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广告
包拯虽然无条件录用了公孙策但有些话还是要交待一下的。
“这个报社就交给你打理了。报纸每天发一张,每天都要有新内容c有新文章。如果人手不够发现有合适的再招聘几个。将我写的报纸你看一下。报纸的版面和风格基本就按那样弄就行了。要注意的是,咱们报纸上的文章不用写那么华丽,尽量写大白话就行了。”
“这是为什么?”公孙策对包拯的话很不理解。
“我们的报纸是写给普通百姓看的,要争取让识一点儿字的人就能看懂咱们的文章。报纸有报纸的特点,它与书籍的区别就是报纸能够及时写出我们想告诉百姓的东西。没有必要写那么文绉绉的。你要是有什么好点子及时告诉我,咱们共同商量。我每天还要上朝,这里的事物你都得管起来。辛苦你了。”包拯终于可以解脱了他十分高兴。
“上朝,东家你要上什么朝?”公孙策见到包拯看他这么年青,以为他是哪个富人家的公子,拿了家里的钱在这里赔钱玩。一时没想明白包拯所说的上朝是什么意思。
“我在朝廷里任监察御史一职,每天都要去朝廷那里报到,这里的事情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管。”包拯虽然觉得监察御史在朝堂之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但那是自己的工作,无论如何也要干好的。
“东家您放心,我会将这里的事都办好的。”
公孙策心中暗喜。本来他来这里只是想赚一些盘缠和住店的钱,等条件一好了就会离开的。他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科举成为大宋官员队伍中的一员。听包拯说是御史,所以动了点儿小心思。
在大宋文人的出路就是当官,可官员的名额是有限制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是考不上的,他们或开馆教学或者成为人家的师爷帮人出谋划策。
公孙策听包拯这么年青就当了朝廷的监察御史,这前途远大啊。如果这时跟了包拯,今后包拯发达了,自己自然也能挣得一世的富贵。所以公孙策从这时就决定要好好的跟着包拯干。
“东京日报我们要长期办下去,为了吸引读者以后我们还会在版面上增加内容,我们要增加一个美食栏目,向百姓们介绍大宋各处的风土人情。”包拯又给公孙策讲了一下报纸未来的发展方向。
公孙策的头脑果然很好使,马上就领会了包拯的意图。报纸的内容越来越精彩。
东京日报的影响越来越大了起来。许多酸腐的文人也看出这报纸能将文章传播到京师每一个角落。这可是提高名声的大好机会。而且文章被采用后还有一贯铜钱可拿。许多人都主动将文章送到报社来请求刊登。包拯也就不用再为没有可刊登的文章发愁了。而且东京日报上刊登的的文章水平越来越高了。
包拯要做的只是每期的时候抄一段西游记勾引着读者继续盼着看到下一期的报纸。
几期过后,包拯不客气的在报纸的最下方为自家的包氏钱庄和冲云烟花店打起了广告。
“这有用吗”公孙策对于做生意是一窍不通。不知道包拯为什么要这么做。
“通过报纸的宣传,我们的店铺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客人。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财,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报社能坚持的更久。而且这个宣传的位置会越来越值钱,你在报纸上发布一则声明,报纸上将长期刊登广告文章,以便为店铺做宣传。根据内容的不同报社要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
“会有人花钱来求我们登刊介绍他们店铺的文章?”公孙策对此有点儿不相信。
“一定会有的,等我们的报纸名气越来越大,宣传的文章收费会更加贵。我们的报纸能长期做下去最后赚钱主要靠这个版块了。”包拯当然知道广告的威力。
公孙策听了包拯的话不断的对报纸进行改进。东京日报一时在京城之中大火,每日送出去的报纸数量大增。这也难怪,白送人东西,想不火都难。
东京日报传播到了开封城的各处,在这读者中间有一位老翰林王瑜,王瑜在第一次看到报纸的时候只是一笑置之。不过他想知道那只猴子最后怎么样了,于是让仆人每天都领报纸送给他。
看过几期东京日报之后王翰林觉得有必要指导一下这个写文章的人。因为他觉得开办这个什么报社的是个好人。拿着自己的钱收文人的稿子,给了文人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不能让他好心办了坏事。
有了这个想法就想去实施,翰林王瑜在下朝之后换了一身便服,独自一人,连随从都没有带,慢慢的走到了东京日报社。
在报社中忙碌着的公孙策接待了王翰林,公孙策看王翰林年岁不小了而且气度不凡,想他肯定是个有势力的人物,所以暗中请在后边的包拯出来。
“你在主持这叫报社的店铺?”王翰林叫着报社两字非常别扭,虽然他已大致知道这报社是干什么的。
“是,正是学生。”公孙策恭恭敬敬对王翰林说道。
“你有功名?”
“我中过秀才c举人,可后来在考场上屡次失利。”公孙策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道。
“既然你参加过科举,应该知道文章这样写是不对的。”王翰林痛心疾首的说道。
“为什么不对呢?我是这里的老板还请老先生多指教。”包拯已认出了这位老先生是什么人,他在朝廷上看人后脑勺的时候已将每一个人的样貌都记住了。可前排的大人们却没有人肯回头看包拯这样品级低的小官。包拯并没有说破双方的身份。
王翰林一看包拯这么年青,更坚定了将他们拉上正途的决心。于是说道:“这文章不是这样写的,你们的文章写的太直白,用词太粗俗。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坐下来细细谈一谈这文章该怎么写。”
“多谢老先生肯指教我们。那就里边我们慢慢谈。”包拯虽然对办报纸有自己的想法,别人提意见他还是愿意细心听取的,只是改不改最终还是由他自己决定的。
“店铺里边的人呢,给我滚出来,要不然砸了你们的店铺。”院门之外传来了一阵乱喊的声音。
包拯还没来得及到外边观看,一大群人就冲进了院子的正房之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这个报社就交给你打理了。报纸每天发一张,每天都要有新内容c有新文章。如果人手不够发现有合适的再招聘几个。将我写的报纸你看一下。报纸的版面和风格基本就按那样弄就行了。要注意的是,咱们报纸上的文章不用写那么华丽,尽量写大白话就行了。”
“这是为什么?”公孙策对包拯的话很不理解。
“我们的报纸是写给普通百姓看的,要争取让识一点儿字的人就能看懂咱们的文章。报纸有报纸的特点,它与书籍的区别就是报纸能够及时写出我们想告诉百姓的东西。没有必要写那么文绉绉的。你要是有什么好点子及时告诉我,咱们共同商量。我每天还要上朝,这里的事物你都得管起来。辛苦你了。”包拯终于可以解脱了他十分高兴。
“上朝,东家你要上什么朝?”公孙策见到包拯看他这么年青,以为他是哪个富人家的公子,拿了家里的钱在这里赔钱玩。一时没想明白包拯所说的上朝是什么意思。
“我在朝廷里任监察御史一职,每天都要去朝廷那里报到,这里的事情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管。”包拯虽然觉得监察御史在朝堂之上没有什么存在感,但那是自己的工作,无论如何也要干好的。
“东家您放心,我会将这里的事都办好的。”
公孙策心中暗喜。本来他来这里只是想赚一些盘缠和住店的钱,等条件一好了就会离开的。他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科举成为大宋官员队伍中的一员。听包拯说是御史,所以动了点儿小心思。
在大宋文人的出路就是当官,可官员的名额是有限制的。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是考不上的,他们或开馆教学或者成为人家的师爷帮人出谋划策。
公孙策听包拯这么年青就当了朝廷的监察御史,这前途远大啊。如果这时跟了包拯,今后包拯发达了,自己自然也能挣得一世的富贵。所以公孙策从这时就决定要好好的跟着包拯干。
“东京日报我们要长期办下去,为了吸引读者以后我们还会在版面上增加内容,我们要增加一个美食栏目,向百姓们介绍大宋各处的风土人情。”包拯又给公孙策讲了一下报纸未来的发展方向。
公孙策的头脑果然很好使,马上就领会了包拯的意图。报纸的内容越来越精彩。
东京日报的影响越来越大了起来。许多酸腐的文人也看出这报纸能将文章传播到京师每一个角落。这可是提高名声的大好机会。而且文章被采用后还有一贯铜钱可拿。许多人都主动将文章送到报社来请求刊登。包拯也就不用再为没有可刊登的文章发愁了。而且东京日报上刊登的的文章水平越来越高了。
包拯要做的只是每期的时候抄一段西游记勾引着读者继续盼着看到下一期的报纸。
几期过后,包拯不客气的在报纸的最下方为自家的包氏钱庄和冲云烟花店打起了广告。
“这有用吗”公孙策对于做生意是一窍不通。不知道包拯为什么要这么做。
“通过报纸的宣传,我们的店铺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客人。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财,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报社能坚持的更久。而且这个宣传的位置会越来越值钱,你在报纸上发布一则声明,报纸上将长期刊登广告文章,以便为店铺做宣传。根据内容的不同报社要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
“会有人花钱来求我们登刊介绍他们店铺的文章?”公孙策对此有点儿不相信。
“一定会有的,等我们的报纸名气越来越大,宣传的文章收费会更加贵。我们的报纸能长期做下去最后赚钱主要靠这个版块了。”包拯当然知道广告的威力。
公孙策听了包拯的话不断的对报纸进行改进。东京日报一时在京城之中大火,每日送出去的报纸数量大增。这也难怪,白送人东西,想不火都难。
东京日报传播到了开封城的各处,在这读者中间有一位老翰林王瑜,王瑜在第一次看到报纸的时候只是一笑置之。不过他想知道那只猴子最后怎么样了,于是让仆人每天都领报纸送给他。
看过几期东京日报之后王翰林觉得有必要指导一下这个写文章的人。因为他觉得开办这个什么报社的是个好人。拿着自己的钱收文人的稿子,给了文人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不能让他好心办了坏事。
有了这个想法就想去实施,翰林王瑜在下朝之后换了一身便服,独自一人,连随从都没有带,慢慢的走到了东京日报社。
在报社中忙碌着的公孙策接待了王翰林,公孙策看王翰林年岁不小了而且气度不凡,想他肯定是个有势力的人物,所以暗中请在后边的包拯出来。
“你在主持这叫报社的店铺?”王翰林叫着报社两字非常别扭,虽然他已大致知道这报社是干什么的。
“是,正是学生。”公孙策恭恭敬敬对王翰林说道。
“你有功名?”
“我中过秀才c举人,可后来在考场上屡次失利。”公孙策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说道。
“既然你参加过科举,应该知道文章这样写是不对的。”王翰林痛心疾首的说道。
“为什么不对呢?我是这里的老板还请老先生多指教。”包拯已认出了这位老先生是什么人,他在朝廷上看人后脑勺的时候已将每一个人的样貌都记住了。可前排的大人们却没有人肯回头看包拯这样品级低的小官。包拯并没有说破双方的身份。
王翰林一看包拯这么年青,更坚定了将他们拉上正途的决心。于是说道:“这文章不是这样写的,你们的文章写的太直白,用词太粗俗。如果你们愿意我们可以坐下来细细谈一谈这文章该怎么写。”
“多谢老先生肯指教我们。那就里边我们慢慢谈。”包拯虽然对办报纸有自己的想法,别人提意见他还是愿意细心听取的,只是改不改最终还是由他自己决定的。
“店铺里边的人呢,给我滚出来,要不然砸了你们的店铺。”院门之外传来了一阵乱喊的声音。
包拯还没来得及到外边观看,一大群人就冲进了院子的正房之内。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