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武侠修真 >名剑美人录最新章节 > 名剑美人录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21章 江湖庙堂,相看两厌(二)

  待古若花远去之后,沈风与古月轩也相继与师长们告辞离开,玉皇顶上便只剩下贺子翁c俞潋滟与林啸三人。

  只听俞潋滟先说到:“若花这个孩子在天机神算方面的天赋委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估计不久便可以达到七巧诸变的境界。”

  旁边的贺子翁此时又补充道:“在剑道上,她三月之内也可入小乘。”

  俞潋滟点头表示赞同,同时说道:“待她达到七巧诸变与慧心品的时候,也该下山去了。龙师弟那时估计也要对仙剑门下手,得让若花过去一趟,仙剑门的其他东西都不重要,仙陵神剑却不可落入江湖中那些心术不正之人的手中。林师弟,听说你的那个小侄女现就在仙剑门?”

  林啸回答道:“去年秋天便已经让她过去了,而这仙陵神剑给她最为合适。”

  俞潋滟并没有询问原因,她知道林啸既然如此说便一定有他的道理,转而说道:“去年冬天之时,我特意让何师伯前去励武宗旧址打探龙凤双玺的消息,而何师伯捎回来的口信中特意提到你那个侄女林青绾,说此女命数贵不可言。”

  林啸摇了摇头,说道:“师姐,这些命理天数,你应该比我更加明白。”

  “我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前代天机临终前曾有预言,说当今江湖天佑之命有一,阴桀之命有一,乱魔之命有二,想来江南林家幼女林青绾便是这天生具有黄紫贵气的天佑之命了。”

  “师姐,我可以告诉你,林青绾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大嫂,便是南朝庆历帝的女儿李天心,当今南朝天子李嘉和的亲姐姐。”

  旁边的贺子翁此时说道:“听闻此女十分不凡,虽生在帝王家,却有佛家普度众生之大慈大悲,更难得的是其剑法卓绝,已臻化境,我年轻时候曾不止一次听师父提起过,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二十年前她却突然间销声匿迹,绝迹江湖。”

  “这个我也不知道,大嫂是十八年前与我大哥林子牧相识的,我回到林家之时她正怀有身孕,生下的便是青绾了。而我那两个不成器的侄子与青绾实则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至于她消失的那些年间去了哪里,做过什么,我想连我大哥都不知道。后来南朝皇室发现了大嫂的踪迹,欲来寻人,大嫂怕连累大哥与我们林家,这才离开,至今也是杳无信息。所以在青绾小时候,大哥就与她说了一个谎,告诉她她的母亲早已经去世了。”

  俞潋滟听完又问道:“那仙陵神剑与李天心有关系?”

  “的确,大嫂曾说她已得仙陵神剑的剑心认可。”

  至于这十二圣器认主的问题,贺子翁与守拙古剑朝夕相守十多年,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了,只听他说道:“能得仙陵神剑认主,此女的确不简单。只是不知为什么如此一位当世奇女子,却定要脱离南朝皇室呢?”

  “大嫂是胸怀天下的女剑仙,又岂会安心做一只笼中雀?即使那是天底下最大最富贵的一座牢笼。”

  贺子翁在旁边点头称是,说道:“是啊,江湖儿女江湖老,那坐拥天下一切财富却唯独不得自由的庙堂,我们看着就烦,还是离得越远越好。”

  这时俞潋滟莞尔一笑,又说道:“大师兄,想来那些高居权利之巅的李家皇族以及朝廷权臣看我们也应如是。”

  北国国都在乌托郡,南朝的京城是万安城,取万年长治久安之意,地处中原,毗邻长江,方圆几百里,民众过百万,是整个南朝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城,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万安城的中心则是大明宫,其间亭台楼阁大大小小几百座,错落有致,既有天子皇家的威严气派,又有小桥流水的闲情雅致,若有明眼人更是可以看出这大明宫内的一屋一宇草一木又暗合先天易理c五行八卦,凝结聚拢着万安城乃至是整个南朝九道三十州的气运。

  大明宫以一条中轴线分为前后两殿。前面是议事殿,共有四阁四堂,供朝会以及皇帝王公大臣们处理军机要务所用。后面是起居殿,是天子日常生活之所,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极尽奢华,诸多景致也是雅俗共赏,精彩纷呈。

  当今南朝是李姓天下,天子李嘉和谈不上是什么盛世明君,也没有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但帝王心术c天子权谋却十分熟稔,极会用人,善于收买人心,更懂得制衡朝局,让各方势力都不会太过强大,以致于动摇李家的统治根基。

  南朝官制依然采用历朝历代已经沿用千年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为中书省c门下省以及尚书省,其中尚书省权力最大,统领兵刑工吏户礼六部,负责执行天子诏令,掌管天下政务,而当今南朝尚书省尚书令张昭政,实打实的正一品高官,已是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中书省负责起草颁布诏令,由当今天子李嘉和亲自执掌,故不设中书令一职,仅由花甲之年,更是天子年少读书时授业恩师的吴德彰吴老太师领中书省左仆射一职,其实也只是个虚衔,这些年来老太师都已经很少参与朝政了。

  门下省设有散骑常侍c谏议大夫c起居郎c黄门侍郎等官职,其中散骑常侍与谏议大夫等人一起负责监督满朝文武c天下百官,有谏言弹劾之权,而起居郎c黄门侍郎等人虽官阶低微,仅是五六品的小官,却是天子近臣,终日能够得见圣颜,向来是最有发展空间的清贵职位。而南朝现在的门下高官官,也就是门下侍中一职始终空缺,皇帝也以此来彰显自己对于辅宰张昭政的信任,官场上更是早有传言,若哪一日门下侍中一职不再空缺,那就离张昭政倒台的日子不远了。

  出身两淮道名门望族张家的张昭政现在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从政二十多年来,从当年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太子伴读一直做官做到现在的正一品尚书令,他一直不结党不贪权,更不喜爱什么古玩字画c金银珠宝与绝世美人,好多人都说他是个完人,因为没有任何欲望所以没有任何弱点。

  而他的治政能力更是有目共睹c有口皆碑,在他这兢兢业业二十多年的治理下,整个南朝渐至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政通人和的佳境。不过张昭政却评价自己这二十多年来其实只做成了三件事。

  第一件便是户改与地改,他首先将南朝之前的州c府c县三级体制变为道州两级,此举不仅仅裁减了近一半的地方官员,节省了朝廷俸禄的开支,更使得政令传达更为便捷,提高了朝廷执政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贪渎受贿与官员间的相互推诿。然后他力排众议,重新普查人口,登记造册,按人数丈量划分土地,同时修改赋税,取消各地自行征收后上缴朝廷的老规矩,而是改由朝廷亲自征收,各地方衙门不得过问,以张昭政自己的话来说,他进行户改与地改的目的便在于,保证家家户户有田地耕种,有粮食果腹,争取还能够做到岁有结余。

  这一举措耗时近十年之久,让所有平日鱼肉乡里的地主豪绅们生不如死,更是侵犯了绝大多数在朝官员的切身利益,一时间怨声载道,弹劾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一政策却取得了皇帝李嘉和的全力支持,只因为张昭政对这位还能够明辨是非的皇帝说了一句话,若你信我,我定还你李家万年太平昌盛。

  第二件是科举取士,如果说前一条政令让天下侧目,那么这一条政令便是让天下惊诧。谁都不会想到,这位出身整个南朝最有名望的诗书世家的张辅宰却亲手为天下寒门读书人铺就了一条通往权利之巅的康庄大道。

  至今许多因此受益的寒门士子还记得当初颁布这条政令之时,张昭政评点天下读书人的一席话,他说道:“读书人之才学有三,格物致知c诗词曲赋与治世安邦,前两种我不太懂,不做评价。而这最后一种才学,对于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来说,各有不同,各有优劣。世家子弟眼界高,格局大,却往往牵绊太多,不敢放手而为,乃至到最后迷失本心,难以为国为民真正的谋福祉。而寒门士子顾虑少,仕途受命于天,更懂得民间疾苦,所以最是忠君体国,但一来人少式微,二来不知进退,不懂取舍,为人为官都难服众。正好像一如大家闺秀,端庄秀丽,一如小家碧玉,温婉可人,我朝应不偏不倚,兼容并收,方才能享齐人之福。”

  而张昭政这二十多年来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在嘉和十九年方才开始的军改。之所以这项政令开始的如此之晚,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南朝军方势力强大,更是各自为政,不听诏令。军改之前的‘四征c四平c四镇’等十二位一品大将军都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不仅拥有独立的粮草军饷供给,更是只认将军虎符不知天子圣旨为何物的军阀势力,有些大将军甚至拥有自己的封地,虽无名但实际权利完全等同于列土封疆的异姓王侯。

  好在这十二位大将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几位,如已经故去的陈家军统帅c镇北将军陈天侯,他们一直拥护李家正统,其他的几位虽也有些实力,但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称霸一方或许还可以,却无翻天覆地c改朝换代的能耐。南朝也一直视这些军阀为手足之患,一天不除便如鲠在喉,奈何南朝多年来边境烽烟不断,万安城里的大佬们还需要靠这些军阀镇守边陲,所以给了他们做大的机会。

  眼见这手足之患渐渐发展成能要人命的顽疾,愈发不可收拾,张昭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刮骨疗毒,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自断一臂,直接取消了十二位一品大将军的称号,强制解散了近四十万的军队,又将剩下的三十多万军队与原本就隶属于朝廷中央直属的十五万万安军打乱混编,将这近五十万人分为十二支部队,更是重新由皇帝直接任命了十二个实权将军作为统帅,而这些统帅的权力相比于之前也是小的可怜,不仅官衔只有三品,更是没有调兵权,军队的一切后勤给养也交由兵部统一负责。

  如此大刀阔斧的军改,使得南朝军队直接听命于中央集权,取缔了各方军阀,不仅加强了军队的忠诚度,也同时提高了作战能力。这次牵动多方利益关系却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完成了的军改,让人们在佩服张昭政雷厉风行的政治手腕的同时,也不禁为其背后的腥风血雨感到不寒而栗。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