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最新章节 >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TXT下载
错误举报

二、朱丹溪 后记

  朱丹溪逝世一百二十九年后。

  公元1487年。

  波涛浩渺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在破浪中前进。

  船头站立着一个身披和服的二十二岁的年轻人。

  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凝视着一块即将出现在眼前的陌生的土地——中国。

  他的名字叫做田代三喜。

  田代三喜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十四岁就开始学医,其人沉稳聪明,志向远大。

  在他的医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他觉得,必须要寻找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这个时候,在中国,元朝已经结束,现在是明朝了。

  金元四大家的医学思想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临床医生们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更多的医学经验。

  田代三喜在获得这些消息后,开始急切地安排自己的计划——前往中国学习中医。

  田代三喜在历尽艰辛之后,于二十二岁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中国,在钱塘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对象,同样是日本人的僧人月湖。

  月湖于更早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学习中国医术,尤其对朱丹溪的医学思想独有心得。

  中国江南地区的繁华令田代三喜印象深刻,但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医学。

  日本人在学习吸收他国文化方面很有天赋。

  十二年后,田代三喜学成归国,在关东地区行医,直到八十岁去世。由于医术高超,全活甚众,所以前来学徒的人很多,他大力的宣传李东垣、朱丹溪等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最终形成了与日本使用张仲景医方的“经方派”并立的“后世派”。

  在去世前,田代三喜躺在病榻上,忍着病痛为徒弟曲直濑道三传授毕生的学术,道三每天听后,退下记录老师的思想,由于悲痛泪如雨下,流进砚台里,就以泪研墨,最终写下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医书《泪墨纸》。

  在这样的故事里,我们隐约看到了那熟悉的“医道”。

  在后世派中,尊朱丹溪为“医中之圣”。

  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绵延传承,远播海外。

  今天,我们比田代三喜那些日本人学习条件好多了,我们去书店,可以随时买到朱丹溪的书,别辜负了这种机会,把朱丹溪历尽千辛万苦写下的书,买回来,认真地读一读吧。

  相信你会感觉到朱丹溪仿佛又来到了你的面前。

  向你讲述应该如何的诊病、如何的开方。

  以及他心中的,医道。

  那么,朱丹溪的学问到底有哪些特殊的东西,竟然影响这么大呢?

  在朱丹溪以前,中医在治疗外感病的理论体系方面比较健全,但对杂病的理论总是不那么的透彻。

  朱丹溪为杂病的治疗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思想,比如化痰、解郁等内容。

  他又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和“相火论”两大观点。

  这些我们都不讨论,大家可以买书来看。下面和大家讲点儿朱丹溪的养生观点,希望对各位有用。

  首先谈谈朱丹溪老人家是如何奉养自己母亲的。

  由于丹溪老人家今天没有到场,我就替他发言了,有什么纰漏请大家原谅,因为我也是看书学来的,没有得到他老人家的允许,就擅自开讲了,不好意思。

  儒家讲的是一个孝字,因此如何奉养老人是很被重视的一个课题。

  如果自己的父母以高龄故去,那是儒者很自豪的事情呢,在写文章或者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要拿出来提一提。

  实际现在情形也是这样的,今天各位的父母健康如何?大家心中也都惦记着吧?

  好多人身在异乡打拼,父母留在家里,其实父母的健康是关心不到的。

  但留在父母身边的,就可以多些照顾了。

  下面我来谈论一下朱丹溪对母亲的奉养之道吧。

  这种奉养方法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方面,具体的内容就是——不给老人吃特好吃的东西。

  您该奇怪了,别不是说反了吧?应该是给父母吃特好吃的东西啊?

  还别说,朱丹溪真就是这么认为的,为什么呢?让我慢慢来谈吧。

  朱丹溪认为这人老了以后,脾胃的功能就减弱了,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虚热的表现,比如,刚吃完饭,还没多大一会儿工夫呢,就又饿了,这是胃中虚热的表现;又比如,饿了吧,刚吃了一点东西,嘿,居然就吃饱了,而且稍微多点还肚子胀了很久,这是脾弱的表现。

  而老人的虚热还表现在性情方面,容易生气发火,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点老小孩的情况,可能大家都有体会,就是父母年龄大了后,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一点芝麻大的事,就急了,说出马上要搬走或者不认这个儿子了之类的话,朱丹溪说:“虽有孝子顺孙,亦是动辄扼腕,况未必孝顺乎?”

  可见这种情况元朝的时候也比较严重,朱先生就已经注意到了。

  所以朱老爷子告诉大家,那些带有热性的食物,比如烧烤的、香辣的、肥腻的,虽然味道可能不错,但是也别给老人吃了,因为这些东西助热啊。

  可能您要问了,如此说来,岂不是很多好吃的父母都无法享用了,难道这是孝顺吗?

  您问得对,不但您问,朱丹溪那个时候别人就问了,说:“甘旨养老,经训俱在,你却什么好吃的都掖着藏着不给父母吃,这样做岂不是背离孝道吗?”

  朱丹溪回答说:您来自己分析一下什么是孝道吧,一种是让父母纵一时之快,有好吃的了往狠了吃,见天儿的红焖肉溜肥肠烤全鹅外加麻辣烫香辣锅,父母是痛快了,回头血压上升脑溢血住院开刀去了(当然,朱丹溪没说脑溢血开刀的事,是我替他老人家发挥的,他的原话是“积久必为灾害”);另一种方法是让父母平淡饮食,也没吃着什么好的,虽然嘴上亏点,但人家也没什么病,这两种情况比,您认为哪个是孝道呢?

  朱老爷子接着补充:“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况施予尊者哉”,在生活中,也就是饮食,是可以用来养生的,可是如果用养生的东西转而变成害人的东西,恐怕不是君子所说的孝吧。

  然后朱先生举了自己奉养母亲的例子,朱先生对母亲的感情很深,他就是因为母亲有病才立志学医的,其对母亲的奉养也堪称典范。

  他说母亲以前有点痰饮,由于恪守饮食清淡,过了七十岁后,居然没有了。

  后来因为有一次大便燥结,就用了些牛奶和猪油混在粥里喝,当时虽然大便滑利了,但是终究是腻了些,第二年夏天,“郁为黏痰,发为肋疮,连日作楚,寐兴陨获,为之子者,置身无地”。后来调了点药,才算平安度过了。

  这点估计西医不理解了,今年吃腻了,怎么明年生疮还和它有关系啊?这哪跟哪啊?您还别说,中医就是这么认为的,有的时候几年前出现的问题,几年后发病了,按现在的症状开方怎么也不好,询问到原因后,针对几年前那个病因开方,这病就立刻好了。这就是中医,认为时间的前后,身体的上下、内外都是一个整体,是联系紧密的。

  在临床上我就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几年前的病因了,针对它开方居然解决了问题,连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可见我们对人体了解得还太少了。

  那么现在养老的问题还像朱丹溪时代那样吗?

  我觉得情况更严重些。

  因为现在的食物丰富程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想吃广州的烧鹅随时有,想吃北京的烤鸭也随时有,想吃东北的猪肉炖粉条也随时有,这在古代难以想象,现在什么鳄鱼肉袋鼠肉鸵鸟肉都有卖的,新疆的烤羊肉的香味整天在街上飘荡,没点毅力还真抵抗不住诱惑。

  以前的油水是很少的,有点猪油都是省着用的,但是现在我看炒个鸡蛋都要用掉一大调羹的色拉油。

  所以现代的饮食以油脂过剩为特点。

  别听有的父母说,我整天吃素啊,其实她炒青菜的时候放的油比谁都多。

  住在我隔壁的是个台湾来学中医的同学,人长得胖胖的,但有一天我看他的回乡通行证的时候吓了一跳,照片上以前的他瘦小帅气,就跟以前的小虎队成员似的,我不知道海关的人员是怎么把他放行的,差距也太大了!

  我问他,怎么胖成这样?他说,在台湾家里吃饭的时候青菜都是水煮的,到大陆食堂连茄子都过油,结果很快就吃成这样了。

  住在我隔壁单元的还有一个学妹也是台湾人,人苗条瘦小,正在跟随我们的伤寒大师学习,深得其妙,但有一天她告诉我刚来大陆的时候也吃成了一百多斤的大胖子,我大吃一惊,看她瘦小的身躯怎么可能?忙问她怎么又变瘦了?她说,很简单,就不吃食堂了,在租的房子里自己做菜,水煮,少放油。

  情况汇报完毕,就是这样的,不要听您的父母说,我们已经整天吃素了,为什么上医院血脂等各项指标还是高?

  其实他们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

  吃点肉倒是没有问题的,不用那么坚持吃素,但是油要控制,用点橄榄油山茶油的,拌在菜里,最好不要煎炒熘炸。

  还有的是平时素的,等到孩子回来了,涮羊肉去,来一顿狠的,还不如那平时就吃点肉的呢,您身体适应不了啊。

  我国广西有个地区叫巴马,距离百色不远,目前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第一长寿的地区,每个村都有很多百岁老人,我一直想把这个地区的长寿现象当作个课题研究一下。

  除了环境好之外,这个地区的特点是人很少吃肉,基本是过年的时候才杀猪,一种特殊品种的叫做香猪,平时能够从江里捞点鱼吃,主要吃的就是山茶油和火麻仁油,熬青菜,主食是玉米粥和地瓜。每天两顿饭。

  这使得他们百岁老人的比率超过日本的冲绳、前苏联的高加索而排在世界的第一位。

  可见,朱丹溪老先生的养老理论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佐证的。

  大家自己反思,在对待父母的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没有,记录下来,因为再过三四十年,我们自己就该成老人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