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荔丹,你也读读《论语》吧
04一23下午5:41(发)
(绿茶照片)
荔丹,你也喝绿茶吧
这种叫雀舌,具有提神清心c生津止渴c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还可以解毒防辐射
04一23下午6:40(发)
荔丹,你为什么还是不肯和我说句话
要是你和我说话该多好,以前的一些瞬间我没有抓住,可是后面的一些重要的瞬间我都没有错过,从07年春节过后到现在我都在找你
有无数次瞬间,你就没有一次为我而感动吗
04一23下午7:40(发)
是有的,你心里有我
我相信你
荔丹,你是不是也会像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一样期待有一天爱人会成为盖世英雄,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接你
(以前跟她说过:我们的梦就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拔出紫霞仙子的宝剑,是上天的安排。不管有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该拒绝这份缘,就像至尊宝对紫霞仙子说的:因为上天的安排是最大!我也给荔丹说: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啊?)
我想为你做这样的事
04一23下午8:08(发)
想你
我想给你最浪漫甜美的爱情,我们的爱也会永远流传在世间,人们会因为我们相信爱情相信梦想
04一23下午10:21(发)
荔丹你睡了吗,你平时晚上都是几点睡
链接:为你读书,我读的舒婷的致橡树
04一24上午9:41(发)
微信文:读《论语》丨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
为什么要读《论语》丨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鲍鹏山说,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考试有用吗?找工作有用吗?对比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为什么不会问为什么要读《圣经》这样的问题?
首先,他读《圣经》不会想到有用的问题。其次,他即使想到《圣经》的功能,也会明白《圣经》在帮助他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他一个人生依据。
但是在中国,为什么要读《论语》,仍然会被作为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来,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问题。既然一定要回答,那我就来试着回答。
《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第一,《论语》是知识体系。
《论语》包含丰富的c密集的c精练的c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
《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c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正确认识自己;二,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第二,《论语》是价值体系。
《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前面谈到,信是对不确定的东西信,基本的价值观不需要验证,需要认同。那么,什么叫仰?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的东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所以,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
人类是高贵的,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类的高贵,并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身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也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的人性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他们代表着人性的光辉,人类的高贵,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仰望这样的光辉,这就叫仰,信仰!
《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
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不一样,动物总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类会改变环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向往的更美好的世界,便是应然的世界。
人类失去了对应然世界的向往,人类将会怎样?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生活在想象世界中。构成我们活下去的理由,不是此刻的世界,而是想象的世界,一个比今天的世界更美好的世界。
人生各有缺憾,但活下去,不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吗?教育,不就是让人建立一个更好的自己吗?一个孩子降临到你家,就是要让他的人生变得更美好。教育就是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没有对这个应然世界的想象,搞什么教育呢
读《圣经》,在于获得人生依据,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正如《论语》也在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也是给我们一生的依据。《论语》关乎理想c关乎价值判断,不理解这一点,永远不会明白文化是什么。
《论语》能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依据呢?《论语》记载,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以吗?孔子先反问那人:何以报德?然后,孔子给出了如何对待“怨”的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话很简单,但是里面包含了他对种种价值之间的不断评估以及最终的价值判断。先看“以德报怨”,可以吗?具体到某一个人,就是我伤害你了,你不计较,你“以德报怨”,作为个体的人,这样选择没有问题。但是,孔子不是在回答一个人的问题,他要回答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里能不能这样做的问题。孔子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道德体系标准能不能够“以德报怨”。
放在这个角度来看,马上有问题了。如果一个国家的道德体系的标准是“以德报怨”或者提倡c鼓励“以德报怨”,那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所以,孔子要反问:何以报德?一个人做了坏事,还要对他好,那一个人做了好事,怎么对待他呢?一个人做了好事,对他当然要“以德报德”,那么,对一个人做了坏事也“以德报怨”,最后合并同类项便是,不管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有好报。
如此,既不能制止人做坏事,也不能鼓励人做好事。对坏人好,意味着对好人的不公平。所以,看上去“以德报怨”是道德很高,是绝对的好标准,但到最后,不但没有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反而会促退社会道德。
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跟道德是两码事。所谓理性,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来自我考虑问题。道德不是要去改变人的理性,而是去引导人的理性,让做好事的人感觉有好报,让做坏事的人感觉有压力,引导其理性选择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这不是在改变人性,而是在顺应人性。所以从建立道德体系的角度说,不能“以德报怨”。
那能不能“以怨报怨”呢?不能。“冤冤相报何时了”?最严重的是,“以怨报怨”会导致好人堕落得跟坏人一样。当一个社会提倡“以怨报怨”,实际上就在放任全社会的堕落,甚至鼓励全社会的堕落。所以,在如何对待“怨”的问题上,不能“以怨报怨”,也不能提倡“以德报怨”,所以,孔子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做好事的,以德报德,给予鼓励,让更多人做好事;对做坏事的,既然不“以怨报怨”,也不“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直是什么是公正。对做坏事的人,该受什么惩罚,就给予什么惩罚,不特别宽恕他,也不刻意报复他,报之以公正的审判。
看,这么简短一段对话里,就包含着孔子对三种价值判断的考量。一部《论语》五百多则,几乎全是这样的价值选择题。读《论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学会做价值判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一生进退有依据。
今天讲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么多年搞得不理想?因为把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了,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表演,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死了,素质也提不高。
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不是卷子上的标准答案。素质,是价值判断力。孟子讲是非之心,智也。是非,是一个人智慧的本质。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的选择,才是素质。
素质,就是孟子讲的“四心”:恻隐之心c羞耻之心c辞让之心c是非之心。一个人,有同情心;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知道辞让,人间总有争夺,有争夺总要有辞让,这才叫文明;一个人,能懂是非,能判断是非,这四心,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仁义礼智,这才是素质。
这四个字,我们的教育都在强调,都在提倡,但是效果一般。为什么?因为没有落实在基础教育的教材上,不会帮助被教育者形成知识体系c价值体系,不会建立人生的信仰与精神依据。文化落到实处,就是文化经典;文化经典落到实处,就是进入基础教育教材。
第三,《论语》是文化体系。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既然读《圣经》也可以成为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论语》我当时有点生气。我说,读《论语》读《圣经》都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区别在于,学《论语》认同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教育不是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吗?为什么今天孩子那么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就从文化经典里获得文化认同感?
云南建水有一个孔庙。我在那里讲过一句话:在这样的边疆地区,一座孔庙抵得十万大军。那里离越南很近,离北京很远,为什么那里历史上认同北京不认同越南?因为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c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
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c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朝的军队,而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老秀才。
当云南的孩子打开《论语》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时候,北京c四川c青海的孩子同样在读,最后,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孔子;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依据。《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
中国人有中国人生活的美。从基础教育开始,教包括《论语》在内的传统文化经典,然后再把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教给孩子,那么无论在精神层面上还是在形而下的生活层次上,就会形成属于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和气质。
文明,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
04一24上午9:48(发)
除了智慧,文化与价值判断,《论语》同样可以帮助人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人一个人生依靠,而且更为坚实!
阿丹我希望这个文你能认真看一看
04一24下午12:56(发)
分享王杰的歌曲《爱你像爱我自己》https:xiai/ng/381022(分享自虾米音乐)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绿茶照片)
荔丹,你也喝绿茶吧
这种叫雀舌,具有提神清心c生津止渴c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还可以解毒防辐射
04一23下午6:40(发)
荔丹,你为什么还是不肯和我说句话
要是你和我说话该多好,以前的一些瞬间我没有抓住,可是后面的一些重要的瞬间我都没有错过,从07年春节过后到现在我都在找你
有无数次瞬间,你就没有一次为我而感动吗
04一23下午7:40(发)
是有的,你心里有我
我相信你
荔丹,你是不是也会像大话西游里的紫霞仙子一样期待有一天爱人会成为盖世英雄,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接你
(以前跟她说过:我们的梦就像大话西游里至尊宝拔出紫霞仙子的宝剑,是上天的安排。不管有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该拒绝这份缘,就像至尊宝对紫霞仙子说的:因为上天的安排是最大!我也给荔丹说:上天安排的,还不够你臭屁的啊?)
我想为你做这样的事
04一23下午8:08(发)
想你
我想给你最浪漫甜美的爱情,我们的爱也会永远流传在世间,人们会因为我们相信爱情相信梦想
04一23下午10:21(发)
荔丹你睡了吗,你平时晚上都是几点睡
链接:为你读书,我读的舒婷的致橡树
04一24上午9:41(发)
微信文:读《论语》丨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
为什么要读《论语》丨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鲍鹏山说,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
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考试有用吗?找工作有用吗?对比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他为什么不会问为什么要读《圣经》这样的问题?
首先,他读《圣经》不会想到有用的问题。其次,他即使想到《圣经》的功能,也会明白《圣经》在帮助他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他一个人生依据。
但是在中国,为什么要读《论语》,仍然会被作为一个问题,不断被提出来,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变成了问题。既然一定要回答,那我就来试着回答。
《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
第一,《论语》是知识体系。
《论语》包含丰富的c密集的c精练的c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
《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读《论语》一年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c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正确认识自己;二,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第二,《论语》是价值体系。
《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
《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前面谈到,信是对不确定的东西信,基本的价值观不需要验证,需要认同。那么,什么叫仰?是相信一个比你高的东西,相信一个引你向上提升的东西。它不叫信服,它叫信仰,要往上看。所以,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
人类是高贵的,但一定要记住一点:人类的高贵,并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身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也不是体现在所有的个体的人性上;人性的伟大和光荣,人类的高贵,往往体现在某一些非常特殊的伟人身上,他们代表着人性的光辉,人类的高贵,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要仰望这样的光辉,这就叫仰,信仰!
《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
人类世界和动物世界不一样,动物总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人类会改变环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人类向往的更美好的世界,便是应然的世界。
人类失去了对应然世界的向往,人类将会怎样?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生活在想象世界中。构成我们活下去的理由,不是此刻的世界,而是想象的世界,一个比今天的世界更美好的世界。
人生各有缺憾,但活下去,不就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吗?教育,不就是让人建立一个更好的自己吗?一个孩子降临到你家,就是要让他的人生变得更美好。教育就是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没有对这个应然世界的想象,搞什么教育呢
读《圣经》,在于获得人生依据,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正如《论语》也在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也是给我们一生的依据。《论语》关乎理想c关乎价值判断,不理解这一点,永远不会明白文化是什么。
《论语》能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依据呢?《论语》记载,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以吗?孔子先反问那人:何以报德?然后,孔子给出了如何对待“怨”的答案: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的话很简单,但是里面包含了他对种种价值之间的不断评估以及最终的价值判断。先看“以德报怨”,可以吗?具体到某一个人,就是我伤害你了,你不计较,你“以德报怨”,作为个体的人,这样选择没有问题。但是,孔子不是在回答一个人的问题,他要回答所有人在所有时间里能不能这样做的问题。孔子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道德体系标准能不能够“以德报怨”。
放在这个角度来看,马上有问题了。如果一个国家的道德体系的标准是“以德报怨”或者提倡c鼓励“以德报怨”,那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所以,孔子要反问:何以报德?一个人做了坏事,还要对他好,那一个人做了好事,怎么对待他呢?一个人做了好事,对他当然要“以德报德”,那么,对一个人做了坏事也“以德报怨”,最后合并同类项便是,不管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有好报。
如此,既不能制止人做坏事,也不能鼓励人做好事。对坏人好,意味着对好人的不公平。所以,看上去“以德报怨”是道德很高,是绝对的好标准,但到最后,不但没有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反而会促退社会道德。
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跟道德是两码事。所谓理性,是从个人利益最大化来自我考虑问题。道德不是要去改变人的理性,而是去引导人的理性,让做好事的人感觉有好报,让做坏事的人感觉有压力,引导其理性选择做好事而不做坏事。这不是在改变人性,而是在顺应人性。所以从建立道德体系的角度说,不能“以德报怨”。
那能不能“以怨报怨”呢?不能。“冤冤相报何时了”?最严重的是,“以怨报怨”会导致好人堕落得跟坏人一样。当一个社会提倡“以怨报怨”,实际上就在放任全社会的堕落,甚至鼓励全社会的堕落。所以,在如何对待“怨”的问题上,不能“以怨报怨”,也不能提倡“以德报怨”,所以,孔子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对做好事的,以德报德,给予鼓励,让更多人做好事;对做坏事的,既然不“以怨报怨”,也不“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直是什么是公正。对做坏事的人,该受什么惩罚,就给予什么惩罚,不特别宽恕他,也不刻意报复他,报之以公正的审判。
看,这么简短一段对话里,就包含着孔子对三种价值判断的考量。一部《论语》五百多则,几乎全是这样的价值选择题。读《论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更重要的是价值系统,学会做价值判断,提升价值判断能力,成熟心智,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一生进退有依据。
今天讲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么多年搞得不理想?因为把增长知识误解为提高素质了,把技能教育误解为素质教育了。会弹钢琴,会写书法,会跳舞表演,是素质高吗不是。把孩子累死了,素质也提不高。
因为素质不是技能,不是知识性的考分,不是卷子上的标准答案。素质,是价值判断力。孟子讲是非之心,智也。是非,是一个人智慧的本质。懂得判断是非,能够做价值的选择,才是素质。
素质,就是孟子讲的“四心”:恻隐之心c羞耻之心c辞让之心c是非之心。一个人,有同情心;一个人,知道羞耻,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一个人,知道辞让,人间总有争夺,有争夺总要有辞让,这才叫文明;一个人,能懂是非,能判断是非,这四心,合起来就是四个字:仁义礼智,这才是素质。
这四个字,我们的教育都在强调,都在提倡,但是效果一般。为什么?因为没有落实在基础教育的教材上,不会帮助被教育者形成知识体系c价值体系,不会建立人生的信仰与精神依据。文化落到实处,就是文化经典;文化经典落到实处,就是进入基础教育教材。
第三,《论语》是文化体系。
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既然读《圣经》也可以成为好人,为什么一定要读《论语》我当时有点生气。我说,读《论语》读《圣经》都可以让人成为一个好人,区别在于,学《论语》认同的是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教育不是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吗?为什么今天孩子那么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就从文化经典里获得文化认同感?
云南建水有一个孔庙。我在那里讲过一句话:在这样的边疆地区,一座孔庙抵得十万大军。那里离越南很近,离北京很远,为什么那里历史上认同北京不认同越南?因为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c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
中国几千年维护国家统一的最伟大c最恒久的力量,不是秦朝的军队,而是那些在乡村拿着一本线装《论语》,带领学生们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私塾老秀才。
当云南的孩子打开《论语》读“子曰学而时习之”的时候,北京c四川c青海的孩子同样在读,最后,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孔子;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依据。《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
中国人有中国人生活的美。从基础教育开始,教包括《论语》在内的传统文化经典,然后再把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教给孩子,那么无论在精神层面上还是在形而下的生活层次上,就会形成属于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和气质。
文明,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
04一24上午9:48(发)
除了智慧,文化与价值判断,《论语》同样可以帮助人建立一个信仰体系,给人一个人生依靠,而且更为坚实!
阿丹我希望这个文你能认真看一看
04一24下午12:56(发)
分享王杰的歌曲《爱你像爱我自己》https:xiai/ng/381022(分享自虾米音乐)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