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鏖兵 第五章 黑土狂飙
第89师在歪石砬子山谷遭民主联军全歼的消息传到沈阳,杜聿明半晌没有说出话来。他把自己关在作战室,不准任何人进去,连每天为他看病的大夫也不例外。
参谋长赵家骧对此不知所措,在作战室门外来回踱步。他望着大院里满地凋落的桃花,喟然长叹:“这个春真没开好哇!”
勤务兵端着晚饭看着赵家骧。赵家骧挥了挥手,没说一句话,勤务兵只好没趣地退下去。这时赵家骧突然想起了郑洞国,于是自作主张将郑洞国召回沈阳。
郑洞国赶到沈阳杜聿明官邸时已是凌晨4点,卫兵立即通知赵家骧。赵家骧一直在等郑洞国的消息,听到卫兵来报,立即快步到门外迎候。
汽车开进大院,郑洞国躺在车里睡着了。副官说:“郑副长官,到啦,醒一醒,到啦!”
赵家骧见这副光景,走到汽车旁,将副官推开,钻进车子,大声叫道:“桂庭兄,醒一醒!”
郑洞国缓缓坐起,揉了揉眼睛,说:“这一觉睡得真死啊,差点儿就起不来啦!”
赵家骧知道他是话中有话,于是说:“杜长官有病,既不吃饭又不就医,东北危矣!”
郑洞国钻出车子,与赵家骧并排走进长官部,他们边走边议论东北战局。郑洞国认为“南攻北守”战略的失败,在于松花江结冰,北面兵力单薄,江防要塞失去作用,共军来去自由。赵家骧认为东北目前面临的危局,并不是由“南攻北守”战略引起的,而在于战地指挥官被动保守,致使南面攻不下、北面守不住。
两人都认为兵力不足是“南攻北守”战略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南面攻不下,于是调北面的兵力南下;北面守不住,又调南面的兵力北上。国军北上南下,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结果两面吃亏。
郑洞国推开作战室的大门,见杜聿明伏在沙盘地图上插红、蓝两色的小三角旗。那副全神贯注的样子,使郑洞国想起远征缅甸丛林时坚毅果断的杜副总指挥。郑洞国怀疑赵家骧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他认为不吃饭、不就医、自暴自弃的人绝不是杜聿明。
杜聿明是不会垮的。
“光亭兄。”郑洞国亲切地唤道。
“桂庭?”杜聿明抬起头,“你怎么来了,这么晚了,你来做什么?”
“我连夜驱车几百里,赶来陪你聊天,解解闷。”郑洞国指着沙盘说,“玩玩沙盘对抗也不错。”
杜聿明心领神会,说:“好吧,我是共军,你是国军。”
杜郑二人进行了20分钟沙盘对抗,结果共军处处占尽先机,而国军到处被动挨打。
杜聿明说:“共军如果从长春以西、吉林以东、郑家屯以北、通化西北和冀察热辽五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势,国军就危在旦夕啦!”
郑洞国说:“为了应付危局,国军至少要增加两个军。”
“你明天就坐飞机到南京,将东北实情告诉老头子,让他向东北增调两个军。”杜聿明顿了一会儿,说,“至少要把热河方面的第53军归还东北建制。”
郑洞国到南京见到蒋介石,将东北国民党军面临的危险局势作了详细汇报。蒋介石听得眼睛发直,半晌才说:“我原以为东北比关内各战区形势要好,光亭为我独当一面,让我少操了不少心,没料到会是这样。我太乐观了,对东北形势的估计太乐观啦!”
“为挽救危局,当务之急是向东北至少增援两个军的兵力。”郑洞国道。
蒋介石瞪大眼睛望着郑洞国,像不认识似的。郑洞国知道调两个军到东北肯定不现实,于是说:“起码要将第53军归还东北建制。校长,否则,东北的局势将无法收拾。”
“东北固然重要,可是南京更加重要。山东陈毅、中原刘伯承、陕北彭德怀都跟林彪一样难以对付。关内各战场都陷于僵局,都需要增加几个军的兵力才能打破僵局、压倒共军。哪里都抽不出兵力,都跟共军处于僵持阶段。现在不仅不能向东北增调两个军,就是第53军也不能归还建制。”蒋介石激动地说。
郑洞国又去见国防部长白崇禧,白崇禧不等郑洞国把话说完,便说:“去年我去四平前线视察,形势可不是你说的这样,当时东北战场是最鼓舞人心的。不到一年嘛,怎么会这样?你夸大了事实吧?”
郑洞国将四平战役之后,东北形势的演变一五一十说了个详详细细,最后生气地说:“如果东北守不住了,华北也会完蛋,唇亡齿寒!”
“即使丢了东北,也不能丢了华北。”白崇禧坚持认为华北比东北更重要。
郑洞国明白华北行辕主任李宗仁在白崇禧心中的分量,他们都是桂系的。郑洞国与白崇禧的谈话当然不会投机,因而不欢而散。
杜聿明与郑洞国预演的沙盘游戏真的成了现实。1947年5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在杜聿明估计的五个方向同时发起强大攻势。面对共军的攻势,国军只能竭尽全力勉强应付。
5月14日拂晓,长途奔袭的民主联军第2纵队主力,突然包围了怀德。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乘一辆吉普车,匆匆赶到怀德城外的一座山下。第4师师长胡继成立即报告:“敌人都龟缩在城内,外围只有几个小据点,全被包饺子啦,一个都没有跑掉。”
“好得很!”刘震笑道,“准备一锅端了他。”
吴法宪问:“城里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搞清楚没有?”
胡继成道:“我立即组织侦察分队,到外围据点里抓俘虏。”
“掏地耗子是你们师特务连的拿手好戏。”刘震笑道,“争取逮个上尉以上的,别净逮一问三不知的。”
“明白!”胡继成跨上战马,飞奔而去。
第4师特务连在师长胡继成的周密部署下,于当日夜间摸进了一个地堡,逮住了十几名俘虏,一审,得知邻近一个据点有个上尉连长。于是侦察连又悄悄到据点附近,发现据点警戒严密。侦察连副连长下令袭击,甩了几枚手榴弹就冲进了据点。上尉连长被从床上揪了下来。
胡继成亲自审问,很快查明怀德守军为新1军第30师第90团、保安第17团和骑兵第2师一部,共5000人。
怀德城防异常坚固,护城壕宽七八米,深三四米,护城壕外是屋脊形的铁丝网,城墙上明碉暗堡密密麻麻,城墙四周全是开阔平坦地段,不便隐蔽接近。
刘震将怀德敌情立即向总部汇报。总部参谋长刘亚楼回电说:
怀德守军新1军第30师第90团团长项殿元见城外密密麻麻全是共军,心慌意乱,不知是死守孤城好,还是冒死突围好,犹豫不决。5月15日,孙立人从长春来电,命令项殿元率部突围。不久,杜聿明从沈阳来电,命令怀德守军坚守待援。
援军分两路向怀德疾进:一路由长春出援;一路由四平出援。
5月15日,刘震、吴法宪向总部报告,攻城准备已经做好,要求迅速攻城。刘亚楼向林彪报告:“林总,2纵已做好准备,是否下令攻城?”
“先等一等。”林彪说,“要算一算,攻城事小,重在打援。”
5月16日凌晨,第2纵队终于得到总部命令,可以于当晚攻城。此时,敌两路援军已经逼近。特别是四平来援之第71军第88师,在师长韩增栋指挥下行动尤其迅猛,炮弹已经落在了第2纵队第5师阻击阵地上。
16日晚7时,刘震正式下达攻城命令。
民主联军几百门大炮同时开火,怀德城防迅速瓦解。敌人被空前强大的炮火震慑了。仅半小时,第2纵队第6师1个团就冲进了城里,与敌展开激烈巷战。
至17日凌晨,经过一夜激战,怀德守敌大部被歼。仅第90团团长项殿元率残部400余人,固守在城北关帝庙和大烧锅院内。由于工事坚固、地势较高,加上敌火力集中,第4师两次攻击均不奏效。胡继成命令停止攻击,同时调集炮兵准备给予守敌毁灭性打击。
这时,刘震接到总部命令,除留1个团继续围歼怀德守敌外,其余部队立即向西南转移,准备与第1纵队主力一起围歼四平来援之敌第71军主力。
第1纵队将阻击长春来援之敌的任务交给独1师,然后迅速南下,至大黑林子一带预设口袋阵地,准备围歼第71军第88师。
17日中午,第71军第88师和第91师进入大黑林子民主联军预设口袋。韩增栋曾于两个月前面临过同样局面,第88师当时在靠山屯几乎遭全歼,那次他率少数人侥幸逃脱,重新组建的第88师不到两个月又重蹈覆辙,再次遭到歼灭性打击。
战斗自17日中午开始,至18日下午2时结束。民主联军全歼第88师全部和第91师大部。第71军参谋长冯宗毅、第88师师长韩增栋等800余人被击毙,5000余人被俘。
当第88师全师覆没时,第71军军长陈明仁不知真相,仍率第87师前往增援。陈明仁到公主岭,接到杜聿明电话,才得知第88师已被全歼,于是连忙将部队撤往辽河南岸。
陈明仁刚离开公主岭,民主联军先头部队便进入了第71军原宿营地。迫击炮弹一度炸坏了小汽车的轮胎,陈明仁跳上一辆吉普车,仓皇逃走。
5月20日,沈阳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杜聿明躺在卧室里,满脸沮丧。他刚服过安眠药,想平静地休息一会儿,可是怎么都睡不着。他突然心血来潮,从床上爬起,走到收音机旁,将频率调到共产党控制的哈尔滨台。
收音机里冒出亲切的女声:“记者顷于前线某地会见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将军,前线各地捷报不断传来。林总司令拿着刚收到的我军本日收复公主岭的捷报,含笑以回忆的神情对记者说:‘去年的昨日我们退出四平,今年的昨日我们消灭敌人两个师;去年今日,我们刚离开公主岭,今天我们又收复公主岭,恰恰是一周年了。’”
收音机还在播林彪对战局的评论,杜聿明突然想起了四平。他立即打电话给参谋长赵家骧:“赶快通知陈明仁,加强四平防御工事,收缩部队,共军下一步的攻势,可能是四平,不,肯定是四平。”
“是,我立即通知71军。”赵家骧说,“南京方面已发去三份急电,仍无回音。”
“看来,老头子是不想增援东北啦!”杜聿明说,“我们必须收缩战线,固守大的战略要点。沈阳、长春也要早作打算,加修城防工事。”
北满民主联军主力于5月21日逼近长春近郊,并一度占领飞机场。长春城里经常能听到炮声,人心惶惶,美国领事馆匆匆撤离。当第1纵队主力正在攻打长春西关大兴桥时,接到总部急电:
5月22日,第1纵队主力与第6纵队、邓华纵队等相继进抵四平城下。四平守将陈明仁见民主联军来势凶猛,而第71军的精锐部队几乎全被歼灭,当时四平主要是些杂牌保安部队,如果民主联军立即发起攻势,四平肯定是守不住的。陈明仁想撤退,但率这些杂牌部队出逃,可能会出现混乱局面而无法收拾。加上民主联军最擅长远距离奔袭,若在路上遭到截击,就可能要全军覆没。两相比较,与其撤还不如守。
陈明仁对林彪的战术也摸透了。围城打援,围城的兵力少,而打援的兵力多,在围城时向来先扫清外围据点,把包围圈缩得小小的,再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攻一两个突破口。如果林彪仍沿用老路子打四平,那么四平就有救了。当民主联军开始扫清外围据点时,由于投入的兵力不多,起码需要半个月,而这半个月陈明仁可以从容整补第71军被歼灭的第88师,加强城防工事。
陈明仁在抗战期间以打胜仗闻名于世。日本人守城很有办法,陈明仁为了克敌制胜,曾经研究过日军的各种攻守战术。现在陈明仁想借用日军守城的方法来对付林彪。
林彪果然沿用旧战术,首先分兵攻打四平周围城镇,单单不打四平,给了陈明仁20天时间。20天后的第71军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比以前更难对付。陈明仁将士兵置于只能死守、无法后撤的阵地上,使不想拼命的人也不得不拼命。这就是兵法上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林彪对国民党军的各种战术也是了如指掌的,他认为这些战术在自己的战术面前不值一提。但他没料到陈明仁会抛弃国民党军的传统战术,搞了日本人那一套。恰好林彪在抗战期间没打过攻坚战,对日本人守城那一套没见识过。
6月14日,民主联军终于彻底扫清了四平外围据点。林彪在双城致电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令其担任攻城总指挥。原定攻城时间为下午2时,结果天降倾盆大雨,炮兵阵地因雨水浸泡,土质松软、塌陷,不得不冒雨加固阵地,至黄昏时大雨方停。
暮色快要降临了,城外的景致一片模糊,陈明仁举着望远镜最后一遍察看民主联军的阵地。
“军座,看架势,共军今晚可能要攻城。”第87师师长熊新民担忧地说。
“立即传令下去,注意隐蔽,共军马上就要开炮了。”陈明仁放下望远镜说。
熊新民说:“军座也下去吧,共军的炮火今非昔比,比当年日本人的火力还要猛。”
“我要亲眼看一看共军的火力到底有多猛。”陈明仁立在城墙上平静地说。
晚8时,大地开始颤抖,隆隆炮声震耳欲聋,暗淡的天色突然被炫目的弹道映亮。陈明仁立在城墙上,炮弹在四周不断爆炸。
“军座,太危险啦!”熊新民从掩体中蹿出,将陈明仁强行拖走。
“共军的炮火太强大了,”陈明仁感叹道,“我打了二十多年仗,这是第一次见识如此猛烈的炮火。唉!林彪的翅膀硬啦!”
蒋介石接到陈明仁的告急电,异常震惊。民主联军十几万人围攻四平,国民党守军只有3万多人,且大部为战斗力较弱的地方保安部队。四平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倘若四平失守,不仅切断了中长线,而且会使长春、吉林等城陷入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蒋介石当即电令杜聿明,限他于6月30日以前必须解四平之围。
此时,杜聿明的病情已经加重,他将郑洞国召去,强撑着病弱的身体来到作战室。他指着沙盘地图伤感地说:“桂庭,我们俩不久前玩的游戏真的变成现实啦!”
“光亭兄,校长命我们6月30日前解四平之围。”郑洞国说,“如果沈阳部队倾巢出动,南满共军将乘虚而入,威胁沈阳。”
“是呀,我们必须先‘扫荡’本溪共军,确保沈阳安全,才能北上解四平之围。”杜聿明说,“我身体不行,想让你帮我挑这副担子,先南后北,击溃本溪共军后北上夹击四平共军。”
“此计虽妙,但关键在于陈明仁能不能支撑到6月27日。”郑洞国说,“否则,形势就会急转直下,全局危矣!”
“也只能背水一战啦!”杜聿明无可奈何地说,“赌注就押在陈明仁身上,成败在此一举。”
6月20日,郑洞国亲率第53军主力,经过激战攻占了南满第4纵队守卫的本溪,巩固了沈阳门户。郑洞国随后赶到铁岭,部署兵力,开始北上解四平之围。
同时,孙立人率新1军主力由长春南下,企图配合郑洞国,南北夹击,与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城下。
此时,四平战斗正酣,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白刃肉搏的场面。尸体堆满了街巷,血浆在烈日下凝固,像铺了一层红色地毯。战斗之惨烈泣鬼惊神。
根据林彪的作战计划,必须在三至五天内拿下四平。总攻的第一天,民主联军便迅速突破四平城墙,冲入市区。
刘亚楼兴冲冲地将前线发来的战报告诉林彪:“号称铜墙铁壁的四平城防被一举突破!”
林彪悠闲地踱着步,对刘亚楼说:“放手让李天佑指挥作战。”
三五天很快就过去了,四平仍在激战,李天佑的第1纵队伤亡太大,不得不退出战斗。第6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接替指挥。第6纵队和邓华纵队继续战斗。林彪再也无法悠闲,开始皱起了眉头,并且让刘亚楼密切关注和严厉督促部队作战。
四平之战越来越残酷,国民党两路援军,南北对进逐渐逼近。民主联军不得不加强攻势,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四平城区铁路以西地区已被民主联军全部占领。陈明仁的军部核心阵地也被突破,他的胞弟陈明信当了俘虏。陈明仁率残部继续坚守路东地区。眼看2万守军伤亡过半,陈明仁电告杜聿明,准备“以身殉国”。
激烈的巷战从15日开始一直没有停止过,陈明仁对巷战也有高招。他让人趴在过街天桥上,往街道撒黄豆,使冲过来的民主联军战士纷纷滑倒。然后街道两旁的楼房里伸出黑洞洞的枪口,于是街道上躺满尸体,淌满鲜血。
陈明仁的这一招曾在淞沪抗战中,对付过日本人。
巷战持续了11天,仍无结果。尽管陈明仁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打算,第71军确实顶不住了。但洪学智、邓华他们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国民党两路援军已经与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火了,而四平还有半座城在陈明仁的手里。
刘亚楼认为再坚持一两天,战局就会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转化。
林彪反问道:“如果,一两天内拿不下四平呢?”
刘亚楼还想辩解,林彪已下了决心:撤!
这一撤,救了陈明仁的命。其实,郑洞国和孙立人都被“围城打援”搞怕了,行动非常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民主联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给四平守军最后一击。
但是,林彪比郑洞国还要谨慎,他怕拿不下四平使全军陷于被动,因此,主动撤离战场。
6月27日,谨小慎微的郑洞国,通过无线电侦察,发现中长路以东近日来十分频繁的电波忽然终止了。由此,郑洞国判断共军主力正在转移,于是放开胆子开始向四平方向进击。
林彪对撤退战术尤其精通,他从山海关一直撤到松花江,每回都能在危险境地将主力安全转移,使时刻想寻他决战的杜聿明次次扑空。今非昔比的林彪更显得从容不迫,只虚晃一枪,假装围歼新6军,就将郑洞国主力调开了。然后,民主联军分批撤出战斗。
6月30日,蒋介石接到四平已经解围的电报,惊喜道:“真是奇迹!陈明仁以劣势兵力顶住了比他强大六七倍的共军的攻击,这是黯然失色的黄埔将领中出现的希望之光。让陈明仁偕夫人到南京,我要亲自为他授勋。”
当陈明仁偕夫人到南京时,多疑的蒋介石听信了陈诚的谗言,不仅未能重用陈明仁,反而剥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他一个参议的闲职。当时有人举报陈明仁伙同部属贪污了大批库存的粮食。那是巷战正酣之时,陈明仁为了在城中抵挡潮水般的民主联军,情急之下打开仓库将一袋一袋粮食搬到街上筑垒工事。一些装有黄豆的麻袋使陈明仁得以“撒豆成兵”。据说战后这些粮食再也没有入库,而是被私分了。陈诚为何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呢?
原来,陈诚嫌参谋总长的职务没有实惠,加上他在关内指挥作战屡战屡败,想到东北出出风头,同时可以捞点实惠。他认为杜聿明、陈明仁是他做“东北王”的障碍,因此,设计将他们“请”出了东北。
7月8日,杜聿明在民主联军夏季攻势的打击下,病情加重了,以重病之躯是无法应付东北日益混乱的局面的,加上国内舆论的压力,杜聿明决定离开东北,到美国治病。
杜聿明到上海后不久,恰逢母亲的生日。他没料到宋美龄亲赴上海祝寿,感动之余,接受了宋美龄的挽留,取消了出国的计划,以待康复之日,为蒋介石再度效命疆场。
8月3日,陈诚正式接替熊式辉的职务,并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独揽东北党政军大权。陈诚来到东北,使国民党军的内部矛盾大大加深了。
第71军的将领全是陈明仁一手培植起来的。陈明仁一走,这些将领纷纷给老首长写信,向陈明仁表示,绝不与陈诚合作,白为陈诚卖命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陈诚还先后撤换了辽宁省主席徐箴、第52军军长梁恺和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刘玉章,以及各保安支队司令,改由自己的心腹接任。
赵家骧劝道:“总长将保安支队司令全部撤换,他们会率部叛变投奔共产党的。”
陈诚口气强硬地说:“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
陈诚大肆扩充军队,准备露一手给蒋介石看一看。不到一个月,他将东北的部队扩充到14个军,4个兵团,共54万人。陈诚准备打仗了,他认为杜聿明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扫清沈锦线以西的共军。
因此,陈诚的第一仗就选在沈锦线以西地区。
9月9日,陈诚命刚由苏北调来的第49军和由华北调来的第43军及暂50师、暂22师等部共5个师的兵力,进剿锦州以西的冀热辽根据地。
在陈诚扩军备战的同时,民主联军方面为了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将大批地方武装编入野战部队。到1947年9月,野战部队共发展到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另组成了1个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朱瑞,政委邱创成)辖4个炮兵团,共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22.7万人,总兵力为51.7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序列如下:
民主联军总部(总司令兼政委林彪,副总司令周保中、吕正操、肖劲光、黄克诚,副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参谋长刘亚楼、伍修权,政治部主任谭政)直属军政大学,航空学校,炮兵学校,工兵学校,炮兵司令部,护路军,独立第2师、第4师、第5师、骑兵师。
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辖第1、第2、第3师;
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辖第4、第5、第6师;
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辖第7、第8、第9师;
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吴克华,政委彭嘉庆)辖第10、第11、第12师;
第6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辖第16、第17、第18师;
第7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辖第19、第20、第21师;
第8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辖第22、第23、第24师;
第9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辖第25、第26、第27师;
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辖第28、第29、第30师。
为了加强组织指挥,设立了2个前方指挥所:辽东军区前指(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萧华),指挥第3纵队、第4纵队等部队作战;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指挥第8纵队、第9纵队等部队作战。这是兵团的雏形。
9月13日,程子华、黄克诚率第8纵队、第9纵队和独1师等部,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将敌先头部队暂50师的两个团歼灭于梨树沟门。敌暂22师闻讯后,急忙掉头东逃。民主联军跟踪追击,15日深夜,第8纵队第23师于杨家杖子地区追上敌人,趁敌立足未稳当即展开攻击。
程子华命第8纵队第22师、独1师迅速赶至杨家杖子,加入围歼暂22师的战斗。总攻于16日下午2时开始。当夜,第8纵队第24师在歼灭梨树沟门之敌后也加入战斗。
暂22师师长龙泽汇立即向陈诚求援。陈诚命王铁汉率第49军火速驰援。王铁汉初来东北,与陈诚的心理一样,想寻民主联军主力决战。当第49军进至虹螺岘时,暂22师已经被歼。王铁汉以为抓住了共军主力,督师向杨家杖子地区疾进,一头扎进了民主联军的口袋形阵地。战斗于21日上午开始,经过一昼夜激战,全歼第49军军部、第79师、第105师师部及所属4个团,共12,000人。王铁汉率200余名残兵化装逃脱。
陈诚初显身手就挨了当头闷棒,不仅没有肃清锦沈线附近的民主联军,反而使民主联军乘胜前进,截断了北宁线。对陈诚心怀不满的军政官员编了一个顺口溜,趁机挖苦讽刺:“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意思是说北宁线只剩下沈阳附近一段了。
为了打通北宁线,陈诚请求华北傅作义的部队配合行动,傅作义立即派侯镜如率第92军和第104军北上。陈诚则派廖耀湘率新6军南下。结果傅作义的部队顺利打通了北宁线南部的锦承段,而陈诚的部队遭到重大挫折才勉强打通沈锦段。
陈诚到东北就是想打几个胜仗,出出风头,没想到自己出师不利,反倒给了傅作义一个出风头的机会。
北宁线虽然被打通,但陈诚却把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为了加强南线作战,他把新1军由长春调到沈阳,把新6军主力调到锦州和锦西,使中长路兵力单薄,而中长路附近有林彪的主力近30万人。
1947年10月1日,林彪针对中长路四平至铁岭段敌防守空虚之际,集结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10共7个纵队和大量骑兵、炮兵部队发动秋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
在杨家杖子围歼战激烈进行之时,林彪伏在军用地图上思考了整整一天。他交代过,任何人不得进他的房间。
刘亚楼难得有独自指挥作战的机会,在这一天他十分开心,所有作战计划、命令下达、督促执行全由他一人包揽。事后林彪对此也十分肯定,认为刘亚楼是个天生的军事家。
林彪是傍晚把刘亚楼唤进房间的,他指着桌上的地图说:“没有意见的话,就照此执行吧!”
刘亚楼见地图上已标好了整个战役计划,这就是林彪思考一天的结果。林彪低声说:“此次作战方针是:以远距离奔袭包围的手段,对四平、铁岭地段之敌,进行联合的、秘密的、远距离的大奔袭,求得抓住分散守备之敌,以各个击破之,达到歼灭敌53军和扩大地区的目的。”
9月27日,刘亚楼向各部队下达了命令:
担任包围敌第一线据点的部队务必于29日下午出发,30日拂晓进到距敌80里外隐蔽集结,10月1日上午包围敌人;担任包围敌纵深据点之部队,则于1日晚抵达指定位置。所有部队的行动均必须秘密,求得突然包围敌人,而后再发起攻击。
部队开始行动后,由于第3纵队第8师过早逼近了敌人,使西丰、孤榆树、莲花街及叶赫站等地之敌相继逃跑。其他各地之敌也警觉起来。针对这一敌情变化,刘亚楼建议把作战时间提前一天。
10月1日,各路部队几乎同时与敌接触。首先发起战斗的是韩先楚的第3纵队,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毫无准备的威远堡守敌第53军第116师主力展开了围歼之战。当日下午2时开始攻击,激战19小时,全歼第116师主力。
第7纵队第21师一昼夜强行军160里,于10月1日突然包围法库守敌,经两小时激战,全歼保7支队,俘虏1700人,创奔袭作战的模范战例。第7纵队主力和辽吉一分区骑兵部队在新民东段,大规模破袭铁路,并在公路上设障,以阻止新6军北返。
陈诚见开原、铁岭相继告急,慌忙调四平新1军乘汽车南下解开原之围。
10月2日上午10时10分,林彪突然变更作战计划,命令第2纵队由四平西北南下,与第1纵队协同,于双庙子地区阻击新1军;命令第6纵队主力两个师向公主岭进击,另1个师钳制新1军于郭家店;以独2师包围昌图车站守敌,吸引新1军,并准备在昌图以北将敌阻住,以造成主力歼灭开原之敌的有利条件。
10月3日,新1军先头部队新38师4个团进抵双庙子地区,被第2纵队主力击溃,慌忙回窜四平。昌图守敌因独2师包围不严,会同敌第195师一同逃往开原。
10月6日,刘亚楼正式下达围歼开原守敌的命令。为阻击新6军北返,命令第7纵队主力和赵、曾骑兵部队继续彻底破袭北宁线新民段铁路。
刘亚楼曾于9月28日明确指示第7纵队:“敌新6军能否迅速北返,关系我整个北线作战。7纵担任破袭任务的部队及所属赵、曾骑兵部队即日先行开动,大胆迅速不怕暴露,必须于10月1日前切实将黑山、新民段铁路彻底翻毁。”
但是,赵、曾骑兵部队并未完成任务,误报破坏之铁路两个月内难以修复。而实际上敌人一天就修通了,致使新6军主力于10月7日返抵铁岭。因此民主联军不得不停止进攻开原的战斗。随后,北线民主联军分兵北上,扫除吉林、长春外围据点。
西线民主联军于10月9日开始,向北宁线发起新的攻势,10月22日攻克号称“金城汤池”的朝阳城。
秋季攻势自9月14日至11月5日,历时50天。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军6.9万人,收复城市15座,扩大解放区面积3.84万平方公里,使蒋军孤立于沈阳、长春等24座大中城市。
秋季攻势结束后,民主联军开始休整。在此期间,由罗荣桓提议,经东北局讨论,要求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批准了这一要求。
这时东北大地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罗荣桓和刘亚楼忙于整补部队和进行“诉苦复仇”教育。
林彪对部队不闻不问,依旧关在房里,像和尚打坐似的做他每日的“功课”。罗荣桓为了不打扰林彪“面壁”,让他集中精力思考作战计划,把所有工作一肩挑起。
陈诚也在加紧整补、扩编部队。他以为冬季来临,严寒的气候会暂时阻止解放军的行动,求得一个喘息的机会。这段时间他显得精神多了,整天昂首挺胸,看起来像高大了不少,尽管他是个矮个儿。
参谋长赵家骧整天忧心忡忡,但他不愿说真话而自讨没趣。只有他知道东北的冬天意味着什么!寒冷的天气和厚厚的积雪阻止不了解放军,他们是一群“亡命之徒”啊!
赵家骧面对窗外纷飞的大雪,独自喝着闷酒。他在心里暗暗咒骂陈诚:“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陈小鬼,你自以为比杜聿明高明,你得意去吧!这个冬天的大雪非把你活埋不可。”
1947年12月1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冬季攻势开始了。第2纵队、第7纵队和第10纵队第29师冒着呼啸的北风和狂舞的大雪,向沈阳外围进军,突然包围法库、彰武等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锦州、义县地区进击。第1纵队、第3纵队、第6纵队主力分别插入新民、法库、铁岭、沈阳之间,准备打援。第10纵队主力抵昌图、开原地区,第4纵队首先奔袭歼灭辽阳、本溪间分散之敌,后进至辽中地区,会同主力作战。
12月16日,陈诚得知法库被围的消息后,异常震惊。他望着窗外在风中狂舞的树枝喃喃道:“今天的天气如何?”
“西北风4至6级,气温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40摄氏度。”赵家骧回答道。
“共军是佯攻,还是……”陈诚仍未清醒,话如梦呓。
“杜长官马失前蹄就是在去年冬天。冬天是共军最猖狂的时候,因为我军将士要‘冬眠’,而共军全是亡命之徒。”赵家骧道,“快命令新6军和新3军驰援法库吧,晚了就完啦。”
陈诚如梦初醒,亲自打电话给廖耀湘和李涛。赵家骧在一旁提醒道:“让他们在路上当心点,围城打援是共军惯用的战术。”
17日,第2纵队主力奉命转向法库东南,从侧翼进击援敌新6军第22师。当日下午2时,于法库东南之娘娘庙、沙后所一带展开激战。由于第2纵队第4师轻敌大意,伤亡900余人,而未将敌歼灭。
同时,第7纵队一部在法库以南大孤家棚子等地,歼敌新3军暂59师主力。
陈诚发觉解放军主力集结于沈阳门户,严重威胁大本营的安全,急令新1军、第71军、第53军、新5军等分别由长春、四平、开原、锦州和辽南等地,调往沈阳、铁岭、新民地区,加强沈阳外围防御。
当陈诚调兵遣将解法库之围时,解放军声东击西,以一个师佯攻法库,主力于12月23日突然包围了彰武,28日发起总攻,仅5个小时即围歼彰武守军第49军第79师共9000余人。
彰武战斗期间,毛泽东电示林、罗、刘,指出: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东北解放军放弃了冬季休整,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向沈阳周围的小据点扑去。一时间沈阳四周日闻炮声,夜起战火。市内军政官员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为了安定民心,给部下打气,陈诚在1948年元旦发表《告东北军民书》,声称:“……作战准备完成,东北危险时期已过。”
陈诚的声明并非吹牛,他是受到了“自作聪明”的愚弄。根据飞机侦察和特务提供的情报,得知解放军第2纵队、第7纵队夺取彰武后,留在原地未动,自以为解放军在彰武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无力再战。因此,他的“作战准备”在元旦以前确实已经完成。当然,对于国民党来说“东北危险时期”不是“已过”,而是正在加剧。
1948年1月1日,陈诚为了解除沈阳面临的威胁和法库、新立屯之围,调集5个军共15个师的兵力,在近100公里的正面呈扇形向沈阳西北推进。兵分三路:以新3军、新6军主力为右路,由沈阳、铁岭向沈阳西北进击;以第71军、新1军主力为中路;以新5军第195、第43师为左路,由新民向法库进击。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刘亚楼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较弱的左路,林彪点头默许。
1月2日,新5军在第6纵队的引诱下进至公主屯地区。节节后退的6纵,突然组成一道坚固防线,在公主屯顽强抗击敌步、炮、空的协同攻势。新5军猛攻三天,仍然无法前进一步。这时解放军各纵队纷纷赶来。新5军军长陈林达见势不妙,向陈诚紧急电报,要求放弃原计划,退守巨流河。
陈诚对改变原作战方案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耽搁了整整一天时间。郑洞国在一旁摇头不语,他已经看够了主帅的“英明果断”。只有赵家骧一个人干着急。
当陈诚终于被赵家骧说动,采用退守辽河的方案时,新5军已陷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天罗地网中挣扎的陈林达,一遍又一遍地向陈诚、廖耀湘、刘安琪等求救。但廖耀湘虽离新立屯不远,却畏缩不前,不敢前去解围。
刘安琪率第71军向左翼疾进,却遭解放军顽强阻击。解放军将雪堆起来,打结实,浇上水,构成“冰坝”,以此为阵地阻击援军。
5日14时,第2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同时对敌发起猛攻,第3纵队切断后路。至6日黄昏,新5军大部被歼。陈林达率残部几千人逃至温家台妄图坚守待援。
第2纵队第5师师长钟伟得知这一情报,用电话报告纵队指挥所。吴信泉和李雪三商量,反正陈林达已成瓮中之鳖,几千人龟缩于一个村庄,夜间攻击,易将敌人打散,抓不到俘虏,不如稳住敌人,连夜调集兵力严密包围,天明后抓俘虏。
吴信泉将计划上报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当即得到批准。
7日凌晨,钟伟请示要求发起攻击。吴信泉见温家台浓雾弥漫,炮兵无法瞄准目标,于是命令继续做好战斗准备,不可盲目冲锋。8点以后,大雾散去。60门大炮迅速校正射击诸元。8点40分,吴信泉一声令下,炮弹在敌群间不断爆炸,温家台乱成一团。李雪三趁机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喇叭队一齐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新5军军长陈林达见大势已去,继续顽抗只会作无谓的牺牲,于是下令投降。
公主屯战役于7日下午结束,东北解放军一举全歼新5军第195师、第43师,共20,200人,其中俘军长陈林达以下13,000人。
新5军被歼使蒋介石极为震惊。1月10日,蒋介石飞往沈阳。陈诚将责任推到部下身上,说将领不服从命令,要求惩办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6军军长李涛。
当日晚蒋介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师以上军官全部参加。蒋介石满脸怒容,痛斥廖耀湘、李涛:“你们不服从命令,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新5军被围,你们近在咫尺,却按兵不动……”
蒋介石气得声音发抖,说不下去。廖耀湘、李涛惊恐异常,他们没想到陈诚会拿他们作替罪羊。于是当即站起,申辩道:“校长,我们并没有接到援救新5军的命令呀,这实在太冤枉啦。”
陈诚也站起来,三人相互争吵。到最后陈诚理屈词穷,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新5军被消灭,责任完全在我,不怪各将领,请校长按国法军纪惩办。”
蒋介石见状,生气地说:“功过是非俟战争结束再评,现在仗正打着呢!”
蒋介石离席后,陈诚为了表示他对党国的忠诚,信誓旦旦地说:“我决心同沈阳共存亡,如果共军攻破沈阳,我将以手枪自杀。”
蒋介石离开沈阳后,陈诚认为东北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他想尽快脱身,跳出东北这个坑死人的冰窟窿。他让夫人谭曼意去南京走“内线”。谭曼意是宋美龄的干女儿,两个女人私交非常深。宋美龄经干女儿一缠,心动了,对蒋介石说:“辞修(陈诚的字)已经病得没法起床了,东北局面这样乱,赶快换个得力的人去应付。”
“陈诚很令人失望,在东北跟各将领关系不和,是该换了。”蒋介石道,“可谁能扭转东北的危局呢?”
“你看卫立煌怎么样?”宋美龄说。
“看来也只有他了。”蒋介石叹道,“可卫立煌是个不听话的人。”
卫立煌被召回南京,蒋介石让他去东北替换陈诚。卫立煌当即推辞,说:“东北非陈总长难以力挽狂澜,我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蒋介石见卫立煌推辞,便让张群、顾祝同等人当说客。卫立煌在各方压力下,只好说先到东北看看再说。
谭曼意三番五次跑到卫立煌家,催他早日赴沈。
“共军在东北凶得不得了,辞修卧病在床,无法应付,请卫将军早日起程接替辞修。”
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非常反感,背后说:“有利有权你们就争,弄得不可收拾了就让别人去,这是什么心理?”
1月22日,卫立煌飞抵东北。陈诚于2月5日带郑洞国一起飞往南京,让郑洞国在蒋介石面前做证,说东北的危局是因各将领不服从命令造成的,并非他陈诚指挥无能。
陈诚逃离东北战场引起舆论哗然。特别是东北的高级军政人员和地方知名人士议论纷纷:“陈诚初来东北不可一世,到了紧要关头就溜之大吉,真是个大草包。”
“他说与沈阳共存亡,沈阳陷落就以手枪自杀,原来是骗我们自杀,他才不自杀呢!”
南京的舆论也越来越对陈诚不利,他只好请假到美国治病。刚到上海,正逢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白崇禧做军事报告时,台下代表纷纷站起,大喊:
“杀陈诚以谢国人!”
“不让陈诚逃往美国!”
“到上海把陈诚扣起来,解京法办!”
“中央‘戡乱’采取老鼠战略,如果东北失掉,华北失掉,华南也不保,难道都像陈诚一样窜到美国去吗?”
在台上做报告的白崇禧见状,高兴得笑了起来。近来美国人对蒋介石大失所望,正在培植第二势力,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早就被美国人看好。蒋介石对桂系势力的日益膨胀也非常警惕,曾私下对嫡系将领说:“共产党想要我的命,可是李宗仁、白崇禧不仅想要我的命,还想要我的钱。”
“国大风波”吓得陈诚不敢出国,只好躲进上海联勤总部陆军医院,治他的老毛病十二指肠溃疡。
此时,杜聿明也在上海治病。他还是老习惯,每天收听共产党电台,还让人收集共产党的报纸。他要知己知彼。现在他突然心血来潮,想了解一下共产党对陈诚离开东北的看法。
于是,他就看到了这篇由罗荣桓亲自修改敲定的《教师爷滚蛋了》:
杜聿明看完署名“东北新华社记者”的文章,对夫人曹秀清说:“你们共产党的文章,还是能抓住点子的。”
“你这个人怎么抱着老皇历不放,我早就脱离共产党啦!”曹秀清不满地说。
“我是开玩笑。”杜聿明笑道,“我和陈诚都栽在了东北,这回看卫立煌的啦。”
卫立煌来到东北的第三天,第49军第26师在新立屯被解放军全歼。当时,陈诚还没将权力移交给他。陈诚离开沈阳的第二天,解放军攻占了辽阳,全歼暂54师。随后,解放军乘胜进攻沈阳南郊白塔堡,守军第49军第79师弃阵逃往沈阳。
2月19日,解放军连克法库和鞍山,全歼新6军暂62师和第52军第25师。
卫立煌到东北前后不到一个月,就丢掉了5个整师。
2月27日,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枪毙擅自弃阵而逃的第72师师长文礼。卫立煌心里明白文礼弃阵而逃并非坏事,起码保存了实力。而辽阳、法库、鞍山守将妄图坚守待援,结果全被解放军吃掉了。当解放军围攻以上各城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派兵解围。卫立煌一概置之不理,他将部队集中在沈阳周围按兵不动,让各城守军陷于绝境。
卫立煌当然不是胆小怕死之辈,他也是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将。忻口战役和打通印缅交通线两仗使他名震中外,日本人称其为“支那虎将”,美国人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卫立煌见死不救有他自己的理由:“共军的目的和战术是围城打援,我们不能上共军的圈套。”
卫立煌的战略是收缩兵力固守大据点,一旦时机成熟,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再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之后扩大占领区,即所谓“固点—连线—扩面”。
蒋介石一心想打通沈锦线,将沈阳主力调往锦州。他的理由是:锦州靠近华北,一旦出现危机,可与华北傅作义的部队互相支援,进可再夺东北,退可撤往关内,不会让共军堵在东北腹地吃掉。
卫立煌却要坚守沈阳,保全东北。他的理由是:解放军在沈阳周围大量集结,加上天气转暖,江河解冻,道路泥泞,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有被解放军围歼于半途的危险。这是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其实是怕担丢掉东北的罪责。因为沈阳主力一旦撤往锦州,沈阳、长春将不保,即使能守住锦州,毕竟东北基本上丢掉了,将会受到全国舆论的压力。
为了说服蒋介石,卫立煌派郑洞国到南京当面申述利害。蒋介石一听勃然大怒:“革命军北伐时,靠的是以少胜多。当年樊钟秀才一万人能从广东一直打到河南。我们黄埔军队如今有炮兵优势、空军优势,为什么不能从沈阳打到锦州?”
郑洞国无法说服蒋介石,只好回沈阳复命。卫立煌召集高级军事会议,结果各将领一致赞成卫立煌的计划。特别是廖耀湘、赵家骧、罗又伦认为蒋介石的计划行不通。于是,卫立煌再派赵家骧、罗又伦到南京说服蒋介石。这期间,解放军攻占了开原,华北聂荣臻的部队向锦州至山海关交通线进攻。
蒋介石终于同意暂时放弃打通沈锦线的计划,让卫立煌加紧整补部队,一俟整训完毕,再分别由沈阳、锦州南北对进,打通交通线。
卫立煌为了“固点”,将吉林守军撤往长春。由于第71军主力调往了新民,四平防守空虚,解放军于3月9日进占吉林,13日攻克四平。
仍在上海养病的杜聿明昼夜牵挂东北的局势。夫人曹秀清将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东北日报》从地毯上拾起,揉成一团,说:“卫立煌比起你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嘛,他的日子恐怕更难过。”
“林彪的冬季攻势刚结束,东北只剩下沈阳、长春、本溪、锦州、抚顺几座‘孤岛’啦!”杜聿明感叹道,“卫将军当了陈诚的替死鬼,我真为他捏着一把汗哟!”
“你安心养病吧,别人升官发财也好、天灾人祸也好,都挨不着你的边,管他干什么?”曹秀清说。
“我不管还看什么报,收听共产党的电台干什么?”杜聿明说,“校长待我不薄,料他马上就要请我出山啦。”
“你还去东北呀,卫立煌正找不到替死鬼呢!”曹秀清嚷道。
“我当然不会同意再去东北。”杜聿明笑道。
“那你要去哪里?”曹秀清问。
“校长可能会让我去徐州。”杜聿明说。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参谋长赵家骧对此不知所措,在作战室门外来回踱步。他望着大院里满地凋落的桃花,喟然长叹:“这个春真没开好哇!”
勤务兵端着晚饭看着赵家骧。赵家骧挥了挥手,没说一句话,勤务兵只好没趣地退下去。这时赵家骧突然想起了郑洞国,于是自作主张将郑洞国召回沈阳。
郑洞国赶到沈阳杜聿明官邸时已是凌晨4点,卫兵立即通知赵家骧。赵家骧一直在等郑洞国的消息,听到卫兵来报,立即快步到门外迎候。
汽车开进大院,郑洞国躺在车里睡着了。副官说:“郑副长官,到啦,醒一醒,到啦!”
赵家骧见这副光景,走到汽车旁,将副官推开,钻进车子,大声叫道:“桂庭兄,醒一醒!”
郑洞国缓缓坐起,揉了揉眼睛,说:“这一觉睡得真死啊,差点儿就起不来啦!”
赵家骧知道他是话中有话,于是说:“杜长官有病,既不吃饭又不就医,东北危矣!”
郑洞国钻出车子,与赵家骧并排走进长官部,他们边走边议论东北战局。郑洞国认为“南攻北守”战略的失败,在于松花江结冰,北面兵力单薄,江防要塞失去作用,共军来去自由。赵家骧认为东北目前面临的危局,并不是由“南攻北守”战略引起的,而在于战地指挥官被动保守,致使南面攻不下、北面守不住。
两人都认为兵力不足是“南攻北守”战略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南面攻不下,于是调北面的兵力南下;北面守不住,又调南面的兵力北上。国军北上南下,疲于奔命,首尾不能相顾,结果两面吃亏。
郑洞国推开作战室的大门,见杜聿明伏在沙盘地图上插红、蓝两色的小三角旗。那副全神贯注的样子,使郑洞国想起远征缅甸丛林时坚毅果断的杜副总指挥。郑洞国怀疑赵家骧所说的话是不是真的。他认为不吃饭、不就医、自暴自弃的人绝不是杜聿明。
杜聿明是不会垮的。
“光亭兄。”郑洞国亲切地唤道。
“桂庭?”杜聿明抬起头,“你怎么来了,这么晚了,你来做什么?”
“我连夜驱车几百里,赶来陪你聊天,解解闷。”郑洞国指着沙盘说,“玩玩沙盘对抗也不错。”
杜聿明心领神会,说:“好吧,我是共军,你是国军。”
杜郑二人进行了20分钟沙盘对抗,结果共军处处占尽先机,而国军到处被动挨打。
杜聿明说:“共军如果从长春以西、吉林以东、郑家屯以北、通化西北和冀察热辽五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势,国军就危在旦夕啦!”
郑洞国说:“为了应付危局,国军至少要增加两个军。”
“你明天就坐飞机到南京,将东北实情告诉老头子,让他向东北增调两个军。”杜聿明顿了一会儿,说,“至少要把热河方面的第53军归还东北建制。”
郑洞国到南京见到蒋介石,将东北国民党军面临的危险局势作了详细汇报。蒋介石听得眼睛发直,半晌才说:“我原以为东北比关内各战区形势要好,光亭为我独当一面,让我少操了不少心,没料到会是这样。我太乐观了,对东北形势的估计太乐观啦!”
“为挽救危局,当务之急是向东北至少增援两个军的兵力。”郑洞国道。
蒋介石瞪大眼睛望着郑洞国,像不认识似的。郑洞国知道调两个军到东北肯定不现实,于是说:“起码要将第53军归还东北建制。校长,否则,东北的局势将无法收拾。”
“东北固然重要,可是南京更加重要。山东陈毅、中原刘伯承、陕北彭德怀都跟林彪一样难以对付。关内各战场都陷于僵局,都需要增加几个军的兵力才能打破僵局、压倒共军。哪里都抽不出兵力,都跟共军处于僵持阶段。现在不仅不能向东北增调两个军,就是第53军也不能归还建制。”蒋介石激动地说。
郑洞国又去见国防部长白崇禧,白崇禧不等郑洞国把话说完,便说:“去年我去四平前线视察,形势可不是你说的这样,当时东北战场是最鼓舞人心的。不到一年嘛,怎么会这样?你夸大了事实吧?”
郑洞国将四平战役之后,东北形势的演变一五一十说了个详详细细,最后生气地说:“如果东北守不住了,华北也会完蛋,唇亡齿寒!”
“即使丢了东北,也不能丢了华北。”白崇禧坚持认为华北比东北更重要。
郑洞国明白华北行辕主任李宗仁在白崇禧心中的分量,他们都是桂系的。郑洞国与白崇禧的谈话当然不会投机,因而不欢而散。
杜聿明与郑洞国预演的沙盘游戏真的成了现实。1947年5月13日,东北民主联军在杜聿明估计的五个方向同时发起强大攻势。面对共军的攻势,国军只能竭尽全力勉强应付。
5月14日拂晓,长途奔袭的民主联军第2纵队主力,突然包围了怀德。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乘一辆吉普车,匆匆赶到怀德城外的一座山下。第4师师长胡继成立即报告:“敌人都龟缩在城内,外围只有几个小据点,全被包饺子啦,一个都没有跑掉。”
“好得很!”刘震笑道,“准备一锅端了他。”
吴法宪问:“城里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搞清楚没有?”
胡继成道:“我立即组织侦察分队,到外围据点里抓俘虏。”
“掏地耗子是你们师特务连的拿手好戏。”刘震笑道,“争取逮个上尉以上的,别净逮一问三不知的。”
“明白!”胡继成跨上战马,飞奔而去。
第4师特务连在师长胡继成的周密部署下,于当日夜间摸进了一个地堡,逮住了十几名俘虏,一审,得知邻近一个据点有个上尉连长。于是侦察连又悄悄到据点附近,发现据点警戒严密。侦察连副连长下令袭击,甩了几枚手榴弹就冲进了据点。上尉连长被从床上揪了下来。
胡继成亲自审问,很快查明怀德守军为新1军第30师第90团、保安第17团和骑兵第2师一部,共5000人。
怀德城防异常坚固,护城壕宽七八米,深三四米,护城壕外是屋脊形的铁丝网,城墙上明碉暗堡密密麻麻,城墙四周全是开阔平坦地段,不便隐蔽接近。
刘震将怀德敌情立即向总部汇报。总部参谋长刘亚楼回电说:
怀德守军新1军第30师第90团团长项殿元见城外密密麻麻全是共军,心慌意乱,不知是死守孤城好,还是冒死突围好,犹豫不决。5月15日,孙立人从长春来电,命令项殿元率部突围。不久,杜聿明从沈阳来电,命令怀德守军坚守待援。
援军分两路向怀德疾进:一路由长春出援;一路由四平出援。
5月15日,刘震、吴法宪向总部报告,攻城准备已经做好,要求迅速攻城。刘亚楼向林彪报告:“林总,2纵已做好准备,是否下令攻城?”
“先等一等。”林彪说,“要算一算,攻城事小,重在打援。”
5月16日凌晨,第2纵队终于得到总部命令,可以于当晚攻城。此时,敌两路援军已经逼近。特别是四平来援之第71军第88师,在师长韩增栋指挥下行动尤其迅猛,炮弹已经落在了第2纵队第5师阻击阵地上。
16日晚7时,刘震正式下达攻城命令。
民主联军几百门大炮同时开火,怀德城防迅速瓦解。敌人被空前强大的炮火震慑了。仅半小时,第2纵队第6师1个团就冲进了城里,与敌展开激烈巷战。
至17日凌晨,经过一夜激战,怀德守敌大部被歼。仅第90团团长项殿元率残部400余人,固守在城北关帝庙和大烧锅院内。由于工事坚固、地势较高,加上敌火力集中,第4师两次攻击均不奏效。胡继成命令停止攻击,同时调集炮兵准备给予守敌毁灭性打击。
这时,刘震接到总部命令,除留1个团继续围歼怀德守敌外,其余部队立即向西南转移,准备与第1纵队主力一起围歼四平来援之敌第71军主力。
第1纵队将阻击长春来援之敌的任务交给独1师,然后迅速南下,至大黑林子一带预设口袋阵地,准备围歼第71军第88师。
17日中午,第71军第88师和第91师进入大黑林子民主联军预设口袋。韩增栋曾于两个月前面临过同样局面,第88师当时在靠山屯几乎遭全歼,那次他率少数人侥幸逃脱,重新组建的第88师不到两个月又重蹈覆辙,再次遭到歼灭性打击。
战斗自17日中午开始,至18日下午2时结束。民主联军全歼第88师全部和第91师大部。第71军参谋长冯宗毅、第88师师长韩增栋等800余人被击毙,5000余人被俘。
当第88师全师覆没时,第71军军长陈明仁不知真相,仍率第87师前往增援。陈明仁到公主岭,接到杜聿明电话,才得知第88师已被全歼,于是连忙将部队撤往辽河南岸。
陈明仁刚离开公主岭,民主联军先头部队便进入了第71军原宿营地。迫击炮弹一度炸坏了小汽车的轮胎,陈明仁跳上一辆吉普车,仓皇逃走。
5月20日,沈阳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杜聿明躺在卧室里,满脸沮丧。他刚服过安眠药,想平静地休息一会儿,可是怎么都睡不着。他突然心血来潮,从床上爬起,走到收音机旁,将频率调到共产党控制的哈尔滨台。
收音机里冒出亲切的女声:“记者顷于前线某地会见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将军,前线各地捷报不断传来。林总司令拿着刚收到的我军本日收复公主岭的捷报,含笑以回忆的神情对记者说:‘去年的昨日我们退出四平,今年的昨日我们消灭敌人两个师;去年今日,我们刚离开公主岭,今天我们又收复公主岭,恰恰是一周年了。’”
收音机还在播林彪对战局的评论,杜聿明突然想起了四平。他立即打电话给参谋长赵家骧:“赶快通知陈明仁,加强四平防御工事,收缩部队,共军下一步的攻势,可能是四平,不,肯定是四平。”
“是,我立即通知71军。”赵家骧说,“南京方面已发去三份急电,仍无回音。”
“看来,老头子是不想增援东北啦!”杜聿明说,“我们必须收缩战线,固守大的战略要点。沈阳、长春也要早作打算,加修城防工事。”
北满民主联军主力于5月21日逼近长春近郊,并一度占领飞机场。长春城里经常能听到炮声,人心惶惶,美国领事馆匆匆撤离。当第1纵队主力正在攻打长春西关大兴桥时,接到总部急电:
5月22日,第1纵队主力与第6纵队、邓华纵队等相继进抵四平城下。四平守将陈明仁见民主联军来势凶猛,而第71军的精锐部队几乎全被歼灭,当时四平主要是些杂牌保安部队,如果民主联军立即发起攻势,四平肯定是守不住的。陈明仁想撤退,但率这些杂牌部队出逃,可能会出现混乱局面而无法收拾。加上民主联军最擅长远距离奔袭,若在路上遭到截击,就可能要全军覆没。两相比较,与其撤还不如守。
陈明仁对林彪的战术也摸透了。围城打援,围城的兵力少,而打援的兵力多,在围城时向来先扫清外围据点,把包围圈缩得小小的,再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攻一两个突破口。如果林彪仍沿用老路子打四平,那么四平就有救了。当民主联军开始扫清外围据点时,由于投入的兵力不多,起码需要半个月,而这半个月陈明仁可以从容整补第71军被歼灭的第88师,加强城防工事。
陈明仁在抗战期间以打胜仗闻名于世。日本人守城很有办法,陈明仁为了克敌制胜,曾经研究过日军的各种攻守战术。现在陈明仁想借用日军守城的方法来对付林彪。
林彪果然沿用旧战术,首先分兵攻打四平周围城镇,单单不打四平,给了陈明仁20天时间。20天后的第71军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比以前更难对付。陈明仁将士兵置于只能死守、无法后撤的阵地上,使不想拼命的人也不得不拼命。这就是兵法上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林彪对国民党军的各种战术也是了如指掌的,他认为这些战术在自己的战术面前不值一提。但他没料到陈明仁会抛弃国民党军的传统战术,搞了日本人那一套。恰好林彪在抗战期间没打过攻坚战,对日本人守城那一套没见识过。
6月14日,民主联军终于彻底扫清了四平外围据点。林彪在双城致电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令其担任攻城总指挥。原定攻城时间为下午2时,结果天降倾盆大雨,炮兵阵地因雨水浸泡,土质松软、塌陷,不得不冒雨加固阵地,至黄昏时大雨方停。
暮色快要降临了,城外的景致一片模糊,陈明仁举着望远镜最后一遍察看民主联军的阵地。
“军座,看架势,共军今晚可能要攻城。”第87师师长熊新民担忧地说。
“立即传令下去,注意隐蔽,共军马上就要开炮了。”陈明仁放下望远镜说。
熊新民说:“军座也下去吧,共军的炮火今非昔比,比当年日本人的火力还要猛。”
“我要亲眼看一看共军的火力到底有多猛。”陈明仁立在城墙上平静地说。
晚8时,大地开始颤抖,隆隆炮声震耳欲聋,暗淡的天色突然被炫目的弹道映亮。陈明仁立在城墙上,炮弹在四周不断爆炸。
“军座,太危险啦!”熊新民从掩体中蹿出,将陈明仁强行拖走。
“共军的炮火太强大了,”陈明仁感叹道,“我打了二十多年仗,这是第一次见识如此猛烈的炮火。唉!林彪的翅膀硬啦!”
蒋介石接到陈明仁的告急电,异常震惊。民主联军十几万人围攻四平,国民党守军只有3万多人,且大部为战斗力较弱的地方保安部队。四平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倘若四平失守,不仅切断了中长线,而且会使长春、吉林等城陷入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蒋介石当即电令杜聿明,限他于6月30日以前必须解四平之围。
此时,杜聿明的病情已经加重,他将郑洞国召去,强撑着病弱的身体来到作战室。他指着沙盘地图伤感地说:“桂庭,我们俩不久前玩的游戏真的变成现实啦!”
“光亭兄,校长命我们6月30日前解四平之围。”郑洞国说,“如果沈阳部队倾巢出动,南满共军将乘虚而入,威胁沈阳。”
“是呀,我们必须先‘扫荡’本溪共军,确保沈阳安全,才能北上解四平之围。”杜聿明说,“我身体不行,想让你帮我挑这副担子,先南后北,击溃本溪共军后北上夹击四平共军。”
“此计虽妙,但关键在于陈明仁能不能支撑到6月27日。”郑洞国说,“否则,形势就会急转直下,全局危矣!”
“也只能背水一战啦!”杜聿明无可奈何地说,“赌注就押在陈明仁身上,成败在此一举。”
6月20日,郑洞国亲率第53军主力,经过激战攻占了南满第4纵队守卫的本溪,巩固了沈阳门户。郑洞国随后赶到铁岭,部署兵力,开始北上解四平之围。
同时,孙立人率新1军主力由长春南下,企图配合郑洞国,南北夹击,与民主联军主力决战于四平城下。
此时,四平战斗正酣,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白刃肉搏的场面。尸体堆满了街巷,血浆在烈日下凝固,像铺了一层红色地毯。战斗之惨烈泣鬼惊神。
根据林彪的作战计划,必须在三至五天内拿下四平。总攻的第一天,民主联军便迅速突破四平城墙,冲入市区。
刘亚楼兴冲冲地将前线发来的战报告诉林彪:“号称铜墙铁壁的四平城防被一举突破!”
林彪悠闲地踱着步,对刘亚楼说:“放手让李天佑指挥作战。”
三五天很快就过去了,四平仍在激战,李天佑的第1纵队伤亡太大,不得不退出战斗。第6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接替指挥。第6纵队和邓华纵队继续战斗。林彪再也无法悠闲,开始皱起了眉头,并且让刘亚楼密切关注和严厉督促部队作战。
四平之战越来越残酷,国民党两路援军,南北对进逐渐逼近。民主联军不得不加强攻势,敌我双方伤亡惨重。
四平城区铁路以西地区已被民主联军全部占领。陈明仁的军部核心阵地也被突破,他的胞弟陈明信当了俘虏。陈明仁率残部继续坚守路东地区。眼看2万守军伤亡过半,陈明仁电告杜聿明,准备“以身殉国”。
激烈的巷战从15日开始一直没有停止过,陈明仁对巷战也有高招。他让人趴在过街天桥上,往街道撒黄豆,使冲过来的民主联军战士纷纷滑倒。然后街道两旁的楼房里伸出黑洞洞的枪口,于是街道上躺满尸体,淌满鲜血。
陈明仁的这一招曾在淞沪抗战中,对付过日本人。
巷战持续了11天,仍无结果。尽管陈明仁已经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打算,第71军确实顶不住了。但洪学智、邓华他们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国民党两路援军已经与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火了,而四平还有半座城在陈明仁的手里。
刘亚楼认为再坚持一两天,战局就会朝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转化。
林彪反问道:“如果,一两天内拿不下四平呢?”
刘亚楼还想辩解,林彪已下了决心:撤!
这一撤,救了陈明仁的命。其实,郑洞国和孙立人都被“围城打援”搞怕了,行动非常谨慎,走一步看三步。民主联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给四平守军最后一击。
但是,林彪比郑洞国还要谨慎,他怕拿不下四平使全军陷于被动,因此,主动撤离战场。
6月27日,谨小慎微的郑洞国,通过无线电侦察,发现中长路以东近日来十分频繁的电波忽然终止了。由此,郑洞国判断共军主力正在转移,于是放开胆子开始向四平方向进击。
林彪对撤退战术尤其精通,他从山海关一直撤到松花江,每回都能在危险境地将主力安全转移,使时刻想寻他决战的杜聿明次次扑空。今非昔比的林彪更显得从容不迫,只虚晃一枪,假装围歼新6军,就将郑洞国主力调开了。然后,民主联军分批撤出战斗。
6月30日,蒋介石接到四平已经解围的电报,惊喜道:“真是奇迹!陈明仁以劣势兵力顶住了比他强大六七倍的共军的攻击,这是黯然失色的黄埔将领中出现的希望之光。让陈明仁偕夫人到南京,我要亲自为他授勋。”
当陈明仁偕夫人到南京时,多疑的蒋介石听信了陈诚的谗言,不仅未能重用陈明仁,反而剥夺了他的兵权,给了他一个参议的闲职。当时有人举报陈明仁伙同部属贪污了大批库存的粮食。那是巷战正酣之时,陈明仁为了在城中抵挡潮水般的民主联军,情急之下打开仓库将一袋一袋粮食搬到街上筑垒工事。一些装有黄豆的麻袋使陈明仁得以“撒豆成兵”。据说战后这些粮食再也没有入库,而是被私分了。陈诚为何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呢?
原来,陈诚嫌参谋总长的职务没有实惠,加上他在关内指挥作战屡战屡败,想到东北出出风头,同时可以捞点实惠。他认为杜聿明、陈明仁是他做“东北王”的障碍,因此,设计将他们“请”出了东北。
7月8日,杜聿明在民主联军夏季攻势的打击下,病情加重了,以重病之躯是无法应付东北日益混乱的局面的,加上国内舆论的压力,杜聿明决定离开东北,到美国治病。
杜聿明到上海后不久,恰逢母亲的生日。他没料到宋美龄亲赴上海祝寿,感动之余,接受了宋美龄的挽留,取消了出国的计划,以待康复之日,为蒋介石再度效命疆场。
8月3日,陈诚正式接替熊式辉的职务,并撤销了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独揽东北党政军大权。陈诚来到东北,使国民党军的内部矛盾大大加深了。
第71军的将领全是陈明仁一手培植起来的。陈明仁一走,这些将领纷纷给老首长写信,向陈明仁表示,绝不与陈诚合作,白为陈诚卖命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陈诚还先后撤换了辽宁省主席徐箴、第52军军长梁恺和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刘玉章,以及各保安支队司令,改由自己的心腹接任。
赵家骧劝道:“总长将保安支队司令全部撤换,他们会率部叛变投奔共产党的。”
陈诚口气强硬地说:“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
陈诚大肆扩充军队,准备露一手给蒋介石看一看。不到一个月,他将东北的部队扩充到14个军,4个兵团,共54万人。陈诚准备打仗了,他认为杜聿明最大的错误是没有扫清沈锦线以西的共军。
因此,陈诚的第一仗就选在沈锦线以西地区。
9月9日,陈诚命刚由苏北调来的第49军和由华北调来的第43军及暂50师、暂22师等部共5个师的兵力,进剿锦州以西的冀热辽根据地。
在陈诚扩军备战的同时,民主联军方面为了适应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争,将大批地方武装编入野战部队。到1947年9月,野战部队共发展到9个纵队、27个师、10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另组成了1个炮兵司令部(司令员朱瑞,政委邱创成)辖4个炮兵团,共29万人,加上地方武装22.7万人,总兵力为51.7万人。东北民主联军序列如下:
民主联军总部(总司令兼政委林彪,副总司令周保中、吕正操、肖劲光、黄克诚,副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参谋长刘亚楼、伍修权,政治部主任谭政)直属军政大学,航空学校,炮兵学校,工兵学校,炮兵司令部,护路军,独立第2师、第4师、第5师、骑兵师。
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辖第1、第2、第3师;
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辖第4、第5、第6师;
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政委罗舜初)辖第7、第8、第9师;
第4纵队(司令员胡奇才、吴克华,政委彭嘉庆)辖第10、第11、第12师;
第6纵队(司令员洪学智、政委赖传珠)辖第16、第17、第18师;
第7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辖第19、第20、第21师;
第8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道生)辖第22、第23、第24师;
第9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委李中权)辖第25、第26、第27师;
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政委周赤萍)辖第28、第29、第30师。
为了加强组织指挥,设立了2个前方指挥所:辽东军区前指(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萧华),指挥第3纵队、第4纵队等部队作战;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指挥第8纵队、第9纵队等部队作战。这是兵团的雏形。
9月13日,程子华、黄克诚率第8纵队、第9纵队和独1师等部,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首先将敌先头部队暂50师的两个团歼灭于梨树沟门。敌暂22师闻讯后,急忙掉头东逃。民主联军跟踪追击,15日深夜,第8纵队第23师于杨家杖子地区追上敌人,趁敌立足未稳当即展开攻击。
程子华命第8纵队第22师、独1师迅速赶至杨家杖子,加入围歼暂22师的战斗。总攻于16日下午2时开始。当夜,第8纵队第24师在歼灭梨树沟门之敌后也加入战斗。
暂22师师长龙泽汇立即向陈诚求援。陈诚命王铁汉率第49军火速驰援。王铁汉初来东北,与陈诚的心理一样,想寻民主联军主力决战。当第49军进至虹螺岘时,暂22师已经被歼。王铁汉以为抓住了共军主力,督师向杨家杖子地区疾进,一头扎进了民主联军的口袋形阵地。战斗于21日上午开始,经过一昼夜激战,全歼第49军军部、第79师、第105师师部及所属4个团,共12,000人。王铁汉率200余名残兵化装逃脱。
陈诚初显身手就挨了当头闷棒,不仅没有肃清锦沈线附近的民主联军,反而使民主联军乘胜前进,截断了北宁线。对陈诚心怀不满的军政官员编了一个顺口溜,趁机挖苦讽刺:“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站。”意思是说北宁线只剩下沈阳附近一段了。
为了打通北宁线,陈诚请求华北傅作义的部队配合行动,傅作义立即派侯镜如率第92军和第104军北上。陈诚则派廖耀湘率新6军南下。结果傅作义的部队顺利打通了北宁线南部的锦承段,而陈诚的部队遭到重大挫折才勉强打通沈锦段。
陈诚到东北就是想打几个胜仗,出出风头,没想到自己出师不利,反倒给了傅作义一个出风头的机会。
北宁线虽然被打通,但陈诚却把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为了加强南线作战,他把新1军由长春调到沈阳,把新6军主力调到锦州和锦西,使中长路兵力单薄,而中长路附近有林彪的主力近30万人。
1947年10月1日,林彪针对中长路四平至铁岭段敌防守空虚之际,集结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10共7个纵队和大量骑兵、炮兵部队发动秋季攻势第二阶段作战。
在杨家杖子围歼战激烈进行之时,林彪伏在军用地图上思考了整整一天。他交代过,任何人不得进他的房间。
刘亚楼难得有独自指挥作战的机会,在这一天他十分开心,所有作战计划、命令下达、督促执行全由他一人包揽。事后林彪对此也十分肯定,认为刘亚楼是个天生的军事家。
林彪是傍晚把刘亚楼唤进房间的,他指着桌上的地图说:“没有意见的话,就照此执行吧!”
刘亚楼见地图上已标好了整个战役计划,这就是林彪思考一天的结果。林彪低声说:“此次作战方针是:以远距离奔袭包围的手段,对四平、铁岭地段之敌,进行联合的、秘密的、远距离的大奔袭,求得抓住分散守备之敌,以各个击破之,达到歼灭敌53军和扩大地区的目的。”
9月27日,刘亚楼向各部队下达了命令:
担任包围敌第一线据点的部队务必于29日下午出发,30日拂晓进到距敌80里外隐蔽集结,10月1日上午包围敌人;担任包围敌纵深据点之部队,则于1日晚抵达指定位置。所有部队的行动均必须秘密,求得突然包围敌人,而后再发起攻击。
部队开始行动后,由于第3纵队第8师过早逼近了敌人,使西丰、孤榆树、莲花街及叶赫站等地之敌相继逃跑。其他各地之敌也警觉起来。针对这一敌情变化,刘亚楼建议把作战时间提前一天。
10月1日,各路部队几乎同时与敌接触。首先发起战斗的是韩先楚的第3纵队,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毫无准备的威远堡守敌第53军第116师主力展开了围歼之战。当日下午2时开始攻击,激战19小时,全歼第116师主力。
第7纵队第21师一昼夜强行军160里,于10月1日突然包围法库守敌,经两小时激战,全歼保7支队,俘虏1700人,创奔袭作战的模范战例。第7纵队主力和辽吉一分区骑兵部队在新民东段,大规模破袭铁路,并在公路上设障,以阻止新6军北返。
陈诚见开原、铁岭相继告急,慌忙调四平新1军乘汽车南下解开原之围。
10月2日上午10时10分,林彪突然变更作战计划,命令第2纵队由四平西北南下,与第1纵队协同,于双庙子地区阻击新1军;命令第6纵队主力两个师向公主岭进击,另1个师钳制新1军于郭家店;以独2师包围昌图车站守敌,吸引新1军,并准备在昌图以北将敌阻住,以造成主力歼灭开原之敌的有利条件。
10月3日,新1军先头部队新38师4个团进抵双庙子地区,被第2纵队主力击溃,慌忙回窜四平。昌图守敌因独2师包围不严,会同敌第195师一同逃往开原。
10月6日,刘亚楼正式下达围歼开原守敌的命令。为阻击新6军北返,命令第7纵队主力和赵、曾骑兵部队继续彻底破袭北宁线新民段铁路。
刘亚楼曾于9月28日明确指示第7纵队:“敌新6军能否迅速北返,关系我整个北线作战。7纵担任破袭任务的部队及所属赵、曾骑兵部队即日先行开动,大胆迅速不怕暴露,必须于10月1日前切实将黑山、新民段铁路彻底翻毁。”
但是,赵、曾骑兵部队并未完成任务,误报破坏之铁路两个月内难以修复。而实际上敌人一天就修通了,致使新6军主力于10月7日返抵铁岭。因此民主联军不得不停止进攻开原的战斗。随后,北线民主联军分兵北上,扫除吉林、长春外围据点。
西线民主联军于10月9日开始,向北宁线发起新的攻势,10月22日攻克号称“金城汤池”的朝阳城。
秋季攻势自9月14日至11月5日,历时50天。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军6.9万人,收复城市15座,扩大解放区面积3.84万平方公里,使蒋军孤立于沈阳、长春等24座大中城市。
秋季攻势结束后,民主联军开始休整。在此期间,由罗荣桓提议,经东北局讨论,要求将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批准了这一要求。
这时东北大地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罗荣桓和刘亚楼忙于整补部队和进行“诉苦复仇”教育。
林彪对部队不闻不问,依旧关在房里,像和尚打坐似的做他每日的“功课”。罗荣桓为了不打扰林彪“面壁”,让他集中精力思考作战计划,把所有工作一肩挑起。
陈诚也在加紧整补、扩编部队。他以为冬季来临,严寒的气候会暂时阻止解放军的行动,求得一个喘息的机会。这段时间他显得精神多了,整天昂首挺胸,看起来像高大了不少,尽管他是个矮个儿。
参谋长赵家骧整天忧心忡忡,但他不愿说真话而自讨没趣。只有他知道东北的冬天意味着什么!寒冷的天气和厚厚的积雪阻止不了解放军,他们是一群“亡命之徒”啊!
赵家骧面对窗外纷飞的大雪,独自喝着闷酒。他在心里暗暗咒骂陈诚:“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陈小鬼,你自以为比杜聿明高明,你得意去吧!这个冬天的大雪非把你活埋不可。”
1947年12月15日,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冬季攻势开始了。第2纵队、第7纵队和第10纵队第29师冒着呼啸的北风和狂舞的大雪,向沈阳外围进军,突然包围法库、彰武等城,并以一部兵力向锦州、义县地区进击。第1纵队、第3纵队、第6纵队主力分别插入新民、法库、铁岭、沈阳之间,准备打援。第10纵队主力抵昌图、开原地区,第4纵队首先奔袭歼灭辽阳、本溪间分散之敌,后进至辽中地区,会同主力作战。
12月16日,陈诚得知法库被围的消息后,异常震惊。他望着窗外在风中狂舞的树枝喃喃道:“今天的天气如何?”
“西北风4至6级,气温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40摄氏度。”赵家骧回答道。
“共军是佯攻,还是……”陈诚仍未清醒,话如梦呓。
“杜长官马失前蹄就是在去年冬天。冬天是共军最猖狂的时候,因为我军将士要‘冬眠’,而共军全是亡命之徒。”赵家骧道,“快命令新6军和新3军驰援法库吧,晚了就完啦。”
陈诚如梦初醒,亲自打电话给廖耀湘和李涛。赵家骧在一旁提醒道:“让他们在路上当心点,围城打援是共军惯用的战术。”
17日,第2纵队主力奉命转向法库东南,从侧翼进击援敌新6军第22师。当日下午2时,于法库东南之娘娘庙、沙后所一带展开激战。由于第2纵队第4师轻敌大意,伤亡900余人,而未将敌歼灭。
同时,第7纵队一部在法库以南大孤家棚子等地,歼敌新3军暂59师主力。
陈诚发觉解放军主力集结于沈阳门户,严重威胁大本营的安全,急令新1军、第71军、第53军、新5军等分别由长春、四平、开原、锦州和辽南等地,调往沈阳、铁岭、新民地区,加强沈阳外围防御。
当陈诚调兵遣将解法库之围时,解放军声东击西,以一个师佯攻法库,主力于12月23日突然包围了彰武,28日发起总攻,仅5个小时即围歼彰武守军第49军第79师共9000余人。
彰武战斗期间,毛泽东电示林、罗、刘,指出: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东北解放军放弃了冬季休整,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向沈阳周围的小据点扑去。一时间沈阳四周日闻炮声,夜起战火。市内军政官员人心惶惶,议论纷纷。
为了安定民心,给部下打气,陈诚在1948年元旦发表《告东北军民书》,声称:“……作战准备完成,东北危险时期已过。”
陈诚的声明并非吹牛,他是受到了“自作聪明”的愚弄。根据飞机侦察和特务提供的情报,得知解放军第2纵队、第7纵队夺取彰武后,留在原地未动,自以为解放军在彰武之战中遭受重大损失,无力再战。因此,他的“作战准备”在元旦以前确实已经完成。当然,对于国民党来说“东北危险时期”不是“已过”,而是正在加剧。
1948年1月1日,陈诚为了解除沈阳面临的威胁和法库、新立屯之围,调集5个军共15个师的兵力,在近100公里的正面呈扇形向沈阳西北推进。兵分三路:以新3军、新6军主力为右路,由沈阳、铁岭向沈阳西北进击;以第71军、新1军主力为中路;以新5军第195、第43师为左路,由新民向法库进击。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刘亚楼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较弱的左路,林彪点头默许。
1月2日,新5军在第6纵队的引诱下进至公主屯地区。节节后退的6纵,突然组成一道坚固防线,在公主屯顽强抗击敌步、炮、空的协同攻势。新5军猛攻三天,仍然无法前进一步。这时解放军各纵队纷纷赶来。新5军军长陈林达见势不妙,向陈诚紧急电报,要求放弃原计划,退守巨流河。
陈诚对改变原作战方案优柔寡断,举棋不定,耽搁了整整一天时间。郑洞国在一旁摇头不语,他已经看够了主帅的“英明果断”。只有赵家骧一个人干着急。
当陈诚终于被赵家骧说动,采用退守辽河的方案时,新5军已陷于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在天罗地网中挣扎的陈林达,一遍又一遍地向陈诚、廖耀湘、刘安琪等求救。但廖耀湘虽离新立屯不远,却畏缩不前,不敢前去解围。
刘安琪率第71军向左翼疾进,却遭解放军顽强阻击。解放军将雪堆起来,打结实,浇上水,构成“冰坝”,以此为阵地阻击援军。
5日14时,第2纵队、第6纵队、第7纵队同时对敌发起猛攻,第3纵队切断后路。至6日黄昏,新5军大部被歼。陈林达率残部几千人逃至温家台妄图坚守待援。
第2纵队第5师师长钟伟得知这一情报,用电话报告纵队指挥所。吴信泉和李雪三商量,反正陈林达已成瓮中之鳖,几千人龟缩于一个村庄,夜间攻击,易将敌人打散,抓不到俘虏,不如稳住敌人,连夜调集兵力严密包围,天明后抓俘虏。
吴信泉将计划上报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当即得到批准。
7日凌晨,钟伟请示要求发起攻击。吴信泉见温家台浓雾弥漫,炮兵无法瞄准目标,于是命令继续做好战斗准备,不可盲目冲锋。8点以后,大雾散去。60门大炮迅速校正射击诸元。8点40分,吴信泉一声令下,炮弹在敌群间不断爆炸,温家台乱成一团。李雪三趁机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喇叭队一齐喊话:“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新5军军长陈林达见大势已去,继续顽抗只会作无谓的牺牲,于是下令投降。
公主屯战役于7日下午结束,东北解放军一举全歼新5军第195师、第43师,共20,200人,其中俘军长陈林达以下13,000人。
新5军被歼使蒋介石极为震惊。1月10日,蒋介石飞往沈阳。陈诚将责任推到部下身上,说将领不服从命令,要求惩办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和新6军军长李涛。
当日晚蒋介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师以上军官全部参加。蒋介石满脸怒容,痛斥廖耀湘、李涛:“你们不服从命令,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新5军被围,你们近在咫尺,却按兵不动……”
蒋介石气得声音发抖,说不下去。廖耀湘、李涛惊恐异常,他们没想到陈诚会拿他们作替罪羊。于是当即站起,申辩道:“校长,我们并没有接到援救新5军的命令呀,这实在太冤枉啦。”
陈诚也站起来,三人相互争吵。到最后陈诚理屈词穷,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新5军被消灭,责任完全在我,不怪各将领,请校长按国法军纪惩办。”
蒋介石见状,生气地说:“功过是非俟战争结束再评,现在仗正打着呢!”
蒋介石离席后,陈诚为了表示他对党国的忠诚,信誓旦旦地说:“我决心同沈阳共存亡,如果共军攻破沈阳,我将以手枪自杀。”
蒋介石离开沈阳后,陈诚认为东北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他想尽快脱身,跳出东北这个坑死人的冰窟窿。他让夫人谭曼意去南京走“内线”。谭曼意是宋美龄的干女儿,两个女人私交非常深。宋美龄经干女儿一缠,心动了,对蒋介石说:“辞修(陈诚的字)已经病得没法起床了,东北局面这样乱,赶快换个得力的人去应付。”
“陈诚很令人失望,在东北跟各将领关系不和,是该换了。”蒋介石道,“可谁能扭转东北的危局呢?”
“你看卫立煌怎么样?”宋美龄说。
“看来也只有他了。”蒋介石叹道,“可卫立煌是个不听话的人。”
卫立煌被召回南京,蒋介石让他去东北替换陈诚。卫立煌当即推辞,说:“东北非陈总长难以力挽狂澜,我何德何能,敢当此重任?”
蒋介石见卫立煌推辞,便让张群、顾祝同等人当说客。卫立煌在各方压力下,只好说先到东北看看再说。
谭曼意三番五次跑到卫立煌家,催他早日赴沈。
“共军在东北凶得不得了,辞修卧病在床,无法应付,请卫将军早日起程接替辞修。”
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非常反感,背后说:“有利有权你们就争,弄得不可收拾了就让别人去,这是什么心理?”
1月22日,卫立煌飞抵东北。陈诚于2月5日带郑洞国一起飞往南京,让郑洞国在蒋介石面前做证,说东北的危局是因各将领不服从命令造成的,并非他陈诚指挥无能。
陈诚逃离东北战场引起舆论哗然。特别是东北的高级军政人员和地方知名人士议论纷纷:“陈诚初来东北不可一世,到了紧要关头就溜之大吉,真是个大草包。”
“他说与沈阳共存亡,沈阳陷落就以手枪自杀,原来是骗我们自杀,他才不自杀呢!”
南京的舆论也越来越对陈诚不利,他只好请假到美国治病。刚到上海,正逢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白崇禧做军事报告时,台下代表纷纷站起,大喊:
“杀陈诚以谢国人!”
“不让陈诚逃往美国!”
“到上海把陈诚扣起来,解京法办!”
“中央‘戡乱’采取老鼠战略,如果东北失掉,华北失掉,华南也不保,难道都像陈诚一样窜到美国去吗?”
在台上做报告的白崇禧见状,高兴得笑了起来。近来美国人对蒋介石大失所望,正在培植第二势力,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早就被美国人看好。蒋介石对桂系势力的日益膨胀也非常警惕,曾私下对嫡系将领说:“共产党想要我的命,可是李宗仁、白崇禧不仅想要我的命,还想要我的钱。”
“国大风波”吓得陈诚不敢出国,只好躲进上海联勤总部陆军医院,治他的老毛病十二指肠溃疡。
此时,杜聿明也在上海治病。他还是老习惯,每天收听共产党电台,还让人收集共产党的报纸。他要知己知彼。现在他突然心血来潮,想了解一下共产党对陈诚离开东北的看法。
于是,他就看到了这篇由罗荣桓亲自修改敲定的《教师爷滚蛋了》:
杜聿明看完署名“东北新华社记者”的文章,对夫人曹秀清说:“你们共产党的文章,还是能抓住点子的。”
“你这个人怎么抱着老皇历不放,我早就脱离共产党啦!”曹秀清不满地说。
“我是开玩笑。”杜聿明笑道,“我和陈诚都栽在了东北,这回看卫立煌的啦。”
卫立煌来到东北的第三天,第49军第26师在新立屯被解放军全歼。当时,陈诚还没将权力移交给他。陈诚离开沈阳的第二天,解放军攻占了辽阳,全歼暂54师。随后,解放军乘胜进攻沈阳南郊白塔堡,守军第49军第79师弃阵逃往沈阳。
2月19日,解放军连克法库和鞍山,全歼新6军暂62师和第52军第25师。
卫立煌到东北前后不到一个月,就丢掉了5个整师。
2月27日,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枪毙擅自弃阵而逃的第72师师长文礼。卫立煌心里明白文礼弃阵而逃并非坏事,起码保存了实力。而辽阳、法库、鞍山守将妄图坚守待援,结果全被解放军吃掉了。当解放军围攻以上各城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派兵解围。卫立煌一概置之不理,他将部队集中在沈阳周围按兵不动,让各城守军陷于绝境。
卫立煌当然不是胆小怕死之辈,他也是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将。忻口战役和打通印缅交通线两仗使他名震中外,日本人称其为“支那虎将”,美国人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干。卫立煌见死不救有他自己的理由:“共军的目的和战术是围城打援,我们不能上共军的圈套。”
卫立煌的战略是收缩兵力固守大据点,一旦时机成熟,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再打通各点之间的联系,之后扩大占领区,即所谓“固点—连线—扩面”。
蒋介石一心想打通沈锦线,将沈阳主力调往锦州。他的理由是:锦州靠近华北,一旦出现危机,可与华北傅作义的部队互相支援,进可再夺东北,退可撤往关内,不会让共军堵在东北腹地吃掉。
卫立煌却要坚守沈阳,保全东北。他的理由是:解放军在沈阳周围大量集结,加上天气转暖,江河解冻,道路泥泞,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有被解放军围歼于半途的危险。这是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其实是怕担丢掉东北的罪责。因为沈阳主力一旦撤往锦州,沈阳、长春将不保,即使能守住锦州,毕竟东北基本上丢掉了,将会受到全国舆论的压力。
为了说服蒋介石,卫立煌派郑洞国到南京当面申述利害。蒋介石一听勃然大怒:“革命军北伐时,靠的是以少胜多。当年樊钟秀才一万人能从广东一直打到河南。我们黄埔军队如今有炮兵优势、空军优势,为什么不能从沈阳打到锦州?”
郑洞国无法说服蒋介石,只好回沈阳复命。卫立煌召集高级军事会议,结果各将领一致赞成卫立煌的计划。特别是廖耀湘、赵家骧、罗又伦认为蒋介石的计划行不通。于是,卫立煌再派赵家骧、罗又伦到南京说服蒋介石。这期间,解放军攻占了开原,华北聂荣臻的部队向锦州至山海关交通线进攻。
蒋介石终于同意暂时放弃打通沈锦线的计划,让卫立煌加紧整补部队,一俟整训完毕,再分别由沈阳、锦州南北对进,打通交通线。
卫立煌为了“固点”,将吉林守军撤往长春。由于第71军主力调往了新民,四平防守空虚,解放军于3月9日进占吉林,13日攻克四平。
仍在上海养病的杜聿明昼夜牵挂东北的局势。夫人曹秀清将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东北日报》从地毯上拾起,揉成一团,说:“卫立煌比起你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嘛,他的日子恐怕更难过。”
“林彪的冬季攻势刚结束,东北只剩下沈阳、长春、本溪、锦州、抚顺几座‘孤岛’啦!”杜聿明感叹道,“卫将军当了陈诚的替死鬼,我真为他捏着一把汗哟!”
“你安心养病吧,别人升官发财也好、天灾人祸也好,都挨不着你的边,管他干什么?”曹秀清说。
“我不管还看什么报,收听共产党的电台干什么?”杜聿明说,“校长待我不薄,料他马上就要请我出山啦。”
“你还去东北呀,卫立煌正找不到替死鬼呢!”曹秀清嚷道。
“我当然不会同意再去东北。”杜聿明笑道。
“那你要去哪里?”曹秀清问。
“校长可能会让我去徐州。”杜聿明说。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