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手的作用》正文 第10章 迷雾(上)
第四章、迷雾
34、事出有因
刘牢之又看了刘裕一眼,然后死死盯着檀道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慕容先生可知此事事关重大,不可妄言,要有确实的证据的。”
檀道济倒是面无惧色,直视刘牢之的目光。
慕容煊又是几个大步,走到书案旁的香炉边上,用手往炉膛里一摸,取出一个油布纸包,交到刘牢之手里:
“将军请看,这是那天从后罩房出来之后,檀将军手持的东西,我亲眼看见他扔掉的!”
刘牢之小心翼翼打开油纸包,里面赫然露出一把匕首,单刃宽血槽,刀背厚实,手掌大小的把手处缠着黄色的丝带。
刘裕一见此物,脸色大变,头向檀道济一侧稍微一动,马上又忍住了。
这边卢秀却低呼一声,引起了刘牢之的注意,他转头问道:
“卢秀,你认得这把匕首?”
卢秀看了檀道济一眼,又看了刘裕一眼,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是檀将军平日防身的匕首,据说是心爱之人赠送的,所以我印象颇为深刻”
刘敬宣大喝一声,“卢秀,你胡说什么!”
刘牢之一摆手,制止了刘敬宣,转头面向檀道济,“檀校尉,你怎么说,慕荣先生说的可是实情?”
檀道济神色如常,蔑视的看了一眼卢秀和慕容煊,低语了一句,“我说怎么匕首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原来是你老兄的杰作。”,然后转向刘牢之和刘裕,开口说道:
“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这把匕首,确实是我的,那天晚上,我也确实带着匕首去了二公子的房间。并且,我实有杀死二公子的想法。只不过,我晚到了一步,进去的时候,二公子已经中毒身亡了。
“刘都督,刘将军,我受二位将军栽培提拔的深恩,本不应行此乖戾之事,奈何身负血海深仇,不得不如此行事,现在既然被人揭发,我无话可说,任凭发落吧!”
说着双手向后一背,低头不再说话。
刘牢之脸色青紫,大喝一声,“来人,将逆贼檀道济与我拿下!”
两个侍卫马上冲过来,将檀道济绑了起来。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在座的众人个个目瞪口呆,眼花缭乱,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刘裕面色沉重,看着檀道济,一言不发;卢秀做了污点证人,有些惭愧,低头不语;慕容煊面无表情,谁也不看。
刘牢之缓了口气,环视众人,目光十分凌厉。他将目光停在刘裕身上,思考了一下,开口说道:
“慕容先生提供了新的情况,看来这个案子还不能贸然定案,要认真查下去。德兴,前面的情况你都熟悉,还是你来全权负责,这次务必弄个水落石出,不要让敬亭死不瞑目!”
说完这番话,也不等刘裕回答,刘牢之带着何无忌和两个侍卫,大踏步的走出了驿馆。
沉默了一会,刘裕叹了口气,看着檀道济,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口,又咽回去了,双目使劲眨了几下,有点湿润,低下头去平复情绪。
刘敬宣很是着急的样子,走到檀道济旁边,“檀檀校尉,你肯定进去时二弟已经死了是么,有什么能证明的证据没有?”
檀道济点点头,又摇摇头,没有说话。刘敬宣一跺脚,不说话了,眼睛死瞪着慕容煊。
慕容煊倒是非常镇定,迈步走到檀道济跟前,一揖到地:
“檀老弟,这几天相识以来,你对我以诚相待,我心知肚明。你想法设法拉着我和大公子与刘裕将军多接触,展露才华。我知道你想帮我在这里谋个职位,兄弟的情谊,在下明白,这里先谢过了,你这个朋友,我认。在下如此行事,也实有难言之苦衷,不得不如此,我不敢请檀老弟谅解,不过这里解释一二,算是交待。
“我慕容一门,勃兴于北地,非汉家血脉。但是慕容氏世代贵胄,人杰辈出,高门大族,自有规制。先祖慕容皝、慕容儁、慕容垂等,叱咤天下,称雄一世,我这无名后辈,也不能辱没了先人的门风。此番出卖朋友,岂能就此觍颜而去?”
说到此处,慕容煊眼疾手快,左手平放在桌上,右手抓起放在桌上的那把匕首,寒光一闪,在一片尖叫声中,生生把自己左手的四个手指全部切下!
“檀兄,我先斩四指明志!本应一命赔一命,奈何在下尚有俗务未了,先留着这条命。待我事情办完,自会去檀老弟墓前了断!”
慕容复慷慨激昂,一番话说完,一转身,头也不回地回自己的房间了。
檀道济眼中流露出崇敬之意,冲着慕容煊的背影大喊道:
“慕容兄,我没看错人,你是个义薄云天的高贵之人。你有什么苦衷,我都不在意了,咱们来世再做兄弟!”
这一番变化,再一次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慕容煊和檀道济之间那种深厚、悲壮的义气,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怔怔的看着慕容煊远去的身影,再看看檀道济视死如归的神情,不由得都暗自赞叹。
赵文雄尤其激动,跟檀道济相处多日,赵文雄非常喜欢这个小伙子,他的直率、勇敢、真诚,非常有感染力,这一番和慕容煊的对答,让赵文雄真的感受到了所谓的春秋遗范,古人所讲的义气千秋,真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慕容煊和卢秀,某种程度上都出卖朋友,但是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天壤之别,跟慕容煊的豪气干云比起来,卢秀低着头畏畏缩缩、一语不发的样子,愈加猥琐了起来。这世家大族,还真是有自己独特的风范和气度!
刘裕长叹一声,吩咐军士将檀道济押往虎贲营,暂且收押,他马上会赶过去连夜提审。同时安排大家各自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然后带着卢秀走出了驿馆。
赵文雄心中烦乱,告辞回自己房间了。徐灵期追了几步想说什么,见赵文雄烦恼的样子,停住了脚步,也回前院的专门腾给她的一间门房休息了。剩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各自回去了。
躺在床上,赵文雄思绪万千。案情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虽然自己一直怀疑随风道人不是凶手,但是现在确是檀道济深陷巨大的漩涡,一时间真是宁可随风道人当凶手了。然而现在事已至此,想往回找补也来不及了。
不过转念一想,檀道济今后还会跟随刘裕南征北战,还要写“金玉檀公策”的三十六计呢,应该不会现在就死吧?这么一想稍微放心了一点,还是赶紧想想有什么解救的办法吧。
胡思乱想了好半天,一点也不困,忽听门外有人敲门,赵文雄开门一看,是卢秀:
“我和刘将军刚去提审了檀檀老弟,刘将军让你赶紧去后罩房,必须要尽快商量怎么办呢”
赵文雄看了卢秀一眼,卢秀自觉理亏,低下了头。
平日里,赵文雄能感觉到卢秀和檀道济有点竞争关系,作为刘裕面前两员干将,瑜亮情结在所难免,但是关键时刻提供证据,出卖朋友,让赵文雄有些不齿。他没跟卢秀多说,径直走向后院。
来到后罩房,屋里就刘裕一个人,见着文雄来了,赶紧把门关上,详细地说明了檀道济吐露的情况。
根据供词,檀道济确实是有杀刘敬亭的计划,而且他加入北府兵,就是为了找机会接近刘敬亭的!
这事还要从檀道济没从军之前说起。那时他家住在类似滩右镇的一个穷地方,虽然贫苦,但是檀道济身强力壮,混口饭吃不成问题,又和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家姑娘相好。两人情投意合,本是准备再大一点就去说媒,成家立业,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孔武有力,过个小日子不是问题。
就像各种悲惨故事的情节,那姑娘生的甚是漂亮,某一天出门办事,被坐轿路过的刘敬亭看见了。他暗中吩咐家丁埋伏在路上,把姑娘抢走关进自己的外府,强行侮辱了她。几天之后,玩腻了的刘敬亭给了姑娘一小袋钱,轰了出去。
姑娘回到家,哭诉了自己的遭遇。然而家里人听到是都督府的二公子,没人敢前去理论。别说二公子了,随便一个高门大户,捏死他们这种穷困流民,就像捏死个苍蝇,能把姑娘活着放出来,就算不错了。
然而姑娘是个刚烈性子,左思右想想不通,一时激愤之下,当晚给檀道济写了一封信,放在檀家门口,自己一个人走到长江边上,投河自尽了。
檀道济看到信,五雷轰顶一般,四处去寻刘敬亭的行踪,要给未婚妻报仇。无奈阶层差距太大,刘敬亭住在哪,平时去哪里,一概不知。
风风火火的闹了几天,檀道济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要想报仇,自己要先强大起来。
于是他报名进了北府军,打算找机会接近刘敬亭。凭着打仗勇猛,人也聪明,很快引起了同样刚起步不久的刘裕的注意,一两年的时间里,跟着刘裕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晋升到了前锋校尉的职位。
这时,他已经能够接触到稍微高层一点的人员了,知道刘敬亭常年住在彭城驿馆,还曾经来驿馆周围查探地形,寻找机会。无奈,大多数时间他跟着刘裕在前线,没有什么回京口的机会。时间一长,一来二去,报仇的心,也慢慢有点淡了。
没想到这次回京口,刘牢之主动安排他俩休息,还正好是住彭城驿馆。檀道济觉得,这是未婚妻的在天之灵起了作用,在给他制造机会,自己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还是男人吗?
于是他下定决心,偷偷藏好匕首,打算借住在驿馆里的机会,刺杀刘敬亭。据他自己说,一直到那天晚上,他都在犹豫,毕竟如果杀了刘敬亭,自己恐怕也在劫难逃,就算侥幸逃出京口,今后恐怕也只能过着逃亡的生活。
然而想到惨死的未婚妻,檀道济又坚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当天晚上,他故意拉着慕容煊喝了很多酒,以为把他灌醉了,自己也装醉倒下。等到五更鼓尽(凌晨五点左右),他拿起匕首,潜行到后罩房,准备刺杀刘敬亭。
到了门口,试着推了推门,门没锁,檀道济直接溜了进去。进屋却发现,屋里点着蜡烛,刘敬亭七窍流血,已经死了!
檀道济愣了半天,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然而不管怎样,刘敬亭死了,自己的仇算是有人替自己报了。本来抱了必死的决心他,现在想法却变成了不要让别人怀疑到自己才好。
他慌慌张张离开后罩房,怕明天尸体被发现,在自己屋里搜出凶刃说不清楚,情急之下把匕首扔在了白天吃饭时发现的桌案倒斗之内,然后跑回屋假装睡觉。他以为慕容煊一直醉倒在床上酣睡,没想到慕容煊酒量惊人,把他的行踪全看在眼里,最后揭发了他。
听着刘裕的叙述,赵文雄心中暗自惊诧。刘敬亭平日里一副名士派头,诗词歌赋,玄谈清语,高门大族的架势非常明显,嘴上说的也都是修身养性,清静无为,没想到暗地里却干这种强抢民女的勾当,其人之卑劣,可见一斑,怪不得夫人谢玄素看不起他呢。
35、密室猜想
刘裕说完讯问的情况,长叹一口气,“唉,其实我相信道济说的是实话。他持刀进入后罩房,而二公子是死于中毒,杀人的方式完全匹配不上。再说我了解道济的性格,偷偷摸摸下毒这种事,他是干不出来的。问题是,现在无人能证明他进去时二公子已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几个人想法一致,都替檀道济发愁。
今天晚上揭出的这些新情况,导致赵文雄心中一直有个巨大的疑问,现在只有刘裕卢秀在,他觉得应该赶紧提出来,因为这关系到案情的根本,还关系到某个人的巨大嫌疑!赵文雄决定说出自己的分析:
“咱们还是一个一个地排除嫌疑,看看现在谁最有可能。
“随风道人原本是最大的嫌疑人,大家怀疑他为了配合谋逆之事,毒杀了二公子,欲造成京口的混乱。但是刘将军和我都觉得奇怪的是,如若想造成混乱,何必费劲伪造遗书,用妖术伪造密室,做成自尽的样子?如果不是刘都督看出信的破绽,大家就当自杀处理了,这混乱局面不是反倒变小了吗?所以我一直对随风道人是凶手的说法存疑。”
“我插一句,这慕容煊我本来没怎么怀疑他,毕竟他刚到江南,跟这里的人甚少有什么瓜葛,没什么动机。但是今天他突然宁肯自断四指也要出首檀兄弟,一副另有隐情的样子,反倒让我怀疑起来。现在看来,他恐怕是南燕的奸细,生怕此案落在随风道人头上,导致京口和朝廷闹翻从而投向桓玄,这样江南两大武力集团就有可能合兵一处,对江淮一带的南燕产生重大威胁。至于案子,会不会是他为了除掉对桓玄友好的刘公子而做的,也未可知啊。”
刘裕插了句话,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然而慕容煊除了出首檀道济外,暂时并没有别的什么证据指向他,赵文雄先略过不提,继续说檀道济的事:
“现在说说檀老弟。他被人看见深夜进入二公子房间,如果说一点嫌疑都不考虑,也不合乎常情。在我看来,假设真是檀老弟做的,仅仅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进屋以后,拿刀逼着二公子吞下毒药,这种可能性,也无法完全排除。”
刘裕表示同意,“这个我也想过,但是实在不符合道济的性格,何必这么麻烦呢。再说,就算真的是道济想伪造自尽现场,逼二公子服毒,那封信遗书又是谁写的呢?别说笔迹像不像的问题,你就是让道济想出那些文绉绉的词来,也是绝无可能”
“对,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檀老弟确实是误闯凶案现场,人不是他杀的。但是,檀兄弟的这个事情一出,固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嫌疑,还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疑点,我认为会有一个新的凶嫌出现。”
刘裕点点头:“嗯,不知我们想到的是不是一回事。卢秀,你想到了吗?”
卢秀迟疑了一下说道:“我确实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跟你们二位想到的是不是一样。”
“说说看”,刘裕挺有兴致。
“我想到的是,既然当天夜里五更鼓尽(凌晨五点)左右,檀兄弟偷偷溜进了二公子的房间,那时候门并没有从里面闩上!而如果我们相信檀兄弟说的是实话,那时候二公子已经死了,他自己慌慌张张跑出来回了自己房间,那么二公子房间的门,到底是谁闩上的呢?又是怎么闩上的呢”,卢秀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对,这也是我的疑问?!”刘裕赵文雄两个人异口同声,三人相视一笑。
赵文雄接过话茬,继续分析案情:
“如果说檀老弟进去的时候房门没锁,他出去的时候也并没有用什么方法伪造密室,那就是说,这个密室,是从五更鼓尽(凌晨五点左右)到早上天亮凶案发现期间,有人伪造的。谁有这个可能呢?另外,这个密室,是通过什么方式伪造的呢?”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凶手在下毒完成后,并没有马上伪造密室,而是等到五更之后,又专门跑到后罩房,去伪造密室,他就不怕这中间尸体被发现,来不及伪造密室吗?”
卢秀听得频频点头,“是,这样做很奇怪。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仵作不是说过吗,草乌头之毒根据不同的配比和纯度,起效时间不一样。凶手用的毒药有可能是长时间起效的,他并不能知道二公子具体什么时间毒发,所以才等到后半夜才去伪造密室。”
“所以,说不定还是随风道人,晚饭的时候下了毒,没把握二公子何时死去,等到深夜又来确定二公子已死,然后伪造密室,也不是没可能。”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我倒是觉得,现在这个情况,制造密室最有嫌疑的人,其实就是发现密室的人!”,赵文雄抛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裕又赞赏地笑了笑,“不错,文雄这个想法对路。”
“发现密室的人那就是王侃王大人和王平之王公子?他们两个人合谋的?不太可能吧”,卢秀不知道是真没想到这个关节,还是其实想到了,不愿意明说。
“发现密室的过程,我听你们说过。发现二公子死在屋里的是王平之,撞门的也是王平之,王侃只是在门口,以及通过窗户看了一下屋里的情况。所以,如果发现密室的人就是制造密室的人,那么毫无疑问王平之是最有可能的!”赵文雄进一步提出见解。
“王平之又不会妖术,他怎么从里面闩上门顶上花瓶的?”卢秀继续质疑。
赵文雄看了卢秀一眼,奇怪他为什么突然脑筋变钝了,“有一种可能,能够实现。就是那个门闩其实是事先被弄断的,虚搁在门上,王平之撞门根本就是假装的!”
“我看过那个雕花的门闩,做得非常精致,反倒不是太结实,完全可以靠人力使劲撅断。而那个花瓶,放在一扇门的后面就可以了,根本就是为了在门被撞开时发出巨大的声音,掩盖没有门闩断裂的声音,随便搁在那里的,没有起到顶门的作用!”
这种可能性确实非常大,而且逻辑上也非常完整,卢秀也不得不点头同意,“嗯,这么说的话,也有道理。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想到过是不是发现密室的人其实有问题,不过后来联想到随风道人的妖术,就被这个思路带走了。”
刘裕背着手踱了几步,走到书架旁边,指了指右边的那个花瓶说道:
“文雄分析的很对。其实,一开始我就怀疑,密室有可能不是随风用妖术制造的,也有可能是王平之制造了门从里面锁上的假象!”
“为什么有这种怀疑?”卢秀问道。
“还记得我有一天就问过你们,为什么是挪动左面这个远一点的瓷瓶顶门,而不是右边近一点的瓷瓶?这瓷瓶挺沉的,一个人都抬不起来,得一点一点推着才能挪动。那么,挪个近一点的不是更快更省劲么?想通了这个关节,我就觉得密室可能不是随风道人用妖术造的了。”刘裕拍拍瓷瓶说道。
“为什么呢?”,这回赵文雄也不明白了。
“你们还记得当时屋子里的陈设情况吗?二公子趴在书案上死去,身体把书案和书架之间的空间堵上了,而书案被二公子临死前的挣扎推到向墙边,挪动了一大截,基本快贴到靠门的墙上。这样的话,放在书架右边的瓷瓶,就被书案和二公子的尸体给围在了里面,非常不好往外抬!”刘裕挪动桌案,引导他们回忆当时的情景。
赵文雄一拍脑门,佩服的说:
“对,是这么回事。您问过两次这个问题,我都没想出来怎么回事。现在明白了,您为什么一开始就觉得二公子不是自杀,在刘都督没有发现遗书有假之前,就开始封锁驿馆、搜查房间。是因为您觉得如果是二公子自己挪动瓷瓶去顶门,按道理应该挪动右边的瓷瓶更省事更方便”
“而现在被挪去顶门的是左边的瓷瓶,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此人挪动瓷瓶的时候,发现右边的瓷瓶被二公子的尸体和尸体撞歪的书案挡住了,不好移动,只好用了左边的瓷瓶。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挪动瓷瓶的时候,二公子已经死了,有人在伪造现场,所以二公子很可能不是自尽,而是他杀!第二,瓷瓶的挪动不是因为妖术,否则把瓷瓶抬升高一点就能飞到门边了,不会被尸体和书案挡住!”
卢秀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还真没意识到!其实一直到刚才,我还有想法,觉得二公子也还有可能是自尽,只不过是刘都督对遗书的判断有误呢。现在这么看来,恐怕王平之毒杀了二公子,然后伪造成自尽。”
听卢秀这么说,赵文雄忽然想起了曾经看过埃勒里奎恩的推理小说《生死之门》,密室里的人还真是自杀的,只不过后来被有心人搞成了密室,将调查方向引导别的地方,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过这种推理实在太离奇,还是不要在这里说了。
现在看来,制造密室最方便的人就是王平之,凶手自然也有可能是他。然而麻烦的是,前一天下午晚上,王平之都没有单独与刘敬亭待在一起的机会,如果他是杀人凶手,什么时间下的毒呢?难道是他夜里偷偷去找刘敬亭了?好像没有熟到这个程度吧?赵文雄跟王平之相处几天,直觉上觉得他不像凶手。
“这可有点麻烦。如果密室是王平之制造的,那么毒杀二公子自然也是他干的。可是,现在他已经借故跑回建康了,估计再也不会回来了,再想拿他来讯问,谈何容易。我说怎么那时候他如此积极带赵参军去建康,原来是心里有鬼,借机跑掉了。”卢秀恍然大悟的说,看上去已经认定人是王平之杀的了。
“嗯,也是我疏忽了,虽然对王平之有点怀疑,但是觉得他没有下毒的机会,所以他说要去建康的时候我还极力赞成来的”,想到自己一路把王平之送到了建康,一点没看出来他是想一去不回,还居然相信了他说过一两天回京口的鬼话,赵文雄感到有点懊悔。
刘裕倒是没责怪他,而是把话题转回到如何替檀道济洗刷罪名的问题。现在随风道人、王平之、檀道济都有嫌疑,但是要说哪个人是凶手吧,又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几个人讨论了一会,正一筹莫展呢,忽听门口有人敲门:
“刘将军?刘将军?我有机密要事禀报!”
屋里的几个人一愣,卢秀赶紧打开门,只见殷仲亮满脸堆笑,站在外面。
36、四个凶嫌
殷仲亮这几天眼见着心情不错,笑容一直挂在嘴边。想来他看到随风道人被抓,造反密谋曝光,建康王侃的气焰一下子被打了下去,心中得意。
最近这两天,又貌似坐实了随风道人杀害二公子的证据,建康方面必定难辞其咎,刘都督的心理天平,恐怕要慢慢转向荆州这边了。所以今天在饭桌上,他一个劲的痛骂司马氏狼子野心,说朝廷的坏话。
现在深更半夜,殷仲亮来后罩房,又是何用意呢?
卢秀把殷仲亮让到里面。看见刘裕赵文雄坐在桌边,殷仲亮又露出经典的谄媚微笑:
“刘将军,赵参军,你们在后罩房商量事情,我贸然过来打扰,抱歉抱歉。”
自从见到殷仲亮开始,赵文雄就对他没什么好感。说话时刻不忘替桓玄说好话,倒也罢了,各为其主嘛,虽然生硬了一点,公务在身,可以理解。但是这个人言谈举止,说话办事,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猥琐劲,对刘牢之、刘敬亭、刘敬宣、刘裕等大权在握的人,一副随时跪舔的嘴脸,对别的人却老是逮着机会就冷嘲热讽,敲敲打打,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这会儿殷仲亮坐在赵文雄面前,昏暗的灯火中,油腻腻的一张大脸,满是媚态,面部肥硕的肌肉抖动扭曲着,说不出的恶心,赵文雄别过了脸,不忍直视。
刘裕还是很客气,“殷大人,我们几个在商量案子的情况,您深夜至此,莫不是有什么线索要告诉我们?”
殷仲亮连连点头,脑袋摇得像个招财猫:
“是啊,刘将军。今天慕容煊那恶贼出首了檀校尉,真是气死人呢!我在旁边听着,实在替檀校尉着急,他还自己承认进了二公子的屋子,你说这可怎么好呢”
“我知道檀校尉是刘将军的得力手下,今天出现这种情况,刘将军想必也左右为难。不过呢,我倒是觉得,刘将军大可放心,杀人凶手不可能是檀将军。”殷仲亮故意卖关子,停住不说了。
刘裕接个话茬,“哦?如何见得?”
“檀将军拿着刀进了二公子的屋子,就算他有行凶的想法,恐怕也是动刀动枪的硬来,现在二公子死于中毒,明显不是檀校尉所为。更何况,我还发现另外有人与毒药有瓜葛呢”,殷仲亮得意起来,眼睛眯的更小了。
赵文雄沉不住气,“哦,谁与毒药有瓜葛?”
殷仲亮清了清嗓子,站起来说道:
“昨天晚上,我起夜的时候,无意中眼睛往窗外一扫,发现有个人影,站在墙根的柳树下面,从一个纸包里往外倒什么东西,还用泥土给埋上了。我心中疑惑,多长了个心眼,等到他走了之后,去到柳树下面,把泥土连带他倒掉的东西,取了一点,想找懂行的人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殷仲亮边说边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黑色的黏土,上面沾了很多黄色的粉末。
刘裕一见之下,蹭的站了起来,迫近殷仲亮:
“这黄色粉末看上去很像草乌头之毒!会不会跟跟二公子中的毒是同一种?殷大人,这是谁倒掉的?!”
殷仲亮吓了一跳,“刘刘将军,我也觉得这粉末恐怕是毒药。至于倒这些粉末的人,我看得很清楚,就是住在旁边东耳房的庾悦庾长史!”
刘裕和赵文雄对视一眼,同时联想到了凶案发生那晚,庾悦深夜溜出去,回来时手里攥着的纸包!
庾悦本来就因为与刘夫人刘敬亭的感情瓜葛,具备行凶动机。再加上凶案当晚他的诡异行动,刘裕赵文雄一直对他保持着怀疑,现在如果证明他手里有毒药的话,那第一嫌疑人就非他莫属了!
“如果这黄色粉末是毒药的话,那么凶手是庾悦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了。案发当夜的子夜过后,他还偷偷溜出房间,鬼鬼祟祟的,回来时,手里确实拿着个纸包,现在看来,那纸包里装的是恐怕就是这些黄色粉末。”赵文雄忍不住把庾悦的嫌疑说了出来。
虽然庾悦人很不错,赵文雄挺欣赏,但是现在这些迹象联系在一起,赵文雄心里比较倾向于他就是杀人凶手,或者说,起码是最大的嫌疑人。而如果庾悦是凶手,那么檀道济的杀人罪名就不成立了。想到檀道济有可能洗刷杀人罪名,赵文雄不禁暗自高兴,对卢秀说道,“这么多迹象指向了庾悦,我们现在就把他抓起来,连夜审问,看能得到什么口供。”
卢秀闻听此言,没有答话,只是神色古怪地看了看刘裕。
刘裕面色严肃,“卢秀,你跟殷大人去墙根的柳树下,把其余的粉末都收集起来,明天找仵作鉴定一下,看看是不是毒死二公子的草乌头之毒。如果确证确实是草乌头之毒,那么庾悦就有重大的作案嫌疑,我们人证物证俱在,再抓人不迟。”
卢秀和殷仲亮出屋去挖证据去了,刘裕看屋里没人,拍了拍赵文雄的肩膀:
“文雄,我知道你急于抓到凶嫌,给檀道济洗刷罪名,我何尝不想呢。不过,这庾悦虽然是文弱书生,无职无权,但是他毕竟出身颍川庾氏嫡宗,又是琅琊王司马德文的长史,我们要想抓他,还是要有些过硬的证据的。否则,朝廷里那帮世族子弟们会群起而攻之,又要说我们北府武人无法无天,祸乱纲纪了。”
“殷大人看到庾悦埋藏这些黄色粉末,我看到庾悦当天夜里子时七刻鬼鬼祟祟溜出房间,手持可能装有毒药的纸包,这些证据难道还不够吗?”赵文雄不太理解。
“殷大人看到的自然可以作为证据,毕竟他及时留存了泥土和黄色粉末。你说的情况么,还要看其他相关证据是不是能够佐证,孤证不立啊。”
赵文雄看刘裕尴尬的神色,心里也明白了。殷仲亮是陈郡殷氏中人,虽比不了王谢庾桓四大士族,但也算一等一的高门大户,他说的话,自然容易取信于人。自己不过是个出身低微的寒门小吏,不,估计连寒门都算不上,是个来历不明的“无门小吏”,仅凭个人说辞所做的人证,估计没什么分量。
赵文雄苦笑一下,再一次意识到门阀士族的高高在上,门阀与寒门的巨大阶层鸿沟,以及由此会自然生长出来的不满、怨恨与绝望,因为此时,他自己就正在体会这种强烈的不满。
刘裕看出了赵文雄的不满,也苦笑了一下,“文雄,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身上好像从来没有门阀与庶族高下有别的意识。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士族还是寒门,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你,跟道济这样的寒门子弟,跟我这样的庶族武人,乃至跟王平之庾悦这样的高门士子,都能平等的相处,不会因为门第高就小心翼翼,也不会因为门第低就心生蔑视,非常少见。有时候,我都在想,你是不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
“不过,我还挺欣赏你这种性格,对任何人都平等相待,我还真是做不到呢。道济跟我说过,他跟你走的这么近,也是因为这一点,觉得你待人平等,一视同仁,逢上不媚,遇下不骄,这样的处事方式,真的是非常少见呢。”
赵文雄自己还真没意识到这一点,刘裕今天明确的提出来,他才感觉到,好像是有那么一点。这个时代的人都有着明确的身份意识,门第低的人见到门第高的人,总有那么一种敬畏、胆怯和自卑的情绪,而门第高的人,即使如郗管家这样,沦落为给庶族武官服务了,还是发自内心的有种优越感。
即便像王平之这样随和、善良的人,也经常会流露出对庶族和寒门的轻视,言谈话语之间,仅仅把门阀子弟视为平等的同类,对檀道济、卢秀甚至刘裕这样的庶族人物,总有高高在上的心理流露出来。而这些庶族人士,跟他相处时也都时时刻刻以高门相待,总是隔着一层。
也许正是这样,王平之才跟自己这个寒门出身但能够平等对待他的人相处融洽吧。
这种无时无刻不存在的门第意识,又使刘裕刘牢之檀道济这样的寒门精英,在自觉不自觉地服从、敬畏这些高门的同时,对门阀士族怀着深刻的不满;另一方面,门阀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不满,导致整个东晋社会被这种阶层间的张力蹦的紧紧地,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
赵文雄知道,刘裕这番话是想安慰自己,其实他来自现代相对平等的社会,也从来没在意过自己是寒门还是士族,本就对此不是特别敏感,“嗨,没关系,我不在意这个。我想随着庶族和寒门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门阀会渐渐意识到能力并不依赖于出身,以后这些门第之见慢慢就会消失的”。
赵文雄本想宽慰一下刘裕,让他放心。没想到刘裕听他如此说,反倒有点激动了起来,抓着赵文雄的手说道:
“文雄,你想的太简单啦!这二三十年,庶族子弟确实出头了不少的人,特别是武职方面,无论北府还是荆州桓玄那边,其实都已经是庶族在掌握了。但是这些门第之见不但没有渐渐消除,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庾悦的这个事情,我之所以格外小心,是有原因的!”
“四五年前太原王氏有个子弟,在京口欺男霸女,横行无忌,最后闹出了人命,打死了刘家一个远亲。何无忌何将军秉公之法,将他直接拿了,押在牢里等候发落。其实他也算很小心了,并没有上刑,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结果,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太原王氏发动京城几大士族,联名上本弹劾刘将军,说他纵容属下,目无纲纪,建康那边负责刑律的悬镜司也一连数道加急文书,让把人犯送到建康讯问,不得在京口“加滥刑于上品””
“刘都督也很不满,觉得这人罪行证据确凿,就去找当时北府的都督王恭求援。本想王恭正在用人之际,定会从中协调,妥善处理。没想到王恭一点面子都不给,虽没有呵斥刘都督,但是话里话外指责何无忌鲁莽,不应该贸然将他太原王氏的子弟下狱,让他们赶紧把人送到建康悬镜司,由悬镜司的官员审理。”
“刘都督没办法,只好把人送到建康。悬镜司派了个太原王氏出身的侍郎审理此案,最后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赔了些钱了事了。不光如此,后来悬镜司还特意行文各州郡,出了个“八议”的规矩,等于把士族子弟的审理权全部收归悬镜司了!”
“什么叫“八议”?”,赵文雄不明所以。
“所谓“八议”,就是说有八种人犯罪,最后的审理与定案,都要由皇上来最终决定的制度,即所谓的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当然,这八种人,其实都必须是上三品的门阀权贵出身,而所谓由皇上裁决,其实还不是由悬镜司的那些士族官员提出方案?这样一来,等于上三品的门阀子弟,不受地方法令节制了。”
“在我看来,这些年庶族人士能力出色、获得重用的越来越多,门阀世家们感受到了威胁,反倒在变本加厉的强化门第差别,设置各种制度阻碍寒门子弟的升迁,对有能力的寒士格外的排斥。你看刘都督立下了攻灭王恭、救建康于倒悬的大功,司马元显当年答应将王恭的职位尽授与刘都督,结果事情一过,一群门阀起来反对,司马元显也就顺水推舟,只给了都督七州诸军事的职位,扬州刺史和徐州刺史的位置都没给刘都督!”
赵文雄点点头,理解了刘裕为什么对庾悦的事如此谨慎。看来,森严的门阀与寒门的阶级区隔,随着庶族精英的崛起,并没有渐渐淡化,减轻了,反而由于门阀世家逐步感受到了来自寒门的威胁,自觉不自觉的更加凸显门第的区隔,以维护士族的利益。
这样下去,门阀与寒门的矛盾只会愈演愈烈,最后矛盾集中爆发,恐怕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其实,如果门阀主动做一些让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制度安排,未尝不可能实现皇族、门阀和寒门的和睦相处。
赵文雄想起了后世的英国光荣革命,就是在互相妥协的前提下,形成了保障大家基本权利的《大宪章》,开启了几百年的迅猛发展,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业绩。
想到这里,赵文雄不由的心中一阵激动:我来自现代,对现代的政治体制多少有些了解,有没有可能在东晋这皇权、贵族、庶民互相制衡的大时代,借助未来皇帝的刘裕之手,开创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新局面呢?
转念一想,不禁暗自苦笑了一下。小说里面的人物穿越,或多或少带点什么现代工具或者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自己赤手空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性用品销售专员,穿越过来还是白丁一个,能活到现在就不容易了,还想什么改变历史,真是痴心妄想。
这时,卢秀和殷仲亮也把树下的土和粉末都挖回来了,刘裕把证物收好,夸赞了殷仲亮几句,嘱咐他先不要对外声张这件事,把他打发走了。
三个人商量了一下案情,一筹莫展。现在算上庾悦的话,已经有四个嫌疑比较大疑犯了,情况到底是怎样,恐怕还得通过审讯看能不能得到什么证据。可是现在王平之远在建康,庾悦出身高门又是皇族的心腹,都不是好对付的人物,确实比较难办。
眼看子夜将至,刘裕让大家回去休息,养精蓄锐,明天估计又是忙碌的一天。
37、双规疑犯
仿佛为了配合大家的心情,第二天又是个大阴天,密布的乌云沉沉的压下来,令人感觉到透不过气来。从案发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天了,案情反而陷入更加扑朔迷离的境况。刘裕毕竟身上还有其他的任务,这两天都在忙这个案子,已经积压了一堆公务需要处理了。
所以他早早交代卢秀,让他把仵作请来,验看昨天挖到的那些黄色粉末,他自己回府处理几件公事,中午前赶回来。
仵作哪敢怠慢,很快就赶了过来。卢秀给让到前院一间仆役房。他拿着粉末左看右看,用鼻子闻了闻味道,还取了一部分放在白水里观察融化和沉淀的情况,基本断定这毒药就是草乌头之毒。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小狗来喂他喝下刚溶解的毒药水,看看毒药的强弱程度。可怜的小狗不知道状况,高高兴兴的把一杯水全舔光了,然后站在众人面前继续摇尾乞怜,想再要点好吃的食物。
没有半盏茶的功夫,小狗就开始发出哀鸣,很快抽搐扭动了几下,前后不到一分钟,就倒在大家面前,口鼻流血,毒发身亡!
赵文雄和卢秀都惊出一身冷汗:这毒药的药性也太快了!要真是用的这种毒药,毒就不可能是子夜之前下的,因为何穆在子夜的时候,还给二公子送过符箓,那时他还没有中毒身亡。所以,庾悦的嫌疑又加大了很多,毕竟,现在子夜之后被发现行踪诡异的,除了檀道济就是他了。
不过刘裕现在没在驿馆,卢秀也不敢自作主张抓捕庾悦。好在驿馆有士兵把守,庾悦想逃也逃不掉的,两个人就在驿馆等着刘裕回来。
跟卢秀聊过几次天,赵文雄不是太喜欢他。主要是觉得他为人过于功利,对有用的人就溜须拍马、刻意逢迎,对没用的人就横眉冷目、颐指气使,典型的媚上欺下,权力型人格。
赵文雄平素最讨厌官本位下的溜须拍马之徒,看见卢秀这种做派,打心眼里瞧不上。好在卢秀脑子够聪明,思路很快,办事也利落,确实是刘裕手下一员干将,赵文雄也不想得罪他,尽量敷衍着。
对比起来,庾悦王平之这样的贵胄子弟,虽然优越感太强,恃才傲物,不拘小节,但是说话办事反而更真诚一些,心里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倒是比卢秀给赵文雄的感觉好。不过,现在庾悦是第一嫌疑人,赵文雄觉得再去见他有些尴尬,也就跟卢秀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等刘裕回来。
刘裕还没回来,大公子刘敬宣倒先来了,带着几个府里的参军,身边还陪着一个武将模样的年轻人,有说有笑,往内院走去。
赵文雄觉得那年轻人看着有点眼熟,仔细一回忆,原来就是昨天在建康司马元显府里见过的桓石涵!
昨天下午才获得司马元显的批准,拿到出关文书,隔天中午之前就到京口了。看来桓谦父子真是笼中之鸟,急欲逃离建康。从这点来看,所谓来京口说服北府刘氏,恐怕也不过是托词而已,现在大公子陪着他谈,估计也是瞎耽误功夫。
快到中午的时候,刘裕终于回来了,听两人汇报了仵作勘验的情况,眉头皱了起来:
“这么看来,庾悦的嫌疑非常巨大。可是如果要拿庾悦归案,必须要通知悬镜司,这样二公子去世的消息,就不得不公之于众了,而刘都督的意思,是等查清楚凶手是谁,再公开这个消息呢。”
赵文雄看刘裕犯难,拱手说道:
“我倒有个办法,可以绕开悬镜司。”
“哦?说说看。”。刘裕很期待。
赵文雄其实是想起了这几年的中纪委,如何巧妙地利用名为双规的办法,在案件的初期对贪官污吏进行初步的盘查、审问,而不必动用正式的逮捕流程,在反腐反贪的工作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不执行正式的逮捕程式,只是把庾悦关在他自己住的屋子里,不让出去,让他在规定的地点交代规定的问题。也不必用刑,多派些精干的衙役,一天十二个时辰提审,不让睡觉,不给吃饭,只给喝一小杯清水,不出一晚,人的精神就会支撑不住,明天估计就会吐露实情。这办法叫疲劳审讯,很管用的”
刘裕马上就明白了这里面的关键,“对,这样一来,我们并没有私自捉拿士族子弟,只是由于发生了凶案,要秘密调查情况,不得不把庾公子暂时留宿在驿馆。好主意,将来悬镜司问起来,我们很好解释,况且被禁闭在驿馆的同时有好多人,悬镜司也无话可说。就是不知道你说的疲劳审讯能不能奏效。”
疲劳审讯也是现在才出现的审讯方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车轮式”的连续审讯,几天几夜不让嫌疑人睡觉,或者是晚上审通宵,白天给嫌疑人睡,或者采用冻、饿、晒、烤等方法,据说对贪官污吏很起作用。赵文雄听过不少这方面的报道,
对此有点信心:
“应该行,庾悦这样养尊处优的贵公子,估计坚持不了多久!”
卢秀冲着赵文雄挑大拇指,“赵参军,你快赶上诸葛孔明了,脑袋一拍就一个计策”
刘裕也很高兴,带上卢秀赵文雄,叫了几个虎贲营的军士,去“双规”庾悦。
这几天来,庾悦依旧比较消沉。上次和赵文雄聊了聊,宽了宽心。但是自刘敬亭死后,驿馆里的人慢慢都知道了遗书的事情,大家看他的眼光多多少少都有点奇怪,有点躲着他。他也干脆每天借酒浇愁,足不出户。
这会听外面有人啪啪啪敲门,庾悦懒得动弹,在屋里回了一句:“谁啊”
“庾公子,我是刘裕德兴”,刘裕的声音很平静,一点没有急迫的意思。
庾悦一听是建武将军刘裕,赶紧下了床,整了整衣帽,打开门。一见不光刘裕,赵文雄卢秀都在,还有几个全副武装的虎贲营军士,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刘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庾公子,确实有点事情要请教,我们能进去说吗?”
庾悦点点头,把几个人往屋里让。刘裕让几个军士守在门口,带着卢秀赵文雄走进东耳房。
刘裕开门见山,先开了口:
“庾公子,今天我们来,是因为有人看见前天夜里,你在墙根的柳树下面埋了些东西,能不能告诉我们,你埋的是什么?”
闻听此言,庾悦脸色大变,看了看几个人,低头不说话了。
刘裕使个眼色,卢秀拿出装有泥土的包袱,打开来摊在桌子上:
“庾公子,这就是我们在柳树下挖到的东西。这里面的黄色粉末,我们找仵作来验看过了,正是草乌头之毒,跟毒死二公子的毒药一模一样!这个情况,您怎么说呢?”
庾悦还是低着头不说话。刘裕停了一会,继续说道:
“庾公子,我们这些人办事,没有比较大的把握,是不会来找您的。其实您当天晚上深夜出去的情况,我们早就掌握了,只是觉得不能仅仅根据一个证据来定案。现在,您又深夜埋藏与二公子酒杯中一样的剧毒,被人看个正着。这个情形,算是证据确凿了吧,您说呢?”
庾悦抬头看了赵文雄一眼,想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又泄了气,继续低头不语。
卢秀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庾悦,人证物证俱在,你还要抵赖吗?你和刘夫人的私情,尽人皆知,你对二公子怀恨已久,终于决定在那天晚上行凶杀人,是不是?!”
庾悦还是不说话,卢秀继续施加压力,“那天晚上,你灌醉赵参军,等他睡熟了之后,子时七刻(夜里12点45)前后,你偷偷溜出房间,来到后罩房,你们毕竟同窗数年,深夜去找他喝酒,也算平常。然后,你就趁二公子不注意,把藏在指甲里的毒偷偷涮进了酒杯!是不是?”
卢秀一边说,一边上前一把抓住庾悦的右手放在桌上,本以为庾悦必是留了个很长的指甲,没想到,庾悦的指甲非常短,根本不可能藏毒。更气人的是,庾悦看到这种情况,主动把左手也抬了起来,放在桌上。同样是很短的指甲,弄得卢秀一时张口结舌,闹了个大红脸。
“你定是事后为了掩藏证据,将长指甲去了!”卢秀往回找补。
赵文雄看情势不利,心想还是从长计议。庾悦一言不发,估计也知道刘裕他们不敢把自己怎么样。那就只有按他的设想,看看疲劳审讯看能否获得进展,现在先得把他稳在屋里。
“庾大哥,你我这两天相处融洽,我觉得您是个通情达理的明白人。现在两个人证一个物证,再加上您和刘夫人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对您产生合理的怀疑。换个位置,您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肯定也会这么想吧?所以,这几天我们肯定要继续搜集证据,并且还会时不时有人来讯问,您多担待。”
“我觉得,如果确有什么隐情,您不妨如实道来,刘将军明察秋毫,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如果确实没有什么,也解释清楚,洗刷自己的嫌疑,您看如何?这几天,恐怕得委屈您就待在屋里,不能出去,等事情解释清楚了,如果没您的事,我们亲自来给您赔罪!”
庾悦还是低着头不说话。刘裕一看这种情况,知道现在多说无益,也给庾悦不软不硬地交待了几句,带着两人出了屋。
卢秀很火大,对庾悦一言不发的态度十分不爽,“这庾悦不过是个长史,没有任何实际职权,却在我们面趾高气昂,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看必须得想办法治治他!不如干脆我找几个壮汉,偷偷把他绑到外面去,好好审问一番,不愁这小子不招!”
刘裕摆了摆手,瞪了卢秀一眼,“不可造次。还是先按文雄说的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另外要把新的情况跟刘都督汇报一下,别让他看不到我们的进展。卢秀你跑一趟吧。”
卢秀见刘裕不支持来硬的,也不好再说什么,领命去都督府汇报了。正好这时刘敬宣派人来找刘裕,让他一起去和桓石涵面谈要事。刘裕交代了几个参将,让他们下午轮番去讯问庾悦,就去找刘敬宣了。
38、案情再探
就剩了自己一个人,总算感觉松了口气,赵文雄坐在慕文堂的茶几旁,叫仆役送了点酒菜过来,边吃边喝,好不容体能休息一会。
这几天忙忙碌碌,每天都发生很多状况,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紧张之中。特别是在建康时,去司马元显府心惊肉跳地偷换墨锭,等到出门的时候,其实人都快虚脱了。
本想回到京口能够消停点,没想到,从昨晚到今天,接连出现慕容煊举发檀道济、殷仲亮举发庾悦的情况,导致案情越来越复杂。现在,居然有了四个嫌疑人,弄得赵文雄对案情完全没了感觉,不知道搜查的方向应该往哪里去。
由于檀道济的事情,刘裕如今处于一个稍嫌尴尬的处境。特别是,慕容煊在举报檀道济的时候,种种表现实际上在暗示,他对刘裕能否公正处理檀道济深表怀疑,这恐怕也正是他一直等到有机会见到刘牢之以后,才说出此事的原因!
刘牢之用人之际,虽然还是把此事交给刘裕处理,以示信任,但是言谈话语之间,也流露出些许的不满,恐怕对刘裕是否在袒护檀道济,也不是完全没有疑心。这种情况下,刘裕处理此案的压力陡然间加大,既要尽快破案,又希望替檀道济洗刷罪名,还不能让人诟病偏袒檀道济,真是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然而,这种艰难时刻,对赵文雄倒是个露脸的机会。如果赵文雄能够有所作为,帮助刘裕减轻压力,推动案件的侦破,无疑是在刘裕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反倒能进一步加深刘裕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
想到这是未来的皇上,赵文雄虽然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但是谁不想在贵人面前有所作为、展露才能呢?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推理知识,把案情仔细捋一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线索和方向,争取帮刘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从一开始,赵文雄就对随风道人是凶手的说法怀有较大的疑虑。特别是随风道人被抓之后。按道理讲,如果真是他做的,别的都承认了,唯独毒杀刘敬亭的事,怎么用刑都不认,不太合常理。左右都是个死,何必多受苦楚呢?从这一点分析,有可能真的不是他做的。
再说,大家认为随风道人嫌疑最大,无非是因为有个门窗从里面锁上的因素。那时代的人对道术笃信不疑,再加上随风前一天正好表演了隔空移物的本事,人人都觉得是随风运用妖术搬动门闩和花瓶,制造密室假象。而赵文雄毕竟从小受无神论的教育,对所谓妖术实在是怀疑的很,更加觉得随风道士的嫌疑不大。
而其他三个重大嫌疑人,各有疑点,又都有不合理的地方,让赵文雄思来想去,难有定论。
首先是檀道济。
毫无疑问,他对刘敬亭是恨之入骨的,而且当夜确实准备了杀人工具,自己也承认有杀人的计划。在刘牢之的眼里,檀道济恐怕是第一嫌疑人。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一刀毙命,而是用毒药这种檀道济不熟悉的手段,也有可能,是因为为中毒而死能被认为是自杀,从而蒙混过关。所以,檀道济用刀逼着刘敬亭喝了毒药,也是说得通的解释。
作为未来三十六计的作者,檀道济其实非常聪明,能想到用毒、伪装自杀这些,一点都不难。但是,伪造遗书这件事,檀道济一个人无论如何做不来。且不论他能否接触到刘敬亭的字迹,檀道济的书法功力,还远远达不到能够模仿别人字迹的水平。如果真的他是凶手,肯定还有同谋帮他伪造遗书,这个人有可能是谁呢?。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伪造遗书的人是另外的人,是其他也对刘敬亭怀有杀意的人,本想伪造遗书后下手杀人,没想到被檀道济捷足先登?赵文雄想起了横沟正史的一部推理小说,描写的就是两个凶手同时准备下手杀人,连第一个凶手以为是自己杀死了被害人,结果最终发现,另一个凶手才是真凶。
不过,赵文雄看过檀道济被举发时候的表现,不管是不是感情因素作祟,他觉得檀道济的说法是真实的,刘敬亭在檀道济进屋之前就已然中毒身亡了。回想当时的状况,檀道济当着刘牢之的面被揭穿行迹,如果再虚言矫饰,无疑是给刘裕填麻烦,置刘裕与一个更加难堪的境地。檀道济如此敬重刘裕,应该不会做这种选择。所以他才痛快地承认刀是自己的,以及自己确有杀人计划。
综合来看,檀道济是凶手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赵文雄和刘裕对檀道济性格的判断都错了:他其实心机深沉,故意留下这些破绽迷惑大家?
其次,再看看王平之身上的疑点。
作为发现密室的人,赵文雄第一时间怀疑过王平之。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一本侦探小说里面,曾有一个桥段,留下的印象很深:受害人被下了安眠药,睡在自己锁上的房间里,第二天,凶手假做叫不醒他,然后用力撞开门,第一个冲进房间,趁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用刀杀死了被害人。
赵文雄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部小说。会不会是王平之进屋以后才行凶杀人?但是这次事件中,刘敬亭是中毒身亡,完全不适用这种情况。
而现在,如果相信檀道济所说,在他进入和离开房间的时候,都不存在密室状态的话,那么王平之无疑有最大的嫌疑!这也是推理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模式,即所谓心理密室,发现密室的人就是制造密室的人,其实门根本就没有锁,只是发现的人假做门锁上了。
另外,王平之是凶手的话,伪造遗书的事情就解释的通。以他的书法水平,完全有可能伪造刘敬亭的笔迹,而且模仿的惟妙惟肖,也不是难事。
但是,王平之在凶案当晚,一直没有接触过刘敬亭,也没去过后罩房,并没有在酒杯中下毒的机会,这也正是大家后来对王平之很少怀疑的因素之一。
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王平之是子夜之后来找刘敬亭,趁着吃饭喝酒的过程,偷偷下毒杀害了刘敬亭。然而刘敬亭和王平之初次见面,并不怎么熟悉,怎么能做到深夜去找刘敬亭,而刘敬亭还不提防他呢?
更重要的是,赵文雄跟王平之同去建康,相处两天之久,完全没有发现王平之对刘敬亭有什么杀人动机。相反,话里话外他还对刘敬亭的死颇为惋惜,觉得刘敬亭文词不错,为人爽快,乐于助人,是个挺不错的人。
以赵文雄和王平之相处几天的感受,王平之为人耿直,想法简单,不像特别有心机的人,能够掩饰的如此之好,杀人之后还做出各类表演,避免别人怀疑。当然,人不可貌相,如果密室假象是王平之制造的,再进一步制造点其他假象,也未可知。所以王平之的嫌疑确实无法排除。
最后,现在证据最多的,嫌疑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庾悦。
本身他和刘敬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爱恨情仇的纠葛,杀人动机再明显不过。再联系上案发当晚偷偷溜出去、前两天晚上偷偷埋藏毒药的事情,估计一般人都会认为,凶手就是他。卢秀现在的态度,其实就已经认定庾悦是凶手了。
但是赵文雄仔细分析过这两项至关重要的证据,总觉得有不合常理之处,直觉上对庾悦是凶手的结论,也持怀疑的态度。
先看庾悦当晚的活动,偷偷摸摸出去,鬼鬼祟祟回来,确实是不太正常。但是如果庾悦是杀人凶手,刚刚用毒药毒杀了刘敬亭,那么回屋的时候居然手里直接拿着装有毒药的纸包,真的就一点都不担心赵文雄没看见吗?要是当场被发现,岂不是立刻暴露了?
再有,庾悦为什么不当时就把毒药处理掉,非要等到案发之后再处理毒药?最简单的办法,难道不是趁当晚大家还没有警戒之心,尽快把毒药处理干净,然后再回屋,更合乎常理吗?
更离谱的是,处理这些毒药,最简单、最不留痕迹的办法,难道不是趁着去厕所的时候,把毒药倒在茅坑里化掉为好吗?为什么还要费劲找个柳树下,挖个坑埋在土里简直是蠢到了极点,就好像是故意要把证据永久的留下来,不想销毁似的!
庾悦虽然书生气十足,但脑子并不糊涂,如果真是他杀了人,销毁证据还来不及,怎么会干这么古怪的事情?所以,虽然赵文雄也认为庾悦嫌疑最大,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疑点,并不能百分百确定。
赵文雄给几个人的嫌疑程度排个序,大概是庾悦王平之随风道人檀道济,这么个顺序。然而,每个人是凶手的假设里,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重要线索?
赵文雄想起去建康之前跟刘裕他们的对话:破案好比拼图,如果有一两片碎片对不上,意味着真正的案件图景,有可能根本不是大家设想的那样!
他忽然想起刘裕当时提到的两个未明的疑点,一个挪动哪个花瓶的问题,一个香炉位置变化的问题。
花瓶问题,如昨晚的分析,假设密室是王平之制造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刘敬亭的尸体和被撞歪的书案挡住了右边的花瓶,所以王平之只好挪动左边的花瓶。
香炉问题,现在还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唯一能想到的是随风道人拿香炉行什么妖术了,但是如果随风道人不是凶手,这妖术跟刘敬亭去世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伪造遗书的问题、密室的问题,现在基本都能有个解释,还有什么没注意到的线索吗?
赵文雄把案发前后的情况又仔细过了一遍,想起了刘敬亭书案上的符箓。对,刘裕当时特意把符箓收走了,看来是当做什么线索看待的。而且,后来赵文雄多次看到刘裕拿着符箓,还邹着眉头研究,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不知道那符箓里面是不是透露了什么信息?
赵文雄不懂符箓之术,过去对这个因素也没过多关心,今天忽然想了起来,意识到不能放过这个线索,一会儿要问问刘裕,那个符箓到底有什么不对。
把案发到现在的线索和嫌疑人仔细思考了一遍,赵文雄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眼前的这几种假设,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可是新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一时又没个头绪,心下不禁焦躁起来。
这个案子的事,自己一开始就做出经验丰富的样子,给刘裕提了不少建议和设想,刘裕也都算言听计从,非常看重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现在案子压在刘裕身上,必须要尽快一锤定音,抓出真正的凶手,不能再出什么纰漏了。
可当下案件情势扑朔迷离,谁都像凶手,谁又都有不像之处,要是不能尽快结案,或者又搞错了凶手,刘裕恐怕是没法在刘牢之面前交代。如不能尽快有新的进展,自己这点“优势”,搞不好就让人觉得是自命不凡,反倒影响刘裕对自己的观感。
越想越烦人,赵文雄站起身来,往前院走,打算去找徐灵期说说话,舒缓舒缓情绪,一个上午没见到徐灵期,还真有点想了。
还没走到二门口,忽然外面风风火火、大步流星闯进一个人来,看见赵文雄就大声喊道:
“刘将军在驿馆吗?我有要事必须面见刘将军,赵公子正好你也一起来吧!”
赵文雄停住脚步,定睛一看,居然是王平之回来了!
(本章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34、事出有因
刘牢之又看了刘裕一眼,然后死死盯着檀道济,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慕容先生可知此事事关重大,不可妄言,要有确实的证据的。”
檀道济倒是面无惧色,直视刘牢之的目光。
慕容煊又是几个大步,走到书案旁的香炉边上,用手往炉膛里一摸,取出一个油布纸包,交到刘牢之手里:
“将军请看,这是那天从后罩房出来之后,檀将军手持的东西,我亲眼看见他扔掉的!”
刘牢之小心翼翼打开油纸包,里面赫然露出一把匕首,单刃宽血槽,刀背厚实,手掌大小的把手处缠着黄色的丝带。
刘裕一见此物,脸色大变,头向檀道济一侧稍微一动,马上又忍住了。
这边卢秀却低呼一声,引起了刘牢之的注意,他转头问道:
“卢秀,你认得这把匕首?”
卢秀看了檀道济一眼,又看了刘裕一眼,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是檀将军平日防身的匕首,据说是心爱之人赠送的,所以我印象颇为深刻”
刘敬宣大喝一声,“卢秀,你胡说什么!”
刘牢之一摆手,制止了刘敬宣,转头面向檀道济,“檀校尉,你怎么说,慕荣先生说的可是实情?”
檀道济神色如常,蔑视的看了一眼卢秀和慕容煊,低语了一句,“我说怎么匕首不在原来的地方了,原来是你老兄的杰作。”,然后转向刘牢之和刘裕,开口说道:
“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这把匕首,确实是我的,那天晚上,我也确实带着匕首去了二公子的房间。并且,我实有杀死二公子的想法。只不过,我晚到了一步,进去的时候,二公子已经中毒身亡了。
“刘都督,刘将军,我受二位将军栽培提拔的深恩,本不应行此乖戾之事,奈何身负血海深仇,不得不如此行事,现在既然被人揭发,我无话可说,任凭发落吧!”
说着双手向后一背,低头不再说话。
刘牢之脸色青紫,大喝一声,“来人,将逆贼檀道济与我拿下!”
两个侍卫马上冲过来,将檀道济绑了起来。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在座的众人个个目瞪口呆,眼花缭乱,一时间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刘裕面色沉重,看着檀道济,一言不发;卢秀做了污点证人,有些惭愧,低头不语;慕容煊面无表情,谁也不看。
刘牢之缓了口气,环视众人,目光十分凌厉。他将目光停在刘裕身上,思考了一下,开口说道:
“慕容先生提供了新的情况,看来这个案子还不能贸然定案,要认真查下去。德兴,前面的情况你都熟悉,还是你来全权负责,这次务必弄个水落石出,不要让敬亭死不瞑目!”
说完这番话,也不等刘裕回答,刘牢之带着何无忌和两个侍卫,大踏步的走出了驿馆。
沉默了一会,刘裕叹了口气,看着檀道济,想说点什么,张了张口,又咽回去了,双目使劲眨了几下,有点湿润,低下头去平复情绪。
刘敬宣很是着急的样子,走到檀道济旁边,“檀檀校尉,你肯定进去时二弟已经死了是么,有什么能证明的证据没有?”
檀道济点点头,又摇摇头,没有说话。刘敬宣一跺脚,不说话了,眼睛死瞪着慕容煊。
慕容煊倒是非常镇定,迈步走到檀道济跟前,一揖到地:
“檀老弟,这几天相识以来,你对我以诚相待,我心知肚明。你想法设法拉着我和大公子与刘裕将军多接触,展露才华。我知道你想帮我在这里谋个职位,兄弟的情谊,在下明白,这里先谢过了,你这个朋友,我认。在下如此行事,也实有难言之苦衷,不得不如此,我不敢请檀老弟谅解,不过这里解释一二,算是交待。
“我慕容一门,勃兴于北地,非汉家血脉。但是慕容氏世代贵胄,人杰辈出,高门大族,自有规制。先祖慕容皝、慕容儁、慕容垂等,叱咤天下,称雄一世,我这无名后辈,也不能辱没了先人的门风。此番出卖朋友,岂能就此觍颜而去?”
说到此处,慕容煊眼疾手快,左手平放在桌上,右手抓起放在桌上的那把匕首,寒光一闪,在一片尖叫声中,生生把自己左手的四个手指全部切下!
“檀兄,我先斩四指明志!本应一命赔一命,奈何在下尚有俗务未了,先留着这条命。待我事情办完,自会去檀老弟墓前了断!”
慕容复慷慨激昂,一番话说完,一转身,头也不回地回自己的房间了。
檀道济眼中流露出崇敬之意,冲着慕容煊的背影大喊道:
“慕容兄,我没看错人,你是个义薄云天的高贵之人。你有什么苦衷,我都不在意了,咱们来世再做兄弟!”
这一番变化,再一次出乎众人意料之外,慕容煊和檀道济之间那种深厚、悲壮的义气,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怔怔的看着慕容煊远去的身影,再看看檀道济视死如归的神情,不由得都暗自赞叹。
赵文雄尤其激动,跟檀道济相处多日,赵文雄非常喜欢这个小伙子,他的直率、勇敢、真诚,非常有感染力,这一番和慕容煊的对答,让赵文雄真的感受到了所谓的春秋遗范,古人所讲的义气千秋,真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慕容煊和卢秀,某种程度上都出卖朋友,但是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天壤之别,跟慕容煊的豪气干云比起来,卢秀低着头畏畏缩缩、一语不发的样子,愈加猥琐了起来。这世家大族,还真是有自己独特的风范和气度!
刘裕长叹一声,吩咐军士将檀道济押往虎贲营,暂且收押,他马上会赶过去连夜提审。同时安排大家各自休息,有什么事明天再说,然后带着卢秀走出了驿馆。
赵文雄心中烦乱,告辞回自己房间了。徐灵期追了几步想说什么,见赵文雄烦恼的样子,停住了脚步,也回前院的专门腾给她的一间门房休息了。剩下的几个人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各自回去了。
躺在床上,赵文雄思绪万千。案情出现了重大的转折,虽然自己一直怀疑随风道人不是凶手,但是现在确是檀道济深陷巨大的漩涡,一时间真是宁可随风道人当凶手了。然而现在事已至此,想往回找补也来不及了。
不过转念一想,檀道济今后还会跟随刘裕南征北战,还要写“金玉檀公策”的三十六计呢,应该不会现在就死吧?这么一想稍微放心了一点,还是赶紧想想有什么解救的办法吧。
胡思乱想了好半天,一点也不困,忽听门外有人敲门,赵文雄开门一看,是卢秀:
“我和刘将军刚去提审了檀檀老弟,刘将军让你赶紧去后罩房,必须要尽快商量怎么办呢”
赵文雄看了卢秀一眼,卢秀自觉理亏,低下了头。
平日里,赵文雄能感觉到卢秀和檀道济有点竞争关系,作为刘裕面前两员干将,瑜亮情结在所难免,但是关键时刻提供证据,出卖朋友,让赵文雄有些不齿。他没跟卢秀多说,径直走向后院。
来到后罩房,屋里就刘裕一个人,见着文雄来了,赶紧把门关上,详细地说明了檀道济吐露的情况。
根据供词,檀道济确实是有杀刘敬亭的计划,而且他加入北府兵,就是为了找机会接近刘敬亭的!
这事还要从檀道济没从军之前说起。那时他家住在类似滩右镇的一个穷地方,虽然贫苦,但是檀道济身强力壮,混口饭吃不成问题,又和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邻家姑娘相好。两人情投意合,本是准备再大一点就去说媒,成家立业,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孔武有力,过个小日子不是问题。
就像各种悲惨故事的情节,那姑娘生的甚是漂亮,某一天出门办事,被坐轿路过的刘敬亭看见了。他暗中吩咐家丁埋伏在路上,把姑娘抢走关进自己的外府,强行侮辱了她。几天之后,玩腻了的刘敬亭给了姑娘一小袋钱,轰了出去。
姑娘回到家,哭诉了自己的遭遇。然而家里人听到是都督府的二公子,没人敢前去理论。别说二公子了,随便一个高门大户,捏死他们这种穷困流民,就像捏死个苍蝇,能把姑娘活着放出来,就算不错了。
然而姑娘是个刚烈性子,左思右想想不通,一时激愤之下,当晚给檀道济写了一封信,放在檀家门口,自己一个人走到长江边上,投河自尽了。
檀道济看到信,五雷轰顶一般,四处去寻刘敬亭的行踪,要给未婚妻报仇。无奈阶层差距太大,刘敬亭住在哪,平时去哪里,一概不知。
风风火火的闹了几天,檀道济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要想报仇,自己要先强大起来。
于是他报名进了北府军,打算找机会接近刘敬亭。凭着打仗勇猛,人也聪明,很快引起了同样刚起步不久的刘裕的注意,一两年的时间里,跟着刘裕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晋升到了前锋校尉的职位。
这时,他已经能够接触到稍微高层一点的人员了,知道刘敬亭常年住在彭城驿馆,还曾经来驿馆周围查探地形,寻找机会。无奈,大多数时间他跟着刘裕在前线,没有什么回京口的机会。时间一长,一来二去,报仇的心,也慢慢有点淡了。
没想到这次回京口,刘牢之主动安排他俩休息,还正好是住彭城驿馆。檀道济觉得,这是未婚妻的在天之灵起了作用,在给他制造机会,自己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还是男人吗?
于是他下定决心,偷偷藏好匕首,打算借住在驿馆里的机会,刺杀刘敬亭。据他自己说,一直到那天晚上,他都在犹豫,毕竟如果杀了刘敬亭,自己恐怕也在劫难逃,就算侥幸逃出京口,今后恐怕也只能过着逃亡的生活。
然而想到惨死的未婚妻,檀道济又坚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当天晚上,他故意拉着慕容煊喝了很多酒,以为把他灌醉了,自己也装醉倒下。等到五更鼓尽(凌晨五点左右),他拿起匕首,潜行到后罩房,准备刺杀刘敬亭。
到了门口,试着推了推门,门没锁,檀道济直接溜了进去。进屋却发现,屋里点着蜡烛,刘敬亭七窍流血,已经死了!
檀道济愣了半天,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然而不管怎样,刘敬亭死了,自己的仇算是有人替自己报了。本来抱了必死的决心他,现在想法却变成了不要让别人怀疑到自己才好。
他慌慌张张离开后罩房,怕明天尸体被发现,在自己屋里搜出凶刃说不清楚,情急之下把匕首扔在了白天吃饭时发现的桌案倒斗之内,然后跑回屋假装睡觉。他以为慕容煊一直醉倒在床上酣睡,没想到慕容煊酒量惊人,把他的行踪全看在眼里,最后揭发了他。
听着刘裕的叙述,赵文雄心中暗自惊诧。刘敬亭平日里一副名士派头,诗词歌赋,玄谈清语,高门大族的架势非常明显,嘴上说的也都是修身养性,清静无为,没想到暗地里却干这种强抢民女的勾当,其人之卑劣,可见一斑,怪不得夫人谢玄素看不起他呢。
35、密室猜想
刘裕说完讯问的情况,长叹一口气,“唉,其实我相信道济说的是实话。他持刀进入后罩房,而二公子是死于中毒,杀人的方式完全匹配不上。再说我了解道济的性格,偷偷摸摸下毒这种事,他是干不出来的。问题是,现在无人能证明他进去时二公子已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几个人想法一致,都替檀道济发愁。
今天晚上揭出的这些新情况,导致赵文雄心中一直有个巨大的疑问,现在只有刘裕卢秀在,他觉得应该赶紧提出来,因为这关系到案情的根本,还关系到某个人的巨大嫌疑!赵文雄决定说出自己的分析:
“咱们还是一个一个地排除嫌疑,看看现在谁最有可能。
“随风道人原本是最大的嫌疑人,大家怀疑他为了配合谋逆之事,毒杀了二公子,欲造成京口的混乱。但是刘将军和我都觉得奇怪的是,如若想造成混乱,何必费劲伪造遗书,用妖术伪造密室,做成自尽的样子?如果不是刘都督看出信的破绽,大家就当自杀处理了,这混乱局面不是反倒变小了吗?所以我一直对随风道人是凶手的说法存疑。”
“我插一句,这慕容煊我本来没怎么怀疑他,毕竟他刚到江南,跟这里的人甚少有什么瓜葛,没什么动机。但是今天他突然宁肯自断四指也要出首檀兄弟,一副另有隐情的样子,反倒让我怀疑起来。现在看来,他恐怕是南燕的奸细,生怕此案落在随风道人头上,导致京口和朝廷闹翻从而投向桓玄,这样江南两大武力集团就有可能合兵一处,对江淮一带的南燕产生重大威胁。至于案子,会不会是他为了除掉对桓玄友好的刘公子而做的,也未可知啊。”
刘裕插了句话,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然而慕容煊除了出首檀道济外,暂时并没有别的什么证据指向他,赵文雄先略过不提,继续说檀道济的事:
“现在说说檀老弟。他被人看见深夜进入二公子房间,如果说一点嫌疑都不考虑,也不合乎常情。在我看来,假设真是檀老弟做的,仅仅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进屋以后,拿刀逼着二公子吞下毒药,这种可能性,也无法完全排除。”
刘裕表示同意,“这个我也想过,但是实在不符合道济的性格,何必这么麻烦呢。再说,就算真的是道济想伪造自尽现场,逼二公子服毒,那封信遗书又是谁写的呢?别说笔迹像不像的问题,你就是让道济想出那些文绉绉的词来,也是绝无可能”
“对,所以我还是倾向于檀老弟确实是误闯凶案现场,人不是他杀的。但是,檀兄弟的这个事情一出,固然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嫌疑,还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疑点,我认为会有一个新的凶嫌出现。”
刘裕点点头:“嗯,不知我们想到的是不是一回事。卢秀,你想到了吗?”
卢秀迟疑了一下说道:“我确实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跟你们二位想到的是不是一样。”
“说说看”,刘裕挺有兴致。
“我想到的是,既然当天夜里五更鼓尽(凌晨五点)左右,檀兄弟偷偷溜进了二公子的房间,那时候门并没有从里面闩上!而如果我们相信檀兄弟说的是实话,那时候二公子已经死了,他自己慌慌张张跑出来回了自己房间,那么二公子房间的门,到底是谁闩上的呢?又是怎么闩上的呢”,卢秀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对,这也是我的疑问?!”刘裕赵文雄两个人异口同声,三人相视一笑。
赵文雄接过话茬,继续分析案情:
“如果说檀老弟进去的时候房门没锁,他出去的时候也并没有用什么方法伪造密室,那就是说,这个密室,是从五更鼓尽(凌晨五点左右)到早上天亮凶案发现期间,有人伪造的。谁有这个可能呢?另外,这个密室,是通过什么方式伪造的呢?”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凶手在下毒完成后,并没有马上伪造密室,而是等到五更之后,又专门跑到后罩房,去伪造密室,他就不怕这中间尸体被发现,来不及伪造密室吗?”
卢秀听得频频点头,“是,这样做很奇怪。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仵作不是说过吗,草乌头之毒根据不同的配比和纯度,起效时间不一样。凶手用的毒药有可能是长时间起效的,他并不能知道二公子具体什么时间毒发,所以才等到后半夜才去伪造密室。”
“所以,说不定还是随风道人,晚饭的时候下了毒,没把握二公子何时死去,等到深夜又来确定二公子已死,然后伪造密室,也不是没可能。”
“有这种可能性。但是我倒是觉得,现在这个情况,制造密室最有嫌疑的人,其实就是发现密室的人!”,赵文雄抛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裕又赞赏地笑了笑,“不错,文雄这个想法对路。”
“发现密室的人那就是王侃王大人和王平之王公子?他们两个人合谋的?不太可能吧”,卢秀不知道是真没想到这个关节,还是其实想到了,不愿意明说。
“发现密室的过程,我听你们说过。发现二公子死在屋里的是王平之,撞门的也是王平之,王侃只是在门口,以及通过窗户看了一下屋里的情况。所以,如果发现密室的人就是制造密室的人,那么毫无疑问王平之是最有可能的!”赵文雄进一步提出见解。
“王平之又不会妖术,他怎么从里面闩上门顶上花瓶的?”卢秀继续质疑。
赵文雄看了卢秀一眼,奇怪他为什么突然脑筋变钝了,“有一种可能,能够实现。就是那个门闩其实是事先被弄断的,虚搁在门上,王平之撞门根本就是假装的!”
“我看过那个雕花的门闩,做得非常精致,反倒不是太结实,完全可以靠人力使劲撅断。而那个花瓶,放在一扇门的后面就可以了,根本就是为了在门被撞开时发出巨大的声音,掩盖没有门闩断裂的声音,随便搁在那里的,没有起到顶门的作用!”
这种可能性确实非常大,而且逻辑上也非常完整,卢秀也不得不点头同意,“嗯,这么说的话,也有道理。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我也想到过是不是发现密室的人其实有问题,不过后来联想到随风道人的妖术,就被这个思路带走了。”
刘裕背着手踱了几步,走到书架旁边,指了指右边的那个花瓶说道:
“文雄分析的很对。其实,一开始我就怀疑,密室有可能不是随风用妖术制造的,也有可能是王平之制造了门从里面锁上的假象!”
“为什么有这种怀疑?”卢秀问道。
“还记得我有一天就问过你们,为什么是挪动左面这个远一点的瓷瓶顶门,而不是右边近一点的瓷瓶?这瓷瓶挺沉的,一个人都抬不起来,得一点一点推着才能挪动。那么,挪个近一点的不是更快更省劲么?想通了这个关节,我就觉得密室可能不是随风道人用妖术造的了。”刘裕拍拍瓷瓶说道。
“为什么呢?”,这回赵文雄也不明白了。
“你们还记得当时屋子里的陈设情况吗?二公子趴在书案上死去,身体把书案和书架之间的空间堵上了,而书案被二公子临死前的挣扎推到向墙边,挪动了一大截,基本快贴到靠门的墙上。这样的话,放在书架右边的瓷瓶,就被书案和二公子的尸体给围在了里面,非常不好往外抬!”刘裕挪动桌案,引导他们回忆当时的情景。
赵文雄一拍脑门,佩服的说:
“对,是这么回事。您问过两次这个问题,我都没想出来怎么回事。现在明白了,您为什么一开始就觉得二公子不是自杀,在刘都督没有发现遗书有假之前,就开始封锁驿馆、搜查房间。是因为您觉得如果是二公子自己挪动瓷瓶去顶门,按道理应该挪动右边的瓷瓶更省事更方便”
“而现在被挪去顶门的是左边的瓷瓶,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此人挪动瓷瓶的时候,发现右边的瓷瓶被二公子的尸体和尸体撞歪的书案挡住了,不好移动,只好用了左边的瓷瓶。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挪动瓷瓶的时候,二公子已经死了,有人在伪造现场,所以二公子很可能不是自尽,而是他杀!第二,瓷瓶的挪动不是因为妖术,否则把瓷瓶抬升高一点就能飞到门边了,不会被尸体和书案挡住!”
卢秀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还真没意识到!其实一直到刚才,我还有想法,觉得二公子也还有可能是自尽,只不过是刘都督对遗书的判断有误呢。现在这么看来,恐怕王平之毒杀了二公子,然后伪造成自尽。”
听卢秀这么说,赵文雄忽然想起了曾经看过埃勒里奎恩的推理小说《生死之门》,密室里的人还真是自杀的,只不过后来被有心人搞成了密室,将调查方向引导别的地方,以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过这种推理实在太离奇,还是不要在这里说了。
现在看来,制造密室最方便的人就是王平之,凶手自然也有可能是他。然而麻烦的是,前一天下午晚上,王平之都没有单独与刘敬亭待在一起的机会,如果他是杀人凶手,什么时间下的毒呢?难道是他夜里偷偷去找刘敬亭了?好像没有熟到这个程度吧?赵文雄跟王平之相处几天,直觉上觉得他不像凶手。
“这可有点麻烦。如果密室是王平之制造的,那么毒杀二公子自然也是他干的。可是,现在他已经借故跑回建康了,估计再也不会回来了,再想拿他来讯问,谈何容易。我说怎么那时候他如此积极带赵参军去建康,原来是心里有鬼,借机跑掉了。”卢秀恍然大悟的说,看上去已经认定人是王平之杀的了。
“嗯,也是我疏忽了,虽然对王平之有点怀疑,但是觉得他没有下毒的机会,所以他说要去建康的时候我还极力赞成来的”,想到自己一路把王平之送到了建康,一点没看出来他是想一去不回,还居然相信了他说过一两天回京口的鬼话,赵文雄感到有点懊悔。
刘裕倒是没责怪他,而是把话题转回到如何替檀道济洗刷罪名的问题。现在随风道人、王平之、檀道济都有嫌疑,但是要说哪个人是凶手吧,又都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几个人讨论了一会,正一筹莫展呢,忽听门口有人敲门:
“刘将军?刘将军?我有机密要事禀报!”
屋里的几个人一愣,卢秀赶紧打开门,只见殷仲亮满脸堆笑,站在外面。
36、四个凶嫌
殷仲亮这几天眼见着心情不错,笑容一直挂在嘴边。想来他看到随风道人被抓,造反密谋曝光,建康王侃的气焰一下子被打了下去,心中得意。
最近这两天,又貌似坐实了随风道人杀害二公子的证据,建康方面必定难辞其咎,刘都督的心理天平,恐怕要慢慢转向荆州这边了。所以今天在饭桌上,他一个劲的痛骂司马氏狼子野心,说朝廷的坏话。
现在深更半夜,殷仲亮来后罩房,又是何用意呢?
卢秀把殷仲亮让到里面。看见刘裕赵文雄坐在桌边,殷仲亮又露出经典的谄媚微笑:
“刘将军,赵参军,你们在后罩房商量事情,我贸然过来打扰,抱歉抱歉。”
自从见到殷仲亮开始,赵文雄就对他没什么好感。说话时刻不忘替桓玄说好话,倒也罢了,各为其主嘛,虽然生硬了一点,公务在身,可以理解。但是这个人言谈举止,说话办事,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猥琐劲,对刘牢之、刘敬亭、刘敬宣、刘裕等大权在握的人,一副随时跪舔的嘴脸,对别的人却老是逮着机会就冷嘲热讽,敲敲打打,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这会儿殷仲亮坐在赵文雄面前,昏暗的灯火中,油腻腻的一张大脸,满是媚态,面部肥硕的肌肉抖动扭曲着,说不出的恶心,赵文雄别过了脸,不忍直视。
刘裕还是很客气,“殷大人,我们几个在商量案子的情况,您深夜至此,莫不是有什么线索要告诉我们?”
殷仲亮连连点头,脑袋摇得像个招财猫:
“是啊,刘将军。今天慕容煊那恶贼出首了檀校尉,真是气死人呢!我在旁边听着,实在替檀校尉着急,他还自己承认进了二公子的屋子,你说这可怎么好呢”
“我知道檀校尉是刘将军的得力手下,今天出现这种情况,刘将军想必也左右为难。不过呢,我倒是觉得,刘将军大可放心,杀人凶手不可能是檀将军。”殷仲亮故意卖关子,停住不说了。
刘裕接个话茬,“哦?如何见得?”
“檀将军拿着刀进了二公子的屋子,就算他有行凶的想法,恐怕也是动刀动枪的硬来,现在二公子死于中毒,明显不是檀校尉所为。更何况,我还发现另外有人与毒药有瓜葛呢”,殷仲亮得意起来,眼睛眯的更小了。
赵文雄沉不住气,“哦,谁与毒药有瓜葛?”
殷仲亮清了清嗓子,站起来说道:
“昨天晚上,我起夜的时候,无意中眼睛往窗外一扫,发现有个人影,站在墙根的柳树下面,从一个纸包里往外倒什么东西,还用泥土给埋上了。我心中疑惑,多长了个心眼,等到他走了之后,去到柳树下面,把泥土连带他倒掉的东西,取了一点,想找懂行的人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殷仲亮边说边从怀里拿出一个纸包,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黑色的黏土,上面沾了很多黄色的粉末。
刘裕一见之下,蹭的站了起来,迫近殷仲亮:
“这黄色粉末看上去很像草乌头之毒!会不会跟跟二公子中的毒是同一种?殷大人,这是谁倒掉的?!”
殷仲亮吓了一跳,“刘刘将军,我也觉得这粉末恐怕是毒药。至于倒这些粉末的人,我看得很清楚,就是住在旁边东耳房的庾悦庾长史!”
刘裕和赵文雄对视一眼,同时联想到了凶案发生那晚,庾悦深夜溜出去,回来时手里攥着的纸包!
庾悦本来就因为与刘夫人刘敬亭的感情瓜葛,具备行凶动机。再加上凶案当晚他的诡异行动,刘裕赵文雄一直对他保持着怀疑,现在如果证明他手里有毒药的话,那第一嫌疑人就非他莫属了!
“如果这黄色粉末是毒药的话,那么凶手是庾悦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了。案发当夜的子夜过后,他还偷偷溜出房间,鬼鬼祟祟的,回来时,手里确实拿着个纸包,现在看来,那纸包里装的是恐怕就是这些黄色粉末。”赵文雄忍不住把庾悦的嫌疑说了出来。
虽然庾悦人很不错,赵文雄挺欣赏,但是现在这些迹象联系在一起,赵文雄心里比较倾向于他就是杀人凶手,或者说,起码是最大的嫌疑人。而如果庾悦是凶手,那么檀道济的杀人罪名就不成立了。想到檀道济有可能洗刷杀人罪名,赵文雄不禁暗自高兴,对卢秀说道,“这么多迹象指向了庾悦,我们现在就把他抓起来,连夜审问,看能得到什么口供。”
卢秀闻听此言,没有答话,只是神色古怪地看了看刘裕。
刘裕面色严肃,“卢秀,你跟殷大人去墙根的柳树下,把其余的粉末都收集起来,明天找仵作鉴定一下,看看是不是毒死二公子的草乌头之毒。如果确证确实是草乌头之毒,那么庾悦就有重大的作案嫌疑,我们人证物证俱在,再抓人不迟。”
卢秀和殷仲亮出屋去挖证据去了,刘裕看屋里没人,拍了拍赵文雄的肩膀:
“文雄,我知道你急于抓到凶嫌,给檀道济洗刷罪名,我何尝不想呢。不过,这庾悦虽然是文弱书生,无职无权,但是他毕竟出身颍川庾氏嫡宗,又是琅琊王司马德文的长史,我们要想抓他,还是要有些过硬的证据的。否则,朝廷里那帮世族子弟们会群起而攻之,又要说我们北府武人无法无天,祸乱纲纪了。”
“殷大人看到庾悦埋藏这些黄色粉末,我看到庾悦当天夜里子时七刻鬼鬼祟祟溜出房间,手持可能装有毒药的纸包,这些证据难道还不够吗?”赵文雄不太理解。
“殷大人看到的自然可以作为证据,毕竟他及时留存了泥土和黄色粉末。你说的情况么,还要看其他相关证据是不是能够佐证,孤证不立啊。”
赵文雄看刘裕尴尬的神色,心里也明白了。殷仲亮是陈郡殷氏中人,虽比不了王谢庾桓四大士族,但也算一等一的高门大户,他说的话,自然容易取信于人。自己不过是个出身低微的寒门小吏,不,估计连寒门都算不上,是个来历不明的“无门小吏”,仅凭个人说辞所做的人证,估计没什么分量。
赵文雄苦笑一下,再一次意识到门阀士族的高高在上,门阀与寒门的巨大阶层鸿沟,以及由此会自然生长出来的不满、怨恨与绝望,因为此时,他自己就正在体会这种强烈的不满。
刘裕看出了赵文雄的不满,也苦笑了一下,“文雄,我不知道为什么,你的身上好像从来没有门阀与庶族高下有别的意识。这个世界的每个人,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士族还是寒门,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你,跟道济这样的寒门子弟,跟我这样的庶族武人,乃至跟王平之庾悦这样的高门士子,都能平等的相处,不会因为门第高就小心翼翼,也不会因为门第低就心生蔑视,非常少见。有时候,我都在想,你是不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
“不过,我还挺欣赏你这种性格,对任何人都平等相待,我还真是做不到呢。道济跟我说过,他跟你走的这么近,也是因为这一点,觉得你待人平等,一视同仁,逢上不媚,遇下不骄,这样的处事方式,真的是非常少见呢。”
赵文雄自己还真没意识到这一点,刘裕今天明确的提出来,他才感觉到,好像是有那么一点。这个时代的人都有着明确的身份意识,门第低的人见到门第高的人,总有那么一种敬畏、胆怯和自卑的情绪,而门第高的人,即使如郗管家这样,沦落为给庶族武官服务了,还是发自内心的有种优越感。
即便像王平之这样随和、善良的人,也经常会流露出对庶族和寒门的轻视,言谈话语之间,仅仅把门阀子弟视为平等的同类,对檀道济、卢秀甚至刘裕这样的庶族人物,总有高高在上的心理流露出来。而这些庶族人士,跟他相处时也都时时刻刻以高门相待,总是隔着一层。
也许正是这样,王平之才跟自己这个寒门出身但能够平等对待他的人相处融洽吧。
这种无时无刻不存在的门第意识,又使刘裕刘牢之檀道济这样的寒门精英,在自觉不自觉地服从、敬畏这些高门的同时,对门阀士族怀着深刻的不满;另一方面,门阀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不满,导致整个东晋社会被这种阶层间的张力蹦的紧紧地,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
赵文雄知道,刘裕这番话是想安慰自己,其实他来自现代相对平等的社会,也从来没在意过自己是寒门还是士族,本就对此不是特别敏感,“嗨,没关系,我不在意这个。我想随着庶族和寒门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门阀会渐渐意识到能力并不依赖于出身,以后这些门第之见慢慢就会消失的”。
赵文雄本想宽慰一下刘裕,让他放心。没想到刘裕听他如此说,反倒有点激动了起来,抓着赵文雄的手说道:
“文雄,你想的太简单啦!这二三十年,庶族子弟确实出头了不少的人,特别是武职方面,无论北府还是荆州桓玄那边,其实都已经是庶族在掌握了。但是这些门第之见不但没有渐渐消除,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庾悦的这个事情,我之所以格外小心,是有原因的!”
“四五年前太原王氏有个子弟,在京口欺男霸女,横行无忌,最后闹出了人命,打死了刘家一个远亲。何无忌何将军秉公之法,将他直接拿了,押在牢里等候发落。其实他也算很小心了,并没有上刑,好吃好喝的伺候着,结果,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太原王氏发动京城几大士族,联名上本弹劾刘将军,说他纵容属下,目无纲纪,建康那边负责刑律的悬镜司也一连数道加急文书,让把人犯送到建康讯问,不得在京口“加滥刑于上品””
“刘都督也很不满,觉得这人罪行证据确凿,就去找当时北府的都督王恭求援。本想王恭正在用人之际,定会从中协调,妥善处理。没想到王恭一点面子都不给,虽没有呵斥刘都督,但是话里话外指责何无忌鲁莽,不应该贸然将他太原王氏的子弟下狱,让他们赶紧把人送到建康悬镜司,由悬镜司的官员审理。”
“刘都督没办法,只好把人送到建康。悬镜司派了个太原王氏出身的侍郎审理此案,最后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赔了些钱了事了。不光如此,后来悬镜司还特意行文各州郡,出了个“八议”的规矩,等于把士族子弟的审理权全部收归悬镜司了!”
“什么叫“八议”?”,赵文雄不明所以。
“所谓“八议”,就是说有八种人犯罪,最后的审理与定案,都要由皇上来最终决定的制度,即所谓的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当然,这八种人,其实都必须是上三品的门阀权贵出身,而所谓由皇上裁决,其实还不是由悬镜司的那些士族官员提出方案?这样一来,等于上三品的门阀子弟,不受地方法令节制了。”
“在我看来,这些年庶族人士能力出色、获得重用的越来越多,门阀世家们感受到了威胁,反倒在变本加厉的强化门第差别,设置各种制度阻碍寒门子弟的升迁,对有能力的寒士格外的排斥。你看刘都督立下了攻灭王恭、救建康于倒悬的大功,司马元显当年答应将王恭的职位尽授与刘都督,结果事情一过,一群门阀起来反对,司马元显也就顺水推舟,只给了都督七州诸军事的职位,扬州刺史和徐州刺史的位置都没给刘都督!”
赵文雄点点头,理解了刘裕为什么对庾悦的事如此谨慎。看来,森严的门阀与寒门的阶级区隔,随着庶族精英的崛起,并没有渐渐淡化,减轻了,反而由于门阀世家逐步感受到了来自寒门的威胁,自觉不自觉的更加凸显门第的区隔,以维护士族的利益。
这样下去,门阀与寒门的矛盾只会愈演愈烈,最后矛盾集中爆发,恐怕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其实,如果门阀主动做一些让步,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制度安排,未尝不可能实现皇族、门阀和寒门的和睦相处。
赵文雄想起了后世的英国光荣革命,就是在互相妥协的前提下,形成了保障大家基本权利的《大宪章》,开启了几百年的迅猛发展,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业绩。
想到这里,赵文雄不由的心中一阵激动:我来自现代,对现代的政治体制多少有些了解,有没有可能在东晋这皇权、贵族、庶民互相制衡的大时代,借助未来皇帝的刘裕之手,开创一个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新局面呢?
转念一想,不禁暗自苦笑了一下。小说里面的人物穿越,或多或少带点什么现代工具或者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自己赤手空拳,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性用品销售专员,穿越过来还是白丁一个,能活到现在就不容易了,还想什么改变历史,真是痴心妄想。
这时,卢秀和殷仲亮也把树下的土和粉末都挖回来了,刘裕把证物收好,夸赞了殷仲亮几句,嘱咐他先不要对外声张这件事,把他打发走了。
三个人商量了一下案情,一筹莫展。现在算上庾悦的话,已经有四个嫌疑比较大疑犯了,情况到底是怎样,恐怕还得通过审讯看能不能得到什么证据。可是现在王平之远在建康,庾悦出身高门又是皇族的心腹,都不是好对付的人物,确实比较难办。
眼看子夜将至,刘裕让大家回去休息,养精蓄锐,明天估计又是忙碌的一天。
37、双规疑犯
仿佛为了配合大家的心情,第二天又是个大阴天,密布的乌云沉沉的压下来,令人感觉到透不过气来。从案发到现在,已经是第五天了,案情反而陷入更加扑朔迷离的境况。刘裕毕竟身上还有其他的任务,这两天都在忙这个案子,已经积压了一堆公务需要处理了。
所以他早早交代卢秀,让他把仵作请来,验看昨天挖到的那些黄色粉末,他自己回府处理几件公事,中午前赶回来。
仵作哪敢怠慢,很快就赶了过来。卢秀给让到前院一间仆役房。他拿着粉末左看右看,用鼻子闻了闻味道,还取了一部分放在白水里观察融化和沉淀的情况,基本断定这毒药就是草乌头之毒。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小狗来喂他喝下刚溶解的毒药水,看看毒药的强弱程度。可怜的小狗不知道状况,高高兴兴的把一杯水全舔光了,然后站在众人面前继续摇尾乞怜,想再要点好吃的食物。
没有半盏茶的功夫,小狗就开始发出哀鸣,很快抽搐扭动了几下,前后不到一分钟,就倒在大家面前,口鼻流血,毒发身亡!
赵文雄和卢秀都惊出一身冷汗:这毒药的药性也太快了!要真是用的这种毒药,毒就不可能是子夜之前下的,因为何穆在子夜的时候,还给二公子送过符箓,那时他还没有中毒身亡。所以,庾悦的嫌疑又加大了很多,毕竟,现在子夜之后被发现行踪诡异的,除了檀道济就是他了。
不过刘裕现在没在驿馆,卢秀也不敢自作主张抓捕庾悦。好在驿馆有士兵把守,庾悦想逃也逃不掉的,两个人就在驿馆等着刘裕回来。
跟卢秀聊过几次天,赵文雄不是太喜欢他。主要是觉得他为人过于功利,对有用的人就溜须拍马、刻意逢迎,对没用的人就横眉冷目、颐指气使,典型的媚上欺下,权力型人格。
赵文雄平素最讨厌官本位下的溜须拍马之徒,看见卢秀这种做派,打心眼里瞧不上。好在卢秀脑子够聪明,思路很快,办事也利落,确实是刘裕手下一员干将,赵文雄也不想得罪他,尽量敷衍着。
对比起来,庾悦王平之这样的贵胄子弟,虽然优越感太强,恃才傲物,不拘小节,但是说话办事反而更真诚一些,心里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倒是比卢秀给赵文雄的感觉好。不过,现在庾悦是第一嫌疑人,赵文雄觉得再去见他有些尴尬,也就跟卢秀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等刘裕回来。
刘裕还没回来,大公子刘敬宣倒先来了,带着几个府里的参军,身边还陪着一个武将模样的年轻人,有说有笑,往内院走去。
赵文雄觉得那年轻人看着有点眼熟,仔细一回忆,原来就是昨天在建康司马元显府里见过的桓石涵!
昨天下午才获得司马元显的批准,拿到出关文书,隔天中午之前就到京口了。看来桓谦父子真是笼中之鸟,急欲逃离建康。从这点来看,所谓来京口说服北府刘氏,恐怕也不过是托词而已,现在大公子陪着他谈,估计也是瞎耽误功夫。
快到中午的时候,刘裕终于回来了,听两人汇报了仵作勘验的情况,眉头皱了起来:
“这么看来,庾悦的嫌疑非常巨大。可是如果要拿庾悦归案,必须要通知悬镜司,这样二公子去世的消息,就不得不公之于众了,而刘都督的意思,是等查清楚凶手是谁,再公开这个消息呢。”
赵文雄看刘裕犯难,拱手说道:
“我倒有个办法,可以绕开悬镜司。”
“哦?说说看。”。刘裕很期待。
赵文雄其实是想起了这几年的中纪委,如何巧妙地利用名为双规的办法,在案件的初期对贪官污吏进行初步的盘查、审问,而不必动用正式的逮捕流程,在反腐反贪的工作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不执行正式的逮捕程式,只是把庾悦关在他自己住的屋子里,不让出去,让他在规定的地点交代规定的问题。也不必用刑,多派些精干的衙役,一天十二个时辰提审,不让睡觉,不给吃饭,只给喝一小杯清水,不出一晚,人的精神就会支撑不住,明天估计就会吐露实情。这办法叫疲劳审讯,很管用的”
刘裕马上就明白了这里面的关键,“对,这样一来,我们并没有私自捉拿士族子弟,只是由于发生了凶案,要秘密调查情况,不得不把庾公子暂时留宿在驿馆。好主意,将来悬镜司问起来,我们很好解释,况且被禁闭在驿馆的同时有好多人,悬镜司也无话可说。就是不知道你说的疲劳审讯能不能奏效。”
疲劳审讯也是现在才出现的审讯方式,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车轮式”的连续审讯,几天几夜不让嫌疑人睡觉,或者是晚上审通宵,白天给嫌疑人睡,或者采用冻、饿、晒、烤等方法,据说对贪官污吏很起作用。赵文雄听过不少这方面的报道,
对此有点信心:
“应该行,庾悦这样养尊处优的贵公子,估计坚持不了多久!”
卢秀冲着赵文雄挑大拇指,“赵参军,你快赶上诸葛孔明了,脑袋一拍就一个计策”
刘裕也很高兴,带上卢秀赵文雄,叫了几个虎贲营的军士,去“双规”庾悦。
这几天来,庾悦依旧比较消沉。上次和赵文雄聊了聊,宽了宽心。但是自刘敬亭死后,驿馆里的人慢慢都知道了遗书的事情,大家看他的眼光多多少少都有点奇怪,有点躲着他。他也干脆每天借酒浇愁,足不出户。
这会听外面有人啪啪啪敲门,庾悦懒得动弹,在屋里回了一句:“谁啊”
“庾公子,我是刘裕德兴”,刘裕的声音很平静,一点没有急迫的意思。
庾悦一听是建武将军刘裕,赶紧下了床,整了整衣帽,打开门。一见不光刘裕,赵文雄卢秀都在,还有几个全副武装的虎贲营军士,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刘将军,有什么事情吗?”
“庾公子,确实有点事情要请教,我们能进去说吗?”
庾悦点点头,把几个人往屋里让。刘裕让几个军士守在门口,带着卢秀赵文雄走进东耳房。
刘裕开门见山,先开了口:
“庾公子,今天我们来,是因为有人看见前天夜里,你在墙根的柳树下面埋了些东西,能不能告诉我们,你埋的是什么?”
闻听此言,庾悦脸色大变,看了看几个人,低头不说话了。
刘裕使个眼色,卢秀拿出装有泥土的包袱,打开来摊在桌子上:
“庾公子,这就是我们在柳树下挖到的东西。这里面的黄色粉末,我们找仵作来验看过了,正是草乌头之毒,跟毒死二公子的毒药一模一样!这个情况,您怎么说呢?”
庾悦还是低着头不说话。刘裕停了一会,继续说道:
“庾公子,我们这些人办事,没有比较大的把握,是不会来找您的。其实您当天晚上深夜出去的情况,我们早就掌握了,只是觉得不能仅仅根据一个证据来定案。现在,您又深夜埋藏与二公子酒杯中一样的剧毒,被人看个正着。这个情形,算是证据确凿了吧,您说呢?”
庾悦抬头看了赵文雄一眼,想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又泄了气,继续低头不语。
卢秀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庾悦,人证物证俱在,你还要抵赖吗?你和刘夫人的私情,尽人皆知,你对二公子怀恨已久,终于决定在那天晚上行凶杀人,是不是?!”
庾悦还是不说话,卢秀继续施加压力,“那天晚上,你灌醉赵参军,等他睡熟了之后,子时七刻(夜里12点45)前后,你偷偷溜出房间,来到后罩房,你们毕竟同窗数年,深夜去找他喝酒,也算平常。然后,你就趁二公子不注意,把藏在指甲里的毒偷偷涮进了酒杯!是不是?”
卢秀一边说,一边上前一把抓住庾悦的右手放在桌上,本以为庾悦必是留了个很长的指甲,没想到,庾悦的指甲非常短,根本不可能藏毒。更气人的是,庾悦看到这种情况,主动把左手也抬了起来,放在桌上。同样是很短的指甲,弄得卢秀一时张口结舌,闹了个大红脸。
“你定是事后为了掩藏证据,将长指甲去了!”卢秀往回找补。
赵文雄看情势不利,心想还是从长计议。庾悦一言不发,估计也知道刘裕他们不敢把自己怎么样。那就只有按他的设想,看看疲劳审讯看能否获得进展,现在先得把他稳在屋里。
“庾大哥,你我这两天相处融洽,我觉得您是个通情达理的明白人。现在两个人证一个物证,再加上您和刘夫人的事情,我们不得不对您产生合理的怀疑。换个位置,您坐在我们的位子上,肯定也会这么想吧?所以,这几天我们肯定要继续搜集证据,并且还会时不时有人来讯问,您多担待。”
“我觉得,如果确有什么隐情,您不妨如实道来,刘将军明察秋毫,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如果确实没有什么,也解释清楚,洗刷自己的嫌疑,您看如何?这几天,恐怕得委屈您就待在屋里,不能出去,等事情解释清楚了,如果没您的事,我们亲自来给您赔罪!”
庾悦还是低着头不说话。刘裕一看这种情况,知道现在多说无益,也给庾悦不软不硬地交待了几句,带着两人出了屋。
卢秀很火大,对庾悦一言不发的态度十分不爽,“这庾悦不过是个长史,没有任何实际职权,却在我们面趾高气昂,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看必须得想办法治治他!不如干脆我找几个壮汉,偷偷把他绑到外面去,好好审问一番,不愁这小子不招!”
刘裕摆了摆手,瞪了卢秀一眼,“不可造次。还是先按文雄说的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另外要把新的情况跟刘都督汇报一下,别让他看不到我们的进展。卢秀你跑一趟吧。”
卢秀见刘裕不支持来硬的,也不好再说什么,领命去都督府汇报了。正好这时刘敬宣派人来找刘裕,让他一起去和桓石涵面谈要事。刘裕交代了几个参将,让他们下午轮番去讯问庾悦,就去找刘敬宣了。
38、案情再探
就剩了自己一个人,总算感觉松了口气,赵文雄坐在慕文堂的茶几旁,叫仆役送了点酒菜过来,边吃边喝,好不容体能休息一会。
这几天忙忙碌碌,每天都发生很多状况,精神一直处于极度紧张之中。特别是在建康时,去司马元显府心惊肉跳地偷换墨锭,等到出门的时候,其实人都快虚脱了。
本想回到京口能够消停点,没想到,从昨晚到今天,接连出现慕容煊举发檀道济、殷仲亮举发庾悦的情况,导致案情越来越复杂。现在,居然有了四个嫌疑人,弄得赵文雄对案情完全没了感觉,不知道搜查的方向应该往哪里去。
由于檀道济的事情,刘裕如今处于一个稍嫌尴尬的处境。特别是,慕容煊在举报檀道济的时候,种种表现实际上在暗示,他对刘裕能否公正处理檀道济深表怀疑,这恐怕也正是他一直等到有机会见到刘牢之以后,才说出此事的原因!
刘牢之用人之际,虽然还是把此事交给刘裕处理,以示信任,但是言谈话语之间,也流露出些许的不满,恐怕对刘裕是否在袒护檀道济,也不是完全没有疑心。这种情况下,刘裕处理此案的压力陡然间加大,既要尽快破案,又希望替檀道济洗刷罪名,还不能让人诟病偏袒檀道济,真是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然而,这种艰难时刻,对赵文雄倒是个露脸的机会。如果赵文雄能够有所作为,帮助刘裕减轻压力,推动案件的侦破,无疑是在刘裕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反倒能进一步加深刘裕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
想到这是未来的皇上,赵文雄虽然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但是谁不想在贵人面前有所作为、展露才能呢?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推理知识,把案情仔细捋一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线索和方向,争取帮刘裕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从一开始,赵文雄就对随风道人是凶手的说法怀有较大的疑虑。特别是随风道人被抓之后。按道理讲,如果真是他做的,别的都承认了,唯独毒杀刘敬亭的事,怎么用刑都不认,不太合常理。左右都是个死,何必多受苦楚呢?从这一点分析,有可能真的不是他做的。
再说,大家认为随风道人嫌疑最大,无非是因为有个门窗从里面锁上的因素。那时代的人对道术笃信不疑,再加上随风前一天正好表演了隔空移物的本事,人人都觉得是随风运用妖术搬动门闩和花瓶,制造密室假象。而赵文雄毕竟从小受无神论的教育,对所谓妖术实在是怀疑的很,更加觉得随风道士的嫌疑不大。
而其他三个重大嫌疑人,各有疑点,又都有不合理的地方,让赵文雄思来想去,难有定论。
首先是檀道济。
毫无疑问,他对刘敬亭是恨之入骨的,而且当夜确实准备了杀人工具,自己也承认有杀人的计划。在刘牢之的眼里,檀道济恐怕是第一嫌疑人。至于为什么没有直接一刀毙命,而是用毒药这种檀道济不熟悉的手段,也有可能,是因为为中毒而死能被认为是自杀,从而蒙混过关。所以,檀道济用刀逼着刘敬亭喝了毒药,也是说得通的解释。
作为未来三十六计的作者,檀道济其实非常聪明,能想到用毒、伪装自杀这些,一点都不难。但是,伪造遗书这件事,檀道济一个人无论如何做不来。且不论他能否接触到刘敬亭的字迹,檀道济的书法功力,还远远达不到能够模仿别人字迹的水平。如果真的他是凶手,肯定还有同谋帮他伪造遗书,这个人有可能是谁呢?。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伪造遗书的人是另外的人,是其他也对刘敬亭怀有杀意的人,本想伪造遗书后下手杀人,没想到被檀道济捷足先登?赵文雄想起了横沟正史的一部推理小说,描写的就是两个凶手同时准备下手杀人,连第一个凶手以为是自己杀死了被害人,结果最终发现,另一个凶手才是真凶。
不过,赵文雄看过檀道济被举发时候的表现,不管是不是感情因素作祟,他觉得檀道济的说法是真实的,刘敬亭在檀道济进屋之前就已然中毒身亡了。回想当时的状况,檀道济当着刘牢之的面被揭穿行迹,如果再虚言矫饰,无疑是给刘裕填麻烦,置刘裕与一个更加难堪的境地。檀道济如此敬重刘裕,应该不会做这种选择。所以他才痛快地承认刀是自己的,以及自己确有杀人计划。
综合来看,檀道济是凶手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赵文雄和刘裕对檀道济性格的判断都错了:他其实心机深沉,故意留下这些破绽迷惑大家?
其次,再看看王平之身上的疑点。
作为发现密室的人,赵文雄第一时间怀疑过王平之。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一本侦探小说里面,曾有一个桥段,留下的印象很深:受害人被下了安眠药,睡在自己锁上的房间里,第二天,凶手假做叫不醒他,然后用力撞开门,第一个冲进房间,趁别人还没反应过来用刀杀死了被害人。
赵文雄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部小说。会不会是王平之进屋以后才行凶杀人?但是这次事件中,刘敬亭是中毒身亡,完全不适用这种情况。
而现在,如果相信檀道济所说,在他进入和离开房间的时候,都不存在密室状态的话,那么王平之无疑有最大的嫌疑!这也是推理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模式,即所谓心理密室,发现密室的人就是制造密室的人,其实门根本就没有锁,只是发现的人假做门锁上了。
另外,王平之是凶手的话,伪造遗书的事情就解释的通。以他的书法水平,完全有可能伪造刘敬亭的笔迹,而且模仿的惟妙惟肖,也不是难事。
但是,王平之在凶案当晚,一直没有接触过刘敬亭,也没去过后罩房,并没有在酒杯中下毒的机会,这也正是大家后来对王平之很少怀疑的因素之一。
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王平之是子夜之后来找刘敬亭,趁着吃饭喝酒的过程,偷偷下毒杀害了刘敬亭。然而刘敬亭和王平之初次见面,并不怎么熟悉,怎么能做到深夜去找刘敬亭,而刘敬亭还不提防他呢?
更重要的是,赵文雄跟王平之同去建康,相处两天之久,完全没有发现王平之对刘敬亭有什么杀人动机。相反,话里话外他还对刘敬亭的死颇为惋惜,觉得刘敬亭文词不错,为人爽快,乐于助人,是个挺不错的人。
以赵文雄和王平之相处几天的感受,王平之为人耿直,想法简单,不像特别有心机的人,能够掩饰的如此之好,杀人之后还做出各类表演,避免别人怀疑。当然,人不可貌相,如果密室假象是王平之制造的,再进一步制造点其他假象,也未可知。所以王平之的嫌疑确实无法排除。
最后,现在证据最多的,嫌疑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庾悦。
本身他和刘敬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爱恨情仇的纠葛,杀人动机再明显不过。再联系上案发当晚偷偷溜出去、前两天晚上偷偷埋藏毒药的事情,估计一般人都会认为,凶手就是他。卢秀现在的态度,其实就已经认定庾悦是凶手了。
但是赵文雄仔细分析过这两项至关重要的证据,总觉得有不合常理之处,直觉上对庾悦是凶手的结论,也持怀疑的态度。
先看庾悦当晚的活动,偷偷摸摸出去,鬼鬼祟祟回来,确实是不太正常。但是如果庾悦是杀人凶手,刚刚用毒药毒杀了刘敬亭,那么回屋的时候居然手里直接拿着装有毒药的纸包,真的就一点都不担心赵文雄没看见吗?要是当场被发现,岂不是立刻暴露了?
再有,庾悦为什么不当时就把毒药处理掉,非要等到案发之后再处理毒药?最简单的办法,难道不是趁当晚大家还没有警戒之心,尽快把毒药处理干净,然后再回屋,更合乎常理吗?
更离谱的是,处理这些毒药,最简单、最不留痕迹的办法,难道不是趁着去厕所的时候,把毒药倒在茅坑里化掉为好吗?为什么还要费劲找个柳树下,挖个坑埋在土里简直是蠢到了极点,就好像是故意要把证据永久的留下来,不想销毁似的!
庾悦虽然书生气十足,但脑子并不糊涂,如果真是他杀了人,销毁证据还来不及,怎么会干这么古怪的事情?所以,虽然赵文雄也认为庾悦嫌疑最大,但是还是有很多的疑点,并不能百分百确定。
赵文雄给几个人的嫌疑程度排个序,大概是庾悦王平之随风道人檀道济,这么个顺序。然而,每个人是凶手的假设里,都有不完善的地方,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隐隐的有一种感觉,是不是漏掉了什么重要线索?
赵文雄想起去建康之前跟刘裕他们的对话:破案好比拼图,如果有一两片碎片对不上,意味着真正的案件图景,有可能根本不是大家设想的那样!
他忽然想起刘裕当时提到的两个未明的疑点,一个挪动哪个花瓶的问题,一个香炉位置变化的问题。
花瓶问题,如昨晚的分析,假设密室是王平之制造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刘敬亭的尸体和被撞歪的书案挡住了右边的花瓶,所以王平之只好挪动左边的花瓶。
香炉问题,现在还没有任何合理的解释,唯一能想到的是随风道人拿香炉行什么妖术了,但是如果随风道人不是凶手,这妖术跟刘敬亭去世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伪造遗书的问题、密室的问题,现在基本都能有个解释,还有什么没注意到的线索吗?
赵文雄把案发前后的情况又仔细过了一遍,想起了刘敬亭书案上的符箓。对,刘裕当时特意把符箓收走了,看来是当做什么线索看待的。而且,后来赵文雄多次看到刘裕拿着符箓,还邹着眉头研究,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不知道那符箓里面是不是透露了什么信息?
赵文雄不懂符箓之术,过去对这个因素也没过多关心,今天忽然想了起来,意识到不能放过这个线索,一会儿要问问刘裕,那个符箓到底有什么不对。
把案发到现在的线索和嫌疑人仔细思考了一遍,赵文雄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眼前的这几种假设,都不能令人完全满意,可是新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一时又没个头绪,心下不禁焦躁起来。
这个案子的事,自己一开始就做出经验丰富的样子,给刘裕提了不少建议和设想,刘裕也都算言听计从,非常看重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现在案子压在刘裕身上,必须要尽快一锤定音,抓出真正的凶手,不能再出什么纰漏了。
可当下案件情势扑朔迷离,谁都像凶手,谁又都有不像之处,要是不能尽快结案,或者又搞错了凶手,刘裕恐怕是没法在刘牢之面前交代。如不能尽快有新的进展,自己这点“优势”,搞不好就让人觉得是自命不凡,反倒影响刘裕对自己的观感。
越想越烦人,赵文雄站起身来,往前院走,打算去找徐灵期说说话,舒缓舒缓情绪,一个上午没见到徐灵期,还真有点想了。
还没走到二门口,忽然外面风风火火、大步流星闯进一个人来,看见赵文雄就大声喊道:
“刘将军在驿馆吗?我有要事必须面见刘将军,赵公子正好你也一起来吧!”
赵文雄停住脚步,定睛一看,居然是王平之回来了!
(本章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