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编几个小故事吧
众人悲切之余,也对郭松的来历很好奇。他们都是赵夫子的学生c朋友,却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个让他倍感骄傲的学生。
郭松取出一些银两交给老妇人,叹息道:“当年老先生教我读书习字,我未曾教学费。这些钱,就给老夫人补贴家用吧。”
老妇人收过钱,奇怪道:“你姓甚名谁,哪里人士?”
郭松道:“在下郭松,在西柏亭教书。”
“哦?原来是西柏亭夫子。”众人恍然大悟,他们当中还是有见过他的人。一时间议论纷纷,郭松的名号,在冀州已经算是人人皆知了。年仅十五岁,却门生弟子数百人,虽然教的都是出身寒门的小孩,但假以时日,他们长大成人在地方官署任职之后,自然会把郭松这个启蒙老师捧上去。
老妇人道:“既然是西柏亭的夫子,又和老爷有师徒之义,老妪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想请小夫子写一篇悼文。”
写悼文,并不算什么难事。郭松答应下来,“好。”
赵夫子教书育人几十年,在毋极县周边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加上郭松在此读书的消息传了出去,张婉芸做主,有甄氏家族承办这位“师祖”的葬礼。不少士人也都来参加,一时间门庭若市。
郭松在葬礼上念了悼文,并负责抬棺材,送赵夫子最后一程。
葬礼过去几天,郭松的名望再度飙升。赵夫子是经学大师马融的学生,郭松自然算是马融的徒孙。这种师承关系,在赵夫子其他学生身上没什么实际意义,毕竟赵夫子本人教学水平相当有限。
可放到郭松这个名师身上,那立刻就成了名师出高徒的典型!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下层士人的孩子,这帮人只要有一点脸上贴金的机会都不会放过。既然郭松是马融的徒孙,这些士人的孩子自然也就成了马融的门生弟子。
本来,郭松的名头并不算多么金光闪闪,他只能算是“启蒙老师”。不过学生多,家长们自然要捧一下。可攀上了马融这一师承关系之后,那就是镀了金的招牌。学生家长们再也不必担心“拿不出手”,底气足了,宣传起来自然卖力。
张婉芸取笑道:“早知如此,你就该做他师弟,那你就成了马融的亲传弟子。”
“别笑话我了。”郭松也觉得这事情有点离谱,可自己确实沾了好处,“我本来还想拜蔡邕c郑玄等人为师,这下子没戏了。”
“你啊,还是年轻。”张婉芸毕竟是“土著”,非常了解汉末的情况,道:“名望这东西,只要有,那就是好的!蔡邕等人虽然也有声望,可比马融还是低了一头。再说了,你是师侄,他们不仅要照顾你,还不能压你一头。你若是徒弟,那你的名望就得分给他。”
顿了顿,张婉芸又道:“等过完年,我张罗一下清谈会,喝茶c赏月,让你和名士们畅谈风月。还需要找人把你的事情编撰一番,用于传播。”
“编故事?”郭松想了想,问道:“什么类型的故事比较好?”
张婉芸笑道:“要当神童,就得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要当将相,就得有‘王佐之才’的评价。不过赵夫子既然说你是‘瑚琏’,就可以编造一两个类似的故事。”
“子贡是外交家,比不了。”赵夫子对他的评价其实并不算准确。外交c军事c内政,郭松都会一点,但都不精通,纸上谈兵的成分更大一些。这十年来,在女娲村倒也锻炼出了当“村长”的本事,离子贡那种“一使而变五国之运”的水平,差了十万八千里。
张婉芸建议道:“最近最大的事情,就是女娲村村长当了县令的事情,你既然和他有旧,可借此宣传一下。”
“这个嘛”郭松想了想,一拍大腿,道:“我的确有个主意。”
于是赶紧给王大眼写了一封信,与他商议这件事情。内容很简单,就是王大眼赴任前,向郭松请教治理之道。郭松便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是广散家财,第二是任人唯贤,第三是奉公执法。遣词造句,人物性格,都在百多字的小故事里展现出来。塑造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官吏与一个足智多谋的智者形象。
王大眼也正需要形象包装,立刻同意了此事,并安排下属去传播。编故事,搞谣言,他们早已熟门熟路。这种简单的形象营销手段,在现代营销行业,也就价值三千工资一个月。
果不其然,一月之内,“瑚琏之器”的评语就和郭松联系在了一起。郭松也借此成功举办了两场茶话会,一边品茶,一边指点江山,会后则把席间的一些“趣事”传出去。
比如郭松懂炒茶,对于品茶有一番“风雅”的见解云云。汉末的茶艺水平基本等于零,茶叶都还是打磨成粉。郭松随便不过制作几斤“叶子茶”,便足以领先。
郭松熟读《世说新语》,“编造”这种小故事,信手拈来,名望也随着这些小故事的转播,逐渐的扩散开去。
是日,郭松正在给甄俨兄弟上课,讲解论语。忽然传来一阵女娃子的娇笑声,四个女孩子在丫鬟们的簇拥下走进了院子,最大的女孩大约十三四岁,最小才三岁左右。
甄俨很不高兴,走出去说:“你们到别的地方玩去。这是读书的地方,女人不能进来!”
年龄最大的女孩快步跑过来,伸手就拧着甄俨的耳朵,教训道:“好小子。居然给姐姐脸色看!来,让我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教你的?”
说罢便不管不顾推开教室门,完全就是个刁蛮大小姐的派头。
郭松手里拿着戒尺,饶有兴趣的看着她,道:“姑娘有何见教?”
甄姜和他只有一面之缘,对他小时候的印象并不深,所以根本没认出来。见他长得俊秀,文质彬彬的书生样貌,不由得脸红了一下。她一个大家闺秀,极少离开家门。郭松虽然不算顶级帅哥,但也比她府上这些兄弟c仆役好看许多。“你是谁?怎么在我家?”
甄尧道:“头发长见识短!看这衣服就知道,这是咱们的教书先生!”
“就是!”甄俨躲在一边,揉着自己发痛的耳朵,不满道:“先生,你教教她,一个女人家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郭松对这个小丫头有点印象,十年不见,也出落得亭亭玉立,继承了张婉芸的美貌与好身材,才十四岁,就已经有点女人味了。
“小生郭松,来府上教书的。姑娘闯入学堂可是也想读书?”
甄姜的回答出乎意料,“女人读什么书。”
郭松微笑道:“虽然女人大都在家相夫教子。可若是不读书,哪里懂得夫妻相处的办法,又怎么教育子女成才呢?”
甄姜道:“读了书可就嫁不出去了。”
“对。女人读书无用,反倒是学了奸邪之事,不守妇道。”甄俨兄弟立刻表示同意。
郭松举起戒尺狠狠的抽了他们兄弟,教训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当今之世,女子虽不能出将入相。但读书习文,匡正丈夫,教化子女,亦是报效国家。你们以后若是娶了不读书的女子,就教不出有出息的子女。你们母亲就是因为读了书,所以才敦促你们好好读书。”
甄俨道:“女人出嫁之后,便是夫家的人,是非对错与娘家有何关系?就算女子识字,也只须熟读《女诫》,就能相夫教子,懂得妇道。”
女人不能读书。原因是很多的,比如家庭的经济问题,在工业革命之前,大部分普通人家只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别说女子,就是男丁,也照样可能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兄长。即使到了现代,穷困家庭也会做出类似的抉择。
再其次就是生产力的问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足以让女性和男性“公平竞争”的地步。没有机械化做支撑,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游牧社会,都几乎找不到比“妻子”更适合女人的职业。即使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女人也依然受限于自己的生理问题,在很多职业上竞争不过男性。
但在郭松眼里,女人读书,是属于“人权”。尽管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可她们理应和男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
“你们想想,若是女子不读书。你们在外操劳了一天,回到家,你们的妻子连一句安慰的话都不会说,岂不是很无趣?何况夫妻吟诗作对c行风雅之事,不正是君子修身齐家之道么?”
甄俨道:“要这些事情作甚?那青楼女子最善诗词音乐,用以取悦男人,既然是良家女子,学这些难道是为了勾搭野汉子?何况只要妻妾顺服,我在外操劳了回家,有气撒气,有火撒火,岂不快哉?若是读了书,伶牙俐齿,保不齐还要反几句,哪有快乐可言?”
甄尧在一旁附和道:“哥哥说的没错。我爹就经常被娘顶嘴,一个妇道人家,却敢对丈夫出言不逊,实在可气!何况她读了那些书,也没见有什么用,既不能做官,也不能种地。我们兄弟俩读的书,都是求访名师学来的。和女人有何关系?”
“正是!”甄俨义正辞严道:“女子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我娘倒好,从来不把我爹当回事,若是读了书就是如此不守妇道,不懂礼数,读书何用?”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郭松取出一些银两交给老妇人,叹息道:“当年老先生教我读书习字,我未曾教学费。这些钱,就给老夫人补贴家用吧。”
老妇人收过钱,奇怪道:“你姓甚名谁,哪里人士?”
郭松道:“在下郭松,在西柏亭教书。”
“哦?原来是西柏亭夫子。”众人恍然大悟,他们当中还是有见过他的人。一时间议论纷纷,郭松的名号,在冀州已经算是人人皆知了。年仅十五岁,却门生弟子数百人,虽然教的都是出身寒门的小孩,但假以时日,他们长大成人在地方官署任职之后,自然会把郭松这个启蒙老师捧上去。
老妇人道:“既然是西柏亭的夫子,又和老爷有师徒之义,老妪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想请小夫子写一篇悼文。”
写悼文,并不算什么难事。郭松答应下来,“好。”
赵夫子教书育人几十年,在毋极县周边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加上郭松在此读书的消息传了出去,张婉芸做主,有甄氏家族承办这位“师祖”的葬礼。不少士人也都来参加,一时间门庭若市。
郭松在葬礼上念了悼文,并负责抬棺材,送赵夫子最后一程。
葬礼过去几天,郭松的名望再度飙升。赵夫子是经学大师马融的学生,郭松自然算是马融的徒孙。这种师承关系,在赵夫子其他学生身上没什么实际意义,毕竟赵夫子本人教学水平相当有限。
可放到郭松这个名师身上,那立刻就成了名师出高徒的典型!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中下层士人的孩子,这帮人只要有一点脸上贴金的机会都不会放过。既然郭松是马融的徒孙,这些士人的孩子自然也就成了马融的门生弟子。
本来,郭松的名头并不算多么金光闪闪,他只能算是“启蒙老师”。不过学生多,家长们自然要捧一下。可攀上了马融这一师承关系之后,那就是镀了金的招牌。学生家长们再也不必担心“拿不出手”,底气足了,宣传起来自然卖力。
张婉芸取笑道:“早知如此,你就该做他师弟,那你就成了马融的亲传弟子。”
“别笑话我了。”郭松也觉得这事情有点离谱,可自己确实沾了好处,“我本来还想拜蔡邕c郑玄等人为师,这下子没戏了。”
“你啊,还是年轻。”张婉芸毕竟是“土著”,非常了解汉末的情况,道:“名望这东西,只要有,那就是好的!蔡邕等人虽然也有声望,可比马融还是低了一头。再说了,你是师侄,他们不仅要照顾你,还不能压你一头。你若是徒弟,那你的名望就得分给他。”
顿了顿,张婉芸又道:“等过完年,我张罗一下清谈会,喝茶c赏月,让你和名士们畅谈风月。还需要找人把你的事情编撰一番,用于传播。”
“编故事?”郭松想了想,问道:“什么类型的故事比较好?”
张婉芸笑道:“要当神童,就得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要当将相,就得有‘王佐之才’的评价。不过赵夫子既然说你是‘瑚琏’,就可以编造一两个类似的故事。”
“子贡是外交家,比不了。”赵夫子对他的评价其实并不算准确。外交c军事c内政,郭松都会一点,但都不精通,纸上谈兵的成分更大一些。这十年来,在女娲村倒也锻炼出了当“村长”的本事,离子贡那种“一使而变五国之运”的水平,差了十万八千里。
张婉芸建议道:“最近最大的事情,就是女娲村村长当了县令的事情,你既然和他有旧,可借此宣传一下。”
“这个嘛”郭松想了想,一拍大腿,道:“我的确有个主意。”
于是赶紧给王大眼写了一封信,与他商议这件事情。内容很简单,就是王大眼赴任前,向郭松请教治理之道。郭松便给了他三条建议,第一是广散家财,第二是任人唯贤,第三是奉公执法。遣词造句,人物性格,都在百多字的小故事里展现出来。塑造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官吏与一个足智多谋的智者形象。
王大眼也正需要形象包装,立刻同意了此事,并安排下属去传播。编故事,搞谣言,他们早已熟门熟路。这种简单的形象营销手段,在现代营销行业,也就价值三千工资一个月。
果不其然,一月之内,“瑚琏之器”的评语就和郭松联系在了一起。郭松也借此成功举办了两场茶话会,一边品茶,一边指点江山,会后则把席间的一些“趣事”传出去。
比如郭松懂炒茶,对于品茶有一番“风雅”的见解云云。汉末的茶艺水平基本等于零,茶叶都还是打磨成粉。郭松随便不过制作几斤“叶子茶”,便足以领先。
郭松熟读《世说新语》,“编造”这种小故事,信手拈来,名望也随着这些小故事的转播,逐渐的扩散开去。
是日,郭松正在给甄俨兄弟上课,讲解论语。忽然传来一阵女娃子的娇笑声,四个女孩子在丫鬟们的簇拥下走进了院子,最大的女孩大约十三四岁,最小才三岁左右。
甄俨很不高兴,走出去说:“你们到别的地方玩去。这是读书的地方,女人不能进来!”
年龄最大的女孩快步跑过来,伸手就拧着甄俨的耳朵,教训道:“好小子。居然给姐姐脸色看!来,让我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东西教你的?”
说罢便不管不顾推开教室门,完全就是个刁蛮大小姐的派头。
郭松手里拿着戒尺,饶有兴趣的看着她,道:“姑娘有何见教?”
甄姜和他只有一面之缘,对他小时候的印象并不深,所以根本没认出来。见他长得俊秀,文质彬彬的书生样貌,不由得脸红了一下。她一个大家闺秀,极少离开家门。郭松虽然不算顶级帅哥,但也比她府上这些兄弟c仆役好看许多。“你是谁?怎么在我家?”
甄尧道:“头发长见识短!看这衣服就知道,这是咱们的教书先生!”
“就是!”甄俨躲在一边,揉着自己发痛的耳朵,不满道:“先生,你教教她,一个女人家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郭松对这个小丫头有点印象,十年不见,也出落得亭亭玉立,继承了张婉芸的美貌与好身材,才十四岁,就已经有点女人味了。
“小生郭松,来府上教书的。姑娘闯入学堂可是也想读书?”
甄姜的回答出乎意料,“女人读什么书。”
郭松微笑道:“虽然女人大都在家相夫教子。可若是不读书,哪里懂得夫妻相处的办法,又怎么教育子女成才呢?”
甄姜道:“读了书可就嫁不出去了。”
“对。女人读书无用,反倒是学了奸邪之事,不守妇道。”甄俨兄弟立刻表示同意。
郭松举起戒尺狠狠的抽了他们兄弟,教训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当今之世,女子虽不能出将入相。但读书习文,匡正丈夫,教化子女,亦是报效国家。你们以后若是娶了不读书的女子,就教不出有出息的子女。你们母亲就是因为读了书,所以才敦促你们好好读书。”
甄俨道:“女人出嫁之后,便是夫家的人,是非对错与娘家有何关系?就算女子识字,也只须熟读《女诫》,就能相夫教子,懂得妇道。”
女人不能读书。原因是很多的,比如家庭的经济问题,在工业革命之前,大部分普通人家只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别说女子,就是男丁,也照样可能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兄长。即使到了现代,穷困家庭也会做出类似的抉择。
再其次就是生产力的问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没有发展到足以让女性和男性“公平竞争”的地步。没有机械化做支撑,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游牧社会,都几乎找不到比“妻子”更适合女人的职业。即使发展到互联网时代,女人也依然受限于自己的生理问题,在很多职业上竞争不过男性。
但在郭松眼里,女人读书,是属于“人权”。尽管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可她们理应和男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
“你们想想,若是女子不读书。你们在外操劳了一天,回到家,你们的妻子连一句安慰的话都不会说,岂不是很无趣?何况夫妻吟诗作对c行风雅之事,不正是君子修身齐家之道么?”
甄俨道:“要这些事情作甚?那青楼女子最善诗词音乐,用以取悦男人,既然是良家女子,学这些难道是为了勾搭野汉子?何况只要妻妾顺服,我在外操劳了回家,有气撒气,有火撒火,岂不快哉?若是读了书,伶牙俐齿,保不齐还要反几句,哪有快乐可言?”
甄尧在一旁附和道:“哥哥说的没错。我爹就经常被娘顶嘴,一个妇道人家,却敢对丈夫出言不逊,实在可气!何况她读了那些书,也没见有什么用,既不能做官,也不能种地。我们兄弟俩读的书,都是求访名师学来的。和女人有何关系?”
“正是!”甄俨义正辞严道:“女子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可我娘倒好,从来不把我爹当回事,若是读了书就是如此不守妇道,不懂礼数,读书何用?”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