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乐毅率五国联军大破强齐 明哲保身:乐毅和田单
骑劫这一败,等于将燕昭王三十年韬光养晦,苏秦以生命为代价打入齐国内部,乐毅用五年时间经营齐国的所有成果,统统付之东流。
燕惠王陷入了深深的懊悔,懊悔之中又带着埋怨和担心。埋怨的是乐毅去了赵国,没人为他收拾眼前这个烂摊子;担心的也是乐毅去了赵国,“他该不会趁机率领赵军前来进攻燕国吧?”
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给乐毅写了一封信,说:“当年先王将燕国托付给您,您就打败了齐国,为燕国报了大仇,使得天下为之震动,这样的功勋,寡人岂敢忘怀?先王不幸去世后,我刚刚即位,一时受了左右的蒙蔽,因而派骑劫替代了您。其实我也是考虑到您在外面辛苦了这么多年,想请您回来休息一下,好好商量下一步的对策。遗憾的是您误解了我的意思,就此抛弃燕国而投奔了赵国。如果出于您个人的打算,这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您觉得这样做对得起先王对您的深情厚意吗?”
信写得很有水平——首先称赞了乐毅的功劳,接着自己做检讨,然后为自己辩护,最后谴责乐毅不负责任。如果这封信是出自燕惠王本人手笔的话,他至少可以当个很不错的报纸时事评论员。
乐毅收到这封信,很快写了一封回信,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报燕惠王书》,且看乐毅是如何回答的。
“我是个没有多少出息的人,当时抗拒您的命令,不敢回到燕国,没有其他理由,就是怕死。我怕自己稀里糊涂被杀掉,让世人觉得我是个傻瓜。
“话说回来,被世人看成傻瓜也没关系。但那样的话,人家会说先王重用了一个傻瓜,有损先王之明;而且还会说您滥杀无辜,对您的影响也不好。我思前顾后,为了先王和您的名声,才不得不逃到了赵国。
“现在您派人来指责我的罪过,提到先王对我的厚爱。我觉得您恐怕不太了解先王为什么要重用我,也不太了解我是怎样来回报先王的,所以提笔写了这封信。”
这封信的开头,先抑后扬,绵里藏针,足以打击燕惠王的小聪明。
“真正贤明的君王,”乐毅接着写道,“是不会拿着国家的爵禄去满足一己之私欲的。他必定是论功行赏,谁的功劳越大,能力越强,就给他越高的官爵。
“回想我乐毅当年,就是因为听到先王的种种传闻,不是一般君王能够做到的,才借着出使的机会来到燕国亲自观察他。感谢他的错爱,把我从一个普通人一下子提到群臣之首。他竟然没有和宗室大臣商量,就让我做了亚卿,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没有见外,相信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个职务,不会出什么差错,所以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命。
“先王当时对我说了关于齐国的深仇大恨。我告诉他,齐国是一个大国,不是轻易能对付的,如果一定要找齐国报仇,必须要想办法借用诸侯之力。此后,先王确实是按照我的路子去做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再加上列祖列宗保佑,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我率领诸侯大军一路东进,先是在济水大败齐军,紧接着燕军又攻占临淄。齐国的金银财宝、宗庙祭器、车辆武具,包括当年从燕国抢走的大鼎,都被运回了燕国。甚至在蓟城的郊外,也种上了许多从齐国移植过来的竹子。自春秋五霸以来,还没有一位君王能够创立这样的丰功伟绩。先王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我为昌国君,还给了我一块封地。我仍没有见外,欣然接受,因为我的功勋配得上这样的奖赏。
“我本来以为,以先王的英明,在他去世后,后人是不会轻易变更他的政策的。只要按照他的法令章程行事,燕国将继续强盛,齐国的彻底灭亡只是迟早的事。可惜的是,善始者不一定有善终。过去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踏平楚国,却被夫差赐剑身亡,而夫差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这是因为阖闾与夫差的气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啊!
“能够为燕国做一些工作,并以此证明先王知人善用,这是我的最高理想。如果让自己受到伍子胥那样的污辱,又败坏了先王的知人之明,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处于当时那种情况,您随时可能像夫差杀掉伍子胥一样杀掉我,我是绝对不会冒险回到燕国来的。关于这一点,请您理解。
“另外,我听说君子即使绝交,也不会说原来朋友的坏话;忠臣即使离开祖国,也不会喋喋不休地为自己四处辩解。我虽然没有出息,但总还是以君子自居的。您如果还有什么担心,就看看这封信吧!”
燕惠王读完这封信,没有再说什么。当时乐毅的儿子乐闲还留在燕国,燕惠王就封乐闲做了昌国君,继承了乐毅的封地。
乐毅从此居住在赵国,也曾作为赵王的使者来往于燕、赵之间,为两国的和平而奔走,直至去世。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还命人寻访到乐毅的孙子乐叔,封为华成君,由此可见乐毅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乐毅也一直是英雄豪杰高山仰止的对象。曹操读《报燕惠王书》,“未尝不怆然流涕”;诸葛亮则干脆“自比管仲、乐毅”。如果要问乐毅为何能够得到后人的景仰,善于用兵自然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作者总结为八个字,那就是:“忠而不愚,进而知退”。
写到这里,顺带将另一个重要人物——田单的结局作一个交代。
据《战国策》记载,燕国人被赶跑后,田单亲自来到莒县,将齐襄王迎回临淄,主持社稷。田单因此被拜为相国,封安平君。
但是,齐襄王对田单并不怎么放心。毕竟,收复齐国的功臣是田单,功高盖主,总是让统治者心里面不太踏实的。
有一次,田单陪齐襄王出巡,在河边看见一位老人在赤足涉水,因为受不住寒冷,瘫倒在河滩上。田单马上下车,将自己披的狐皮袍子披在老人身上。
回宫之后,齐襄王很不高兴,但是又不敢当着大伙的面发牢骚,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才气呼呼地自言自语道:“田单这是在收买人心,难道他想篡夺寡人的大权吗?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只怕他会先下手。”
说完又不放心,东瞧西瞧,冷不丁看到一个人坐在大殿的角落里。齐襄王这一惊非同小可,出了一身冷汗,再仔细看时,原来是宫中的珠宝匠在那里用丝线串首饰。
他赶紧定了定神,将珠宝匠叫到跟前,问道:“你听到我说话了吗?”
“听到了。”珠宝匠如实回答。
齐襄王差点晕倒,又问道:“那你认为寡人说得对不对?”
珠宝匠不动声色地说:“其实您可以换一个思维来处理这件事。”
“你是什么意思?”
珠宝匠说:“您可以当着大伙的面嘉奖田单,说寡人担心百姓挨饿,相国便收养他们;寡人担心百姓受冻,相国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相国所为,甚合寡人心意,诸位也要向相国学习,时时不忘百姓疾苦。这样的话,相国做多少好事,都是您的功劳,他即便真想收买人心,也收买不到。”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身为君王者,最重要是要有气量,有格局,气量狭小只能步燕惠王的后尘。从此齐襄王摆正心态,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田单的善举。齐国的老百姓背后议论说:“相国爱民如子,原来都是大王教导有方啊!”
与齐襄王的大度相比,田单也自有过人处。还是《战国策》记载,齐国有个叫貂勃的人,经常说田单的坏话。田单听说后,特别备下酒菜,请貂勃来家里喝酒,问道:“我有什么事情得罪了先生,使得先生经常在朝中跟我过不去呢?”
貂勃的回答很搞笑:“假如大盗牵着一条狗遇见尧,狗冲着尧狂叫,那并不是因为尧的品德不好啊!”
田单听了,哈哈大笑,认为貂勃至少不是个伪君子,还向齐襄王推荐貂勃。这样的雅量,也可谓是罕见。
后来齐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国,有几个嫉妒田单的大臣在齐襄王面前说:“听说貂勃在楚国受到楚王高规格的接待。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嘛,如果不是仗着相国给他撑腰,凭什么这样风光?”又煽风点火,说田单对内笼络百姓,对外交结诸侯,分明是怀有不轨之心。
齐襄王听了,心里又不舒服。某一天突然下令:“把田单给我叫过来。”
田单赶紧进宫,帽子也没带,鞋子也没穿,衣衫不整,诚惶诚恐地觐见齐襄王,听候他指示。没想到齐襄王憋了老半天,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教训田单,只说了句:“没事了,你行你的臣子之礼,我行我的国君之礼,就这样吧!”
貂勃回来后,齐襄王设宴款待他。酒兴正浓,齐襄王又对左右说:“去叫田单过来喝酒。”
貂勃连忙站起来,行大礼参拜,说:“大王为何直呼相国之名?想当年,如果不是相国凭着区区即墨这座小城,带领几千名疲惫的士兵打败燕军,收复千里失地,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那时候,他如果要自立为王,连诸侯也不能阻止他。可是他从大义出发,一定要迎接您回国都,请您来治理国家。现在您却直呼其名,连小孩都知道这是大大的失礼。您如果再不醒悟,国家就危险了。”
齐襄王好就好在大事不糊涂。当天夜里,他辗转反侧,想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便将那几个说田单坏话的大臣革职查办,而且给田单加封了一万户的采邑。
田单在相国的任上一直做到去世。应该说,他的运气还算不错。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燕惠王陷入了深深的懊悔,懊悔之中又带着埋怨和担心。埋怨的是乐毅去了赵国,没人为他收拾眼前这个烂摊子;担心的也是乐毅去了赵国,“他该不会趁机率领赵军前来进攻燕国吧?”
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给乐毅写了一封信,说:“当年先王将燕国托付给您,您就打败了齐国,为燕国报了大仇,使得天下为之震动,这样的功勋,寡人岂敢忘怀?先王不幸去世后,我刚刚即位,一时受了左右的蒙蔽,因而派骑劫替代了您。其实我也是考虑到您在外面辛苦了这么多年,想请您回来休息一下,好好商量下一步的对策。遗憾的是您误解了我的意思,就此抛弃燕国而投奔了赵国。如果出于您个人的打算,这也无可厚非,只不过您觉得这样做对得起先王对您的深情厚意吗?”
信写得很有水平——首先称赞了乐毅的功劳,接着自己做检讨,然后为自己辩护,最后谴责乐毅不负责任。如果这封信是出自燕惠王本人手笔的话,他至少可以当个很不错的报纸时事评论员。
乐毅收到这封信,很快写了一封回信,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报燕惠王书》,且看乐毅是如何回答的。
“我是个没有多少出息的人,当时抗拒您的命令,不敢回到燕国,没有其他理由,就是怕死。我怕自己稀里糊涂被杀掉,让世人觉得我是个傻瓜。
“话说回来,被世人看成傻瓜也没关系。但那样的话,人家会说先王重用了一个傻瓜,有损先王之明;而且还会说您滥杀无辜,对您的影响也不好。我思前顾后,为了先王和您的名声,才不得不逃到了赵国。
“现在您派人来指责我的罪过,提到先王对我的厚爱。我觉得您恐怕不太了解先王为什么要重用我,也不太了解我是怎样来回报先王的,所以提笔写了这封信。”
这封信的开头,先抑后扬,绵里藏针,足以打击燕惠王的小聪明。
“真正贤明的君王,”乐毅接着写道,“是不会拿着国家的爵禄去满足一己之私欲的。他必定是论功行赏,谁的功劳越大,能力越强,就给他越高的官爵。
“回想我乐毅当年,就是因为听到先王的种种传闻,不是一般君王能够做到的,才借着出使的机会来到燕国亲自观察他。感谢他的错爱,把我从一个普通人一下子提到群臣之首。他竟然没有和宗室大臣商量,就让我做了亚卿,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没有见外,相信自己完全能够胜任这个职务,不会出什么差错,所以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任命。
“先王当时对我说了关于齐国的深仇大恨。我告诉他,齐国是一个大国,不是轻易能对付的,如果一定要找齐国报仇,必须要想办法借用诸侯之力。此后,先王确实是按照我的路子去做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再加上列祖列宗保佑,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我率领诸侯大军一路东进,先是在济水大败齐军,紧接着燕军又攻占临淄。齐国的金银财宝、宗庙祭器、车辆武具,包括当年从燕国抢走的大鼎,都被运回了燕国。甚至在蓟城的郊外,也种上了许多从齐国移植过来的竹子。自春秋五霸以来,还没有一位君王能够创立这样的丰功伟绩。先王因此十分高兴,于是封我为昌国君,还给了我一块封地。我仍没有见外,欣然接受,因为我的功勋配得上这样的奖赏。
“我本来以为,以先王的英明,在他去世后,后人是不会轻易变更他的政策的。只要按照他的法令章程行事,燕国将继续强盛,齐国的彻底灭亡只是迟早的事。可惜的是,善始者不一定有善终。过去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踏平楚国,却被夫差赐剑身亡,而夫差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这是因为阖闾与夫差的气量,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啊!
“能够为燕国做一些工作,并以此证明先王知人善用,这是我的最高理想。如果让自己受到伍子胥那样的污辱,又败坏了先王的知人之明,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处于当时那种情况,您随时可能像夫差杀掉伍子胥一样杀掉我,我是绝对不会冒险回到燕国来的。关于这一点,请您理解。
“另外,我听说君子即使绝交,也不会说原来朋友的坏话;忠臣即使离开祖国,也不会喋喋不休地为自己四处辩解。我虽然没有出息,但总还是以君子自居的。您如果还有什么担心,就看看这封信吧!”
燕惠王读完这封信,没有再说什么。当时乐毅的儿子乐闲还留在燕国,燕惠王就封乐闲做了昌国君,继承了乐毅的封地。
乐毅从此居住在赵国,也曾作为赵王的使者来往于燕、赵之间,为两国的和平而奔走,直至去世。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还命人寻访到乐毅的孙子乐叔,封为华成君,由此可见乐毅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乐毅也一直是英雄豪杰高山仰止的对象。曹操读《报燕惠王书》,“未尝不怆然流涕”;诸葛亮则干脆“自比管仲、乐毅”。如果要问乐毅为何能够得到后人的景仰,善于用兵自然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本书作者总结为八个字,那就是:“忠而不愚,进而知退”。
写到这里,顺带将另一个重要人物——田单的结局作一个交代。
据《战国策》记载,燕国人被赶跑后,田单亲自来到莒县,将齐襄王迎回临淄,主持社稷。田单因此被拜为相国,封安平君。
但是,齐襄王对田单并不怎么放心。毕竟,收复齐国的功臣是田单,功高盖主,总是让统治者心里面不太踏实的。
有一次,田单陪齐襄王出巡,在河边看见一位老人在赤足涉水,因为受不住寒冷,瘫倒在河滩上。田单马上下车,将自己披的狐皮袍子披在老人身上。
回宫之后,齐襄王很不高兴,但是又不敢当着大伙的面发牢骚,等到四下无人的时候,才气呼呼地自言自语道:“田单这是在收买人心,难道他想篡夺寡人的大权吗?如果不早点想办法,只怕他会先下手。”
说完又不放心,东瞧西瞧,冷不丁看到一个人坐在大殿的角落里。齐襄王这一惊非同小可,出了一身冷汗,再仔细看时,原来是宫中的珠宝匠在那里用丝线串首饰。
他赶紧定了定神,将珠宝匠叫到跟前,问道:“你听到我说话了吗?”
“听到了。”珠宝匠如实回答。
齐襄王差点晕倒,又问道:“那你认为寡人说得对不对?”
珠宝匠不动声色地说:“其实您可以换一个思维来处理这件事。”
“你是什么意思?”
珠宝匠说:“您可以当着大伙的面嘉奖田单,说寡人担心百姓挨饿,相国便收养他们;寡人担心百姓受冻,相国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相国所为,甚合寡人心意,诸位也要向相国学习,时时不忘百姓疾苦。这样的话,相国做多少好事,都是您的功劳,他即便真想收买人心,也收买不到。”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身为君王者,最重要是要有气量,有格局,气量狭小只能步燕惠王的后尘。从此齐襄王摆正心态,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田单的善举。齐国的老百姓背后议论说:“相国爱民如子,原来都是大王教导有方啊!”
与齐襄王的大度相比,田单也自有过人处。还是《战国策》记载,齐国有个叫貂勃的人,经常说田单的坏话。田单听说后,特别备下酒菜,请貂勃来家里喝酒,问道:“我有什么事情得罪了先生,使得先生经常在朝中跟我过不去呢?”
貂勃的回答很搞笑:“假如大盗牵着一条狗遇见尧,狗冲着尧狂叫,那并不是因为尧的品德不好啊!”
田单听了,哈哈大笑,认为貂勃至少不是个伪君子,还向齐襄王推荐貂勃。这样的雅量,也可谓是罕见。
后来齐襄王派貂勃出使楚国,有几个嫉妒田单的大臣在齐襄王面前说:“听说貂勃在楚国受到楚王高规格的接待。他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嘛,如果不是仗着相国给他撑腰,凭什么这样风光?”又煽风点火,说田单对内笼络百姓,对外交结诸侯,分明是怀有不轨之心。
齐襄王听了,心里又不舒服。某一天突然下令:“把田单给我叫过来。”
田单赶紧进宫,帽子也没带,鞋子也没穿,衣衫不整,诚惶诚恐地觐见齐襄王,听候他指示。没想到齐襄王憋了老半天,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来教训田单,只说了句:“没事了,你行你的臣子之礼,我行我的国君之礼,就这样吧!”
貂勃回来后,齐襄王设宴款待他。酒兴正浓,齐襄王又对左右说:“去叫田单过来喝酒。”
貂勃连忙站起来,行大礼参拜,说:“大王为何直呼相国之名?想当年,如果不是相国凭着区区即墨这座小城,带领几千名疲惫的士兵打败燕军,收复千里失地,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那时候,他如果要自立为王,连诸侯也不能阻止他。可是他从大义出发,一定要迎接您回国都,请您来治理国家。现在您却直呼其名,连小孩都知道这是大大的失礼。您如果再不醒悟,国家就危险了。”
齐襄王好就好在大事不糊涂。当天夜里,他辗转反侧,想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便将那几个说田单坏话的大臣革职查办,而且给田单加封了一万户的采邑。
田单在相国的任上一直做到去世。应该说,他的运气还算不错。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