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飞上蓝天
妈妈跳伞体检身体合格了,连她自己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像雨后彩虹,妖娆夺目,形成一道沟通天地间的缤纷门桥,是一种超然绝然的美轮美奂。此时的妈妈,心情也好了,话也多了,她的热情和渴望就像开闸的水流,哗啦啦地奔泻出来,成为她飞天跳伞的不竭动力。
果真不久,旅首长和苏联顾问拍板钉钉了,决定1951年5月17日这天,让这批跳伞训练合格的女兵们在蓝天和白云之间,展示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的风采,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去体会那高空跳伞的情景。
消息传来,喜讯欣然而至,大家激动得蹦跳起来,这是她们实现飞天梦想的时刻,更是她们施展女兵风采的大好时机但一阵欢声笑语过后,她们又很快肃静下来:她们谁也没有跳过伞,不知道跳伞究竟是什么滋味,心里难免都有些隐隐的想法和紧张。
明天就要正式跳伞了,大家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既想飞上蓝天跳伞,又害怕遇到危险和不测这种感觉时隐时现c波澜起伏,不时地叩击着她们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那天晚上,她们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海里净是那种漫无边际的联想和慨叹,搅扰得她们昏昏暗暗c忐忑不安。
妈妈此时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只要稍微往跳伞方面想,满脑子就会胡思乱想:有时,她想到自己在空中坠落,风呼啸着从她身上掠过,伞就是不开她急忙睁开眼睛,使这种害怕的念头即刻中断;有时,她又想起自己随着降落伞缓缓降落,地面的人群向她欢呼,向她招手致敬这一夜,妈妈就是在这种激动和害怕的交织更替中度过的,留下的只是那种整夜的不眠和不宁。
睡不着觉的妈妈,干脆在被窝里打亮手电筒,想把她现在的心情,现在的感觉,写成一篇日记永久地保存下来,等将来翻阅起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她沉思片刻后,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令我最激动的日子,天亮后我就要飞上蓝天,从天而降,实现一名真正空降兵的梦想。如果要问我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我当然是高兴的,这是每一位空降兵心之向往的时刻,它把荣耀和幸福拴在了身上,当然也与担心和害怕连在了一起。
“如果说没有一点担心和害怕,这不是事实,也不是一位唯物主义者。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就是一位老伞兵,这种担心和害怕也会在他脑海里占有一席空间,只是占有的比例有大有小c有多有少而已。
“小牟,既然有担心c有害怕,那么也就有考验c有征程这种考验今天就摆在我面前,就摆在我们姐妹们面前。我要用沉着c勇敢和坚定鞭策自己,鼓舞自己,把这种担心和害怕深深地埋在心里,去迎接那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坚定不移地跳好这次伞,向首长和同志们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当然,科学地看待跳伞,理智地面对跳伞,这很重要,懂得越多害怕越少。我就要严格地按操作规程办,主伞不开怎么办?伞要和别人的伞缠在一起怎么办?伞要落到树上怎么办?等等c等等,都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关键是头脑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不要自己吓唬住自己,不要让害怕和紧张占据了头脑”
妈妈在日记里,坦诚而又直率,写了许多担心和害怕的感受,越是用文字把这些心理表述出来,她的心情也觉得好受了许多,宽松了许多,仿佛老天爷借给她一个胆似的,满身心都布满着不可抵挡的勇气和信念这里的辩证关系,充满着真金不怕火炼的豪情壮志,也有她好钢就得锤炼的决心和意志。
第二天早晨,朝阳喷薄欲出,晨曦耀彩,风光如画,一派河山锦绣的景象。跳伞的女兵们一大早就集合了。她们吃完早饭后,来到伞具仓库领取降落伞。这里警戒很严,有哨兵有管理员,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就连在院里转悠都不允许。
仓库负责人是个方脸,浓眉,大嗓门的人,他声如洪钟地提醒说:“同志们,我把15套降落伞发给了你们,从现在起,你们要一对一地看管好伞具,不要随便碰拉牵引绳。伞具怎样背挂扣环,到机场会有人教你们做的。”
此时的女兵们,完全被这里肃重而又陌生的环境所吸引着c敬畏着。大家听后,脸上既有庄重严肃的表情,又挂着亲切神秘的神色,这对首次跳伞的人来说,就是一道圣旨,一道纪律,因为降落伞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安全,半点马虎不得,规规矩矩环一扣地照办就行了。
她们点名后,乘坐中型吉普车向飞机场驶去。一路上,为了隐饰惴惴不安而又感慨激昂的心情,大家一呼百应地唱起苏联歌曲《青年团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再见吧,妈妈,别难过c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这些恰如其分的歌词,句句字字是那样贴切自然c栩栩如生地印刻在大家心中,可以听出,她们仿佛要像苏联青年团员那样上“战场”了跳伞有危险,同样也有象征“再见”的含意,她们就是要用这歌声彼此间鼓舞着c勉励着,把“勇敢”二字大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机场的飞机旁,绿茵茵的草坪像绒毯,平整c柔软,还散发着淡淡的青草幽香。旅首长来了,苏联顾问来了,宣传科的同志来了,当然,救护车也来了看这种架势,可见首长的重视程度,这是一次不同以往c拭目以待的跳伞,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伞兵旅的声誉。
女兵们列队站在飞机旁,在伞兵长的指挥下,开始背挂伞具了。这个环节郑重c严谨丝不苟。挂好扣完后,伞兵长仔仔细细个一个地检查,来不得半点忽略和马虎。那时的备份伞和主伞差不多大,前后各背挂着一个,气势硕然,给人一种负重量很大的感觉。妈妈个头小,完全被降落伞夹在中间,一眼望去,她浑身都是伞包了。
她们背挂好伞具,列队成一排,由于是女同志跳伞,在当时是条稀少罕见有价值的新闻,宣传科的同志还给她们照了相。这幅照片成为大家最珍贵的相片,冲洗后每人一张,顾惜珍重地保存着,成为后来各个新闻媒体采用的照片,很有历史纪念意义。
这时,一个苏联顾问来到妈妈面前,把妈妈向后推出几步。妈妈认出他就是称体重的那个苏联顾问,蓦地心里紧张极了:会不会是他知道我称体重往口袋里放石头的事了,不让我跳伞了?妈妈当时瞻前顾后,就是这样想的,心里充满着担心和害怕,就如同一块重重的东西,堵住她的胸脯和喉咙,连大气都不敢喘了。
谁知,没那么可怕,苏联顾问并没有问她这些,而是检查了一下妈妈的备份伞,用中国话问:“小姑娘,怕不怕?”
妈妈坚定地回答说:“不怕!”
苏联顾问点点头说:“好,勇敢地跳下去!”
听到这话,妈妈备受鼓舞,尤其是在这时候,她感到很亲切,有股子力量在激励着她c支撑着她,使她倍有信心和勇气。
女兵们登上飞机后,分两边坐下,仍不停地唱着《青年团之歌》,用神情和手势传递着勇敢和镇静。此时此刻c此情此景,大家无须多言,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跳伞是她们自己要求的,这时候谁都不能扯后腿c掉链子,给女兵们丢人现眼,让人家看她们的笑话。
飞机起飞了,隆隆的响声湮没住她们的歌声,但大家仍旧唱着,相互鼓舞着士气。哎,甭说,唱歌果真是个好主意,全神贯注,群情振奋,每句歌词都勾住她们的心,牵着她们的魂,使大家在唱歌中压住了担忧,挤走了害怕,有了美好的寄托和向往。
不知什么时候,机舱里响起“嘀——”的电铃声,声音很闷c很沉,有种揪心捏肺的感觉。舱内飞行高度仪上显示出800米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准备跳伞的声音,弥漫着屏气敛息c动人心魄的氛围。
驾驶舱里的飞行员回头看看她们,双手握稳半圆形的方向盘,尽量使飞机在水平线上平稳飞行。放伞员向她们做了个准备跳伞的手势,大家心领神会,纷纷站起来,把主伞上的牵引钩挂在钢丝绳上。
机舱里轰鸣声很大,根本听不到说话声。放伞员一个一个地认真检查她们的牵引钩,每检查完一个就向被检查者伸出一下大拇指,示意牵引钩挂得很安全,可以放心跳伞。
机舱里的电铃又响了,这是预备跳伞的信号。放伞员拉开舱门,站在舱门口,一手紧握舱门上端的铁柄,强大的气流把他的脸都弄变形了,衣服裤腿被风刮得哗啦哗啦直响。女兵们排队躬腰,双手抱着备份伞,向机舱门口移动。妈妈是副班长,是15号,最后一个跳。
不一会儿,“嘀——”的一声铃响,这是跳的命令。女兵们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在放伞员的指挥下,一个个勇敢地跳了出去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果真不久,旅首长和苏联顾问拍板钉钉了,决定1951年5月17日这天,让这批跳伞训练合格的女兵们在蓝天和白云之间,展示新中国第一代女伞兵的风采,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去体会那高空跳伞的情景。
消息传来,喜讯欣然而至,大家激动得蹦跳起来,这是她们实现飞天梦想的时刻,更是她们施展女兵风采的大好时机但一阵欢声笑语过后,她们又很快肃静下来:她们谁也没有跳过伞,不知道跳伞究竟是什么滋味,心里难免都有些隐隐的想法和紧张。
明天就要正式跳伞了,大家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觉,既想飞上蓝天跳伞,又害怕遇到危险和不测这种感觉时隐时现c波澜起伏,不时地叩击着她们那根最敏感的神经。那天晚上,她们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海里净是那种漫无边际的联想和慨叹,搅扰得她们昏昏暗暗c忐忑不安。
妈妈此时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只要稍微往跳伞方面想,满脑子就会胡思乱想:有时,她想到自己在空中坠落,风呼啸着从她身上掠过,伞就是不开她急忙睁开眼睛,使这种害怕的念头即刻中断;有时,她又想起自己随着降落伞缓缓降落,地面的人群向她欢呼,向她招手致敬这一夜,妈妈就是在这种激动和害怕的交织更替中度过的,留下的只是那种整夜的不眠和不宁。
睡不着觉的妈妈,干脆在被窝里打亮手电筒,想把她现在的心情,现在的感觉,写成一篇日记永久地保存下来,等将来翻阅起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她沉思片刻后,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令我最激动的日子,天亮后我就要飞上蓝天,从天而降,实现一名真正空降兵的梦想。如果要问我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我当然是高兴的,这是每一位空降兵心之向往的时刻,它把荣耀和幸福拴在了身上,当然也与担心和害怕连在了一起。
“如果说没有一点担心和害怕,这不是事实,也不是一位唯物主义者。我们毕竟是人,不是神,就是一位老伞兵,这种担心和害怕也会在他脑海里占有一席空间,只是占有的比例有大有小c有多有少而已。
“小牟,既然有担心c有害怕,那么也就有考验c有征程这种考验今天就摆在我面前,就摆在我们姐妹们面前。我要用沉着c勇敢和坚定鞭策自己,鼓舞自己,把这种担心和害怕深深地埋在心里,去迎接那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坚定不移地跳好这次伞,向首长和同志们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当然,科学地看待跳伞,理智地面对跳伞,这很重要,懂得越多害怕越少。我就要严格地按操作规程办,主伞不开怎么办?伞要和别人的伞缠在一起怎么办?伞要落到树上怎么办?等等c等等,都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关键是头脑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不要自己吓唬住自己,不要让害怕和紧张占据了头脑”
妈妈在日记里,坦诚而又直率,写了许多担心和害怕的感受,越是用文字把这些心理表述出来,她的心情也觉得好受了许多,宽松了许多,仿佛老天爷借给她一个胆似的,满身心都布满着不可抵挡的勇气和信念这里的辩证关系,充满着真金不怕火炼的豪情壮志,也有她好钢就得锤炼的决心和意志。
第二天早晨,朝阳喷薄欲出,晨曦耀彩,风光如画,一派河山锦绣的景象。跳伞的女兵们一大早就集合了。她们吃完早饭后,来到伞具仓库领取降落伞。这里警戒很严,有哨兵有管理员,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就连在院里转悠都不允许。
仓库负责人是个方脸,浓眉,大嗓门的人,他声如洪钟地提醒说:“同志们,我把15套降落伞发给了你们,从现在起,你们要一对一地看管好伞具,不要随便碰拉牵引绳。伞具怎样背挂扣环,到机场会有人教你们做的。”
此时的女兵们,完全被这里肃重而又陌生的环境所吸引着c敬畏着。大家听后,脸上既有庄重严肃的表情,又挂着亲切神秘的神色,这对首次跳伞的人来说,就是一道圣旨,一道纪律,因为降落伞直接关系到大家的安全,半点马虎不得,规规矩矩环一扣地照办就行了。
她们点名后,乘坐中型吉普车向飞机场驶去。一路上,为了隐饰惴惴不安而又感慨激昂的心情,大家一呼百应地唱起苏联歌曲《青年团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再见吧,妈妈,别难过c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这些恰如其分的歌词,句句字字是那样贴切自然c栩栩如生地印刻在大家心中,可以听出,她们仿佛要像苏联青年团员那样上“战场”了跳伞有危险,同样也有象征“再见”的含意,她们就是要用这歌声彼此间鼓舞着c勉励着,把“勇敢”二字大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机场的飞机旁,绿茵茵的草坪像绒毯,平整c柔软,还散发着淡淡的青草幽香。旅首长来了,苏联顾问来了,宣传科的同志来了,当然,救护车也来了看这种架势,可见首长的重视程度,这是一次不同以往c拭目以待的跳伞,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伞兵旅的声誉。
女兵们列队站在飞机旁,在伞兵长的指挥下,开始背挂伞具了。这个环节郑重c严谨丝不苟。挂好扣完后,伞兵长仔仔细细个一个地检查,来不得半点忽略和马虎。那时的备份伞和主伞差不多大,前后各背挂着一个,气势硕然,给人一种负重量很大的感觉。妈妈个头小,完全被降落伞夹在中间,一眼望去,她浑身都是伞包了。
她们背挂好伞具,列队成一排,由于是女同志跳伞,在当时是条稀少罕见有价值的新闻,宣传科的同志还给她们照了相。这幅照片成为大家最珍贵的相片,冲洗后每人一张,顾惜珍重地保存着,成为后来各个新闻媒体采用的照片,很有历史纪念意义。
这时,一个苏联顾问来到妈妈面前,把妈妈向后推出几步。妈妈认出他就是称体重的那个苏联顾问,蓦地心里紧张极了:会不会是他知道我称体重往口袋里放石头的事了,不让我跳伞了?妈妈当时瞻前顾后,就是这样想的,心里充满着担心和害怕,就如同一块重重的东西,堵住她的胸脯和喉咙,连大气都不敢喘了。
谁知,没那么可怕,苏联顾问并没有问她这些,而是检查了一下妈妈的备份伞,用中国话问:“小姑娘,怕不怕?”
妈妈坚定地回答说:“不怕!”
苏联顾问点点头说:“好,勇敢地跳下去!”
听到这话,妈妈备受鼓舞,尤其是在这时候,她感到很亲切,有股子力量在激励着她c支撑着她,使她倍有信心和勇气。
女兵们登上飞机后,分两边坐下,仍不停地唱着《青年团之歌》,用神情和手势传递着勇敢和镇静。此时此刻c此情此景,大家无须多言,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跳伞是她们自己要求的,这时候谁都不能扯后腿c掉链子,给女兵们丢人现眼,让人家看她们的笑话。
飞机起飞了,隆隆的响声湮没住她们的歌声,但大家仍旧唱着,相互鼓舞着士气。哎,甭说,唱歌果真是个好主意,全神贯注,群情振奋,每句歌词都勾住她们的心,牵着她们的魂,使大家在唱歌中压住了担忧,挤走了害怕,有了美好的寄托和向往。
不知什么时候,机舱里响起“嘀——”的电铃声,声音很闷c很沉,有种揪心捏肺的感觉。舱内飞行高度仪上显示出800米的阿拉伯数字。这是准备跳伞的声音,弥漫着屏气敛息c动人心魄的氛围。
驾驶舱里的飞行员回头看看她们,双手握稳半圆形的方向盘,尽量使飞机在水平线上平稳飞行。放伞员向她们做了个准备跳伞的手势,大家心领神会,纷纷站起来,把主伞上的牵引钩挂在钢丝绳上。
机舱里轰鸣声很大,根本听不到说话声。放伞员一个一个地认真检查她们的牵引钩,每检查完一个就向被检查者伸出一下大拇指,示意牵引钩挂得很安全,可以放心跳伞。
机舱里的电铃又响了,这是预备跳伞的信号。放伞员拉开舱门,站在舱门口,一手紧握舱门上端的铁柄,强大的气流把他的脸都弄变形了,衣服裤腿被风刮得哗啦哗啦直响。女兵们排队躬腰,双手抱着备份伞,向机舱门口移动。妈妈是副班长,是15号,最后一个跳。
不一会儿,“嘀——”的一声铃响,这是跳的命令。女兵们按照平时训练的要求,在放伞员的指挥下,一个个勇敢地跳了出去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