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蓝天下的眷恋最新章节 > 蓝天下的眷恋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6、舅舅

  说到爸爸妈妈两地分居,还真有种“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柔情似水和佳期如梦。当然,这里的思念与苦衷是持久的,又是随影随踪的,伴着真情的心跳脉搏,书写着那种忙碌和超脱,去感叹这里的情感和挚爱的记忆。

  若要细细道来,这种回忆会跟着酸甜苦辣的滋味,慢慢地涌上心间,辐照出这里的苦楚和隐痛。妈妈是1954年5月20日生的我,她刚刚20岁。我刚刚一个月时,爸爸先是参加中南军区英模代表大会,接着又去参加向航空兵部队输送207名飞行学员的工作,随后又进行部队整编工作。我刚满4个月的时,父亲就去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去了,直到1957年6月父亲从南京高级步校毕业分配到舟嵊要塞区驻防,他俩在一起的夫妻生活累计起来还不到半年。

  也许,这就是军人无私奉献c驰骋疆场的脊梁;也许,这就是军人忠心耿耿c如火如荼的赤诚之心。反正,那时候的爸爸妈妈,双双都能惦量出军人的分量,去自觉践行祖国利益为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当然,妈妈是两地分居的亲历者,这里不仅有风风火火c日不暇给的繁忙,也有焦心劳思c忘寝废食的操心辛苦。至于繁忙,前几章中就说过了,不再赘述,这里要说说那时妈妈为聋哑舅舅操心费神的事。

  妈妈有个弟弟名叫牟晓岩,是姥姥儿女中唯一的男性,也就是我的舅舅。舅舅小时候长得十分惹人喜爱,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目光里闪动着炯炯有神的光亮。他不到一岁时,就咿咿呀呀地想说话,可惹人喜爱了,是姥姥传宗接代的命根子,备受家人和亲眷们的重视和爱恋。

  不幸的是,舅舅从小患病成了聋哑人,厄运无情地降临到他的身上,掀起痛心疾首的涟漪和波浪。见宝贝儿子成了这样,姥姥像天塌地陷一般,使她的整个身心就像被咆哮的洪水冲刷过一样,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和哀鸿遍野。在那段难以煎熬的年月里,姥姥伤心痛苦极了,差点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妈妈是老大,深深懂得姥姥的哀伤和悲切,令她自觉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去迎接和面对这辛酸苦涩的现实。她参军转到开封后,别看她只有十五六岁的年龄,心里仍旧惦记着舅舅,为他操心,为他伤感,尽可能地去为姥姥分忧解难,尽到一个老大的责任。

  她听同志们说,国家对聋哑人有特殊关怀政策,各地都举办起聋哑学校,辅助他们读书就业,减轻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听到这个消息,妈妈当然高兴,若是舅舅能来开封上聋哑学校,她也能腾出些精力来照顾舅舅,为他不幸的人生增添些喜庆的阳光。反正,两个人的世界是那么美好,那么虔诚,充满着姐弟间的朴实和向往。

  那时,妈妈对地方上的人和事很陌生,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c不熟悉,就像一个生疏的棋盘,生疏的对手,汉楚界布满着未知,还得一步步去了解对方的棋路,熟知对方的秉性但为了聋哑弟弟,妈妈豁出去了,下狠心也要蹚这段路,走这座桥,让聋哑弟弟有个好的归宿c好的前程。

  思君寸寸淡墨香,夜阑静处更思君。那时的妈妈,思绪完全被舅舅的事魂牵梦绕着,尤其是想起在昌潍文工团和妹妹晓岚在一起的时候,这里的光景,这里的深情,被这种亲情间的挚爱熏染着c陶醉着;她俩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多少温馨,多少欢乐,在她俩心田里处处萌芽着姐妹间的关怀和眷顾。如今,若是舅舅来开封念书,这种情感又一次呈现在她面前,令她神往和激动

  妈妈不顾身单力薄,不会骑单车,完全凭着一种信念,一种渴望,东问西找,终于来到开封市聋哑学校面前。这里是个四合院里,院里种有枝繁叶茂的槐树,有四五间教室,屋里传来“啊啊呀呀”的说叫声,他们正在上手语课,场面肃然c活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和希望。妈妈很喜爱这种声音,它是人与人传递信息c相互交流的一把金灿灿的钥匙,打开着聋哑人心结心声的门窗。

  传达是位五十开外的男同志,他见妈妈穿着军装,几分尊敬,客气地问道:“同志,你找谁?”

  妈妈把情况给他说了,然后问:“校长在吗?”妈妈觉得校长当家,问他什么问题最合适c最管用。

  “在。”传达热忱地把她领到校长办公室。校长是位女同志,三十多岁,细细的眉毛,扁长的眼睛,梳着短发,穿着淡绿色的格格上衣,看上去挺干练利索的。

  妈妈是文艺兵出身,见过世面,她不怯生地给校长致了军礼,说了来历,校长让妈妈坐下说,还给她倒了杯开水,挺热情c挺诚恳的。那时,社会各界对军人都很重视,因为他们是打天下c是从枪林弹雨中钻过来的人,有着功成名就c枕戈待旦的功劳和锐气。

  “校长,我是驻开封伞兵师部队的,有事想讨教一下您。”妈妈一开始就自报家门了,图个顺畅,讲个吉利,因为伞兵师是战斗英模组成的部队,有个亮堂堂c顶呱呱的金字招牌,地方很多人知道。

  “说吧。”校长淡淡微笑着,像对这支部队有所了解似的,恭敬听着。

  “我有个弟弟是聋哑人,想来这里上学行吗?”妈妈开门见山地直奔主题。

  校长能约摸出舅舅的年龄,问:“他家在哪?”

  “山东潍坊。”

  “是这样的同志。现在上级有规定,各省都成立了聋哑学校,归民政口管,在本省招生,一般情况下,不接收外省的学生。像你这样的情况,可以到山东省会城市济南问问,他们那里肯定也有聋哑学校。”

  得到有关聋哑学校的信息,妈妈是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了,当然高兴喽!在她心里,这是一种满足,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急不可耐的事儿,她又进一步地问:“这里生源多吗,学校好上吗?”

  “好上。现在很多有聋哑孩子的家长,一是不知道有专门的聋哑学校;二是舍不得把孩子送到这里,怕他们受苦受累不适应,生源不是很多。一般聋哑孩子送来,年龄不是太大,我们都收。这是上面的政策,板上钉钉,再三强调,我们都照办。”

  妈妈告别校长,回到部队后,立即把问到的情况写信告诉了六叔,让他到济南问问,有没有聋哑学校,若有,送舅舅去那里上学。切记,这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字里行间c笔墨之中,充溢着妈妈对亲情间的叮嘱和托付。

  果然不出所料,六叔到济南打听后,果真有聋哑学校。经询问,舅舅的情况符合他们的招生条件,顺利地入学了。这对姥姥全家来说,是如释重负c喜上眉梢的好事,全家人都沉浸在顺风顺水之中,去沐浴那种阳光明媚的日子。

  从那时起,妈妈就主动承担起舅舅上学的开销费用。她是教养员,享受排级干部待遇,每月40多块钱,还要拿出10元钱供舅舅上学,后来又改成15元,一直到舅舅聋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后为止。她这种关爱亲情和同情弱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彼此融合在一块,去领会妈妈那亲力亲为的心境,去感叹她风雨同舟的人生。

  有一回,六叔来信说,他到济南聋哑学校看望舅舅了,舅舅生活很检朴,除了吃饭的钱外,什么钱都舍不得花。一次,他的钢笔丢了,也舍不得买,就这样凑乎应付着。六叔知道后,赶紧给他买了一支钢笔,才算了结了这桩心事。

  妈妈看了信后,着急得够呛,聋哑人与人沟通交流,全靠手语和书写文字了,晓岩这么长时间没有钢笔,怎样写作业c认字识字呢!妈妈马上给舅舅写了信,信中心急如焚c埋天怨地地写道:

  “晓岩,听六叔说,你的钢笔丢了,也没买一支。没有钢笔,你的作业怎么写呢?不写作业,老师批评你了吗?不要以为你是聋哑人,就放松对识字认字的学习,光会手语说话是不够全面的。比方人家让你填个表,你不会写字就不行。如果你要看报纸看材料,不识字就不行,会给你带来很多不便。所以,说一千到一万,你要好好识字认字,认识得越多越好,这里有大作用,到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了。

  “你的钢笔丢了,为什么不告诉我呢!我知道这事后很生气,你没把我当做亲姐姐。今后你要买什么,就来信告诉我。虽然我不富裕,但保证你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还是可以的。切记此事,不要不好意思说,也不要嫌麻烦,现在全家人都关心你的学习,你要努努力,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希望厚意。”

  这就是妈妈,点点滴滴之间,丝丝缕缕之处,都凝聚着她这位当姐姐的真诚和爱心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