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挖科举的墙角
王承恩看出来了,朱由检在政治手段上正在成熟。
之前,朱由检所表现出来的,略显幼稚,对于一路上的成功,王承恩归结为朱由检的运气好。
但是,他对朱由检所表现出来识人善任的本事,还是很佩服的。
正月初六,大明的官员正式上班,这一天的朝议,朱由检如期上朝。
还没等朱由检的屁股坐稳,一堆的官员就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今日有众多士子有意报国,盼望朝廷及早开科。臣以为众多读书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希望朝廷能从大局着眼,早日开科取士。”
朱由检看到钱谦益完全是躲避的态度,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讲这个事情的是吕大器。
“爱卿,此事朕早已有言在先,等到开春,必定开科。既然学子们热情这么高,那么开科之事可以提前。朕决定:鉴于北方局势不稳,朝廷当先照顾江北的学子。顾,朕以为,可以现在江北的学子中优先开一科,只取吏员。众卿以为如何?”
“启禀皇上,开科取士,当是为国选才。为何要录取吏员呢?”
朱由检从一开始,对于科举的态度就是在拖延。他根本不想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科举,与其搞什么科举,不如直接招大量的普通办事人员。
“开科是大事,江南多山,学子来南京不易,总得给足他们时间。江北局势混乱,朕不忍看到士子们流离失所。当然,如果在江南的士子也有意早日报国,也可以参加吏员考试,朕亦是欢迎的。”
这个理由就明显是睁眼说瞎话了,谁不知道江南的读书人都集中在江浙一带。而这些读书人眼睛里根本就瞧不上什么吏员,他们的目的就是正规的科举。
皇帝的话刚落,台下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敢问皇上,吏员选拔考试,是否和科考相同?”吕大器继续追问。
“自然是不同,恩科乃是正科,自然要选拔最好的栋梁之才。”朱由检微微一笑,继续说:“吏员当选经世致用之才,如此才能辅助好我大明未来的栋梁嘛。”
“臣以为,吏员选拔没有先例,那么,吏员选拔的题目,有谁出呢”
“爱卿无用多虑。朕的秘书处早在淮安的时候就已经成功选拔过了,他们会协办此事。”
台下又是一阵喧闹,谁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提早留有后手。
“朕知道,小小的吏员选拔,自然用不着当世大儒出题。所以呢,朕的秘书处里面有几个江南才子,足可担任。比如:陈子龙。”
朱由检得意的一笑,考试我照样用复社的人出题,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陈子龙和黄道周就站在后面,一肚子的苦水。朱由检的心思岂能不知?明显是借用他们东林的身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恨的是他们还不能违背。
黄道周真相撕碎了那张卖身契,以为一群官员的目光都怪异的盯着他在看。
朝议的结果,让东林党们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很多人对朱由检产生了失望,同时,也有很多人兴奋的睡不着觉。
因为,朱由检规定,只要具备童生资格的读书人,即可参加此次的吏员试。
童生,连秀才都不是,大约只相当于掌握基础文化的人而已。
整个东林是真的对朱由检很不满,可是没有办法。按照制度,吏员的确不是官员,无需科举录取。
这是科举制度的漏洞,相对于朱由检来讲,也是他唯一能从制度上挖科举墙角的一条裂缝。
朱由检,是在用一己之力,和整个时代在抗衡。
南京城内,一处幽闭的宅院。两个半百的老先生正在屋内对弈,古香古色的棋盘上,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
一位中年人缓步走人房间,抱拳一恭,态度很是谦卑。
“朝议结束了。”
“哦他同意开科了?”其中一位老先生随口一问,眼睛依旧没离开棋盘。
“没有。只是同意录取吏员,而且”
中年男子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说。
“有什么就说嘛!”
“那人说,此次吏员考募,童生亦可参加。”
刚刚接话的老先生手使劲捏了一下手指的棋子,重重的按在棋盘上。
另一位老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且由着侯家小子去闹吧,他想一个人占尽天下,就让他尝尝逼宫的滋味。”
“两位恩师,咱们要不要也派人去武昌加把火”
“不用,侯家的话,分量足够。给曲埠去封信,就说最好拜会拜会侯询。”
“学生知道了。”
中年人离开之后,两位老先生又聊了起来。
“你说,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管东林党还是阉党,不都得依靠我们儒家。此举不像帝王平衡之术。”
“我也观察很久了。那个人自南渡之后,行事做派越发琢磨不透。会不会有异域高人在背后操控不像是我中原做派啊!”
“绝对不可以让异教邪说传入,当初徐光启老儿差点就引入西洋外教,要不是我们极力阻拦,恐怕已成祸事。”
“观他所行之事,颇有西洋之风,重格物而轻经学,恐非我儒家之福。”
“北面洪先生来信,邀我等北上,你意如何?”
“行儒家之道,则夷华夏;华夏行夷之道,则为夷。这一点,你我一定要分清楚。”
“你的意思是,只要他们答应接受我儒家,其他亦可”
“那当然,我最习惯这南方的天气,老寒腿常犯。”
“哈哈哈”
假如朱由检在这,听到这段对话一定会气疯。
却不知,这正是大明和后金政权交替之时,很多人内心的心声,这部分人还是站在大明最顶端的大知识份子。
利益相同凑在一起,几成势力,而后成朋党。
就算东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如钱谦益并不是一个好的领袖,他在取得自己想要的地位之后,就忘记了他人。
又如陈子龙,则在朱由检新学的影响下,慢慢有了变化。因为他之前就修订过徐光启的书,同时也就涉猎过徐光启的学术思想。
再如方以智,更是倾心于新学中不能自拔,因为他本身就有一个叫汤若望的同窗好友。
顾炎武的性格里天生带着叛逆,加上对朱由检的崇拜,他接受新学最直接。
加上整个工作组目前都在江北,这次吏员考试的大幕,就有钱谦益出文科题,方以智出理科题,陈子龙居中督办,顾炎武负责具体事宜,一场人数空前规模的大考,就正式上演了。
“给每一位报名的学子发放理科提纲,减轻他们的难度。”朱由检重点做了指示,对于大明读书人对格物之学的认知,他不抱太大希望。
“本身考题就不难,再给提纲,岂不是更容易了?”方以智觉得朱由检让自己出的考题简直是小儿科。
“就把初级物理当做提纲发下去,另外,此次考试不必使用八股撰文,要让考试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工作组作为审卷方,一切以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为参照。让黄道周做好工作总结整理,作为依据。”
朱由检对黄道周的使用,一直是当做笔杆子的,他主要负责写工作经验总结,推广。
工作组每十天都会总结工作经验,然后由黄道周整理,再下发给每个人当做指导性文件。
黄道周已经把他二十多个学生带到了江北,整日埋头在一堆资料中,无暇他顾。
就这样的,在主英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个人数不多的团队,正在有计划,有制度的形成,并准备疯狂扩张。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之前,朱由检所表现出来的,略显幼稚,对于一路上的成功,王承恩归结为朱由检的运气好。
但是,他对朱由检所表现出来识人善任的本事,还是很佩服的。
正月初六,大明的官员正式上班,这一天的朝议,朱由检如期上朝。
还没等朱由检的屁股坐稳,一堆的官员就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今日有众多士子有意报国,盼望朝廷及早开科。臣以为众多读书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希望朝廷能从大局着眼,早日开科取士。”
朱由检看到钱谦益完全是躲避的态度,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讲这个事情的是吕大器。
“爱卿,此事朕早已有言在先,等到开春,必定开科。既然学子们热情这么高,那么开科之事可以提前。朕决定:鉴于北方局势不稳,朝廷当先照顾江北的学子。顾,朕以为,可以现在江北的学子中优先开一科,只取吏员。众卿以为如何?”
“启禀皇上,开科取士,当是为国选才。为何要录取吏员呢?”
朱由检从一开始,对于科举的态度就是在拖延。他根本不想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科举,与其搞什么科举,不如直接招大量的普通办事人员。
“开科是大事,江南多山,学子来南京不易,总得给足他们时间。江北局势混乱,朕不忍看到士子们流离失所。当然,如果在江南的士子也有意早日报国,也可以参加吏员考试,朕亦是欢迎的。”
这个理由就明显是睁眼说瞎话了,谁不知道江南的读书人都集中在江浙一带。而这些读书人眼睛里根本就瞧不上什么吏员,他们的目的就是正规的科举。
皇帝的话刚落,台下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敢问皇上,吏员选拔考试,是否和科考相同?”吕大器继续追问。
“自然是不同,恩科乃是正科,自然要选拔最好的栋梁之才。”朱由检微微一笑,继续说:“吏员当选经世致用之才,如此才能辅助好我大明未来的栋梁嘛。”
“臣以为,吏员选拔没有先例,那么,吏员选拔的题目,有谁出呢”
“爱卿无用多虑。朕的秘书处早在淮安的时候就已经成功选拔过了,他们会协办此事。”
台下又是一阵喧闹,谁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提早留有后手。
“朕知道,小小的吏员选拔,自然用不着当世大儒出题。所以呢,朕的秘书处里面有几个江南才子,足可担任。比如:陈子龙。”
朱由检得意的一笑,考试我照样用复社的人出题,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陈子龙和黄道周就站在后面,一肚子的苦水。朱由检的心思岂能不知?明显是借用他们东林的身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恨的是他们还不能违背。
黄道周真相撕碎了那张卖身契,以为一群官员的目光都怪异的盯着他在看。
朝议的结果,让东林党们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很多人对朱由检产生了失望,同时,也有很多人兴奋的睡不着觉。
因为,朱由检规定,只要具备童生资格的读书人,即可参加此次的吏员试。
童生,连秀才都不是,大约只相当于掌握基础文化的人而已。
整个东林是真的对朱由检很不满,可是没有办法。按照制度,吏员的确不是官员,无需科举录取。
这是科举制度的漏洞,相对于朱由检来讲,也是他唯一能从制度上挖科举墙角的一条裂缝。
朱由检,是在用一己之力,和整个时代在抗衡。
南京城内,一处幽闭的宅院。两个半百的老先生正在屋内对弈,古香古色的棋盘上,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
一位中年人缓步走人房间,抱拳一恭,态度很是谦卑。
“朝议结束了。”
“哦他同意开科了?”其中一位老先生随口一问,眼睛依旧没离开棋盘。
“没有。只是同意录取吏员,而且”
中年男子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说。
“有什么就说嘛!”
“那人说,此次吏员考募,童生亦可参加。”
刚刚接话的老先生手使劲捏了一下手指的棋子,重重的按在棋盘上。
另一位老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且由着侯家小子去闹吧,他想一个人占尽天下,就让他尝尝逼宫的滋味。”
“两位恩师,咱们要不要也派人去武昌加把火”
“不用,侯家的话,分量足够。给曲埠去封信,就说最好拜会拜会侯询。”
“学生知道了。”
中年人离开之后,两位老先生又聊了起来。
“你说,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管东林党还是阉党,不都得依靠我们儒家。此举不像帝王平衡之术。”
“我也观察很久了。那个人自南渡之后,行事做派越发琢磨不透。会不会有异域高人在背后操控不像是我中原做派啊!”
“绝对不可以让异教邪说传入,当初徐光启老儿差点就引入西洋外教,要不是我们极力阻拦,恐怕已成祸事。”
“观他所行之事,颇有西洋之风,重格物而轻经学,恐非我儒家之福。”
“北面洪先生来信,邀我等北上,你意如何?”
“行儒家之道,则夷华夏;华夏行夷之道,则为夷。这一点,你我一定要分清楚。”
“你的意思是,只要他们答应接受我儒家,其他亦可”
“那当然,我最习惯这南方的天气,老寒腿常犯。”
“哈哈哈”
假如朱由检在这,听到这段对话一定会气疯。
却不知,这正是大明和后金政权交替之时,很多人内心的心声,这部分人还是站在大明最顶端的大知识份子。
利益相同凑在一起,几成势力,而后成朋党。
就算东林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如钱谦益并不是一个好的领袖,他在取得自己想要的地位之后,就忘记了他人。
又如陈子龙,则在朱由检新学的影响下,慢慢有了变化。因为他之前就修订过徐光启的书,同时也就涉猎过徐光启的学术思想。
再如方以智,更是倾心于新学中不能自拔,因为他本身就有一个叫汤若望的同窗好友。
顾炎武的性格里天生带着叛逆,加上对朱由检的崇拜,他接受新学最直接。
加上整个工作组目前都在江北,这次吏员考试的大幕,就有钱谦益出文科题,方以智出理科题,陈子龙居中督办,顾炎武负责具体事宜,一场人数空前规模的大考,就正式上演了。
“给每一位报名的学子发放理科提纲,减轻他们的难度。”朱由检重点做了指示,对于大明读书人对格物之学的认知,他不抱太大希望。
“本身考题就不难,再给提纲,岂不是更容易了?”方以智觉得朱由检让自己出的考题简直是小儿科。
“就把初级物理当做提纲发下去,另外,此次考试不必使用八股撰文,要让考试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
工作组作为审卷方,一切以这几个月的工作经历为参照。让黄道周做好工作总结整理,作为依据。”
朱由检对黄道周的使用,一直是当做笔杆子的,他主要负责写工作经验总结,推广。
工作组每十天都会总结工作经验,然后由黄道周整理,再下发给每个人当做指导性文件。
黄道周已经把他二十多个学生带到了江北,整日埋头在一堆资料中,无暇他顾。
就这样的,在主英们的眼皮子底下,一个人数不多的团队,正在有计划,有制度的形成,并准备疯狂扩张。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