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追歼 第十六章 天涯追击
林彪的专列缓缓驶入武昌车站,静候在月台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声响彻云霄。林彪、谭政、萧克在军乐声中健步踏上站台,几名女青年立即拥上去献花。
新闻记者的镁光灯不停地闪烁,林彪怀抱鲜花微笑着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随后钻入汽车,前呼后拥地朝江边码头驶去。这位代号“101”的四野统帅,其行踪一直被列入最高军事机密,两个月前他离开武汉时正是深更半夜,现在终于可以抛头露面了。
一年来,他带着精干的指挥所从哈尔滨附近的双城一路南下,昼伏夜行,行踪隐秘,身边的工作人员只能称呼他的代号。随着大陆上战争的结束,“101”这个军事色彩浓厚的称谓将离他远去,他的真名实姓将作为政治名词在大众媒体上广为传播。
解放中南6省的任务大体上完成了,只剩一个海南岛。作为四野统帅没有必要亲自指挥渡海登陆,他已经在几天前致电邓华等:
车队到达江边,林、谭、萧等乘轮渡过江,邓子恢亲自在码头迎接,汉口的欢迎场面更为热烈,还搭了凯旋门。
1949年12月10日,林彪接到毛泽东从莫斯科的来电:
12月22日,林彪致电第43军军长李作鹏:
第15兵团受领攻占海南岛的作战任务之后,邓华、赖传珠和洪学智等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意见,于12月27日电报野司和军委:
12月31日,毛泽东又致电林彪:
两周后,第15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从广州来到武汉,当面向林彪等汇报第15兵团战前准备工作情况。
洪学智说:“我们原来计划在春节前渡海,现在看来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春节前无法完成准备工作,因此请求推迟渡海时间。”
林彪皱着眉头,说:“我们只有木帆船,必须依靠冬北季风作动力。春节后风向转变,你们渡海更困难。”
洪学智解释道:“海南岛有十几万敌军,主席指示必须一次渡过去一个军,按每条船运30人算,需要1000多条船。我们现在只搞到四五百条船,远远不够。部队大部为北方人不习水性,对大海有恐惧心理。有人说‘从东北打到南海,这回是革命到海底了’。有一个连到海上训练,就有60多人晕船呕吐。要对付敌人的军舰和飞机,不进行海上军事训练是不行的,这些都需要时间。”
邓子恢着急地说:“冬季马上就要过去了,等你们准备工作做好了,时候又不对了,季风转向,你们的帆船怎么过海?”
洪学智说:“邓华和赖传珠同志派我来,就是要把这些困难当面向首长讲清楚。我们打算将大部分木帆船改装机器,这样我们就能不受天气的影响,以机帆船渡海。”
林彪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你们就照此办理,争取早日渡海。”
洪学智笑道:“我这次是向你们要钱来了,改装机器需要很大一笔经费,兵团和华南分局都解决不了。”
“我们手里也没钱。”邓子恢为难地说,“新解放区千疮百孔,到处都需要钱补窟窿。”
“这样吧,你直接到北京向军委汇报。”林彪对洪学智说,“一是说明推迟渡海的原因,二是请中央帮助解决经费问题。”
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代总长听了洪学智的汇报后,立即将情况电报在莫斯科的毛泽东。1月10日,毛泽东回电:
确定以机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之后,林彪派四野后勤部政委陈沂携数百万块银元南下广州。叶剑英、邓华见“财神爷”到了,大受鼓舞。当时,广州一带能用的机器已被抢购一空,于是决定让陈沂亲赴香港、澳门去搞“走私”。
陈沂化装成上海轮船公司的商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包装得蛮像回事,可是对生意场上的一套却一窍不通。叶剑英吩咐说:“你少说话,生意场上的事由温老板去应付,否则就露馅了。”
陈沂和温老板一行7人乘火车到九龙,风风火火赶往香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标是购买登陆艇,而在船市上出售的全是民用船只,吨位小的船破旧不堪,吨位大的是几艘像楼房一样的客船。
温老板说:“这几艘客轮怎么样?一次可运两个营。”
陈沂摇头道:“目标太大不利于强渡,敌人的军舰和飞机一旦发现了,就成了靶子,即使能安全渡过海峡,没有大码头也无法靠岸。”
温老板说:“香港没法指望了,就看澳门有没有合适的货。”
他们又辗转到澳门,那里的船市更萧条。陈沂十分失望,只好空手回到广州。
有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兜了一个圈子,叶剑英、邓华等人不得不回到起点——决定还是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
1950年初的雷州半岛,大军云集,海边帆樯如林,四野第40军、第43军10万大军集结于此。这两个军是四野首批南下的部队,平津战役一结束就作为先遣兵团进逼武汉,现在四野的其他部队已转入和平时期,他们却要进行一次风险极大的渡海登陆战役。
面对惊涛骇浪、浩渺无垠的大海,曾横扫了整个大陆的“东北虎”们心里发毛了。海上有敌人的铁甲巨舰,空中有比猛禽还要凶悍的飞机,再看看渔民们驾驶的木帆船,一会儿被巨浪托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波谷只露出半截桅尖。靠这些在海浪中挣扎的木帆船强渡海峡,行吗?
不习水性的“东北虎”们出了思想问题。
“南下我们打头阵,全国胜利我们压后阵,命真苦!”
“这回是九死一生,革命到底(海底)了!”
解决思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战士们熟悉大海,由恐惧大海到热爱大海、拥抱大海,从而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大练兵开始了。
春节临近了,船工们回家团圆。在海里扑腾了一个月的“东北虎”们开始上瘾了,一日不到海上练一回心里就不舒服。没有船工驾船,他们就自己把船摇上了大海。
那时为了躲避敌机空袭,“海练”一般都在夜里进行。一天,第43军某部副排长鲁湘云等8人扬帆出海,不久,风停了,船失去了动力,只好在海上抛锚。8名战士在船舱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天刚破晓,海上刮起了东北风,鲁湘云将战士们叫醒,准备返航归队。
“你们看,那个黑乎乎的家伙是什么?”一名战士指着西南方向说,“昨晚抛锚的时候没发现它呀!”
鲁湘云心里咯噔一下,可能是敌舰,他镇静地说:“大家把军帽取下,注意观察。”
黑影越变越大,果然是一艘正高速逼近的军舰。
“把武器拿出来,准备战斗!”鲁湘云双目喷火,“躲是躲不过的,只好硬拼了。”
8个人里有5名党员,其他3人也正在积极向组织靠拢,战士们纷纷表示:“跟铁家伙拼命!”
船上有1挺机枪、4支冲锋枪、3支步枪、1个枪榴弹筒、12发枪榴弹,还有十几枚手榴弹和2个炸药包。
“叫敌人尝尝木船的厉害!”鲁湘云沉着地说,“大家别着急,等铁家伙靠近,打它个措手不及。”
军舰绕着木船兜了一圈,确认是“共军”无疑,便调整舰炮猛烈射击。炮火击断了帆绳,哗啦一声白帆从桅杆上滑落,将船压得向一侧倾斜。
敌人想抓活的,停止了射击,纷纷离开战位站在甲板上喊话:“共军弟兄们,投降吧!你们跑不了啦!”
敌舰渐渐逼近了,大约100米时,战士们忍不住了:“副排长,打吧!”
鲁湘云挥手制止:“再放近些,机枪瞄准指挥台上那个胖家伙,其余的人瞄准甲板上的敌军。”
军舰离木船50米时,鲁湘云大喊一声“打”,8人同时开火。舰桥上的胖军官中弹毙命,甲板上戴船形帽的水兵倒下去一片。
敌人遭此突然袭击,纷纷窜进舰舱,军舰掉头驶离木船,然后在木船火力射程之外停船射击。打了20分钟炮,却效果不佳,木船太小一时跃上浪头,一时跌入浪谷。技艺不精的敌人见大炮打不中,便开足马力企图撞碎木船。
鲁湘云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对把舵的战士说:“敌舰想撞沉我们,你放机灵点,注意把好方向。”
舰船快要相撞的一刹那间,把舵的战士向右猛力扳舵,军舰擦身而过。鲁湘云等人乘机将手榴弹纷纷投上军舰,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军舰拖着滚滚浓烟朝远处驶去。
木船打败了军舰,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这一成功的战例大大增强了以木帆船渡海的信心。铁甲战舰没有什么可怕的嘛,几颗手榴弹就把它打跑了,陆地上的战术在海上同样管用!
金门之战失利的阴影仍然笼罩在邓华等人的心上,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必须一次渡过去一个军,需要上千艘木帆船。为了对付敌人的军舰,还必须改装一部分“土炮艇”,把小口径反坦克炮和战防炮安装在木帆船上。训练一个军熟悉海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战前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程。
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渡海作战准备呢?邓华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岂料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整个作战部署。
1950年1月下旬的一天,在海上练兵的解放军截住了一艘形迹可疑的渔船,船上有一个自称是商人的中年汉子居然带了一支左轮手枪。解放军战士怀疑他是国民党的特务,将他押到第40军军部。那商人突然亮出了真实身份,原来是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受纵队司令员冯白驹委托偷渡过海来与主力部队联络。
符振中随身携带着琼崖纵队的电台密码,还有一幅海南岛敌军防卫要图。军长韩先楚不敢耽搁,立即派车将他送往广州。
1月25日,叶剑英亲自在广州主持军事会议,听取符振中作“海南岛敌我双方情况综述”的报告。
这次报告长达4个小时,分为六个部分:一、我之根据地及组织;二、我武装部队之各种情况及可能集中数量;三、敌军组织分布及战力;四、沿海港湾之敌军分布,我之群众条件及如何配合大军登陆问题;五、各地群众条件、米粮及主要公路干线;六、配合大军作战之准备工作。
琼崖纵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武装力量,其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就出在这个纵队。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该纵队发展到3个总队10个团1.5万人,以五指山为中心建立了面积涵盖4个县的巩固根据地,其余各县均为游击区。
海南岛敌军大部为败逃至该岛的余汉谋集团残部,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辖5个军19个师,以及海军第3舰队50艘舰艇,海军陆战队1个团,空军4个大队各型飞机共45架,总兵力为10万人。薛岳(字伯陵)在岛上加紧构筑防御工事,以海峡正面为重点,东西两侧次之,号称“伯陵防线”,强调陆、海、空立体防御。其战略是乘解放军主力部队尚未做好渡海登陆准备之际,先集中兵力“清剿”琼崖纵队,以消除内患;并派空军到雷州半岛轰炸袭击集结在那里的“林匪主力”,以破坏“共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同时,海、空军加强海上巡逻,力图将“共军”击败于半渡之中。
符振中指出,敌军集结主力“清剿”琼纵,使防守海岸线的兵力很少,尤其是东、西两侧,有些地段长达百里仅1个步兵团防守。
最后,符振中用令人费解的海南普通话说:“冯白驹同志让我转达两条建议:一、乘敌军海防部署未完成之际,先派一部兵力偷渡过海,以增强琼纵的力量;二、如果认为上述方案不行,就偷运一批武器弹药接济琼纵。”
符振中讲的是典型的海南官话,大家都听不懂,幸亏叶剑英是广东人,还在海南工作过一段时期,就由他充当翻译。符讲一句,叶翻译一句,搞得跟外国人作报告一样。
2月1日,邓华主持作战会议,根据符振中提供的情报和部队战前准备工作状况,研究渡海作战方案。
邓华指出:“敌人以海南岛为基地,派飞机轰炸广州、武汉,使两湖两广地区不得安宁,中央和野司一再要求我们提前解放海南岛。我们原来设想做长时间的充分准备之后,一举渡过去一个军,现在看来可以采用小规模分批偷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办法,有望提前解决海南岛问题。既然符振中能够偷渡过来,我们必定有办法偷渡过去。”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叶剑英、赖传珠、洪学智、萧向荣、韩先楚、李作鹏、张池明、符振中等。经过几天时间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新的战役指导方针。
2月9日,邓华、赖传珠致电军委和四野:岛上有敌十万,如只采取大规模登陆速决方针,则所需机帆船更多,改装费用更大,舵手、机工、领航人员亦非半年内所能同时办到。另一方面,岛上有我根据地,有冯白驹的配合,回旋余地亦大,只要我们能上去,哪怕小部队,都可打游击,以增强岛上力量。故应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方针。
此时,毛泽东通过与斯大林长达两个月的周旋,终于大功告成,双方完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这是中国百年来与外国达成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他开始兴致勃勃地参观工厂、农庄和大学,西方通讯社关于他访问活动的报道忽然多了起来。
在参观访问的同时,他始终关注着台湾和海南岛问题。邓华9日和林彪10日的电报使他非常高兴,他对师哲等说:“四野找到了解决海南岛的办法,不要空军参战,他们准备用木帆船分批渡海。”
2月12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并转邓华:
邓华决定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营实施偷渡。
1950年3月5日,琼州海峡突然刮起了东北风,第40军军长韩先楚立即打电话给第118师师长邓岳:“总算把东北风给盼来了,你们的那个加强营准备工作做得怎样了,今天能偷渡吗?”
“军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然东风来了,还有什么可准备的?你尽管下命令好啦!”
“好!”韩先楚果断地说,“今天下午起航,实施首批偷渡!”
下午3时,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799人的加强营在海滩树林里集合。韩先楚亲手将一面绣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的红旗授予营长陈永康和教导员张仲先。韩先楚是四野有名的虎将,第40军在东北时有“旋风纵队”之称,韩先楚办事干练,雷厉风行,亦有“韩旋风”的美誉。他的动员讲话简洁明快:“同志们!现在风刮得多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们抓紧时间准备出发。我只有一句话:祝你们一帆风顺,把这面红旗胜利地插上海南岛!”
战前的最后一顿饭是面条和油饼,壮士们狼吞虎咽饭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东北虎”到了江南,整天吃大米,很久未尝面食的味道了。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浪潮翻滚的大海,800壮士扬帆出海,分乘13艘木帆船向西南方顺风疾驶。
韩先楚打着赤脚在海滩上目送船队远航,海浪不时扑上沙滩,漫过他的膝盖。船队在茫茫大海上慢慢消失了,此时暮色四合,他浓眉紧锁,心事沉沉地离开了海边。在回军部的路上,他几次令司机停车,掏出手帕试探风向是否有变。
上半夜一帆风顺,船队行驶了200里,离预定登陆点还有120里行程。过了午夜,风势渐弱,喧腾的海浪渐趋平静。
风停了,木帆船失去了动力。
在指挥船上的苟参谋长忧心如焚,如果不能在天亮前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立即命令信号兵向各船发出“强行前进”的红色信号。
各船按预定方案开始靠人力划船前进。橹不够,战士们用铁锹、枪托和木板划水。天渐渐亮了,苟参谋长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他焦虑不安地下达“加速前进”的指令。
太阳露出了水面,天海一色,万里澄澈,能见度特别好,多雾的琼州海峡居然一丝云雾都没有,船队无遮无拦,轰轰烈烈地扑向薛岳的“伯陵防线”。
上午9时,弯弯曲曲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苟在松的视线里。
不久,从岸上射来一串炮弹,在船队的前方激起一排雪白的水柱。船队不予理会,继续前进。十几分钟后从岛上飞来4架飞机,在船队上空盘旋了一阵,投下4枚炸弹进行火力侦察。船队仍然不予理会,继续朝前划行。飞机判断不出这支船队是敌是友,只好返航了。
敌人的岸炮火力侦察和空中侦察均不奏效,于是派出11只木帆船迎头驶来。双方船只很快搅在了一起,敌方船队发现情况不妙,向岸上发信号报告。岸上炮兵分不清敌我无法开火,那4架飞机再次飞临船队上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知道哪些船是共军,哪些是国军,不敢贸然攻击。
船上的敌人人数少火力差,躲在船舱里不敢露头,他们寄希望于头顶上的空军,于是在船头插上小红旗,解放军的船也跟着插小红旗。后来敌人又换上小白旗,解放军也换成小白旗。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斗智,船队毫无损失地接近了登陆点。
此时,岸上的敌人调来一个营在滩头拦截,海上驶来了2艘军舰,空中有4架飞机。800壮士在敌陆、海、空三方火力的攻击下,开始抢滩登陆。
教导员张仲先指挥先头的3只船,最先朝岸上的敌人发起冲锋。勇士们纷纷跃入齐腰深的海水,在船上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很快就冲上了海滩。
此时,琼崖纵队的接应部队也在敌人的背后打响了,岸上敌军受到两面夹击纷纷弃阵逃窜。
下午1时30分,加强营全部登陆,在琼纵的接应下向五指山区挺进。
第一次偷渡仅伤亡50多人,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敌海、陆、空立体防御的所谓“伯陵防线”。
3月10日,第43军一个加强营1070人,在团长徐芳春的率领下乘21艘木帆船实施偷渡。他们原计划于5日与第40军加强营同时偷渡,当日他们所处起渡点无风,一直候风待命。
10日下午,海峡上空阴云密布,盼望已久的北风终于来临了。
徐团长率领船队开始劈波斩浪,向东南方乘风疾驶。黄昏时,风力增至7级,巨浪如群山奔涌,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船队很快就乱了队形,一条条木帆船在巨浪中时隐时现,出没无常。
有一条船被巨浪打坏了一块船板,海水涌入船舱,副连长李相三鸣枪求救,可是各船都在巨浪中挣扎,无法靠近。李相三命令战士解开背包,拿棉被堵住漏洞,用身体顶住,一直坚持到登陆。
天黑后,船队队形散乱,无法联络,只好各自与风浪搏斗,按预定航线单独行动。在指挥船上的徐芳春无可奈何,马灯点不着,旗语看不见。他想将此情况向岸上报告也不可能,起航时为了隐蔽没有架设电台,现在浊浪排空,船在海上疯狂乱舞,连人都站不住,架设电台谈何容易。
3月11日拂晓,天微亮,风力减弱了,但浪仍然很大。徐团长举起望远镜朝海上观察,发现船队散布在宽阔的海面上,相距遥远。他的指挥船于上午9时在鹿马岭附近登陆。岸上的敌游动哨发现有条渔船靠岸,正在迟疑之际,一阵机枪打来,吓得抱头鼠窜。徐芳春顺利登陆,有两条船也在附近靠岸。他立即命令架设电台,向军长李作鹏报告:“我已登陆,详情待报。”随后,带着3条船上的100多人向海岸左侧前进,以便与其他登陆人员会合。
营长孙有礼指挥几条船在赤水港附近靠岸,在那一带发生了激战,他们突破敌滩头阵地之后,迅速钻入椰林,向第一个集结地龙马镇前进。
3月12日晨,徐团长、孙营长先后在龙马镇与前来接应的琼纵部队胜利会师。清点人数,发现有18条船登陆成功,还有3条船下落不明。后来得知有一条船由于修船直至下午才登陆,在地方党组织的掩护下,几经周折终于归队了;另一条船登陆后与敌交战中大部损失;还有一条船始终下落不明,可能发生了海难。
次日,李作鹏、张池明致电徐芳春:
首批两个加强营偷渡成功的总结报告呈到邓华的案头,邓华开始考虑组织更大规模的偷渡,为主力最后登陆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前两次偷渡登陆点选在敌防御薄弱的东、西两侧,结果因航程太远都没有实现在拂晓前登陆的预案,主力大规模登陆不可能偷偷摸摸,必须选择航程短的海峡正面实施强行突破。根据情报分析,薛岳以陆海空三军大部分兵力防守海峡正面,邓华决心探一探所谓“三位一体”的“伯陵防线”的虚实。
3月26日黄昏,琼州海峡又一次刮起了强劲的东北风,第40军第118师1个加强团2991人,分乘72条木帆船和9艘机帆船,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下,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乘风破浪,直驶彼岸。
刘振华的指挥船是一艘改装的机帆船,站在他身边协助指挥的是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马白山作为琼纵和海南人民的代表出席了政协会议,他主动要求随军打回海南。
夕光映照着波涛起伏的大海,鸥鸟在船队间上下翻飞,发出阵阵悦耳的啼鸣。出征的将士在船上指点着海上壮丽的景色有说有笑。经过几个月的海上练兵,陆地上的“东北虎”逐渐变成海上蛟龙。他们入关以来纵横万里,所向无敌,如今踏波跨海追歼残敌同样信心十足。
夜幕笼罩着大海,船上红色的尾灯在白茫茫的海上闪闪烁烁。刘振华举着望远镜数着一盏一盏尾灯,兴奋地说:“队形保持良好!”
马白山忧虑地说:“刘主任,浪越来越小,估计风很快就要停了……”
刘振华掏出手帕,果然风力小多了,手帕无力地轻摇着。他焦急地盯着起伏的海浪,心中默祷“风休住、风休住……”可是天不作美,大海很快就平静下来,如一面闪光的大镜子。
“照这样下去,我们拂晓前能登陆吗?”刘振华转身对马白山说,“现在行程不足三分之一。”
马白山说:“整个航程一共才十几海里,用人力代替风力,争取拂晓前登陆不是没有可能。”
“好!”刘振华对信号兵说,“向各船发信号,摇橹划桨,继续前进!”
各船接到信号,降下风帆,开始吱吱呀呀地摇橹划桨,木板、枪托也成了划水的工具。
子夜时分,海上白雾弥漫,三米开外什么都看不见了。恰在此时,夜巡的敌机飞临船队上空,军舰的马达声远远传来。刘振华内心一阵紧张,担心船队可能会暴露。可是抬头看不见敌机,举目四望也看不见军舰,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老天爷还是做了一件美事,用浓雾的帷帐遮住了船队的踪影。巡逻的军舰和飞机很快就返航了。
3月27日凌晨3时,刘振华接到92炮连无线电报告:“敌炮艇一艘朝我迎面驶来,情况紧急,我们躲避不及,是否先敌开火?”
92炮连的船只是改装的“土炮艇”,将步兵炮安装在木帆船上,担负船队的护航任务。
“既然无法隐蔽,就先下手为强,打!”刘振华果断地命令道。
海上很快就传来隆隆炮声,结果木船打跑了铁舰。在这次短暂的海战中,有两只木帆船被击沉。
韩先楚来电询问:“船队离登陆点多远?在什么位置?”
其时,浓雾尚未消散,刘振华和马白山焦急地四处张望,除了附近隐约可见几只木帆船之外,什么都看不见。
十几分钟之后,天色渐亮,正前方突然呈现出山的轮廓。
马白山说:“是海南岛无疑,不过,我还不能判断是岛上的什么地方。”
不久,右前方传来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马白山说:“估计是接应部队与敌人打响了,看来我们偏离预定登陆点大约30海里,现在赶往临高角需要两三个小时。天已经亮了,为了避免在海上与敌人的飞机和军舰作战,不如就近登陆。”
刘振华展开军用地图,当面海岸为澄迈县玉抱港,那一带正是敌重兵集结地域。在马白山等人期待的目光中,刘振华经过紧张思考,果断地说:“刀山火海也得硬闯过去,准备强行登陆!”
刘振华用无线电报话机命令各营:“向我靠拢,准备登陆!”
各营指挥员在报话机里急问:“雾太大我们看不清方向,你在哪里?”
“我的船打开马达,你们听声音向我靠近。”
可是附近能听到马达声的只有3艘船,刘振华只能指挥4艘船强行登陆了。
此时岸上的敌人发现有4艘船正强行突破漂浮着水雷的封锁带,连忙用火力拦阻。霎时枪炮声大作,船四周溅起密密麻麻的水柱。有一艘机帆船中弹,马达隆隆作响可是船身却动弹不得,该船立即改用人力摇橹划桨继续前进。李广文副团长负轻伤,团政治处张之栋主任负重伤,伤亡了十几名战士。
刘振华命令电台向军部报告:“我们立即登陆。”
此电刚一发完,一架敌机向指挥船俯冲扫射,几十发子弹打在船尾,把舵的水手中弹倒下,一名战士冲上去接替把舵;这名战士中弹了,又一名战士替补……不到10分钟,舵位上就伤了七八个人,战士们前仆后继的英勇行为使刘振华深受感动,他一把抓过卡宾枪,率先跳下水去,朝滩头冲锋。
4条船200多人,在刘振华、马白山的率领下很快占领了玉抱港敌阵地。报务员在冲锋时牺牲,发报机和无线电报话机也被打坏了,无法向上级报告,也没法用无线电实施指挥。刘振华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打三发红色信号弹,再点三堆篝火,引导其他船只到这里登陆。”
在十几分钟之内,先后有七八只船在玉抱港登陆成功。与此同时,东西两侧海岸到处都在发生激战。加强团的船只因浓雾的影响和逆流冲击,散布在东西20公里的海域,天亮时分别从林诗港至白传港宽阔正面先后登陆。
红日从东方海平面上冉冉升起,海上的雾气开始飘散,登陆作战仍在激烈进行着。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雷公岛上。这是一个落潮时伸入海中达2公里的半岛,涨潮时四周环水变成一座孤岛。有3只船拂晓时在该岛登陆,100多名勇士与守敌1个加强营在该岛血战两昼夜,毙伤敌200多人,最后仅11人夺船突围,大部壮烈牺牲。
战至午时,加强团除少数船只外,大部成功登陆,守敌2个团被击溃,刘振华、马白山率部向五指山根据地进发。途中与敌血战十四昼夜,终于与琼纵胜利会师。
登陆地域本是敌重点防御地带,没料到登陆竟如此顺利。刘振华与琼纵会师后才搞清事情真相。原来琼纵2个团和首批登陆的先锋营奉令接应加强团在临高角登陆,他们在夜间到达指定地域时被敌发现,薛岳立即判断临高角必为新的偷渡点,将部署在澄迈一带的一个主力师连夜调往临高角,无意中形成了“调虎离山”,使真正的登陆地带敌兵力相对薄弱,而临高角却成为最激烈的战场。
第40军加强团在澄迈县成功登陆的消息,使第43军军长李作鹏再也坐不住了。首批偷渡,兵团令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营同时实施偷渡,天不作美,第43军起渡点无风,让第40军抢了先。第二批派加强团偷渡,又被人家抢了先。
本来第43军加强团准备于3月24日和26日起渡,结果因风向不利而作罢。
第43军的前身为第6纵队,是四平战役之后在松花江以北最先组建的3个纵队之一,底子是八路军第115师主力一部,其历史可上溯至井冈山时期,甚至还与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沾边。战史上许多经典战例,如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平型关大捷等,都有第43军的参与。
“43军是四野的主力,从来没有落后过,唉!老天爷可不能偏心眼喽。”李作鹏坐上吉普车朝海边飞驰,头顶上阴云密布,看样子要刮大风,他得抓住这次机会。
他赶到第127师师部,师长王东保正在主持会议,准备于当晚渡海。李作鹏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特大喜讯,40军加强团近3000人,27日拂晓在玉抱港强行登陆成功,已经与接应的琼纵和先锋营会合了。你们要向40军加强团学习,争取更大的光荣!”
第43军两批偷渡在时间上虽然慢了半拍,但规模都比第40军大。这次偷渡准备出动3733人和88艘船只。
有两位脸色黝黑十分干练的海南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位是琼北区地委宣传部长陈说,另一位是府海特区宣传部长徐清洲。二人刚从北京参加青代会归来,决定随军打回海南。
3月31日晚10时,三颗红色信号弹射向夜空,88艘船只同时升起风帆,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向海峡彼岸驶去。师长王东保的指挥船位于右纵队,陈说、徐清洲同船协助指挥。在闪电的映照下,船队保持着严整的队形,晶亮的雨线斜飞入海。
航行2个小时后,船队接近海峡主流海区,此时风停雨住,喧嚣的大海突然平静下来。
王东保骂了一声:“娘的,真不走运!”随后下令摇橹划桨继续前进。当时每只木帆船配有一橹六桨,各船接令后开始按预先规定的方案奋力划行。
4月1日深夜1时左右,空中传来飞机的引擎声,两颗照明弹将海面映得亮如白昼,船队完全暴露了。飞机低空扫射一阵,也许是没有照明弹了,胡乱投下几颗炸弹就返航了。
“护航队做好战斗准备。”王东保用报话机下达命令,“准备迎击敌舰,一定要缠住军舰,掩护主力船队安全通过。”
几分钟后,右前方发现舰炮开火时闪亮的火光,炫目的弹道映亮了海面,船队中间不时掀起高高的水柱。
护航队“红五连”的3艘木帆船离敌舰最近,他们冒着密集的炮火勇猛地扑向敌舰。3∶3,1艘巡逻舰和2艘炮艇与3只小木船交锋。为了最有效地发挥步兵武器的威力,3只木船沉着地逼近敌舰,直到200米距离才一齐开火。火箭筒和六零炮连连命中,机枪、冲锋枪打得“铁家伙”火光四溅,最后连手榴弹也扔上了军舰。
仅一个回合的交战,那艘大舰便拖着浓烟逃走了,后面的两艘炮艇见势不妙,连忙掉头远遁,3只小木船打败了3艘军舰。
在船队左侧又驶来一艘军舰,护航队九连的3艘木帆船立即扑了上去与敌舰缠斗。
王东保下令主力船队继续前进,护航队留下掩护。此时,海上刮起了东北风,船队乘风破浪,很快就脱离了海战区。
在预定登陆点接应的琼纵第1团和第43军先锋营,听到海上炮声隆隆,意识到登陆船队已经逼近,于是向守敌发起攻击。
王东保看到前方突然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兴奋地说:“我们快靠岸啦!接应的部队与敌人打响了。”
凌晨4时30分,船队在海口市以东90里处的塔市一带强行登陆。船上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朝岸上猛烈射击,勇士们纷纷跃下海向滩头发起冲锋。守敌前后受到夹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王东保的1号船与师政委宋维栻的2号船并肩靠岸,他们率领第一梯队突破铁丝网,连续攻克十几个地堡,歼敌2个连,俘100多人,迅速占领了登陆场。
6时30分,刘荣率领的琼纵第1团与徐芳春率领的先锋营杀至海边,双方胜利会师。
天亮时,清点人数,发现只有护航队的八连和九连没有登陆,登陆场附近海域已经看不到船只,王东保、宋维栻与刘荣等商量后,决定扩大战果向两侧敌阵地进攻。很快消灭敌1个团部、2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俘副团长以下200余人。登陆场附近战斗胜利结束后,部队开始向敌纵深攻击。
薛岳发现“共军”居然在他的眼皮底下登陆,恼羞成怒,立即通过海口至灵山公路调集兵力,企图将登陆“共军”逼回滩头,一举歼灭。
当日下午,敌沿公路很快布设了一道新防线。王东保率部挺进到公路附近,见两侧山头均被敌军占领,下令强攻,黄昏前一举突破敌防线,连夜转进至琼山县云龙乡一带。
4月2日,薛岳派第32军军长李玉堂率4个主力团分三路向云龙乡“进剿”。
4月3日夜,登陆部队转移至钟瑞一带,立足未稳,发现敌人又从几个方向逼来了。
“光躲不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王东保铺开地图愤然道,“只有打痛敌人,才能摆脱薛岳的围追堵截。”
宋维栻若有所思地说:“这个薛岳有‘老虎仔’的绰号,红军长征时,他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从江西一路追到陕甘,搞得我们很被动。此一时,彼一时,他还想故伎重演是打错了算盘!”
“对!吃掉他一路,给他点颜色瞧瞧!”
4月4日中午12时,王师长和宋政委将作战决心向刘荣、徐芳春通报。刘、徐均表示同意。王东保对琼纵第1团的实力不了解,怕他们顶不住当面之敌的进攻,于是问:“刘荣同志,你们能不能顶住敌人1个团的进攻?”
刘荣笑道:“没问题!”
王东保见他满有信心的样子很高兴:“我观察这两天的战斗,你们武器虽差,但是很勇敢。现在敌人分三路进攻我们,从蓬莱方向来的那路要经过你们阵地,你们一定要在龙虎坡将敌挡住,以便我们歼灭从大坡方向来的那一路。从南阳方向来的一路动作迟缓,一时还赶不到,正利于我各个击破。”
刘荣猛拍大腿:“好哇!你放心干吧,我保证不让一兵一卒闯过龙虎坡!”
下午1时,龙虎坡阻击战打响了,那一带山头灌木丛生,敌机投掷燃烧弹将阵地化为一片火海。敌军见守阵的是“土共”,气焰十分嚣张,在强大炮火的支援下连续发起疯狂进攻。一轮轮攻势迅速瓦解,被大火烧焦的山坡上躺满了尸体。琼纵第1团也伤亡很大,不少阵地多次出现拉锯战,有一个连只剩下30多人,但他们仍然牢牢地控制着龙虎坡。
下午5时,王东保率部向大坡之敌发起总攻,仅半个小时即全歼一个主力团,敌团长被击毙,副团长以下1000余人被俘。
薛岳的分进合击计划遭到彻底失败,他预感到“共军”大规模登陆作战恐怕为期不远了,即将“围剿”琼崖纵队的主力匆忙调到沿海一带布防,同时令海空军加紧巡逻,严防“共军”渡海,并派飞机每天越过海峡去监视和轰炸集结在雷州半岛的船队。
薛岳在海口市郊的五公祠寝食难安,蒋介石让他经营海南岛,以便与台湾遥相呼应,他一度有做“海南王”的美梦。可是,海陆空立体防御的“伯陵防线”如此脆弱,先后有4股“共军”窜犯上岛,一次比一次闹得凶,这回居然能一口吃掉一个主力团!他不敢设想窜犯上岛的共军到底有多少兵力。连偷渡上来的这几股都对付不了,他还敢做梦当“海南王”吗?
想到这里,他的心头涌起一股悲凉,该步白健生的后尘上台湾岛了。他不想当“光杆司令”,于是致电台湾,要求蒋总裁派兵增援海南岛。这是“老虎仔”的一条诡计,明知台湾岌岌可危,蒋总裁绝不可能派兵前来,言外之意是弃守海南,撤兵台湾,这样一来他将来在台湾就不会像“小诸葛”那样寂寞了。
岂料蒋总裁并不想放弃海南岛,令他加紧战备,确保“海南复兴基地”。蒋介石象征性地调来3艘军舰,以支援海南抗登陆作战。薛岳无可奈何,只好将他有限的兵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线摆开,结果处处设防,处处薄弱。
阳春三月的雷州半岛已经非常炎热,渡海兵团司令员邓华顶着炎炎烈日在海边徘徊,海浪一阵一阵拍打着礁石,发出节奏分明的轰鸣声。沙滩上水汽蒸腾,使视野的景物飘忽不定。兵团上下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东北风!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插满了悬布条的竹竿,这是各部试风的“风向标”。
第二批偷渡成功后,第40军首长向兵团建议“停止小批偷渡,提前发起最后登陆作战”。
韩先楚、解方他们的理由是:敌人已经停止“清剿”琼纵,将主力调到海边布防,又有四次教训,不可能再轻易让我偷渡成功。这种“逐渐添油”的办法,迟早会吓跑敌人。每次偷渡船只大部去多回少,使主力最后登陆将会因船不够而难以形成拳头。
邓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心于谷雨前后发起大规模登陆作战。
4月8日,邓华致电四野和军委:第二批登陆成功,证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船只,充分地做准备,很好地利用风潮,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是可以在正面的任何一处强行登陆的……第三批决定组织6~7个团的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以北地区强行登陆。
次日,林彪、邓子恢复电同意上述建议。
4月10日,邓华在徐闻县赤坎主持军事会议,决定将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分为第一、第二梯队随时候风渡海。
第一梯队分为东西两路军共2.5万人,以第40军6个团为西路军,以第43军2个团为东路军,登陆场以临高县马袅港为界,以西属第40军,以东属第43军。韩先楚率军指挥所随第一梯队渡海。
第二梯队由第43军主力组成,约2万人,随第一梯队跟进。邓华率兵团指挥所随第二梯队渡海。
随后两个军进入临战状态,雷州半岛南端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樯橹如云,连绵数十里。岸上兵营里的战士打好背包,备足了粮弹,只待一声号令,就可登船南征。
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天来,邓华和各军首长遍访渔村,向那些富有经验的老船工请教,何时有东北风?4月15日,一位七旬老人拂着胸前的银须,十分肯定地说:“明天要刮东北风。”
邓华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振奋,为了进一步证实老人的预言,他又连续访问了十几位老船工,他们虽然说得不很肯定,但都说近几天应该有东北风。
当日,邓华正式下达准备强渡琼州海峡,大举登岛作战的命令。
4月16日,各师团进入一级战备。拂晓无风,将士们望着平静的港湾和沙滩上的“土风向标”十分失望。上午9时,竹竿上的布条开始飘动。
“起风啦!起风啦……”
监视风向的值班员兴奋得大叫起来,可仔细一看,风向不对,布条都是向岸上方向飘的——南风!
邓华吃过午饭见猎猎作响的红旗仍在向南飘动,顿时心里没底了。风向能扭过来吗?他身经百战,最能理解临战前的一刹那是最折磨人的,就像一张拉开的弓引而不发,时间一长,射手必会筋疲力尽。
他耐着性子在烈日下亲自观察风向,细心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秘密,飘动的旗子正以肉眼难以察觉的慢动作绕着旗杆缓缓旋动。到下午4时,旗子开始朝西南方飘动,而且风力不断增大,海边的“土风向标”被吹倒了一大片。
黄昏后,2万将士纷纷登船,岸上挤满了送行的军民,一首新编的《渡海作战歌》唱得响彻云霄:
17时40分,12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350多艘木帆船同时扯起风帆,起锚摇橹的声音伴随着越发嘹亮的歌声,使勇士出征的场面显得格外雄壮。
韩先楚站在1号船上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海面,随着霞光渐渐消退,他明显感到背后的风开始减弱了。
船队行驶了20里,海上忽然风平浪静。
“娘的,盼了这么多天的风,就吹几下子,老天爷真会捉弄人!”韩先楚猛擂粗大的桅杆,厉声道,“命令各团摇橹划桨继续前进!”
晚上10时,船队刚驶至海峡主流,突然两声闷响,照明弹像天灯一样悬挂在空中,将海面照得雪亮。
韩先楚抓起无线电报话机,大声对炮兵主任黄宇说:“左前方发现敌舰,护航队立即迎战,掩护主力船队通过。”
黄宇率领的护航队共有“土炮艇”16只,陆地上的“战争之神”将战防炮、山炮安装到木船上,他们曾在陆战中战绩辉煌,现在又要书写海战史上的奇篇。
敌舰队向船队疯狂射击,借着炮火的闪光,黄宇很快发现左前方有7艘舰艇。他下令护航队加速前进,以宽正面迎战敌舰队。一时间,海面炮声隆隆,弹道如织。敌舰吸取前几次海战的教训,不敢近战,见“土炮艇”纷纷扑来,吓得连忙规避。有一艘军舰企图摆脱护航队去冲击主力船队。黄宇发现后,立即令自己的指挥船迎了上去,在100米距离用战防炮击中敌舰中部。敌舰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退出了战斗。
海战正酣之时,突然刮起了东风,韩先楚即令主力船队加速前进,很快就冲过了水急浪高的中流。
与此同时,第43军护航队的5艘“土炮艇”同敌3艘军舰展开了激战。指挥船是一艘改装的机帆船,配1门山炮,其他4艘为木帆船,各配1门战防炮。步兵们在海上大展雄风,用大炮和重机枪打得3艘军舰掉头逃窜。第43军船队的90多只帆船顺利冲破敌舰的拦截。
韩先楚率主力船队远离海战区后,黄宇的护航队横亘在敌舰队与主力船队之间,继续用步兵炮与敌缠斗。在激烈的炮战中,“土炮艇”相继负伤,不断退出战斗。战至4月17日凌晨5时,报话机里传来韩先楚的声音:“军主力全部胜利登陆,‘炮艇队’已完成护航任务。你们按计划掩护空船返航。”此时,护航队只剩5艘木帆船。
天亮时,北返的大批空船行至海峡中流,黄宇命令5艘“土炮艇”再次驱逐敌舰。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能见度极好。在蓝天碧海之间出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幕,弹痕累累的木帆船将庞大的军舰追得四处逃窜。
黄宇的指挥船咬住一艘敌舰,边追边打,敌舰速度快,很快就逃出战防炮射程之外。黄宇下令停止射击,继续追击。此时从后面突然蹿上来一艘更大的军舰,黄宇举起望远镜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那军舰就像一栋大楼,周身遍插各种口径的火器,如此庞大的军舰出现在琼州海峡还是第一次。那艘巨舰并不开炮,刀一样锋利的舰艏犁开海水,使得浪花向两侧高高溅起。
“敌人想撞沉我们的木船,看来没尝过我军近战的厉害!”黄宇为了迷惑敌人,下令用篷布将战防炮遮住,篷布上用刺刀划开一条缝用来瞄准。
这艘军舰名“太平”号,是刚从台湾调来增援的,第3舰队司令王恩华中将将其作为旗舰。彻夜海战使王恩华通宵未眠,他害怕夜战,一直等到天亮才亲自披挂上阵。他站在舰桥上举着望远镜搜索海面,很快就发现有一只蒙着篷布的木船正在波峰浪谷之间出没。
“靠上去,抓活的。”王恩华戴着雪白的手套,指着前方的木船对身旁的舰长说,“那可能是一艘满载军用物资的运输船。”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敌舰长命令水兵“抓活的”。那些水兵立即从炮位和舱室窜到船舷,拿着绳子和带钩的竿子准备“逮”住木船。
王恩华放下望远镜,用肉眼已能看得十分真切,木船的白帆千疮百孔,破布片随风飘舞。船身弹痕累累。在200米距离的时候,木船上的篷布突然掀开了,王恩华吃惊地发现布下面盖着的不是什么物资,而是一门火炮!
轰隆一声巨响,那门只有57毫米口径的小炮突然抖动了一下,王恩华顿时双眼一黑,身体被一股气浪猛然推倒。舰长从地上爬起,透过黄绿色的硝烟发现王恩华倒在血泊中。
舰长连忙将他抱起,连呼:“王司令,醒一醒!王司令……”
王恩华被炮弹击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太平”号急忙返回海口基地,但是舰队司令王恩华再也没有睁开眼睛,成为国民党在海战中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4月17日深夜2时,第43军主力船队逼近玉抱港一线海岸。海战一爆发,岸上的守军就不断用大炮向海上发射照明弹,此时,密密麻麻的帆船渐渐逼近海滩,守军惊恐万状,枪炮齐鸣,向海面胡乱射击。
玉抱港、才芳岭一带距海口市较近,薛岳被枪炮声惊醒,以为渡海部队的主攻方向是海口,为了确保海南首府的安全,他连忙下令防守其他地段的机动部队速向海口附近集结。
3时30分,韩先楚率第40军主力船队开始在博铺港一线海岸抢滩登陆,守军拼命抵抗,用密集炮火向海上射击,许多帆船中弹起火。韩先楚的指挥船亦受重创,桅杆被炸断,帆布坠落到海里。
“狠狠地打!各船火力开始还击!”韩先楚对着报话机大吼。
五颜六色的信号弹从各师、团指挥船上射向夜空,霎时数百艘战船上的枪炮一齐怒吼,炫目的弹道映照着水柱纷起的海面,韩先楚挥着拳头,兴奋地对解方、符振中等人说:“太壮观啦,打了一辈子的仗,还没见过如此激动人心的一幕。”
解方副军长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此时兴奋得大叫起来:“敌人的阵地挨揍啦!肯定是先遣团苟在松、刘振华他们干的!”
韩先楚急忙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敌军阵地被炮火覆盖,从弹道判断,炮弹来自临高山主峰。
“太好啦!刘振华他们占领了临高山制高点。”韩先楚绷紧的神经突然松弛下来,“敌人的火力弱多了,丢了临高山,他们没戏唱了。老解、老符,咱们准备上岸!”
临高山是海口市以西漫长海岸线上的最高峰,海拔109.7米,可俯瞰秀英港、临高县城、新盈港等要地,晴空丽日的气候条件下还能远眺雷州半岛。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海南后,在峰顶修筑炮兵阵地,将2门重炮安装在那里。现在操纵这2门重炮的是第40军的渡海先锋营,他们在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攀上了峰顶,全歼敌一个营,然后掉转炮口向海边敌防御阵地猛烈轰击。敌核心工事被一个一个相继摧毁,守军腹背受敌顿时军心动摇,纷纷弃阵而逃。
登陆部队冲上海滩,推倒铁丝网和鹿砦,向敌防御阵地纵深推进。
在临高山上指挥作战的苟在松和刘振华,适时调整炮火向敌纵深射击,炮弹一直将敌追至临高县城。
清晨6时,主力船队全部登陆。韩先楚率军指挥所向临高山进发,他边走边用报话机指挥各部作战。这时空中传来飞机的引擎声,他紧张地朝四周观察,只见从海滩到滨海各山头,遍地都是拥挤不堪的登陆部队。
“各师、团注意防空!”
韩先楚话音未落,2架敌机飞临头顶。
“军长,快令各部去掉伪装,我有办法对付敌机。”报话机里传来第118师师长邓岳的粗嗓门。
邓岳在海边一个小山头上发现了敌对空联络的红白布板。他立即调整布板的方向,将箭头对准溃逃的敌军。飞机辨不清敌友,按布板指示方向朝溃兵狂轰滥炸。2架飞机很快就耗尽了弹药,带着“非凡的战绩”返航了。
第118师很快就将溃敌全部消灭,顺势攻克了白莲市。
登陆部队势如破竹,将薛岳苦心经营的“伯陵防线”搅得七零八碎。
17日黄昏,登陆部队与接应部队在临高山下胜利会师。苟在松、刘振华和琼纵首长马白山、陈青山将韩先楚等迎进一所竹棚。
马白山握着韩先楚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会师啦!”
韩先楚走到地图前,冷静地思索了几分钟,说:“我们这次登陆顺利得有些反常,敌人除了固守工事,居然没有机动兵力进行反击。这是为什么?”
苟在松等皱起眉头,一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按理这一带是敌核心防御地域,薛岳将第64军摆在这里,应该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反扑,为什么敌人只是消极防御,不主动出击呢?
韩先楚指着地图上的临高县城,果断地说:“立即向纵深发展。首先包围临高县城,注意捕俘,迅速查明敌主力位置及动向。”
午夜时分,各部按预定计划相继抵达临高县城四周。敌人龟缩在城里盲目地朝漆黑一团的城郊开火。
军侦察分队经过审讯俘虏,摸清临高县城只有敌一个师部和一个团守卫。
韩先楚估计敌人可能将第43军登陆点当成了我主攻方向,将机动部队纷纷调往那个地带,因而导致临高一带防御空虚。
“攻打临高城可能要费时间,我们不能被敌人一个多团的兵力拖住。第43军登陆方向压力肯定很大。”韩先楚举着蜡烛,面对地图,紧张地思考对策。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仅几分钟就考虑好了作战方案。
“我们改变原定作战计划,临高县城交给琼纵和先遣团,军主力绕城东进向第43军靠拢,寻歼敌军主力。”韩先楚果断地说,“各部立即行动,电台将新的作战方案上报兵团和野司。”
18日凌晨,第40军主力近2万人在韩先楚的率领下,向东疾进。次日,在美台地区歼敌一个团,并占领加来。随后,军主力继续向澄迈、海口方向进攻。
与此同时,第43军登陆部队与接应部队会合后,连续挫败薛岳的多次反攻,并袭占福山,击毙敌第62军参谋长温轰。
至此,琼西北沿岸各要点全部被解放军控制,薛岳的“伯陵防线”已不复存在。
19日,林彪、邓子恢得知渡海兵团主力胜利登陆的消息后,立即致电邓华等向前线将士表示祝贺。
薛岳在五公祠的“海南第一楼”里如困兽般团团乱转,他最初判断“共军”此番登陆仍系小股偷渡,待琼西北防线各要点相继陷落,始感形势不妙。18日,蒋介石自台湾来电,令其适时布置总撤退,将海南主力撤往台湾。此时,薛岳的主力基本未受损失,他不甘心草草结束“海南王”的美梦,还想以手中5个师的预备队为赌注,最后一搏。
19日,薛岳急令预备队乘汽车由嘉积、海口向美亭、澄迈驰援,企图将立足未稳的第43军登陆部队赶下大海,恢复“伯陵防线”。
敌军浩浩荡荡的车队一出现在公路上,琼纵的情报网立即层层上报。邓华综合各方情报,判断薛岳企图在美亭、澄迈地区与我登陆部队决战。这是大举围歼薛岳主力的好机会。
19日下午4时,邓华电令韩先楚、龙书金(第43军副军长)等:“40军即向澄迈前进,负责包围歼灭澄迈之敌;43军即进至美亭东北地区,担任歼灭海口及定安向澄迈增援之敌。”
两军首长接到上述电令,于当日黄昏率部东进。次日拂晓,第43军第128师进至黄竹、美亭地区,与驰援之敌第252师主力遭遇。龙书金即令第128师将敌包围,同时令第127师占领美仁地区有利地形,阻敌增援,以利围歼第252师主力。
薛岳接到第252师被围于黄竹、美亭地区的告急电,当即调集重兵,企图对围攻第252师的“共军”实施反包围。琼北防区司令李铁军从五公祠受领任务之后返回海口,于20日晚8时电令各部向美亭地区钳击。
邓华兵团的电信侦察人员截获李铁军的电报后,经过通宵奋战,于次日拂晓前破译了这份电报。21日6时30分,邓华根据最新敌情致电韩先楚:“根据李铁军20日20时致电252师称:151师及252师754团已抵美亭东南地区,62军军长指挥153师此刻在白莲以南,163师现位南兴市,准备21日拂晓由北而南向美亭地区钳击。依据以上情况判断,澄迈可能无敌。如澄迈无敌,以一个师迂回白莲市南援敌侧背,一个师迂回美亭东南敌侧背;如澄迈有敌,则以一个师包围该敌,一个师先迂回消灭美亭以东之敌,后再北上消灭白莲南下之敌。”
邓华的作战意图是以龙书金部包围美亭、黄竹之敌,吸引敌增援,再以韩先楚部反包围增援之敌。
于是在黄竹、美亭地区以敌第252师主力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三层包围圈,敌我双方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愈演愈烈。
21日,龙书金指挥第128师对敌第252师发起围歼之战。此时从海口驰援之敌已进抵风门岭一线,企图里外夹击,击溃第43军登陆部队。
风门岭距澄迈县城18公里,是澄迈至海口公路的咽喉要地,由西至东共有3座山峰,东侧的105高地为其制高点。
风门岭之战是海南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战斗,有点类似锦州战役时的塔山阻击战。第128师能否顺利围歼美亭之敌,关键在于能否挡住敌援军,一旦风门岭防线被突破,第43军登陆部队将陷于敌里外合击的危险境地。
防守105高地的是第127师第381团一连,该连自上午9时战至黄昏,连续击退敌13次进攻,战况之惨烈为四野南下以来所仅见。随军记者于振瀛有如下一段记述:
傍晚,传来105高地的消息:敌人集中了2个师的炮兵,100多挺轻重机枪,外加8架飞机,配合6个团的步兵,向我381团一连阵地连续进攻13次,其中有9次是整营的兵力。阵地上落了上千发炮弹,飞机投下的炸弹有好几百枚。山头被削平,石头被炸碎,红土被烧焦,死神在肆虐,我坚守105高地的英雄们子弹和手榴弹打光,工事多次被平毁,最后全连只剩下13个战士,其中10人负伤,但是他们仍然浴血奋战,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刺刀刺弯了,枪托砸断了,顽强地反复拼杀争夺,顶住了敌人疯狂的进攻,阵地屹立不动,阵地前却留下500多具敌人的尸体。
当第43军登陆部队在美亭地区与数倍于己之敌浴血奋战之时,韩先楚率第40军主力共7个团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于黄昏时进抵美亭东西两侧,对敌形成包围态势。敌军发觉“共军主力”突然杀至,惊恐万状,连夜向府城、海口方向突围。
在这个阴云密布漆黑一团的夜晚,敌我双方彻夜混战。由于第40军的包围圈尚未形成,敌增援部队大部逃脱,美亭之敌第252师主力在突围时被歼灭一个整团。敌军虽然在暗夜中大部突围,但是经此一战,军心动摇,在向海口撤退途中自乱阵脚,成溃逃之势。
22日,蒋介石获悉“共军主力”在海南登陆成功,并击溃守军的消息后,严令薛岳“放弃海南,将部队撤运台湾”。
薛岳见大势已去,匆忙由五公祠驱车至海南行政长官公署,与陈济棠急谋对策。
“海南有十几万军队,怎么这么快就要撤退?”陈济棠大惑不解,不满地说,“是不是老蒋要你放弃海南将军队调去保卫他的台湾?你这个薛老虎不是挺能打的吗?罢罢罢!撤就撤吧,晚撤早撤一个样,天下早晚都得姓‘共’。”
薛岳满面羞愧,10万大军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上午10时,李铁军报告说共军主力进抵白莲地区,第62军等部被击溃正向海口撤退。薛岳终于定下总撤退的决心,电令李铁军:“放弃琼北,退守琼西,再策后图。”随后向各部下达全线南撤的命令:第一路军向万宁、乐会撤退;第二路军向陵水、保亭撤退;第三路军向北黎、八所撤退;第四路军及海、空军集结于榆林、三亚。同时致电台湾“国防部”,要求务必于26日前派大批舰船至榆林、三亚等港口,接运军队。
当日下午1时,薛岳和陈济棠等在海口机场登机,飞逃台湾。
23日拂晓,韩先楚、龙书金指挥登陆部队攻占府城。上午8时,先头部队进入海口。
23日晚7时30分,邓华率第二梯队扬帆起航,于次日凌晨顺利登陆。至此,渡海兵团全部登陆成功,开始转入追歼残敌的战斗。
邓华率兵团指挥机关进驻海口之后,立即向各部下达了追击命令:
第40军主力和第43军第128师为东路军,由海口出发,经文昌、嘉积、乐会、万宁、陵水,向榆林追击;
第43军第129师和第127师第380团为中路军,由美亭出发,经那大、白沙,向北黎、八所追击。
25日,海南的传奇英雄冯白驹在海口与邓华紧紧拥抱,随军记者拍下了这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幕,新中国的阳光终于驱散阴霾,普照海南大地。
追击大军势如破竹,东路军连克嘉积、和乐、万宁、陵水,于30日黄昏攻占最南端的榆林、三亚两港,将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中路军为渡海第二梯队,自天尾港登陆后,经美亭、澄迈、那大向琼西疾进,于30日进抵小岭、八所、北黎一线,全歼敌第4军一个师。
西路军水陆并进,一路乘15艘机帆船向北黎港进发,途中遇到大风浪,未能按时抵达北黎港。陆上追击部队抵达北黎时,该地已经被中路军占领。
经过七昼夜的追击,三路大军于5月1日将海南各要点全部占领。薛岳集团大部逃往海上,一部被歼灭,一部溃散于山林中。
历时58天的战役至此落下帷幕,四野渡海兵团横渡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全境,出色地完成了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海登陆战役。歼敌3.3万人,其中俘24,890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装甲车和坦克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4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我伤亡、失散4500余人,这是四野南下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渡海登陆作战之艰辛与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薛岳、陈济棠逃到台湾之后,匆匆赴阳明山觐见蒋介石。他念念不忘海南岛上的十几万人马,苦苦哀求老蒋速派舰船前往营救。蒋介石最初希望粤军据守海南,与台湾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将华南、华东大片地域置于飞机的威胁之下。现在海南“沦陷”已成定局,在华南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在了共军的手里,蒋介石的飞机在华南已经没有地方落脚了,因而,华中的武汉、西南的重庆从空袭的威胁之下解脱了。
“我已令海军全力营救琼岛官兵,你们二位和余汉谋将军可以放心。”蒋介石穿着长袍马褂,拄着文明杖在房中来回踱步。
此情此景使陈济棠联想起几个月前,白崇禧到海南求援时的一幕。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军阀,一旦丧失了军队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白崇禧从龙门港空手返回海口之后,其丧魂落魄的模样曾令粤系军阀感慨不已:“‘小诸葛’一生飞扬跋扈,趾高气扬,连老蒋都没少受他的气,居然有今日,真令人难以置信。”
现在薛岳终于步白崇禧的后尘,哀求别人派船去营救自己的部队。好在台湾防守兵力不足,老蒋并未刁难粤系将领,当即表示马上派船去海南岛。
薛岳曾一度为蒋嫡系将领,加上从海南岛营救出来的粤军有7万人,初上岛时还沾沾自喜,毕竟还有些本钱。岂料老蒋手段之辣令人咋舌!他只重用黄埔系中的陈诚一派。所有败退到台湾的军队,上岛时一律被缴械,听候陈诚发落。国民党派系林立的军队终于在上岛之时,归于一统。陈诚宣布中将以上军官一律退役,包括晋系的阎锡山,西北军系的孙连仲,粤系陈济棠、余汉谋,中央军系的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均被打入冷宫。白崇禧、薛岳则受到抄家的待遇。
薛岳初上台湾岛自然预料不到日后的命运,听到蒋介石已派军舰去海南岛的消息,便连连致谢。他走到地图前,指着珠江口外的万山群岛,讨好似的献上一计:“粤南群岛战略地位重要,位于香港、澳门之间,是珠江入海航道的必经之地,扼守该岛可封锁华南海上交通,使共匪无法利用港、澳获取战略物资,利于我固守台海。”
蒋介石点头赞赏道:“你的建议很好,我马上派桂永清去部署防务。最近,毛人凤提供的情报说共匪在香港与英国达成一笔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新闻记者的镁光灯不停地闪烁,林彪怀抱鲜花微笑着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随后钻入汽车,前呼后拥地朝江边码头驶去。这位代号“101”的四野统帅,其行踪一直被列入最高军事机密,两个月前他离开武汉时正是深更半夜,现在终于可以抛头露面了。
一年来,他带着精干的指挥所从哈尔滨附近的双城一路南下,昼伏夜行,行踪隐秘,身边的工作人员只能称呼他的代号。随着大陆上战争的结束,“101”这个军事色彩浓厚的称谓将离他远去,他的真名实姓将作为政治名词在大众媒体上广为传播。
解放中南6省的任务大体上完成了,只剩一个海南岛。作为四野统帅没有必要亲自指挥渡海登陆,他已经在几天前致电邓华等:
车队到达江边,林、谭、萧等乘轮渡过江,邓子恢亲自在码头迎接,汉口的欢迎场面更为热烈,还搭了凯旋门。
1949年12月10日,林彪接到毛泽东从莫斯科的来电:
12月22日,林彪致电第43军军长李作鹏:
第15兵团受领攻占海南岛的作战任务之后,邓华、赖传珠和洪学智等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个初步意见,于12月27日电报野司和军委:
12月31日,毛泽东又致电林彪:
两周后,第15兵团副司令员洪学智从广州来到武汉,当面向林彪等汇报第15兵团战前准备工作情况。
洪学智说:“我们原来计划在春节前渡海,现在看来我们对困难估计不足,春节前无法完成准备工作,因此请求推迟渡海时间。”
林彪皱着眉头,说:“我们只有木帆船,必须依靠冬北季风作动力。春节后风向转变,你们渡海更困难。”
洪学智解释道:“海南岛有十几万敌军,主席指示必须一次渡过去一个军,按每条船运30人算,需要1000多条船。我们现在只搞到四五百条船,远远不够。部队大部为北方人不习水性,对大海有恐惧心理。有人说‘从东北打到南海,这回是革命到海底了’。有一个连到海上训练,就有60多人晕船呕吐。要对付敌人的军舰和飞机,不进行海上军事训练是不行的,这些都需要时间。”
邓子恢着急地说:“冬季马上就要过去了,等你们准备工作做好了,时候又不对了,季风转向,你们的帆船怎么过海?”
洪学智说:“邓华和赖传珠同志派我来,就是要把这些困难当面向首长讲清楚。我们打算将大部分木帆船改装机器,这样我们就能不受天气的影响,以机帆船渡海。”
林彪点头道:“这是个好办法,你们就照此办理,争取早日渡海。”
洪学智笑道:“我这次是向你们要钱来了,改装机器需要很大一笔经费,兵团和华南分局都解决不了。”
“我们手里也没钱。”邓子恢为难地说,“新解放区千疮百孔,到处都需要钱补窟窿。”
“这样吧,你直接到北京向军委汇报。”林彪对洪学智说,“一是说明推迟渡海的原因,二是请中央帮助解决经费问题。”
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代总长听了洪学智的汇报后,立即将情况电报在莫斯科的毛泽东。1月10日,毛泽东回电:
确定以机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之后,林彪派四野后勤部政委陈沂携数百万块银元南下广州。叶剑英、邓华见“财神爷”到了,大受鼓舞。当时,广州一带能用的机器已被抢购一空,于是决定让陈沂亲赴香港、澳门去搞“走私”。
陈沂化装成上海轮船公司的商人,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包装得蛮像回事,可是对生意场上的一套却一窍不通。叶剑英吩咐说:“你少说话,生意场上的事由温老板去应付,否则就露馅了。”
陈沂和温老板一行7人乘火车到九龙,风风火火赶往香港,他们此行的主要目标是购买登陆艇,而在船市上出售的全是民用船只,吨位小的船破旧不堪,吨位大的是几艘像楼房一样的客船。
温老板说:“这几艘客轮怎么样?一次可运两个营。”
陈沂摇头道:“目标太大不利于强渡,敌人的军舰和飞机一旦发现了,就成了靶子,即使能安全渡过海峡,没有大码头也无法靠岸。”
温老板说:“香港没法指望了,就看澳门有没有合适的货。”
他们又辗转到澳门,那里的船市更萧条。陈沂十分失望,只好空手回到广州。
有钱也解决不了问题,兜了一个圈子,叶剑英、邓华等人不得不回到起点——决定还是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海工具。
1950年初的雷州半岛,大军云集,海边帆樯如林,四野第40军、第43军10万大军集结于此。这两个军是四野首批南下的部队,平津战役一结束就作为先遣兵团进逼武汉,现在四野的其他部队已转入和平时期,他们却要进行一次风险极大的渡海登陆战役。
面对惊涛骇浪、浩渺无垠的大海,曾横扫了整个大陆的“东北虎”们心里发毛了。海上有敌人的铁甲巨舰,空中有比猛禽还要凶悍的飞机,再看看渔民们驾驶的木帆船,一会儿被巨浪托上半空,一会儿跌入波谷只露出半截桅尖。靠这些在海浪中挣扎的木帆船强渡海峡,行吗?
不习水性的“东北虎”们出了思想问题。
“南下我们打头阵,全国胜利我们压后阵,命真苦!”
“这回是九死一生,革命到底(海底)了!”
解决思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让战士们熟悉大海,由恐惧大海到热爱大海、拥抱大海,从而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一场规模空前的海上大练兵开始了。
春节临近了,船工们回家团圆。在海里扑腾了一个月的“东北虎”们开始上瘾了,一日不到海上练一回心里就不舒服。没有船工驾船,他们就自己把船摇上了大海。
那时为了躲避敌机空袭,“海练”一般都在夜里进行。一天,第43军某部副排长鲁湘云等8人扬帆出海,不久,风停了,船失去了动力,只好在海上抛锚。8名战士在船舱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天刚破晓,海上刮起了东北风,鲁湘云将战士们叫醒,准备返航归队。
“你们看,那个黑乎乎的家伙是什么?”一名战士指着西南方向说,“昨晚抛锚的时候没发现它呀!”
鲁湘云心里咯噔一下,可能是敌舰,他镇静地说:“大家把军帽取下,注意观察。”
黑影越变越大,果然是一艘正高速逼近的军舰。
“把武器拿出来,准备战斗!”鲁湘云双目喷火,“躲是躲不过的,只好硬拼了。”
8个人里有5名党员,其他3人也正在积极向组织靠拢,战士们纷纷表示:“跟铁家伙拼命!”
船上有1挺机枪、4支冲锋枪、3支步枪、1个枪榴弹筒、12发枪榴弹,还有十几枚手榴弹和2个炸药包。
“叫敌人尝尝木船的厉害!”鲁湘云沉着地说,“大家别着急,等铁家伙靠近,打它个措手不及。”
军舰绕着木船兜了一圈,确认是“共军”无疑,便调整舰炮猛烈射击。炮火击断了帆绳,哗啦一声白帆从桅杆上滑落,将船压得向一侧倾斜。
敌人想抓活的,停止了射击,纷纷离开战位站在甲板上喊话:“共军弟兄们,投降吧!你们跑不了啦!”
敌舰渐渐逼近了,大约100米时,战士们忍不住了:“副排长,打吧!”
鲁湘云挥手制止:“再放近些,机枪瞄准指挥台上那个胖家伙,其余的人瞄准甲板上的敌军。”
军舰离木船50米时,鲁湘云大喊一声“打”,8人同时开火。舰桥上的胖军官中弹毙命,甲板上戴船形帽的水兵倒下去一片。
敌人遭此突然袭击,纷纷窜进舰舱,军舰掉头驶离木船,然后在木船火力射程之外停船射击。打了20分钟炮,却效果不佳,木船太小一时跃上浪头,一时跌入浪谷。技艺不精的敌人见大炮打不中,便开足马力企图撞碎木船。
鲁湘云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对把舵的战士说:“敌舰想撞沉我们,你放机灵点,注意把好方向。”
舰船快要相撞的一刹那间,把舵的战士向右猛力扳舵,军舰擦身而过。鲁湘云等人乘机将手榴弹纷纷投上军舰,在一连串的爆炸声中,军舰拖着滚滚浓烟朝远处驶去。
木船打败了军舰,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这一成功的战例大大增强了以木帆船渡海的信心。铁甲战舰没有什么可怕的嘛,几颗手榴弹就把它打跑了,陆地上的战术在海上同样管用!
金门之战失利的阴影仍然笼罩在邓华等人的心上,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必须一次渡过去一个军,需要上千艘木帆船。为了对付敌人的军舰,还必须改装一部分“土炮艇”,把小口径反坦克炮和战防炮安装在木帆船上。训练一个军熟悉海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战前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程。
什么时候才能完成渡海作战准备呢?邓华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岂料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整个作战部署。
1950年1月下旬的一天,在海上练兵的解放军截住了一艘形迹可疑的渔船,船上有一个自称是商人的中年汉子居然带了一支左轮手枪。解放军战士怀疑他是国民党的特务,将他押到第40军军部。那商人突然亮出了真实身份,原来是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受纵队司令员冯白驹委托偷渡过海来与主力部队联络。
符振中随身携带着琼崖纵队的电台密码,还有一幅海南岛敌军防卫要图。军长韩先楚不敢耽搁,立即派车将他送往广州。
1月25日,叶剑英亲自在广州主持军事会议,听取符振中作“海南岛敌我双方情况综述”的报告。
这次报告长达4个小时,分为六个部分:一、我之根据地及组织;二、我武装部队之各种情况及可能集中数量;三、敌军组织分布及战力;四、沿海港湾之敌军分布,我之群众条件及如何配合大军登陆问题;五、各地群众条件、米粮及主要公路干线;六、配合大军作战之准备工作。
琼崖纵队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武装力量,其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就出在这个纵队。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该纵队发展到3个总队10个团1.5万人,以五指山为中心建立了面积涵盖4个县的巩固根据地,其余各县均为游击区。
海南岛敌军大部为败逃至该岛的余汉谋集团残部,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海南防卫总司令,辖5个军19个师,以及海军第3舰队50艘舰艇,海军陆战队1个团,空军4个大队各型飞机共45架,总兵力为10万人。薛岳(字伯陵)在岛上加紧构筑防御工事,以海峡正面为重点,东西两侧次之,号称“伯陵防线”,强调陆、海、空立体防御。其战略是乘解放军主力部队尚未做好渡海登陆准备之际,先集中兵力“清剿”琼崖纵队,以消除内患;并派空军到雷州半岛轰炸袭击集结在那里的“林匪主力”,以破坏“共军”渡海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同时,海、空军加强海上巡逻,力图将“共军”击败于半渡之中。
符振中指出,敌军集结主力“清剿”琼纵,使防守海岸线的兵力很少,尤其是东、西两侧,有些地段长达百里仅1个步兵团防守。
最后,符振中用令人费解的海南普通话说:“冯白驹同志让我转达两条建议:一、乘敌军海防部署未完成之际,先派一部兵力偷渡过海,以增强琼纵的力量;二、如果认为上述方案不行,就偷运一批武器弹药接济琼纵。”
符振中讲的是典型的海南官话,大家都听不懂,幸亏叶剑英是广东人,还在海南工作过一段时期,就由他充当翻译。符讲一句,叶翻译一句,搞得跟外国人作报告一样。
2月1日,邓华主持作战会议,根据符振中提供的情报和部队战前准备工作状况,研究渡海作战方案。
邓华指出:“敌人以海南岛为基地,派飞机轰炸广州、武汉,使两湖两广地区不得安宁,中央和野司一再要求我们提前解放海南岛。我们原来设想做长时间的充分准备之后,一举渡过去一个军,现在看来可以采用小规模分批偷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办法,有望提前解决海南岛问题。既然符振中能够偷渡过来,我们必定有办法偷渡过去。”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叶剑英、赖传珠、洪学智、萧向荣、韩先楚、李作鹏、张池明、符振中等。经过几天时间的热烈讨论最终确定了新的战役指导方针。
2月9日,邓华、赖传珠致电军委和四野:岛上有敌十万,如只采取大规模登陆速决方针,则所需机帆船更多,改装费用更大,舵手、机工、领航人员亦非半年内所能同时办到。另一方面,岛上有我根据地,有冯白驹的配合,回旋余地亦大,只要我们能上去,哪怕小部队,都可打游击,以增强岛上力量。故应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方针。
此时,毛泽东通过与斯大林长达两个月的周旋,终于大功告成,双方完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谈判,这是中国百年来与外国达成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他开始兴致勃勃地参观工厂、农庄和大学,西方通讯社关于他访问活动的报道忽然多了起来。
在参观访问的同时,他始终关注着台湾和海南岛问题。邓华9日和林彪10日的电报使他非常高兴,他对师哲等说:“四野找到了解决海南岛的办法,不要空军参战,他们准备用木帆船分批渡海。”
2月12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并转邓华:
邓华决定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营实施偷渡。
1950年3月5日,琼州海峡突然刮起了东北风,第40军军长韩先楚立即打电话给第118师师长邓岳:“总算把东北风给盼来了,你们的那个加强营准备工作做得怎样了,今天能偷渡吗?”
“军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既然东风来了,还有什么可准备的?你尽管下命令好啦!”
“好!”韩先楚果断地说,“今天下午起航,实施首批偷渡!”
下午3时,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799人的加强营在海滩树林里集合。韩先楚亲手将一面绣着“登陆作战先锋队”的红旗授予营长陈永康和教导员张仲先。韩先楚是四野有名的虎将,第40军在东北时有“旋风纵队”之称,韩先楚办事干练,雷厉风行,亦有“韩旋风”的美誉。他的动员讲话简洁明快:“同志们!现在风刮得多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们抓紧时间准备出发。我只有一句话:祝你们一帆风顺,把这面红旗胜利地插上海南岛!”
战前的最后一顿饭是面条和油饼,壮士们狼吞虎咽饭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东北虎”到了江南,整天吃大米,很久未尝面食的味道了。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浪潮翻滚的大海,800壮士扬帆出海,分乘13艘木帆船向西南方顺风疾驶。
韩先楚打着赤脚在海滩上目送船队远航,海浪不时扑上沙滩,漫过他的膝盖。船队在茫茫大海上慢慢消失了,此时暮色四合,他浓眉紧锁,心事沉沉地离开了海边。在回军部的路上,他几次令司机停车,掏出手帕试探风向是否有变。
上半夜一帆风顺,船队行驶了200里,离预定登陆点还有120里行程。过了午夜,风势渐弱,喧腾的海浪渐趋平静。
风停了,木帆船失去了动力。
在指挥船上的苟参谋长忧心如焚,如果不能在天亮前登陆,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立即命令信号兵向各船发出“强行前进”的红色信号。
各船按预定方案开始靠人力划船前进。橹不够,战士们用铁锹、枪托和木板划水。天渐渐亮了,苟参谋长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海,他焦虑不安地下达“加速前进”的指令。
太阳露出了水面,天海一色,万里澄澈,能见度特别好,多雾的琼州海峡居然一丝云雾都没有,船队无遮无拦,轰轰烈烈地扑向薛岳的“伯陵防线”。
上午9时,弯弯曲曲的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苟在松的视线里。
不久,从岸上射来一串炮弹,在船队的前方激起一排雪白的水柱。船队不予理会,继续前进。十几分钟后从岛上飞来4架飞机,在船队上空盘旋了一阵,投下4枚炸弹进行火力侦察。船队仍然不予理会,继续朝前划行。飞机判断不出这支船队是敌是友,只好返航了。
敌人的岸炮火力侦察和空中侦察均不奏效,于是派出11只木帆船迎头驶来。双方船只很快搅在了一起,敌方船队发现情况不妙,向岸上发信号报告。岸上炮兵分不清敌我无法开火,那4架飞机再次飞临船队上空,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不知道哪些船是共军,哪些是国军,不敢贸然攻击。
船上的敌人人数少火力差,躲在船舱里不敢露头,他们寄希望于头顶上的空军,于是在船头插上小红旗,解放军的船也跟着插小红旗。后来敌人又换上小白旗,解放军也换成小白旗。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斗智,船队毫无损失地接近了登陆点。
此时,岸上的敌人调来一个营在滩头拦截,海上驶来了2艘军舰,空中有4架飞机。800壮士在敌陆、海、空三方火力的攻击下,开始抢滩登陆。
教导员张仲先指挥先头的3只船,最先朝岸上的敌人发起冲锋。勇士们纷纷跃入齐腰深的海水,在船上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很快就冲上了海滩。
此时,琼崖纵队的接应部队也在敌人的背后打响了,岸上敌军受到两面夹击纷纷弃阵逃窜。
下午1时30分,加强营全部登陆,在琼纵的接应下向五指山区挺进。
第一次偷渡仅伤亡50多人,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敌海、陆、空立体防御的所谓“伯陵防线”。
3月10日,第43军一个加强营1070人,在团长徐芳春的率领下乘21艘木帆船实施偷渡。他们原计划于5日与第40军加强营同时偷渡,当日他们所处起渡点无风,一直候风待命。
10日下午,海峡上空阴云密布,盼望已久的北风终于来临了。
徐团长率领船队开始劈波斩浪,向东南方乘风疾驶。黄昏时,风力增至7级,巨浪如群山奔涌,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船队很快就乱了队形,一条条木帆船在巨浪中时隐时现,出没无常。
有一条船被巨浪打坏了一块船板,海水涌入船舱,副连长李相三鸣枪求救,可是各船都在巨浪中挣扎,无法靠近。李相三命令战士解开背包,拿棉被堵住漏洞,用身体顶住,一直坚持到登陆。
天黑后,船队队形散乱,无法联络,只好各自与风浪搏斗,按预定航线单独行动。在指挥船上的徐芳春无可奈何,马灯点不着,旗语看不见。他想将此情况向岸上报告也不可能,起航时为了隐蔽没有架设电台,现在浊浪排空,船在海上疯狂乱舞,连人都站不住,架设电台谈何容易。
3月11日拂晓,天微亮,风力减弱了,但浪仍然很大。徐团长举起望远镜朝海上观察,发现船队散布在宽阔的海面上,相距遥远。他的指挥船于上午9时在鹿马岭附近登陆。岸上的敌游动哨发现有条渔船靠岸,正在迟疑之际,一阵机枪打来,吓得抱头鼠窜。徐芳春顺利登陆,有两条船也在附近靠岸。他立即命令架设电台,向军长李作鹏报告:“我已登陆,详情待报。”随后,带着3条船上的100多人向海岸左侧前进,以便与其他登陆人员会合。
营长孙有礼指挥几条船在赤水港附近靠岸,在那一带发生了激战,他们突破敌滩头阵地之后,迅速钻入椰林,向第一个集结地龙马镇前进。
3月12日晨,徐团长、孙营长先后在龙马镇与前来接应的琼纵部队胜利会师。清点人数,发现有18条船登陆成功,还有3条船下落不明。后来得知有一条船由于修船直至下午才登陆,在地方党组织的掩护下,几经周折终于归队了;另一条船登陆后与敌交战中大部损失;还有一条船始终下落不明,可能发生了海难。
次日,李作鹏、张池明致电徐芳春:
首批两个加强营偷渡成功的总结报告呈到邓华的案头,邓华开始考虑组织更大规模的偷渡,为主力最后登陆积累经验和创造条件。前两次偷渡登陆点选在敌防御薄弱的东、西两侧,结果因航程太远都没有实现在拂晓前登陆的预案,主力大规模登陆不可能偷偷摸摸,必须选择航程短的海峡正面实施强行突破。根据情报分析,薛岳以陆海空三军大部分兵力防守海峡正面,邓华决心探一探所谓“三位一体”的“伯陵防线”的虚实。
3月26日黄昏,琼州海峡又一次刮起了强劲的东北风,第40军第118师1个加强团2991人,分乘72条木帆船和9艘机帆船,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下,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乘风破浪,直驶彼岸。
刘振华的指挥船是一艘改装的机帆船,站在他身边协助指挥的是琼纵副司令员马白山。马白山作为琼纵和海南人民的代表出席了政协会议,他主动要求随军打回海南。
夕光映照着波涛起伏的大海,鸥鸟在船队间上下翻飞,发出阵阵悦耳的啼鸣。出征的将士在船上指点着海上壮丽的景色有说有笑。经过几个月的海上练兵,陆地上的“东北虎”逐渐变成海上蛟龙。他们入关以来纵横万里,所向无敌,如今踏波跨海追歼残敌同样信心十足。
夜幕笼罩着大海,船上红色的尾灯在白茫茫的海上闪闪烁烁。刘振华举着望远镜数着一盏一盏尾灯,兴奋地说:“队形保持良好!”
马白山忧虑地说:“刘主任,浪越来越小,估计风很快就要停了……”
刘振华掏出手帕,果然风力小多了,手帕无力地轻摇着。他焦急地盯着起伏的海浪,心中默祷“风休住、风休住……”可是天不作美,大海很快就平静下来,如一面闪光的大镜子。
“照这样下去,我们拂晓前能登陆吗?”刘振华转身对马白山说,“现在行程不足三分之一。”
马白山说:“整个航程一共才十几海里,用人力代替风力,争取拂晓前登陆不是没有可能。”
“好!”刘振华对信号兵说,“向各船发信号,摇橹划桨,继续前进!”
各船接到信号,降下风帆,开始吱吱呀呀地摇橹划桨,木板、枪托也成了划水的工具。
子夜时分,海上白雾弥漫,三米开外什么都看不见了。恰在此时,夜巡的敌机飞临船队上空,军舰的马达声远远传来。刘振华内心一阵紧张,担心船队可能会暴露。可是抬头看不见敌机,举目四望也看不见军舰,只闻其声不见其影,老天爷还是做了一件美事,用浓雾的帷帐遮住了船队的踪影。巡逻的军舰和飞机很快就返航了。
3月27日凌晨3时,刘振华接到92炮连无线电报告:“敌炮艇一艘朝我迎面驶来,情况紧急,我们躲避不及,是否先敌开火?”
92炮连的船只是改装的“土炮艇”,将步兵炮安装在木帆船上,担负船队的护航任务。
“既然无法隐蔽,就先下手为强,打!”刘振华果断地命令道。
海上很快就传来隆隆炮声,结果木船打跑了铁舰。在这次短暂的海战中,有两只木帆船被击沉。
韩先楚来电询问:“船队离登陆点多远?在什么位置?”
其时,浓雾尚未消散,刘振华和马白山焦急地四处张望,除了附近隐约可见几只木帆船之外,什么都看不见。
十几分钟之后,天色渐亮,正前方突然呈现出山的轮廓。
马白山说:“是海南岛无疑,不过,我还不能判断是岛上的什么地方。”
不久,右前方传来激烈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马白山说:“估计是接应部队与敌人打响了,看来我们偏离预定登陆点大约30海里,现在赶往临高角需要两三个小时。天已经亮了,为了避免在海上与敌人的飞机和军舰作战,不如就近登陆。”
刘振华展开军用地图,当面海岸为澄迈县玉抱港,那一带正是敌重兵集结地域。在马白山等人期待的目光中,刘振华经过紧张思考,果断地说:“刀山火海也得硬闯过去,准备强行登陆!”
刘振华用无线电报话机命令各营:“向我靠拢,准备登陆!”
各营指挥员在报话机里急问:“雾太大我们看不清方向,你在哪里?”
“我的船打开马达,你们听声音向我靠近。”
可是附近能听到马达声的只有3艘船,刘振华只能指挥4艘船强行登陆了。
此时岸上的敌人发现有4艘船正强行突破漂浮着水雷的封锁带,连忙用火力拦阻。霎时枪炮声大作,船四周溅起密密麻麻的水柱。有一艘机帆船中弹,马达隆隆作响可是船身却动弹不得,该船立即改用人力摇橹划桨继续前进。李广文副团长负轻伤,团政治处张之栋主任负重伤,伤亡了十几名战士。
刘振华命令电台向军部报告:“我们立即登陆。”
此电刚一发完,一架敌机向指挥船俯冲扫射,几十发子弹打在船尾,把舵的水手中弹倒下,一名战士冲上去接替把舵;这名战士中弹了,又一名战士替补……不到10分钟,舵位上就伤了七八个人,战士们前仆后继的英勇行为使刘振华深受感动,他一把抓过卡宾枪,率先跳下水去,朝滩头冲锋。
4条船200多人,在刘振华、马白山的率领下很快占领了玉抱港敌阵地。报务员在冲锋时牺牲,发报机和无线电报话机也被打坏了,无法向上级报告,也没法用无线电实施指挥。刘振华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打三发红色信号弹,再点三堆篝火,引导其他船只到这里登陆。”
在十几分钟之内,先后有七八只船在玉抱港登陆成功。与此同时,东西两侧海岸到处都在发生激战。加强团的船只因浓雾的影响和逆流冲击,散布在东西20公里的海域,天亮时分别从林诗港至白传港宽阔正面先后登陆。
红日从东方海平面上冉冉升起,海上的雾气开始飘散,登陆作战仍在激烈进行着。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雷公岛上。这是一个落潮时伸入海中达2公里的半岛,涨潮时四周环水变成一座孤岛。有3只船拂晓时在该岛登陆,100多名勇士与守敌1个加强营在该岛血战两昼夜,毙伤敌200多人,最后仅11人夺船突围,大部壮烈牺牲。
战至午时,加强团除少数船只外,大部成功登陆,守敌2个团被击溃,刘振华、马白山率部向五指山根据地进发。途中与敌血战十四昼夜,终于与琼纵胜利会师。
登陆地域本是敌重点防御地带,没料到登陆竟如此顺利。刘振华与琼纵会师后才搞清事情真相。原来琼纵2个团和首批登陆的先锋营奉令接应加强团在临高角登陆,他们在夜间到达指定地域时被敌发现,薛岳立即判断临高角必为新的偷渡点,将部署在澄迈一带的一个主力师连夜调往临高角,无意中形成了“调虎离山”,使真正的登陆地带敌兵力相对薄弱,而临高角却成为最激烈的战场。
第40军加强团在澄迈县成功登陆的消息,使第43军军长李作鹏再也坐不住了。首批偷渡,兵团令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营同时实施偷渡,天不作美,第43军起渡点无风,让第40军抢了先。第二批派加强团偷渡,又被人家抢了先。
本来第43军加强团准备于3月24日和26日起渡,结果因风向不利而作罢。
第43军的前身为第6纵队,是四平战役之后在松花江以北最先组建的3个纵队之一,底子是八路军第115师主力一部,其历史可上溯至井冈山时期,甚至还与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沾边。战史上许多经典战例,如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平型关大捷等,都有第43军的参与。
“43军是四野的主力,从来没有落后过,唉!老天爷可不能偏心眼喽。”李作鹏坐上吉普车朝海边飞驰,头顶上阴云密布,看样子要刮大风,他得抓住这次机会。
他赶到第127师师部,师长王东保正在主持会议,准备于当晚渡海。李作鹏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特大喜讯,40军加强团近3000人,27日拂晓在玉抱港强行登陆成功,已经与接应的琼纵和先锋营会合了。你们要向40军加强团学习,争取更大的光荣!”
第43军两批偷渡在时间上虽然慢了半拍,但规模都比第40军大。这次偷渡准备出动3733人和88艘船只。
有两位脸色黝黑十分干练的海南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一位是琼北区地委宣传部长陈说,另一位是府海特区宣传部长徐清洲。二人刚从北京参加青代会归来,决定随军打回海南。
3月31日晚10时,三颗红色信号弹射向夜空,88艘船只同时升起风帆,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向海峡彼岸驶去。师长王东保的指挥船位于右纵队,陈说、徐清洲同船协助指挥。在闪电的映照下,船队保持着严整的队形,晶亮的雨线斜飞入海。
航行2个小时后,船队接近海峡主流海区,此时风停雨住,喧嚣的大海突然平静下来。
王东保骂了一声:“娘的,真不走运!”随后下令摇橹划桨继续前进。当时每只木帆船配有一橹六桨,各船接令后开始按预先规定的方案奋力划行。
4月1日深夜1时左右,空中传来飞机的引擎声,两颗照明弹将海面映得亮如白昼,船队完全暴露了。飞机低空扫射一阵,也许是没有照明弹了,胡乱投下几颗炸弹就返航了。
“护航队做好战斗准备。”王东保用报话机下达命令,“准备迎击敌舰,一定要缠住军舰,掩护主力船队安全通过。”
几分钟后,右前方发现舰炮开火时闪亮的火光,炫目的弹道映亮了海面,船队中间不时掀起高高的水柱。
护航队“红五连”的3艘木帆船离敌舰最近,他们冒着密集的炮火勇猛地扑向敌舰。3∶3,1艘巡逻舰和2艘炮艇与3只小木船交锋。为了最有效地发挥步兵武器的威力,3只木船沉着地逼近敌舰,直到200米距离才一齐开火。火箭筒和六零炮连连命中,机枪、冲锋枪打得“铁家伙”火光四溅,最后连手榴弹也扔上了军舰。
仅一个回合的交战,那艘大舰便拖着浓烟逃走了,后面的两艘炮艇见势不妙,连忙掉头远遁,3只小木船打败了3艘军舰。
在船队左侧又驶来一艘军舰,护航队九连的3艘木帆船立即扑了上去与敌舰缠斗。
王东保下令主力船队继续前进,护航队留下掩护。此时,海上刮起了东北风,船队乘风破浪,很快就脱离了海战区。
在预定登陆点接应的琼纵第1团和第43军先锋营,听到海上炮声隆隆,意识到登陆船队已经逼近,于是向守敌发起攻击。
王东保看到前方突然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兴奋地说:“我们快靠岸啦!接应的部队与敌人打响了。”
凌晨4时30分,船队在海口市以东90里处的塔市一带强行登陆。船上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朝岸上猛烈射击,勇士们纷纷跃下海向滩头发起冲锋。守敌前后受到夹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王东保的1号船与师政委宋维栻的2号船并肩靠岸,他们率领第一梯队突破铁丝网,连续攻克十几个地堡,歼敌2个连,俘100多人,迅速占领了登陆场。
6时30分,刘荣率领的琼纵第1团与徐芳春率领的先锋营杀至海边,双方胜利会师。
天亮时,清点人数,发现只有护航队的八连和九连没有登陆,登陆场附近海域已经看不到船只,王东保、宋维栻与刘荣等商量后,决定扩大战果向两侧敌阵地进攻。很快消灭敌1个团部、2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俘副团长以下200余人。登陆场附近战斗胜利结束后,部队开始向敌纵深攻击。
薛岳发现“共军”居然在他的眼皮底下登陆,恼羞成怒,立即通过海口至灵山公路调集兵力,企图将登陆“共军”逼回滩头,一举歼灭。
当日下午,敌沿公路很快布设了一道新防线。王东保率部挺进到公路附近,见两侧山头均被敌军占领,下令强攻,黄昏前一举突破敌防线,连夜转进至琼山县云龙乡一带。
4月2日,薛岳派第32军军长李玉堂率4个主力团分三路向云龙乡“进剿”。
4月3日夜,登陆部队转移至钟瑞一带,立足未稳,发现敌人又从几个方向逼来了。
“光躲不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王东保铺开地图愤然道,“只有打痛敌人,才能摆脱薛岳的围追堵截。”
宋维栻若有所思地说:“这个薛岳有‘老虎仔’的绰号,红军长征时,他是我们最凶恶的敌人,从江西一路追到陕甘,搞得我们很被动。此一时,彼一时,他还想故伎重演是打错了算盘!”
“对!吃掉他一路,给他点颜色瞧瞧!”
4月4日中午12时,王师长和宋政委将作战决心向刘荣、徐芳春通报。刘、徐均表示同意。王东保对琼纵第1团的实力不了解,怕他们顶不住当面之敌的进攻,于是问:“刘荣同志,你们能不能顶住敌人1个团的进攻?”
刘荣笑道:“没问题!”
王东保见他满有信心的样子很高兴:“我观察这两天的战斗,你们武器虽差,但是很勇敢。现在敌人分三路进攻我们,从蓬莱方向来的那路要经过你们阵地,你们一定要在龙虎坡将敌挡住,以便我们歼灭从大坡方向来的那一路。从南阳方向来的一路动作迟缓,一时还赶不到,正利于我各个击破。”
刘荣猛拍大腿:“好哇!你放心干吧,我保证不让一兵一卒闯过龙虎坡!”
下午1时,龙虎坡阻击战打响了,那一带山头灌木丛生,敌机投掷燃烧弹将阵地化为一片火海。敌军见守阵的是“土共”,气焰十分嚣张,在强大炮火的支援下连续发起疯狂进攻。一轮轮攻势迅速瓦解,被大火烧焦的山坡上躺满了尸体。琼纵第1团也伤亡很大,不少阵地多次出现拉锯战,有一个连只剩下30多人,但他们仍然牢牢地控制着龙虎坡。
下午5时,王东保率部向大坡之敌发起总攻,仅半个小时即全歼一个主力团,敌团长被击毙,副团长以下1000余人被俘。
薛岳的分进合击计划遭到彻底失败,他预感到“共军”大规模登陆作战恐怕为期不远了,即将“围剿”琼崖纵队的主力匆忙调到沿海一带布防,同时令海空军加紧巡逻,严防“共军”渡海,并派飞机每天越过海峡去监视和轰炸集结在雷州半岛的船队。
薛岳在海口市郊的五公祠寝食难安,蒋介石让他经营海南岛,以便与台湾遥相呼应,他一度有做“海南王”的美梦。可是,海陆空立体防御的“伯陵防线”如此脆弱,先后有4股“共军”窜犯上岛,一次比一次闹得凶,这回居然能一口吃掉一个主力团!他不敢设想窜犯上岛的共军到底有多少兵力。连偷渡上来的这几股都对付不了,他还敢做梦当“海南王”吗?
想到这里,他的心头涌起一股悲凉,该步白健生的后尘上台湾岛了。他不想当“光杆司令”,于是致电台湾,要求蒋总裁派兵增援海南岛。这是“老虎仔”的一条诡计,明知台湾岌岌可危,蒋总裁绝不可能派兵前来,言外之意是弃守海南,撤兵台湾,这样一来他将来在台湾就不会像“小诸葛”那样寂寞了。
岂料蒋总裁并不想放弃海南岛,令他加紧战备,确保“海南复兴基地”。蒋介石象征性地调来3艘军舰,以支援海南抗登陆作战。薛岳无可奈何,只好将他有限的兵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一线摆开,结果处处设防,处处薄弱。
阳春三月的雷州半岛已经非常炎热,渡海兵团司令员邓华顶着炎炎烈日在海边徘徊,海浪一阵一阵拍打着礁石,发出节奏分明的轰鸣声。沙滩上水汽蒸腾,使视野的景物飘忽不定。兵团上下都在关注一个问题——东北风!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插满了悬布条的竹竿,这是各部试风的“风向标”。
第二批偷渡成功后,第40军首长向兵团建议“停止小批偷渡,提前发起最后登陆作战”。
韩先楚、解方他们的理由是:敌人已经停止“清剿”琼纵,将主力调到海边布防,又有四次教训,不可能再轻易让我偷渡成功。这种“逐渐添油”的办法,迟早会吓跑敌人。每次偷渡船只大部去多回少,使主力最后登陆将会因船不够而难以形成拳头。
邓华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决心于谷雨前后发起大规模登陆作战。
4月8日,邓华致电四野和军委:第二批登陆成功,证明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船只,充分地做准备,很好地利用风潮,在岛上部队的接应下,是可以在正面的任何一处强行登陆的……第三批决定组织6~7个团的兵力,争取于谷雨前后在花场和临高以北地区强行登陆。
次日,林彪、邓子恢复电同意上述建议。
4月10日,邓华在徐闻县赤坎主持军事会议,决定将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分为第一、第二梯队随时候风渡海。
第一梯队分为东西两路军共2.5万人,以第40军6个团为西路军,以第43军2个团为东路军,登陆场以临高县马袅港为界,以西属第40军,以东属第43军。韩先楚率军指挥所随第一梯队渡海。
第二梯队由第43军主力组成,约2万人,随第一梯队跟进。邓华率兵团指挥所随第二梯队渡海。
随后两个军进入临战状态,雷州半岛南端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樯橹如云,连绵数十里。岸上兵营里的战士打好背包,备足了粮弹,只待一声号令,就可登船南征。
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些天来,邓华和各军首长遍访渔村,向那些富有经验的老船工请教,何时有东北风?4月15日,一位七旬老人拂着胸前的银须,十分肯定地说:“明天要刮东北风。”
邓华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振奋,为了进一步证实老人的预言,他又连续访问了十几位老船工,他们虽然说得不很肯定,但都说近几天应该有东北风。
当日,邓华正式下达准备强渡琼州海峡,大举登岛作战的命令。
4月16日,各师团进入一级战备。拂晓无风,将士们望着平静的港湾和沙滩上的“土风向标”十分失望。上午9时,竹竿上的布条开始飘动。
“起风啦!起风啦……”
监视风向的值班员兴奋得大叫起来,可仔细一看,风向不对,布条都是向岸上方向飘的——南风!
邓华吃过午饭见猎猎作响的红旗仍在向南飘动,顿时心里没底了。风向能扭过来吗?他身经百战,最能理解临战前的一刹那是最折磨人的,就像一张拉开的弓引而不发,时间一长,射手必会筋疲力尽。
他耐着性子在烈日下亲自观察风向,细心的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秘密,飘动的旗子正以肉眼难以察觉的慢动作绕着旗杆缓缓旋动。到下午4时,旗子开始朝西南方飘动,而且风力不断增大,海边的“土风向标”被吹倒了一大片。
黄昏后,2万将士纷纷登船,岸上挤满了送行的军民,一首新编的《渡海作战歌》唱得响彻云霄:
17时40分,12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350多艘木帆船同时扯起风帆,起锚摇橹的声音伴随着越发嘹亮的歌声,使勇士出征的场面显得格外雄壮。
韩先楚站在1号船上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海面,随着霞光渐渐消退,他明显感到背后的风开始减弱了。
船队行驶了20里,海上忽然风平浪静。
“娘的,盼了这么多天的风,就吹几下子,老天爷真会捉弄人!”韩先楚猛擂粗大的桅杆,厉声道,“命令各团摇橹划桨继续前进!”
晚上10时,船队刚驶至海峡主流,突然两声闷响,照明弹像天灯一样悬挂在空中,将海面照得雪亮。
韩先楚抓起无线电报话机,大声对炮兵主任黄宇说:“左前方发现敌舰,护航队立即迎战,掩护主力船队通过。”
黄宇率领的护航队共有“土炮艇”16只,陆地上的“战争之神”将战防炮、山炮安装到木船上,他们曾在陆战中战绩辉煌,现在又要书写海战史上的奇篇。
敌舰队向船队疯狂射击,借着炮火的闪光,黄宇很快发现左前方有7艘舰艇。他下令护航队加速前进,以宽正面迎战敌舰队。一时间,海面炮声隆隆,弹道如织。敌舰吸取前几次海战的教训,不敢近战,见“土炮艇”纷纷扑来,吓得连忙规避。有一艘军舰企图摆脱护航队去冲击主力船队。黄宇发现后,立即令自己的指挥船迎了上去,在100米距离用战防炮击中敌舰中部。敌舰中弹起火,拖着滚滚浓烟退出了战斗。
海战正酣之时,突然刮起了东风,韩先楚即令主力船队加速前进,很快就冲过了水急浪高的中流。
与此同时,第43军护航队的5艘“土炮艇”同敌3艘军舰展开了激战。指挥船是一艘改装的机帆船,配1门山炮,其他4艘为木帆船,各配1门战防炮。步兵们在海上大展雄风,用大炮和重机枪打得3艘军舰掉头逃窜。第43军船队的90多只帆船顺利冲破敌舰的拦截。
韩先楚率主力船队远离海战区后,黄宇的护航队横亘在敌舰队与主力船队之间,继续用步兵炮与敌缠斗。在激烈的炮战中,“土炮艇”相继负伤,不断退出战斗。战至4月17日凌晨5时,报话机里传来韩先楚的声音:“军主力全部胜利登陆,‘炮艇队’已完成护航任务。你们按计划掩护空船返航。”此时,护航队只剩5艘木帆船。
天亮时,北返的大批空船行至海峡中流,黄宇命令5艘“土炮艇”再次驱逐敌舰。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能见度极好。在蓝天碧海之间出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幕,弹痕累累的木帆船将庞大的军舰追得四处逃窜。
黄宇的指挥船咬住一艘敌舰,边追边打,敌舰速度快,很快就逃出战防炮射程之外。黄宇下令停止射击,继续追击。此时从后面突然蹿上来一艘更大的军舰,黄宇举起望远镜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那军舰就像一栋大楼,周身遍插各种口径的火器,如此庞大的军舰出现在琼州海峡还是第一次。那艘巨舰并不开炮,刀一样锋利的舰艏犁开海水,使得浪花向两侧高高溅起。
“敌人想撞沉我们的木船,看来没尝过我军近战的厉害!”黄宇为了迷惑敌人,下令用篷布将战防炮遮住,篷布上用刺刀划开一条缝用来瞄准。
这艘军舰名“太平”号,是刚从台湾调来增援的,第3舰队司令王恩华中将将其作为旗舰。彻夜海战使王恩华通宵未眠,他害怕夜战,一直等到天亮才亲自披挂上阵。他站在舰桥上举着望远镜搜索海面,很快就发现有一只蒙着篷布的木船正在波峰浪谷之间出没。
“靠上去,抓活的。”王恩华戴着雪白的手套,指着前方的木船对身旁的舰长说,“那可能是一艘满载军用物资的运输船。”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敌舰长命令水兵“抓活的”。那些水兵立即从炮位和舱室窜到船舷,拿着绳子和带钩的竿子准备“逮”住木船。
王恩华放下望远镜,用肉眼已能看得十分真切,木船的白帆千疮百孔,破布片随风飘舞。船身弹痕累累。在200米距离的时候,木船上的篷布突然掀开了,王恩华吃惊地发现布下面盖着的不是什么物资,而是一门火炮!
轰隆一声巨响,那门只有57毫米口径的小炮突然抖动了一下,王恩华顿时双眼一黑,身体被一股气浪猛然推倒。舰长从地上爬起,透过黄绿色的硝烟发现王恩华倒在血泊中。
舰长连忙将他抱起,连呼:“王司令,醒一醒!王司令……”
王恩华被炮弹击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太平”号急忙返回海口基地,但是舰队司令王恩华再也没有睁开眼睛,成为国民党在海战中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4月17日深夜2时,第43军主力船队逼近玉抱港一线海岸。海战一爆发,岸上的守军就不断用大炮向海上发射照明弹,此时,密密麻麻的帆船渐渐逼近海滩,守军惊恐万状,枪炮齐鸣,向海面胡乱射击。
玉抱港、才芳岭一带距海口市较近,薛岳被枪炮声惊醒,以为渡海部队的主攻方向是海口,为了确保海南首府的安全,他连忙下令防守其他地段的机动部队速向海口附近集结。
3时30分,韩先楚率第40军主力船队开始在博铺港一线海岸抢滩登陆,守军拼命抵抗,用密集炮火向海上射击,许多帆船中弹起火。韩先楚的指挥船亦受重创,桅杆被炸断,帆布坠落到海里。
“狠狠地打!各船火力开始还击!”韩先楚对着报话机大吼。
五颜六色的信号弹从各师、团指挥船上射向夜空,霎时数百艘战船上的枪炮一齐怒吼,炫目的弹道映照着水柱纷起的海面,韩先楚挥着拳头,兴奋地对解方、符振中等人说:“太壮观啦,打了一辈子的仗,还没见过如此激动人心的一幕。”
解方副军长一直举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此时兴奋得大叫起来:“敌人的阵地挨揍啦!肯定是先遣团苟在松、刘振华他们干的!”
韩先楚急忙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敌军阵地被炮火覆盖,从弹道判断,炮弹来自临高山主峰。
“太好啦!刘振华他们占领了临高山制高点。”韩先楚绷紧的神经突然松弛下来,“敌人的火力弱多了,丢了临高山,他们没戏唱了。老解、老符,咱们准备上岸!”
临高山是海口市以西漫长海岸线上的最高峰,海拔109.7米,可俯瞰秀英港、临高县城、新盈港等要地,晴空丽日的气候条件下还能远眺雷州半岛。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海南后,在峰顶修筑炮兵阵地,将2门重炮安装在那里。现在操纵这2门重炮的是第40军的渡海先锋营,他们在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地攀上了峰顶,全歼敌一个营,然后掉转炮口向海边敌防御阵地猛烈轰击。敌核心工事被一个一个相继摧毁,守军腹背受敌顿时军心动摇,纷纷弃阵而逃。
登陆部队冲上海滩,推倒铁丝网和鹿砦,向敌防御阵地纵深推进。
在临高山上指挥作战的苟在松和刘振华,适时调整炮火向敌纵深射击,炮弹一直将敌追至临高县城。
清晨6时,主力船队全部登陆。韩先楚率军指挥所向临高山进发,他边走边用报话机指挥各部作战。这时空中传来飞机的引擎声,他紧张地朝四周观察,只见从海滩到滨海各山头,遍地都是拥挤不堪的登陆部队。
“各师、团注意防空!”
韩先楚话音未落,2架敌机飞临头顶。
“军长,快令各部去掉伪装,我有办法对付敌机。”报话机里传来第118师师长邓岳的粗嗓门。
邓岳在海边一个小山头上发现了敌对空联络的红白布板。他立即调整布板的方向,将箭头对准溃逃的敌军。飞机辨不清敌友,按布板指示方向朝溃兵狂轰滥炸。2架飞机很快就耗尽了弹药,带着“非凡的战绩”返航了。
第118师很快就将溃敌全部消灭,顺势攻克了白莲市。
登陆部队势如破竹,将薛岳苦心经营的“伯陵防线”搅得七零八碎。
17日黄昏,登陆部队与接应部队在临高山下胜利会师。苟在松、刘振华和琼纵首长马白山、陈青山将韩先楚等迎进一所竹棚。
马白山握着韩先楚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快就会师啦!”
韩先楚走到地图前,冷静地思索了几分钟,说:“我们这次登陆顺利得有些反常,敌人除了固守工事,居然没有机动兵力进行反击。这是为什么?”
苟在松等皱起眉头,一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按理这一带是敌核心防御地域,薛岳将第64军摆在这里,应该有足够的兵力进行反扑,为什么敌人只是消极防御,不主动出击呢?
韩先楚指着地图上的临高县城,果断地说:“立即向纵深发展。首先包围临高县城,注意捕俘,迅速查明敌主力位置及动向。”
午夜时分,各部按预定计划相继抵达临高县城四周。敌人龟缩在城里盲目地朝漆黑一团的城郊开火。
军侦察分队经过审讯俘虏,摸清临高县城只有敌一个师部和一个团守卫。
韩先楚估计敌人可能将第43军登陆点当成了我主攻方向,将机动部队纷纷调往那个地带,因而导致临高一带防御空虚。
“攻打临高城可能要费时间,我们不能被敌人一个多团的兵力拖住。第43军登陆方向压力肯定很大。”韩先楚举着蜡烛,面对地图,紧张地思考对策。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仅几分钟就考虑好了作战方案。
“我们改变原定作战计划,临高县城交给琼纵和先遣团,军主力绕城东进向第43军靠拢,寻歼敌军主力。”韩先楚果断地说,“各部立即行动,电台将新的作战方案上报兵团和野司。”
18日凌晨,第40军主力近2万人在韩先楚的率领下,向东疾进。次日,在美台地区歼敌一个团,并占领加来。随后,军主力继续向澄迈、海口方向进攻。
与此同时,第43军登陆部队与接应部队会合后,连续挫败薛岳的多次反攻,并袭占福山,击毙敌第62军参谋长温轰。
至此,琼西北沿岸各要点全部被解放军控制,薛岳的“伯陵防线”已不复存在。
19日,林彪、邓子恢得知渡海兵团主力胜利登陆的消息后,立即致电邓华等向前线将士表示祝贺。
薛岳在五公祠的“海南第一楼”里如困兽般团团乱转,他最初判断“共军”此番登陆仍系小股偷渡,待琼西北防线各要点相继陷落,始感形势不妙。18日,蒋介石自台湾来电,令其适时布置总撤退,将海南主力撤往台湾。此时,薛岳的主力基本未受损失,他不甘心草草结束“海南王”的美梦,还想以手中5个师的预备队为赌注,最后一搏。
19日,薛岳急令预备队乘汽车由嘉积、海口向美亭、澄迈驰援,企图将立足未稳的第43军登陆部队赶下大海,恢复“伯陵防线”。
敌军浩浩荡荡的车队一出现在公路上,琼纵的情报网立即层层上报。邓华综合各方情报,判断薛岳企图在美亭、澄迈地区与我登陆部队决战。这是大举围歼薛岳主力的好机会。
19日下午4时,邓华电令韩先楚、龙书金(第43军副军长)等:“40军即向澄迈前进,负责包围歼灭澄迈之敌;43军即进至美亭东北地区,担任歼灭海口及定安向澄迈增援之敌。”
两军首长接到上述电令,于当日黄昏率部东进。次日拂晓,第43军第128师进至黄竹、美亭地区,与驰援之敌第252师主力遭遇。龙书金即令第128师将敌包围,同时令第127师占领美仁地区有利地形,阻敌增援,以利围歼第252师主力。
薛岳接到第252师被围于黄竹、美亭地区的告急电,当即调集重兵,企图对围攻第252师的“共军”实施反包围。琼北防区司令李铁军从五公祠受领任务之后返回海口,于20日晚8时电令各部向美亭地区钳击。
邓华兵团的电信侦察人员截获李铁军的电报后,经过通宵奋战,于次日拂晓前破译了这份电报。21日6时30分,邓华根据最新敌情致电韩先楚:“根据李铁军20日20时致电252师称:151师及252师754团已抵美亭东南地区,62军军长指挥153师此刻在白莲以南,163师现位南兴市,准备21日拂晓由北而南向美亭地区钳击。依据以上情况判断,澄迈可能无敌。如澄迈无敌,以一个师迂回白莲市南援敌侧背,一个师迂回美亭东南敌侧背;如澄迈有敌,则以一个师包围该敌,一个师先迂回消灭美亭以东之敌,后再北上消灭白莲南下之敌。”
邓华的作战意图是以龙书金部包围美亭、黄竹之敌,吸引敌增援,再以韩先楚部反包围增援之敌。
于是在黄竹、美亭地区以敌第252师主力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三层包围圈,敌我双方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愈演愈烈。
21日,龙书金指挥第128师对敌第252师发起围歼之战。此时从海口驰援之敌已进抵风门岭一线,企图里外夹击,击溃第43军登陆部队。
风门岭距澄迈县城18公里,是澄迈至海口公路的咽喉要地,由西至东共有3座山峰,东侧的105高地为其制高点。
风门岭之战是海南战役中至关重要的一次战斗,有点类似锦州战役时的塔山阻击战。第128师能否顺利围歼美亭之敌,关键在于能否挡住敌援军,一旦风门岭防线被突破,第43军登陆部队将陷于敌里外合击的危险境地。
防守105高地的是第127师第381团一连,该连自上午9时战至黄昏,连续击退敌13次进攻,战况之惨烈为四野南下以来所仅见。随军记者于振瀛有如下一段记述:
傍晚,传来105高地的消息:敌人集中了2个师的炮兵,100多挺轻重机枪,外加8架飞机,配合6个团的步兵,向我381团一连阵地连续进攻13次,其中有9次是整营的兵力。阵地上落了上千发炮弹,飞机投下的炸弹有好几百枚。山头被削平,石头被炸碎,红土被烧焦,死神在肆虐,我坚守105高地的英雄们子弹和手榴弹打光,工事多次被平毁,最后全连只剩下13个战士,其中10人负伤,但是他们仍然浴血奋战,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刺刀刺弯了,枪托砸断了,顽强地反复拼杀争夺,顶住了敌人疯狂的进攻,阵地屹立不动,阵地前却留下500多具敌人的尸体。
当第43军登陆部队在美亭地区与数倍于己之敌浴血奋战之时,韩先楚率第40军主力共7个团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于黄昏时进抵美亭东西两侧,对敌形成包围态势。敌军发觉“共军主力”突然杀至,惊恐万状,连夜向府城、海口方向突围。
在这个阴云密布漆黑一团的夜晚,敌我双方彻夜混战。由于第40军的包围圈尚未形成,敌增援部队大部逃脱,美亭之敌第252师主力在突围时被歼灭一个整团。敌军虽然在暗夜中大部突围,但是经此一战,军心动摇,在向海口撤退途中自乱阵脚,成溃逃之势。
22日,蒋介石获悉“共军主力”在海南登陆成功,并击溃守军的消息后,严令薛岳“放弃海南,将部队撤运台湾”。
薛岳见大势已去,匆忙由五公祠驱车至海南行政长官公署,与陈济棠急谋对策。
“海南有十几万军队,怎么这么快就要撤退?”陈济棠大惑不解,不满地说,“是不是老蒋要你放弃海南将军队调去保卫他的台湾?你这个薛老虎不是挺能打的吗?罢罢罢!撤就撤吧,晚撤早撤一个样,天下早晚都得姓‘共’。”
薛岳满面羞愧,10万大军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上午10时,李铁军报告说共军主力进抵白莲地区,第62军等部被击溃正向海口撤退。薛岳终于定下总撤退的决心,电令李铁军:“放弃琼北,退守琼西,再策后图。”随后向各部下达全线南撤的命令:第一路军向万宁、乐会撤退;第二路军向陵水、保亭撤退;第三路军向北黎、八所撤退;第四路军及海、空军集结于榆林、三亚。同时致电台湾“国防部”,要求务必于26日前派大批舰船至榆林、三亚等港口,接运军队。
当日下午1时,薛岳和陈济棠等在海口机场登机,飞逃台湾。
23日拂晓,韩先楚、龙书金指挥登陆部队攻占府城。上午8时,先头部队进入海口。
23日晚7时30分,邓华率第二梯队扬帆起航,于次日凌晨顺利登陆。至此,渡海兵团全部登陆成功,开始转入追歼残敌的战斗。
邓华率兵团指挥机关进驻海口之后,立即向各部下达了追击命令:
第40军主力和第43军第128师为东路军,由海口出发,经文昌、嘉积、乐会、万宁、陵水,向榆林追击;
第43军第129师和第127师第380团为中路军,由美亭出发,经那大、白沙,向北黎、八所追击。
25日,海南的传奇英雄冯白驹在海口与邓华紧紧拥抱,随军记者拍下了这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幕,新中国的阳光终于驱散阴霾,普照海南大地。
追击大军势如破竹,东路军连克嘉积、和乐、万宁、陵水,于30日黄昏攻占最南端的榆林、三亚两港,将五星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
中路军为渡海第二梯队,自天尾港登陆后,经美亭、澄迈、那大向琼西疾进,于30日进抵小岭、八所、北黎一线,全歼敌第4军一个师。
西路军水陆并进,一路乘15艘机帆船向北黎港进发,途中遇到大风浪,未能按时抵达北黎港。陆上追击部队抵达北黎时,该地已经被中路军占领。
经过七昼夜的追击,三路大军于5月1日将海南各要点全部占领。薛岳集团大部逃往海上,一部被歼灭,一部溃散于山林中。
历时58天的战役至此落下帷幕,四野渡海兵团横渡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全境,出色地完成了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海登陆战役。歼敌3.3万人,其中俘24,890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装甲车和坦克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4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我伤亡、失散4500余人,这是四野南下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渡海登陆作战之艰辛与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薛岳、陈济棠逃到台湾之后,匆匆赴阳明山觐见蒋介石。他念念不忘海南岛上的十几万人马,苦苦哀求老蒋速派舰船前往营救。蒋介石最初希望粤军据守海南,与台湾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将华南、华东大片地域置于飞机的威胁之下。现在海南“沦陷”已成定局,在华南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在了共军的手里,蒋介石的飞机在华南已经没有地方落脚了,因而,华中的武汉、西南的重庆从空袭的威胁之下解脱了。
“我已令海军全力营救琼岛官兵,你们二位和余汉谋将军可以放心。”蒋介石穿着长袍马褂,拄着文明杖在房中来回踱步。
此情此景使陈济棠联想起几个月前,白崇禧到海南求援时的一幕。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军阀,一旦丧失了军队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白崇禧从龙门港空手返回海口之后,其丧魂落魄的模样曾令粤系军阀感慨不已:“‘小诸葛’一生飞扬跋扈,趾高气扬,连老蒋都没少受他的气,居然有今日,真令人难以置信。”
现在薛岳终于步白崇禧的后尘,哀求别人派船去营救自己的部队。好在台湾防守兵力不足,老蒋并未刁难粤系将领,当即表示马上派船去海南岛。
薛岳曾一度为蒋嫡系将领,加上从海南岛营救出来的粤军有7万人,初上岛时还沾沾自喜,毕竟还有些本钱。岂料老蒋手段之辣令人咋舌!他只重用黄埔系中的陈诚一派。所有败退到台湾的军队,上岛时一律被缴械,听候陈诚发落。国民党派系林立的军队终于在上岛之时,归于一统。陈诚宣布中将以上军官一律退役,包括晋系的阎锡山,西北军系的孙连仲,粤系陈济棠、余汉谋,中央军系的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均被打入冷宫。白崇禧、薛岳则受到抄家的待遇。
薛岳初上台湾岛自然预料不到日后的命运,听到蒋介石已派军舰去海南岛的消息,便连连致谢。他走到地图前,指着珠江口外的万山群岛,讨好似的献上一计:“粤南群岛战略地位重要,位于香港、澳门之间,是珠江入海航道的必经之地,扼守该岛可封锁华南海上交通,使共匪无法利用港、澳获取战略物资,利于我固守台海。”
蒋介石点头赞赏道:“你的建议很好,我马上派桂永清去部署防务。最近,毛人凤提供的情报说共匪在香港与英国达成一笔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