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坑王》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五幌级”酒楼
卢小闲很清楚,此刻不是他摆功劳的时候,他必须要显得更加谦逊。
“二位老爷,昔日冯谖为孟尝君买义,今日我卢小闲当然要为二位老爷买来好名声,虽然花了不少银子,但我觉得值!”
“当然值了!”张易之拍手道。
张氏兄弟很赞同卢小闲的想法,他们现在声名狼藉,最缺的就是好名声,花钱就能买来好名声,这简直是太划算了。
“只是”卢小闲打量了他们一眼,装作很惶恐的模样,“没来得及向二位老爷及时禀报,请二位老爷恕罪!”
张易之拍了拍卢小闲的肩头:“卢公子,以后像这样的事情,你就直接做主,府里的银子你也可以随便支,不用再告诉我们了!”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后世,世人对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评价都不高。但卢小闲不能不承认,他们俩对自己还是很够意思的,尤其是张易之对他非常信任的,这让卢小闲多少有些感动。
“卢公子!”在一旁一直没有吭气的张昌宗,突然说话了,“听说你今天去了龙门山?”
卢小闲不知他是何意,点了点头。
“卢公子,秋风破的生意今后还是交给别人去打理吧,你最好不要再亲自出面了,这样会好一些!”张昌宗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卢小闲愕然,旋即笑着点点头:“六老爷,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您放心,但凡生意上的事情,我不会再出面了!”
“你懂了就好!”张昌宗不再说话了。
在后世,做生意挣大钱经商当大老板是很体面的事情,但在大唐却不一样,在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商人的社会地位却很低下,从商之人被视为“杂类”c“杂流”和“贱类”。他们被看作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能入仕为官,这种观念根植于全社会,深入到了士大夫甚至一般平民的意识之中。
张氏兄弟非常倚重卢小闲,很多事都需要他代表兄弟二人去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想方设法让卢小闲脱离贱籍。在这种情况下,若卢小闲再出面去经商做生意,这要传出去对张氏兄弟的名声也不好。
所以,张昌宗才会说这么一句话。
卢小闲当然不会认为经商是贱业,他之所以同意张昌宗的意见,不是迫于无奈,而是出于另外的原因。
尽管卢小闲的思维超前,尽管是在大唐经商,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他穿越是来享受生活的,可不是来给唐朝打工的。凡事亲历亲为向来不是卢小闲的风格,所以他必须找个人来替代自己做这些事情,自己只需要把握方向便是了。
想法很简单,可实际上真想找个合适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找的这人得靠的住,要找个吃里扒外的,那可就惨了。
其次,这人还得要有生意头脑,要是傻不拉几的,就算再忠心也用不上。
最关键的一点,这人要能把卢小闲的思路和想法无条件的贯彻下去。卢小闲来自后世,很多想法现在的人肯定无法理解,若找的这人是个好奇宝宝,见到卢小闲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让卢小闲天天去给他解释其中的道理,岂不要活活累死?
除了要找到能帮他赚钱的人,卢小闲还得找个合适的店面,先把秋风破从龙门山搬的洛阳城里,这才是最紧要的。
目前,有了张氏兄弟这俩个大靠山,卢小闲在洛阳城里站稳脚跟已经没问题了,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打算了。
南市真的太大,卢小闲和张猛在市场里不停的转悠,差点迷路了。他们挨着个不厌其烦的询问,可否有出售或租赁的店铺,直累的眼冒金星也没个结果。
眼看着到了中午时分,张猛可怜兮兮的说:“小闲,我真饿的不行了,咱是不是先吃完午饭再说?”
卢小闲也觉得饿了,他点点头,一边往前走,一边四下打量看有没有吃饭的馆子。
还是张猛眼尖,他指着前面一个酒楼,兴奋的说:“小闲,快看看,这家怎么样?”
卢小闲抬眼望去,这座酒楼很气派,望旗杆上挂着五个幌,幌上“永和楼”几个大字,正在随风飘展。
酒楼的幌是用于招揽生意的锦旗,相当于后世的“星级”。一个幌是小吃铺, 二个幌是一般菜都能做的小饭店,三个幌音同“撒谎”所以没有挂三个幌的,四个幌是基本上可以做客人自点的所有的菜,五个幌那就是真正的全能饭店了。
卢小闲瞥了一眼张猛,这个吃货的眼力劲还真不赖,竟然选了一家“五幌级”酒楼,个永和楼的消费肯定价格不菲。
也罢,累了一上午,他们自己犒劳一下自己,也说的过去。
于是,卢小闲和张猛向永和楼门口走去。
还没走两步,卢小闲和张猛就被一个陌生人拽住了。
这是一个精壮汉子,他陪着笑向二人问道:“两位客官,你们这是要去吃饭吗?”
卢小闲皱眉上下打量着汉子,不满道:“怎么?不行吗?”
“当然可以,只是”汉子指了指对面的永和楼,“最好不要去那里吃饭!”
“为什么?”卢小闲奇怪的问。
“那里的饭菜不干净,上个月有好些客人吃完后,都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连官府都给惊动了!”
卢小闲眉头一挑,这一幕和后世的某些情景有些相似,他不动声色的问:“那你说,去哪里吃饭比较安全一些?”
壮汉又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酒楼:“当然应该是醉霄楼了,这可是洛阳城里名气最大的酒楼!”
卢小闲这才发现,永和楼的对面也有一座酒楼,酒楼也挂着五个幌,幌上写着“醉霄楼”三个大字。
两座酒楼面对面伫立在路两边,规模大小相当,而且都挂着五个幌,甚至连幌旗的颜色都一样,这不是唱对台戏是什么?
难怪会有那种拉客人的场面呢。
卢小闲下意识四下看了看,果然不止壮汉一个人,至少还有个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拦下不少人,有的是路过,有的则是像卢小闲这样准备去吃饭的。
看来为了抢生意,醉霄楼可是下足了功夫。
“二位老爷,昔日冯谖为孟尝君买义,今日我卢小闲当然要为二位老爷买来好名声,虽然花了不少银子,但我觉得值!”
“当然值了!”张易之拍手道。
张氏兄弟很赞同卢小闲的想法,他们现在声名狼藉,最缺的就是好名声,花钱就能买来好名声,这简直是太划算了。
“只是”卢小闲打量了他们一眼,装作很惶恐的模样,“没来得及向二位老爷及时禀报,请二位老爷恕罪!”
张易之拍了拍卢小闲的肩头:“卢公子,以后像这样的事情,你就直接做主,府里的银子你也可以随便支,不用再告诉我们了!”
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后世,世人对张易之和张昌宗的评价都不高。但卢小闲不能不承认,他们俩对自己还是很够意思的,尤其是张易之对他非常信任的,这让卢小闲多少有些感动。
“卢公子!”在一旁一直没有吭气的张昌宗,突然说话了,“听说你今天去了龙门山?”
卢小闲不知他是何意,点了点头。
“卢公子,秋风破的生意今后还是交给别人去打理吧,你最好不要再亲自出面了,这样会好一些!”张昌宗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卢小闲愕然,旋即笑着点点头:“六老爷,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您放心,但凡生意上的事情,我不会再出面了!”
“你懂了就好!”张昌宗不再说话了。
在后世,做生意挣大钱经商当大老板是很体面的事情,但在大唐却不一样,在士农工商的排序中,商人的社会地位却很低下,从商之人被视为“杂类”c“杂流”和“贱类”。他们被看作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难登大雅之堂,更不能入仕为官,这种观念根植于全社会,深入到了士大夫甚至一般平民的意识之中。
张氏兄弟非常倚重卢小闲,很多事都需要他代表兄弟二人去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想方设法让卢小闲脱离贱籍。在这种情况下,若卢小闲再出面去经商做生意,这要传出去对张氏兄弟的名声也不好。
所以,张昌宗才会说这么一句话。
卢小闲当然不会认为经商是贱业,他之所以同意张昌宗的意见,不是迫于无奈,而是出于另外的原因。
尽管卢小闲的思维超前,尽管是在大唐经商,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他穿越是来享受生活的,可不是来给唐朝打工的。凡事亲历亲为向来不是卢小闲的风格,所以他必须找个人来替代自己做这些事情,自己只需要把握方向便是了。
想法很简单,可实际上真想找个合适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找的这人得靠的住,要找个吃里扒外的,那可就惨了。
其次,这人还得要有生意头脑,要是傻不拉几的,就算再忠心也用不上。
最关键的一点,这人要能把卢小闲的思路和想法无条件的贯彻下去。卢小闲来自后世,很多想法现在的人肯定无法理解,若找的这人是个好奇宝宝,见到卢小闲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让卢小闲天天去给他解释其中的道理,岂不要活活累死?
除了要找到能帮他赚钱的人,卢小闲还得找个合适的店面,先把秋风破从龙门山搬的洛阳城里,这才是最紧要的。
目前,有了张氏兄弟这俩个大靠山,卢小闲在洛阳城里站稳脚跟已经没问题了,他已经开始谋划下一步的打算了。
南市真的太大,卢小闲和张猛在市场里不停的转悠,差点迷路了。他们挨着个不厌其烦的询问,可否有出售或租赁的店铺,直累的眼冒金星也没个结果。
眼看着到了中午时分,张猛可怜兮兮的说:“小闲,我真饿的不行了,咱是不是先吃完午饭再说?”
卢小闲也觉得饿了,他点点头,一边往前走,一边四下打量看有没有吃饭的馆子。
还是张猛眼尖,他指着前面一个酒楼,兴奋的说:“小闲,快看看,这家怎么样?”
卢小闲抬眼望去,这座酒楼很气派,望旗杆上挂着五个幌,幌上“永和楼”几个大字,正在随风飘展。
酒楼的幌是用于招揽生意的锦旗,相当于后世的“星级”。一个幌是小吃铺, 二个幌是一般菜都能做的小饭店,三个幌音同“撒谎”所以没有挂三个幌的,四个幌是基本上可以做客人自点的所有的菜,五个幌那就是真正的全能饭店了。
卢小闲瞥了一眼张猛,这个吃货的眼力劲还真不赖,竟然选了一家“五幌级”酒楼,个永和楼的消费肯定价格不菲。
也罢,累了一上午,他们自己犒劳一下自己,也说的过去。
于是,卢小闲和张猛向永和楼门口走去。
还没走两步,卢小闲和张猛就被一个陌生人拽住了。
这是一个精壮汉子,他陪着笑向二人问道:“两位客官,你们这是要去吃饭吗?”
卢小闲皱眉上下打量着汉子,不满道:“怎么?不行吗?”
“当然可以,只是”汉子指了指对面的永和楼,“最好不要去那里吃饭!”
“为什么?”卢小闲奇怪的问。
“那里的饭菜不干净,上个月有好些客人吃完后,都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连官府都给惊动了!”
卢小闲眉头一挑,这一幕和后世的某些情景有些相似,他不动声色的问:“那你说,去哪里吃饭比较安全一些?”
壮汉又指了指自己身后的酒楼:“当然应该是醉霄楼了,这可是洛阳城里名气最大的酒楼!”
卢小闲这才发现,永和楼的对面也有一座酒楼,酒楼也挂着五个幌,幌上写着“醉霄楼”三个大字。
两座酒楼面对面伫立在路两边,规模大小相当,而且都挂着五个幌,甚至连幌旗的颜色都一样,这不是唱对台戏是什么?
难怪会有那种拉客人的场面呢。
卢小闲下意识四下看了看,果然不止壮汉一个人,至少还有个人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拦下不少人,有的是路过,有的则是像卢小闲这样准备去吃饭的。
看来为了抢生意,醉霄楼可是下足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