之一的陈序强就是此时加入美的的。当时陈序强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工人,专门做发电机。他本人长期自学机电,做的发电机,曾获得过镇上的表扬,开表彰大会时何享健就在现场。此后何享健通过镇公交办主动找到陈序强,邀何享健加入美的。

  如当初梁伟伦的待遇一样,何享健对陈序强也十分重视。第一次见面他就真诚地邀请陈序强到家里吃饭,并特别强调为确保工作与生活的方便,替他落实住房、交通工具。陈序强很快就得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这在当时是相当有级别的待遇。

  在1979到1980年间,由于电力不足,很多地方缺电,何享健就不再紧盯刹车阀了,而是将目光转移到发电机,为工厂寻找一条生路。在陈序强等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工厂加强技术攻关,并狠抓产品质量,发电机一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工厂的经营状况也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设备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厂房面积扩大至1000平方米左右,工人增至180余人。

  何享健并不满足于此,在此阶段,他还派人去深圳宝安收购二手汽车。按照他的设想,要用前店后厂的方式做汽车生意,这种方式类似于现在的二手车交易,前面是展厅,后面是维修车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经营方式,何享健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想到了。遗憾的是这种想法并未获得地方政府直属领导的支持,他们觉得何享健太大胆、太超前了。直到24年之后的2003年,美的参与云南省汽车产业整合项目时,何享健的汽车梦才得以重圆。

  不过,何享健的发电机业务没做多久就停了,他开始转做风扇。至此,经过12年的顽强生存、不断摸索之后,何享健终于进入此后呼风唤雨的家电领域。后来在纪念美的创业40周年之际,许多媒体在描述美的创业前传时赞不绝口:何享健在1968年就有商品意识,难能可贵。不过何享健并不这样认为:“虽然美的是从1968年开始创业的,但前10年只算是小孩子,搞不出什么名堂。美的真正发展起步,还是得靠改革开放。”

  虽然低调的何享健对12年刻骨铭心的磨砺只是轻描淡写,一笑而过,但这并不代表这段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不值得,没价值。正如1968年插队的刘永好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所说的那样:“我当了4年零9个月的知青,我觉得非常荣幸,因为这段经历锻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心态,锻炼了我的身体。在农村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使我了解了中国的农民,了解了中国的市场,懂得了艰苦创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课,是一定要上的。”何享健也是如此,对于他们那代创业者来说,这堂课也非常重要,“是一定要上的”。

  1982年,刘永好兄弟四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名叫希望。那个年代,希望就是渴望幸福生活者的全部,正如当时流行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那样:“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1980年,何享健已明显地感觉到气候变了,干大事的时代到来了,他又开始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谋划新的出路。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