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大明金币一
安南旧都升龙被改名为伏波,原黎朝王宫被改为安南总督府和中南道国子监,总督府外是一尊巨大的马援石像,作为对安南人的警示。
但其他方面对安南人却有诸多优待,他国小贵族才被纳入国人,而安南士族都被纳入国人,且承认黎朝与广南国的科举成绩。原黎朝和广南国的行政官员被派往明帝国各省任职,安南的秀才举人愿意出仕的也都做了安排。明帝国非常缺文官,安南恰好补上了这个缺漏,也极好的笼络了安南士族。
朝鲜士族也是同样的待遇,从前的科举成绩都被承认,于是一群等官职等的头发都白了的两班贵族子弟纷纷跑去承天府等分配。
高级文官和技术官员一般由明帝国新式教育下的士子担任,其他职位则充斥着各国人士,大都是儒家文化圈的,有华人,琉球人,朝鲜人,安南人,日本人,因为语言不通,所以日常靠笔谈沟通。于是炭笔特别受欢迎,文官们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遇到要交流的场合就纷纷掏出炭笔刷刷刷个不停,看起来像是一群急于表达内心的聋哑人。
儒家文化圈的人虽然私下会互相吐槽,但共同特点就是认为不用汉字的其他族群都是蛮夷。明帝国国人全都要取汉姓汉名,遵从汉人风俗,归化的土著也不例外,这是为了塑造共同认知。
各州府都设立了一所学堂,挑选聪明的孩子培养成精通汉语汉字的翻译人才,为日后的普及教育铺路。
官话之所以叫官话,因为它确实是一门阶级语言,古代百姓通常离家不超过五十里,只有士绅需要学习官话,否则仕途艰难,即使不从政,不会官话也没法和地方官交流。
朝鲜安南士族几乎都会写汉字,有的还能写出水平不错的诗,但却不通汉语。是否掌握汉字是区分统治者和下层人民的重要标志之一,类似于拉丁语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但他们不需要去中原做官,是否掌握中原官话并不重要,所以他们有动力学习汉字,却没动力学习汉语。
但如今不同了,他们要去明朝领土做官,掌握官话,仕途定然更加顺畅。朝鲜国内,《老乞大》和《朴通事》之类的翻译书籍多次重印,供不应求。安南人学习汉语倒是比阿尔泰语系的朝鲜人轻松的多,安南语一半以上的词汇都是汉语借词,发音相近,语法也和汉语基本相同,只不过定语要放在中心语之后。
万延八年八月,皇帝朱弘桓以自己无子,辽王朱术桂也无子为理由,令朱克臧入嗣鲁王房。万延皇帝颁《立闽王为皇太子制》,群臣无异议,几天后,又颁《册闽王为皇太子文》,正式确定朱克臧为皇太子。闽王之位由朱克爽继承,朱克壆则承袭海澄公之爵。
十月,承天府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再也没有万国来朝的气势,只有日本朝鲜两国,以及英法东印度公司遣使来送贺表,传统朝贡国如今都是明朝的省府州县了。
朱克臧接受册宝,朝拜皇帝,皇后,拜谒太庙,接受群臣参拜。接着,皇后接受群臣朝贺,会见命妇,太子会见群臣,太子会见东宫之臣,东宫之臣参拜。这一套流程走完,朱克臧就是大明正式的皇太子了。
大明金银铜币于册封之日正式由大明帝国银行发行。
为了增加铸造难度,新货币舍弃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造型,和泰西诸国一样为无孔圆形,用水利锻锤铸造,成本低了不少。
正面是“大明金币”,“大明银币”,“大明铜币”字样,外圈上面是铸币年号,还有一个“承”字,表明是承天府造币厂铸造。不同年份不同造币厂所出货币图案都有细节上的变化,比如纹理,颗粒,字体等等,便于防伪。外圈下面写着兑换比例,例如五钱银币上书:“二枚换一元”。
反面则是明太祖和历代民族英雄头像,外圈上面是币值,“一元”“五钱”“二分”“一厘”之类,下面用阿拉伯数字再写一遍,方便外国人使用,“1元”“50元”“2元”“1‰元”等等。空白处为了美观则有麦穗,稻穗,吉祥云纹。
大明是金银本位制,“金两”叫起来不好听,于是以元取代两作为货币单位,外国人只需认得一个汉字便能使用大明货币交易。
一金元含纯金六分,与一银元等值。银元一枚重一两,纯银占90,即九钱,其他是铅和锡,故同等重量的金和银作为货币的价值对比为15∶1,与英法诸国相同,方便外贸计算。银元有一元,五钱,二钱,一钱四种;铜币作为辅币,有五分,二分,一分,五厘,一厘五种。
帝国铜币铜锌比例是7∶3,黄铜,颜色如同黄金,铜多,所以外观漂亮,但会招惹不法之徒用银币收购铜币,化为铜器贩卖获利。明朝时期,以银铜为本位币,而中国不是产银国,银储存量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张居正一条鞭法,将税赋全折为银子收缴,原本是为了防止官员以征粮被虫鼠雀偷食为由向百姓加派杂税,但欧洲三十年战争导致流入明朝的白银锐减,银子升值,购买力飙升,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原本一个农民一石粮食可换银一两,现在就需要两石粮食来换一两银。为了纳税,农民付出了更多的粮食,自己的口粮就不够了。农民饿死就会起义,而战乱会让富人惊慌,囤积价值一路走高的银子,如此,市场上的银子就更少,恶性循环,要了明朝的命,所以大儒朱舜水说明朝亡于经济破产是非常精确的。
清朝中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鸦片谋利,囤积于中国的大量白银外流,也造成了通货紧缩农民起义的现象,因此林则徐才要禁烟。林则徐并不在乎鸦片损伤百姓身体,事实上,他支持鸦片国产化,以增加清朝税收。
林则徐在答复署江西抚州府文海的书信中写道:“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为绍兴之美酝c湖南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尊意曲折详尽,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清朝最终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自产土烟,抵御洋烟。清朝所谓的民族英雄,到底爱的是敲骨吸髓的朝廷还是伤痕累累的国家呢?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但其他方面对安南人却有诸多优待,他国小贵族才被纳入国人,而安南士族都被纳入国人,且承认黎朝与广南国的科举成绩。原黎朝和广南国的行政官员被派往明帝国各省任职,安南的秀才举人愿意出仕的也都做了安排。明帝国非常缺文官,安南恰好补上了这个缺漏,也极好的笼络了安南士族。
朝鲜士族也是同样的待遇,从前的科举成绩都被承认,于是一群等官职等的头发都白了的两班贵族子弟纷纷跑去承天府等分配。
高级文官和技术官员一般由明帝国新式教育下的士子担任,其他职位则充斥着各国人士,大都是儒家文化圈的,有华人,琉球人,朝鲜人,安南人,日本人,因为语言不通,所以日常靠笔谈沟通。于是炭笔特别受欢迎,文官们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遇到要交流的场合就纷纷掏出炭笔刷刷刷个不停,看起来像是一群急于表达内心的聋哑人。
儒家文化圈的人虽然私下会互相吐槽,但共同特点就是认为不用汉字的其他族群都是蛮夷。明帝国国人全都要取汉姓汉名,遵从汉人风俗,归化的土著也不例外,这是为了塑造共同认知。
各州府都设立了一所学堂,挑选聪明的孩子培养成精通汉语汉字的翻译人才,为日后的普及教育铺路。
官话之所以叫官话,因为它确实是一门阶级语言,古代百姓通常离家不超过五十里,只有士绅需要学习官话,否则仕途艰难,即使不从政,不会官话也没法和地方官交流。
朝鲜安南士族几乎都会写汉字,有的还能写出水平不错的诗,但却不通汉语。是否掌握汉字是区分统治者和下层人民的重要标志之一,类似于拉丁语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但他们不需要去中原做官,是否掌握中原官话并不重要,所以他们有动力学习汉字,却没动力学习汉语。
但如今不同了,他们要去明朝领土做官,掌握官话,仕途定然更加顺畅。朝鲜国内,《老乞大》和《朴通事》之类的翻译书籍多次重印,供不应求。安南人学习汉语倒是比阿尔泰语系的朝鲜人轻松的多,安南语一半以上的词汇都是汉语借词,发音相近,语法也和汉语基本相同,只不过定语要放在中心语之后。
万延八年八月,皇帝朱弘桓以自己无子,辽王朱术桂也无子为理由,令朱克臧入嗣鲁王房。万延皇帝颁《立闽王为皇太子制》,群臣无异议,几天后,又颁《册闽王为皇太子文》,正式确定朱克臧为皇太子。闽王之位由朱克爽继承,朱克壆则承袭海澄公之爵。
十月,承天府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再也没有万国来朝的气势,只有日本朝鲜两国,以及英法东印度公司遣使来送贺表,传统朝贡国如今都是明朝的省府州县了。
朱克臧接受册宝,朝拜皇帝,皇后,拜谒太庙,接受群臣参拜。接着,皇后接受群臣朝贺,会见命妇,太子会见群臣,太子会见东宫之臣,东宫之臣参拜。这一套流程走完,朱克臧就是大明正式的皇太子了。
大明金银铜币于册封之日正式由大明帝国银行发行。
为了增加铸造难度,新货币舍弃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造型,和泰西诸国一样为无孔圆形,用水利锻锤铸造,成本低了不少。
正面是“大明金币”,“大明银币”,“大明铜币”字样,外圈上面是铸币年号,还有一个“承”字,表明是承天府造币厂铸造。不同年份不同造币厂所出货币图案都有细节上的变化,比如纹理,颗粒,字体等等,便于防伪。外圈下面写着兑换比例,例如五钱银币上书:“二枚换一元”。
反面则是明太祖和历代民族英雄头像,外圈上面是币值,“一元”“五钱”“二分”“一厘”之类,下面用阿拉伯数字再写一遍,方便外国人使用,“1元”“50元”“2元”“1‰元”等等。空白处为了美观则有麦穗,稻穗,吉祥云纹。
大明是金银本位制,“金两”叫起来不好听,于是以元取代两作为货币单位,外国人只需认得一个汉字便能使用大明货币交易。
一金元含纯金六分,与一银元等值。银元一枚重一两,纯银占90,即九钱,其他是铅和锡,故同等重量的金和银作为货币的价值对比为15∶1,与英法诸国相同,方便外贸计算。银元有一元,五钱,二钱,一钱四种;铜币作为辅币,有五分,二分,一分,五厘,一厘五种。
帝国铜币铜锌比例是7∶3,黄铜,颜色如同黄金,铜多,所以外观漂亮,但会招惹不法之徒用银币收购铜币,化为铜器贩卖获利。明朝时期,以银铜为本位币,而中国不是产银国,银储存量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张居正一条鞭法,将税赋全折为银子收缴,原本是为了防止官员以征粮被虫鼠雀偷食为由向百姓加派杂税,但欧洲三十年战争导致流入明朝的白银锐减,银子升值,购买力飙升,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原本一个农民一石粮食可换银一两,现在就需要两石粮食来换一两银。为了纳税,农民付出了更多的粮食,自己的口粮就不够了。农民饿死就会起义,而战乱会让富人惊慌,囤积价值一路走高的银子,如此,市场上的银子就更少,恶性循环,要了明朝的命,所以大儒朱舜水说明朝亡于经济破产是非常精确的。
清朝中后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鸦片谋利,囤积于中国的大量白银外流,也造成了通货紧缩农民起义的现象,因此林则徐才要禁烟。林则徐并不在乎鸦片损伤百姓身体,事实上,他支持鸦片国产化,以增加清朝税收。
林则徐在答复署江西抚州府文海的书信中写道:“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为绍兴之美酝c湖南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尊意曲折详尽,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清朝最终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自产土烟,抵御洋烟。清朝所谓的民族英雄,到底爱的是敲骨吸髓的朝廷还是伤痕累累的国家呢?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