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篇 托普:十年一觉TOP梦 大招聘:那最后一根稻草
2002年前后,宋如华的“TOP梦想”似乎即将实现。
他在全国各地的27家软件园相继开工,由150家子公司组成的托普集团俨然成为中国最庞大的高科技公司集群,集团的总资产号称突破100亿元,他本人早在两年前就被《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列入前50位。更让人垂涎三尺的是,在软件园工程中,他以难以想象的低廉成本,在数十个省市的最佳商业地段敛聚了1.2万亩的优质土地,在土地成本日渐高涨的年代,这庞大的土地储备足以给他带来无限可能的财富暴增……
2002年7月,托普创业10周年大庆。一向喜欢热闹的宋如华把它操办得红红火火,庆典共历时12天,耗资上千万元,活动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参与者不下10万人次。宋如华还租赁了两架小型商务专机,供公司高层辗转各地使用。这些天里,位于成都苏坡乡的托普集团总部大楼落成,上海东部软件园开园,占地4500亩的嘉兴台商信息产业园庆典,中国农业银行授予托普“最佳诚信客户”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与托普集团签订银企全面合作协议……
一切都好像是盛世景象。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压垮托普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此刻落了下来。
这根“稻草”是宋如华自己扔下来的。他宣布“向社会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
很多年后,托普的研究者一直弄不懂宋如华为什么要在这时实施这个夸张的举措。一位托普的资深副总裁曾对友人推测说:“宋老板的大招聘是做给银行看的。”这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一种可能性。当时,托普的园区不断开建,可是入驻的公司却非常之少,而集团的现金则入不敷出,宋如华想通过这种轰动性行为吸引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注意力,以此得到银行贷款和推动园区的招商工作。
事实上,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招聘在公司决策层从来没有被认真讨论过。2002年6月14日,在10周年庆典的最后一次高层动员会上,宋如华发表了题为“托普、托普哲学以及未来10年的构架与运作体系”的报告。在演讲的最后,情绪高涨的他说:“我们今年准备招5000人,这里面可能有人要走,走了没关系,但是构架要先搭起来,4年之内要招2万人,可能进进出出就10万人,这些人将来会与我们建立很直接的真正的客户关系与合作伙伴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让人热血沸腾的蓝图描述中,宋如华被自己打动了,他相信“伟大的预言都将自我实现”。于是,“招聘5000人”成了10周年庆典的一项献礼工程,而到最后,它就衍变成了“招聘5000个软件工程师”。7月,正当庆典时分,一则“托普:从风雨中走来,诚聘5000软件工程师共创辉煌”的广告铺天盖地般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宋如华还特别指示,要把北京到广州的东南沿海各条高速公路都“包下来”,竖大型的招聘灯箱广告牌。
宋如华企望中的轰动效应即刻迸发,在招聘广告刊发后,中国IT业如同遭遇了一场龙卷风,所有的公司都岌岌可危,生怕自己的人才被托普席卷了去。
可是,也就在这时,这则招聘启事的荒唐性也显露无遗。微软公司中国区的一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内软件业的管理现状,一支50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每月至少应为公司创造出1亿元的产值,加上托普公司对全国27个软件园的巨额投入,托普软件一年至少需要完成100亿元的销售收入才能达到收支平衡,但上一年全国软件业的总产值才300多亿元。况且,整个托普集团只有1500个技术人员,一次性招进5000个软件工程师,根本无法管理控制。
在大招聘广告发布的1个月后,8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长篇调查报道《托普泡沫》,记者杨瑞法和茅以宁对大招聘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还实地走访了几个托普软件园,其目睹的事实让人颇感意外。在常州软件园,记者看到除了一幢办公楼和宾馆有人走动外,其余的楼房均空空荡荡;在宣传得最为神奇的南汇软件园,已建成的63幢楼房中,只有托普自己的一家合资公司进驻;在绍兴的软件园里,培训中心被承包成了旅馆,园里的小河段被当地农民搞成了养鱼塘。此外,记者还对托普旗下的一些公司提出了业绩质疑,一家名叫长征网络的公司主营业务只有3227万元,净利润却高达2069万元;一个被托普宣传得神乎其神的顶尖软件M++Builder,在全国软件业中居然无人知晓它是什么产品。
这一系列的质疑,把托普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人疑惑的是,一向善辩的宋如华此次竟选择了沉默。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一直在闹“失踪”,跟媒体玩捉迷藏。可是,财经记者们的追踪报道一浪接一浪地席卷而来,托普又相继被曝出担保丑闻、产业空心危机、拖欠民工工资、现金链断裂等负面新闻。到11月,宋如华不得不出来面对公众,可是他仍然没有对哪怕一项指控进行澄清。他的答复竟是如此的轻描淡写:“我现在银行存款有18个亿,我还有上市公司股权,我有那么多园区建设,1万多亩地、100多万平方米的房子,就算都是空的,对银行来讲都无所谓;我还有10多个亿的其他资产,桌子、椅子、板凳、电脑、系统,还有5个亿的应收账款……说托普资产100个亿,是不是有点吹牛?我跟你讲,我在四川的存款就有12个亿,所以我为什么要紧张?我为什么要怕?”
当一个拥有数家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董事长用这种口吻回答媒体疑问的时候,谁都听得出其中的虚弱和惊恐了。当这番答记者问如实刊登在报纸上的时候,宋如华的企业家信用其实已经破产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他在全国各地的27家软件园相继开工,由150家子公司组成的托普集团俨然成为中国最庞大的高科技公司集群,集团的总资产号称突破100亿元,他本人早在两年前就被《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列入前50位。更让人垂涎三尺的是,在软件园工程中,他以难以想象的低廉成本,在数十个省市的最佳商业地段敛聚了1.2万亩的优质土地,在土地成本日渐高涨的年代,这庞大的土地储备足以给他带来无限可能的财富暴增……
2002年7月,托普创业10周年大庆。一向喜欢热闹的宋如华把它操办得红红火火,庆典共历时12天,耗资上千万元,活动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参与者不下10万人次。宋如华还租赁了两架小型商务专机,供公司高层辗转各地使用。这些天里,位于成都苏坡乡的托普集团总部大楼落成,上海东部软件园开园,占地4500亩的嘉兴台商信息产业园庆典,中国农业银行授予托普“最佳诚信客户”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与托普集团签订银企全面合作协议……
一切都好像是盛世景象。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压垮托普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此刻落了下来。
这根“稻草”是宋如华自己扔下来的。他宣布“向社会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
很多年后,托普的研究者一直弄不懂宋如华为什么要在这时实施这个夸张的举措。一位托普的资深副总裁曾对友人推测说:“宋老板的大招聘是做给银行看的。”这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一种可能性。当时,托普的园区不断开建,可是入驻的公司却非常之少,而集团的现金则入不敷出,宋如华想通过这种轰动性行为吸引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注意力,以此得到银行贷款和推动园区的招商工作。
事实上,这次史无前例的大招聘在公司决策层从来没有被认真讨论过。2002年6月14日,在10周年庆典的最后一次高层动员会上,宋如华发表了题为“托普、托普哲学以及未来10年的构架与运作体系”的报告。在演讲的最后,情绪高涨的他说:“我们今年准备招5000人,这里面可能有人要走,走了没关系,但是构架要先搭起来,4年之内要招2万人,可能进进出出就10万人,这些人将来会与我们建立很直接的真正的客户关系与合作伙伴关系。”
正是在这样的让人热血沸腾的蓝图描述中,宋如华被自己打动了,他相信“伟大的预言都将自我实现”。于是,“招聘5000人”成了10周年庆典的一项献礼工程,而到最后,它就衍变成了“招聘5000个软件工程师”。7月,正当庆典时分,一则“托普:从风雨中走来,诚聘5000软件工程师共创辉煌”的广告铺天盖地般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宋如华还特别指示,要把北京到广州的东南沿海各条高速公路都“包下来”,竖大型的招聘灯箱广告牌。
宋如华企望中的轰动效应即刻迸发,在招聘广告刊发后,中国IT业如同遭遇了一场龙卷风,所有的公司都岌岌可危,生怕自己的人才被托普席卷了去。
可是,也就在这时,这则招聘启事的荒唐性也显露无遗。微软公司中国区的一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内软件业的管理现状,一支5000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每月至少应为公司创造出1亿元的产值,加上托普公司对全国27个软件园的巨额投入,托普软件一年至少需要完成100亿元的销售收入才能达到收支平衡,但上一年全国软件业的总产值才300多亿元。况且,整个托普集团只有1500个技术人员,一次性招进5000个软件工程师,根本无法管理控制。
在大招聘广告发布的1个月后,8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长篇调查报道《托普泡沫》,记者杨瑞法和茅以宁对大招聘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还实地走访了几个托普软件园,其目睹的事实让人颇感意外。在常州软件园,记者看到除了一幢办公楼和宾馆有人走动外,其余的楼房均空空荡荡;在宣传得最为神奇的南汇软件园,已建成的63幢楼房中,只有托普自己的一家合资公司进驻;在绍兴的软件园里,培训中心被承包成了旅馆,园里的小河段被当地农民搞成了养鱼塘。此外,记者还对托普旗下的一些公司提出了业绩质疑,一家名叫长征网络的公司主营业务只有3227万元,净利润却高达2069万元;一个被托普宣传得神乎其神的顶尖软件M++Builder,在全国软件业中居然无人知晓它是什么产品。
这一系列的质疑,把托普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人疑惑的是,一向善辩的宋如华此次竟选择了沉默。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他一直在闹“失踪”,跟媒体玩捉迷藏。可是,财经记者们的追踪报道一浪接一浪地席卷而来,托普又相继被曝出担保丑闻、产业空心危机、拖欠民工工资、现金链断裂等负面新闻。到11月,宋如华不得不出来面对公众,可是他仍然没有对哪怕一项指控进行澄清。他的答复竟是如此的轻描淡写:“我现在银行存款有18个亿,我还有上市公司股权,我有那么多园区建设,1万多亩地、100多万平方米的房子,就算都是空的,对银行来讲都无所谓;我还有10多个亿的其他资产,桌子、椅子、板凳、电脑、系统,还有5个亿的应收账款……说托普资产100个亿,是不是有点吹牛?我跟你讲,我在四川的存款就有12个亿,所以我为什么要紧张?我为什么要怕?”
当一个拥有数家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董事长用这种口吻回答媒体疑问的时候,谁都听得出其中的虚弱和惊恐了。当这番答记者问如实刊登在报纸上的时候,宋如华的企业家信用其实已经破产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