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蝴蝶风暴
海参崴一年有四个月冻结期,要靠破冰船才能保证航行,此时没有破冰船,戈洛文使团一行人只能取道印度绕一大圈回国。
他们除了谈判,另一个目的就是摸清明国实力。从日本海一路到承天府,明国只有一支舰队,尚在戈洛文意料之中,而从承天府到印度,他才见识到明国的海军实力,每个港口都有巨舰停靠,海面上时常能看到梭巡而过的明国战舰,而此时,彼得大帝尚未亲政,俄国还未有一支成建制的舰队。
俄国此时唯一的出海门户——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每年九个月冰冻期,且远离欧洲,航行艰难,又偏居北方,与俄国的经济中心十分遥远,实在不是理想的出海口。西部波罗的海和南方黑海,分别由瑞典和土耳其及其藩属克里木汗国控制,封锁住俄国的海洋出路。
在彼得和索菲亚的皇权之争中,戈洛文是坚定的彼得支持者,此时,他更加强烈的感觉到,只有让沙皇彼得亲政,才能对抗列强。他一向瞧不起的亚洲人,竟然拥有如此强悍的军事实力,那一艘艘载炮几十门的巨舰深深刺痛了戈洛文。
俄罗斯多么落后啊,还是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农奴制国家,而明国已经在努力向着英法等欧洲列强的标准看齐,公民权的逐步下放让明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财富和荣誉,明国的小个子军人不畏死亡,用坚强的毅力击败了亚洲的殖民主宰荷兰和西班牙,以劣势兵力前往他们从未到过的北方抵抗庞大的清帝国,并戏谑着挑战万里之遥的俄罗斯。
“此次所受的侮辱,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海军。”戈洛文心想,“陛下说的对,只有陆军的统治者是独臂人,当他同时还拥有海军舰队时,才是双臂俱全的人。黑海或波罗的海出海口,我们至少得抢下一个,让承认我们主权的清帝国延续下去,待日后时机成熟,再牢牢掌控海生崴的出海口。”
越往南去,就见到越多的明国船只,有中国戎克船,也有欧洲盖伦船,大多挂着明国国旗,它们舷窗紧闭,里面是威力巨大的火炮,这样就能解释南中国海海域几乎没有海盗的情况。而中南半岛几乎所有港口都像朝鲜日本一样,到处可见明国的异教徒商人。这些地方,取代荷兰和西班牙的是英法商人,他们从东方运输巨量奢侈品贩卖至西方,为此时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奉献税赋。
印度半岛也有数量不少的华商,他们正和英法一样,形成自己的聚集区,在印度开辟国中国,而当地土著恭敬的喊他们“老爷,大人”,沦为为他们斟酒跑腿扛货的仆人。
沙皇想抛弃俄罗斯的传统,穿西装,剪胡子,喝咖啡,抽香烟,而明国人并没有这种西化意识,他们固执的保留自己的文明,在异国他乡过着和欧洲人以及土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穿着精致宽松的丝绸短袍,用名贵的翡翠玉石装点革带,革带侧面是手枪枪袋,腰间挂着中国弯刀和祛蚊的香囊,看上去倒有些像中亚突厥人。不过华商手里通常拿着折扇,服饰的花纹也全然不同,戴的是草编大帽。
戈洛文不知鞑靼人统治中国之前明国人是何打扮,但很显然,明国的进步并没有以牺牲本族传统为代价。而沙皇想要的全面西化,不正是没有文明自信的表现么。
戈洛文走后,朱克臧下教旨,令礼部将《尼布楚条约》前因后果弄的清清楚楚,作为学习国际法的生动教材。
清末时期,清王朝奇葩的外交水平令国人永生难忘,它不像一个有三千年外交历史经验的国家,而像一个刚从非洲部落联盟进化来的国家,在理念和手段上同西欧相比幼稚的如同小学生。如何对等外交,难道宋时期诸国之间的明争暗斗没写清楚吗?现代国家外交手段和古代相比并无显著变化,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在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
并非明帝国的文官水准有多高,这是开明国家的正常反应。明末文人和清末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明末文人无耻但并不无知,而清末的文人无耻且无知,除了伪君子还盛行翁同酥之类的戏精。
皇权专制到了顶峰,军机处都成了摆设,皇帝日日操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信息处理,决策乃至经验总结能力极度退化,加上无数次的文字狱,导致清朝文人既不敢研究历史,也不敢研究政治,完全成了乾隆口中的“倡优蓄之”。
早在乾隆攻打缅甸时,就出现了假传捷报事件,清军屡战屡胜,战线却从缅甸到了云南。到了鸦片战争,大清国锐不可当,从广州就开始大胜英吉利夷,一直胜到了南京道光还没发现不对劲。
欧洲的开明君主们,该治国治国,该打仗打仗,该泡妹子泡妹子,该开假面舞会照开不误,从没有如同大清国皇帝一样勤政,日日见到午夜十二点的紫禁城白金汉宫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然而照样制霸全球。
一个先天不足的傻子特别努力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大清朝的智慧全点在如何维护极少数奴隶主利益上。
明国早已废除了八股文,返璞归真,重新捡回唐宋时期的策论科举,让考生在出题范围内对国内外政事提出自己的见解,“福寿膏专卖特许证”制度就是中状元的考生韩子善提出的“以夷制夷”之策,在爪哇州实行后效果极好,又推广到其他地区。与两百年后的日本明治时期第一智将,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所想如出一辙。
清国这里,康熙自从战败赔偿后,财政紧缺,通商后虽能收取一些税赋,但大头却被明国赚去了。清廷鼓励百姓垦荒,派人重新丈量田亩,又拿出银子补贴绿营兵,让其充当修建水利工程的劳力,稳定绿营兵情绪。同时加大国内文字控制,宣扬“满汉一家”,处置了几个民怨极大的满洲贪官,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不许再提夷和虏之类的字眼。
四面大洋全被明国占据,清廷就在长江黄河等内河河道训练水师,主力是三十六门炮的小型舰队,以速度和数量取胜。又高薪重赏,请了国内的西荷葡雇佣兵充当教官,训练黑旗军。黑旗军水师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倒没什么变化,还是八旗子弟,不过清廷抛弃了铁甲,改用和明军一样的板甲,又顾惜八旗性命,弄了连身甲胄,结果马匹和人都累的够呛,根本承受不起重量,只好又改回半身板甲,一来一去,中间浪费了几万两银子。
针对明军的空心方阵,此时已极度迷恋火器的康熙不听欧洲布道士劝告,脑洞大开弄了手枪骑兵,整体还是古代轻骑兵的思路,以骚扰为主,骑兵靠近放枪后退回重新装弹,再次靠近放枪的半回旋战术。当然,此时冷兵器老式骑兵和手枪骑兵谁优谁劣尚未得出结论,康熙的想法并不算落伍。手枪骑兵也有很多好处,训练成本低,只要会骑马,拉不动强弓的牧民也可成为具有破坏性的骑兵,而八旗此时已经开始堕落,很少有人拉的动九十斤的强弓了,轻箭射出去根本没什么大的杀伤力。
明国骑兵,可谓这个世界理念最先进的骑兵。近代骑兵雏形是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的铁骑兵,而欧洲诸国是从18世纪才开始引入英式正规骑兵团的概念,朱克臧后发优势,直接将骑兵战术推到19世纪,按照法国骑兵模式建立骑兵营。
印度殖民地争夺战,英法仿造明国的燧发刺刀枪,火力是荷兰人数倍,多次击溃曾经不可一世的荷兰军,欧洲的英法本土武器倒比亚洲战场上落后了不少,而配合燧发刺刀枪使用的战术,仓促之间来不及更改,更是不及明国。
在明国对士兵进行队列训练的英法教官回国,传播了更为先进的全线列步兵战术,使得法国占尽便宜,短短时间便打的荷兰快要灭国,引的英国急忙来救。
这种被称为“中国式全线列步兵”战术在此次欧战大放异彩,各国都忙着废除长枪兵,改造枪械,训练新式步兵。
由此,长久以来传说中的黄金之国,瓷器之国,丝绸之国,哲学之国的神秘东方成功吸引了欧洲贵族阶级的注意,而首批远赴欧洲进行贸易的明国商船向遥远的欧洲传达了中国皇帝将用最高礼节,最丰厚的报酬招募各国科学家,成立大明科学院的消息。
莱布尼茨,这个历史上对中国充满兴趣,和牛顿彼此独立发明了微积分的德国数学家,哲学家,日后的柏林科学院院长,带着传播科学的热情和对东方的神往,成为首批远渡大洋前往明帝国的欧洲科学界大腕。
法国人安茹于万延五年新年迎娶了自己的汉人妻子,加入大明国籍,赐封世袭罔替平夷伯。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他们除了谈判,另一个目的就是摸清明国实力。从日本海一路到承天府,明国只有一支舰队,尚在戈洛文意料之中,而从承天府到印度,他才见识到明国的海军实力,每个港口都有巨舰停靠,海面上时常能看到梭巡而过的明国战舰,而此时,彼得大帝尚未亲政,俄国还未有一支成建制的舰队。
俄国此时唯一的出海门户——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每年九个月冰冻期,且远离欧洲,航行艰难,又偏居北方,与俄国的经济中心十分遥远,实在不是理想的出海口。西部波罗的海和南方黑海,分别由瑞典和土耳其及其藩属克里木汗国控制,封锁住俄国的海洋出路。
在彼得和索菲亚的皇权之争中,戈洛文是坚定的彼得支持者,此时,他更加强烈的感觉到,只有让沙皇彼得亲政,才能对抗列强。他一向瞧不起的亚洲人,竟然拥有如此强悍的军事实力,那一艘艘载炮几十门的巨舰深深刺痛了戈洛文。
俄罗斯多么落后啊,还是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农奴制国家,而明国已经在努力向着英法等欧洲列强的标准看齐,公民权的逐步下放让明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了财富和荣誉,明国的小个子军人不畏死亡,用坚强的毅力击败了亚洲的殖民主宰荷兰和西班牙,以劣势兵力前往他们从未到过的北方抵抗庞大的清帝国,并戏谑着挑战万里之遥的俄罗斯。
“此次所受的侮辱,全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海军。”戈洛文心想,“陛下说的对,只有陆军的统治者是独臂人,当他同时还拥有海军舰队时,才是双臂俱全的人。黑海或波罗的海出海口,我们至少得抢下一个,让承认我们主权的清帝国延续下去,待日后时机成熟,再牢牢掌控海生崴的出海口。”
越往南去,就见到越多的明国船只,有中国戎克船,也有欧洲盖伦船,大多挂着明国国旗,它们舷窗紧闭,里面是威力巨大的火炮,这样就能解释南中国海海域几乎没有海盗的情况。而中南半岛几乎所有港口都像朝鲜日本一样,到处可见明国的异教徒商人。这些地方,取代荷兰和西班牙的是英法商人,他们从东方运输巨量奢侈品贩卖至西方,为此时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奉献税赋。
印度半岛也有数量不少的华商,他们正和英法一样,形成自己的聚集区,在印度开辟国中国,而当地土著恭敬的喊他们“老爷,大人”,沦为为他们斟酒跑腿扛货的仆人。
沙皇想抛弃俄罗斯的传统,穿西装,剪胡子,喝咖啡,抽香烟,而明国人并没有这种西化意识,他们固执的保留自己的文明,在异国他乡过着和欧洲人以及土著截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穿着精致宽松的丝绸短袍,用名贵的翡翠玉石装点革带,革带侧面是手枪枪袋,腰间挂着中国弯刀和祛蚊的香囊,看上去倒有些像中亚突厥人。不过华商手里通常拿着折扇,服饰的花纹也全然不同,戴的是草编大帽。
戈洛文不知鞑靼人统治中国之前明国人是何打扮,但很显然,明国的进步并没有以牺牲本族传统为代价。而沙皇想要的全面西化,不正是没有文明自信的表现么。
戈洛文走后,朱克臧下教旨,令礼部将《尼布楚条约》前因后果弄的清清楚楚,作为学习国际法的生动教材。
清末时期,清王朝奇葩的外交水平令国人永生难忘,它不像一个有三千年外交历史经验的国家,而像一个刚从非洲部落联盟进化来的国家,在理念和手段上同西欧相比幼稚的如同小学生。如何对等外交,难道宋时期诸国之间的明争暗斗没写清楚吗?现代国家外交手段和古代相比并无显著变化,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战场上无法取得的,在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
并非明帝国的文官水准有多高,这是开明国家的正常反应。明末文人和清末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明末文人无耻但并不无知,而清末的文人无耻且无知,除了伪君子还盛行翁同酥之类的戏精。
皇权专制到了顶峰,军机处都成了摆设,皇帝日日操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信息处理,决策乃至经验总结能力极度退化,加上无数次的文字狱,导致清朝文人既不敢研究历史,也不敢研究政治,完全成了乾隆口中的“倡优蓄之”。
早在乾隆攻打缅甸时,就出现了假传捷报事件,清军屡战屡胜,战线却从缅甸到了云南。到了鸦片战争,大清国锐不可当,从广州就开始大胜英吉利夷,一直胜到了南京道光还没发现不对劲。
欧洲的开明君主们,该治国治国,该打仗打仗,该泡妹子泡妹子,该开假面舞会照开不误,从没有如同大清国皇帝一样勤政,日日见到午夜十二点的紫禁城白金汉宫凡尔赛宫克里姆林宫,然而照样制霸全球。
一个先天不足的傻子特别努力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大清朝的智慧全点在如何维护极少数奴隶主利益上。
明国早已废除了八股文,返璞归真,重新捡回唐宋时期的策论科举,让考生在出题范围内对国内外政事提出自己的见解,“福寿膏专卖特许证”制度就是中状元的考生韩子善提出的“以夷制夷”之策,在爪哇州实行后效果极好,又推广到其他地区。与两百年后的日本明治时期第一智将,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所想如出一辙。
清国这里,康熙自从战败赔偿后,财政紧缺,通商后虽能收取一些税赋,但大头却被明国赚去了。清廷鼓励百姓垦荒,派人重新丈量田亩,又拿出银子补贴绿营兵,让其充当修建水利工程的劳力,稳定绿营兵情绪。同时加大国内文字控制,宣扬“满汉一家”,处置了几个民怨极大的满洲贪官,红夷大炮改名为“红衣大炮”,不许再提夷和虏之类的字眼。
四面大洋全被明国占据,清廷就在长江黄河等内河河道训练水师,主力是三十六门炮的小型舰队,以速度和数量取胜。又高薪重赏,请了国内的西荷葡雇佣兵充当教官,训练黑旗军。黑旗军水师五万,步兵五万,骑兵倒没什么变化,还是八旗子弟,不过清廷抛弃了铁甲,改用和明军一样的板甲,又顾惜八旗性命,弄了连身甲胄,结果马匹和人都累的够呛,根本承受不起重量,只好又改回半身板甲,一来一去,中间浪费了几万两银子。
针对明军的空心方阵,此时已极度迷恋火器的康熙不听欧洲布道士劝告,脑洞大开弄了手枪骑兵,整体还是古代轻骑兵的思路,以骚扰为主,骑兵靠近放枪后退回重新装弹,再次靠近放枪的半回旋战术。当然,此时冷兵器老式骑兵和手枪骑兵谁优谁劣尚未得出结论,康熙的想法并不算落伍。手枪骑兵也有很多好处,训练成本低,只要会骑马,拉不动强弓的牧民也可成为具有破坏性的骑兵,而八旗此时已经开始堕落,很少有人拉的动九十斤的强弓了,轻箭射出去根本没什么大的杀伤力。
明国骑兵,可谓这个世界理念最先进的骑兵。近代骑兵雏形是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的铁骑兵,而欧洲诸国是从18世纪才开始引入英式正规骑兵团的概念,朱克臧后发优势,直接将骑兵战术推到19世纪,按照法国骑兵模式建立骑兵营。
印度殖民地争夺战,英法仿造明国的燧发刺刀枪,火力是荷兰人数倍,多次击溃曾经不可一世的荷兰军,欧洲的英法本土武器倒比亚洲战场上落后了不少,而配合燧发刺刀枪使用的战术,仓促之间来不及更改,更是不及明国。
在明国对士兵进行队列训练的英法教官回国,传播了更为先进的全线列步兵战术,使得法国占尽便宜,短短时间便打的荷兰快要灭国,引的英国急忙来救。
这种被称为“中国式全线列步兵”战术在此次欧战大放异彩,各国都忙着废除长枪兵,改造枪械,训练新式步兵。
由此,长久以来传说中的黄金之国,瓷器之国,丝绸之国,哲学之国的神秘东方成功吸引了欧洲贵族阶级的注意,而首批远赴欧洲进行贸易的明国商船向遥远的欧洲传达了中国皇帝将用最高礼节,最丰厚的报酬招募各国科学家,成立大明科学院的消息。
莱布尼茨,这个历史上对中国充满兴趣,和牛顿彼此独立发明了微积分的德国数学家,哲学家,日后的柏林科学院院长,带着传播科学的热情和对东方的神往,成为首批远渡大洋前往明帝国的欧洲科学界大腕。
法国人安茹于万延五年新年迎娶了自己的汉人妻子,加入大明国籍,赐封世袭罔替平夷伯。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