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三十五章
“卖报!卖报!《大明新闻》,一文钱一份。官府的告示,招工,招官,科考,招兵!想知道详情,就卖《大明新闻》!”报童清脆的声音在广州城内响起。
广州一带读书风气很盛,所以印书的铺子多,卖书的铺子也多。朱云杨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在广州城市里头开创了第一份报纸《大明新闻》。
《大明新闻》乃是大明总参谋部负责发行,所有撰稿c编辑c审核,一律由总参谋部负责。为了扩大部队在广东一带的影响力,朱云杨亲自领队,搞起了这份报纸。
创刊号上,他亲自写了三篇文章。
第一篇就是《大明兴,满清亡!》
第二篇则是《完粮纳税以及打击高利贷》
第三篇乃是《近期要进行的科考事宜公告》
报纸现在大概有现代报纸的幅面,由于可填充的内容暂时不够,所以报纸只有八版。朱云杨先搞了个关于《剃发令》以及《满清屠杀录》的连载。既然是连载,就可以写写停停。完全没有催稿压力。
满清从来不搞针对民间的政策宣传,这个等级森严的王朝政权不需要向百姓们做任何解释,只需要向人民压榨。朱云杨则是反其道行之,实施了政策公开的策略。
配合了《大明新闻》这个报纸,他在总参谋部里面新设了一个机构,政治部。由于政治部未来要负责意识形态问题,不可轻易让别人来做,自己兼任了政治部部长的职务。而《大明新闻》总编辑,秀才出身的黄国忠暂时当上了政治部副部长。
短短几天之内,《大明新闻》的销量就到了每天一千份的水平。朱云杨也不想指望这报纸挣钱,他暂时把《大明新闻》的印刷量定在了一千份。
而朱云杨在此时在总参谋部里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财政预算。
“我计划把野战部队扩充到十万人。所以,能否征集到至少够养活这十万人吃的粮食,至关重要。除了这十万人的部队之外,还需要养活新开办的军工厂的工匠,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完粮纳税的最低底线先定到十五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朱云杨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听他讲话的将领们都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这一路打过来,都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即便是对穷苦百姓不动一毫,但是对官府以及恶霸可是从不放过。让这帮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的人突然间建立起有计划,有预期的去建立一个根据地的概念,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孙武有些糊涂的问道:“王爷,我们让地方上按时交粮食不就行了,既然到地方上的工作组都差不多选拔好了,把他们派出去就行了呗。何必咱们要先搞这个预算?”
黄国忠笑道:“你怎么知道各地有多少田亩,这些田亩应该交多少粮食?”
孙武不乐意了,他质疑道:“让他们交粮食,他们还敢不交?”
黄国忠笑道:“王爷方才已经说了,现在我们是官府啦,这税收就跟养鸡一样啦!咱们自家地面上的鸡不下蛋,你上去一通棒打会管用?你把鸡打死算了。”
朱云杨听了这之后心里头苦笑,古代的人能有这认识,已经不容易,不得不用养鸡来比喻。这境界距离为人民服务实在是太远了。
倒是农民出身的宋光,皱着眉头说道:“王爷,这么干的话,广东本地富户会不会继续欺压手下的佃农?”
听了这么有见识的观点,朱云杨心中一乐。宋光出身于农民被当地的豪强欺压的村落,很明显,他的屁股并没有坐在地主豪强那边。
但是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这点,他问道:“那你觉得应该如何?”
宋光答道:“若是我说,便把豪强的地都给收了,平分给百姓耕种。那时候所收的粮食皆归于国库,百姓若要吃粮,从国库里头支领。这不是更好!”
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青年,朱云杨当然支持土改,但是同样作为工业化教育出来的青年,他很清楚,现在根本不是搞土改的时候。且不说外部环境,仅仅是部队内部,战士也好,将领也好,都没有觉悟自己的阶级性。
中国每一个新朝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有均分土地的阶段。随着自耕农的普及,中国的新王朝都有欣欣向荣的头一百年。但是土地终归还会集中,随着土地的集中,总会有那么一次大的政治动荡,那些有些远见的官僚与皇帝都会尝试在土地集中的时候尝试着再次均分土地。而这些尝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当再次均分土地的努力失败之后,王朝就会不可逆转的走上覆灭的道路。当然,其中还会有些反复,但是那种反复已经是修补匠类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王朝沿着这条覆灭的道路狂奔,直到覆灭的那天真正降临。
当然,他也见过一个看着真正打破了这个循环的时代,工业化的新中国打破了农村土地问题。虽然也有些问题,但是好歹土地被当作生产资料来看待。单纯的农业时代地主已经被连根拔起,而且看不到再次复辟的可能性。
所以他对宋光笑了笑,即便是他的看法依旧没有能够跳出旧时代的圈子,朱云杨依旧不想直接否定他的看法。
朱云杨原本想等到自己完全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推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然部队里头有宋光这样的家伙,他就提出了与减租减息有关的一个配套措施。
朱云杨说道:“我等需要人投军,而且我不想要那帮只想着浑水摸鱼的人。所以,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政策。每个村,每个乡,都有一定的招兵名额。凡是通过我等身体检查,并且得到通过的人家,可以得到从我们这里得到降低借钱利息的好处。就是优待军人家属!”
这就是一个简化版的减租减息,朱云杨不没收地方上的私人土地,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投军者若是能够当上兵,若他家是佃农,原则上须按照当地前的原租额减低二成五,地租上限不得超过三成五。
同时承认当地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军人家属的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
同时他派出一部分受过政策教育的兄弟到已经控制的各个农村去,由他们来确定没有地主将自己的赋税转嫁给佃农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这些佃农家中有人投军,并且得到了部队认可。
虽然朱云杨这充满了功利性质的行动只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征集良家子入伍,不过好歹算是照顾了自家兄弟,宋光也就不再提更深入的社会革命了。
朱云杨就把讨论的问题再次转回到最初的那个议题,“我们必须建立起预算制度。我们要是想让百姓们能够少纳粮,那就得双管齐下,首先就是完粮纳税,谁都不能不纳粮不纳税。而且不能让地主士绅层层加码。而且我们先做出一个预算之后,就能就米下锅,知道我们每年要向地方上征收多少税款。咱们有了节制,才能禁止附庸咱们的那帮人尽量不胡作非为。”
说完这些,不管是听明白还没听明白,众将都沉思起来。后勤部部长林生说道:“王爷,管纳税的是地方上的官吏,我们难道自己派人当官吏么?”
“林大人有什么意见么?”他问道。部队经过强化教育之后,认字,会基本算术的战士越来越多,后勤部们是个非常需要数学知识的部门,林生可没少从中选出优秀的战士从事后勤工作。
林生答道:“王爷,咱们现在没那么多人可用。”
朱云杨笑道:“这个没问题,我已经准备开始科考,虽然不会很多,定然会有一批人想出来当官混口饭吃。到时候我们管好这帮人就行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广州一带读书风气很盛,所以印书的铺子多,卖书的铺子也多。朱云杨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在广州城市里头开创了第一份报纸《大明新闻》。
《大明新闻》乃是大明总参谋部负责发行,所有撰稿c编辑c审核,一律由总参谋部负责。为了扩大部队在广东一带的影响力,朱云杨亲自领队,搞起了这份报纸。
创刊号上,他亲自写了三篇文章。
第一篇就是《大明兴,满清亡!》
第二篇则是《完粮纳税以及打击高利贷》
第三篇乃是《近期要进行的科考事宜公告》
报纸现在大概有现代报纸的幅面,由于可填充的内容暂时不够,所以报纸只有八版。朱云杨先搞了个关于《剃发令》以及《满清屠杀录》的连载。既然是连载,就可以写写停停。完全没有催稿压力。
满清从来不搞针对民间的政策宣传,这个等级森严的王朝政权不需要向百姓们做任何解释,只需要向人民压榨。朱云杨则是反其道行之,实施了政策公开的策略。
配合了《大明新闻》这个报纸,他在总参谋部里面新设了一个机构,政治部。由于政治部未来要负责意识形态问题,不可轻易让别人来做,自己兼任了政治部部长的职务。而《大明新闻》总编辑,秀才出身的黄国忠暂时当上了政治部副部长。
短短几天之内,《大明新闻》的销量就到了每天一千份的水平。朱云杨也不想指望这报纸挣钱,他暂时把《大明新闻》的印刷量定在了一千份。
而朱云杨在此时在总参谋部里头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财政预算。
“我计划把野战部队扩充到十万人。所以,能否征集到至少够养活这十万人吃的粮食,至关重要。除了这十万人的部队之外,还需要养活新开办的军工厂的工匠,以及其他非战斗人员,完粮纳税的最低底线先定到十五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朱云杨在会议上侃侃而谈,听他讲话的将领们都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这一路打过来,都是走到哪里抢到哪里。即便是对穷苦百姓不动一毫,但是对官府以及恶霸可是从不放过。让这帮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的人突然间建立起有计划,有预期的去建立一个根据地的概念,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们了。
孙武有些糊涂的问道:“王爷,我们让地方上按时交粮食不就行了,既然到地方上的工作组都差不多选拔好了,把他们派出去就行了呗。何必咱们要先搞这个预算?”
黄国忠笑道:“你怎么知道各地有多少田亩,这些田亩应该交多少粮食?”
孙武不乐意了,他质疑道:“让他们交粮食,他们还敢不交?”
黄国忠笑道:“王爷方才已经说了,现在我们是官府啦,这税收就跟养鸡一样啦!咱们自家地面上的鸡不下蛋,你上去一通棒打会管用?你把鸡打死算了。”
朱云杨听了这之后心里头苦笑,古代的人能有这认识,已经不容易,不得不用养鸡来比喻。这境界距离为人民服务实在是太远了。
倒是农民出身的宋光,皱着眉头说道:“王爷,这么干的话,广东本地富户会不会继续欺压手下的佃农?”
听了这么有见识的观点,朱云杨心中一乐。宋光出身于农民被当地的豪强欺压的村落,很明显,他的屁股并没有坐在地主豪强那边。
但是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这点,他问道:“那你觉得应该如何?”
宋光答道:“若是我说,便把豪强的地都给收了,平分给百姓耕种。那时候所收的粮食皆归于国库,百姓若要吃粮,从国库里头支领。这不是更好!”
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青年,朱云杨当然支持土改,但是同样作为工业化教育出来的青年,他很清楚,现在根本不是搞土改的时候。且不说外部环境,仅仅是部队内部,战士也好,将领也好,都没有觉悟自己的阶级性。
中国每一个新朝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有均分土地的阶段。随着自耕农的普及,中国的新王朝都有欣欣向荣的头一百年。但是土地终归还会集中,随着土地的集中,总会有那么一次大的政治动荡,那些有些远见的官僚与皇帝都会尝试在土地集中的时候尝试着再次均分土地。而这些尝试无一例外的失败了。当再次均分土地的努力失败之后,王朝就会不可逆转的走上覆灭的道路。当然,其中还会有些反复,但是那种反复已经是修补匠类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王朝沿着这条覆灭的道路狂奔,直到覆灭的那天真正降临。
当然,他也见过一个看着真正打破了这个循环的时代,工业化的新中国打破了农村土地问题。虽然也有些问题,但是好歹土地被当作生产资料来看待。单纯的农业时代地主已经被连根拔起,而且看不到再次复辟的可能性。
所以他对宋光笑了笑,即便是他的看法依旧没有能够跳出旧时代的圈子,朱云杨依旧不想直接否定他的看法。
朱云杨原本想等到自己完全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推行“减租减息”的政策。既然部队里头有宋光这样的家伙,他就提出了与减租减息有关的一个配套措施。
朱云杨说道:“我等需要人投军,而且我不想要那帮只想着浑水摸鱼的人。所以,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政策。每个村,每个乡,都有一定的招兵名额。凡是通过我等身体检查,并且得到通过的人家,可以得到从我们这里得到降低借钱利息的好处。就是优待军人家属!”
这就是一个简化版的减租减息,朱云杨不没收地方上的私人土地,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投军者若是能够当上兵,若他家是佃农,原则上须按照当地前的原租额减低二成五,地租上限不得超过三成五。
同时承认当地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军人家属的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
同时他派出一部分受过政策教育的兄弟到已经控制的各个农村去,由他们来确定没有地主将自己的赋税转嫁给佃农的事情。当然,前提是这些佃农家中有人投军,并且得到了部队认可。
虽然朱云杨这充满了功利性质的行动只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征集良家子入伍,不过好歹算是照顾了自家兄弟,宋光也就不再提更深入的社会革命了。
朱云杨就把讨论的问题再次转回到最初的那个议题,“我们必须建立起预算制度。我们要是想让百姓们能够少纳粮,那就得双管齐下,首先就是完粮纳税,谁都不能不纳粮不纳税。而且不能让地主士绅层层加码。而且我们先做出一个预算之后,就能就米下锅,知道我们每年要向地方上征收多少税款。咱们有了节制,才能禁止附庸咱们的那帮人尽量不胡作非为。”
说完这些,不管是听明白还没听明白,众将都沉思起来。后勤部部长林生说道:“王爷,管纳税的是地方上的官吏,我们难道自己派人当官吏么?”
“林大人有什么意见么?”他问道。部队经过强化教育之后,认字,会基本算术的战士越来越多,后勤部们是个非常需要数学知识的部门,林生可没少从中选出优秀的战士从事后勤工作。
林生答道:“王爷,咱们现在没那么多人可用。”
朱云杨笑道:“这个没问题,我已经准备开始科考,虽然不会很多,定然会有一批人想出来当官混口饭吃。到时候我们管好这帮人就行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