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腹黑老公求抱抱最新章节 > 腹黑老公求抱抱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四十章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远方的鼓声》《雨天炎天》《边境近境》3部作品数字版权授权中国并在亚马逊kindle上架销售的新闻,日前广受关注。向来在数字版权上十分谨慎的村上大叔,也算是跟时髦的当代生活和阅读方式接了轨。村上春树的任何近况总能成为新闻,似已成为定律。不知不觉间,这位以纯文学写作进入文坛的日本作家,已然并入文学畅销书作家之列。

  再回过头去看村上春树的写作生涯,几乎每本都是畅销书。动辄百万册的销量令人瞠目,大量读者在消费着村上:通常是读过一本,就开始渴望下一本诞生。与此同时,村上也不断靠高产维持作品存在的意义。他出作品的节奏和频率在作家圈中不多见,在他的巅峰期,一边写小说还一边从事着文学翻译和编书的工作。

  “要想让这些能力一直处于一定高度,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保持体力。”村上春树说。对怎样保持体力,村上有自己独特的心得。写作和跑步,在他的人生中几乎是同时开始的。30岁出头,已成功写出几部作品的他,发现自己体重激增,体能变差。头脑清醒的他,十分清楚对一个小说作者来说,虽然想象力、理解力和专注力是重要的资质,但要想让这些能力长期处于一定高度,绝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保持体力。随着年纪逐渐增长,这位“陪跑”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仍然坚持在早晨4点起床开始写作,7点吃早餐,然后去跑步,下午搞翻译,晚上听音乐,9点不到就上床。每周6天,每天10公里的长跑锻炼,是66岁的他坚持至今的习惯。在村上春树这里,写作的丰富性与每天钟摆似的生活的单调性,难得一见地集中在一个作家身上。所以,当我们谈到村上春树时,称他为一名“跑步小说家”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

  29岁的爵士咖啡屋老板写出《且听风吟》

  至于跑步,它既是从事专职写作后体重增长的需要,更是一种与写作有着本质性相似之处的爱好。与小说家这一职业一样,马拉松同样需要坚持不懈,同样需要耐力。至少对村上春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

  29岁的村上春树曾是一个在东京千驮谷区拥有3000枚唱片的爵士咖啡屋的老板。白天去访问,你会看见一个围着白围裙在擦玻璃的短发青年,说“我是村上春树。”他的小说《且听风吟》入选日本第22届像新人文学奖,5位评委一致评定村上春树获奖,在日本现代文学人才辈出的大环境下,又一位文学新星诞生了。

  “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村上是以这句话开始小说叙述的,《且听风吟》写了从1970年8月8日到26日,这19天间发生的事。小说呈现出并不复杂的气息。在代表村上文学起步的作品里,有着他现实生活的诸多投射,在一个有着7万人口的海边山城,调酒师杰和东京的大学生物系学生“我”及写小说的鼠之间的友情,随日常生活慢慢铺陈……如今,已年过60岁的村上春树,谈及自己文学之路起步阶段的那段时光,自然是与咖啡、爵士和美酒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写作的缘故,村上龙等日本作家,时常成为他咖啡店的座上宾。那时的村上,并不看日本作家的作品,受西方作家影响巨大的缘故显然是他对西方文学的巨大阅读量,这些使他的作品显示出与其他日本作家截然不同的面目。

  至于跑步,则是他人到中年后写作生涯的副产品。它既是从事专职写作后体重增长的需要,更是一种与写作有着本质性相似之处的爱好。与小说家这一职业一样,马拉松同样需要坚持不懈,同样需要耐力。至少对他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

  这几年来,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村上春树何时能得奖,几乎成了人们关注他的焦点。但在他看来,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在这层意义上,写小说还是很像跑马拉松,对于创作者而言,其动机安安静静、确确实实地存在于自身内部,不向外部去寻求形式与标准。话虽如此,却改变不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无论是《1q84》还是新的随笔集,村上每有新作发布,无一例外都成了畅销书,他的畅销程度,在纯文学创作领域着实是十分罕见的。

  原本,《且听风吟》是要写成一个电影脚本的。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专业学习了7年,在此期间村上春树只是专注于电影脚本的写作。在校时,村上春树和同班同学结了婚。因为最后一学年只有一门课,有大把空闲时间的他就开了咖啡店。当时,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学生村上龙经常去他的店里。年轻时的村上也曾为钱而忧虑。“开这么一个小店,也需要大量的资金。”那时的他来回跑银行筹划贷款,可依然缺钱。每天,咖啡馆从早晨11点营业到凌晨时分。他租借的房子就在附近,方便中间回去休息一下。每天,他的咖啡馆爵士音乐从不间断,那是他喜欢的调调。这也就不难解释他的获奖作品中会出现大量的爵士名曲了。

  只专注写电影脚本的青年,为什么写起了小说呢?村上春树的毕业论文是《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从《关山飞渡》到《2001太空漫游》,论文指出了美国电影的发展与题目在于人与物的移动。他的教授读了论文后,曾建议他写小说试试看。这句话一直印在村上春树的脑海里,于是他索性提笔写了小说,没想到处女作就入选了群像文学新人奖。谁也没想到,这位新人,几乎没有看过日本小说。8年前,因为没什么可看的,他随手拿起了眼门前的谷崎润一郎德文《细雪》读了起来。

  “这篇小说很有意思呢。”虽然村上这么想,但是也没有引发他继续读谷崎润一郎其他小说的兴趣。村上所读的小说,全部是美国文学。当时,他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美国作家哈菲尔德,他对好文章的理解是这样的:写文章既是对自己与围绕在自己周围的物体的距离的描写,不在于感性,而在于准确。在这位美国作家的墓碑上刻着尼采的名句———白昼的光日如何能够了解夜晚黑暗的深度呢。

  一天,村上花1到2小时来写作。当时,一些年轻的编辑也会来到他的店里。因为上过了报纸,所以来店里的客人都知道他在写小说。“村上春树,不是小说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咖啡店老板,让我觉得别扭。”他对自己突如其来的作家身份感到些许不适应。由于咖啡店的经营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他总觉得用于写作的时间不够。

  爱独处的性格成就了小说家的职业生涯

  劝阻的众人当时并没预想到,这个年轻人能作为职业作家生存下去。更没有想到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非得全力以赴不可的性格。这种将店铺交托出去,自己躲到别处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绝不是一个认定了文学之路的年轻人做得来的。

  说起来,村上春树是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他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村上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这种倾向从他年轻时起便一以贯之,始终存在于身上。他曾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坦言,“和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是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许多来。”

  虽如此,村上春树还是年纪轻轻便结了婚。据了解,他结婚的时候才22岁,算得上早婚。也许是通过婚姻,他开始渐渐习惯了和人共同生活。大学毕业后经营一家饮食店,使他认识到了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人无法独自生存下去,这本是理所当然,我却是脚踏实地学到的。”回想起20岁到30岁的那10年,村上说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从四处碰壁之中,他学会了生存的诀窍。倘若没有那艰难的10年的生活体验,恐怕他永远也无法开始写什么小说,即便想写,也写不出来。但话说回来,人的本性是不会极端地发生变化的。希望一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地存于村上春树心中。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他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

  在某种程度上,村上也许是主动地追求孤绝。“对于一个一遇事就想独自躲进壁橱里的人,有谁会抱有好意呢?”村上很早便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职业小说家讨人喜欢这种事,真有可能么或许在世界某个地方有,但至少很难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成年累月不断地写作,同时又能为人喜爱。为人嫌恶、憎恨、轻蔑,似乎倒是更为自然的事情。

  回到他是如何成为一个跑步小说家的?这还得追溯到村上春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那时的他,惨淡经营俱乐部生意。工作很累,但经济状况已慢慢得到了改善。当时的村上,并没有野心要当一个小说家。他只是一心一意想写一篇小说,甚至连个具体的构思都没有,只一味觉得“现在,我大概能写出个像样的东西来”。回到家里,坐在书桌前———好,动手写啦!这时候,他才发现,竟然连一支正儿八经的钢笔都没有。于是,他去新宿的纪伊国屋书店,买回一沓稿纸,和一支1000多日元的水手牌钢笔。对那时的他来说,这是一笔小小的投资。

  写出一部气势恢弘、内容坚实的小说!随着这种渴望的心情越来越强烈。村上写出了最初的两部小说:《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这两部作品基本是为了享受写作的愉悦而写,至于质量,他自己回忆起来也觉得有太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每天,利用工作间隙,村上春树摊开稿纸,断断续续地抽空写上半小时一小时;他支撑着疲惫的躯体,仿佛跟时间竞赛似的奋笔疾书。过了没多久,村上立即认识到采用如此零散的方式写作,即便能写出新颖有趣的东西,也写不出内容深刻、意味幽远的小说。

  他想:“既然上天将当小说家的机会给了我(并非人人皆会碰上这等好运气),我便要尽己所能,完成一本自己也满意的小说,一本就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店铺暂且关门歇业,花上一段时间专心致志来写小说。其实,在那个时候,村上开咖啡店的收入已远远高于当小说家的收入,不过,他还是狠下心忍痛割爱了。他的决定引起了周围许多人的反对,或深表怀疑。“店铺好容易上了轨道,还不如交给什么人去经营,你自个儿爱去哪儿去哪儿,写你的小说得了。”他们纷纷忠告说。确实,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人们的想法的确合情合理。但劝阻的众人当时并没预想到,这个年轻人能作为职业作家生存下去。更没有想到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非得全力以赴不可的性格。这种将店铺交托出去,自己躲到别处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绝不是一个认定了文学之路的年轻人做得来的。

  当村上春树第一部小说写完时,他有了感触,或者说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小说风格。“我深切体会到,可以随心所欲伏案写作而不必介意时间,每日集中精力写故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又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我知道自己体内沉睡着未经挖掘的矿脉,也坚定了信念:如此下去,日后我也能当好小说家。”

  自认并非才华横溢的小说家

  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不管怎样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无须付出太多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村上春树说自己并非这种类型。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

  不过,刚刚成为专业小说家那会儿,村上春树首先面对的问题,却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他多次提到自己是那种不予过问便要长肉的体质。年轻时,由于每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体重才控制在稳定状态。自打开始了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体力逐渐下降,体重则直线上升。

  写作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觉间,村上抽烟越抽越凶。有时一天要抽60支香烟,手指熏成了黄色,浑身上下都发散出浓浓的烟味。这怎么说都对身体不好。既然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的漫长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于是,他在写完《寻羊冒险记》后,正式开始每天跑步锻炼。

  这种对点滴生活习惯的坚持还体现在他的文学翻译生涯的开始。从小学到大学,村上的成绩虽不致羞于拿出手,但是因成绩优秀而受到表扬,或者某门功课考了第一之类的荣耀,却是从未有过。除了极少的例外,学校强制学习的东西,基本都激不起他的兴趣。在成了所谓的“社会人”之后,特别是开始写作之后,他方才明白,对感兴趣的领域和相关的事物,借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追求,才能极其高效地掌握这门知识和技术。比如说翻译,便是在这么一种无师自通的,一点一滴的状态下学习并坚持了下来。

  正是因为翻译西方现代作家的作品,村上的阅读和写作呈现出了一种与日本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面目。成为职业小说家后,让人觉得最高兴的事,是可以早睡早起。他说,以前在开店时代,上床就寝时已然是黎明时分。12点打烊,然后整理、清扫、算账记账,为了缓解兴奋还得聊聊天,喝点儿酒。如此一来二往,马上就到了凌晨3点,将近黎明了。常常是坐在厨房餐桌前独自写着稿子,东方的天空渐渐白将起来。于是乎,一觉醒来睁开眼睛,太阳早已高高悬在中天。写作则帮助他过上了更为“正常”而健康的起居生活。

  坚持跑步这件事,令到村上春树思考什么才是公平。公平,在他看来恐怕得以长远的眼光视之。而这样的观点或许也适用于小说家的职业。“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不管怎样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汩汩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无须付出太多努力。这种人偶尔也有。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如果不手执钢凿孜孜不倦地凿开磐石,钻出深深的孔穴,就无法抵及创作的水源。我打算写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孔穴来。长年累月地坚持这种生活,久而久之,就技术或体力而言,我都能相当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的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水源变匮乏时,也能果决地移往下一个去。”

  人生基本是不公平的。说起每天都坚持跑步,总有人对村上春树表示钦佩:“真是个意志坚强的人啊!”得到表扬,他固然欢喜。然而,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他甚至觉得自己每天坚持跑步与意志的强弱,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我能够坚持跑步20年,恐怕是因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跑步。马拉松并非万人咸宜的运动,就好比小说家并非万人咸宜的职业。我也不是经人推荐才成为小说家的”,这是真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