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最新章节 >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五章 前因后果 四 命运呼叫转移

  【前言】前面节目易老师为我们解释了我们常常听说却并不熟知的礼乐文化,礼与乐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周人稳固的治国根基并对后市影响深远,时至今日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例如“五服”制度仍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而乐文化则以其对人性的通达而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礼乐制度确实对周王朝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但这样一个稳固的结构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土崩瓦解,这又是为什么?

  【正文】要回答礼乐制度为什么会面临崩溃,先要弄清它为什么能实行几百年,除了制度本身设计得很精巧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它有个配套制度,什么制度?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就是说周公当年进行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时同时设计了三种制度: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封建制已讲过多次,就是封土建国,就是周天子把天下分成好几个国家,国封给诸侯;诸侯接过来后再把自己的国再分,分给大夫。周天子把国分给诸侯这叫建国,诸侯把自己的国分给大夫叫立家,从此天下就分成了三个层次:天下;国;家。对应的有三种贵族:天子;诸侯;大夫。这就叫封建制度。这个制度是个什么样的呢,它是一种分权制,把最高权力层层分下去,我称之为自上而下层层转包,份额不同各有所得。德者得也。这是封建制。第二个叫宗法制,也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叫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规定贵族男子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有很多侧室,这叫妾。有人说这叫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对的,因为妻妾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比方说妻家和夫家是亲家,是婚姻关系,妾家就不是了。夫妻两个坐下来吃饭,妾是要站着的,有很多规矩。只能叫一夫一妻多妾制。第二个叫嫡长子制,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叫嫡长子,是父亲的正宗继承人,这个家族不管他是王族还是公族还是一般的普通家族,所有的产业在父家长去世后由嫡长子继承,正妻生的其它儿子叫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次子和庶子原则上不能继承,只是原则上,有时碰巧正妻没孩子没嫡子,那就在后两者中挑人来继承。但按礼法但凡正妻有子的只能是嫡子继承。因此嫡长子意味着正统,正宗,嫡系,我们现在讲嫡系什么意思,就是第一个是高祖,他生了一个嫡长子(正妻生的大儿子),他就继承了;这个嫡长子的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他的嫡长子,如果这个系统是嫡长子嫡长子这么继承下来,这个系统就叫嫡系。后来讲什么嫡系部队啊,就是最亲的,亲儿子啊,就是这个意思,这叫嫡长子制,嫡长子如先于父亲去世,父母为他服斩衰三年,这是一个特例,我上集讲了有个特例没说,就是这个。这是唯一的长幼颠倒,可见嫡长子有多么重要,因为它代表嫡系啊。第三个叫父家长制,就是这个家族的长房,长孙是当族长的,在家里面是当家长的,在国里面是当国君的。如果是周王国的那就是做天子的,这叫父家长制。父家长制,嫡长子制,一夫一妻多妾制合起来叫宗法制。周公他们的精巧之处在什么地方呢?他把封建制和宗法制结合起来了,怎么结合呢?他说:我们天下就像一个家族,老爸是谁,天,天是我们共同的爸爸,这个爸爸他有个嫡长子,谁啊,天子。天子是谁呀?就是天的嫡长子,因为天下是他的,那他的那些兄弟怎么办呢,就是次子庶子吗,封出去做诸侯。每个诸侯又有是他这个国的嫡长子,他这个国的嫡长子的兄弟呢再封出去做大夫,那么大夫呢他有家,他是家长,他又是嫡长子,那么这个嫡长子的兄弟呢,做士,贵族的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士,这么来的。这样一来就怎么样了呢?

  周人就把整个天下变成了一个家族,这个制度叫家天下制。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就是这个意思,既然整个天下是一个家庭,那么就可以实行礼乐制。为什么呢,一个家里的人都是家人,应该怎么样呢?第一要相亲相爱,这是仁;第二要互帮互助,这是德;第三要长幼有序,你不能说儿子跟父亲打成一团糟,这就不对了,这就是礼;第四还要其乐融融,这就是乐。仁德礼乐都因为整个天下是一个家庭,所以礼乐制能够实行是因为他和封建制,宗法制共同构成家天下制。

  【画外音】根据周人的设计,封建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共同构筑起周王朝,家即是天下,天下也是家的制度,这个制度精巧而严密。周人奉行数百年,对后世文化心理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但这个状况随着西周的结束而改变,中华大地进入了一段战火连天,混乱不堪的春秋战国时期。那设计的如此严密的制度为何会崩溃瓦解呢?

  【正文】我的回答是,都是“月亮”惹的祸,为什么都是月亮惹的祸呢?我们可把周天下和秦王朝,也包括后来的秦汉唐宋元明清这些王朝做个比较,这些王朝是什么样呢,是统一国家,这个制度我们称之为帝国,帝国的下面没有国家,虽然有些时候帝国下面也分封诸侯国,但这些国家都不是独立主权国家,这些国家的王公侯也不是国家元首,而周天下不是这样,周天下是国家联盟,我们称之为邦国。所谓周王朝这个说法其实是可商量的,它不是统一国家是一个国家联盟,其中包括很多国家,这些很多国家当中最牛的是周王国,然后下面有宋公国,齐侯国,郑伯国,楚子国,许南国,就是王之下有公侯伯子男,这些国家是独立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它独立的程度也不一样,越到后面越独立,但它是相对独立国家,有独立主权,有自己的国家元首,政府,军队,财政,而且这些国家的内政周天子是不能干涉的,给人的感觉它像联合国。但周天下和联合国还是不一样的,在联合国里不论大国小国,所有国家是平等的,而周天下是什么样呢,周天下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周天子,这个周天子有三重身份:第一他是周王国的国君,因此叫周王;第二是周联盟的盟主,因此叫天王;第三是皇天上帝的嫡长子,因此叫天子。国君们叫什么呢,诸侯。什么叫诸侯,诸就是多的意思,诸多的侯尊奉共同的主,什么结构,“众星拱月”。我们把这三种制度比较一下就可看出,联合国是“群星璀璨”,秦王朝是“烈日当空”,周天下是“众星拱月”。那好了,大家又会提问题了,就算是吧,众星拱月又怎么就要出问题呢?因为月亮太多了,我们看看周王朝周天下的结构,天下有一个月亮,天子,有很多星星,诸侯。到了国里面呢,每个国里面有个月亮,诸侯;又有很多星星,大夫。又是众星拱月。那到了家里面呢,大夫是月亮,士是星星,又是众星拱月。所以是一个小的众星拱月变成星星再拱一个中的月亮,这个中的月亮结构又变成星星去拱一个大月亮。天子就是大月亮,诸侯是中月亮,大夫是小月亮,士呢,候补月亮。为什么,他也是大夫的兄弟呀。那大月亮,小月亮都是月亮,和尚摸得我摸不得,怎么你就可以当月亮我就要当星星,凭什么,那周公的说法是嫡庶有别,人家是嫡子你是庶子吗,你命不好投错胎了。嫡子就一定比庶子好吗?我们看《红楼梦》的贾探春就是庶出,赵姨娘的女儿嘛,贾探春优秀的不得了,所以这是不对的,讲不通的。而且我们要看西周封建的时候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是按嫡庶这样分吗?实际上还是看拳头。西周封建时爵位最高的是什么,周王国,周王国是谁的,周武王的,周武王为什么牛,为什么能当天子,天下他打下来的,那第二等是谁,宋,公爵,宋为什么封个公爵,因为宋就是商,就是被周打败的那个商,原来很牛的,现在战败国了,次一等,公爵。楚国封个什么爵呢,子爵,楚国为什么就只能封子爵呢,因为当时楚国是蛮夷,南蛮嘛。当时我们华夏民族指的是中原地区的这个民族,像鄙人湖南人,那个时候就是蛮子,蛮子嘛就只能给个子爵嘛,四等,“四等星星”,所以说到底是什么,谁的实力强谁当老大,谁的枪杆子硬谁有话语权,这叫什么,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才是实质。那这样的一个“众星拱月”结构只有在所有国家实力不变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实力一变就不一样了。孟子有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就是一个家族它最多兴旺五代,五代以后就讲不清楚了。那我们算算从西周封建到春秋多少年,三百多年。30年一代,十几代了,还能是西周封建时候的那个状况吗,不可能的,所以到了春秋时期是什么呢,这些星星们,大星星诸侯,中星星大夫,其中的某些是枪杆子多了,腰杆也硬了,这时他们会怎样呢【画外音】在周人礼文化的“五服”制度的规定中,出五服就不是亲戚了,而西周经历达三百年之久,随着人口的繁衍,政治格局的稳定,“家天下”其实已是一种名义上的制度了,王公贵族之间早就没有了血缘的联系,礼坏乐崩在所难免,那么当旧的制度崩溃后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呢?

  【正文】我们看《春秋》,春秋的第一年叫隐公元年,隐公元年发生了一件标志性的事件,叫做“郑伯克段于鄢”。郑伯是谁,郑庄公,是伯爵;段是什么,他弟弟叔段,弟弟名字叫段。“郑伯克段于鄢”就是郑庄公在鄢这个地方把他弟弟打败了,庄公为什么要打他弟弟,很简单,庄公的妈妈偏心眼喜欢他弟弟不喜欢他,都是一个妈生的啊,但庄公是长子,嫡长子,他继承爵位,他妈为什么不喜欢庄公呢,因为生庄公时她难产,胎位不对差点死了。妈就想这个儿子要我的命呀,这个小儿子生的时候顺产,喜欢小儿子。反正当妈的事咱也讲不清,但按宗法制,她不喜欢的大儿子继承了君位,于是这个妈就去跟他大儿子说,那你得对你弟弟好点,不断的为叔段要东西要地,要人要钱,这个叔段呢就越来越膨胀,膨胀到最后是什么呢,耗子腰里别了杆枪,他起了打猫的心思,准备颠覆他哥的政权,没想到他哥先下手为强把他干掉了。这就是“郑伯克段于鄢”的大致过程。这个故事就是《春秋》这本书的开头,我称之为标志性事件,为什么是标志性事件呢,因为整个春秋的过程就是这么一个过程,窝里斗,以下犯上,耗子打猫。也可概括为三句话,“旧制度解体,旧秩序崩溃,旧道德沦丧。”春秋就是这么个意思。再具体一点,还可再概括为三句话:“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公室衰微,大夫擅权;士氏衰微,家臣专政。”这里有三个概念要解释,王室,公室,士氏,王室就是周天子那个家族,因为他是王嘛,所以叫王室。公室就是诸侯的家族,因为诸侯都可以称为公。士氏就是大夫的家族。王室衰微诸侯称霸意思很清楚,就是天子不行了,诸侯变牛了;公室衰微大夫擅权就是诸侯不行了,大夫变牛了;士氏衰微家臣专政就是大夫也不行了,家臣牛了,家臣是什么,大夫家里帮着管家的,老板不行了,打工的牛了,这就是春秋。

  【正文】《春秋》是儒家传统经典“四书五经”(中庸,大学,论语,孟子)中的“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是我们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纪录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整部书以鲁国的12代国君作为纪年方法,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公元前481年)反的历史。我们通常说的《春秋》分两部分,一部分称为“经”,就是经孔子所修订的史书原文,另一部分则是后人的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例如著名的《左传》就是经左丘明作注的《春秋》。上文提到的“郑伯克段于鄢”纪录在《春秋》的开篇,而类似于“郑伯克段于鄢”这样的历史事件在春秋时期时有发生,那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正文】我们看楚国,楚国前面讲了,西周封建时被周成王,还不是武王封的,成王封的,封了个子爵,第四等,封地多少,50里,就是纵,横50里,小国。楚人不服啊,你们都几百里我50里,凭什么呀,不服周,我不服从你周,所以湖北人到现在还有这句口头禅“不服周”,就从那传下来的,不服周怎么办呢,自强,奋发图强,结果还没到东周时楚国就开始强大起来了,强大了后他就提出来我也要当王,第一个称王的楚国国君叫熊渠,他怎么说呢,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好谥。什么意思,我们楚人野蛮人,不吃你那一套,我称王。但这次称王没成功,称了一会又缩回去了。枪杆子不够多呀,但到春秋初年周平王时,楚国又出来了一个国君叫熊通,这个熊通厉害了,他怎么办呢,发兵去攻打随国,随国什么地方,现湖北随州市,就是出土编钟的那个地方,随国的国君和周天子同一个姓,姓姬。他打随国什么意思,就是要随国的国君去告诉周天子,他怎么说呢,他说寡人现在手上有几杆“破枪”(我有敝甲),我想到你们中国去参观学习(观中国之政),中国这个时候指的是中原地区,你们中原地区不是文明吗我们楚人不是野蛮嘛,我们这个野蛮人也想学习呀,到你们中国去参观学习,不过我们这个野蛮人习惯不好,“上学”的时候喜欢带“枪”,随时有可能掏出来,所以我怕见了面不好意思,你是王我才是个子啊,多不好意思,是不是给我提高点待遇。周王不同意。熊通就说,哎,奇了怪了啊,给你四两颜色你就真开染坊了,我让你给我提高一下待遇是看得起你,把你当回事,给脸不兜着我自己加,也不那么麻烦了,我就当个王,自称武王。从此之后楚人开始称王,代代都称王。子爵呀,上面还有伯爵,侯爵,公爵才能当王嘛,一口气就当王,真是“直升飞机”,但武王熊通坐了这个“直升飞机”后大家不承认,诸侯们也不承认。我们去读《春秋经》读《左传》,你看看对楚国国君是怎么表述的,楚子,那孔子他们说你就是子,你是什么王啊。所以这个楚武王他是放了个“人造卫星”,没真正当上“月亮”。这样到了孔子出生前55年,楚王就开始叫板了,这个时候的楚王是楚庄王,楚庄王是个什么人?有个成语叫一鸣惊人就是庄王的故事【flash】伍大人,咱们大王已整整三年不理朝政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谁说不是呢,要不咱再去劝劝大王。大王啊,最近有人给我出了个谜语,微臣是怎么也猜不出来,噢,是吗?什么谜语这么难呀?楚国有一只大鸟栖息在朝堂之上,整整三年它既不飞也不叫,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哈哈,我猜着了,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他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就等着瞧吧。

  【正文】果然这个楚庄王就一鸣惊人了,他最后成了霸主,春秋五霸之一。这位老兄怎么样呢,他真的拿着“枪”去“上学”去了。跑到周王国的地盘上搞“军事演习”,军事演习我们知道,常常是打政治牌,给别人看的,耀武扬威,这个时候的周王是周定王,周定王这个时候已经摆不起架子来了,只好派手下的大臣王孙满去劳军,慰问慰问,抗议都不敢提还要慰问,一慰问这个楚庄王就问了,哎,我听说那个九鼎在你们那里,有多大有多重啊?什么叫九鼎,就是大禹当部落联盟领袖时铸的九个鼎,这九个鼎的青铜来自当时天下的九州,因此九鼎象征着天下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统治权。庄王的这个动作就叫问鼎,现在还有句成语叫问鼎中原,就是从这来的。就是打这个最高领导权的主意了。王孙满听了后马上就义正严辞地说,在德不在鼎。一个人能不能得天下不在于他有没有这个鼎而在于他有没有德。庄王不吭气了。这是天下的情况。那国和家呢,也一样。比方说孔子的家乡鲁国怎么样呢?政权被三家大夫分了,就是季孙氏,书孙氏,梦孙氏三家大夫。孔子出生前11年,三家大夫把国家的军队分了,分成三军一家一军。到了孔子出生后16岁时,三家大夫又把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分成四份,季孙氏拿两份,书孙氏梦孙氏各拿一份。国君呢,没份了。那家呢,家也不怎么样,这三家大夫的家政又被他们的家臣把持了,比方说前面讲过的阳货就是季孙氏的家臣,阳货干什么呢,在孔子47岁那年,阳货把他的老板季桓子囚禁起来,然后跟他签订城下之盟,说你得让我在鲁国掌权。当时的这个等级啊,国是国君的,国君的臣是大夫,大夫的臣是家臣,阳货是家臣要干什么呢,要当国君的家,这不乱套了吗。这叫什么,恶有恶报呀,你三家大夫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家臣就不把你放在眼里;诸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大夫就不把诸侯放在眼里,这不是恶有恶报嘛,这种状况到后来愈演愈烈,到战国时期既有天狗吃月亮,又有大鱼吃小鱼,我们都知道的,有三家分晋,田和代齐,诸侯称王。这叫什么?这就叫“命运呼叫转移”。西周的时候,星星是星星月亮是月亮,整个天下是众星拱月,用儒家的话说叫天下有道;到了春秋时,星星不是星星月亮不是月亮,用儒家的话说叫礼坏乐崩;到了战国时,星星变成月亮,月亮变成星星,用儒家的话说叫天下大乱,到了战国之后到的秦呢,怎么样呢,一个星星变成了月亮,然后变成了太阳,它就是秦。秦一统天下,把所有的星星月亮都灭了,自己当“太阳”。这叫什么呢?改天换地。春秋战国时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所以春秋战国面临的是什么?社会剧变。这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会产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第二个原因,社会的剧变。(注:第一个原因,心智的成熟)。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重大转型期,要转型了,在这样一个重大转型期必定会出现许许多多问题,需要有人回答,这些问题都集中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上,中国向何处去,那么谁能回答呢?。下一集来回答。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