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第三节
那青衣刺客早已被卫士擒住,牢牢捆缚在一边。孟说走到他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是谁派你来行刺的?这里可还有你的同党?”
刺客约摸二十余岁年纪,神色甚是沮丧,大约为未能射死真正的目标楚威王而懊恼,听到孟说出声盘问,立即露出鄙夷之色来,冷冷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不予理睬。
卫士缠子是个赳赳武夫,脾气耿直急躁,见刺客强硬,不肯回答宫正的问话,当即扬起手来,左右开弓,狠狠扇了他十几个巴掌。那刺客鼻孔、嘴角流出了血,脸颊青紫,肿得老高,却仍然不肯屈服。
一名卫士奉上刺客所用的兵器,禀道:“宫正君,这刺客用的是韩国的弓弩,说不定他是韩国派来的刺客。”
之前秦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本欲献城与秦国讲和,然后两国联袂攻打楚国。楚威王用令尹昭阳之计,假意援救韩国,令韩国与秦国绝交,之后又拒不发兵,结果韩军大败,被迫臣服于秦国,韩国太子韩仓也到秦国做了人质。韩宣惠王深恨楚国背信弃义,因此而派出刺客行刺楚威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广场上尚滞留了不少民众,好奇地围过来看热闹,闻言纷纷指斥韩国国君手段卑鄙低劣。却有一人嗤笑出声,道:“这韩国人是不是也太笨了,派人行刺还要带上自家的兵刃,好让人知道刺客的来历身份么?”
说话的是一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身材魁梧,一张四方脸,浓眉大眼,高鼻厚唇,面黑有光。
孟说扈从楚王多年,自有一番阅人之能,见这男子意态飘逸,有气雄万夫之相,立即生了警惕之心,走过去问道:“足下是谁?听你口音,应该不是楚国人。”那男子一点也不慌乱,悠然答道:“我是赵国人,姓主名富,是个商人。”
孟说虽然半信半疑,但眼下要办的事极多,一时不及细细盘问那主富,命人先将刺客押下。
扑倒刺客的褐衣男子也被卫士扣留在一旁。孟说走到他面前,见他神态安详,穿着一身极粗糙简陋的褐麻衣裤,脚穿草鞋,不由得一愣,问道:“你是墨者?”
那中年男子点点头,道:“在下墨者唐姑果。”随即朝孟说躬身行礼,道:“腹巨子命我代问宫正君安好。”
墨学跟儒学一样,是当世显学①,风行天下。它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提倡兼爱、非攻,主张以兼易别,使天下兼相爱,竭力反对战争,认为攻伐是天下之巨害,理想是“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者奔走于烽火中,抑强扶弱,虽枯槁不舍,由于富有牺牲精神,最讲究信义承诺,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深受尊敬。墨家在各国均有不小的势力,其首领称为“巨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腹巨子即是指现任巨子腹。
孟说本人虽不是墨者,却是墨家第三任巨子孟胜的孙子。当年孟胜与楚国贵族公子豫友善,公子豫被楚悼王封于阳城,又号阳城君②。楚国一向不欢迎墨者,大力排斥墨学,仅仅是因为墨家第一任巨子墨翟曾与公输般论战,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但阳城君却极欣赏墨家道义,接墨家巨子孟胜和弟子到阳城居住,待若上宾。
当时楚悼王任用卫国人吴起为令尹,进行变法改革,虽有富国强兵的功效,却大大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阳城君衔恨吴起入骨,等到楚悼王一死,便借回郢都吊唁之机,联络楚国贵族,预备杀死吴起。吴起进宫治丧时,受到阳城君等人的围攻,情急之下,躲到楚悼王的尸首边。贵族们一拥而上,射杀了吴起,并将他车裂肢解。但在围杀过程中,也有许多贵族的箭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按照楚国法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楚肃王即位后,遵照律法诛杀了所有射王尸者,罪及其三族,因此而被夷宗的贵族多达七十余家。阳城君虽侥幸逃脱,但由于封地阳城被楚肃王收回,只能走上流亡之路,从此下落不明。
阳城君离开阳城时,授予孟胜符节,任用其镇守封邑。面对赶来阳城接收的大军,孟胜没有率领墨家弟子们逃走,远离楚国的是非纷争,而是选择了舍生取义。他告诉弟子们说:“我们与阳城君有约,答应为阳城君守国,而今阳城君已逃,封国被收,凭我们的力量又不能改变现状。只能以死殉义。如果不死,那么从今以后,人们寻求严师一定不找墨者,寻求贤友一定不找墨者,寻求良臣一定不找墨者。换句话说,不死就是不义。”由此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包括巨子孟胜在内的一百八十三名驻守阳城的墨者均举刀自刎而死。
孟胜死难之时,其子孟卯尚在襁褓之中,躲过一劫,在楚国民间长大,虽然后来为墨家巨子田襄子寻访到,他却不愿意再成为墨家的一员,而是加入了楚军,因作战勇猛积功升为将军。他的儿子孟说成人后更是武艺高强,顺利当上了王宫的宫正,成为楚王最倚重的卫士统领。据说他力大无穷,一人即能举起高唐观前的云纹酒禁,所以又有“楚国第一勇士”之称。
孟胜蹈义赴死的壮举虽为天下人称赞,但因为某种原因,却是孟卯父子不愿意多提的一段往事。尤其孟说见唐姑果目光意味深长,似是有意提及自己是墨家巨子的后人,弦外有音,心中多少有些警觉起来,当即道:“孟某有公务在身,职责所在,有得罪之处,还请先生原谅。”沉下脸来,做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问道:“先生如何会凑巧在此处出现?莫非你也对云梦之会有兴趣?”
唐姑果淡然道:“不是,我只是来找人,适才看到刺客行刺也只是凑巧。”轻叹了一声,道:“可惜还是发现得晚了,不然国君夫人也不会死。”
孟说心道:“自从楚国排斥墨家,墨者中心从楚国迁往秦国,当今巨子腹更是秦惠王的座上宾。传说墨家大不同于往日,已被秦国控制。墨者个个都是有为之身,唐姑果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纪山。但无论如何,总算是他及时扑倒了刺客,救了大王一命。”他也是个慷慨豪迈之人,当即谢道,“多谢先生出手相救。”
正要开口询问唐姑果所寻找的人是谁,一名卫士匆匆地奔过来禀道:“大王命宫正君带刺客进去问话。”
唐姑果忙道:“宫正君先忙公事,我可能要在郢都滞留一段时间,希望还有见面的机会。”孟说道:“好。”命人放唐姑果下山,自己和副宫正南杉一起押着刺客进来高唐观。
<hr/>
注释:
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儒、墨同遭焚书之祸,骤然衰落。不同的是,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跃而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华民族两千余年。而墨学则在汉初由衰而亡,成为“绝学”。
②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封君是指国君把县或邑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功臣或王室亲贵,受封者即以受封地名称为“某君”或“某侯”(也有不以地名而另为名号者),如商鞅封于商,称为“商君”。封君在封邑内只收租税,没有行政司法权。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刺客约摸二十余岁年纪,神色甚是沮丧,大约为未能射死真正的目标楚威王而懊恼,听到孟说出声盘问,立即露出鄙夷之色来,冷冷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不予理睬。
卫士缠子是个赳赳武夫,脾气耿直急躁,见刺客强硬,不肯回答宫正的问话,当即扬起手来,左右开弓,狠狠扇了他十几个巴掌。那刺客鼻孔、嘴角流出了血,脸颊青紫,肿得老高,却仍然不肯屈服。
一名卫士奉上刺客所用的兵器,禀道:“宫正君,这刺客用的是韩国的弓弩,说不定他是韩国派来的刺客。”
之前秦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本欲献城与秦国讲和,然后两国联袂攻打楚国。楚威王用令尹昭阳之计,假意援救韩国,令韩国与秦国绝交,之后又拒不发兵,结果韩军大败,被迫臣服于秦国,韩国太子韩仓也到秦国做了人质。韩宣惠王深恨楚国背信弃义,因此而派出刺客行刺楚威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广场上尚滞留了不少民众,好奇地围过来看热闹,闻言纷纷指斥韩国国君手段卑鄙低劣。却有一人嗤笑出声,道:“这韩国人是不是也太笨了,派人行刺还要带上自家的兵刃,好让人知道刺客的来历身份么?”
说话的是一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男子,身材魁梧,一张四方脸,浓眉大眼,高鼻厚唇,面黑有光。
孟说扈从楚王多年,自有一番阅人之能,见这男子意态飘逸,有气雄万夫之相,立即生了警惕之心,走过去问道:“足下是谁?听你口音,应该不是楚国人。”那男子一点也不慌乱,悠然答道:“我是赵国人,姓主名富,是个商人。”
孟说虽然半信半疑,但眼下要办的事极多,一时不及细细盘问那主富,命人先将刺客押下。
扑倒刺客的褐衣男子也被卫士扣留在一旁。孟说走到他面前,见他神态安详,穿着一身极粗糙简陋的褐麻衣裤,脚穿草鞋,不由得一愣,问道:“你是墨者?”
那中年男子点点头,道:“在下墨者唐姑果。”随即朝孟说躬身行礼,道:“腹巨子命我代问宫正君安好。”
墨学跟儒学一样,是当世显学①,风行天下。它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提倡兼爱、非攻,主张以兼易别,使天下兼相爱,竭力反对战争,认为攻伐是天下之巨害,理想是“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者奔走于烽火中,抑强扶弱,虽枯槁不舍,由于富有牺牲精神,最讲究信义承诺,在人们心目中有良好的形象,深受尊敬。墨家在各国均有不小的势力,其首领称为“巨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腹巨子即是指现任巨子腹。
孟说本人虽不是墨者,却是墨家第三任巨子孟胜的孙子。当年孟胜与楚国贵族公子豫友善,公子豫被楚悼王封于阳城,又号阳城君②。楚国一向不欢迎墨者,大力排斥墨学,仅仅是因为墨家第一任巨子墨翟曾与公输般论战,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但阳城君却极欣赏墨家道义,接墨家巨子孟胜和弟子到阳城居住,待若上宾。
当时楚悼王任用卫国人吴起为令尹,进行变法改革,虽有富国强兵的功效,却大大损害了贵族们的利益。阳城君衔恨吴起入骨,等到楚悼王一死,便借回郢都吊唁之机,联络楚国贵族,预备杀死吴起。吴起进宫治丧时,受到阳城君等人的围攻,情急之下,躲到楚悼王的尸首边。贵族们一拥而上,射杀了吴起,并将他车裂肢解。但在围杀过程中,也有许多贵族的箭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按照楚国法律:“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楚肃王即位后,遵照律法诛杀了所有射王尸者,罪及其三族,因此而被夷宗的贵族多达七十余家。阳城君虽侥幸逃脱,但由于封地阳城被楚肃王收回,只能走上流亡之路,从此下落不明。
阳城君离开阳城时,授予孟胜符节,任用其镇守封邑。面对赶来阳城接收的大军,孟胜没有率领墨家弟子们逃走,远离楚国的是非纷争,而是选择了舍生取义。他告诉弟子们说:“我们与阳城君有约,答应为阳城君守国,而今阳城君已逃,封国被收,凭我们的力量又不能改变现状。只能以死殉义。如果不死,那么从今以后,人们寻求严师一定不找墨者,寻求贤友一定不找墨者,寻求良臣一定不找墨者。换句话说,不死就是不义。”由此上演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包括巨子孟胜在内的一百八十三名驻守阳城的墨者均举刀自刎而死。
孟胜死难之时,其子孟卯尚在襁褓之中,躲过一劫,在楚国民间长大,虽然后来为墨家巨子田襄子寻访到,他却不愿意再成为墨家的一员,而是加入了楚军,因作战勇猛积功升为将军。他的儿子孟说成人后更是武艺高强,顺利当上了王宫的宫正,成为楚王最倚重的卫士统领。据说他力大无穷,一人即能举起高唐观前的云纹酒禁,所以又有“楚国第一勇士”之称。
孟胜蹈义赴死的壮举虽为天下人称赞,但因为某种原因,却是孟卯父子不愿意多提的一段往事。尤其孟说见唐姑果目光意味深长,似是有意提及自己是墨家巨子的后人,弦外有音,心中多少有些警觉起来,当即道:“孟某有公务在身,职责所在,有得罪之处,还请先生原谅。”沉下脸来,做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问道:“先生如何会凑巧在此处出现?莫非你也对云梦之会有兴趣?”
唐姑果淡然道:“不是,我只是来找人,适才看到刺客行刺也只是凑巧。”轻叹了一声,道:“可惜还是发现得晚了,不然国君夫人也不会死。”
孟说心道:“自从楚国排斥墨家,墨者中心从楚国迁往秦国,当今巨子腹更是秦惠王的座上宾。传说墨家大不同于往日,已被秦国控制。墨者个个都是有为之身,唐姑果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纪山。但无论如何,总算是他及时扑倒了刺客,救了大王一命。”他也是个慷慨豪迈之人,当即谢道,“多谢先生出手相救。”
正要开口询问唐姑果所寻找的人是谁,一名卫士匆匆地奔过来禀道:“大王命宫正君带刺客进去问话。”
唐姑果忙道:“宫正君先忙公事,我可能要在郢都滞留一段时间,希望还有见面的机会。”孟说道:“好。”命人放唐姑果下山,自己和副宫正南杉一起押着刺客进来高唐观。
<hr/>
注释:
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儒、墨同遭焚书之祸,骤然衰落。不同的是,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跃而为官方哲学,统治中华民族两千余年。而墨学则在汉初由衰而亡,成为“绝学”。
②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封君是指国君把县或邑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功臣或王室亲贵,受封者即以受封地名称为“某君”或“某侯”(也有不以地名而另为名号者),如商鞅封于商,称为“商君”。封君在封邑内只收租税,没有行政司法权。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