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传承》正文 第八十七章 天下奇文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萧宁其实已经是第四境界的“大家”,那时翰林四皓想都不敢想的境界,他们自然是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区别。
百官之中,马相是看得微微皱眉,他再回头一看小皇帝,似乎也被这惊人的表现给惊到了,这两天好容易这才顺利让小皇帝对这萧宁起了疑心,如果现在让小皇帝又变了心思,恐怕以后他就不好出手去对付萧宁了。
一想到这里,马相心里愈发地着急。
“这会元郎虽然出身边陲,但却能心怀天下,实乃乱世之英器也!”
马相急中生智,开口赞叹道。
他这一声赞,明着听是在夸赞萧宁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但在场的文武百官听了却被这话里包含的深意给吓了一跳,这话马相也敢随便乱说?
想当年大郑朝的开国皇帝本是一方诸侯的帐下勇将,出身也不过是小富之家。可那诸侯对他却十分赏识,几次三番与其对谈道深夜,并且逢人就夸:“子厚虽然出身低微,却能心怀天下,通晓时事,实乃乱世之英器也!日后吾为汉高祖,子厚必为萧何、樊哙。”
后来,这被称为“乱世之英器”的子厚果真是才识过人,很快就打出了名堂。可他成名之后却先是夺了那赏识他的诸侯的权柄,随后靠着这一份家业打下偌大的天下,建立这大郑朝。
马相这时候说这话,显然是其心可诛。
拿萧宁比当年的开国皇帝,这岂不是再说萧宁迟早也有不臣之心?
马相这么一说,小皇帝看向萧宁的眼神立刻就变了,尤其是看到萧宁这气压全场,独霸金殿的强悍作风之后,小皇帝内心对萧宁的锋芒毕露有了更多的偏见。
而萧宁却丝毫没有分心去关注这些,只是全心全意想把自己生平所学全都化在这份文章中,向小皇帝表露自己想要治国平天下的生平所愿。
只是他现在越是表现得积极,就越是受到小皇帝的猜忌,他把这种积极当成了霸道,果真是一步错步步都错,两人之间的认知也是如此。
半个时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短。
时辰一到,无论是写没写完,所有贡士全都收笔不动,由小太监上前一一收取众人的文章,呈到小皇帝的面前。
小皇帝拿起来一篇篇看,他看文不像那会试时的阅卷官,会细细品读琢磨文章的优良,而是平心而论。
“强邦兴国”这题目实在是太过宽泛,再加上多数贡士平日里多是在八股上下功夫,天下大事根本就是漠不关心,因此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华美,但却言之无物,实在是虚有其表,此类文章小皇帝是直接大致扫过一遍,就放在旁边不再去看。
最后一百多片文章中只有十来份较为详实,可以一观。
但这剩下的十来份文章中,还多的是以圣人之学强行对应当今天下大势,什么“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样的无用废话,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的务虚之词,实在是差强人意。
最后,小皇帝这才拿起不太愿意多看的萧宁的文章。他刚才扫了一眼,内容并没有认真读过,只是看他书法俊秀、文不加点,于是就暂时留下。可到了这时候,小皇帝也是不得不再看一遍。
摊开一看,这行文如飞马腾空,唏律律的长嘶之后四蹄直击要点,像是在小皇帝的心头直接重重地点了一下似的。
小皇帝的眼神,从刚开始的排斥,初见时的惊讶,再到如今的目不转睛,显然他也被这文章的内容给震撼到了。
小皇帝瘫坐在龙椅之上,低头多看了两眼底下候着的萧宁,只见萧宁此刻低着头,正闭目恭候这结果的公布。
他已经竭尽全力,如果再不能夺得头筹,那只能说是时也运也了。
马相看得着急,真不知道这萧宁是怎么写的东西,否则怎么会让小皇帝看了都想改了主意。
那小皇帝到底是看到了什么这才如此震惊。
“马相,你拿去看看。倘若此文为真,那将对天下大有裨益。”
马相正着急着,却没想到小皇帝居然自己开口,把这卷子递给他理他。
马相打开卷子一看,吓得差点就直接把它扔在地上;这文章还真是稀奇,难怪小皇帝看得是如此地目瞪口呆。
无他,只见萧宁做的此文中几乎没有什么虚言,每一句都是精心动魄般的金玉良言。
原来萧宁在文章中,写的居然全都是都是实打实治国安邦的良谋!
什么田垄九七之法,这说的是农税改革之法;利市行通之法,说的是商人疏理之法;六农一兵之法,说的是兵役之法;此外,盐铁经营,兵制改革,边军轮换,游击制敌,劝课农桑,州府利弊……区区数页白纸,居然写满了方方面面的治国之策!
“天下,奇才!”
就连马相看了都忍不住在心底赞叹。
为什么一个陆师道还不够,还要送来一个萧宁与我最对?
马相心里甚至都动了爱才之心,倘若这萧宁能纳为己用,只怕马相什么代价都肯付出。只是这不过只是这么一想,再回头细想,马相心里对萧宁的畏惧就越是深刻。
此子,绝不能留在天子的身旁!
“此文才华横溢,果真是万中无一的良才……只是这些良谋,实在是牵涉太广,只是不知这里是否有军机密务在其中?”
萧宁这文章写得天包地包无所不包,但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问题;萧宁再厉害,也不过就是个少年书生,从未担任过一方主官,可却对这政务军事如此地熟稔,莫非是有谁泄露了军机大事?
小皇帝这么猜疑倒也有道理,只是他没想到萧宁能知之甚深,全都是因为他聪慧过人能举一反三,再有陆师道为他指引,而且本身身在边疆,对战事就多有耳闻,到了朔州城还曾与柳如是这做了多年的边关知州有过深谈,因此才有如此广阔的眼界。
只是他也没想到,居然这反而让小皇帝对他又多了几分的不信任。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百官之中,马相是看得微微皱眉,他再回头一看小皇帝,似乎也被这惊人的表现给惊到了,这两天好容易这才顺利让小皇帝对这萧宁起了疑心,如果现在让小皇帝又变了心思,恐怕以后他就不好出手去对付萧宁了。
一想到这里,马相心里愈发地着急。
“这会元郎虽然出身边陲,但却能心怀天下,实乃乱世之英器也!”
马相急中生智,开口赞叹道。
他这一声赞,明着听是在夸赞萧宁忧国忧民心怀天下,但在场的文武百官听了却被这话里包含的深意给吓了一跳,这话马相也敢随便乱说?
想当年大郑朝的开国皇帝本是一方诸侯的帐下勇将,出身也不过是小富之家。可那诸侯对他却十分赏识,几次三番与其对谈道深夜,并且逢人就夸:“子厚虽然出身低微,却能心怀天下,通晓时事,实乃乱世之英器也!日后吾为汉高祖,子厚必为萧何、樊哙。”
后来,这被称为“乱世之英器”的子厚果真是才识过人,很快就打出了名堂。可他成名之后却先是夺了那赏识他的诸侯的权柄,随后靠着这一份家业打下偌大的天下,建立这大郑朝。
马相这时候说这话,显然是其心可诛。
拿萧宁比当年的开国皇帝,这岂不是再说萧宁迟早也有不臣之心?
马相这么一说,小皇帝看向萧宁的眼神立刻就变了,尤其是看到萧宁这气压全场,独霸金殿的强悍作风之后,小皇帝内心对萧宁的锋芒毕露有了更多的偏见。
而萧宁却丝毫没有分心去关注这些,只是全心全意想把自己生平所学全都化在这份文章中,向小皇帝表露自己想要治国平天下的生平所愿。
只是他现在越是表现得积极,就越是受到小皇帝的猜忌,他把这种积极当成了霸道,果真是一步错步步都错,两人之间的认知也是如此。
半个时辰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短。
时辰一到,无论是写没写完,所有贡士全都收笔不动,由小太监上前一一收取众人的文章,呈到小皇帝的面前。
小皇帝拿起来一篇篇看,他看文不像那会试时的阅卷官,会细细品读琢磨文章的优良,而是平心而论。
“强邦兴国”这题目实在是太过宽泛,再加上多数贡士平日里多是在八股上下功夫,天下大事根本就是漠不关心,因此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华美,但却言之无物,实在是虚有其表,此类文章小皇帝是直接大致扫过一遍,就放在旁边不再去看。
最后一百多片文章中只有十来份较为详实,可以一观。
但这剩下的十来份文章中,还多的是以圣人之学强行对应当今天下大势,什么“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样的无用废话,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的务虚之词,实在是差强人意。
最后,小皇帝这才拿起不太愿意多看的萧宁的文章。他刚才扫了一眼,内容并没有认真读过,只是看他书法俊秀、文不加点,于是就暂时留下。可到了这时候,小皇帝也是不得不再看一遍。
摊开一看,这行文如飞马腾空,唏律律的长嘶之后四蹄直击要点,像是在小皇帝的心头直接重重地点了一下似的。
小皇帝的眼神,从刚开始的排斥,初见时的惊讶,再到如今的目不转睛,显然他也被这文章的内容给震撼到了。
小皇帝瘫坐在龙椅之上,低头多看了两眼底下候着的萧宁,只见萧宁此刻低着头,正闭目恭候这结果的公布。
他已经竭尽全力,如果再不能夺得头筹,那只能说是时也运也了。
马相看得着急,真不知道这萧宁是怎么写的东西,否则怎么会让小皇帝看了都想改了主意。
那小皇帝到底是看到了什么这才如此震惊。
“马相,你拿去看看。倘若此文为真,那将对天下大有裨益。”
马相正着急着,却没想到小皇帝居然自己开口,把这卷子递给他理他。
马相打开卷子一看,吓得差点就直接把它扔在地上;这文章还真是稀奇,难怪小皇帝看得是如此地目瞪口呆。
无他,只见萧宁做的此文中几乎没有什么虚言,每一句都是精心动魄般的金玉良言。
原来萧宁在文章中,写的居然全都是都是实打实治国安邦的良谋!
什么田垄九七之法,这说的是农税改革之法;利市行通之法,说的是商人疏理之法;六农一兵之法,说的是兵役之法;此外,盐铁经营,兵制改革,边军轮换,游击制敌,劝课农桑,州府利弊……区区数页白纸,居然写满了方方面面的治国之策!
“天下,奇才!”
就连马相看了都忍不住在心底赞叹。
为什么一个陆师道还不够,还要送来一个萧宁与我最对?
马相心里甚至都动了爱才之心,倘若这萧宁能纳为己用,只怕马相什么代价都肯付出。只是这不过只是这么一想,再回头细想,马相心里对萧宁的畏惧就越是深刻。
此子,绝不能留在天子的身旁!
“此文才华横溢,果真是万中无一的良才……只是这些良谋,实在是牵涉太广,只是不知这里是否有军机密务在其中?”
萧宁这文章写得天包地包无所不包,但如此一来就有一个问题;萧宁再厉害,也不过就是个少年书生,从未担任过一方主官,可却对这政务军事如此地熟稔,莫非是有谁泄露了军机大事?
小皇帝这么猜疑倒也有道理,只是他没想到萧宁能知之甚深,全都是因为他聪慧过人能举一反三,再有陆师道为他指引,而且本身身在边疆,对战事就多有耳闻,到了朔州城还曾与柳如是这做了多年的边关知州有过深谈,因此才有如此广阔的眼界。
只是他也没想到,居然这反而让小皇帝对他又多了几分的不信任。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