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卖还是不卖
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在做些什么!
facebook照片应用的大获成功让公司陷入了一阵沉思,扎克伯格和同事们都在想,是什么让照片项目如此成功?呃,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你能很轻松地找到朋友上传的新照片。因为每个人的首页里都有一个信息中心页面,可以显示最近更新的相册。用户想知道的似乎都是新信息。另一项创新就是,在用户的个人主页上可根据朋友们个人信息的更新时间来排列朋友列表,他们称之为“时间排序”,这项功能受到了用户们的热烈响应。每当有人更新了他们的个人头像,就能迅速得到平均25次的新访问量。
人们在facebook上做的就是查看他人的信息。他们很愿意去了解有什么他们所不知道的新鲜事,会通过不停地点击来试图找出自上次访问之后是否有什么变化。他是不是仍然单身?这张照片是不是意味着他是加勒比人?他为什么去参加那个聚会而不通知我?而要想知道这一切,只需要点击、点击、再点击。因为这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用的——你想知道,可是寻觅的过程却冗长而且单调乏味。
于是公司年轻的领袖们产生了构建一个新页面的想法,这个页面显示的将不仅是你朋友最新上传的照片,而且还包括他们的个人主页上所有最近发生的变化。“我们开始问,‘怎样才能让人们得到他们最关心的信息?’”扎克伯格说,“我们想构建一个能显示所有事情的屏幕,所以产生了动态新闻的概念。”
他们打造的这个新工具将在任何预定时间帮你找到你最关心的事情。它可以囊括一切:从一位朋友打算周五去参加哪个聚会,到某人发布了一个关于塔吉克斯坦政治形势的网页链接,重点在于确保你可以看到你所关心的人发生的事情,不管它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信息被显示的顺序将取决于你的行为、你的喜好。扎克伯格向他的同事们解释道:“一个在你家门前垂死的小松鼠也许比在非洲死去的人更让你感兴趣。”
所有这些头脑风暴都发生在2005年秋季。不久,亚当·德安杰罗和一个新员工克里斯·考克斯(chriscox)谈起构建一个全新动态新闻的设想。“我看到他的双眼闪烁着兴奋,”考克斯说,“对于他而言,这不只是赚更多的钱。他说‘看,这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在做些什么!’”互联网能够回答你一百万个问题,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你每天醒来后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关心的那些人现在在做些什么呢?”
他们着手设计动态新闻。“接下来的8个月里,是我们爱的劳动果实。”考克斯说。这位聪明、说话简洁明了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高个子研修的不仅有计算机科学,还有心理学和语言学。这是一个大胆和雄心勃勃的设想:设计一个软件算法,能够分析facebook用户们产生出来的信息,选择最让他们朋友感兴趣的活动和个人主页上的变化,然后用逆时序把这些信息显示给他们的朋友们。因而,每个人的首页都会不一样,这取决于他们的朋友是谁。“这是这家公司创业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挑战。”肖恩·帕克说道。
在当时,一位facebook用户的平均朋友数是100个,软件将会监视那些人的每一位朋友的每个活动。然后,每当你点击这个服务时,它都会根据你的喜好程度来为你朋友的所有这些活动分级。算法主要依据你先前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当然还有其他依据。也许你过去提到过感觉压抑,或者你要去看电影,或者你上传了一幅照片,暗示你喜欢约翰·梅尔(johnmayer)的新专辑,又或者你贴了一个《每日脱口秀节目》(thedailyshow)片段的地址链接。facebook的软件会监听到这个新信息,并决定是不是要把它发送给你的朋友,会以他们的喜好程度为依据。它会根据对你朋友先前行为的评价做出决定。如果他们喜欢嬉皮文化,也许就不会收到关于约翰·梅尔的信息;如果他们从未看过视频,也许就不会见到每日秀的链接。软件会把这个逻辑应用到网站的所有信息和活动上,每隔大约15分钟就重复计算一次。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软件工程和产品设计难题。
动态新闻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这不是一个新的特色,而是一个重大的产品升级。”扎克伯格在当时说。这会让facebook面貌一新,是对他在当时已经构想中的未来创新所必需的基础。他以传教式的信念努力说服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们和产品设计师们,虽然并不总是成功。“我们中的许多人反应都是‘不不不,我们讨厌这样干’!”产品经理内奥米·格雷特(naomigleit)说,事实将证明他们不是唯一的反对方。
尽管扎克伯格依然拒绝出售公司,而他麾下的许多人却觉得,知道其他潜在买家的报价是一种不错的营商。范·纳塔是一位善于挖出别人报价的行家里手。2006年春末,在与维亚康姆的会谈不欢而散后(其报价在8亿美元现金封顶),扎克伯格和董事会决定如果有谁愿意出价10亿美元现金,他们会认真考虑出售。甚至连扎克伯格也同意这个价格,部分是由于他担心进军职场网络市场会失败,或许会让他的宝贝无法成长到他所设想的那般大的规模。
与此同时,在森尼韦尔市,雅虎的执行官们也正忧心忡忡。他们看着社交网络正风生水起,而他们甚至连一席之地都没有。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正越来越神往facebook。首席运营官丹·罗森维格(danrosensweig)在更早些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位粉丝,而且2005年用他自己的方式结识了马克·扎克伯格。罗森维格不止一次明确表示,如果扎克伯格有兴趣,雅虎会和他讨论一下并购,可扎克伯格对此却毫无兴致。
到了6月,雅虎的执行团队一致认为他们应该收购facebook。塞梅尔与扎克伯格进行了接触,他们开始讨论相关事宜。很快雅虎就表露出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的意愿。塞梅尔、罗森维格,还有首席战略官托比·科佩尔(tobycoppel)着手与范·纳塔、马特·科勒以及扎克伯格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相当多的会谈是在范·纳塔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家里进行的。(我们这位首席执行官的没有家具、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实在不适合进行这样的会谈。)
扎克伯格不清楚自己是该庆祝还是反抗。也许是出于这种复杂的情绪,他让一位产品经理在7月4号公司的全体聚会上买了价值500美元的非法烟花爆竹,在帕洛阿尔托公园燃放,为此还与警察进行了一番怪异和短暂的亲密接触。第二天,雅虎就通过塞梅尔正式向扎克伯格送去了一份收购条款书。
在首席执行官和达斯汀·莫斯科维茨这样的盟友看来,事情走到这一步让人感到烦躁无比。和扎克伯格一样,莫斯科维茨没有出售的兴趣。“他们向我推销这个想法的方式,”他回忆道,“是‘不找出我们到底值多少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出售这家公司’。不过很快就像滚雪球一般地发展为,‘好,既然现在条款书出现了,那我们就不得不假装去谈了。’”
董事会成员布雷耶却有不同的看法,这可能是一个大赚一笔的机会,用风投的术语来说,是“退出”的绝佳机会。创业邦则会在仅仅14个月里就获得超过十倍的投资回报。“我要求召开董事会,讨论此事,”他回忆道,“我说,‘我们必须要记录会议内容,要经过讨论好处与坏处的程序。你不能就这样一口回绝,我们还代表着很多员工,对他们而言这是相当现实的钱。’”他说公司的年轻领袖们,“当条款书被送来时,即使达到了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也不想去讨论出售。马克明确让人感觉到他不想出售,所以矛盾是必然存在的。”
在一次董事会议上,扎克伯格失去了耐心。“吉姆(指布雷耶),我们不能出售这家公司,如果我们不想出售的话。”他单刀直入地表示。
“我知道,马克,”不服气的布雷耶答道,“但是我们过去说过,我们的价位是10亿美元。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再作回应。”
布雷耶绝非是唯一游说出售facebook的董事。两个阵营再次出现了,大多数较为年长的员工与更为年轻的员工之间存在着分歧。相对年长的范·纳塔和科勒都希望出售公司,而肖恩·帕克,此时依然是一位主要股东,站在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维茨这一边,他觉得facebook才刚刚起步。彼得·泰尔,年纪较大但同情扎克伯格,虽然倾向于出售但试图尊重创始人的立场。“在最后,彼得愿意支持我,”扎克伯格回忆,“吉姆的立场很强硬,比其他所有人更希望卖掉这家公司。”
莫斯科维茨,扎克伯格一直以来最坚定的合伙人,是极少的几位坚决反对出售的股东之一。“我确信如果雅虎收购了我们,这件产品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莫斯科维茨当时说。“肖恩告诉我,90%的兼并案例都以失败收场。”他和扎克伯格正密切追踪google在5月份收购dodgeball的后果,这家公司利用手机来帮助你定位朋友的现实位置。“我们看到dodgeball的未来没有希望了,”莫斯科维茨说,“而google是创业的圣地。如果连那边的并购都会失败,那我对进入一家著名但却有点落伍的公司就更不会抱什么指望了。”
扎克伯格确信雅虎开出的价格——尽管很有吸引力,看上去也太低了,如果动态新闻能够如他所愿成功的话。这个项目预计会在两个月之内启动,也正好是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facebook酝酿了另一项巨大的改变——它打算对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这个社区。它将不再只限于大学校园、高中或职场网络市场。这次的公开注册被简称为“开张”。它不像职场网络那样,仅仅是把大学模板应用到了一个新的市场中。它是一个立体式的转变——宣布facebook将为所有人服务,但是公司并没有舍弃原来的构架,它依旧把每一位用户塞进一个网际群体中。但是如果你不是在一所学校或一个工作场所,你可以仅仅加入你所在城市的网际群体。这将会是一个真正的考验,看facebook是否能吸引学生群体之外的更广阔的用户。
科勒和布雷耶担心在职场网络市场的失败或许会让“开张项目”也像炸弹一样爆炸,而facebook也就从此不可能再踏出学生市场了。“大学校园市场已经饱和,”科勒说,“高中市场也正在饱和,而myspace在20多岁的人群中相当强劲。但马克在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盲目信仰,他认为,让更大范围的成年人接受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获得成功。直到进军职场网络市场之前,他总是正确的,而我们中的许多人总是被证明是错了的。”
如果facebook无法跨出大学和高中校园大门去吸引更广阔的人群,那它的增长势头也几乎就到此为止了。对科勒来说,这意味着雅虎开出的价格也许是他们所能看到的最为优厚的。“马克,我愿意改变我的想法,”科勒说,“把你的想法解释给我听。”
“我无法解释清楚,”扎克伯格回答说,“我只是有这种感觉。”
在公司的许多资深雇员和投资者看来,facebook有一个利用其独特性彻底融人大学市场的黄金机会。一些人说facebook有点像当年的mtv,它的摇滚视频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使年轻人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那些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认为,facebook邀请一大群古板的成年人来共同分享它的服务,这会有降低它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目中地位的风险。
扎克伯格不同意,他的观点始终如一而且非常明确——facebook需要走出大学,需要成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网站,所有人都可以用它来和朋友们进行联系。他和肖恩还有莫斯科维茨从2005年中起就一直在说facebook不仅要酷,更要对人们有用。如果在网站拓宽用户群的过程中年轻人厌烦了,那就让他们厌烦好了。扎克伯格很清楚,facebook上的用户不论怎样都不会太在意除他们自己社交圈之外的其他人。很可能成年人会成群结队地涌入,而一般的大学年轻人甚至都不会注意到。
与布雷耶和其他高管之间的矛盾,加之这个决策的压力,让扎克伯格饱受折磨。有些夜晚,无法入睡的他会躲进车里,漫无目的地驶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任凭绿日乐队和威瑟乐团震耳欲聋的歌声在耳边轰鸣。他会花上数小时在公司大院的游泳池旁来回踱步,只为了理清自己的思绪。有一天他的女朋友普丽希拉躺在附近的一张睡椅上,对一个朋友说:“我希望他不要卖掉公司,天知道他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在这段时期,扎克伯格和他年长的姐姐兰蒂曾有过一次谈话,她在facebook的市场部工作。“他感到相当矛盾,”兰蒂回忆说,“他说,‘这是一大笔钱,这会真正改变许多为我工作的人的生活。但是和钱相比,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来改变这个世界。我不觉得接受这笔钱对所有人来说都公平。’”
范·纳塔家中的磋商一直持续到了7月份的头两个星期。雅虎的律师们对公司的财务进行了详细调查。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原则上,雅虎会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但是尽管事情已经进展到了这一步,雅虎方面的一些人依然觉得他们没有说服扎克伯格。似乎在谈判的每一阶段,他都抱着慢慢悠悠的态度。尽管大方向已经在范·纳塔家里敲定了下来,但他们还是不确信扎克伯格真的想卖。他们的判断没错,他并不想卖。扎克伯格的一些态度也让雅虎团队感到灰心,比方说,雅虎的一位谈判代表回忆道:“马克对在facebook中融合广告一点兴趣也没有。”
然后突如其来的一件事情缓解了所有的压力。在7月中旬,雅虎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华尔街对他们感到相当失望,在单个交易日之内雅虎的股票暴跌了22%。很快,首席执行官塞梅尔就临阵退缩了,就和今年早些时候维亚康姆的财务总监一样。如果雅虎为一家只有这么一点可怜巴巴收入的公司花上这么一大笔钱,华尔街又会做何反应?塞梅尔将他的报价减少到了8.5亿美元,也同时意识到了双方的交易可能就此告吹。事情确实如此。他的副手丹·罗森维格给扎克伯格打去了电话,告诉他雅虎减少了原先10亿美元的报价。电话刚一挂断,露出笑意的扎克伯格就一个箭步飞到几米外的达斯汀·莫斯科维茨的办公桌前,双方来了一个大大的击掌致庆。随后,在一个仅仅十分钟的电话会议里,facebook的董事会就拒绝了这个提议,即使布雷耶也对这个决定感到满意。
当这一切都在进行中时,其他传媒和科技公司的高层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收购facebook。关于雅虎10亿美元收购的传言已在业界传开。
在时代华纳,关于facebook的讨论曾一度被认真考虑过。美国在线的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米勒(jonathanmiller)希望收购facebook。他视社区为美国在线的核心,作为其象征的就是聊天室、论坛和即时通信软件aim,他觉得facebook完美地匹配了美国在线的宗旨。不过美国在线只是时代华纳下属的一个部门,没有母公司领导层的首肯,米勒不能做出任何重大的举措,而母公司在先前就已经拒绝过他的提案。米勒也很清楚扎克伯格不会有兴趣持有时代华纳的股份,当时它的股市表现十分糟糕。于是任何交易就一定是非现金不可了。
米勒发挥了他的创意。他觉得若是能与时代华纳另一个部门合作,也许会有助于克服来自高层的抵制情绪。他成功召集到了安·摩尔(annmoore),时代华纳的杂志部门——时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欲联合收购facebook。双方拟定了一个计划,各自出售一些资产来为收购facebook筹集资金。美国在线会出售mapquest(地图提供商)和tegic软件(手机软件,用于提前预测用户试图输入的单词),米勒希望能筹集到总共6亿美元现金。至于摩尔,则会出售时代集团旗下的英国杂志出版商ipc传媒集团,以此将获得5亿美元。这样一来,他们就有足够的现金收购facebook了。
但是当他们把计划呈交给杰夫·比克斯(jeftbewkes),时代华纳总裁时,被后者直接一口回绝。他说如果他们没有这些资产也能运转,那就应该直接卖掉,然后把现金上交给母公司。如果他们希望在之后再来讨论facebook的并购,那可以找他商量,他会考虑一下。于是,事情就此没了下文。扎克伯格甚至都不曾听到过这个计划。
夏季还未结束,双子计划预计将在开学的第一周启动,这让公司里的人都很兴奋。facebook的动态新闻开发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而开放注册的项目负责人也决定引进一种让用户的朋友加入facebook的新方法。用户将能够从任何大型的电子邮件供应商那里下载自己的电子通讯录,比如hotmail、雅虎邮件、gmail或美国在线,只需点击几下就能在自己的通讯录上找出谁已经加入了facebook。用户也可以向其他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加入。这个元素的重要性让一些人开始用“通讯录导入”来代指开放注册了。
动态新闻的开发是facebook迄今为止所处理过的最为复杂和漫长的项目。不过到了仲夏,一个最初版本已经调试成功。一天晚上,克里斯·考克斯坐在他的客厅里,看到了第一条动态新闻“故事”(消息)。在他的主页上出现了这样一条简短的句子:“马克更新了一张照片。”“当指尖滑动时,感觉就像是弗兰肯斯坦时刻。”考克斯对此惊奇不已。动态新闻最终会由一长串像这样为每一位用户定制的快讯组成。facebook把每一条快讯称为“故事”。计算哪条故事该被发送给用户的后台软件被称为“出版商”。
随着动态新闻初次亮相的日子临近,公司对此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非同一般。戴夫·莫林(davemorin),苹果的一位雇员,被肖恩·帕克和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招来,在这个额外令人焦虑的时刻加入了公司(帕克也许不再领公司的薪水了,但他对facebook成功的激情却不曾减退)。他回忆起了在动态新闻上线前一晚与帕克的一次交流。“莫林,明天将是决定facebook到底是无足轻重还是比google还要强大的日子。”帕克故意把声音拉长。莫斯科维茨则更为自命不凡,“明天你将会无比热爱这个新首页,”他说,“你会希望不要钱都要在这里干!”
在9月5号周二的凌晨时分,facebook启动了动态新闻功能。此前每个人都在拼命工作,办公室一片狼藉——电线和文件散落得满地都是。公司的冰箱里塞满了为一个盛大庆祝准备的廉价科贝尔香槟。员工们拔出了香槟盖,直接就喝。一些人甚至大声闹了起来,就像新年一样。这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就在他们按下正式启动动态新闻的按钮时,人群聚集在了监视器前面。马克·扎克伯格也在那里,光着脚板,上身穿着一件从纽约gbgb夜店得来的红色t恤,下身则是一条宽松的黑色尼龙篮球短裤。
鲁奇·桑维,动态新闻产品经理,在facebook博客上发布了一条乐观的博文:“facebook变脸了。”“我们增加了两个很酷的功能,”他很厚道,一点都不卖关子,“一个是动态新闻,会出现在你的首页上;还有一个是涂鸦墙,会出现在每个人的个人主页上。新闻动态突出了你的facebook社交圈中所发生的事情,它按照为个人定制的排列顺序更新一整天内发生的新闻故事,所以你会得知马克何时成了小甜甜的粉丝,或者你所心仪的那位又再次恢复单身……个人动态有点类似,除了它的重心只围绕着一个人。每个人的个人动态会显示他们个人主页上最近的变化和更新的内容(博文、照片等)。”
现在,用户的首页完全是由通过算法挑选出来的各条小快讯组成,告诉他们其他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这里仅仅举出一些会出现在用户动态新闻上的例子:大卫·沃尔特上传了新照片;莫妮卡·塞策恢复了单身;阿曼达·巴莱里奥改变了她的个人头像;亚历克斯·斯特德曼离开了加州大学圣塔克拉拉分校的“学生反对啤酒桌球赛”小组;丹·施塔尔曼和亚历克斯·鲁尔成了朋友;劳伦·周正在观看电影《上帝也疯狂》;加勒特·杜伯曼的心情正在好转因为扎克刚刚为他打过气。还有动态更新:你的14个朋友加入了“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小组(正式向facebook请愿的小组)。
是的,当然存在着问题,看来facebook的用户们并不买动态新闻的账。技术团队在激活代码后,他们坐在屏幕前关注着940万即将上线的facebook用户的反应,结果第一条回应居然是“把这垃圾关掉!”那晚的照片表明了一场庆祝场面迅速冷场,微醉的员工们不再兴高采烈地挥舞着他们的科贝尔香槟瓶子,开始瞪着屏幕,眼看着来自各处的抱怨在瞬间倾泻而至。
于是facebook所面临过的最严重的危机就这样开始了。facebook上所有关于动态新闻的消息中只有l%是正面的评价。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一个名叫本·帕尔(benparr)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周二起床后登录facebook,对他所看到的首页感到很不爽,遂立即创建了一个反动态新闻小组,叫“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这次你走得太远了,facebook,”他写道,“几乎没人想让所有人都自动收到我们的更新……这个功能让人毛骨悚然,太有偷窥的味道在里面,一定要把它关掉。”在大约3个小时内,小组成员增加到了1.3万,在那晚2点,人数达到了10万,到了周三中午有28万用户加入了进来,而到了周五人数突破了70万。
还有其他大约500个抗议小组,它们的名字包括“facebook这个新设置让人恶心”,“查克·诺里斯拯救我们于facebook动态新闻的水火之中吧!”,“动态新闻这个蠢蛋笨蛋混蛋骗子婊子鸟人”,还有“鲁奇是个恶魔”。至少有10%的网站用户在积极抗议这次改版。
对动态新闻的反对意见主要在于,它把太多关于你的信息发送给了太多的人。《亚利桑那野猫日报》(arizonadailywildcat)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学生用户纷纷说facebook的动态新闻就是偷窥”一文。文章引用了一位一年级菜鸟的话:“网站不应该强制记录你在自己页面上的活动。”而在密歇根大学,《密歇根日报》(themichigandaily)引用了一位三年级学生的话,她从浏览者的角度指出了问题所在。“新版facebook让我感到很不自在,”她说,“让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偷窥者。”许多人开始用“盯梢本”(stalkerbook)来称呼这项服务。你在被偷窥的同时也成了一个偷窥者,谁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公司在周二晚上就迅速做出了第一次官方回应。扎克伯格写了一篇博文,用了一个居高临下的标题“深呼吸,冷静下来,我们听到了你们的呼声”,他采取了理性的立场:“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facebook上的小组对这个功能的反应(顺便说一下,鲁奇不是恶魔)。我们同意,偷窥不是一件很酷的事;不过能够得知你朋友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事却很酷。人们过去每天在挖掘的就是这种信息,我们把它们经过重新组织和整理后发送给用户,让人们能够知道他们所关心的人的情况。”关于动态新闻,他也指出了一个对于他还有facebook的同事们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一点:“对任何在之前就看不到你信息的人来说,他们也不会知道你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第二天,各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开始聚集在facebook在帕罗奥多的总部建筑门前,公司不得不雇用保安来护送员工进出办公室。来自几所大学的学生们正在外面进行着大规模的当面抗议,员工们有点惊慌。“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讨论,”桑维回忆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关闭动态新闻?’‘这会不会拖累整个公司?’”他们在pacebook的会议室里进行了非常坦诚的辩论,甚至讨论过是不是应该干脆在动态新闻上屏蔽这些抗议小组,以阻止号召当面抗议的消息传播。不过当时正在纽约进行宣传活动的扎克伯格,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同事们联系,他坚持认为这事关“新闻诚信”——切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违公开的精神,而这正是他创办这家公司的初衷。
不过除了喧哗声,扎克伯格和facebook上的所有人都在这一幕里察觉到了一种莫大的讽刺,那就是抗议小组迅速膨胀的规模其本身就证明了动态新闻的有效性。人们之所以会纷纷加入各个小组抗议动态新闻,是由于他们从动态新闻中得知了这些小组的存在。就像当时扎克伯格对我解释的:“动态新闻的重点在于它能够浮现出你周遭发生的态势。它浮现的态势之一就是这些反动态新闻小组的存在。我们要让这些小组在我们的系统里能够真正地成长起来。”对他来说,这是动态新闻在按其预想的目的运作的终极证据。
不过,这样冷静和睿智的逻辑并不能平息人们的抗议,于是扎克伯格同意妥协。考克斯、桑维、资深软件工程师波斯维克还有其他几位软件工程师疯狂地用了48小时编写了新的隐私设置功能,给予了用户一些控制权,指定了自己的哪些信息可以被动态新闻广播出去。用户现在可以吩咐程序不要发布一些特定类型行为的新闻。比如说,在你对一幅照片发表评论时,或当你改变了自己的婚姻状态时(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你可以让程序不对外广播。
扎克伯格人在纽约,不过周四晚上他在宾馆房间里熬了一整夜,写出了一篇新博文,宣布了新的隐私控制功能的上线。和第一次相比,他的语气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我们真的把这件事情搞砸了,”这是博文的第一句话,接下来他写道,“在解释新功能的作用方面我们做了一件非常糟糕的工作,而在给予隐私控制权方面,我们甚至做得更糟糕……我们并没有立即构建一个隐私控制功能,这是我们犯下的一个巨大错误,我为此向你们表示歉意。”同时宣布,在几个小时之内他会在一个名叫“互联网信息自由流通”的小组上参加一个实时公开讨论,主题是动态新闻。
在那一天,“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小组的人数突破了75万大关,不过示威活动被取消了,隐私控制功能的上线迅速平息了抗议声。
动态新闻让很多大型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facebook上冒了出来,这要放在以前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而那些反动态新闻小组也并非唯一在第一周就蓬勃成长的一类。即使当“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小组势头正猛时,另一个更加稚气的声音也腾飞了,小组名叫“如果这个小组成员数达到10万我的女朋友就会玩一次三人行”。这个小组在短短3天之内就实现了它的目标,动态新闻的病毒性传染能力让兴趣迅速在用户群中蔓延开来(它最终被证明是一个噱头)。而就在同时,另一个新小组正在得到数万人的支持,而这让facebook员工们确信除了诸多反感之外,这个新功能还是有一些实际补偿价值所在,这个小组就叫做“拯救达尔富尔”。
扎克伯格相当愿意对动态新闻做一些轻微调整,不过他从未考虑过取消这整个功能。考克斯解释道:“如果这个功能没有效果,那就证明他关于人们为什么会对facebook感兴趣的整个理念就是错的。如果动态新闻功能不对,他就感觉我们甚至不应该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指的是facebook本身)但是扎克伯格知道不论人们在小组里说了些什么,他们其实还是喜欢动态新闻功能的。他有数据来证明。和动态新闻上线之前相比,人们花在facebook上的平均时间正越来越多。而且戏剧性的是,他们正在上面做越来越多的事情。8月份的用户流量是120亿,但是到了10月份,随着动态新闻的上线,流量达到了220亿。
我第一次见到扎克伯格是在9月8号星期五的一次午餐上,facebook在这一天拉开了它的动态新闻隐私控制的帷幕。仅仅在数小时之前,在熬了一整夜后,他才刚刚发布了对用户的悔过信,而过会他又要去参加一个现场问答会来安抚抗议者。
他来到了位于曼哈顿中心城区西54街奇特的意大利餐馆“ilgattopardo”,身穿一件短袖t恤,衣服的一面印着一只异想天开的大鸟形象,完全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他很快就信心满怀地就社交网络的前景以及facebook是如何适合这个领域等方面高谈阔论起来,几乎无视让他花了前几天时间试图平息的争吵。他的言辞显现了他的宏观掌控能力以及远见。他几乎是漫不经心地冷静分析了为什么facebook的用户会对动态新闻如此愤慨。他说他没有预料到这场骚动,因为他觉得用户会意识到动态新闻里没有什么内容是facebook过去不曾存在过的,只不过现在被更好地组织和表现出来了而已。不过他现在意识到了他的观点是纯理论性的,很明显人们感到阻碍侵扰的正常障碍被不合适地移开了。他开始意识到用户需要花时间来习惯于改变,不论这些改变在他看来是多么不可避免和必要。
动态新闻不仅是facebook的一次改版,而且还预示着人们交流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彻底颠覆了“正常”的交流方式。直到这之前,如果你希望把信息传达给某人,你必须要采取自觉主动的方式启动一个沟通进程,或者把内容“发送”给他们。当你在打电话,寄信、发电报或电子邮件时,你就是在主动和人沟通,即使通过即时通信进行交流也是如此。
但是动态新闻倒转了信息传递的过程。不是向某人发送一条关于你的快讯,现在你只需在facebook上暗示一点和你自己相干的事情,facebook就会根据你朋友们的偏好程度计算出也许对你的主题感兴趣的朋友,然后向他们发送这些信息。而作为信息的接受一方,只要查看他们的facebook主页就行了。这种自动沟通的新形式使得付出最小的努力与最多的伙伴同时保持联系成为可能,它让整个世界变小了。
本质上来讲,facebook创造的就是一种“订阅”朋友信息的方式。不是等待你的朋友向你发送信息,而是你告诉facebook(很简单,通过成为某人的朋友)说你希望听到他们的相关信息。成为他们的朋友就是订阅他们的数据,于是facebook的后台会把他们的信息拖到你的首页上。这种订阅模式的一个重要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动态系统——rss(简易信息聚合)。rss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在博客群中广受欢迎,它是一种订阅特定博客或网站更新内容的方式。rss动态已经成了网站常客们获取新闻、评论和许多其他类型资讯的常规方式。不过,把订阅扩大到个人的行为表现上是一种激进的跨越,时间将证明它会给网络带来深远的影响。
尽管学生们对动态新闻很愤慨,但他们也意识到了某些重要的方面,对许多人来说,当人们可以得知你的一举一动时,这是非常令人困扰的一件事,会改变你行为的方式。动态新闻之所以会招致像偷窥骚扰等负面评价,是因为所有人的个人行为现在被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之下了,这就好比你看到所有你认识的个人都能随时越过你的后院栅栏,闯入你的院子那样。现在你会更多地被要求对你的行为负责。
facebook已经拥有了将人们推向表里如一的权力,或至少可以揭露他们不一致的地方。一旦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按时间顺序被展现在你的朋友们面前,就自然会让他们认识到一些先前所不知的关于你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也同样会更有效地曝光那些令人尴尬的事情,比如不负责任。当你聚众吸毒,而一位朋友又恰好抓拍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就有可能被发布到facebook上。如果你举办了一个聚会而没有邀请到某位朋友,那他就会更容易找出这个疏忽。当你被问及是“在谈恋爱”还是“单身”时,你不再能对一个女孩是一种说法,而对另一个女孩又是另一种说法。你在婚姻状况上的任何变动都会被公布在动态新闻中。
许多facebook用户对动态新闻感到不适的另一个原因更没什么奇怪的了——他们接受了太多的“朋友”。facebook的设计初衷是让你和已经认识的人进行交流,但是对相当多的人来说,事情变成了“收集”朋友——甚至演变成了竞争,互相攀比谁拥有最多的朋友。但是,如果你的行为将对你朋友列表上的所有人广播,那些陷入交友狂热的人现在几乎就没有办法来控制谁可以看到自己的隐私了。
在策划动态新闻和对这次骚乱的回应中,扎克伯格建立了一种“先干后道歉”的模式,他会在今后的冲突中重复运用这种模式。他出于自己的理念推动了动态新闻的建立,认为这是facebook服务符合逻辑的下一步。而至于这个功能会如何影响用户的隐私意识,以及更重要的——会让用户有什么感觉,他并没有预先多做考虑。并非所有人都欣赏扎克伯格设想中的公开透明,一个人的开放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就是隐私侵犯。扎克伯格起初拒绝人们的批评,然后屈服,进而懊悔,最后他欣然采纳了与抗议者对话的建议。facebook在所有方面迂回反复的态度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不管怎样,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尽管动态新闻起步艰难,但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继续扩大它的用户群范围是很关键的。他依然希望尽快朝开放注册的方向行进。这倒不是因为他希望拥有更多用户,使facebook能赚更多钱,而是他觉得若facebook能得到更多的用户,它就能变得更有用。他在9月8号午餐时和我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扩大社交网络的规模,这个网络就会变得更加健壮。”
扎克伯格从未考虑过搁置开放注册计划。他和两位同事,克里斯·休斯与公共关系经理马拉尼·戴奇(melach),在我们午餐期间确实讨论过是否按计划下一周开放注册,或推迟这个计划等待动态新闻骚乱结束再说。
最终扎克伯格把开放注册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两个星期,一直到9月26号。部分是由于要添加更多的隐私控制,以便让学生用户不会感觉到年长的新用户的加入会遮去他们的亮光。他不会在一个月里犯上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过就在这几周里,发生了另一件让人分心的事,用去了扎克伯格相当多的时间——雅虎回来了。即使7月份公司股价跳水并撤回了它的10亿美元报价之后,雅虎的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仍然急切地想拥有facebook。他和手下员工密切注视着动态新闻冲突的爆发和快速收场,以及扎克伯格敏捷处理反对意见的手腕,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件事情是,雅虎的股票恢复了其7月份缩水的一多半价值,这也增强了塞梅尔的信心。
现在塞梅尔带着令人惊讶的消息重新与扎克伯格取得了联系,他希望重启原先的10亿美元谈判,甚至暗示他也许会出更高的价格。这是一个新的形势。
尽管在处理动态新闻危机中,扎克伯格的表现相当沉着冷静,这位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如今却有些气馁。他的用户仿佛一夜之间就变得无法预测了,而进军职场网络市场的失败也一直在折磨着他。他已对开放注册的前景失去信心,而距离这个功能上线仅仅只有几天了。更何况他以前向董事会承诺过,他会认真对待10亿美元的报价。
扎克伯格和布雷耶有过一次直言不讳的谈话,双方都回忆起了早先谈判中的紧张气氛。扎克伯格有点动摇,开始疑惑自己是否真的应该要卖掉公司。“我希望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他告诉布雷耶,“如果在开放注册后,用户数和参与程度没有稳步增长,也许10亿或者11亿是我想达成的交易。”
开放注册和通讯录导入功能的上线对facebook来说是在孤注一掷,是考验它是否具备长期生存能力的关键一搏。它会像职场网络那样砸锅吗?成年人会不会愿意加入facebook?
9月26号,facebook对公众开放了注册。在之后两个星期的每一天里,一个6人小组都在仔细地审视最新的数据。这个小组包括了扎克伯格、布雷耶、董事会成员彼得·泰尔、首席运营官范·纳塔,“幕僚”科勒,还有共同创始人莫斯科维茨。在9月的最后几天里,数据的变化相当不确定,这意味着并购交易很可能就会达成。雅虎的律师们再度进行了详尽的财务调查,为交易做好了准备。肖恩·帕克在一边密切地注视着事情的进展,十分惊恐。“我们几乎接受了他们开出的条件,”他说,“这是仅有的一次,马克感到他无法承受来自团队的压力了。”
然而扎克伯格对facebook策略的信心再度被证明是正确的。一位同事回忆,那几周里他经常在首席执行官的纯白色私人会议室里开会,某一天突然有人闯入,大声宣布:“1000万!太伟大了!”突破这个用户数是facebook公司成长过程中一个里程碑。
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很明显,成年人不仅仅是在加入facebook,他们还在上面邀请朋友、发布照片,以及做活跃用户所做的所有其他事情。他们乐在其中。在开放注册之前,新用户的注册数大约每天2万,不过到了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这个数字达到了5万。而且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学生们没有起来反对成年新用户的加入。也许动态新闻骚动让他们感到疲惫,也许他们太过专注于查阅从动态新闻里收到的内容,没有时间起来抗议。
特别的是,布雷耶的立场被开放注册的结果缓和了。“开放注册让新的使用方式开始生效,”布雷耶回忆道,“在那一点上,很有点游戏结束的意思。我们的用户增长数看起来相当健康,于是我们说,‘我们不打算出售。’”
公司表面上看依然风平浪静,但是扎克伯格身边的一些人却不是如此。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和布雷耶的交涉变得困难重重。另根据首席执行官身边的密友说,范·纳塔由于在推动和雅虎的交易中十分卖力,导致了扎克伯格从此不再信任他了。不过范·纳塔依然在首席运营官的位置上坐了一年。即使科勒,扎克伯格最为亲密的伙伴之一,也感到了压力。科勒曾一度被排斥在了核心集团之外。扎克伯格的一位顾问说:“马克要求对公司的彻底忠诚,如果你希望卖掉公司,你就不再是马克·扎克伯格的朋友了。马克记得每一个支持雅虎交易的人的名字。”
不过在经历了2006年9月份的动荡之后,扎克伯格作为一个领袖的声望在facebook是腾云直上,许多员工开始带着敬畏的眼光来看他,每个人都知道他在动态新闻和开放注册这两个项目中的决心和毅力。在谈到扎克伯格对于动态新闻骚动的回应时,一位高管说:“这是马克的光辉时刻,让他成了公司永远的领袖。他问了自己的良心,然后进行了巨大的妥协,让人们得以更好地控制信息分享。这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而在几天之内整个事件就烟消云散。”
尽管公司的130名员工中许多人怀疑拒绝雅虎的收购是否明智——毕竟许多人会因此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扎克伯格松口的话——然而公司的前景似乎正变得无可限量。董事会成员布雷耶开始构思一个更加宏伟的facebook,将覆盖全互联网,而这是他在过去一直抵制的。内奥米·格雷特,一位曾经反对动态新闻的产品经理,说出了其他许多人的感受。“他比其他所有人都领先两步,”她说,“他推动了公司的前进,虽然得到了许许多多的负面回馈,但他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
扎克伯格本人认为那段和雅虎谈判的日子让人不堪回首。“那是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他说,不同寻常地承认了他当时的焦虑。当他和董事会作出不卖的决定时,他担心员工的反应。“我真的很幸运,因为相当多的公司在经历了一个像那样艰难的决定后,可能会经过数年时间才知道你作出了正确的决定,而在这个故事里结果却来得非常之快。”
在那混乱的几个星期里,当facebook维持前进动力的能力似乎变得遥遥欲坠时,年仅22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一次员工会议上表现出的坦诚让许多同事大为惊讶,也加深了他们对他的爱戴。“也许听到我这样说你们会感到不太舒服,”他说,“不过我似乎正在工作中学习。”
在那年12月的节日聚会里,公司全体,目前大约有150人,集体乘坐巴士去了位于圣克拉拉市的大美洲主题公园。人们从上车那一刻就开始痛饮起来,在抵达公园的时候,许多人已经醉醺醺了。facebook的员工们坐在公园惊险的过山车上直上直下,翻转颠倒以庆祝成功的一年,他们这一年也正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员工呕吐在了一辆巴士的通风孔里,为此公司不得不赔偿了几千美元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facebook的最后一丝业余精神,此时的公司已经拥有了1200万活跃用户,已经无法再像经营一个宿舍项目那样来经营这个网站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facebook照片应用的大获成功让公司陷入了一阵沉思,扎克伯格和同事们都在想,是什么让照片项目如此成功?呃,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你能很轻松地找到朋友上传的新照片。因为每个人的首页里都有一个信息中心页面,可以显示最近更新的相册。用户想知道的似乎都是新信息。另一项创新就是,在用户的个人主页上可根据朋友们个人信息的更新时间来排列朋友列表,他们称之为“时间排序”,这项功能受到了用户们的热烈响应。每当有人更新了他们的个人头像,就能迅速得到平均25次的新访问量。
人们在facebook上做的就是查看他人的信息。他们很愿意去了解有什么他们所不知道的新鲜事,会通过不停地点击来试图找出自上次访问之后是否有什么变化。他是不是仍然单身?这张照片是不是意味着他是加勒比人?他为什么去参加那个聚会而不通知我?而要想知道这一切,只需要点击、点击、再点击。因为这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用的——你想知道,可是寻觅的过程却冗长而且单调乏味。
于是公司年轻的领袖们产生了构建一个新页面的想法,这个页面显示的将不仅是你朋友最新上传的照片,而且还包括他们的个人主页上所有最近发生的变化。“我们开始问,‘怎样才能让人们得到他们最关心的信息?’”扎克伯格说,“我们想构建一个能显示所有事情的屏幕,所以产生了动态新闻的概念。”
他们打造的这个新工具将在任何预定时间帮你找到你最关心的事情。它可以囊括一切:从一位朋友打算周五去参加哪个聚会,到某人发布了一个关于塔吉克斯坦政治形势的网页链接,重点在于确保你可以看到你所关心的人发生的事情,不管它会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信息被显示的顺序将取决于你的行为、你的喜好。扎克伯格向他的同事们解释道:“一个在你家门前垂死的小松鼠也许比在非洲死去的人更让你感兴趣。”
所有这些头脑风暴都发生在2005年秋季。不久,亚当·德安杰罗和一个新员工克里斯·考克斯(chriscox)谈起构建一个全新动态新闻的设想。“我看到他的双眼闪烁着兴奋,”考克斯说,“对于他而言,这不只是赚更多的钱。他说‘看,这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在做些什么!’”互联网能够回答你一百万个问题,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你每天醒来后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我关心的那些人现在在做些什么呢?”
他们着手设计动态新闻。“接下来的8个月里,是我们爱的劳动果实。”考克斯说。这位聪明、说话简洁明了的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高个子研修的不仅有计算机科学,还有心理学和语言学。这是一个大胆和雄心勃勃的设想:设计一个软件算法,能够分析facebook用户们产生出来的信息,选择最让他们朋友感兴趣的活动和个人主页上的变化,然后用逆时序把这些信息显示给他们的朋友们。因而,每个人的首页都会不一样,这取决于他们的朋友是谁。“这是这家公司创业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技术挑战。”肖恩·帕克说道。
在当时,一位facebook用户的平均朋友数是100个,软件将会监视那些人的每一位朋友的每个活动。然后,每当你点击这个服务时,它都会根据你的喜好程度来为你朋友的所有这些活动分级。算法主要依据你先前的行为方式来进行,当然还有其他依据。也许你过去提到过感觉压抑,或者你要去看电影,或者你上传了一幅照片,暗示你喜欢约翰·梅尔(johnmayer)的新专辑,又或者你贴了一个《每日脱口秀节目》(thedailyshow)片段的地址链接。facebook的软件会监听到这个新信息,并决定是不是要把它发送给你的朋友,会以他们的喜好程度为依据。它会根据对你朋友先前行为的评价做出决定。如果他们喜欢嬉皮文化,也许就不会收到关于约翰·梅尔的信息;如果他们从未看过视频,也许就不会见到每日秀的链接。软件会把这个逻辑应用到网站的所有信息和活动上,每隔大约15分钟就重复计算一次。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软件工程和产品设计难题。
动态新闻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这不是一个新的特色,而是一个重大的产品升级。”扎克伯格在当时说。这会让facebook面貌一新,是对他在当时已经构想中的未来创新所必需的基础。他以传教式的信念努力说服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们和产品设计师们,虽然并不总是成功。“我们中的许多人反应都是‘不不不,我们讨厌这样干’!”产品经理内奥米·格雷特(naomigleit)说,事实将证明他们不是唯一的反对方。
尽管扎克伯格依然拒绝出售公司,而他麾下的许多人却觉得,知道其他潜在买家的报价是一种不错的营商。范·纳塔是一位善于挖出别人报价的行家里手。2006年春末,在与维亚康姆的会谈不欢而散后(其报价在8亿美元现金封顶),扎克伯格和董事会决定如果有谁愿意出价10亿美元现金,他们会认真考虑出售。甚至连扎克伯格也同意这个价格,部分是由于他担心进军职场网络市场会失败,或许会让他的宝贝无法成长到他所设想的那般大的规模。
与此同时,在森尼韦尔市,雅虎的执行官们也正忧心忡忡。他们看着社交网络正风生水起,而他们甚至连一席之地都没有。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正越来越神往facebook。首席运营官丹·罗森维格(danrosensweig)在更早些时候就已经成了一位粉丝,而且2005年用他自己的方式结识了马克·扎克伯格。罗森维格不止一次明确表示,如果扎克伯格有兴趣,雅虎会和他讨论一下并购,可扎克伯格对此却毫无兴致。
到了6月,雅虎的执行团队一致认为他们应该收购facebook。塞梅尔与扎克伯格进行了接触,他们开始讨论相关事宜。很快雅虎就表露出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的意愿。塞梅尔、罗森维格,还有首席战略官托比·科佩尔(tobycoppel)着手与范·纳塔、马特·科勒以及扎克伯格进行了一系列的协商,相当多的会谈是在范·纳塔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家里进行的。(我们这位首席执行官的没有家具、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实在不适合进行这样的会谈。)
扎克伯格不清楚自己是该庆祝还是反抗。也许是出于这种复杂的情绪,他让一位产品经理在7月4号公司的全体聚会上买了价值500美元的非法烟花爆竹,在帕洛阿尔托公园燃放,为此还与警察进行了一番怪异和短暂的亲密接触。第二天,雅虎就通过塞梅尔正式向扎克伯格送去了一份收购条款书。
在首席执行官和达斯汀·莫斯科维茨这样的盟友看来,事情走到这一步让人感到烦躁无比。和扎克伯格一样,莫斯科维茨没有出售的兴趣。“他们向我推销这个想法的方式,”他回忆道,“是‘不找出我们到底值多少是不负责任的,当然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出售这家公司’。不过很快就像滚雪球一般地发展为,‘好,既然现在条款书出现了,那我们就不得不假装去谈了。’”
董事会成员布雷耶却有不同的看法,这可能是一个大赚一笔的机会,用风投的术语来说,是“退出”的绝佳机会。创业邦则会在仅仅14个月里就获得超过十倍的投资回报。“我要求召开董事会,讨论此事,”他回忆道,“我说,‘我们必须要记录会议内容,要经过讨论好处与坏处的程序。你不能就这样一口回绝,我们还代表着很多员工,对他们而言这是相当现实的钱。’”他说公司的年轻领袖们,“当条款书被送来时,即使达到了他们的心理价位,他们也不想去讨论出售。马克明确让人感觉到他不想出售,所以矛盾是必然存在的。”
在一次董事会议上,扎克伯格失去了耐心。“吉姆(指布雷耶),我们不能出售这家公司,如果我们不想出售的话。”他单刀直入地表示。
“我知道,马克,”不服气的布雷耶答道,“但是我们过去说过,我们的价位是10亿美元。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再作回应。”
布雷耶绝非是唯一游说出售facebook的董事。两个阵营再次出现了,大多数较为年长的员工与更为年轻的员工之间存在着分歧。相对年长的范·纳塔和科勒都希望出售公司,而肖恩·帕克,此时依然是一位主要股东,站在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维茨这一边,他觉得facebook才刚刚起步。彼得·泰尔,年纪较大但同情扎克伯格,虽然倾向于出售但试图尊重创始人的立场。“在最后,彼得愿意支持我,”扎克伯格回忆,“吉姆的立场很强硬,比其他所有人更希望卖掉这家公司。”
莫斯科维茨,扎克伯格一直以来最坚定的合伙人,是极少的几位坚决反对出售的股东之一。“我确信如果雅虎收购了我们,这件产品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莫斯科维茨当时说。“肖恩告诉我,90%的兼并案例都以失败收场。”他和扎克伯格正密切追踪google在5月份收购dodgeball的后果,这家公司利用手机来帮助你定位朋友的现实位置。“我们看到dodgeball的未来没有希望了,”莫斯科维茨说,“而google是创业的圣地。如果连那边的并购都会失败,那我对进入一家著名但却有点落伍的公司就更不会抱什么指望了。”
扎克伯格确信雅虎开出的价格——尽管很有吸引力,看上去也太低了,如果动态新闻能够如他所愿成功的话。这个项目预计会在两个月之内启动,也正好是新学年开始的时候。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facebook酝酿了另一项巨大的改变——它打算对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这个社区。它将不再只限于大学校园、高中或职场网络市场。这次的公开注册被简称为“开张”。它不像职场网络那样,仅仅是把大学模板应用到了一个新的市场中。它是一个立体式的转变——宣布facebook将为所有人服务,但是公司并没有舍弃原来的构架,它依旧把每一位用户塞进一个网际群体中。但是如果你不是在一所学校或一个工作场所,你可以仅仅加入你所在城市的网际群体。这将会是一个真正的考验,看facebook是否能吸引学生群体之外的更广阔的用户。
科勒和布雷耶担心在职场网络市场的失败或许会让“开张项目”也像炸弹一样爆炸,而facebook也就从此不可能再踏出学生市场了。“大学校园市场已经饱和,”科勒说,“高中市场也正在饱和,而myspace在20多岁的人群中相当强劲。但马克在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盲目信仰,他认为,让更大范围的成年人接受我们的产品就可以获得成功。直到进军职场网络市场之前,他总是正确的,而我们中的许多人总是被证明是错了的。”
如果facebook无法跨出大学和高中校园大门去吸引更广阔的人群,那它的增长势头也几乎就到此为止了。对科勒来说,这意味着雅虎开出的价格也许是他们所能看到的最为优厚的。“马克,我愿意改变我的想法,”科勒说,“把你的想法解释给我听。”
“我无法解释清楚,”扎克伯格回答说,“我只是有这种感觉。”
在公司的许多资深雇员和投资者看来,facebook有一个利用其独特性彻底融人大学市场的黄金机会。一些人说facebook有点像当年的mtv,它的摇滚视频网络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体形式,使年轻人沉溺于其中无法自拔。那些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认为,facebook邀请一大群古板的成年人来共同分享它的服务,这会有降低它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目中地位的风险。
扎克伯格不同意,他的观点始终如一而且非常明确——facebook需要走出大学,需要成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网站,所有人都可以用它来和朋友们进行联系。他和肖恩还有莫斯科维茨从2005年中起就一直在说facebook不仅要酷,更要对人们有用。如果在网站拓宽用户群的过程中年轻人厌烦了,那就让他们厌烦好了。扎克伯格很清楚,facebook上的用户不论怎样都不会太在意除他们自己社交圈之外的其他人。很可能成年人会成群结队地涌入,而一般的大学年轻人甚至都不会注意到。
与布雷耶和其他高管之间的矛盾,加之这个决策的压力,让扎克伯格饱受折磨。有些夜晚,无法入睡的他会躲进车里,漫无目的地驶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任凭绿日乐队和威瑟乐团震耳欲聋的歌声在耳边轰鸣。他会花上数小时在公司大院的游泳池旁来回踱步,只为了理清自己的思绪。有一天他的女朋友普丽希拉躺在附近的一张睡椅上,对一个朋友说:“我希望他不要卖掉公司,天知道他会对自己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在这段时期,扎克伯格和他年长的姐姐兰蒂曾有过一次谈话,她在facebook的市场部工作。“他感到相当矛盾,”兰蒂回忆说,“他说,‘这是一大笔钱,这会真正改变许多为我工作的人的生活。但是和钱相比,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来改变这个世界。我不觉得接受这笔钱对所有人来说都公平。’”
范·纳塔家中的磋商一直持续到了7月份的头两个星期。雅虎的律师们对公司的财务进行了详细调查。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原则上,雅虎会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但是尽管事情已经进展到了这一步,雅虎方面的一些人依然觉得他们没有说服扎克伯格。似乎在谈判的每一阶段,他都抱着慢慢悠悠的态度。尽管大方向已经在范·纳塔家里敲定了下来,但他们还是不确信扎克伯格真的想卖。他们的判断没错,他并不想卖。扎克伯格的一些态度也让雅虎团队感到灰心,比方说,雅虎的一位谈判代表回忆道:“马克对在facebook中融合广告一点兴趣也没有。”
然后突如其来的一件事情缓解了所有的压力。在7月中旬,雅虎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务业绩。华尔街对他们感到相当失望,在单个交易日之内雅虎的股票暴跌了22%。很快,首席执行官塞梅尔就临阵退缩了,就和今年早些时候维亚康姆的财务总监一样。如果雅虎为一家只有这么一点可怜巴巴收入的公司花上这么一大笔钱,华尔街又会做何反应?塞梅尔将他的报价减少到了8.5亿美元,也同时意识到了双方的交易可能就此告吹。事情确实如此。他的副手丹·罗森维格给扎克伯格打去了电话,告诉他雅虎减少了原先10亿美元的报价。电话刚一挂断,露出笑意的扎克伯格就一个箭步飞到几米外的达斯汀·莫斯科维茨的办公桌前,双方来了一个大大的击掌致庆。随后,在一个仅仅十分钟的电话会议里,facebook的董事会就拒绝了这个提议,即使布雷耶也对这个决定感到满意。
当这一切都在进行中时,其他传媒和科技公司的高层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收购facebook。关于雅虎10亿美元收购的传言已在业界传开。
在时代华纳,关于facebook的讨论曾一度被认真考虑过。美国在线的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米勒(jonathanmiller)希望收购facebook。他视社区为美国在线的核心,作为其象征的就是聊天室、论坛和即时通信软件aim,他觉得facebook完美地匹配了美国在线的宗旨。不过美国在线只是时代华纳下属的一个部门,没有母公司领导层的首肯,米勒不能做出任何重大的举措,而母公司在先前就已经拒绝过他的提案。米勒也很清楚扎克伯格不会有兴趣持有时代华纳的股份,当时它的股市表现十分糟糕。于是任何交易就一定是非现金不可了。
米勒发挥了他的创意。他觉得若是能与时代华纳另一个部门合作,也许会有助于克服来自高层的抵制情绪。他成功召集到了安·摩尔(annmoore),时代华纳的杂志部门——时代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欲联合收购facebook。双方拟定了一个计划,各自出售一些资产来为收购facebook筹集资金。美国在线会出售mapquest(地图提供商)和tegic软件(手机软件,用于提前预测用户试图输入的单词),米勒希望能筹集到总共6亿美元现金。至于摩尔,则会出售时代集团旗下的英国杂志出版商ipc传媒集团,以此将获得5亿美元。这样一来,他们就有足够的现金收购facebook了。
但是当他们把计划呈交给杰夫·比克斯(jeftbewkes),时代华纳总裁时,被后者直接一口回绝。他说如果他们没有这些资产也能运转,那就应该直接卖掉,然后把现金上交给母公司。如果他们希望在之后再来讨论facebook的并购,那可以找他商量,他会考虑一下。于是,事情就此没了下文。扎克伯格甚至都不曾听到过这个计划。
夏季还未结束,双子计划预计将在开学的第一周启动,这让公司里的人都很兴奋。facebook的动态新闻开发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而开放注册的项目负责人也决定引进一种让用户的朋友加入facebook的新方法。用户将能够从任何大型的电子邮件供应商那里下载自己的电子通讯录,比如hotmail、雅虎邮件、gmail或美国在线,只需点击几下就能在自己的通讯录上找出谁已经加入了facebook。用户也可以向其他联系人发送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加入。这个元素的重要性让一些人开始用“通讯录导入”来代指开放注册了。
动态新闻的开发是facebook迄今为止所处理过的最为复杂和漫长的项目。不过到了仲夏,一个最初版本已经调试成功。一天晚上,克里斯·考克斯坐在他的客厅里,看到了第一条动态新闻“故事”(消息)。在他的主页上出现了这样一条简短的句子:“马克更新了一张照片。”“当指尖滑动时,感觉就像是弗兰肯斯坦时刻。”考克斯对此惊奇不已。动态新闻最终会由一长串像这样为每一位用户定制的快讯组成。facebook把每一条快讯称为“故事”。计算哪条故事该被发送给用户的后台软件被称为“出版商”。
随着动态新闻初次亮相的日子临近,公司对此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非同一般。戴夫·莫林(davemorin),苹果的一位雇员,被肖恩·帕克和达斯汀·莫斯科维茨招来,在这个额外令人焦虑的时刻加入了公司(帕克也许不再领公司的薪水了,但他对facebook成功的激情却不曾减退)。他回忆起了在动态新闻上线前一晚与帕克的一次交流。“莫林,明天将是决定facebook到底是无足轻重还是比google还要强大的日子。”帕克故意把声音拉长。莫斯科维茨则更为自命不凡,“明天你将会无比热爱这个新首页,”他说,“你会希望不要钱都要在这里干!”
在9月5号周二的凌晨时分,facebook启动了动态新闻功能。此前每个人都在拼命工作,办公室一片狼藉——电线和文件散落得满地都是。公司的冰箱里塞满了为一个盛大庆祝准备的廉价科贝尔香槟。员工们拔出了香槟盖,直接就喝。一些人甚至大声闹了起来,就像新年一样。这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就在他们按下正式启动动态新闻的按钮时,人群聚集在了监视器前面。马克·扎克伯格也在那里,光着脚板,上身穿着一件从纽约gbgb夜店得来的红色t恤,下身则是一条宽松的黑色尼龙篮球短裤。
鲁奇·桑维,动态新闻产品经理,在facebook博客上发布了一条乐观的博文:“facebook变脸了。”“我们增加了两个很酷的功能,”他很厚道,一点都不卖关子,“一个是动态新闻,会出现在你的首页上;还有一个是涂鸦墙,会出现在每个人的个人主页上。新闻动态突出了你的facebook社交圈中所发生的事情,它按照为个人定制的排列顺序更新一整天内发生的新闻故事,所以你会得知马克何时成了小甜甜的粉丝,或者你所心仪的那位又再次恢复单身……个人动态有点类似,除了它的重心只围绕着一个人。每个人的个人动态会显示他们个人主页上最近的变化和更新的内容(博文、照片等)。”
现在,用户的首页完全是由通过算法挑选出来的各条小快讯组成,告诉他们其他朋友们都在做些什么。这里仅仅举出一些会出现在用户动态新闻上的例子:大卫·沃尔特上传了新照片;莫妮卡·塞策恢复了单身;阿曼达·巴莱里奥改变了她的个人头像;亚历克斯·斯特德曼离开了加州大学圣塔克拉拉分校的“学生反对啤酒桌球赛”小组;丹·施塔尔曼和亚历克斯·鲁尔成了朋友;劳伦·周正在观看电影《上帝也疯狂》;加勒特·杜伯曼的心情正在好转因为扎克刚刚为他打过气。还有动态更新:你的14个朋友加入了“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小组(正式向facebook请愿的小组)。
是的,当然存在着问题,看来facebook的用户们并不买动态新闻的账。技术团队在激活代码后,他们坐在屏幕前关注着940万即将上线的facebook用户的反应,结果第一条回应居然是“把这垃圾关掉!”那晚的照片表明了一场庆祝场面迅速冷场,微醉的员工们不再兴高采烈地挥舞着他们的科贝尔香槟瓶子,开始瞪着屏幕,眼看着来自各处的抱怨在瞬间倾泻而至。
于是facebook所面临过的最严重的危机就这样开始了。facebook上所有关于动态新闻的消息中只有l%是正面的评价。在伊利诺伊州的西北大学,一个名叫本·帕尔(benparr)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在周二起床后登录facebook,对他所看到的首页感到很不爽,遂立即创建了一个反动态新闻小组,叫“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这次你走得太远了,facebook,”他写道,“几乎没人想让所有人都自动收到我们的更新……这个功能让人毛骨悚然,太有偷窥的味道在里面,一定要把它关掉。”在大约3个小时内,小组成员增加到了1.3万,在那晚2点,人数达到了10万,到了周三中午有28万用户加入了进来,而到了周五人数突破了70万。
还有其他大约500个抗议小组,它们的名字包括“facebook这个新设置让人恶心”,“查克·诺里斯拯救我们于facebook动态新闻的水火之中吧!”,“动态新闻这个蠢蛋笨蛋混蛋骗子婊子鸟人”,还有“鲁奇是个恶魔”。至少有10%的网站用户在积极抗议这次改版。
对动态新闻的反对意见主要在于,它把太多关于你的信息发送给了太多的人。《亚利桑那野猫日报》(arizonadailywildcat)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学生用户纷纷说facebook的动态新闻就是偷窥”一文。文章引用了一位一年级菜鸟的话:“网站不应该强制记录你在自己页面上的活动。”而在密歇根大学,《密歇根日报》(themichigandaily)引用了一位三年级学生的话,她从浏览者的角度指出了问题所在。“新版facebook让我感到很不自在,”她说,“让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偷窥者。”许多人开始用“盯梢本”(stalkerbook)来称呼这项服务。你在被偷窥的同时也成了一个偷窥者,谁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公司在周二晚上就迅速做出了第一次官方回应。扎克伯格写了一篇博文,用了一个居高临下的标题“深呼吸,冷静下来,我们听到了你们的呼声”,他采取了理性的立场:“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facebook上的小组对这个功能的反应(顺便说一下,鲁奇不是恶魔)。我们同意,偷窥不是一件很酷的事;不过能够得知你朋友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事却很酷。人们过去每天在挖掘的就是这种信息,我们把它们经过重新组织和整理后发送给用户,让人们能够知道他们所关心的人的情况。”关于动态新闻,他也指出了一个对于他还有facebook的同事们来说都是最基本的一点:“对任何在之前就看不到你信息的人来说,他们也不会知道你的情况发生了改变。”
第二天,各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开始聚集在facebook在帕罗奥多的总部建筑门前,公司不得不雇用保安来护送员工进出办公室。来自几所大学的学生们正在外面进行着大规模的当面抗议,员工们有点惊慌。“我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讨论,”桑维回忆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关闭动态新闻?’‘这会不会拖累整个公司?’”他们在pacebook的会议室里进行了非常坦诚的辩论,甚至讨论过是不是应该干脆在动态新闻上屏蔽这些抗议小组,以阻止号召当面抗议的消息传播。不过当时正在纽约进行宣传活动的扎克伯格,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同事们联系,他坚持认为这事关“新闻诚信”——切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违公开的精神,而这正是他创办这家公司的初衷。
不过除了喧哗声,扎克伯格和facebook上的所有人都在这一幕里察觉到了一种莫大的讽刺,那就是抗议小组迅速膨胀的规模其本身就证明了动态新闻的有效性。人们之所以会纷纷加入各个小组抗议动态新闻,是由于他们从动态新闻中得知了这些小组的存在。就像当时扎克伯格对我解释的:“动态新闻的重点在于它能够浮现出你周遭发生的态势。它浮现的态势之一就是这些反动态新闻小组的存在。我们要让这些小组在我们的系统里能够真正地成长起来。”对他来说,这是动态新闻在按其预想的目的运作的终极证据。
不过,这样冷静和睿智的逻辑并不能平息人们的抗议,于是扎克伯格同意妥协。考克斯、桑维、资深软件工程师波斯维克还有其他几位软件工程师疯狂地用了48小时编写了新的隐私设置功能,给予了用户一些控制权,指定了自己的哪些信息可以被动态新闻广播出去。用户现在可以吩咐程序不要发布一些特定类型行为的新闻。比如说,在你对一幅照片发表评论时,或当你改变了自己的婚姻状态时(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你可以让程序不对外广播。
扎克伯格人在纽约,不过周四晚上他在宾馆房间里熬了一整夜,写出了一篇新博文,宣布了新的隐私控制功能的上线。和第一次相比,他的语气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我们真的把这件事情搞砸了,”这是博文的第一句话,接下来他写道,“在解释新功能的作用方面我们做了一件非常糟糕的工作,而在给予隐私控制权方面,我们甚至做得更糟糕……我们并没有立即构建一个隐私控制功能,这是我们犯下的一个巨大错误,我为此向你们表示歉意。”同时宣布,在几个小时之内他会在一个名叫“互联网信息自由流通”的小组上参加一个实时公开讨论,主题是动态新闻。
在那一天,“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小组的人数突破了75万大关,不过示威活动被取消了,隐私控制功能的上线迅速平息了抗议声。
动态新闻让很多大型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facebook上冒了出来,这要放在以前是绝不可能做到的。而那些反动态新闻小组也并非唯一在第一周就蓬勃成长的一类。即使当“学生反对facebook动态新闻”小组势头正猛时,另一个更加稚气的声音也腾飞了,小组名叫“如果这个小组成员数达到10万我的女朋友就会玩一次三人行”。这个小组在短短3天之内就实现了它的目标,动态新闻的病毒性传染能力让兴趣迅速在用户群中蔓延开来(它最终被证明是一个噱头)。而就在同时,另一个新小组正在得到数万人的支持,而这让facebook员工们确信除了诸多反感之外,这个新功能还是有一些实际补偿价值所在,这个小组就叫做“拯救达尔富尔”。
扎克伯格相当愿意对动态新闻做一些轻微调整,不过他从未考虑过取消这整个功能。考克斯解释道:“如果这个功能没有效果,那就证明他关于人们为什么会对facebook感兴趣的整个理念就是错的。如果动态新闻功能不对,他就感觉我们甚至不应该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指的是facebook本身)但是扎克伯格知道不论人们在小组里说了些什么,他们其实还是喜欢动态新闻功能的。他有数据来证明。和动态新闻上线之前相比,人们花在facebook上的平均时间正越来越多。而且戏剧性的是,他们正在上面做越来越多的事情。8月份的用户流量是120亿,但是到了10月份,随着动态新闻的上线,流量达到了220亿。
我第一次见到扎克伯格是在9月8号星期五的一次午餐上,facebook在这一天拉开了它的动态新闻隐私控制的帷幕。仅仅在数小时之前,在熬了一整夜后,他才刚刚发布了对用户的悔过信,而过会他又要去参加一个现场问答会来安抚抗议者。
他来到了位于曼哈顿中心城区西54街奇特的意大利餐馆“ilgattopardo”,身穿一件短袖t恤,衣服的一面印着一只异想天开的大鸟形象,完全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他很快就信心满怀地就社交网络的前景以及facebook是如何适合这个领域等方面高谈阔论起来,几乎无视让他花了前几天时间试图平息的争吵。他的言辞显现了他的宏观掌控能力以及远见。他几乎是漫不经心地冷静分析了为什么facebook的用户会对动态新闻如此愤慨。他说他没有预料到这场骚动,因为他觉得用户会意识到动态新闻里没有什么内容是facebook过去不曾存在过的,只不过现在被更好地组织和表现出来了而已。不过他现在意识到了他的观点是纯理论性的,很明显人们感到阻碍侵扰的正常障碍被不合适地移开了。他开始意识到用户需要花时间来习惯于改变,不论这些改变在他看来是多么不可避免和必要。
动态新闻不仅是facebook的一次改版,而且还预示着人们交流方式的重大转变。它彻底颠覆了“正常”的交流方式。直到这之前,如果你希望把信息传达给某人,你必须要采取自觉主动的方式启动一个沟通进程,或者把内容“发送”给他们。当你在打电话,寄信、发电报或电子邮件时,你就是在主动和人沟通,即使通过即时通信进行交流也是如此。
但是动态新闻倒转了信息传递的过程。不是向某人发送一条关于你的快讯,现在你只需在facebook上暗示一点和你自己相干的事情,facebook就会根据你朋友们的偏好程度计算出也许对你的主题感兴趣的朋友,然后向他们发送这些信息。而作为信息的接受一方,只要查看他们的facebook主页就行了。这种自动沟通的新形式使得付出最小的努力与最多的伙伴同时保持联系成为可能,它让整个世界变小了。
本质上来讲,facebook创造的就是一种“订阅”朋友信息的方式。不是等待你的朋友向你发送信息,而是你告诉facebook(很简单,通过成为某人的朋友)说你希望听到他们的相关信息。成为他们的朋友就是订阅他们的数据,于是facebook的后台会把他们的信息拖到你的首页上。这种订阅模式的一个重要先例就是大名鼎鼎的动态系统——rss(简易信息聚合)。rss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在博客群中广受欢迎,它是一种订阅特定博客或网站更新内容的方式。rss动态已经成了网站常客们获取新闻、评论和许多其他类型资讯的常规方式。不过,把订阅扩大到个人的行为表现上是一种激进的跨越,时间将证明它会给网络带来深远的影响。
尽管学生们对动态新闻很愤慨,但他们也意识到了某些重要的方面,对许多人来说,当人们可以得知你的一举一动时,这是非常令人困扰的一件事,会改变你行为的方式。动态新闻之所以会招致像偷窥骚扰等负面评价,是因为所有人的个人行为现在被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之下了,这就好比你看到所有你认识的个人都能随时越过你的后院栅栏,闯入你的院子那样。现在你会更多地被要求对你的行为负责。
facebook已经拥有了将人们推向表里如一的权力,或至少可以揭露他们不一致的地方。一旦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按时间顺序被展现在你的朋友们面前,就自然会让他们认识到一些先前所不知的关于你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也同样会更有效地曝光那些令人尴尬的事情,比如不负责任。当你聚众吸毒,而一位朋友又恰好抓拍了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就有可能被发布到facebook上。如果你举办了一个聚会而没有邀请到某位朋友,那他就会更容易找出这个疏忽。当你被问及是“在谈恋爱”还是“单身”时,你不再能对一个女孩是一种说法,而对另一个女孩又是另一种说法。你在婚姻状况上的任何变动都会被公布在动态新闻中。
许多facebook用户对动态新闻感到不适的另一个原因更没什么奇怪的了——他们接受了太多的“朋友”。facebook的设计初衷是让你和已经认识的人进行交流,但是对相当多的人来说,事情变成了“收集”朋友——甚至演变成了竞争,互相攀比谁拥有最多的朋友。但是,如果你的行为将对你朋友列表上的所有人广播,那些陷入交友狂热的人现在几乎就没有办法来控制谁可以看到自己的隐私了。
在策划动态新闻和对这次骚乱的回应中,扎克伯格建立了一种“先干后道歉”的模式,他会在今后的冲突中重复运用这种模式。他出于自己的理念推动了动态新闻的建立,认为这是facebook服务符合逻辑的下一步。而至于这个功能会如何影响用户的隐私意识,以及更重要的——会让用户有什么感觉,他并没有预先多做考虑。并非所有人都欣赏扎克伯格设想中的公开透明,一个人的开放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就是隐私侵犯。扎克伯格起初拒绝人们的批评,然后屈服,进而懊悔,最后他欣然采纳了与抗议者对话的建议。facebook在所有方面迂回反复的态度赢得了用户的认可。不管怎样,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尽管动态新闻起步艰难,但扎克伯格认为facebook继续扩大它的用户群范围是很关键的。他依然希望尽快朝开放注册的方向行进。这倒不是因为他希望拥有更多用户,使facebook能赚更多钱,而是他觉得若facebook能得到更多的用户,它就能变得更有用。他在9月8号午餐时和我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们扩大社交网络的规模,这个网络就会变得更加健壮。”
扎克伯格从未考虑过搁置开放注册计划。他和两位同事,克里斯·休斯与公共关系经理马拉尼·戴奇(melach),在我们午餐期间确实讨论过是否按计划下一周开放注册,或推迟这个计划等待动态新闻骚乱结束再说。
最终扎克伯格把开放注册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两个星期,一直到9月26号。部分是由于要添加更多的隐私控制,以便让学生用户不会感觉到年长的新用户的加入会遮去他们的亮光。他不会在一个月里犯上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过就在这几周里,发生了另一件让人分心的事,用去了扎克伯格相当多的时间——雅虎回来了。即使7月份公司股价跳水并撤回了它的10亿美元报价之后,雅虎的首席执行官特里·塞梅尔仍然急切地想拥有facebook。他和手下员工密切注视着动态新闻冲突的爆发和快速收场,以及扎克伯格敏捷处理反对意见的手腕,这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件事情是,雅虎的股票恢复了其7月份缩水的一多半价值,这也增强了塞梅尔的信心。
现在塞梅尔带着令人惊讶的消息重新与扎克伯格取得了联系,他希望重启原先的10亿美元谈判,甚至暗示他也许会出更高的价格。这是一个新的形势。
尽管在处理动态新闻危机中,扎克伯格的表现相当沉着冷静,这位年轻的首席执行官如今却有些气馁。他的用户仿佛一夜之间就变得无法预测了,而进军职场网络市场的失败也一直在折磨着他。他已对开放注册的前景失去信心,而距离这个功能上线仅仅只有几天了。更何况他以前向董事会承诺过,他会认真对待10亿美元的报价。
扎克伯格和布雷耶有过一次直言不讳的谈话,双方都回忆起了早先谈判中的紧张气氛。扎克伯格有点动摇,开始疑惑自己是否真的应该要卖掉公司。“我希望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他告诉布雷耶,“如果在开放注册后,用户数和参与程度没有稳步增长,也许10亿或者11亿是我想达成的交易。”
开放注册和通讯录导入功能的上线对facebook来说是在孤注一掷,是考验它是否具备长期生存能力的关键一搏。它会像职场网络那样砸锅吗?成年人会不会愿意加入facebook?
9月26号,facebook对公众开放了注册。在之后两个星期的每一天里,一个6人小组都在仔细地审视最新的数据。这个小组包括了扎克伯格、布雷耶、董事会成员彼得·泰尔、首席运营官范·纳塔,“幕僚”科勒,还有共同创始人莫斯科维茨。在9月的最后几天里,数据的变化相当不确定,这意味着并购交易很可能就会达成。雅虎的律师们再度进行了详尽的财务调查,为交易做好了准备。肖恩·帕克在一边密切地注视着事情的进展,十分惊恐。“我们几乎接受了他们开出的条件,”他说,“这是仅有的一次,马克感到他无法承受来自团队的压力了。”
然而扎克伯格对facebook策略的信心再度被证明是正确的。一位同事回忆,那几周里他经常在首席执行官的纯白色私人会议室里开会,某一天突然有人闯入,大声宣布:“1000万!太伟大了!”突破这个用户数是facebook公司成长过程中一个里程碑。
在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很明显,成年人不仅仅是在加入facebook,他们还在上面邀请朋友、发布照片,以及做活跃用户所做的所有其他事情。他们乐在其中。在开放注册之前,新用户的注册数大约每天2万,不过到了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这个数字达到了5万。而且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学生们没有起来反对成年新用户的加入。也许动态新闻骚动让他们感到疲惫,也许他们太过专注于查阅从动态新闻里收到的内容,没有时间起来抗议。
特别的是,布雷耶的立场被开放注册的结果缓和了。“开放注册让新的使用方式开始生效,”布雷耶回忆道,“在那一点上,很有点游戏结束的意思。我们的用户增长数看起来相当健康,于是我们说,‘我们不打算出售。’”
公司表面上看依然风平浪静,但是扎克伯格身边的一些人却不是如此。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和布雷耶的交涉变得困难重重。另根据首席执行官身边的密友说,范·纳塔由于在推动和雅虎的交易中十分卖力,导致了扎克伯格从此不再信任他了。不过范·纳塔依然在首席运营官的位置上坐了一年。即使科勒,扎克伯格最为亲密的伙伴之一,也感到了压力。科勒曾一度被排斥在了核心集团之外。扎克伯格的一位顾问说:“马克要求对公司的彻底忠诚,如果你希望卖掉公司,你就不再是马克·扎克伯格的朋友了。马克记得每一个支持雅虎交易的人的名字。”
不过在经历了2006年9月份的动荡之后,扎克伯格作为一个领袖的声望在facebook是腾云直上,许多员工开始带着敬畏的眼光来看他,每个人都知道他在动态新闻和开放注册这两个项目中的决心和毅力。在谈到扎克伯格对于动态新闻骚动的回应时,一位高管说:“这是马克的光辉时刻,让他成了公司永远的领袖。他问了自己的良心,然后进行了巨大的妥协,让人们得以更好地控制信息分享。这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而在几天之内整个事件就烟消云散。”
尽管公司的130名员工中许多人怀疑拒绝雅虎的收购是否明智——毕竟许多人会因此成为百万富翁,如果扎克伯格松口的话——然而公司的前景似乎正变得无可限量。董事会成员布雷耶开始构思一个更加宏伟的facebook,将覆盖全互联网,而这是他在过去一直抵制的。内奥米·格雷特,一位曾经反对动态新闻的产品经理,说出了其他许多人的感受。“他比其他所有人都领先两步,”她说,“他推动了公司的前进,虽然得到了许许多多的负面回馈,但他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
扎克伯格本人认为那段和雅虎谈判的日子让人不堪回首。“那是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他说,不同寻常地承认了他当时的焦虑。当他和董事会作出不卖的决定时,他担心员工的反应。“我真的很幸运,因为相当多的公司在经历了一个像那样艰难的决定后,可能会经过数年时间才知道你作出了正确的决定,而在这个故事里结果却来得非常之快。”
在那混乱的几个星期里,当facebook维持前进动力的能力似乎变得遥遥欲坠时,年仅22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在一次员工会议上表现出的坦诚让许多同事大为惊讶,也加深了他们对他的爱戴。“也许听到我这样说你们会感到不太舒服,”他说,“不过我似乎正在工作中学习。”
在那年12月的节日聚会里,公司全体,目前大约有150人,集体乘坐巴士去了位于圣克拉拉市的大美洲主题公园。人们从上车那一刻就开始痛饮起来,在抵达公园的时候,许多人已经醉醺醺了。facebook的员工们坐在公园惊险的过山车上直上直下,翻转颠倒以庆祝成功的一年,他们这一年也正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员工呕吐在了一辆巴士的通风孔里,为此公司不得不赔偿了几千美元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facebook的最后一丝业余精神,此时的公司已经拥有了1200万活跃用户,已经无法再像经营一个宿舍项目那样来经营这个网站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