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哈佛归来 16、无边恐惧
小三子干完差事,瞅个空从白云观监狱溜了出来,叫上一辆黄包车,按照万大小姐在密信上写的地址,直奔徐家汇而去。
徐家汇的形成,一直要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西学东渐的先驱徐光启归葬于此二水交汇的风水宝地。后来,他的部分家族逐渐迁来此地定居,因徐氏家族聚居在此,故其地名“徐家汇”。
“八·一三”事变后,徐家汇一带法租界成为各地富商豪绅的“避难所”。往日安静、清爽的“上只角”街区,满是各式车辆和人流。小三子的黄包车甩开主街道上的喧闹,从霞飞路转入一条栽满茂密法国梧桐树的林荫小巷内,来到一座乳白色小洋楼前。小三子侧倾上身看了看门牌号,对照信封核对无误后,跳下黄包车打发走车夫,左右一望,确信没人盯梢后,才伸手按响了门铃。
朱门半启,一位彪壮的便衣男子把在门口,俯视着瘦小的小三子,冷冷地问道:“找谁?”
小三子躬身客气地说:“请问这里是温毓庆先生府上吗?”
“当然。”便衣男子倨傲地说。
“有朋友托我给温先生带个东西,我必须当面交给温先生本人。”说着便把密信亮出来。
便衣看了一眼信封,脸色立即缓和下来,“快快有请!”转身疾步走在前面,带小三子进了小洋楼,安排他在一楼客厅沙发上坐下,便匆匆上楼。过了一会,楼梯声疾速响起,便衣随着一个绅士快步走下来。那人手拿一根文明棍,身着整齐的西服,戴一副金边眼镜,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向后面。他远远地看见小三子便说:“是你带密信吗?快给我看看!”
这人正是温毓庆,公开身份为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司长,私下里主要精力放在了其创办的密码检译所。温毓庆是宋子文的姨表兄弟,广东台山县人。留学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清华大学教授,后改任宋子文的财政部税务专门学校校长和财政部参事、交通部上海国际电讯局局长等职。他精通无线电技术,亲美反日。眼看日本人越来越嚣张,他痛感中国急缺懂得日本密电码的专业人才,便与宋子文商议,成立一个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宋子文大加赞赏,于是决定在交通部电政司内加设了密码检译所,大肆网罗密码破译人才。拉叶独开入伙,也是他们招兵买马的人才大计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宋子文的运动说项,他们的行动得到蒋介石的支持,每月批拨经费40000元,增编人员由温毓庆选定。
由于温毓庆对亚德利推崇备至,而亚德利在《美国黑室》里主要披露了破译日本外交密码的情况,所以温毓庆主持的密码检译所成立之初,就把日本外交密码破译作为主攻方向。经过追踪了解和秘密侦听日本使馆往来无线电报,他们惊喜地发现,日本人的各领事馆以及中国各地特务机构,跟东京的通讯往来,竟然加密后全部交由交通部下属的中国民用电讯机构,发给日本政府驻南京大使馆,再通过大使馆转发回日本外务省及相应机构。这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样温毓庆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只需以通讯检查为由,强令国民政府所有民用电讯机构,凡是日本背景的电报,一律向交通部电政司送交一份副本;同时,紧紧抓牢日本驻南京大使馆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除军方以外的全部日本驻华通讯,就能源源不断地轻松获取大量的密报素材。
“七·七”事变以来,眼看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温毓庆进一步加快了自己的工作,又扩充了一批人马,其中就包括招募复旦学生陈荣光和万馨。这两人既熟悉无线电报务,又通晓日语,正是密码检译所目前最短缺的人才。温毓庆对这两个热血青年寄予了很大希望,格外热心地着意栽培,让他们接触和了解了许多核心机密。“八·一三”抗战开始后,他带着手下的技术精英来到了上海前线,目标是全力侦察、抄收以东京日本外务省为中心的国际无线电通讯,并进一步侦察日本在华陆海空军无线电台,研究日本的军用密码。然而,突然之间,两个有志青年消失得无影无踪。假如他们把密码检译所的消息泄露出去,甚至,如果他们投敌,后果不堪设想。
泄密,是黑室工作最致命的失败,最无可挽回的损失。
这些日子,温毓庆一直被无边的恐惧笼罩着。
黑室工作最讲隐秘性,从来都是敌人在明处,自己在暗处,从来都只让世人看到黑洞洞的一片空白,不然就不会叫黑室了。现在明暗双方发生了逆转。敌人躲到了暗处,而自己成了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目标。
密码检译所是一个文职机构,甚至连武装保安人员都没有,现在重要的机要人员失踪,温毓庆感到极大的无助。找戴笠帮忙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戴笠的办案人员进场,肯定就顺手摸清了密码检译所的底细。假如戴笠要做点什么小动作呢?不得不防啊!
更严重的是,假如日本人知道了这个机构的存在,知道了这个机构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他们立即就会醒悟过来,只消把他们的外交通讯体制重新调整一下,同时更换外交密码,那么,不但自己投在这个机构上多年的心血将毁于一旦,恐怕这些跟随自己的极端稀缺而宝贵的密码专家,也会有性命之虞。
正当温毓庆忧心如焚的时候,小三子适时赶到。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徐家汇的形成,一直要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西学东渐的先驱徐光启归葬于此二水交汇的风水宝地。后来,他的部分家族逐渐迁来此地定居,因徐氏家族聚居在此,故其地名“徐家汇”。
“八·一三”事变后,徐家汇一带法租界成为各地富商豪绅的“避难所”。往日安静、清爽的“上只角”街区,满是各式车辆和人流。小三子的黄包车甩开主街道上的喧闹,从霞飞路转入一条栽满茂密法国梧桐树的林荫小巷内,来到一座乳白色小洋楼前。小三子侧倾上身看了看门牌号,对照信封核对无误后,跳下黄包车打发走车夫,左右一望,确信没人盯梢后,才伸手按响了门铃。
朱门半启,一位彪壮的便衣男子把在门口,俯视着瘦小的小三子,冷冷地问道:“找谁?”
小三子躬身客气地说:“请问这里是温毓庆先生府上吗?”
“当然。”便衣男子倨傲地说。
“有朋友托我给温先生带个东西,我必须当面交给温先生本人。”说着便把密信亮出来。
便衣看了一眼信封,脸色立即缓和下来,“快快有请!”转身疾步走在前面,带小三子进了小洋楼,安排他在一楼客厅沙发上坐下,便匆匆上楼。过了一会,楼梯声疾速响起,便衣随着一个绅士快步走下来。那人手拿一根文明棍,身着整齐的西服,戴一副金边眼镜,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向后面。他远远地看见小三子便说:“是你带密信吗?快给我看看!”
这人正是温毓庆,公开身份为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司长,私下里主要精力放在了其创办的密码检译所。温毓庆是宋子文的姨表兄弟,广东台山县人。留学哈佛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清华大学教授,后改任宋子文的财政部税务专门学校校长和财政部参事、交通部上海国际电讯局局长等职。他精通无线电技术,亲美反日。眼看日本人越来越嚣张,他痛感中国急缺懂得日本密电码的专业人才,便与宋子文商议,成立一个这方面的专门机构。宋子文大加赞赏,于是决定在交通部电政司内加设了密码检译所,大肆网罗密码破译人才。拉叶独开入伙,也是他们招兵买马的人才大计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宋子文的运动说项,他们的行动得到蒋介石的支持,每月批拨经费40000元,增编人员由温毓庆选定。
由于温毓庆对亚德利推崇备至,而亚德利在《美国黑室》里主要披露了破译日本外交密码的情况,所以温毓庆主持的密码检译所成立之初,就把日本外交密码破译作为主攻方向。经过追踪了解和秘密侦听日本使馆往来无线电报,他们惊喜地发现,日本人的各领事馆以及中国各地特务机构,跟东京的通讯往来,竟然加密后全部交由交通部下属的中国民用电讯机构,发给日本政府驻南京大使馆,再通过大使馆转发回日本外务省及相应机构。这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样温毓庆做起来就事半功倍了:只需以通讯检查为由,强令国民政府所有民用电讯机构,凡是日本背景的电报,一律向交通部电政司送交一份副本;同时,紧紧抓牢日本驻南京大使馆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除军方以外的全部日本驻华通讯,就能源源不断地轻松获取大量的密报素材。
“七·七”事变以来,眼看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温毓庆进一步加快了自己的工作,又扩充了一批人马,其中就包括招募复旦学生陈荣光和万馨。这两人既熟悉无线电报务,又通晓日语,正是密码检译所目前最短缺的人才。温毓庆对这两个热血青年寄予了很大希望,格外热心地着意栽培,让他们接触和了解了许多核心机密。“八·一三”抗战开始后,他带着手下的技术精英来到了上海前线,目标是全力侦察、抄收以东京日本外务省为中心的国际无线电通讯,并进一步侦察日本在华陆海空军无线电台,研究日本的军用密码。然而,突然之间,两个有志青年消失得无影无踪。假如他们把密码检译所的消息泄露出去,甚至,如果他们投敌,后果不堪设想。
泄密,是黑室工作最致命的失败,最无可挽回的损失。
这些日子,温毓庆一直被无边的恐惧笼罩着。
黑室工作最讲隐秘性,从来都是敌人在明处,自己在暗处,从来都只让世人看到黑洞洞的一片空白,不然就不会叫黑室了。现在明暗双方发生了逆转。敌人躲到了暗处,而自己成了聚光灯下万众瞩目的目标。
密码检译所是一个文职机构,甚至连武装保安人员都没有,现在重要的机要人员失踪,温毓庆感到极大的无助。找戴笠帮忙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戴笠的办案人员进场,肯定就顺手摸清了密码检译所的底细。假如戴笠要做点什么小动作呢?不得不防啊!
更严重的是,假如日本人知道了这个机构的存在,知道了这个机构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他们立即就会醒悟过来,只消把他们的外交通讯体制重新调整一下,同时更换外交密码,那么,不但自己投在这个机构上多年的心血将毁于一旦,恐怕这些跟随自己的极端稀缺而宝贵的密码专家,也会有性命之虞。
正当温毓庆忧心如焚的时候,小三子适时赶到。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