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 第四十四章 裁兵
铁默笙的请辞被朝廷批准了。
在批准他辞去军中职务的同时,还给了他一个侯爵,世袭罔替。
这也是在抗击异族入侵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将军,又在边关守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职的时候还是正一品的节度使,封侯毫不为过。
同时也应他所请,将节度府给裁撤掉,燕州只留下一个军镇,士兵名额一万五。
以前的十来个军镇,将会变成卫所,或者是干脆裁撤掉。
从此以后,燕州将不会设节度使这个职务,也取消屯田制,所有在那里的边民免除以前流放的罪名,就地入籍,但是五年内不得自行迁移回内地。
同时,在燕州设立省道,为东燕省,设布政使一名,以下分为六府四十九县,派地方官过去管理。
因为现在尧国名义上的边关已经是方浩所占的幽、戎二州,燕州已经不是边关,所以设立省道更为适合。
因为当初朝廷的政策是禁止内地的老百姓向那边迁移,所以现在在燕州那边的人口并不是很多,但是现在改成省道之后,就会迁移一部分人口北上,来填充那片土地。
内地有很多农民已经没有了土地,只能够靠着给那些地主种地,才能够吃得上饭。
只要政策允许他们往北边去,给予他们一定的耕地,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迁移过去的。
虽然是苦寒之地,但是能够在地里刨食,总要比寄人屋檐下要好一点。
至少辛苦劳动还能有一个盼头。
在朝廷对铁默笙的请辞得到批准之后,朔州那边,上官云也上了和铁默笙差不多的辞表。
上官云并不想这样做。
他在朔州当节度使当得好好的,一年吃空饷就能够吃上不少的银子。
何况还有丝路商行这个赚钱的门路。
这几年他每年的财富都在飞速的增涨,这么好的职位,他可不想辞去。
方浩越来越强大是事实,但是他觉得方浩就是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就算是要n,他大不了投降,应该不至于会加害于他。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做几年节度使,为家族挣上更多的财富呢?
可是有铁默笙开了那个头,他就不好继续在那个位置上留着了。
不是不好意思的问题,他好意思得很。
主要是朝廷既然开了那个头,将燕州给弄下来,就不可能让朔州继续存在下去。
王大学士就找过上官云的大儿子,跟他谈起过这件事情,讲到现在方浩开拓了幽戎二州,燕朔二州已经由边关变为腹地,没有必要还部署那么多士兵。
在交谈中,王大学士还盛赞了一番铁默笙激流勇退的智慧,又大谈他们这一派和方浩的渊源。
意思无非是说,我们跟方浩的关系要好得多,你要是恋栈不去,小心我强行撤掉你的职务,到时候方浩只会帮助我们。
在这样的压力下,上官府上连忙修书到朔州,以最快的方式将朝廷的看法传达给上官云。
方浩以前确实是靠着王大学士这一派迅速崛起的,上官云也有这样的担心。
看这个势头,自己要是还不请辞,就会被朝廷强行摘帽子。
自己请辞和朝廷强行摘帽子,那可不是一回事。
像铁默笙一样自己请辞,才能够靠着战功封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以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离开军队,子孙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是被朝廷强行摘帽子,那就不用想着什么侯爵了,大概率是拿一个罪名来将他拿下,全族人都要遭殃。
以前有那样的能力可以让朝廷不敢轻举妄动,可是现在方浩崛起之后,只要王大学士能够调动方浩,靠着大炮火n之力,随便一个军镇就可以将他给灭了。
如果铁默笙没有做那样的事情,他还可以跟铁默笙共同进退,一起抵抗来自朝廷的压力。
然而铁默笙自己已经被方浩的实力给吓破了胆,和方浩又没有任何交情可言,已经不敢在节度使的位置上逗留,朝廷没给他压力,他自己倒是吓得请辞了。
现在他孤掌难鸣,已经霸气不起了。
没有办法,只能够乖乖的上表请辞,并且建议朝廷裁撤掉朔州节度使这个职务。
对于他的请辞,朝廷也按照对待铁默笙的方式来处理。
批准他辞掉节度使的职务,给他封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
然后将朔州改为省道,为西陇省,设立州县各级,派遣大量地方官入住,同时也迁移大批内地民众过去。
十多万的士兵也裁撤得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军镇就设在朔州。
而这个军镇的总兵就是卢伦英。
朝廷当然知道方浩是在卢伦英的手下提拔起来的,但是卢伦英的家眷都留在京城,朝廷并没有那么担心卢伦英会跟着方浩n。
反而他们希望方浩能够看在卢伦英往日的情面上不去难为他,打消n的念头。
如果真的不过那样的情面朝廷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反正打仗又打不赢的。
现在他们能够赌的也就是方浩在这一段时间内找不到朝廷失德的地方,不会起兵n。
然后希望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掌握到制造大炮和炮弹的技术,拥有对付方浩的能力。
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制造大炮的技术,与他们现在掌握的人口之多,绝对不用担心方浩有那个能力打过来。
这一次朝廷准备往这两个新成立的省道迁移过去的人口,一共有三百万之数。
一方面也缓解内地耕地不足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填充那边地多人少的困境,可以给朝廷缴纳大量的税赋,让朝廷在这两个地方不再只是支出,还能够有回报。
人口多产粮多的话,很快朝廷就能够从税赋上面赚回来。
不过那些农夫也只能够在西陇省和东燕省种地,并不能够自由的移民,不可以去到关外,给方浩的建设发展提供力量。
在通往关外的那几条路上,都会有士兵巡逻,发现往那边去的老百姓,就会抓起来重重的惩罚,严重的甚至可以砍头。
现在朝廷虽然还继续在向方浩支付军饷,但实际上已经将他当成敌国来提防了。11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在批准他辞去军中职务的同时,还给了他一个侯爵,世袭罔替。
这也是在抗击异族入侵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将军,又在边关守了十多年的时间,在职的时候还是正一品的节度使,封侯毫不为过。
同时也应他所请,将节度府给裁撤掉,燕州只留下一个军镇,士兵名额一万五。
以前的十来个军镇,将会变成卫所,或者是干脆裁撤掉。
从此以后,燕州将不会设节度使这个职务,也取消屯田制,所有在那里的边民免除以前流放的罪名,就地入籍,但是五年内不得自行迁移回内地。
同时,在燕州设立省道,为东燕省,设布政使一名,以下分为六府四十九县,派地方官过去管理。
因为现在尧国名义上的边关已经是方浩所占的幽、戎二州,燕州已经不是边关,所以设立省道更为适合。
因为当初朝廷的政策是禁止内地的老百姓向那边迁移,所以现在在燕州那边的人口并不是很多,但是现在改成省道之后,就会迁移一部分人口北上,来填充那片土地。
内地有很多农民已经没有了土地,只能够靠着给那些地主种地,才能够吃得上饭。
只要政策允许他们往北边去,给予他们一定的耕地,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迁移过去的。
虽然是苦寒之地,但是能够在地里刨食,总要比寄人屋檐下要好一点。
至少辛苦劳动还能有一个盼头。
在朝廷对铁默笙的请辞得到批准之后,朔州那边,上官云也上了和铁默笙差不多的辞表。
上官云并不想这样做。
他在朔州当节度使当得好好的,一年吃空饷就能够吃上不少的银子。
何况还有丝路商行这个赚钱的门路。
这几年他每年的财富都在飞速的增涨,这么好的职位,他可不想辞去。
方浩越来越强大是事实,但是他觉得方浩就是在他手下成长起来的,就算是要n,他大不了投降,应该不至于会加害于他。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做几年节度使,为家族挣上更多的财富呢?
可是有铁默笙开了那个头,他就不好继续在那个位置上留着了。
不是不好意思的问题,他好意思得很。
主要是朝廷既然开了那个头,将燕州给弄下来,就不可能让朔州继续存在下去。
王大学士就找过上官云的大儿子,跟他谈起过这件事情,讲到现在方浩开拓了幽戎二州,燕朔二州已经由边关变为腹地,没有必要还部署那么多士兵。
在交谈中,王大学士还盛赞了一番铁默笙激流勇退的智慧,又大谈他们这一派和方浩的渊源。
意思无非是说,我们跟方浩的关系要好得多,你要是恋栈不去,小心我强行撤掉你的职务,到时候方浩只会帮助我们。
在这样的压力下,上官府上连忙修书到朔州,以最快的方式将朝廷的看法传达给上官云。
方浩以前确实是靠着王大学士这一派迅速崛起的,上官云也有这样的担心。
看这个势头,自己要是还不请辞,就会被朝廷强行摘帽子。
自己请辞和朝廷强行摘帽子,那可不是一回事。
像铁默笙一样自己请辞,才能够靠着战功封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以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离开军队,子孙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是被朝廷强行摘帽子,那就不用想着什么侯爵了,大概率是拿一个罪名来将他拿下,全族人都要遭殃。
以前有那样的能力可以让朝廷不敢轻举妄动,可是现在方浩崛起之后,只要王大学士能够调动方浩,靠着大炮火n之力,随便一个军镇就可以将他给灭了。
如果铁默笙没有做那样的事情,他还可以跟铁默笙共同进退,一起抵抗来自朝廷的压力。
然而铁默笙自己已经被方浩的实力给吓破了胆,和方浩又没有任何交情可言,已经不敢在节度使的位置上逗留,朝廷没给他压力,他自己倒是吓得请辞了。
现在他孤掌难鸣,已经霸气不起了。
没有办法,只能够乖乖的上表请辞,并且建议朝廷裁撤掉朔州节度使这个职务。
对于他的请辞,朝廷也按照对待铁默笙的方式来处理。
批准他辞掉节度使的职务,给他封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
然后将朔州改为省道,为西陇省,设立州县各级,派遣大量地方官入住,同时也迁移大批内地民众过去。
十多万的士兵也裁撤得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军镇就设在朔州。
而这个军镇的总兵就是卢伦英。
朝廷当然知道方浩是在卢伦英的手下提拔起来的,但是卢伦英的家眷都留在京城,朝廷并没有那么担心卢伦英会跟着方浩n。
反而他们希望方浩能够看在卢伦英往日的情面上不去难为他,打消n的念头。
如果真的不过那样的情面朝廷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反正打仗又打不赢的。
现在他们能够赌的也就是方浩在这一段时间内找不到朝廷失德的地方,不会起兵n。
然后希望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掌握到制造大炮和炮弹的技术,拥有对付方浩的能力。
如果他们能够掌握制造大炮的技术,与他们现在掌握的人口之多,绝对不用担心方浩有那个能力打过来。
这一次朝廷准备往这两个新成立的省道迁移过去的人口,一共有三百万之数。
一方面也缓解内地耕地不足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填充那边地多人少的困境,可以给朝廷缴纳大量的税赋,让朝廷在这两个地方不再只是支出,还能够有回报。
人口多产粮多的话,很快朝廷就能够从税赋上面赚回来。
不过那些农夫也只能够在西陇省和东燕省种地,并不能够自由的移民,不可以去到关外,给方浩的建设发展提供力量。
在通往关外的那几条路上,都会有士兵巡逻,发现往那边去的老百姓,就会抓起来重重的惩罚,严重的甚至可以砍头。
现在朝廷虽然还继续在向方浩支付军饷,但实际上已经将他当成敌国来提防了。11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