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夺店铺结识巫二
贾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走出李家来到西街
西街是香城繁华的商业街,商铺林立,以经营药材c布匹绸缎c皮货而闻名,铺面一家胜似一家,多为老字号。街上有一家典当行和票号,最为古老的属廖家药铺,它历经上百年,堪称香城的“同仁堂”。
廖家祖传医术,擅治疑难杂症,传之廖郎中也是第四代。廖家虽懂医道,擅于养身,但始终是一脉单传,到了廖郎中这代,结发妻子无生育,为了传宗接代廖郎中四十好几才娶一位小妾,生下一子。结发之妻没生育,反而嫉妒小妾,久而久之积恨成疾,不日而终。廖郎中疼爱妻儿,立小妾为正室,没再娶。
相传,廖家祖上本是一名药童,无名无姓,跟随名医时日长久,耳濡目染,渐能识药治病,擅于疗伤。后被名医收为徒,传其医术,取姓“疗”,但百家姓中无此字,因“疗”与“廖”同音,师傅让其姓廖。廖家不知何年何月来到香城,开药铺坐堂行医,后来兼营药材,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廖家药铺”名声雀噪,妇孺皆知,成为响当当的名铺。因医道精湛,口碑极佳,求医购药者接踵而至,生意兴隆。但廖家不善敛财,有钱无钱,病人只要进了廖家药铺治愈再说。廖家治病救人,乐善好施,因而并不富裕。祖传家业除了廖家药铺和一套四合院无甚长物。
贾拯仔细观察廖家药铺左邻右舍,左边是一家绸缎庄,右边是皮货铺,制作皮衣皮靴,唯有斜对面开了家饮食店,主营烧菜,炖菜。清炖蹄花颇具特色,火候独到,肉香骨酥,在香城颇有名气。禽珍阁曾经高薪相聘,店主婉言谢绝。这家店经营的日子不长,店主是从外地而来,买下这间铺面意欲在此扎根。店子所处的位置看廖家药铺一清二楚,进出之人一目了然。
贾拯准备拿下这间饮食店,作为观察廖家药铺和接近廖家的跳板,方便日后寻找机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贾拯招来干豇豆,如此这般交待一番,猫在家中看药书,等候消息。偶尔出去吃喝嫖赌,风流快活。
干豇豆找了一伙无业游民,每人给些银两,每天食店刚开门,这伙人轮流光顾。有的要碗蹄花,有的要碗排骨,有的要盘炒菜,一两酒或一碗饭坐着慢嚼细咽,一人一桌。这些人衣着破烂,又脏又臭,别人哪敢光顾。开始店主不以为然,既然开门做生意,只求财,哪管客人的地位,衣着打扮。后来天天如此,店主感觉不对劲,好言相劝,谁知这伙人不依不挠,与其理论,吃饭给钱,又不赊欠,至于吃多吃少,时长时短又没规定。又不是白食,哪有开店做生意不买予之理。店主无奈,长吁短叹,知道肯定是有人使坏,但又苦于找不到对头,只能在店门贴张告示,限客人吃一顿饭的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时辰。有人甚觉奇怪,哪有这种规矩。有好事者偏偏要超过半个时辰,反而追问店主原因,店主无言以对。后来先来的人有意拖延时间,后来的人无座位可坐,时间长了,生意看似火爆,其实收入大减。隔三差五一些街头小混混吆五喝六的来店胡搅蛮缠,搞得店主焦头烂额。如此经营数月,生意做不下去了,店主只得忍气吞声转让店面。
饮食店的店主刚刚打出转让告示,贾拯就知道消息,他让干豇豆随时打探情况,对于有意想转的要想方设法予以威胁,让他不敢接手,等店主降价。开始有人探问,渐渐的便无人问津,店主颇感蹊跷,弄得他哭笑不得。食店歇业,为了急于出手,店主只好忍痛割肉。
贾拯觉得是该出手的时候了,他向贾屠户要钱,贾屠户不给,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来指望荣显耀回来,向他借点,谁知他外出购货迟迟未归。李剑倒是先回来了,但借钱之事没十分把握,也不好意思开口。这时,贾拯想到了静茹,但他所借的并非小数目,不知道她有没有那么多,而且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去求妇道人家,虽然她有过承诺。
贾拯不能再等,怕夜长梦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决定要做的事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要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贾屠户不给钱,贾拯无话可说。为了荣显耀他花了不少钱,做药材生意又亏了,这些年来,他只有花钱的本事,没有挣钱的能耐,难怪父亲生气。
想到荣显耀,他忽然有了主意。贾拯决定向李剑借钱,而且是非借不可,让他没有理由拒绝,甚至还要感激他。
贾拯来到祥瑞布庄找到李剑,说他为了治好荣显耀的病,曾经向朋友袁青借了一笔钱。本想做生意挣了归还,谁知财运不顺,结果亏了本。现在袁青有事急用,他一时手里没那么多,想向他借点,日后归还。说着贾拯拿出一张借据给李剑,李剑看了看。李剑原本就有意重谢贾拯,由于他再三的推辞才作罢。今日贾拯找到他,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认了。
贾拯叫进一个人来,向李剑介绍说是袁青之弟袁红。告诉袁红不用着急,李伯愿意借钱,马上就可以还给他。贾拯当面把借据还给袁红,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有急事用钱,他们不会如此逼贾兄,实在对不起。”
袁红又问:“贾兄,荣公子现在怎么样了?你为他治病借的钱,难道还要你偿还,这荣公子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贾拯连忙说:“荣公子现在已痊愈,借钱之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他,我们亲如兄弟,何分彼此,我借的当然是我还。”
袁红愧疚地说:“原来是这样啊!荣公子那时神志不清,你不告诉他,他当然不知道。贾兄,你也太仗义了吧!”
李剑听了两人的对话信以为真,还谈什么借,马上去钱庄取钱。贾拯执意要写借据,李剑争执不过只得由他。贾拯立好借据,三人出门来到钱庄。李剑取出银两当着贾拯的面付与袁红,袁红把借据当面撕毁了。李剑拿出贾拯的借据,当着他的面也撕了。李剑请贾拯和袁红一同用午饭,贾拯这时才告诉袁红,李伯就是荣显耀的岳父。袁红恍然大悟,谢过李剑,说:“李伯,我有急事要急着赶回去,谢谢你的好意。”
贾拯对李剑说:“不管有无借据,钱是一定要还,感谢李伯帮忙。”说完告辞送袁红走了。李剑望着贾拯的背影,无不感慨。
其实袁红并非是袁青的弟弟,是贾拯找的托。他确实向袁青借过钱,但钱早就还上了,也没这么多,如今出此计策,事出无奈。
贾拯把饮食店盘下来,连铺面一起买下。他准备继续开食店,让干豇豆找工匠装修,再请一位厨师。
干豇豆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他真以为贾拯要开食店,寻思以经营什么为主,到处打探寻找厨师。
贾拯闲着没事偶尔来看看。这日,他正站在食店门前与干豇豆商量,荣显耀突然到来,说有事找他。贾拯原以为是借钱之事李剑告诉了他,他有什么看法。贾拯也未明言,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荣显耀告诉他,昨日刚到,接着问这店是不是他开的。贾拯却说是干豇豆开的,他过来瞧瞧。
这时,干豇豆忙说:“荣哥,你看咋样?”
荣显耀说:“好是好,不过开食店,你们都是外行,又不会做菜,最好三思而后行。”
荣显耀对贾拯说:“贤弟,有一种生意可做,我想让你来做,包你赚钱。药铺先放一放,那生意太深奥,不好经营。你先在闹市租间铺面,货我已经带回来,前景很好。一手进,一手出,转的快,来钱也容易。”
干豇豆急忙问:“荣哥,啥生意,这门面咋样?让贾哥来做,我给他打下手,这店子我顶给他。”
“简直太好了!铺面c地段恰到好处。”荣显耀兴奋地说。
贾拯在此开店,不求挣钱,他有目的,至于做什么生意并不重要,他当然答应。于是,荣显耀立即带他们去看货,这些货,贾拯是闻所未闻。虽然是些日常用品,但与传统的东西截然不同,什么洋碱,洋火,洋瓷盒,洋油等等。
荣显耀一一讲述和示范它们的特点与用途,他从一个小方纸匣里抽出一根小木签,木签的一头附着一点黑色的小颗粒。他拧住一头,将附有小颗粒的一头在小匣一侧轻轻一划,“呲”地一声冒出一股白烟,小木签燃起来,豆子大的火苗,亮闪闪的。贾拯和干豇豆惊骇不已,这小东西太神奇了。荣显耀告诉他们这是洋火,它可以代替火镰,使用起来比火镰方便。贾拯和干豇豆看了又看,好奇的抽出一根划燃,赞口不绝。
荣显耀让干豇豆在手上沾些桐油灯灰,然后双手搓了搓,在清水里去洗。干豇豆洗了一阵,双手仍然黑黢黢,油沥沥。这时,荣显耀拿出四四方方的一块淡黄色的东西,像熬蜂蜜后残留的蜂渣,贾拯原以为就是黄蜡。荣显耀让干豇豆在手上抹了抹,然后沾上少许水,双手搓揉,只见黑色的油垢自手上脱去,然后在清水中洗了洗,双手清洁干净。干豇豆高兴地叫道:“荣兄,这东西太神奇啦!”
荣显耀告诉他们这是洋碱,洗手和洗衣服用,它比皂角,草木灰要好几百倍。
荣显耀接着给他们亮出洋瓷盆,洋油等等,每一种东西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予人一份意外的惊喜。
干豇豆说:“荣兄,这些东西都姓洋,是不是姓洋的人搞的?”
荣显耀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洋货,是西洋人或东洋人制造的,经过数万里飘洋过海而来,东西虽小,但用途可大了。
贾拯说:“这些洋货肯定很值钱吧!”
“当然不便宜,眼前数量有限,我们专门做富贵人家的生意,开高价,挣他一把。再陆续做些香城没有然而又很实用的洋货,这买卖新颖出奇,老弟,你看如何?”
贾拯当然应允,荣显耀让他开家洋货铺,专卖日常用品,生意属他,挣多挣少都归他,荣显耀只是帮忙。
荣显耀送了一块洋碱给贾拯,送了一盒洋火给干豇豆,他们兴致勃勃地接过,好不高兴。
贾拯的洋货铺顺利开张,招徕了不少顾客,看热闹的接踵而至,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拥挤不堪。人们交头接耳,涌来看稀奇。干豇豆擦洋火擦了几盒,像变魔术似地在手中一晃,小木签便燃了起来,破书废纸,干枝叶,干杂草一点就着。偶尔还变变花样,给抽烟的老者点点烟,看者感叹不已,无不叫奇。如此连续热闹了好几天,每日人头攒动,没过几日便传遍了大街小巷,洋火的名字妇孺皆知。店中的储货一扫而空,洋碱,洋油,洋瓷盆也卖了不少。贾拯轻轻松松地就挣了一笔,喜不胜收,请荣显耀去禽珍阁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他想做生意没本钱,经营又没经验,心思也不在这上面,思虑再三,贾拯决定与荣显耀合伙。荣显耀出本钱,他出铺面,两股算账,盈利五五分成,一人管账一人管钱。荣显耀不同意,贾拯说如果他不同意,这生意就不做了,荣显耀只得应了。
贾拯送了一块洋碱和一个洋瓷盆给廖郎中,口口声声喊着廖伯,极其亲热。说如今在一条街上做生意,他并不懂经商之道,还望廖伯多多指教,态度和蔼,言辞诚恳,显得既谦逊又恭敬。廖郎中颇为高兴,喊他世侄,说大家都是街坊邻里,而且早有交往,谈不上指教,彼此相互帮助。这时,贾拯看见一位瘦削的年轻伙计,面色白净,两眼闪烁有神,时不时的看他一眼,机灵而沉稳,仿佛似曾相识。他认定以前肯定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贾拯与廖郎中闲聊了一会儿,见有病人来,就告辞了。
贾拯回到铺子里,那年轻伙计的模样在他脑际里闪现。他搜肠刮肚,但就是回忆不起来。这时,干豇豆正好从库房里取货回来,他向干豇豆打探,干豇豆说:“贾哥,那小子就是前几年在井巷子卖金龟的那个小乞儿。”
但是,那小乞儿怎么又成了配药的伙计了呢?
原来小乞儿当日在井巷子卖龟,荣兄想买,尚未谈好价钱就被廖郎中抢了先。后来听荣兄说是什么金龟,很稀奇,他好生后悔。小乞儿跟廖郎中来到廖家药铺,他把金龟送给廖郎中,说:“宝物只送识货人,物有所归。”
小乞儿转身离去,廖郎中甚感好奇,叫住他说:“一只金龟有何稀罕。”
小乞儿说廖郎中身为名医,既然知道此龟名为“金龟”,当然深知它的用处。廖郎中觉得有趣,逗小乞儿说:“那你说说,它有什么用处?”
小乞儿说:“金龟不但是上乘的补药,有固本扶源之功效,还能去巨毒,千年人参难以媲美。”
廖郎中补充说:“龟壳的药用价值极高,满身是宝。”
小乞儿连忙奉承道:“廖郎中是何许人也,那能不识货,何必考我。金龟我算是送对人了。”
廖郎中见小乞儿如此精灵,谈吐不俗,似乎并不是一个乞丐,连忙说:“看来小哥懂得不少,而且对药材似乎很了解,难道是同道中人。”
小乞儿谦逊道:“略知皮毛,以前学过一点点。”
这时廖郎中指了指中药柜,有意探问道:“白术为何物?”
小乞儿说:“草本植物,叶椭圆形,花红色,根茎入药。”
“那白芷呢?”廖郎中问。
小乞儿答道:“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椭圆形,根锥形粗大,有香气。”
“百合呢?”小乞儿都对答如流,廖郎中面露喜色。小乞儿竟然识药,他店里正缺一位配药师傅。有时进山采集药材,也想有个年轻帮手,看来这小子不错。廖郎中并不着急,他扫视了一遍药柜,选了一种很少见的中药问道:“杜衡是何物?”
小乞儿回答:“它是一种草本植物,野生在山地里,开紫色小花,根茎可药用。”廖郎中听后满心欢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
廖郎中不露声色,问小乞儿道:“小哥竟然识药性,肯定出自医家,为何沦落到此?”
小乞儿悲切地说:“我自小父母双亡,一直流浪在外,后遇恩师巫渊,他本是江湖游医,便收我在身边,教我识药,视我为子,从此我与他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倒也滋润。可是,前不久上山采药,师傅不幸坠崖身亡,我埋葬了师傅,收起他的活宝流落到此,我想‘金龟’是师傅心爱之物,应该交予识货之人,让它物有所值,让它像恩师一样不枉来世间走一遭。”小乞儿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廖郎中见小乞儿悲悲切切,不像是伪装。江湖游医也有真才实学者,这巫渊虽从未听说过,看来也是一位济世之人,不但游走四方治病救人,而且收养孤儿教他学医,真是难得!廖郎中此刻想到他的祖辈,也是被医人收养的孤儿,身为药童,因勤奋好学而成名,与这小乞儿同出一命。看他聪明机灵,应该是可造之材,何不收为己用。
廖郎中对小乞儿道:“小哥如若不嫌弃,留在我这里如何?”
小乞儿倒头便拜,说巫二给廖郎中叩头,感谢收留之恩,愿听其使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廖郎中连忙扶起巫二,喜形于色,既得金龟又得一位识药的伙计,真是打着灯笼也难寻。廖郎中吩咐二掌柜,给巫二安排食宿,并给他置身衣服,又补充说:“换洗衣物都备齐,安排他在前柜配药。”
第二天,巫二成了廖家药铺的伙计。他做事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得失,嘴巴又甜,极讨人喜欢,很快就和铺子里的人混到了一起。廖郎中外出,收购采集药材常常带着他,他不仅办事麻利,而且把廖郎中照顾的周周道道。做事极有章法,很少出差错,廖郎中打心底里喜欢他。
贾拯听了干豇豆的述说,觉得巫二颇为神秘,世上哪有这等巧事,犹如说书一般。贾拯阴沉地一笑,觉得离奇之人定有出奇之事,他对巫二产生了好奇。
贾拯寻觅机会与巫二接触,似乎这巫二也很想与他结交,他们彼此心照不宣,不时试探对方的态度。一日,巫二趁闲暇踱到洋货铺,正好贾拯在。贾拯热情的给他介绍货物,并且送给他几盒洋火和一块洋碱。临走的时候,贾拯请他晚上到聚龙居一聚,他毫不推辞爽快应约。
贾拯让干豇豆早点关门,清点好卖出的货物,他有事得提前离开,干豇豆诺诺连声。贾拯来到廖家药铺,寻找话题与巫二闲聊,借口说有客人在等他,他先去聚龙居,暗示巫二早点过去。
聚龙居,贾拯要了一个高雅的单间,备足酒菜,耐心的等待巫二。廖郎中不在,巫二给二掌柜打了声招呼,提前离开了药铺。
来到聚龙居,巫二打听到贾拯在西洋厅,便直接上了楼。贾拯起身相迎,两人坐定。贾拯叫上菜,跑堂的应着,瞬间一条清蒸娃娃鱼热气腾腾地摆上桌。贾拯斟上一杯酒,举杯道:“巫郎中年轻有为,有幸相识,我敬你一杯。”
巫二举杯起身说:“贾哥不必客气,巫二不过是个乞儿,懂点药性,并非郎中。我们曾有一面之缘,在为难之时多亏你出手相助。今日有机会相识,我应该先敬你才对。”
“主不饮,客不餐,我先干了。”贾拯一饮而尽,然后说,“今天是我请客,当然是我先敬你。”
巫二连声称谢,赶忙干了。贾拯请巫二尝尝娃娃鱼,说这东西补身子,肉质细嫩,好吃爽口,说着又将酒给巫二满上。
巫二吃了一口,连说好吃,生怕贾拯举杯敬他,连忙端起酒杯说:“贾哥,井巷子出手相助,深感你是性情中人,今日有幸与你同桌共饮,承蒙贾哥看得起,小弟敬你一杯。”
“老弟,人有三灾八难,那时我兄弟多有得罪,改日一定让他赔礼道歉。我管教不严,得罪老弟,我先饮此杯给你赔罪。”贾拯喝过又斟上一杯说,“谢谢老弟这杯酒,此后大家情同手足,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巫二见贾拯如此豪爽,举杯相碰,两人干了起来。
席间,你敬一杯,我还一杯,痛痛快快地吃喝。两人聊得甚欢,似有相见恨晚之感。酒足饭饱之后,贾拯带巫二去飘香阁,找来一位娇媚侍候。巫二落魄,好不惬意。
过几日,巫二回请贾拯,贾拯带上干豇豆给他赔礼道歉,巫二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从此,贾拯时常请巫二喝酒玩乐,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称兄道弟。巫二痛讲他的身世,发誓要报仇雪恨。贾拯义愤填膺,誓死拔刀相助。不过,贾拯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弟不要草率行事,要揪准机会一击而中,不给对方翻身的机会,做得天衣无缝,也不给自己添麻烦。”
巫二了解贾拯,他一定是有求于他,但他心甘情愿地受他驱使。贾拯觉得时机成熟,让巫二把廖郎中治病的处方抄给他,病人是什么症状,应该吃什么药,吃药后有何反应都写得清清楚楚。巫二问他何用,贾拯说他喜欢医术,想了解了解。这事对巫二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他没有不从之理。
贾拯悉心研究廖郎中的药方,把洋货铺的生意交给干豇豆打理。荣显耀见他对生意索然无味,整日沉迷于医术,只得多抽些时间亲自来照料。他不知道贾拯究竟在想什么,对廖家药铺如此热心,又是结交伙计又是巴结主人,整天低三下四,老大的脾气也没了,好像变了个人。
然而,静茹心里明白,她知道贾拯为了什么,但对他的行为不甚明了,又不好过问,因为他们有约在先。贾拯没再找过她,自行其是,像把她给遗忘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西街是香城繁华的商业街,商铺林立,以经营药材c布匹绸缎c皮货而闻名,铺面一家胜似一家,多为老字号。街上有一家典当行和票号,最为古老的属廖家药铺,它历经上百年,堪称香城的“同仁堂”。
廖家祖传医术,擅治疑难杂症,传之廖郎中也是第四代。廖家虽懂医道,擅于养身,但始终是一脉单传,到了廖郎中这代,结发妻子无生育,为了传宗接代廖郎中四十好几才娶一位小妾,生下一子。结发之妻没生育,反而嫉妒小妾,久而久之积恨成疾,不日而终。廖郎中疼爱妻儿,立小妾为正室,没再娶。
相传,廖家祖上本是一名药童,无名无姓,跟随名医时日长久,耳濡目染,渐能识药治病,擅于疗伤。后被名医收为徒,传其医术,取姓“疗”,但百家姓中无此字,因“疗”与“廖”同音,师傅让其姓廖。廖家不知何年何月来到香城,开药铺坐堂行医,后来兼营药材,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廖家药铺”名声雀噪,妇孺皆知,成为响当当的名铺。因医道精湛,口碑极佳,求医购药者接踵而至,生意兴隆。但廖家不善敛财,有钱无钱,病人只要进了廖家药铺治愈再说。廖家治病救人,乐善好施,因而并不富裕。祖传家业除了廖家药铺和一套四合院无甚长物。
贾拯仔细观察廖家药铺左邻右舍,左边是一家绸缎庄,右边是皮货铺,制作皮衣皮靴,唯有斜对面开了家饮食店,主营烧菜,炖菜。清炖蹄花颇具特色,火候独到,肉香骨酥,在香城颇有名气。禽珍阁曾经高薪相聘,店主婉言谢绝。这家店经营的日子不长,店主是从外地而来,买下这间铺面意欲在此扎根。店子所处的位置看廖家药铺一清二楚,进出之人一目了然。
贾拯准备拿下这间饮食店,作为观察廖家药铺和接近廖家的跳板,方便日后寻找机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贾拯招来干豇豆,如此这般交待一番,猫在家中看药书,等候消息。偶尔出去吃喝嫖赌,风流快活。
干豇豆找了一伙无业游民,每人给些银两,每天食店刚开门,这伙人轮流光顾。有的要碗蹄花,有的要碗排骨,有的要盘炒菜,一两酒或一碗饭坐着慢嚼细咽,一人一桌。这些人衣着破烂,又脏又臭,别人哪敢光顾。开始店主不以为然,既然开门做生意,只求财,哪管客人的地位,衣着打扮。后来天天如此,店主感觉不对劲,好言相劝,谁知这伙人不依不挠,与其理论,吃饭给钱,又不赊欠,至于吃多吃少,时长时短又没规定。又不是白食,哪有开店做生意不买予之理。店主无奈,长吁短叹,知道肯定是有人使坏,但又苦于找不到对头,只能在店门贴张告示,限客人吃一顿饭的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时辰。有人甚觉奇怪,哪有这种规矩。有好事者偏偏要超过半个时辰,反而追问店主原因,店主无言以对。后来先来的人有意拖延时间,后来的人无座位可坐,时间长了,生意看似火爆,其实收入大减。隔三差五一些街头小混混吆五喝六的来店胡搅蛮缠,搞得店主焦头烂额。如此经营数月,生意做不下去了,店主只得忍气吞声转让店面。
饮食店的店主刚刚打出转让告示,贾拯就知道消息,他让干豇豆随时打探情况,对于有意想转的要想方设法予以威胁,让他不敢接手,等店主降价。开始有人探问,渐渐的便无人问津,店主颇感蹊跷,弄得他哭笑不得。食店歇业,为了急于出手,店主只好忍痛割肉。
贾拯觉得是该出手的时候了,他向贾屠户要钱,贾屠户不给,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本来指望荣显耀回来,向他借点,谁知他外出购货迟迟未归。李剑倒是先回来了,但借钱之事没十分把握,也不好意思开口。这时,贾拯想到了静茹,但他所借的并非小数目,不知道她有没有那么多,而且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去求妇道人家,虽然她有过承诺。
贾拯不能再等,怕夜长梦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决定要做的事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也要做。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贾屠户不给钱,贾拯无话可说。为了荣显耀他花了不少钱,做药材生意又亏了,这些年来,他只有花钱的本事,没有挣钱的能耐,难怪父亲生气。
想到荣显耀,他忽然有了主意。贾拯决定向李剑借钱,而且是非借不可,让他没有理由拒绝,甚至还要感激他。
贾拯来到祥瑞布庄找到李剑,说他为了治好荣显耀的病,曾经向朋友袁青借了一笔钱。本想做生意挣了归还,谁知财运不顺,结果亏了本。现在袁青有事急用,他一时手里没那么多,想向他借点,日后归还。说着贾拯拿出一张借据给李剑,李剑看了看。李剑原本就有意重谢贾拯,由于他再三的推辞才作罢。今日贾拯找到他,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认了。
贾拯叫进一个人来,向李剑介绍说是袁青之弟袁红。告诉袁红不用着急,李伯愿意借钱,马上就可以还给他。贾拯当面把借据还给袁红,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有急事用钱,他们不会如此逼贾兄,实在对不起。”
袁红又问:“贾兄,荣公子现在怎么样了?你为他治病借的钱,难道还要你偿还,这荣公子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贾拯连忙说:“荣公子现在已痊愈,借钱之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他,我们亲如兄弟,何分彼此,我借的当然是我还。”
袁红愧疚地说:“原来是这样啊!荣公子那时神志不清,你不告诉他,他当然不知道。贾兄,你也太仗义了吧!”
李剑听了两人的对话信以为真,还谈什么借,马上去钱庄取钱。贾拯执意要写借据,李剑争执不过只得由他。贾拯立好借据,三人出门来到钱庄。李剑取出银两当着贾拯的面付与袁红,袁红把借据当面撕毁了。李剑拿出贾拯的借据,当着他的面也撕了。李剑请贾拯和袁红一同用午饭,贾拯这时才告诉袁红,李伯就是荣显耀的岳父。袁红恍然大悟,谢过李剑,说:“李伯,我有急事要急着赶回去,谢谢你的好意。”
贾拯对李剑说:“不管有无借据,钱是一定要还,感谢李伯帮忙。”说完告辞送袁红走了。李剑望着贾拯的背影,无不感慨。
其实袁红并非是袁青的弟弟,是贾拯找的托。他确实向袁青借过钱,但钱早就还上了,也没这么多,如今出此计策,事出无奈。
贾拯把饮食店盘下来,连铺面一起买下。他准备继续开食店,让干豇豆找工匠装修,再请一位厨师。
干豇豆风风火火地干起来,他真以为贾拯要开食店,寻思以经营什么为主,到处打探寻找厨师。
贾拯闲着没事偶尔来看看。这日,他正站在食店门前与干豇豆商量,荣显耀突然到来,说有事找他。贾拯原以为是借钱之事李剑告诉了他,他有什么看法。贾拯也未明言,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荣显耀告诉他,昨日刚到,接着问这店是不是他开的。贾拯却说是干豇豆开的,他过来瞧瞧。
这时,干豇豆忙说:“荣哥,你看咋样?”
荣显耀说:“好是好,不过开食店,你们都是外行,又不会做菜,最好三思而后行。”
荣显耀对贾拯说:“贤弟,有一种生意可做,我想让你来做,包你赚钱。药铺先放一放,那生意太深奥,不好经营。你先在闹市租间铺面,货我已经带回来,前景很好。一手进,一手出,转的快,来钱也容易。”
干豇豆急忙问:“荣哥,啥生意,这门面咋样?让贾哥来做,我给他打下手,这店子我顶给他。”
“简直太好了!铺面c地段恰到好处。”荣显耀兴奋地说。
贾拯在此开店,不求挣钱,他有目的,至于做什么生意并不重要,他当然答应。于是,荣显耀立即带他们去看货,这些货,贾拯是闻所未闻。虽然是些日常用品,但与传统的东西截然不同,什么洋碱,洋火,洋瓷盒,洋油等等。
荣显耀一一讲述和示范它们的特点与用途,他从一个小方纸匣里抽出一根小木签,木签的一头附着一点黑色的小颗粒。他拧住一头,将附有小颗粒的一头在小匣一侧轻轻一划,“呲”地一声冒出一股白烟,小木签燃起来,豆子大的火苗,亮闪闪的。贾拯和干豇豆惊骇不已,这小东西太神奇了。荣显耀告诉他们这是洋火,它可以代替火镰,使用起来比火镰方便。贾拯和干豇豆看了又看,好奇的抽出一根划燃,赞口不绝。
荣显耀让干豇豆在手上沾些桐油灯灰,然后双手搓了搓,在清水里去洗。干豇豆洗了一阵,双手仍然黑黢黢,油沥沥。这时,荣显耀拿出四四方方的一块淡黄色的东西,像熬蜂蜜后残留的蜂渣,贾拯原以为就是黄蜡。荣显耀让干豇豆在手上抹了抹,然后沾上少许水,双手搓揉,只见黑色的油垢自手上脱去,然后在清水中洗了洗,双手清洁干净。干豇豆高兴地叫道:“荣兄,这东西太神奇啦!”
荣显耀告诉他们这是洋碱,洗手和洗衣服用,它比皂角,草木灰要好几百倍。
荣显耀接着给他们亮出洋瓷盆,洋油等等,每一种东西都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予人一份意外的惊喜。
干豇豆说:“荣兄,这些东西都姓洋,是不是姓洋的人搞的?”
荣显耀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洋货,是西洋人或东洋人制造的,经过数万里飘洋过海而来,东西虽小,但用途可大了。
贾拯说:“这些洋货肯定很值钱吧!”
“当然不便宜,眼前数量有限,我们专门做富贵人家的生意,开高价,挣他一把。再陆续做些香城没有然而又很实用的洋货,这买卖新颖出奇,老弟,你看如何?”
贾拯当然应允,荣显耀让他开家洋货铺,专卖日常用品,生意属他,挣多挣少都归他,荣显耀只是帮忙。
荣显耀送了一块洋碱给贾拯,送了一盒洋火给干豇豆,他们兴致勃勃地接过,好不高兴。
贾拯的洋货铺顺利开张,招徕了不少顾客,看热闹的接踵而至,人来了一拨又一拨,拥挤不堪。人们交头接耳,涌来看稀奇。干豇豆擦洋火擦了几盒,像变魔术似地在手中一晃,小木签便燃了起来,破书废纸,干枝叶,干杂草一点就着。偶尔还变变花样,给抽烟的老者点点烟,看者感叹不已,无不叫奇。如此连续热闹了好几天,每日人头攒动,没过几日便传遍了大街小巷,洋火的名字妇孺皆知。店中的储货一扫而空,洋碱,洋油,洋瓷盆也卖了不少。贾拯轻轻松松地就挣了一笔,喜不胜收,请荣显耀去禽珍阁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他想做生意没本钱,经营又没经验,心思也不在这上面,思虑再三,贾拯决定与荣显耀合伙。荣显耀出本钱,他出铺面,两股算账,盈利五五分成,一人管账一人管钱。荣显耀不同意,贾拯说如果他不同意,这生意就不做了,荣显耀只得应了。
贾拯送了一块洋碱和一个洋瓷盆给廖郎中,口口声声喊着廖伯,极其亲热。说如今在一条街上做生意,他并不懂经商之道,还望廖伯多多指教,态度和蔼,言辞诚恳,显得既谦逊又恭敬。廖郎中颇为高兴,喊他世侄,说大家都是街坊邻里,而且早有交往,谈不上指教,彼此相互帮助。这时,贾拯看见一位瘦削的年轻伙计,面色白净,两眼闪烁有神,时不时的看他一眼,机灵而沉稳,仿佛似曾相识。他认定以前肯定见过,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贾拯与廖郎中闲聊了一会儿,见有病人来,就告辞了。
贾拯回到铺子里,那年轻伙计的模样在他脑际里闪现。他搜肠刮肚,但就是回忆不起来。这时,干豇豆正好从库房里取货回来,他向干豇豆打探,干豇豆说:“贾哥,那小子就是前几年在井巷子卖金龟的那个小乞儿。”
但是,那小乞儿怎么又成了配药的伙计了呢?
原来小乞儿当日在井巷子卖龟,荣兄想买,尚未谈好价钱就被廖郎中抢了先。后来听荣兄说是什么金龟,很稀奇,他好生后悔。小乞儿跟廖郎中来到廖家药铺,他把金龟送给廖郎中,说:“宝物只送识货人,物有所归。”
小乞儿转身离去,廖郎中甚感好奇,叫住他说:“一只金龟有何稀罕。”
小乞儿说廖郎中身为名医,既然知道此龟名为“金龟”,当然深知它的用处。廖郎中觉得有趣,逗小乞儿说:“那你说说,它有什么用处?”
小乞儿说:“金龟不但是上乘的补药,有固本扶源之功效,还能去巨毒,千年人参难以媲美。”
廖郎中补充说:“龟壳的药用价值极高,满身是宝。”
小乞儿连忙奉承道:“廖郎中是何许人也,那能不识货,何必考我。金龟我算是送对人了。”
廖郎中见小乞儿如此精灵,谈吐不俗,似乎并不是一个乞丐,连忙说:“看来小哥懂得不少,而且对药材似乎很了解,难道是同道中人。”
小乞儿谦逊道:“略知皮毛,以前学过一点点。”
这时廖郎中指了指中药柜,有意探问道:“白术为何物?”
小乞儿说:“草本植物,叶椭圆形,花红色,根茎入药。”
“那白芷呢?”廖郎中问。
小乞儿答道:“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椭圆形,根锥形粗大,有香气。”
“百合呢?”小乞儿都对答如流,廖郎中面露喜色。小乞儿竟然识药,他店里正缺一位配药师傅。有时进山采集药材,也想有个年轻帮手,看来这小子不错。廖郎中并不着急,他扫视了一遍药柜,选了一种很少见的中药问道:“杜衡是何物?”
小乞儿回答:“它是一种草本植物,野生在山地里,开紫色小花,根茎可药用。”廖郎中听后满心欢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功夫。
廖郎中不露声色,问小乞儿道:“小哥竟然识药性,肯定出自医家,为何沦落到此?”
小乞儿悲切地说:“我自小父母双亡,一直流浪在外,后遇恩师巫渊,他本是江湖游医,便收我在身边,教我识药,视我为子,从此我与他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倒也滋润。可是,前不久上山采药,师傅不幸坠崖身亡,我埋葬了师傅,收起他的活宝流落到此,我想‘金龟’是师傅心爱之物,应该交予识货之人,让它物有所值,让它像恩师一样不枉来世间走一遭。”小乞儿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廖郎中见小乞儿悲悲切切,不像是伪装。江湖游医也有真才实学者,这巫渊虽从未听说过,看来也是一位济世之人,不但游走四方治病救人,而且收养孤儿教他学医,真是难得!廖郎中此刻想到他的祖辈,也是被医人收养的孤儿,身为药童,因勤奋好学而成名,与这小乞儿同出一命。看他聪明机灵,应该是可造之材,何不收为己用。
廖郎中对小乞儿道:“小哥如若不嫌弃,留在我这里如何?”
小乞儿倒头便拜,说巫二给廖郎中叩头,感谢收留之恩,愿听其使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廖郎中连忙扶起巫二,喜形于色,既得金龟又得一位识药的伙计,真是打着灯笼也难寻。廖郎中吩咐二掌柜,给巫二安排食宿,并给他置身衣服,又补充说:“换洗衣物都备齐,安排他在前柜配药。”
第二天,巫二成了廖家药铺的伙计。他做事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得失,嘴巴又甜,极讨人喜欢,很快就和铺子里的人混到了一起。廖郎中外出,收购采集药材常常带着他,他不仅办事麻利,而且把廖郎中照顾的周周道道。做事极有章法,很少出差错,廖郎中打心底里喜欢他。
贾拯听了干豇豆的述说,觉得巫二颇为神秘,世上哪有这等巧事,犹如说书一般。贾拯阴沉地一笑,觉得离奇之人定有出奇之事,他对巫二产生了好奇。
贾拯寻觅机会与巫二接触,似乎这巫二也很想与他结交,他们彼此心照不宣,不时试探对方的态度。一日,巫二趁闲暇踱到洋货铺,正好贾拯在。贾拯热情的给他介绍货物,并且送给他几盒洋火和一块洋碱。临走的时候,贾拯请他晚上到聚龙居一聚,他毫不推辞爽快应约。
贾拯让干豇豆早点关门,清点好卖出的货物,他有事得提前离开,干豇豆诺诺连声。贾拯来到廖家药铺,寻找话题与巫二闲聊,借口说有客人在等他,他先去聚龙居,暗示巫二早点过去。
聚龙居,贾拯要了一个高雅的单间,备足酒菜,耐心的等待巫二。廖郎中不在,巫二给二掌柜打了声招呼,提前离开了药铺。
来到聚龙居,巫二打听到贾拯在西洋厅,便直接上了楼。贾拯起身相迎,两人坐定。贾拯叫上菜,跑堂的应着,瞬间一条清蒸娃娃鱼热气腾腾地摆上桌。贾拯斟上一杯酒,举杯道:“巫郎中年轻有为,有幸相识,我敬你一杯。”
巫二举杯起身说:“贾哥不必客气,巫二不过是个乞儿,懂点药性,并非郎中。我们曾有一面之缘,在为难之时多亏你出手相助。今日有机会相识,我应该先敬你才对。”
“主不饮,客不餐,我先干了。”贾拯一饮而尽,然后说,“今天是我请客,当然是我先敬你。”
巫二连声称谢,赶忙干了。贾拯请巫二尝尝娃娃鱼,说这东西补身子,肉质细嫩,好吃爽口,说着又将酒给巫二满上。
巫二吃了一口,连说好吃,生怕贾拯举杯敬他,连忙端起酒杯说:“贾哥,井巷子出手相助,深感你是性情中人,今日有幸与你同桌共饮,承蒙贾哥看得起,小弟敬你一杯。”
“老弟,人有三灾八难,那时我兄弟多有得罪,改日一定让他赔礼道歉。我管教不严,得罪老弟,我先饮此杯给你赔罪。”贾拯喝过又斟上一杯说,“谢谢老弟这杯酒,此后大家情同手足,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巫二见贾拯如此豪爽,举杯相碰,两人干了起来。
席间,你敬一杯,我还一杯,痛痛快快地吃喝。两人聊得甚欢,似有相见恨晚之感。酒足饭饱之后,贾拯带巫二去飘香阁,找来一位娇媚侍候。巫二落魄,好不惬意。
过几日,巫二回请贾拯,贾拯带上干豇豆给他赔礼道歉,巫二受宠若惊,感激不尽。
从此,贾拯时常请巫二喝酒玩乐,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称兄道弟。巫二痛讲他的身世,发誓要报仇雪恨。贾拯义愤填膺,誓死拔刀相助。不过,贾拯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弟不要草率行事,要揪准机会一击而中,不给对方翻身的机会,做得天衣无缝,也不给自己添麻烦。”
巫二了解贾拯,他一定是有求于他,但他心甘情愿地受他驱使。贾拯觉得时机成熟,让巫二把廖郎中治病的处方抄给他,病人是什么症状,应该吃什么药,吃药后有何反应都写得清清楚楚。巫二问他何用,贾拯说他喜欢医术,想了解了解。这事对巫二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他没有不从之理。
贾拯悉心研究廖郎中的药方,把洋货铺的生意交给干豇豆打理。荣显耀见他对生意索然无味,整日沉迷于医术,只得多抽些时间亲自来照料。他不知道贾拯究竟在想什么,对廖家药铺如此热心,又是结交伙计又是巴结主人,整天低三下四,老大的脾气也没了,好像变了个人。
然而,静茹心里明白,她知道贾拯为了什么,但对他的行为不甚明了,又不好过问,因为他们有约在先。贾拯没再找过她,自行其是,像把她给遗忘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