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怎么能是一回事 武人不怕死
自蔡锷在云南发起护国运动,要求袁世凯无条件取消帝制后,全国舆论轰然而起,对复辟帝制一片讨伐之声。
长久以来,袁世凯骗你骗他骗自己,已经百分之百地相信了自己的规定情景,即全国老百姓绝大部分都拥护他登基称帝,所以当真相摆在面前时,如遭雷击。
袁世凯急于对西南动武,可是模范团等新势力尚未形成气候,难以独当一面,帝制派又多不知兵,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考虑使用冯国璋和段祺瑞这两员昔日干将。
袁世凯也得到了冯国璋发密电从而导致云南起义的情报,他为此曾特地派人到南京查办。面对查办人,冯国璋来了个一推六二五,说自己从来不看公文,文电均由胡嗣瑗、潘若海负责,至于胡、潘——直接责任人潘若海已“畏罪逃往广东”,胡嗣瑗也辞职逃到青岛去了。
袁世凯听取汇报后,说他知道冯国璋从来不看公文,定是受了胡、潘的欺骗,所以对冯未予处分。当然事实是,袁世凯想处分也处分不了,在此紧要关头,他根本不敢动冯国璋,尤其害怕南京也来一个独立,那就更要了他的命。
做完宽容大度的姿态,袁世凯随即给冯国璋发来一封密电,要他派一部分兵力到长江上游去作战。冯国璋认准了袁世凯不敢拿他怎样,回电说江苏地方辽阔,人心不定,原有的部队还感到不敷分布,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调到外省去?
见冯国璋按兵不动,袁世凯只得寄希望于段祺瑞。他找到段祺瑞的幕僚曾毓隽,让曾毓隽转告段祺瑞:“此时能忍坐视我满头白发,遭人摧毁欺负吗?”
想到冯、段皆自己一手提拔,如今却一个都不肯相助,袁世凯很有些愤愤然,说我纵然有错误,但第一个能了解我也能谅解我的,应该是芝泉才对,可是现在恰恰相反,“芝泉竟是第一个不了解我和不谅解我的!”
袁世凯还写了一封亲笔信,由曾毓隽转交段祺瑞。段祺瑞看完信,才知道袁世凯欲在中南海组织“征滇临时办事处”,并打算起用他主持该处。
段祺瑞当即予以拒绝。他不是不愿帮助袁世凯,前提是必须取消帝制,但他深知袁世凯不见棺材不掉泪,从眼下情势来看,仍不会在帝制问题上让步。
蔡锷发起护国运动后,总统府内阁(相当于政务机要秘书)夏寿田有一次私下和段祺瑞谈话时,说他想到了一个摆脱困局的办法。
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同时兼印度皇帝,夏寿田的办法是仿照此例,劝袁世凯以大总统兼满蒙大皇帝,这样什么都不用改变,只需对满蒙进行册封,即可借此下台。
段祺瑞听后不以为然,微笑着对夏寿田说:“你的主意是相当高明,但恐怕不易被接受。”
夏寿田不甘心,回答道:“袁总统很明白,可惜为群小包围。现在云南已经起事,我说的办法也许能通过。”
过后夏寿田真的向袁世凯献了此计,袁世凯起初听了说还不错。可是不久,袁幕中的杨度就跑来警告夏寿田,称其建议已被否决,同时还让他不要再乱出主意,因为不赞成这项建议的就是袁克定袁大公子。
说什么袁总统很明白,原来不过是被儿子牵着鼻子走。夏寿田知道袁克定对阻碍帝制的人向来不择手段,从此再不敢多嘴了,他失望地对曾毓隽说:“芝老(段祺瑞)毕竟和袁相处得久,相知得深,果不出他的预料。”
以袁克定为首的极端帝制派也对段祺瑞进行了威胁。就在段祺瑞收到袁世凯信件的前一天晚上,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上面扬言段祺瑞若不识时务,将对他采取不利行动。段祺瑞当即昂然表示:“武人不怕死!”
段祺瑞铁了心不愿为袁世凯的帝制站台,他对曾毓隽说:“你再见项城,不必多费口舌,只听其发付就是。我生死且不计,何计较得失!”
曾毓隽将段祺瑞的话回复袁世凯,但袁世凯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而段祺瑞方面又毫不相让。这让曾毓隽感到非常为难,不得不求助于“小诸葛”徐树铮。
按照徐树铮之计,曾毓隽第二天去见袁世凯,说段祺瑞病情稍好后就会亲自前来拜见。如徐树铮所预料的那样,袁世凯听后很高兴,袁这边就算暂时先搪塞过去了。
段祺瑞已抱定决心,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之前,不管对他怎么威胁利诱,也不管授予多大官职,都不会替袁世凯出力,要他主动去拜见袁世凯更是不可能。对此,徐树铮也想好了办法,那就是在梁士诒等人面前散布谣言,说只要段祺瑞愿见袁世凯,袁世凯便会答应段祺瑞的一切要求,包括人事调整。
由于复辟帝制操作不力,梁士诒等人已有砸饭碗之忧,谣言一出,更怕段祺瑞出山后换了他们,所以忙不迭地向袁世凯进言,希望别召见段祺瑞。
袁世凯听进去了,很多天都没有再提召见段祺瑞之事,直到云南战事吃紧,他又想请段祺瑞出面维持,但仍被左右所阻。
1916年2月,袁世凯的北洋军在西南战场上屡战屡败,那些尚未独立的省份又消极抵制,不肯调兵相援。段祺瑞不但没有主动前来拜见袁世凯,而且公开提出,南北双方应当立即停战,维持共和,甚至另组新政府。在袁世凯看来,这一主张分明隐含着排斥他,逼他下台的意味,气得他大骂段祺瑞落井下石。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长久以来,袁世凯骗你骗他骗自己,已经百分之百地相信了自己的规定情景,即全国老百姓绝大部分都拥护他登基称帝,所以当真相摆在面前时,如遭雷击。
袁世凯急于对西南动武,可是模范团等新势力尚未形成气候,难以独当一面,帝制派又多不知兵,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考虑使用冯国璋和段祺瑞这两员昔日干将。
袁世凯也得到了冯国璋发密电从而导致云南起义的情报,他为此曾特地派人到南京查办。面对查办人,冯国璋来了个一推六二五,说自己从来不看公文,文电均由胡嗣瑗、潘若海负责,至于胡、潘——直接责任人潘若海已“畏罪逃往广东”,胡嗣瑗也辞职逃到青岛去了。
袁世凯听取汇报后,说他知道冯国璋从来不看公文,定是受了胡、潘的欺骗,所以对冯未予处分。当然事实是,袁世凯想处分也处分不了,在此紧要关头,他根本不敢动冯国璋,尤其害怕南京也来一个独立,那就更要了他的命。
做完宽容大度的姿态,袁世凯随即给冯国璋发来一封密电,要他派一部分兵力到长江上游去作战。冯国璋认准了袁世凯不敢拿他怎样,回电说江苏地方辽阔,人心不定,原有的部队还感到不敷分布,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调到外省去?
见冯国璋按兵不动,袁世凯只得寄希望于段祺瑞。他找到段祺瑞的幕僚曾毓隽,让曾毓隽转告段祺瑞:“此时能忍坐视我满头白发,遭人摧毁欺负吗?”
想到冯、段皆自己一手提拔,如今却一个都不肯相助,袁世凯很有些愤愤然,说我纵然有错误,但第一个能了解我也能谅解我的,应该是芝泉才对,可是现在恰恰相反,“芝泉竟是第一个不了解我和不谅解我的!”
袁世凯还写了一封亲笔信,由曾毓隽转交段祺瑞。段祺瑞看完信,才知道袁世凯欲在中南海组织“征滇临时办事处”,并打算起用他主持该处。
段祺瑞当即予以拒绝。他不是不愿帮助袁世凯,前提是必须取消帝制,但他深知袁世凯不见棺材不掉泪,从眼下情势来看,仍不会在帝制问题上让步。
蔡锷发起护国运动后,总统府内阁(相当于政务机要秘书)夏寿田有一次私下和段祺瑞谈话时,说他想到了一个摆脱困局的办法。
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同时兼印度皇帝,夏寿田的办法是仿照此例,劝袁世凯以大总统兼满蒙大皇帝,这样什么都不用改变,只需对满蒙进行册封,即可借此下台。
段祺瑞听后不以为然,微笑着对夏寿田说:“你的主意是相当高明,但恐怕不易被接受。”
夏寿田不甘心,回答道:“袁总统很明白,可惜为群小包围。现在云南已经起事,我说的办法也许能通过。”
过后夏寿田真的向袁世凯献了此计,袁世凯起初听了说还不错。可是不久,袁幕中的杨度就跑来警告夏寿田,称其建议已被否决,同时还让他不要再乱出主意,因为不赞成这项建议的就是袁克定袁大公子。
说什么袁总统很明白,原来不过是被儿子牵着鼻子走。夏寿田知道袁克定对阻碍帝制的人向来不择手段,从此再不敢多嘴了,他失望地对曾毓隽说:“芝老(段祺瑞)毕竟和袁相处得久,相知得深,果不出他的预料。”
以袁克定为首的极端帝制派也对段祺瑞进行了威胁。就在段祺瑞收到袁世凯信件的前一天晚上,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上面扬言段祺瑞若不识时务,将对他采取不利行动。段祺瑞当即昂然表示:“武人不怕死!”
段祺瑞铁了心不愿为袁世凯的帝制站台,他对曾毓隽说:“你再见项城,不必多费口舌,只听其发付就是。我生死且不计,何计较得失!”
曾毓隽将段祺瑞的话回复袁世凯,但袁世凯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而段祺瑞方面又毫不相让。这让曾毓隽感到非常为难,不得不求助于“小诸葛”徐树铮。
按照徐树铮之计,曾毓隽第二天去见袁世凯,说段祺瑞病情稍好后就会亲自前来拜见。如徐树铮所预料的那样,袁世凯听后很高兴,袁这边就算暂时先搪塞过去了。
段祺瑞已抱定决心,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之前,不管对他怎么威胁利诱,也不管授予多大官职,都不会替袁世凯出力,要他主动去拜见袁世凯更是不可能。对此,徐树铮也想好了办法,那就是在梁士诒等人面前散布谣言,说只要段祺瑞愿见袁世凯,袁世凯便会答应段祺瑞的一切要求,包括人事调整。
由于复辟帝制操作不力,梁士诒等人已有砸饭碗之忧,谣言一出,更怕段祺瑞出山后换了他们,所以忙不迭地向袁世凯进言,希望别召见段祺瑞。
袁世凯听进去了,很多天都没有再提召见段祺瑞之事,直到云南战事吃紧,他又想请段祺瑞出面维持,但仍被左右所阻。
1916年2月,袁世凯的北洋军在西南战场上屡战屡败,那些尚未独立的省份又消极抵制,不肯调兵相援。段祺瑞不但没有主动前来拜见袁世凯,而且公开提出,南北双方应当立即停战,维持共和,甚至另组新政府。在袁世凯看来,这一主张分明隐含着排斥他,逼他下台的意味,气得他大骂段祺瑞落井下石。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