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爱的丰碑最新章节 > 爱的丰碑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十一章 爱的奉献

  恩来把他无私的爱奉献给了人民,如今,人民又把更深厚的爱热烈地“回赠”给他。尽管国家,江苏省和淮阴,淮安两级市都为建纪念馆拨出了专款。但是,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期望周总理的纪念馆能建设得更壮美,期望配套设施更完善,于是,人们自觉地向周恩来纪念馆献出自己的一份份情和一份份爱。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一日,一份汇款数额为七十元的汇款单从广州通过邮路抵达淮安。这是新华社将周恩来纪念馆即将开工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以后收到的第一份赠款。赠款人没有留下姓名,附言栏内也没有写下任何话。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凝聚在这无言的爱中。

  此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捐款单雪片似的飞来,接连不断。

  各单位纷纷捐款。江苏省交通厅一下子拿出一百万元,江苏省农行赠款二万元,江苏省糖烟酒公司赠款一万元,淮阴市水利局赠款三万元,淮阴市供电局赠款二万元,淮阴市卫生系统赠款四万九千元,洪泽县委赠款二万七千元。……

  全国各地的党员和普通群众纷纷捐款。淮安市流均镇党员捐款一万二千五百元,新沂市王庄粮管所捐出奖金二千元,河南禹县张中杰捐款三百零二元,高邮一沟供销社职工何凤山捐款五百元,淮安市个体户宋健祥捐款二千元,淮安市农妇孙秀英捐款二千元……

  国外宾朋、华侨也纷纷捐款。旅日华侨江苏同乡会部分朋友赠款五十万日元、旅日华侨宋胜雄先生赠款十万元,一位美籍华人委托上海的亲戚为其赠款二百元。台胞翟佩环也向纪念馆赠款一万元……

  金国梁,安徽马钢耐火材料厂工人。他写信的信纸是正面已经写过字的废纸,寄信的信封也是用一只旧信封翻制的。他在信中写道,周恩来纪念馆的工程我虽出不了力,但可尽一份心。他向纪念馆捐款一百元。

  秦连彬,一九九零年底入伍的淮安籍战士。他向纪念馆捐出了他刚刚领到手的第一月津贴。

  王帼美,江苏省石城联合经营公司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五十年代,她曾在淮安读过书。离开淮安,已有三十一年。三十一年的怀念,使她慷慨捐资三百一十元。

  汇款单上的附言火一般烫人:

  “我想念总理。燕化人想念他,四五青年想念他。”

  “盼望纪念馆早日建成,建设四化需要总理的精神!”

  “我寄去的钱太少了。但是,为建造总理的纪念馆,我认为有意义。”

  “为建周恩来纪念馆捐款,只要能如实收到就行。”

  为了能使周恩来纪念馆早日建成,淮阴市教育局、扬州市教育局等三十三个教育单位还联名发出一份倡议书,为周恩来纪念馆及馆区景点添砖加瓦,下面是人们为周恩来纪念馆捐款赠物的全过程中一些感人的小镜头:

  <strong>镜头一:</strong>

  淮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正走在去周恩来纪念馆筹建处的路上。

  老人叫吴希侨,他是淮安师范离休的老校长、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老人处处以周恩来为楷模,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他个人生活上十分简朴,每日中餐只是一碗米饭、一碟青菜豆腐,家中陈设也很简陋,只有一张木板床、一只老式书橱、一张旧写字台和几条旧木凳。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资助了别人。学生生了病,他捐款,学生生活困难,他捐款;学校盖幼儿园,他照样捐款。淮安师范美术班学生李红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上学不久,唯一的哥哥又好不容易成了家,从此,她的经济几乎断了来源。李红学的是美术专业,颜料及笔墨纸砚都需要钱。她整天忧悒满怀,愁眉不展。吴老听说后,主动找到她,承担了她学习和生活上的一切费用。

  今天,吴老带着一百元钱是去向周恩来纪念馆捐款的。周恩来是他最崇敬的伟人。为周恩来建纪念馆,他怎能不表示一点心意?!

  <strong>镜头二:</strong>

  和煦的春风吹皱了环抱着周恩来纪念馆的湖水。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八日。旅日华侨宋胜雄先生来到周恩来纪念馆馆区内的纪念林。他掘开一个土坑,轻轻地放上常青树,又小心地把土填好。

  宋胜雄先生祖籍淮安,九岁上漂洋过海,客居日本并在日本长大。他一直以自己是周恩来故乡的人为自豪。他现任中外合资上海龙华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他曾多次向淮安捐赠过汽车、彩电、复印机等物品,并且表示,自己在国内兴办的合资企业所赚的钱分文不取,全部用于支持家乡建设。他经常指着家中悬挂的周恩来像,教育子女:“周恩来是淮安人的骄傲,也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你们要向他学习。”去年,他听说家乡正在筹建周恩来纪念馆,立即来信索要有关资料。今天,他又专程来到淮安,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十万元人民币,并种下一株“长青树”。他从陪同人员手中接过水壶,将海外游子对周恩来的一腔怀念连同清冽的湖水一起倾注在长青树下。

  <strong>镜头三:</strong>

  吃过晚饭,余红莲照例坐到写字台前写作业。写字台上放着一张新近的《扬子晚报》,她便俯身看起来。一条简短的消息突然映入她的眼帘:淮阴市中小学生向周恩来纪念馆捐款修建“永怀路”。余红莲禁不住激动起来。她是江苏射阳县新洋港镇海洋中学学生,她刚刚从课本上学习了柯岩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她对周总理充满了无限崇敬和怀念之情。既然淮阴市的中小学生能为纪念馆捐款,她也要表示自己的一片心意。

  她决定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全捐出来。可是,这托谁转呢?对,就请淮阴市的市长转。第二天,她把钱汇了出去,同时,又寄出一封信。那信封上写着:“淮阴市市长叔叔收”。

  <strong>镜头四:</strong>

  一九九一年三月七日晚九时,淮安市朱桥镇石塘村共产党员孙九成生命垂危。临终前,他吃力地用左手指了指上衣口袋,话没说出口就闭上了眼睛。

  前来看望的村支书打开他的上衣口袋,发现里面有一小纸包,上面写着两行字:“周总理纪念馆开放我恐怕看不到了。这五十元钱,请村里帮我买几棵松柏,把它栽到总理纪念馆门前,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strong>镜头五:</strong>

  运河航道上。

  一艘货轮从远方驶来。“淮安快到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声,船头的几个人激动万分,禁不住热泪盈眶。

  站在船头的几个人是贵州省锦屏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得知周总理的故乡淮安要建立周恩来纪念馆,锦屏县委、县政府特地精心加工好两块高二米的大青石碑料,准备赠送给纪念馆。如今,这碑料由水陆辗转数千里,终于安全运抵淮安,全县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之心终于如愿地献上了,他们怎么能不高兴、不激动呢?

  <strong>镜头六:</strong>

  淮阴供销大厦。打字室。

  操作人员正在用四通打字机打印党总支刚刚通过的一项决定。

  决定说,将自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开业以来,党员、干部、职工上交的各种回扣和客户馈赠的现金近万元,统统捐赠给周恩来纪念馆,营造一片“清廉林”,“意在永志周总理泽被后世之功,亦愿这片常青林永伴周总理的英灵”。

  <strong>镜头七:</strong>

  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扬州市广陵区康山街小学。

  全区四百五十名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集中在这里。他们曾为给周总理铸造一尊铜像,倡导扬州市中小学生总共捐款三十万元。他们每一个人都捐了款。今天,他们聚集到这里,每人又献出一条绣有自己姓名的红领巾,并用红丝线一针针连缀成一面十米长十米宽的特大揭幕巾,准备专程送往纪念馆。在这块不同寻常的揭幕布上,四百五十双手用四百五十颗水晶般的心绣出了一排情纯意真的大字:“献给敬爱的周爷爷”。

  在建设周恩来纪念馆的过程中,人们不但捐款赠物,还纷纷到工地前来参加义务劳动。

  人们用更直接的行为来表达对周恩来的热爱。

  一九九零年夏,旅日江苏同乡会一行二十余人冒着酷暑在工地上搬运砖头。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二日,日本关西日中朋友会会长、日本、淮阴交流中心会长园田亲义先生特意向纪念馆赠送了五十棵樱花树,并亲自植下一棵樱花纪念树。

  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附近前来参加义务劳动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军人、学生则不计其数。

  一九九一年正月初一,这是个鞭炮声不断,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气的日子。淮安市委书记苏金必走出暖烘烘的家,来到纪念馆工地。

  这是他早就打算好的。他要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向总理,向全体共产党人的楷模献上自己由衷的敬意。

  天很冷。但他毅然脱下身上的大衣,摸起一把铁锹,精神抖擞地干起来。

  他铲沙子,抄石子,拌水泥,铸水泥板。熟练的样子,不亚于一个技术工人。

  干着干着,他觉得身后的人多了起来。回头一望,呵,一伙人,全是市委大院的。

  大家会心地一笑。无需多说,共同的行动已经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李恒河,石家庄煤矿机械厂的工程师。他来淮阴是为了到一个用户那里了解产品质量。由于人地生疏,坐车时,坐过了站,汽车一下子把他带到了淮安。

  这本来是件让人心里很窝火的事。可在汽车上,他听邻座的人说,淮安正在建周恩来纪念馆,他火没了,甚至庆幸售票员没有及时提醒他下车。到了淮安,他问明路线,不顾旅途劳累,背着大包,兴致勃勃地徒步直奔周恩来纪念馆。

  在周恩来纪念馆,他围着主馆前前后后转了三圈,左端详,右端详,嘴里连声说好。看到一个工人正在忙着清理断砖碎石,他放下大包,走过去,说了句:“你歇歇!”然后,夺过铁锹,不由分说地就干了起来。

  一九九一年三月的一个晚上。天已经黑了。淮安市经委张以朴带领他的全家来到纪念馆工地。

  他们带来了五棵三米以上高的雪松。这五棵雪松是他们特意去苗圃精心选定后,买来的。

  雪松主干正直、健壮。枝叶葱郁、茂盛。

  那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是张以朴的儿子。他在南京大学上学。今天,他借周末,特地从南京赶回来。

  一棵松,一团浓烈的情愫。

  一锹土,一捧凝重的赤诚。

  一家人郑重地把五颗心栽种在纪念馆。

  一九九一年四月底。淮安籍的篮球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男篮队长孙凤武带领他的伙伴们来到了淮安。他们在淮安举行了一场精彩的义赛。他们将义赛所得全部献给了纪念馆。

  他们又来到纪念馆参加义务劳动。

  临离开纪念馆时,孙凤武显得十分动情。他说:“我相信我们男篮这次能够冲出亚洲,拿到二十五届奥运会的入场券。因为,我们心里有总理,总理和我们在一起。”男篮,十几个清一色的小伙子,一齐弯下腰来,对着纪念馆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九九一年七月六日。倾盆大雨整整下了一天。潘正凡担心工地会出事,晚上十点多钟,他冒雨赶到纪念馆。果然,大雨使流经淮安北门的文渠水位陡涨了一米多高,咆哮的河水将南岸冲开了一条三米多长的大缺口,河水像脱缰的野马似的向周恩来纪念馆猛扑过来。如不及时将缺口堵住,馆区内的数万棵风景树就可能毁于一旦,纪念馆的建筑也会受到严重威胁。洪水噬咬着潘正凡的心,也噬咬着桃花垠开发公司的一百多名干部职工和附近群众的心。大家齐心合力,打木桩、下泥袋,终于堵住了缺口。为了防止更大的暴雨和洪水出现,人们又在近四百米长的文渠南岸筑起了一条近一米高的防洪堤,确保了周恩来纪念馆的安全。

  周恩来纪念馆,凝聚着人民丰厚的爱。

  周恩来纪念馆,是人间至爱的结晶。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