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张家港:长江第一港 第二章 “秦大胆”创纪元
说张家港,肯定是离不开秦振华这个人的。虽然有人说“张家港精神”不是哪一个人创造的,但如果离开了秦振华这个人,张家港和“张家港精神”就不会那么名扬四方。
秦振华是创造张家港新纪元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性人物,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老实说,见过秦振华的人没有一个不被这位说话爽快、激情四射的江南“东北汉”所折服。他是地道的苏州本地人,但正如刘云山同志的直感一样,他的长相、他的气度、他的语言,甚至他的动作,少有吴人之气,反倒是一个十足的“北方大汉”。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写苏州改革开放30年历史,没有秦振华的篇章可以肯定是残缺的。因为在历届苏州干部中,我听到“苏州经验”中的三句话里,其中有一句是关于张家港,而评说张家港,少了秦振华,史书就唱不起来。
2008年春节刚过,我到张家港采访。这是与秦振华第一次见面,但我们俨然像认识已经很久的“忘年交”。1936年出生的秦振华,坐在我面前,一张嘴,手足并用的气势,根本看不出他是与我父亲一代的人。
“我从常熟回到沙洲工作,是因为那年下乡当村支书时得了一场病,身体不好,疗养了很长时间。这个时间,沙洲县成立了,缺干部,我又是杨舍镇人,就这样离开了常熟。”秦振华说,“我这个人干啥事特别认真、用心,所以坐机关时对许多事都看不惯,就要求到供销社工作,当了一年供销社主任、书记,工作很出色,后来县里要建一个化工厂,派我去当书记,一当就是4年。化工厂在沙洲县是重点企业,我在这里学到了不少管理经验,厂子在我手上还成了先进单位。那时我27岁,后来又被调到工交局当副局长,可那段时间身体不好,但我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又是党的人,对国家、对组织特别有感情,心里就装一件事:努力把工作做好,为党争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基本上走一个地方,亮一个地方,争一流成绩是我一向的工作作风和奋斗目标。‘文革’中我也吃过‘生活’(苦头——苏州土话),原因是造反派让我干坏事,我不干,所以他们就借机批斗我,在杨舍镇的卖猪场上给我挂了一块‘执行资本主义路线黑帮’的牌子。他们让我站在那里,我并没有像一些人低着头,很沮丧的样子,反倒觉得挺开心,因为我是穷人家出身,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走资派’了,我觉得挺神气。结果我这么一笑场,造反派全泄气了,批判会也开不下去了……哈哈哈,你说我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72岁高龄的人,内心却像一个年轻人那样充满活力,且特别幽默。这样的人天性了不起,机遇将赐予这样的人干伟业。
这个机遇对秦振华来说,意义非凡,而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机遇对张家港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个时间正好是1978年。
这一年1月1日,苏州大地虽然仍有几分寒意,但改革的春潮已经开始涌动。42岁的秦振华第一次主政一个有几万子民的杨舍镇。那时张家港市还没有成立,杨舍镇还只是沙洲县的城关镇。
“我去当这个县城城关镇书记,就发现一个问题:在干部中有一种说法,杨舍镇是县委、县政府的‘后勤部’。意思是专为县里服务的,所以在我去之前,镇里的干部对工作不那么主动积极,也缺少创新,认为反正是为县里服务的,县里让怎么做就怎么做。长此下去,工作没有创新,班子里的矛盾也多起来了,镇上的工作没有什么起色。我当书记后,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杨舍镇作为沙洲县的城关镇,理应成为沙洲县的‘窗口’,也就是说,沙洲县的工作好不好,首先要看杨舍镇做得如何。窗口敞亮了,沙洲人的脸上才有光彩。再说,如果窗口的工作没做好,怎么可能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后勤部呢!”秦振华的这一观点和工作出发点,受到了一个人的特别关注,他就是当时的沙洲县委书记高德正。
难怪我在苏州采访时一说到张家港的事,老书记高德正就脱口而出:“秦振华是我看上的人!”
高德正确实没有看错秦振华。
秦振华在杨舍镇当书记时,第一件事就是治理和改造全镇的露天厕所。别小看这“露天厕所”,咱老家啥都好,就是旧习传下的露天厕所十分不雅,城里城外一个样。可几千年的旧习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在农耕时代,一些在路头街边的露天厕所其实是“厕主”的“生财之道”,粪便可是农家作物不可少的,你倘若端了他的厕所,他非与你急不可。于是一般人不愿去碰这类“毛刺头”的鸡毛蒜皮,但好端端的江南水乡、雅镇闹市,只因为那么多露天厕所搞得臭气熏天,也不雅观。秦振华要对露天厕所动真格,有人想看热闹,结果没看成,因为秦振华不仅把镇上的露天厕所全部“一锅端”,换成了清洁整齐的“公厕”,而且连镇属管辖的三个村的农民露天厕所也一起治理得干干净净。
“工作要出色,先从干净做起!”也不知秦振华是怎么想的,他上任初始,对全镇干部下的第一道“指令”就是到常熟著名的全国卫生镇浒浦学习。108个干部,浩浩荡荡地到了邻县的常熟浒浦参观取经。
干部们参观后回来感慨很多,却心虚地说:“学不像。”
秦振华看到症结,并想了一招:你们不是说学不像吗?那我叫个人带着你们干!这人也姓秦,是过去浒浦镇管卫生的退休干部,老家就是沙洲的。秦书记求贤得了一个老秦,杨舍镇没多少时间也跟浒浦一样变得干干净净。
“别说,这秦振华还真有法子喔!”高德正和县里的领导走在昔日臭烘烘、如今整洁干净的大街上,颇有感慨。
“可我在治厕和改造乡镇卫生时发现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即使再著名的卫生城镇,也只能做表皮干净的文章。改厕修路筑地下水道,哪一样都离不开用钱。经济搞不上去,啥事都做得不彻底、不到位。这个印象我太深刻。有一次我们改造一段下水道,想到县里贷一万元钱,管经济的副书记硬邦邦地给我一句话:哪有钱呀?自己想办法!”秦振华说到这里,拳头一挥:“从此我发誓要搞经济!”72岁的老人,一如出征的战士。
“我最先搞的一个企业是绦纶丝厂。1986年,乡镇合并,杨舍镇一下就大了,成了真正的‘县城’。既然是县城,就得像个城市,所以我建议镇政府给我们张家港市搞一个星级宾馆——就是现在我们这块地……”秦振华用指头朝坐着的地方点点,示意我采访他的宾馆的这个地方,“当时我们就在这里划了300亩地,市里还有人不同意,觉得我步子迈得过大。我对他们说:张家港过去一直是个不被人瞧得起的‘苏南的苏北’,我们不能再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观念了,而是要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到后来我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也不能要了,要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就要定下天大的事情!邓小平同志为啥说‘发展是硬道理’,让我们只管干,不要争论,就是怕耽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有了金钱,百姓的日子就好过,社会就能发展。当时我重点抓了镇、村两级企业的大发展,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我们的澳洋集团、骏马集团?他们都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像骏马集团过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企业,后来成了国内最大的锦花6帘子布生产企业。澳洋更了不起,它是全镇纺织业的领头羊,现在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毛纺业五强之一。当年我就抓这些龙头企业,到1986年底,我杨舍镇的镇、社企业达68家,产值近3亿元。苏州市里当时设了个‘亿元乡(镇)’的‘振兴杯’竞赛,那一年我代表杨舍镇上去一下子把金杯抱在手里,可以说是我秦振华在苏州父老乡亲面前第一次露脸。当时会议上还有两个先进单位的奖杯我也抱在手里。杨舍镇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扬眉吐气。第二年全苏州三级干部会议上,我上去一下子抱了七个杯,会场上掌声雷动,台上台下都说秦振华这人了不起,我自己当时也真觉得露脸了……哈哈哈,我这个人好面子!好面子没什么不好,搞发展,赶经济建设速度,就得讲面子,要回一个好面子,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做对了,老百姓实惠了,社会发展了,这面子有什么不好?我秦振华要的就是这个面子!杨舍镇的面子,张家港的面子,我们社会主义的面子!”
快言快语,直爽坦诚,心如明镜,激情澎湃,这就是秦振华!
时至1989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大事。这一年中国的苏州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有一直十分赏识秦振华的沙洲县委老书记、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高德正被调到省里任副省长。与此同时,秦振华也跳了一个政治台阶——进了张家港市委常委(不多久又升为副书记),但仍主要担任“市城”杨舍镇党委书记。
干实事的秦振华在进入常委和后来当市委副书记时,都在市委常委会上说:我只参加研究干部的常委会,其他会最好不要让我参加,我只想把杨舍镇的工作做好。
这个老秦!论年龄,秦振华在当时的市委常委中也是“老大哥”了,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志也笑笑,说你老秦把杨舍镇做好了,等于给张家港把门面建设好了,开会和举手的事我们代了。就这样,秦振华还是一天到晚地在镇上忙着呼风唤雨……
1991年底,苏州市委在王敏生书记的主持下,正在酝酿全苏州经济迈向更高一个台阶的宏伟计划,与之相配套的是下属几个县级市班子的重新配备问题。张家港的班子“一把手”成为王敏生首先考虑的事,因为按照民意和能力,副书记秦振华接此重任没有问题,但偏偏老秦有个“致命”问题:年龄大了!过年就是56岁了!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县级班子一把手一般到57岁就要下来。秦振华已经快到“线”了,再提拔他有点不太合适。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怎么办?苏州市委把秦振华的事提到了江苏省委。
“老秦,你快回来!省委沈书记要到张家港来听你们的汇报,可能还有跟你有关的事……”一日,王敏生书记给正在广州学习的秦振华打电话,要他火速回来。
秦振华回到张家港,省委沈达人书记与副秘书长梁保华(后任苏州市委书记、现为江苏省委书记)等后脚就到了。
汇报开始。第一个汇报人是念稿子,看得出沈达人书记对此感到乏味。
第二个是秦振华汇报。
“谢谢。我今天一是非常感激第一次能向省委书记和省里其他领导面对面地做汇报。二是我讲讲杨舍镇这几年的情况……总之,我深切的体会是:现在在下面做事的人受气,这种情况不改变,有多方面不利……”秦振华向领导汇报工作从来不用讲稿,而且以例讲理,头头是道,这是他的本领之一。
“很过瘾!”沈达人书记听完只讲了这三个字。看得出,他对秦振华是满意的。原本听完汇报就要回苏州的沈达人,这天特别高兴,说要在张家港“吃顿饭再走”。席间,他要秦振华坐在自己身边继续讲杨舍镇的事。
不多久,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关于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的任命书正式下达。这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干部中一个少有的破格提拔。56岁的秦振华从县级副书记提拔正职书记。
老秦自己对此总结说:“我逢到了两个大机会: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时,我当了杨舍镇党委书记;二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中国改革新一浪潮时,我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这两个历史背景下,都需要一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人,我是其中的一个,所以组织上都在这样的时刻想到了我,而我也得益于这样的历史机遇使自己有了用武之机。
“当市委书记后,我心里想:组织上给我平台,我第一个就要对得起上级,二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父老乡亲。为了工作,我可以六亲不认,为人硬碰硬是我的作风;干实事、不吹牛也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为啥后来有人对我还有不少争议或非议。我自己反思一下,无非是我秦振华喊的口号、干的事,在当时别人还不敢喊、不敢干的时候喊了、干了,所以我就成了一些人看来是‘秦大胆’、‘秦牛皮’了!可后来事实证明我没做错,而且赶在前的事对后人和后来的事业都有好处!这也是张家港精神中最重要和核心的一点:拼搏、负重,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秦振华是这样一个敢于认识自我、敢于承认自己成功和正确的真诚的唯物主义者。共产党人除了需要勇气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实也需要勇气承认和宣传自己正确与成功的一面。秦振华因此是一个真诚和真实的共产党人。
有人告诉我,在秦振华刚出任市委书记不久,在张家港街头,到处出现了“振华精神”,甚至在苏州市委的干部会议上也曾提过“振华精神”,这也使得一些人对秦振华个人的品德产生某些偏见,以为他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其实秦振华自己说:“当时我内心诚惶诚恐,因为我想的是尽快把张家港搞上去,哪有心思想我秦振华的后路。我当时已经五十六七岁了,随时有可能被拿下作退休干部处理,充其量也最多干一届。正是想到这些,所以我给自己和张家港的定位是:必须样样事要比别人超前一步,否则就没有机会跟人家竞争。张家港本来在苏州几县中就是小弟弟,你不加把劲怎么行?我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秦振华就是秦振华,他的性格不像传统的苏州人,这也许是他的故乡张家港更多地吸纳和融汇了长江的性格,而不是那种小桥流水的吴越文化所熏陶的那样文质彬彬、你推我让,所以他身上的那种自加压力和勇于争先的意识特别强烈,以至他的许多做法和想法在习惯于“听众”和“执行”的官场上显得很另类。
“今年张家港的经济指标马上要上高速!我们的方向是: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项项工作争一流!”在省委、苏州市宣布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张家港市委工作紧急会议上,秦振华即刻提出了一个“三超一争”的口号,在干部中引起轩然大波:这不等于向全苏州的老大哥单位宣战吗?我们张家港一直是小弟弟,人家常熟的工业有几千年历史,一向是全苏州县级单位中的老大,我们要超常熟,不是让人家听了都要笑嘛!是啊,工业超常熟难,我们的外贸更不能跟吴江比,人家吴江一百年前就是通衢四海的老牌出口外贸强县,我们怎么好跟人家挑战呀!你们这两年没去昆山看看吧?小昆山现在的城市建设,人称“小上海”,那个整齐、热闹、繁华呀,连上海人都承认小昆山快胜过大上海了,我们张家港跟人家比?唉,这回真是猴子打屁股,自家不觉脸红,人家都得脸发烧。
果不其然,在苏州干部大会上,当秦振华的“三超一争”在其他县市干部中传开后,如同温水里放进一块沸钢锭,那个热闹劲在吴侬语境里是少有的场景。常熟、吴江、昆山的兄弟县市干部们,一个个像进了动物园看猴子表演,这个准备表演的“猴子”肯定是张家港的秦振华嘛!
有什么奇怪的!我老秦就是要跟你们老大哥比试比试!我张家港就要超过你们!
老秦,你可是我们常熟出去的呀,我们过去一直是自己人,你真要把我们比下去了,你说让我们常熟人的面子往哪儿搁呀?
老秦,你要超我们吴江外贸,实在精神可嘉呀!不过据我们所知,你张家港除了几条渔船从长江里捡点破鱼烂虾,还有什么可以出口挣外汇的呀?
老秦,你们张家港城区好像就是原来的杨舍镇吧?这杨舍镇我前些年去过,好像也就是一两条一泡尿可以洒到头的小街道吧!这两年是不是上台阶了?我们昆山向你学习啊!
……
什么挖苦、嘲讽的话都有,秦振华像红脸关羽一样,坐在那儿一声不吭,唯有胸脯起伏如海浪:你们说吧!说够了吧?告诉你们:我老秦就是要跟你们比试比试!如果我说出的话不作数,我立马下台,不当这个张家港的书记了!但到年底、到明年、到后年我们看!秦振华心里憋足了气!凭他的脾气,他真想冲天喊一声:你们笑话我秦振华没关系,可我们张家港就是要干出大名堂来!这不是我秦振华个人的事,是张家港的需要!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需要的速度!是老百姓的需要!
“大家不是要面子嘛!是啊,我也要面子!张家港要面子!可是我们没有实力,就永远没有面子!没有实力,我们出去开会只能坐在旮旯里,只能听人家传授经验,只能看人家把红旗、奖牌领走,只能低着头,仰着脸看人家。没有实力就没有位子。没有位子,哪有面子?”秦振华回到张家港,将那些受了人家好一阵讽刺、抬不起头的干部们狠狠“教训”了一通!
“把头抬起来!把胸膛挺起来!把干劲都给我拿出来!我们张家港是不能跟人家比,因为人家底子都比我们厚实,但就是因为这,所以我们更要自加压力,别人走一步,我们就得跨三步,甚至要跳三级!”
秦振华的话、秦振华的动作,都带着一股虎虎生威的风声。这风声确实让人有种胆怯——当然这是对那些不敢冒险、不敢大干、没有闯劲的人来说是这样;但这对那些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又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是一种催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和表率作用。
秦振华的威信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他因此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是因为他的话讲到要害,讲得实际,而且一步步的战略与战术到位,每一项工作抓到实处,且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提出“三超一争”之后,秦振华又提出了“三抢一高”、“三攻一促”及“三个战略”的一整套具体的行动战略、战术。
“三抢一高”,即为抢发展机遇,抢投入产出,抢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
“市属工业是全市经济的关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这些企业怎么上?有四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性。邓小平同志最近反复强调,要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坚持思想解放,转变观念。搞经济跟赛跑一样,你得有股劲,落后的就得赶前面的,领跑的就得争取第一,争取破纪录。这样就要求我们工作姿态时刻保持一种你追我赶的态势,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争取同行业、同岗位的第一名。二是要确立竞争拼搏观念。商品经济讲的是竞争,不讲竞争就没有立足之地,企业没有立足之地就垮台,有人想守摊子是越守越守不住的。‘守摊子’必然会停步,必然被淘汰。光守摊子不行,还必须快速发展。邓小平说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倒退。要学会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了我们张家港每个单位一个大好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大家想一想,为啥有的厂办项目,办一个成功一个;为什么有的厂办一个丢掉一个,屡丢屡败?为什么在同样的困难条件下,有的厂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求得了发展;有的却束手无策,从小困难变成了大困难,最后越来越落后。根本原因是领导班子或主要负责人有没有竞争拼搏意识。三是要敢冒风险。马克思说过,发展商品经济就是‘惊险的跳跃’。在发展经济中,不想冒风险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国外有位大企业家讲:当一件好事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我则不会去干了,因为绝对有把握的事情,连个傻瓜都会干好它。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机遇稍纵即逝,没有风险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有风险。企图一帆风顺办成事业的想法只能是空想,抱有这种思想的人也只能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四是要勇于实践,敢于实践。邓小平讲得好啊:改革开放就要胆子大一点,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要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没有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事业。‘等’字要不得,中央政策说得明明白白,我们的奋斗方向也清清楚楚,你还有啥等的?等得来啥呀?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哪一天掉下来馅饼,我看也不会掉在那些等靠要的人手里,一定是掉在那些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手里。一句话:我们现在张家港人要的就是埋头干,拼命干,敢于干,干到底!”这是秦振华在上任伊始的1992年3月15日讲的一番话,后来这次讲话收入到了他的著作《张家港精神——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一书中,书中的讲话稿变得文章化了,他秦振华当年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生动形象,精彩绝伦,气壮山河。
“听秦书记的讲话,每次都会热血沸腾,你会被那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拼搏意识所感染,然后就是跟着他一股脑往前冲……”一位张家港干部对我说。
秦振华的工作方法也很绝,他不是提出“三超一争”吗?这是他向全苏州诸老大哥发出的挑战书,但他绝对不会是孤军作战,他的工作方法历来是——“我盯死第二把手!你第二把手就得盯死你的第二把手。我的第二把手是谁?是市长、副书记。你市长、副书记的第二把手是谁?是主管副市长和主管常委,这样一级盯死一级,工作就能落到实处,一竿插到底。”
这就是秦振华。
“企业也不例外。我说张家港要在工业上超常熟、外贸上超吴江、城建上超昆山,你每个单位、每个企业就得照着苏州全市最好的企业、最好的单位给我瞄准目标去赶超,超不过你就等于没有完成任务,即使暂时超过了你得保证不让别人再超过你。”
还是秦振华的话。
张家港人服他。
“‘三超一争’,不那么容易。常熟‘块头大’,底子老,基础厚实,那雄伟的虞山本来就是一座在与长江吴淞口最高、最近的大山,磐如巨天,加上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3000年的手工业传统。我秦振华要你瞄准的就是它常熟这座高峰,你汗流浃背、双脚朝天也得给我攀过这座高峰!吴江人聪明绝顶,从吴越时代就练就一套会跟异国周旋打交道的本领,那每个细胞里都充满着智者的高超技术和技能,那湖光粼粼中皆是吴江人从商、从贸的灵性与技巧,你就得给我学过来,光学过来还不行,得明白他们的经验与道道来,要为我所用,处处逢源才是!昆山城无山,但他们为啥称昆山?人家身处大上海之邻,就能与大上海比高低,就是心里有山,心里有山的人就是了不起的大山。这座大山你们也得给攀登上去,站在昆山的高度建设好我们张家港。别忘了我们苏州还有一个太仓,太仓俗称金太仓,人家除了人口少一点、面积小一点外,哪一点也不比我们差,太仓的一些企业块头绝对不比常熟、吴江、昆山小,你们的眼睛还得盯着这个金太仓。不把四位老大哥比下去,我们就不是‘三超’,也谈不上‘一争’。记住:我们是要争全苏州样样第一!明白吗?第一,第一就是我们要拿金牌!要赶过他们!”
秦振华把“三超一争”解释得淋漓尽致、明明白白。谁也别想装糊涂,装糊涂的人我秦振华最讨厌!
他会对那些工作干不到实处、干不到位的人和单位发出“毒誓”:你再不拿出真本事,你就得滚蛋!
你说滚哪儿去?滚到你认识到了不发展、不赶超就是等于死掉的时候、滚到你想通了又重新想好好干一番事业为止!你觉得滚是痛的吧!不痛能触及思想深处吗?
我秦振华狠?我秦振华如果不狠,张家港就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当“小弟弟”,当“穷光蛋”,当“苏南的苏北”,甚至连苏北都不如,只能当苏南的西伯利亚!
当了市委书记后的秦振华,也不知哪来的劲头,一天24个小时,好像每小时都是上紧的发条,没有啥辰光见他不再咄咄逼人地催人奋进,没有辰光见他不是在一个一个单位、一个个企业盯着你干,催着你干,帮着你干!开始有人瞅着这位“神经出毛病”的市委书记,私下里暗暗嘲笑他:你瞅他走路那个样,像踩高跷似的,一高一低,说不准哪天倒下来再也站不起了……
但秦振华根本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种人,他是张家港的“拿破仑”——有人甚至这样形容他。
每天清晨六点来钟起床,一边跑步一边口袋里装个小收音机听新闻,然后玩上一套拳——他的拳法世界上找不到拳谱,完全是顺着他秦振华的思维和脾气在“胡打”。
“哈哈……我自己发明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我在采访时提起这事时,老秦开心地大笑道。正是他的这套跟着感觉走的“秦拳”,使得秦振华和张家港才有了今天与众不同的进步与翻天覆地的巨变。
“你,说的就是你!为什么别的局都动起来了,就你那儿蹲着茅坑不拉屎?你别再东张西望了!你给我站起来,让所有的人看看你这个跟我玩花招的局长!这样的人再在局长位置上当下去,我们张家港就会当跛子——因为你管的那一摊支不起来,我们全市得跟着你不能痛痛快快地跑步!你想好了没有,该怎么办?没想好?还是不会想?……什么?不会想还是不想想?……不吱声!证明你是在想,可没跟我们大伙儿想到一条道上,那你就回家好好想想去吧!”就是全市干部大会上,秦振华坐在台上,将一个局长点名让他站起来,责问了半天,没几天就让组织部将此人撤职了。
“秦书记当年不这么做,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干部中的一些旧习。张家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与秦书记的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密切相关。”张家港市委的一名干部对我如此说。“但是秦书记在位的那些年里,他没有错处理过一个人。老头子真的是刀子嘴豆腐心,除非你犯了事、犯了党纪国法,否则他不会轻易处理一个干部。他对人要求严,严到你有些怕他,他靠这种老虎吃人的做法在你屁股后面盯着你工作……”张家港的干部们这样评价老书记。
原杨舍镇城西村的蔡兴华,可能是挨秦振华骂最多的一个干部。蔡兴华的名字跟秦振华就差一个字,一个振华,一个兴华,振字掷地有声,兴字里多多少少有些软绵绵的。秦振华看到蔡兴华领导的村有了大变化后有些轻松,便把蔡兴华骂得“狗血喷头”:你蔡兴华干了那么一点事就满足了?你给我到国外遛一圈回来再跟我说说你的村子是不是就没有发展空间了!你以为弄个人均几千元钱就是到顶了,就是富裕了?!呸,你蔡兴华那么点成绩算个啥!屁!啥都不是!你不给我弄出个全市、全苏州、全江苏、全中国第一来,你就啥都不是!
秦振华诸多“狠”中的一条就是用人狠,他看中的人大胆用,他用的人主要看你能不能干事,能不能干大事。为此他也吃了不少暗闷苦——有人“举报”他用的人如何如何有问题,甚至“人民来信”一直写到邓小平那里去。“我一往无前干工作,谁要在背后放冷枪,我就要他滚下台!”秦振华说他不狠不行。“私仇不可有,公仇不可无。”这是他的理论。“谁要是影响工作,妨碍了张家港的经济发展,那我秦振华就是‘无毒不丈夫’。”
在这样的市委书记面前,张家港没有不干活的人,没有不想干好的人,你追我赶的风气就此形成……
“同志们,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三超一争’的奋斗目标,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经济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1992年是我市历史上发展最大、取得成绩最大的一年,是捷报频传、激动人心的一年。‘八五’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三超一争’的任务通过最后40天的冲刺,也将全面完成!”这是距1992年年末还有40天的11月22日的张家港全市干部会议上秦振华的一次讲话的开场白。
“秦大胆”这次讲话的情景,许多张家港当年的创业者对此记忆犹新,因为时间仅过十个来月,张家港就要第一次在全苏州人面前露脸了。年初他们的“秦大胆”向全苏州放了一炮,要“三超一争”,如原子弹扔在苏州政坛,不仅几位老大哥常熟、吴江、昆山这些人在嘻笑秦振华得了“神经病”,就连苏州市委、江苏省委的领导也在为他们提拔的秦振华而捏着一把汗——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市委书记敢公开向老大哥提出挑战的?有是有,那是大跃进年代、放卫星的时代。现在是改革开放年代,是讲实事求是的新时代哟!他秦振华放炮放邪了连累的肯定不仅仅是他秦振华!吹牛不要成本,但作为一市书记吹牛吹出毛病来了,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苏州和省里经常有人在刺探我们当时的经济情况,到10月底这段时间他们就更紧张了,因为只剩下40天时间,我们当时的不少目标距超常熟、吴江、昆山还有不少距离。我心里有数,不怕。知道只要再加把劲就可以超过了,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是我们张家港人豁出性命拼搏,拼一个你低我高的水平啊!那些日子里,我们张家港等于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我之所以敢提‘三超一争’,其实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光有根据是远远不够的,得有人干,拼命干才行。我们张家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靠负重奋进、自加压力。别的地方他们不需要像我们这种干法,但我们是苏州的穷小子,苏南的‘苏北’,不这么干永远会掉在别人后面,永远拖苏州的后腿。”
1992年是张家港战鼓撼地、烽火漫天的年份。次年初,苏州市委、市政府的三级干部例会上,一项具有特殊意味的颁奖仪式如期进行。在领奖台上,市委书记王敏生和市长章新胜一次又一次地高喊着“张家港”和“秦振华”的名字,而秦振华也气昂昂地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领奖台践行了他一年前向诸兄弟市县的挑战诺言——1992年他的张家港在工业总产值、外贸和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全面超过了常熟、吴江、昆山等市县,获得大胜。
“这个秦振华真的了不起!”
“他娘的,他牛皮还真没吹破啊!”
“张家港是疯了!”
“可不能再忽视张家港了……”
苏州人从此开始刮目相看张家港人了。尤其是那个额头略秃、眼珠子总是瞪得圆溜溜的、走起路来摇晃的秦振华,“此人不能小瞧也”!
老大哥常熟、吴江、昆山和太仓人暗暗吃惊,心底里很不是滋味。苏州人历来讲面子。张家港小弟弟干成这个样,我们的脸面往哪儿搁呀?
“你这个秦振华,从此让我们再没了安生日子!”一位常熟领导私底下狠狠地捶了秦振华一拳。秦振华哈哈大笑道:“老弟,你还年轻!我秦振华已经57岁了,只能只争朝夕!”
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来到张家港视察,听了秦振华介绍张家港的发展历程,很受鼓舞,欣然提笔写下了四句话: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张家港精神”由此正式形成。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秦振华是创造张家港新纪元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性人物,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老实说,见过秦振华的人没有一个不被这位说话爽快、激情四射的江南“东北汉”所折服。他是地道的苏州本地人,但正如刘云山同志的直感一样,他的长相、他的气度、他的语言,甚至他的动作,少有吴人之气,反倒是一个十足的“北方大汉”。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写苏州改革开放30年历史,没有秦振华的篇章可以肯定是残缺的。因为在历届苏州干部中,我听到“苏州经验”中的三句话里,其中有一句是关于张家港,而评说张家港,少了秦振华,史书就唱不起来。
2008年春节刚过,我到张家港采访。这是与秦振华第一次见面,但我们俨然像认识已经很久的“忘年交”。1936年出生的秦振华,坐在我面前,一张嘴,手足并用的气势,根本看不出他是与我父亲一代的人。
“我从常熟回到沙洲工作,是因为那年下乡当村支书时得了一场病,身体不好,疗养了很长时间。这个时间,沙洲县成立了,缺干部,我又是杨舍镇人,就这样离开了常熟。”秦振华说,“我这个人干啥事特别认真、用心,所以坐机关时对许多事都看不惯,就要求到供销社工作,当了一年供销社主任、书记,工作很出色,后来县里要建一个化工厂,派我去当书记,一当就是4年。化工厂在沙洲县是重点企业,我在这里学到了不少管理经验,厂子在我手上还成了先进单位。那时我27岁,后来又被调到工交局当副局长,可那段时间身体不好,但我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又是党的人,对国家、对组织特别有感情,心里就装一件事:努力把工作做好,为党争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基本上走一个地方,亮一个地方,争一流成绩是我一向的工作作风和奋斗目标。‘文革’中我也吃过‘生活’(苦头——苏州土话),原因是造反派让我干坏事,我不干,所以他们就借机批斗我,在杨舍镇的卖猪场上给我挂了一块‘执行资本主义路线黑帮’的牌子。他们让我站在那里,我并没有像一些人低着头,很沮丧的样子,反倒觉得挺开心,因为我是穷人家出身,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走资派’了,我觉得挺神气。结果我这么一笑场,造反派全泄气了,批判会也开不下去了……哈哈哈,你说我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
72岁高龄的人,内心却像一个年轻人那样充满活力,且特别幽默。这样的人天性了不起,机遇将赐予这样的人干伟业。
这个机遇对秦振华来说,意义非凡,而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个机遇对张家港来讲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个时间正好是1978年。
这一年1月1日,苏州大地虽然仍有几分寒意,但改革的春潮已经开始涌动。42岁的秦振华第一次主政一个有几万子民的杨舍镇。那时张家港市还没有成立,杨舍镇还只是沙洲县的城关镇。
“我去当这个县城城关镇书记,就发现一个问题:在干部中有一种说法,杨舍镇是县委、县政府的‘后勤部’。意思是专为县里服务的,所以在我去之前,镇里的干部对工作不那么主动积极,也缺少创新,认为反正是为县里服务的,县里让怎么做就怎么做。长此下去,工作没有创新,班子里的矛盾也多起来了,镇上的工作没有什么起色。我当书记后,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杨舍镇作为沙洲县的城关镇,理应成为沙洲县的‘窗口’,也就是说,沙洲县的工作好不好,首先要看杨舍镇做得如何。窗口敞亮了,沙洲人的脸上才有光彩。再说,如果窗口的工作没做好,怎么可能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后勤部呢!”秦振华的这一观点和工作出发点,受到了一个人的特别关注,他就是当时的沙洲县委书记高德正。
难怪我在苏州采访时一说到张家港的事,老书记高德正就脱口而出:“秦振华是我看上的人!”
高德正确实没有看错秦振华。
秦振华在杨舍镇当书记时,第一件事就是治理和改造全镇的露天厕所。别小看这“露天厕所”,咱老家啥都好,就是旧习传下的露天厕所十分不雅,城里城外一个样。可几千年的旧习不是说改就能改得了的。在农耕时代,一些在路头街边的露天厕所其实是“厕主”的“生财之道”,粪便可是农家作物不可少的,你倘若端了他的厕所,他非与你急不可。于是一般人不愿去碰这类“毛刺头”的鸡毛蒜皮,但好端端的江南水乡、雅镇闹市,只因为那么多露天厕所搞得臭气熏天,也不雅观。秦振华要对露天厕所动真格,有人想看热闹,结果没看成,因为秦振华不仅把镇上的露天厕所全部“一锅端”,换成了清洁整齐的“公厕”,而且连镇属管辖的三个村的农民露天厕所也一起治理得干干净净。
“工作要出色,先从干净做起!”也不知秦振华是怎么想的,他上任初始,对全镇干部下的第一道“指令”就是到常熟著名的全国卫生镇浒浦学习。108个干部,浩浩荡荡地到了邻县的常熟浒浦参观取经。
干部们参观后回来感慨很多,却心虚地说:“学不像。”
秦振华看到症结,并想了一招:你们不是说学不像吗?那我叫个人带着你们干!这人也姓秦,是过去浒浦镇管卫生的退休干部,老家就是沙洲的。秦书记求贤得了一个老秦,杨舍镇没多少时间也跟浒浦一样变得干干净净。
“别说,这秦振华还真有法子喔!”高德正和县里的领导走在昔日臭烘烘、如今整洁干净的大街上,颇有感慨。
“可我在治厕和改造乡镇卫生时发现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即使再著名的卫生城镇,也只能做表皮干净的文章。改厕修路筑地下水道,哪一样都离不开用钱。经济搞不上去,啥事都做得不彻底、不到位。这个印象我太深刻。有一次我们改造一段下水道,想到县里贷一万元钱,管经济的副书记硬邦邦地给我一句话:哪有钱呀?自己想办法!”秦振华说到这里,拳头一挥:“从此我发誓要搞经济!”72岁的老人,一如出征的战士。
“我最先搞的一个企业是绦纶丝厂。1986年,乡镇合并,杨舍镇一下就大了,成了真正的‘县城’。既然是县城,就得像个城市,所以我建议镇政府给我们张家港市搞一个星级宾馆——就是现在我们这块地……”秦振华用指头朝坐着的地方点点,示意我采访他的宾馆的这个地方,“当时我们就在这里划了300亩地,市里还有人不同意,觉得我步子迈得过大。我对他们说:张家港过去一直是个不被人瞧得起的‘苏南的苏北’,我们不能再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老观念了,而是要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到后来我说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也不能要了,要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就要定下天大的事情!邓小平同志为啥说‘发展是硬道理’,让我们只管干,不要争论,就是怕耽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有了金钱,百姓的日子就好过,社会就能发展。当时我重点抓了镇、村两级企业的大发展,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我们的澳洋集团、骏马集团?他们都是在那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像骏马集团过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办企业,后来成了国内最大的锦花6帘子布生产企业。澳洋更了不起,它是全镇纺织业的领头羊,现在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毛纺业五强之一。当年我就抓这些龙头企业,到1986年底,我杨舍镇的镇、社企业达68家,产值近3亿元。苏州市里当时设了个‘亿元乡(镇)’的‘振兴杯’竞赛,那一年我代表杨舍镇上去一下子把金杯抱在手里,可以说是我秦振华在苏州父老乡亲面前第一次露脸。当时会议上还有两个先进单位的奖杯我也抱在手里。杨舍镇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扬眉吐气。第二年全苏州三级干部会议上,我上去一下子抱了七个杯,会场上掌声雷动,台上台下都说秦振华这人了不起,我自己当时也真觉得露脸了……哈哈哈,我这个人好面子!好面子没什么不好,搞发展,赶经济建设速度,就得讲面子,要回一个好面子,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做对了,老百姓实惠了,社会发展了,这面子有什么不好?我秦振华要的就是这个面子!杨舍镇的面子,张家港的面子,我们社会主义的面子!”
快言快语,直爽坦诚,心如明镜,激情澎湃,这就是秦振华!
时至1989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大事。这一年中国的苏州也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有一直十分赏识秦振华的沙洲县委老书记、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的高德正被调到省里任副省长。与此同时,秦振华也跳了一个政治台阶——进了张家港市委常委(不多久又升为副书记),但仍主要担任“市城”杨舍镇党委书记。
干实事的秦振华在进入常委和后来当市委副书记时,都在市委常委会上说:我只参加研究干部的常委会,其他会最好不要让我参加,我只想把杨舍镇的工作做好。
这个老秦!论年龄,秦振华在当时的市委常委中也是“老大哥”了,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志也笑笑,说你老秦把杨舍镇做好了,等于给张家港把门面建设好了,开会和举手的事我们代了。就这样,秦振华还是一天到晚地在镇上忙着呼风唤雨……
1991年底,苏州市委在王敏生书记的主持下,正在酝酿全苏州经济迈向更高一个台阶的宏伟计划,与之相配套的是下属几个县级市班子的重新配备问题。张家港的班子“一把手”成为王敏生首先考虑的事,因为按照民意和能力,副书记秦振华接此重任没有问题,但偏偏老秦有个“致命”问题:年龄大了!过年就是56岁了!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县级班子一把手一般到57岁就要下来。秦振华已经快到“线”了,再提拔他有点不太合适。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怎么办?苏州市委把秦振华的事提到了江苏省委。
“老秦,你快回来!省委沈书记要到张家港来听你们的汇报,可能还有跟你有关的事……”一日,王敏生书记给正在广州学习的秦振华打电话,要他火速回来。
秦振华回到张家港,省委沈达人书记与副秘书长梁保华(后任苏州市委书记、现为江苏省委书记)等后脚就到了。
汇报开始。第一个汇报人是念稿子,看得出沈达人书记对此感到乏味。
第二个是秦振华汇报。
“谢谢。我今天一是非常感激第一次能向省委书记和省里其他领导面对面地做汇报。二是我讲讲杨舍镇这几年的情况……总之,我深切的体会是:现在在下面做事的人受气,这种情况不改变,有多方面不利……”秦振华向领导汇报工作从来不用讲稿,而且以例讲理,头头是道,这是他的本领之一。
“很过瘾!”沈达人书记听完只讲了这三个字。看得出,他对秦振华是满意的。原本听完汇报就要回苏州的沈达人,这天特别高兴,说要在张家港“吃顿饭再走”。席间,他要秦振华坐在自己身边继续讲杨舍镇的事。
不多久,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关于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的任命书正式下达。这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干部中一个少有的破格提拔。56岁的秦振华从县级副书记提拔正职书记。
老秦自己对此总结说:“我逢到了两个大机会:一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确定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时,我当了杨舍镇党委书记;二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的中国改革新一浪潮时,我出任张家港市委书记。这两个历史背景下,都需要一批思想解放、敢闯敢干的人,我是其中的一个,所以组织上都在这样的时刻想到了我,而我也得益于这样的历史机遇使自己有了用武之机。
“当市委书记后,我心里想:组织上给我平台,我第一个就要对得起上级,二要对得起百姓,对得起父老乡亲。为了工作,我可以六亲不认,为人硬碰硬是我的作风;干实事、不吹牛也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但为啥后来有人对我还有不少争议或非议。我自己反思一下,无非是我秦振华喊的口号、干的事,在当时别人还不敢喊、不敢干的时候喊了、干了,所以我就成了一些人看来是‘秦大胆’、‘秦牛皮’了!可后来事实证明我没做错,而且赶在前的事对后人和后来的事业都有好处!这也是张家港精神中最重要和核心的一点:拼搏、负重,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秦振华是这样一个敢于认识自我、敢于承认自己成功和正确的真诚的唯物主义者。共产党人除了需要勇气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实也需要勇气承认和宣传自己正确与成功的一面。秦振华因此是一个真诚和真实的共产党人。
有人告诉我,在秦振华刚出任市委书记不久,在张家港街头,到处出现了“振华精神”,甚至在苏州市委的干部会议上也曾提过“振华精神”,这也使得一些人对秦振华个人的品德产生某些偏见,以为他是个好大喜功的人。其实秦振华自己说:“当时我内心诚惶诚恐,因为我想的是尽快把张家港搞上去,哪有心思想我秦振华的后路。我当时已经五十六七岁了,随时有可能被拿下作退休干部处理,充其量也最多干一届。正是想到这些,所以我给自己和张家港的定位是:必须样样事要比别人超前一步,否则就没有机会跟人家竞争。张家港本来在苏州几县中就是小弟弟,你不加把劲怎么行?我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秦振华就是秦振华,他的性格不像传统的苏州人,这也许是他的故乡张家港更多地吸纳和融汇了长江的性格,而不是那种小桥流水的吴越文化所熏陶的那样文质彬彬、你推我让,所以他身上的那种自加压力和勇于争先的意识特别强烈,以至他的许多做法和想法在习惯于“听众”和“执行”的官场上显得很另类。
“今年张家港的经济指标马上要上高速!我们的方向是: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项项工作争一流!”在省委、苏州市宣布秦振华任张家港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张家港市委工作紧急会议上,秦振华即刻提出了一个“三超一争”的口号,在干部中引起轩然大波:这不等于向全苏州的老大哥单位宣战吗?我们张家港一直是小弟弟,人家常熟的工业有几千年历史,一向是全苏州县级单位中的老大,我们要超常熟,不是让人家听了都要笑嘛!是啊,工业超常熟难,我们的外贸更不能跟吴江比,人家吴江一百年前就是通衢四海的老牌出口外贸强县,我们怎么好跟人家挑战呀!你们这两年没去昆山看看吧?小昆山现在的城市建设,人称“小上海”,那个整齐、热闹、繁华呀,连上海人都承认小昆山快胜过大上海了,我们张家港跟人家比?唉,这回真是猴子打屁股,自家不觉脸红,人家都得脸发烧。
果不其然,在苏州干部大会上,当秦振华的“三超一争”在其他县市干部中传开后,如同温水里放进一块沸钢锭,那个热闹劲在吴侬语境里是少有的场景。常熟、吴江、昆山的兄弟县市干部们,一个个像进了动物园看猴子表演,这个准备表演的“猴子”肯定是张家港的秦振华嘛!
有什么奇怪的!我老秦就是要跟你们老大哥比试比试!我张家港就要超过你们!
老秦,你可是我们常熟出去的呀,我们过去一直是自己人,你真要把我们比下去了,你说让我们常熟人的面子往哪儿搁呀?
老秦,你要超我们吴江外贸,实在精神可嘉呀!不过据我们所知,你张家港除了几条渔船从长江里捡点破鱼烂虾,还有什么可以出口挣外汇的呀?
老秦,你们张家港城区好像就是原来的杨舍镇吧?这杨舍镇我前些年去过,好像也就是一两条一泡尿可以洒到头的小街道吧!这两年是不是上台阶了?我们昆山向你学习啊!
……
什么挖苦、嘲讽的话都有,秦振华像红脸关羽一样,坐在那儿一声不吭,唯有胸脯起伏如海浪:你们说吧!说够了吧?告诉你们:我老秦就是要跟你们比试比试!如果我说出的话不作数,我立马下台,不当这个张家港的书记了!但到年底、到明年、到后年我们看!秦振华心里憋足了气!凭他的脾气,他真想冲天喊一声:你们笑话我秦振华没关系,可我们张家港就是要干出大名堂来!这不是我秦振华个人的事,是张家港的需要!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需要的速度!是老百姓的需要!
“大家不是要面子嘛!是啊,我也要面子!张家港要面子!可是我们没有实力,就永远没有面子!没有实力,我们出去开会只能坐在旮旯里,只能听人家传授经验,只能看人家把红旗、奖牌领走,只能低着头,仰着脸看人家。没有实力就没有位子。没有位子,哪有面子?”秦振华回到张家港,将那些受了人家好一阵讽刺、抬不起头的干部们狠狠“教训”了一通!
“把头抬起来!把胸膛挺起来!把干劲都给我拿出来!我们张家港是不能跟人家比,因为人家底子都比我们厚实,但就是因为这,所以我们更要自加压力,别人走一步,我们就得跨三步,甚至要跳三级!”
秦振华的话、秦振华的动作,都带着一股虎虎生威的风声。这风声确实让人有种胆怯——当然这是对那些不敢冒险、不敢大干、没有闯劲的人来说是这样;但这对那些思想解放、敢闯敢干、又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是一种催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和表率作用。
秦振华的威信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他因此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是因为他的话讲到要害,讲得实际,而且一步步的战略与战术到位,每一项工作抓到实处,且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提出“三超一争”之后,秦振华又提出了“三抢一高”、“三攻一促”及“三个战略”的一整套具体的行动战略、战术。
“三抢一高”,即为抢发展机遇,抢投入产出,抢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
“市属工业是全市经济的关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这些企业怎么上?有四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经济的紧迫性。邓小平同志最近反复强调,要发展,就必须更好地坚持思想解放,转变观念。搞经济跟赛跑一样,你得有股劲,落后的就得赶前面的,领跑的就得争取第一,争取破纪录。这样就要求我们工作姿态时刻保持一种你追我赶的态势,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争取同行业、同岗位的第一名。二是要确立竞争拼搏观念。商品经济讲的是竞争,不讲竞争就没有立足之地,企业没有立足之地就垮台,有人想守摊子是越守越守不住的。‘守摊子’必然会停步,必然被淘汰。光守摊子不行,还必须快速发展。邓小平说了,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倒退。要学会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了我们张家港每个单位一个大好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大家想一想,为啥有的厂办项目,办一个成功一个;为什么有的厂办一个丢掉一个,屡丢屡败?为什么在同样的困难条件下,有的厂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求得了发展;有的却束手无策,从小困难变成了大困难,最后越来越落后。根本原因是领导班子或主要负责人有没有竞争拼搏意识。三是要敢冒风险。马克思说过,发展商品经济就是‘惊险的跳跃’。在发展经济中,不想冒风险的人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国外有位大企业家讲:当一件好事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时,我则不会去干了,因为绝对有把握的事情,连个傻瓜都会干好它。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机遇稍纵即逝,没有风险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有风险。企图一帆风顺办成事业的想法只能是空想,抱有这种思想的人也只能是个没有出息的人。四是要勇于实践,敢于实践。邓小平讲得好啊:改革开放就要胆子大一点,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要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没有一股‘劲’,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事业。‘等’字要不得,中央政策说得明明白白,我们的奋斗方向也清清楚楚,你还有啥等的?等得来啥呀?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哪一天掉下来馅饼,我看也不会掉在那些等靠要的人手里,一定是掉在那些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手里。一句话:我们现在张家港人要的就是埋头干,拼命干,敢于干,干到底!”这是秦振华在上任伊始的1992年3月15日讲的一番话,后来这次讲话收入到了他的著作《张家港精神——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一书中,书中的讲话稿变得文章化了,他秦振华当年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生动形象,精彩绝伦,气壮山河。
“听秦书记的讲话,每次都会热血沸腾,你会被那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拼搏意识所感染,然后就是跟着他一股脑往前冲……”一位张家港干部对我说。
秦振华的工作方法也很绝,他不是提出“三超一争”吗?这是他向全苏州诸老大哥发出的挑战书,但他绝对不会是孤军作战,他的工作方法历来是——“我盯死第二把手!你第二把手就得盯死你的第二把手。我的第二把手是谁?是市长、副书记。你市长、副书记的第二把手是谁?是主管副市长和主管常委,这样一级盯死一级,工作就能落到实处,一竿插到底。”
这就是秦振华。
“企业也不例外。我说张家港要在工业上超常熟、外贸上超吴江、城建上超昆山,你每个单位、每个企业就得照着苏州全市最好的企业、最好的单位给我瞄准目标去赶超,超不过你就等于没有完成任务,即使暂时超过了你得保证不让别人再超过你。”
还是秦振华的话。
张家港人服他。
“‘三超一争’,不那么容易。常熟‘块头大’,底子老,基础厚实,那雄伟的虞山本来就是一座在与长江吴淞口最高、最近的大山,磐如巨天,加上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3000年的手工业传统。我秦振华要你瞄准的就是它常熟这座高峰,你汗流浃背、双脚朝天也得给我攀过这座高峰!吴江人聪明绝顶,从吴越时代就练就一套会跟异国周旋打交道的本领,那每个细胞里都充满着智者的高超技术和技能,那湖光粼粼中皆是吴江人从商、从贸的灵性与技巧,你就得给我学过来,光学过来还不行,得明白他们的经验与道道来,要为我所用,处处逢源才是!昆山城无山,但他们为啥称昆山?人家身处大上海之邻,就能与大上海比高低,就是心里有山,心里有山的人就是了不起的大山。这座大山你们也得给攀登上去,站在昆山的高度建设好我们张家港。别忘了我们苏州还有一个太仓,太仓俗称金太仓,人家除了人口少一点、面积小一点外,哪一点也不比我们差,太仓的一些企业块头绝对不比常熟、吴江、昆山小,你们的眼睛还得盯着这个金太仓。不把四位老大哥比下去,我们就不是‘三超’,也谈不上‘一争’。记住:我们是要争全苏州样样第一!明白吗?第一,第一就是我们要拿金牌!要赶过他们!”
秦振华把“三超一争”解释得淋漓尽致、明明白白。谁也别想装糊涂,装糊涂的人我秦振华最讨厌!
他会对那些工作干不到实处、干不到位的人和单位发出“毒誓”:你再不拿出真本事,你就得滚蛋!
你说滚哪儿去?滚到你认识到了不发展、不赶超就是等于死掉的时候、滚到你想通了又重新想好好干一番事业为止!你觉得滚是痛的吧!不痛能触及思想深处吗?
我秦振华狠?我秦振华如果不狠,张家港就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当“小弟弟”,当“穷光蛋”,当“苏南的苏北”,甚至连苏北都不如,只能当苏南的西伯利亚!
当了市委书记后的秦振华,也不知哪来的劲头,一天24个小时,好像每小时都是上紧的发条,没有啥辰光见他不再咄咄逼人地催人奋进,没有辰光见他不是在一个一个单位、一个个企业盯着你干,催着你干,帮着你干!开始有人瞅着这位“神经出毛病”的市委书记,私下里暗暗嘲笑他:你瞅他走路那个样,像踩高跷似的,一高一低,说不准哪天倒下来再也站不起了……
但秦振华根本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种人,他是张家港的“拿破仑”——有人甚至这样形容他。
每天清晨六点来钟起床,一边跑步一边口袋里装个小收音机听新闻,然后玩上一套拳——他的拳法世界上找不到拳谱,完全是顺着他秦振华的思维和脾气在“胡打”。
“哈哈……我自己发明的,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我在采访时提起这事时,老秦开心地大笑道。正是他的这套跟着感觉走的“秦拳”,使得秦振华和张家港才有了今天与众不同的进步与翻天覆地的巨变。
“你,说的就是你!为什么别的局都动起来了,就你那儿蹲着茅坑不拉屎?你别再东张西望了!你给我站起来,让所有的人看看你这个跟我玩花招的局长!这样的人再在局长位置上当下去,我们张家港就会当跛子——因为你管的那一摊支不起来,我们全市得跟着你不能痛痛快快地跑步!你想好了没有,该怎么办?没想好?还是不会想?……什么?不会想还是不想想?……不吱声!证明你是在想,可没跟我们大伙儿想到一条道上,那你就回家好好想想去吧!”就是全市干部大会上,秦振华坐在台上,将一个局长点名让他站起来,责问了半天,没几天就让组织部将此人撤职了。
“秦书记当年不这么做,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干部中的一些旧习。张家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与秦书记的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密切相关。”张家港市委的一名干部对我如此说。“但是秦书记在位的那些年里,他没有错处理过一个人。老头子真的是刀子嘴豆腐心,除非你犯了事、犯了党纪国法,否则他不会轻易处理一个干部。他对人要求严,严到你有些怕他,他靠这种老虎吃人的做法在你屁股后面盯着你工作……”张家港的干部们这样评价老书记。
原杨舍镇城西村的蔡兴华,可能是挨秦振华骂最多的一个干部。蔡兴华的名字跟秦振华就差一个字,一个振华,一个兴华,振字掷地有声,兴字里多多少少有些软绵绵的。秦振华看到蔡兴华领导的村有了大变化后有些轻松,便把蔡兴华骂得“狗血喷头”:你蔡兴华干了那么一点事就满足了?你给我到国外遛一圈回来再跟我说说你的村子是不是就没有发展空间了!你以为弄个人均几千元钱就是到顶了,就是富裕了?!呸,你蔡兴华那么点成绩算个啥!屁!啥都不是!你不给我弄出个全市、全苏州、全江苏、全中国第一来,你就啥都不是!
秦振华诸多“狠”中的一条就是用人狠,他看中的人大胆用,他用的人主要看你能不能干事,能不能干大事。为此他也吃了不少暗闷苦——有人“举报”他用的人如何如何有问题,甚至“人民来信”一直写到邓小平那里去。“我一往无前干工作,谁要在背后放冷枪,我就要他滚下台!”秦振华说他不狠不行。“私仇不可有,公仇不可无。”这是他的理论。“谁要是影响工作,妨碍了张家港的经济发展,那我秦振华就是‘无毒不丈夫’。”
在这样的市委书记面前,张家港没有不干活的人,没有不想干好的人,你追我赶的风气就此形成……
“同志们,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三超一争’的奋斗目标,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经济发展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可以说,1992年是我市历史上发展最大、取得成绩最大的一年,是捷报频传、激动人心的一年。‘八五’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三超一争’的任务通过最后40天的冲刺,也将全面完成!”这是距1992年年末还有40天的11月22日的张家港全市干部会议上秦振华的一次讲话的开场白。
“秦大胆”这次讲话的情景,许多张家港当年的创业者对此记忆犹新,因为时间仅过十个来月,张家港就要第一次在全苏州人面前露脸了。年初他们的“秦大胆”向全苏州放了一炮,要“三超一争”,如原子弹扔在苏州政坛,不仅几位老大哥常熟、吴江、昆山这些人在嘻笑秦振华得了“神经病”,就连苏州市委、江苏省委的领导也在为他们提拔的秦振华而捏着一把汗——中国的政治体制中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市委书记敢公开向老大哥提出挑战的?有是有,那是大跃进年代、放卫星的时代。现在是改革开放年代,是讲实事求是的新时代哟!他秦振华放炮放邪了连累的肯定不仅仅是他秦振华!吹牛不要成本,但作为一市书记吹牛吹出毛病来了,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苏州和省里经常有人在刺探我们当时的经济情况,到10月底这段时间他们就更紧张了,因为只剩下40天时间,我们当时的不少目标距超常熟、吴江、昆山还有不少距离。我心里有数,不怕。知道只要再加把劲就可以超过了,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是我们张家港人豁出性命拼搏,拼一个你低我高的水平啊!那些日子里,我们张家港等于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我之所以敢提‘三超一争’,其实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光有根据是远远不够的,得有人干,拼命干才行。我们张家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靠负重奋进、自加压力。别的地方他们不需要像我们这种干法,但我们是苏州的穷小子,苏南的‘苏北’,不这么干永远会掉在别人后面,永远拖苏州的后腿。”
1992年是张家港战鼓撼地、烽火漫天的年份。次年初,苏州市委、市政府的三级干部例会上,一项具有特殊意味的颁奖仪式如期进行。在领奖台上,市委书记王敏生和市长章新胜一次又一次地高喊着“张家港”和“秦振华”的名字,而秦振华也气昂昂地一次又一次地走上领奖台践行了他一年前向诸兄弟市县的挑战诺言——1992年他的张家港在工业总产值、外贸和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全面超过了常熟、吴江、昆山等市县,获得大胜。
“这个秦振华真的了不起!”
“他娘的,他牛皮还真没吹破啊!”
“张家港是疯了!”
“可不能再忽视张家港了……”
苏州人从此开始刮目相看张家港人了。尤其是那个额头略秃、眼珠子总是瞪得圆溜溜的、走起路来摇晃的秦振华,“此人不能小瞧也”!
老大哥常熟、吴江、昆山和太仓人暗暗吃惊,心底里很不是滋味。苏州人历来讲面子。张家港小弟弟干成这个样,我们的脸面往哪儿搁呀?
“你这个秦振华,从此让我们再没了安生日子!”一位常熟领导私底下狠狠地捶了秦振华一拳。秦振华哈哈大笑道:“老弟,你还年轻!我秦振华已经57岁了,只能只争朝夕!”
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来到张家港视察,听了秦振华介绍张家港的发展历程,很受鼓舞,欣然提笔写下了四句话: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张家港精神”由此正式形成。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