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上帝和爱人如己,你就会爱我
04一18下午4:24(发)
https:baidu/pa/c/360d一n/ip/377560496htl
豆瓣文章:《终极对决:释迦摩尼大战耶稣基督》
照理说,全球宗教pk战“打”到现在应该可以宣告“闭幕”了。接下去我要做的,就是对惨烈的淘汰赛中唯一的幸存者——基督教进行深入剖析。
然而在用“绝对估值法”对基督教进行全方位扫描之前,我还想再来谈谈佛教和基督教的异同。
中国人的信仰
有人说,上面你不已经在对印度诸教的分析中把佛教一同一ut了吗?不是已经得出了“基督教胜出”的结论了吗?怎么这会儿又要回头再让释迦摩尼大战耶稣基督呢?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人来说,在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世俗价值观方面,儒家的影响无疑是最致命的,但如果上升到宗教层面,则佛教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儒道两家的总和。
正如我上文说的,儒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形而上的宗教体系,根本无法满足中国人对宗教的需求。而道家虽然发展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它在与佛教长期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
因为与道教相比,佛教有一套非常精美的看起来更加完善的形而上的教义体系,而且有一套比道教宫观制度系统得多的寺庙制度,以及比道教宫观戒律严格得多的佛教寺庙戒律。佛教深邃的哲学内涵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感觉很“靠谱”,而佛教相对容易而系统的信仰修炼体系又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觉得很“靠谱”。说的通俗点,佛教提供了一套比道教看起来更“靠谱”的从现实的“痛苦”及“无常”中得救解脱的方法。
用冯仑的话说,不管什么宗教,核心都是提出了一整套管理的办法,而佛教倡导仁慈不自私,否定世俗世界的种种繁华和诱惑,教人通过苦修来达成自我克制并最终实现压抑一切内心罪恶的的终极生命状态,正所谓“无欲则刚”,而能达到这种完全“无欲”的境界就称得上是佛了。
看上去挺“靠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系,加上佛教所强调的“放下执念”的教义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民族c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特定精神需要。在中国,佛教更是成功实现了与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思想“和而不同”的外来宗教本土化的“华丽转身”。因此随着佛教在中国人信仰层面的逐渐上位,道教则相应的逐渐降格,到了宋元以后,就成了书符念咒,遂鬼驱魔的玩样儿。
因此对普通的中国人——更准确的说是汉人来说,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前,他们一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压根说出个明确的宗教信仰来,即儒道释“三教合一”,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信哪家;另一种就是自认为是纯正的佛教徒,尽管他们所信的佛教中早已不自觉的参入了许多其他宗教的元素。这是因为东方的儒道释三大宗教,都属于自然宗教,都很强调“和谐”,不会对其他宗教有很强的排斥和敌视。这和中东的天启宗教(犹太教c基督教c教c摩尼教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东方打不起宗教战争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我们会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妻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许下某种愿而在佛前持斋一月或一年,而她的丈夫则是一个儒家的学者,但却能对妻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宽容。然而在西方,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丈夫是基督徒,而妻子是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在《西游记》中,“三教合一”的理念中演绎得极其生动而自然。众所周知,《西游记》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佛经的故事。这显然是个佛教故事。但在吴承恩的笔下,这个佛教故事里不但有如来佛祖c四大菩萨c阿难迦叶等佛教系统中的“原班人马”,还请来了玉皇大帝c太上老君等原属于道教系统的角色,另外还有大量佛教来到中国之前就在中国民间流传着的各种神祗,比如王母娘娘c哪吒c二郎神c福禄寿三星c东海龙王c土地公等等各种角色,他们大多出自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山海经》c《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然而最后都被本土化后的佛教“和谐”了。
事实上,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神c仙c妖c魔c鬼c怪的概念是混杂在一起的。中国人讲到宗教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各路神仙保佑”,因为中国人在信仰上不得不面对来自上古神话传说c原始自然神崇拜c祖先崇拜以及道教和佛教中的众多神祗,每个神祗的来历和能力都不一样,中国人压根搞不清也不高兴去搞清楚到底哪个是真神。尽管从辞源上说,“神”的概念是属于儒教的,“仙”的概念是属于道教的,只有“佛”的概念才是属于佛教的,但中国人不管,反正你们都很厉害,我一个都不敢得罪。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所有的神仙佛都集中起来大战五百回合,看看谁的法力更高强。
因此今天有很多没有特定宗教信仰却又在寻找信仰的中国人会想到“如果佛祖跟耶稣打架,谁会赢”之类的荒诞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博学之士”会想出“上帝c耶稣c耶和华c安拉c奥丁c宙斯c盖亚c撒旦c元始天尊c太上老君c如来佛c盘古c女娲谁最厉害”之类的雷人问题。
说到底,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自古缺乏明确宗教信仰意识的国度里,老百姓不自觉地把各种宗教概念全部塞入了他们能接触到的相对最“靠谱”的佛教这个大熔炉中,当一个中国的年轻人被“你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我们死也要在一起”,“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希望可以感动上天”这样的歌词所感动的时候,他已经无意识的成为了一个佛的信徒——佛教灵魂转世的理念早已植入了除了少数基督徒和以外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正源于此,我不得不再次请释迦摩尼佛出来与耶稣基督“大战”三百回合。如果不让佛教和基督教正面对抗一下,无论是我还是任何一个没有从小受到过基督教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很难完全匍匐在上帝的容光之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无神论者的眼中,宗教似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粗看上去,佛教和基督教也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佛教说要戒酒肉;基督教说饕餮(贪食)是罪。
佛教说要戒女色;基督教说奸淫是罪。
佛教说要放下仇恨,冤冤相报何时了,地藏王菩萨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基督教说暴怒(愤怒)是罪,耶稣说:“如果一个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也让他打”(我不被你打,我被谁打)。
佛教说人的本性是洁净的,只是在现世中染上了污垢;基督教说亚当夏娃最初也是没有罪性的,只是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造成了原罪。
佛教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基督教说“天国在你心中”。
佛教说,佛祖为了解脱世人的苦难,自己受尽人间苦难的折磨,最后觉悟升天;基督教说,耶稣为了拯救全人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最后复活升天。
然而事实上,佛教和基督教是有本质区别的。
真正了解佛教的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佛教更像是哲学而非宗教。尤其是释迦摩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并没有怎么谈到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之类的问题。释迦摩尼没有说自己是神,也不认为世界上有神,他只是说自己是已经觉悟的人。他不关心世界本身如何,他只关心人的内心(意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说,释迦摩尼最初所悟到的并不是神,而是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本质上是一套心理学上的自律理论。因此释迦摩尼的思想其实是一种无神论的思想——这集中表现在佛教的三个基本观点:空观c唯心观和无常观。
佛教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空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是对空观最经典的阐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不是好色c色情的意思,而是指的人世间一切有形的物质,通俗的说就是“花花世界”。
佛教修炼的核心要义就是把人心中的“色”去除掉,变回到“空”的状态,所以出家人要做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禅宗六祖慧能法师有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空观。
佛教还认为相由心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你眼睛睁开了,看到它了,它就存在了,眼睛闭起来了,看不到它了,它就不存在了。六祖又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外界的一切变化都源自你内心的变化,控制了内心也就控制了世界。这就是唯心观。
在唯物论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会觉得空观和唯心观非常扯淡,现实世界中那么多东西不是明摆着的吗?不是眼能见,手能摸,嘴能尝的吗?怎么可能一切都是空的呢?怎么可能你看见了它就是存在的,你眼睛比起来它就不存在了呢?客观世界的存在怎么能用你的主观感受来否定呢?
然而与深邃的佛学相比,唯物主义显然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是一种极其浅薄的认识论——但正因为它简单易理解,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簇拥。事实上,仔细看过我第六章中关于量子力学知识的朋友可能已经能感受到佛教所说的空观和唯心观并不是那么扯淡的事。因为量子力学的研究表明,物质分解到最后的确是空,而人对事物的观察本身的确会改变事物的形态。这也是眼下各大寺院僧人在传播佛法的时候用的最多的科学抓手。
既然一切都是空,那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到底是什么呢?佛教说是“无常”。
所谓“诸行无常”,就是说整个宇宙中一切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是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规律可循,宇宙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无常的现象,都是无常的一部分。比如《圣斗士星矢》中,佛祖回答沙加说:“沙加,你忘了吗?死也是无常的一种。”又如《大话西游》中,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对周星驰扮演的至尊宝说:“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在佛教看来,人本来就是天的一部分,人和天本来就是一体的,人一切的痛苦都源于无法与天相合,所以生还是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即进入“大自在”的状态。
所以说,既然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空的,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不变的规律可循,那就没有造物主和受造之物的区别了,这是一元论的世界观,自然是一种无神论的世界观——因为没有人和神的区别。如果一定要分人和神,那么就是人也可以成神,神也可以成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关键看你的心怎么变,所以释迦摩尼的心觉悟了,他就成了神(佛陀)。
之所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很多佛教思想有这个神那个神,这个佛那个佛,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这个天王那个天王,都是后人逐渐把释迦摩尼的哲学思想加工成一个系统的宗教体系的产物。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而根据空观c唯心观和无常观,佛教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现实世界,认为现世的一切都是肮脏的,而人本来是天的一部分,所以人的本质是纯洁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人在现世中受到种种的缠绕,把人的心给弄脏了,无法重新和天相合了。所以人的灵魂就永远在生生死死之间轮回往复,投胎转世,却永远找不到归宿。
那怎样才能解脱呢?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是有因果报应的,这辈子多做善事,下辈子就投好胎,这辈子多做恶事,下辈子就投坏胎。沙加有一个绝招,叫“六道轮回”(天道c阿修罗道c人道c畜生道c饿鬼道c地狱道),就是说根据你前世积的德或者作的孽,上天会判定你来世投胎到哪个道里去。像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极其恐怖的。佛教以此来规劝(恐吓)人多做善事,多积德,好让自己下辈子去好一点的道里混,如果这辈子作恶实在太多,那下辈子只能去“无间道”里混了。
看过《无间道》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无间地狱”(旧译“阿鼻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底下那一层,打入这层地狱的人将永世不得翻生,并要经受“无间折磨”,即“时无间”:无时无刻不受罪;“空无间”:从头到脚都受罪;“罪器无间”:各式各样刑具无所不用;“平等无间”:用刑不论男女均无照顾;“生死无间”:重复死去无数回还得继续用刑。
有人说基督教的上帝很残忍:怎么人家不信你就要把人家打入地狱呢?其实与佛教所描绘的无间地狱的惨状相比,基督教的地狱还算比较“厚道”啦,呵呵。
不过佛教最牛的地方在这里:佛教认为生命的不断轮回本身就是一种苦难(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就算轮回到了天道依然没有和天相合。如何才能重新天人合一呢?佛教给出的答案是:人要通过各种行修来把这些欲念完全隔离,就可以超脱生死轮回,最后到达一种至高境界——涅磐,即无生无死c无物无我c天人合一的永恒境界!
由此可见,佛教教义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三法印”和“四圣谛”。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c诸法无我c涅槃寂静”。
“四圣谛”即人生是一场苦难(苦谛),痛苦的原因在于人受到贪c嗔c痴三毒为代表的各种欲念的困扰(集谛),因此必须消灭欲念才能让心灵重归空净(灭谛),而消灭痛苦的根本方法在于涅磐(道谛)。
而佛教徒若要修行达到涅槃这一理想境界有八种方法和途径:正见c正思惟c正语c正业c正命c正精进c正念c正定,即“八正道”,最后归结为戒c定c慧三学——话说这和基督徒所遵循的信c望c爱三大德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也正如基督教内部在如何才能上天堂的神学见解上产生严重分歧,因此出现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决裂,佛教内部也在如何才能正确实践八正道进而达到涅磐境界的佛学见解上产生分歧,因此佛教才会演化出那么多的宗派。而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今天,被不断发扬光大并已占据统治地位的是鸠摩罗什所创的净土宗。它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也就是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搞定了——因为修行容易,所以就被讲实惠的中国老百姓接受了。
顺便说一句,“南无”本是梵文naas的音译,这句话原意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这就像基督徒祷告的时候说“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一样。然而梵文中的许多语句到中国以后并没有翻译成中国人能理解的白话,反而直接音译成了谁都听不懂的咒语,真不知道到底该说佛教具有超强的本土化能力,还是说佛教在传入中国时早已失了原味。
果真无常吗?
上面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粗略地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可能你已经看得有些云里雾里了。但其实我们只需要抓住两条主线进行比较就可以了:一条是关于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的解释,一条是关于人死后去哪里的解释。
关于人死后到底是去六道轮回了还是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了,这个谁都不好说,暂且不做比较。但关于佛教所说的无常到底是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最高真理,却很值得探讨一下。
表面上看,这个世界好像真的是无常的,因为一切东西都是那么的不确定,历史从来不会重复,未来也没人能把握,那不就证明无常是真理吗?
但是反过来想,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发现了那么多的自然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实验千万遍结果都是一样的,尽管就像我上面说的,科学研究到最后会有极限,只能“观其徼”,科学不可能把世界的绝对真理诠释出来,但就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规律来看,这个世界并不都是无常的。至少在有些地方,我们已经能够在无常的表象背后发现恒常的实质。
和佛教截然相反,基督教是二元论的世界观,相信有造物主和受造之物的区别。上帝造物也不是一时兴起想怎么造就怎么造,造完以后也不是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有明确规律可循的。如果上帝和人类玩无常游戏,规律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今天上帝高兴让地球自西向东转,明天上帝不高兴就让地球自东向西转,那别说自然科学不可能发展起来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都成问题了。
按照基督教的观点,就算真有无常,那也是有使用限定范围的:对人来说,未来可能是无常的,但对上帝来说,一切尽在掌握,没有什么是无常的;反过来说,上帝以祂的大能原本可以让世界变得无常,但祂没有那样做。
在挪亚的时候,由于人类的败坏,上帝掀起了一场毁灭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大洪水。在人类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显然是无法用科学和理性解释的,显然是最大的“无常”,但自此以后,上帝和挪亚以彩虹立约,承诺再也不行这种世界性的大神迹了,这样一来,自然界的规律就被固定了,人也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去研究上帝创造的规律,进而发展出科学。
也就是说,基督教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是唯心主义的,如果是唯心的话又怎么会去研究神创造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呢?打开近代科学史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科的奠基人和重大自然规律的发现者都是基督徒,他们研究科学,就是为了通过研究上帝的创造来进一步荣耀上帝。反观佛教,有几个佛教徒对推动科学进步起到积极作用的呢?事实上,在否定现世c认为人生是苦难的信仰指导下,佛教徒避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积极投入到对大千世界的研究上呢?
但是基督教又是承认灵界的,承认人是有灵性的,所以基督教本质上既不是唯心,也不唯物,而是“唯实”,即“实事求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必要去掩盖和虚构,既承认世界物质的一面,也承认世界精神的一面。
我在看这个了,也分享给你
04一18下午4:29(发)
感觉像数学分析证明题,但证明的方法非常特别,因为任何语言和逻辑在对于讨论这个命题时是完全无效的
04一18下午4:59(发)
林语堂:我回归基督的理由
编者按: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c文学家c语言学家,1895年出生于闽南的一个山村牧师家庭,1976年在香港逝世。林语堂先生早年留学国外,后在北京大学c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曾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从多年前决意脱离基督教,自认为无宗教信仰,到后来终于回归基督,林语堂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分享了他的见证——人类为着自身的生存,需与一种外在的c比人更伟大的力量相联系。我们需要回到那由耶稣以简明方法传布出来的上帝之爱和对他的认识中去。
我是一个第三代的基督徒,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在闽南离海岸约六十里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传道。在那里我过着非常愉快的童年——靠近上帝和他的伟大创造。我所接触的世界何等美丽,山峰环绕灿烂的行云,夕阳底下是淡灰色草原,溪间流水发出潺潺水声。我所以提起这些,乃是因为这些记忆和我的基督信仰颇有关系。上帝所造之物使我厌恶一切造作c复杂和人为的琐碎事物。
童年时代,我们家宗教气氛非常浓厚,充满着基督教的纯洁和爱,以及追求学问的热心。说来也许难以叫人相信,在那样偏僻的小乡村中,而且是在慈禧太后还统治着中国的时代,我父亲却告诉我关于柏林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事了,且半开玩笑地说希望有一天我能到这些大学念书。
离家,在世界上找寻真理
我到上海进大学之初,自愿选修神学,准备参加教会工作。可是神学上的许多争论很使我厌烦。我虽然相信上帝,却反抗教条,于是我离开了神学和教会。爱默生所说的一句话可以描述我那时的情况:“你不可能藉死的公式认识上帝,但从花园小径走去或者可达。”那时我离开了教会,在花园中徘徊,寻找那可通的途径。有一种叫我倾向于不要耶稣的力量,这时也活动起来。
大学毕业后,我到北京清华大学教书。和许多教会学校出身的学生一样,我对于中国民俗非常生疏。幼年时我就熟识约书亚的号筒吹倒耶利哥城垣的故事,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孟姜女哭塌了一段长城的故事。来到这历史性的古都,又接触了真实的中国社会,这才对自己的无知深觉惭愧,于是埋头研究中国文学c哲学,对教会给我的教育及其他一切均生反感。
记得我决意要脱离基督教是在与一位同事谈话之后。他根据儒家的人本观念说:“只因我们是人,所以我们得做好人。”孔夫子提倡礼c忠恕c责任心,和对人生的严肃态度。他相信人的智能,也相信人藉着教育的力量,可以达到完美境界。这种哲学和欧洲的人文主义颇相似,现在成为我自己的哲学了。许多年来我满足于这种哲学,相信人的理性足够改善自己并且改善世界。
可是在我的生活中,从思想和经验所得,对此渐生疑念。我看出人的自信心的增加并不使他成为更好的人,他可能比以前机智,但是比那站立在上帝面前的人,他是一天天减少谦让温和的气质了。现代史指示我们,人沦入于野蛮的危险性何等之大,尽管物质生活和技术知识是进步的。
我对人文主义的信仰逐渐减退,因此常常自问,有没有一种宗教可以满足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东方有许多卓越的道德学说和宗教,其中重要的有佛教和道教。但这两种宗教都不能解答我的问题。佛教以慈悲为本,认为这感觉世界不过幻景,而人生的一切都是悲悯的。对来生的盼望和对今世的逃避,几乎是佛教最牢不可破的观念。
道教提倡一种对那虚幻c无名c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的“道”的崇敬,而这“道”就是天地主宰,他的法则神秘地和必然地管辖着宇宙。道教的鼻祖老子确是一位杰出教师,可是它那回复自然和拒绝进步的本质对于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不会有什么贡献。
回家,真理在耶稣基督里
这个时期,我已不知不觉地倾向于童年时代的基督教信仰了。可是那教条式的说教使我难以听见信仰的心声,相信有许多现代人都有此感受。我的内人无论同我旅行到什么地方总是要上礼拜堂去的,有时我陪她同去,但往往又因听见那些不甚高明的证道演讲而失望回来,以后就不想再去了。我走在十字路口不知往何处去。
某一礼拜天在纽约,内人又劝我陪她同往礼拜。这回是我的转机了。当天所听的证道内容丰富,令人兴奋,台上牧师并不耍神学上的花枪,却深刻而富启发性地道出基督信仰的一个基本要点——永生。从此以后我每礼拜都上那礼拜堂去,内心殊觉喜慰,自自然然地,未经与家人商议,我恢复了对基督的信仰。
现在我重新体会到耶稣那简明c纯朴c可敬畏而发人深省的教训。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说过像耶稣所说的话,也没有人以这样的爱心说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历史上也没有人能说出如此美丽的话:“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天地之主这样说,怎不使人油然生敬畏之心呢
上帝已不再是虚幻的,他已从耶稣基督身上具体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信仰,完整而纯粹,绝对不是一种假设。没有任何一种信仰能给予这种从上帝而来的亲切感。建立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乃是基督教的无比贡献。人往往企图以自己的思想及形式加在纯朴的真理上面。那些希望接近基督福音之无比能力的人,往往要与那些蒙蔽这能力的教条相抗拒。我想现代所累积的关于宗教的学问,可以和耶稣时代的律法及先知的学说相竞赛。耶稣为我们清除了这一切,把纯朴真理的核心指示我们,命令我们“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又补充说:“一切律法和先知的话都包括在这两条诫命中了”。
现在我不再询问有没有一种能使那受现代教育的人得到满足的信仰。我的搜寻已告终结,我已回到家中了。
(我真的好希望阿丹爱我,希望她能认识到爱上帝和爱人如己,是一切幸福的起源与条件,希望她从小我中走出来,也许那时她才会懂得爱我,她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https:baidu/pa/c/360d一n/ip/377560496htl
豆瓣文章:《终极对决:释迦摩尼大战耶稣基督》
照理说,全球宗教pk战“打”到现在应该可以宣告“闭幕”了。接下去我要做的,就是对惨烈的淘汰赛中唯一的幸存者——基督教进行深入剖析。
然而在用“绝对估值法”对基督教进行全方位扫描之前,我还想再来谈谈佛教和基督教的异同。
中国人的信仰
有人说,上面你不已经在对印度诸教的分析中把佛教一同一ut了吗?不是已经得出了“基督教胜出”的结论了吗?怎么这会儿又要回头再让释迦摩尼大战耶稣基督呢?
原因很简单,对中国人来说,在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世俗价值观方面,儒家的影响无疑是最致命的,但如果上升到宗教层面,则佛教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儒道两家的总和。
正如我上文说的,儒家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形而上的宗教体系,根本无法满足中国人对宗教的需求。而道家虽然发展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宗教体系,它在与佛教长期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下风。
因为与道教相比,佛教有一套非常精美的看起来更加完善的形而上的教义体系,而且有一套比道教宫观制度系统得多的寺庙制度,以及比道教宫观戒律严格得多的佛教寺庙戒律。佛教深邃的哲学内涵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感觉很“靠谱”,而佛教相对容易而系统的信仰修炼体系又让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觉得很“靠谱”。说的通俗点,佛教提供了一套比道教看起来更“靠谱”的从现实的“痛苦”及“无常”中得救解脱的方法。
用冯仑的话说,不管什么宗教,核心都是提出了一整套管理的办法,而佛教倡导仁慈不自私,否定世俗世界的种种繁华和诱惑,教人通过苦修来达成自我克制并最终实现压抑一切内心罪恶的的终极生命状态,正所谓“无欲则刚”,而能达到这种完全“无欲”的境界就称得上是佛了。
看上去挺“靠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体系,加上佛教所强调的“放下执念”的教义使之能够适应不同民族c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的特定精神需要。在中国,佛教更是成功实现了与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思想“和而不同”的外来宗教本土化的“华丽转身”。因此随着佛教在中国人信仰层面的逐渐上位,道教则相应的逐渐降格,到了宋元以后,就成了书符念咒,遂鬼驱魔的玩样儿。
因此对普通的中国人——更准确的说是汉人来说,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前,他们一般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压根说出个明确的宗教信仰来,即儒道释“三教合一”,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信哪家;另一种就是自认为是纯正的佛教徒,尽管他们所信的佛教中早已不自觉的参入了许多其他宗教的元素。这是因为东方的儒道释三大宗教,都属于自然宗教,都很强调“和谐”,不会对其他宗教有很强的排斥和敌视。这和中东的天启宗教(犹太教c基督教c教c摩尼教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东方打不起宗教战争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我们会看到这种有趣的现象:妻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为许下某种愿而在佛前持斋一月或一年,而她的丈夫则是一个儒家的学者,但却能对妻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宽容。然而在西方,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丈夫是基督徒,而妻子是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在《西游记》中,“三教合一”的理念中演绎得极其生动而自然。众所周知,《西游记》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去天竺(印度)取佛经的故事。这显然是个佛教故事。但在吴承恩的笔下,这个佛教故事里不但有如来佛祖c四大菩萨c阿难迦叶等佛教系统中的“原班人马”,还请来了玉皇大帝c太上老君等原属于道教系统的角色,另外还有大量佛教来到中国之前就在中国民间流传着的各种神祗,比如王母娘娘c哪吒c二郎神c福禄寿三星c东海龙王c土地公等等各种角色,他们大多出自中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山海经》c《封神演义》等神话故事,然而最后都被本土化后的佛教“和谐”了。
事实上,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神c仙c妖c魔c鬼c怪的概念是混杂在一起的。中国人讲到宗教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各路神仙保佑”,因为中国人在信仰上不得不面对来自上古神话传说c原始自然神崇拜c祖先崇拜以及道教和佛教中的众多神祗,每个神祗的来历和能力都不一样,中国人压根搞不清也不高兴去搞清楚到底哪个是真神。尽管从辞源上说,“神”的概念是属于儒教的,“仙”的概念是属于道教的,只有“佛”的概念才是属于佛教的,但中国人不管,反正你们都很厉害,我一个都不敢得罪。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所有的神仙佛都集中起来大战五百回合,看看谁的法力更高强。
因此今天有很多没有特定宗教信仰却又在寻找信仰的中国人会想到“如果佛祖跟耶稣打架,谁会赢”之类的荒诞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博学之士”会想出“上帝c耶稣c耶和华c安拉c奥丁c宙斯c盖亚c撒旦c元始天尊c太上老君c如来佛c盘古c女娲谁最厉害”之类的雷人问题。
说到底,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自古缺乏明确宗教信仰意识的国度里,老百姓不自觉地把各种宗教概念全部塞入了他们能接触到的相对最“靠谱”的佛教这个大熔炉中,当一个中国的年轻人被“你说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我们死也要在一起”,“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愿意用几世换我们一世情缘,希望可以感动上天”这样的歌词所感动的时候,他已经无意识的成为了一个佛的信徒——佛教灵魂转世的理念早已植入了除了少数基督徒和以外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
正源于此,我不得不再次请释迦摩尼佛出来与耶稣基督“大战”三百回合。如果不让佛教和基督教正面对抗一下,无论是我还是任何一个没有从小受到过基督教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都很难完全匍匐在上帝的容光之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无神论者的眼中,宗教似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粗看上去,佛教和基督教也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佛教说要戒酒肉;基督教说饕餮(贪食)是罪。
佛教说要戒女色;基督教说奸淫是罪。
佛教说要放下仇恨,冤冤相报何时了,地藏王菩萨有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基督教说暴怒(愤怒)是罪,耶稣说:“如果一个人打了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也让他打”(我不被你打,我被谁打)。
佛教说人的本性是洁净的,只是在现世中染上了污垢;基督教说亚当夏娃最初也是没有罪性的,只是偷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造成了原罪。
佛教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基督教说“天国在你心中”。
佛教说,佛祖为了解脱世人的苦难,自己受尽人间苦难的折磨,最后觉悟升天;基督教说,耶稣为了拯救全人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最后复活升天。
然而事实上,佛教和基督教是有本质区别的。
真正了解佛教的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佛教更像是哲学而非宗教。尤其是释迦摩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并没有怎么谈到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要到哪里去,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之类的问题。释迦摩尼没有说自己是神,也不认为世界上有神,他只是说自己是已经觉悟的人。他不关心世界本身如何,他只关心人的内心(意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所以说,释迦摩尼最初所悟到的并不是神,而是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本质上是一套心理学上的自律理论。因此释迦摩尼的思想其实是一种无神论的思想——这集中表现在佛教的三个基本观点:空观c唯心观和无常观。
佛教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空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是对空观最经典的阐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色”不是好色c色情的意思,而是指的人世间一切有形的物质,通俗的说就是“花花世界”。
佛教修炼的核心要义就是把人心中的“色”去除掉,变回到“空”的状态,所以出家人要做到六根清净,四大皆空。《金刚经》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禅宗六祖慧能法师有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空观。
佛教还认为相由心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你眼睛睁开了,看到它了,它就存在了,眼睛闭起来了,看不到它了,它就不存在了。六祖又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外界的一切变化都源自你内心的变化,控制了内心也就控制了世界。这就是唯心观。
在唯物论环境下长大的人可能会觉得空观和唯心观非常扯淡,现实世界中那么多东西不是明摆着的吗?不是眼能见,手能摸,嘴能尝的吗?怎么可能一切都是空的呢?怎么可能你看见了它就是存在的,你眼睛比起来它就不存在了呢?客观世界的存在怎么能用你的主观感受来否定呢?
然而与深邃的佛学相比,唯物主义显然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是一种极其浅薄的认识论——但正因为它简单易理解,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簇拥。事实上,仔细看过我第六章中关于量子力学知识的朋友可能已经能感受到佛教所说的空观和唯心观并不是那么扯淡的事。因为量子力学的研究表明,物质分解到最后的确是空,而人对事物的观察本身的确会改变事物的形态。这也是眼下各大寺院僧人在传播佛法的时候用的最多的科学抓手。
既然一切都是空,那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到底是什么呢?佛教说是“无常”。
所谓“诸行无常”,就是说整个宇宙中一切的一切,每时每刻都是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没有永远不变的规律可循,宇宙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无常的现象,都是无常的一部分。比如《圣斗士星矢》中,佛祖回答沙加说:“沙加,你忘了吗?死也是无常的一种。”又如《大话西游》中,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对周星驰扮演的至尊宝说:“生又何哀,死又何苦,等你明白了舍生取义,你自然会回来跟我唱这首歌的!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在佛教看来,人本来就是天的一部分,人和天本来就是一体的,人一切的痛苦都源于无法与天相合,所以生还是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即进入“大自在”的状态。
所以说,既然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空的,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不变的规律可循,那就没有造物主和受造之物的区别了,这是一元论的世界观,自然是一种无神论的世界观——因为没有人和神的区别。如果一定要分人和神,那么就是人也可以成神,神也可以成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关键看你的心怎么变,所以释迦摩尼的心觉悟了,他就成了神(佛陀)。
之所有我们后来看到的很多佛教思想有这个神那个神,这个佛那个佛,这个菩萨那个菩萨,这个天王那个天王,都是后人逐渐把释迦摩尼的哲学思想加工成一个系统的宗教体系的产物。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而根据空观c唯心观和无常观,佛教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现实世界,认为现世的一切都是肮脏的,而人本来是天的一部分,所以人的本质是纯洁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人在现世中受到种种的缠绕,把人的心给弄脏了,无法重新和天相合了。所以人的灵魂就永远在生生死死之间轮回往复,投胎转世,却永远找不到归宿。
那怎样才能解脱呢?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是有因果报应的,这辈子多做善事,下辈子就投好胎,这辈子多做恶事,下辈子就投坏胎。沙加有一个绝招,叫“六道轮回”(天道c阿修罗道c人道c畜生道c饿鬼道c地狱道),就是说根据你前世积的德或者作的孽,上天会判定你来世投胎到哪个道里去。像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极其恐怖的。佛教以此来规劝(恐吓)人多做善事,多积德,好让自己下辈子去好一点的道里混,如果这辈子作恶实在太多,那下辈子只能去“无间道”里混了。
看过《无间道》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佛教用语,意思是“无间地狱”(旧译“阿鼻地狱”),是佛经故事中八大地狱中最苦的一个,也是民间所谓十八层地狱中最底下那一层,打入这层地狱的人将永世不得翻生,并要经受“无间折磨”,即“时无间”:无时无刻不受罪;“空无间”:从头到脚都受罪;“罪器无间”:各式各样刑具无所不用;“平等无间”:用刑不论男女均无照顾;“生死无间”:重复死去无数回还得继续用刑。
有人说基督教的上帝很残忍:怎么人家不信你就要把人家打入地狱呢?其实与佛教所描绘的无间地狱的惨状相比,基督教的地狱还算比较“厚道”啦,呵呵。
不过佛教最牛的地方在这里:佛教认为生命的不断轮回本身就是一种苦难(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就算轮回到了天道依然没有和天相合。如何才能重新天人合一呢?佛教给出的答案是:人要通过各种行修来把这些欲念完全隔离,就可以超脱生死轮回,最后到达一种至高境界——涅磐,即无生无死c无物无我c天人合一的永恒境界!
由此可见,佛教教义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三法印”和“四圣谛”。
“三法印”即“诸行无常c诸法无我c涅槃寂静”。
“四圣谛”即人生是一场苦难(苦谛),痛苦的原因在于人受到贪c嗔c痴三毒为代表的各种欲念的困扰(集谛),因此必须消灭欲念才能让心灵重归空净(灭谛),而消灭痛苦的根本方法在于涅磐(道谛)。
而佛教徒若要修行达到涅槃这一理想境界有八种方法和途径:正见c正思惟c正语c正业c正命c正精进c正念c正定,即“八正道”,最后归结为戒c定c慧三学——话说这和基督徒所遵循的信c望c爱三大德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也正如基督教内部在如何才能上天堂的神学见解上产生严重分歧,因此出现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决裂,佛教内部也在如何才能正确实践八正道进而达到涅磐境界的佛学见解上产生分歧,因此佛教才会演化出那么多的宗派。而佛教在中国发展到今天,被不断发扬光大并已占据统治地位的是鸠摩罗什所创的净土宗。它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也就是专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搞定了——因为修行容易,所以就被讲实惠的中国老百姓接受了。
顺便说一句,“南无”本是梵文naas的音译,这句话原意是“向阿弥陀佛归命”,这就像基督徒祷告的时候说“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一样。然而梵文中的许多语句到中国以后并没有翻译成中国人能理解的白话,反而直接音译成了谁都听不懂的咒语,真不知道到底该说佛教具有超强的本土化能力,还是说佛教在传入中国时早已失了原味。
果真无常吗?
上面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粗略地阐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可能你已经看得有些云里雾里了。但其实我们只需要抓住两条主线进行比较就可以了:一条是关于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的解释,一条是关于人死后去哪里的解释。
关于人死后到底是去六道轮回了还是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了,这个谁都不好说,暂且不做比较。但关于佛教所说的无常到底是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最高真理,却很值得探讨一下。
表面上看,这个世界好像真的是无常的,因为一切东西都是那么的不确定,历史从来不会重复,未来也没人能把握,那不就证明无常是真理吗?
但是反过来想,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发现了那么多的自然规律,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实验千万遍结果都是一样的,尽管就像我上面说的,科学研究到最后会有极限,只能“观其徼”,科学不可能把世界的绝对真理诠释出来,但就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规律来看,这个世界并不都是无常的。至少在有些地方,我们已经能够在无常的表象背后发现恒常的实质。
和佛教截然相反,基督教是二元论的世界观,相信有造物主和受造之物的区别。上帝造物也不是一时兴起想怎么造就怎么造,造完以后也不是想怎么变就怎么变,而是有明确规律可循的。如果上帝和人类玩无常游戏,规律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今天上帝高兴让地球自西向东转,明天上帝不高兴就让地球自东向西转,那别说自然科学不可能发展起来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都成问题了。
按照基督教的观点,就算真有无常,那也是有使用限定范围的:对人来说,未来可能是无常的,但对上帝来说,一切尽在掌握,没有什么是无常的;反过来说,上帝以祂的大能原本可以让世界变得无常,但祂没有那样做。
在挪亚的时候,由于人类的败坏,上帝掀起了一场毁灭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大洪水。在人类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显然是无法用科学和理性解释的,显然是最大的“无常”,但自此以后,上帝和挪亚以彩虹立约,承诺再也不行这种世界性的大神迹了,这样一来,自然界的规律就被固定了,人也才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去研究上帝创造的规律,进而发展出科学。
也就是说,基督教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是唯心主义的,如果是唯心的话又怎么会去研究神创造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呢?打开近代科学史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科的奠基人和重大自然规律的发现者都是基督徒,他们研究科学,就是为了通过研究上帝的创造来进一步荣耀上帝。反观佛教,有几个佛教徒对推动科学进步起到积极作用的呢?事实上,在否定现世c认为人生是苦难的信仰指导下,佛教徒避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积极投入到对大千世界的研究上呢?
但是基督教又是承认灵界的,承认人是有灵性的,所以基督教本质上既不是唯心,也不唯物,而是“唯实”,即“实事求是”,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必要去掩盖和虚构,既承认世界物质的一面,也承认世界精神的一面。
我在看这个了,也分享给你
04一18下午4:29(发)
感觉像数学分析证明题,但证明的方法非常特别,因为任何语言和逻辑在对于讨论这个命题时是完全无效的
04一18下午4:59(发)
林语堂:我回归基督的理由
编者按: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c文学家c语言学家,1895年出生于闽南的一个山村牧师家庭,1976年在香港逝世。林语堂先生早年留学国外,后在北京大学c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曾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从多年前决意脱离基督教,自认为无宗教信仰,到后来终于回归基督,林语堂先生在这篇文章里,分享了他的见证——人类为着自身的生存,需与一种外在的c比人更伟大的力量相联系。我们需要回到那由耶稣以简明方法传布出来的上帝之爱和对他的认识中去。
我是一个第三代的基督徒,父亲是长老会牧师,在闽南离海岸约六十里一个偏僻的小乡村传道。在那里我过着非常愉快的童年——靠近上帝和他的伟大创造。我所接触的世界何等美丽,山峰环绕灿烂的行云,夕阳底下是淡灰色草原,溪间流水发出潺潺水声。我所以提起这些,乃是因为这些记忆和我的基督信仰颇有关系。上帝所造之物使我厌恶一切造作c复杂和人为的琐碎事物。
童年时代,我们家宗教气氛非常浓厚,充满着基督教的纯洁和爱,以及追求学问的热心。说来也许难以叫人相信,在那样偏僻的小乡村中,而且是在慈禧太后还统治着中国的时代,我父亲却告诉我关于柏林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事了,且半开玩笑地说希望有一天我能到这些大学念书。
离家,在世界上找寻真理
我到上海进大学之初,自愿选修神学,准备参加教会工作。可是神学上的许多争论很使我厌烦。我虽然相信上帝,却反抗教条,于是我离开了神学和教会。爱默生所说的一句话可以描述我那时的情况:“你不可能藉死的公式认识上帝,但从花园小径走去或者可达。”那时我离开了教会,在花园中徘徊,寻找那可通的途径。有一种叫我倾向于不要耶稣的力量,这时也活动起来。
大学毕业后,我到北京清华大学教书。和许多教会学校出身的学生一样,我对于中国民俗非常生疏。幼年时我就熟识约书亚的号筒吹倒耶利哥城垣的故事,可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孟姜女哭塌了一段长城的故事。来到这历史性的古都,又接触了真实的中国社会,这才对自己的无知深觉惭愧,于是埋头研究中国文学c哲学,对教会给我的教育及其他一切均生反感。
记得我决意要脱离基督教是在与一位同事谈话之后。他根据儒家的人本观念说:“只因我们是人,所以我们得做好人。”孔夫子提倡礼c忠恕c责任心,和对人生的严肃态度。他相信人的智能,也相信人藉着教育的力量,可以达到完美境界。这种哲学和欧洲的人文主义颇相似,现在成为我自己的哲学了。许多年来我满足于这种哲学,相信人的理性足够改善自己并且改善世界。
可是在我的生活中,从思想和经验所得,对此渐生疑念。我看出人的自信心的增加并不使他成为更好的人,他可能比以前机智,但是比那站立在上帝面前的人,他是一天天减少谦让温和的气质了。现代史指示我们,人沦入于野蛮的危险性何等之大,尽管物质生活和技术知识是进步的。
我对人文主义的信仰逐渐减退,因此常常自问,有没有一种宗教可以满足那些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东方有许多卓越的道德学说和宗教,其中重要的有佛教和道教。但这两种宗教都不能解答我的问题。佛教以慈悲为本,认为这感觉世界不过幻景,而人生的一切都是悲悯的。对来生的盼望和对今世的逃避,几乎是佛教最牢不可破的观念。
道教提倡一种对那虚幻c无名c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的“道”的崇敬,而这“道”就是天地主宰,他的法则神秘地和必然地管辖着宇宙。道教的鼻祖老子确是一位杰出教师,可是它那回复自然和拒绝进步的本质对于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不会有什么贡献。
回家,真理在耶稣基督里
这个时期,我已不知不觉地倾向于童年时代的基督教信仰了。可是那教条式的说教使我难以听见信仰的心声,相信有许多现代人都有此感受。我的内人无论同我旅行到什么地方总是要上礼拜堂去的,有时我陪她同去,但往往又因听见那些不甚高明的证道演讲而失望回来,以后就不想再去了。我走在十字路口不知往何处去。
某一礼拜天在纽约,内人又劝我陪她同往礼拜。这回是我的转机了。当天所听的证道内容丰富,令人兴奋,台上牧师并不耍神学上的花枪,却深刻而富启发性地道出基督信仰的一个基本要点——永生。从此以后我每礼拜都上那礼拜堂去,内心殊觉喜慰,自自然然地,未经与家人商议,我恢复了对基督的信仰。
现在我重新体会到耶稣那简明c纯朴c可敬畏而发人深省的教训。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说过像耶稣所说的话,也没有人以这样的爱心说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34)。历史上也没有人能说出如此美丽的话:“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0)。天地之主这样说,怎不使人油然生敬畏之心呢
上帝已不再是虚幻的,他已从耶稣基督身上具体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信仰,完整而纯粹,绝对不是一种假设。没有任何一种信仰能给予这种从上帝而来的亲切感。建立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乃是基督教的无比贡献。人往往企图以自己的思想及形式加在纯朴的真理上面。那些希望接近基督福音之无比能力的人,往往要与那些蒙蔽这能力的教条相抗拒。我想现代所累积的关于宗教的学问,可以和耶稣时代的律法及先知的学说相竞赛。耶稣为我们清除了这一切,把纯朴真理的核心指示我们,命令我们“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又补充说:“一切律法和先知的话都包括在这两条诫命中了”。
现在我不再询问有没有一种能使那受现代教育的人得到满足的信仰。我的搜寻已告终结,我已回到家中了。
(我真的好希望阿丹爱我,希望她能认识到爱上帝和爱人如己,是一切幸福的起源与条件,希望她从小我中走出来,也许那时她才会懂得爱我,她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