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永远的新娘最新章节 > 永远的新娘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牛郎织女(下)

  我在东林城下了火车。午饭后,需换乘去林场的客车。我坐在候车室里,正埋头读一本书。“这不是鲁老师嘛!”有人喊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林场同校任教的袁老师。她是我们一个教研组的,有三十七八岁年纪,若从长相看年轻时曾是丽人,眼下也还徐娘半老。我说:“真巧,在这遇到你啦!”“哦,我是去花江市哥哥家串门,要赶回林场去的。”“那咋没在火车上看见你呀?”“这还不简单,咱俩坐的不是一节车厢呗!”我想也是,自己这不是问了一句废话吗?

  记得我刚到学校报到,教务主任领我走进语文组办公室,面对两个老人儿,简要介绍我这位新同志的情况。

  他走后,教研组长陈老师——年近五十的山东大汉,瘦高个子,架着副近视镜。问我的第一句话是:“府上哪里?”我答花江市人。过后,袁老师对我说:还是你们大专生有学问,我都不知“府上”是啥意思。

  当时我认为她是谦虚。不过凭直觉:这个象邻家大姐的同事,没有城府,以后能好相处的。

  但来学校几个月了,我们之间,仅限于比较谈得来而已。在业务上也没有什么交集:三人分别负责初中一个学年,各教各的语文课。

  没想到在这里我们能够相遇。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一路上我不会寂寞了。袁老师嘴不着闲,我基本上是个倾听者,只偶尔插句话。车到林场,我俩一起下车。袁主动邀请我:去她家吃晚饭。我暗想:食堂开饭点早过了,确实也没地方吃饭去。当然嘴上还得客气一下:“到你家方便吗?魏师傅(袁的丈夫)在吗?”“没啥不方便的,我家老魏在家呢,估计已经把饭做好,等着我回来呢!他是个大老粗,人好交友,喜欢热闹。”“哦,那好吧,恭敬不如从命,我就不客气了!”

  她家与我们下车的地方c学校,正好可以构成一个数学三角。同林场大多数家庭一样的大院落,四四方方足有数百平方。院子里靠着木板皮杖子,转圈摆放的,都是已经截好劈开的柈子,能有一米来高。刚下过一场雪,只从院门通往屋子间扫出一条小路来。

  我随着她走进房间内:嚯,好暖和呀!室内外温差比,感觉就是夏天和冬天。“老魏,家里来客人了!”“哦,谁来了?”“我给你们介绍你一下:这是我家老魏,这是咱学校的鲁老师,刚大专毕业分配来不久的。”“叫我小鲁就行”,我主动与男主人握手:“你好,魏师傅,今晚打扰了!”“嗐,打搅啥,也就是添双筷子呗!”

  果然是粗人快语爽直可交啊。

  桌子上摆着一个铜火锅,里面水快烧开了,冒着蒸汽;四周摆放着几盘羊肉c豆腐c酸白菜c粉丝等。看来今天有口福了。魏师傅又拿来白酒:“来,鲁老师,咱哥俩喝一口,这是我泡的药酒,驱寒壮骨的。”我本来不喜欢喝酒,盛情难却,多少喝了一点。两个孩子:看样子大的十一二,小的才八九岁吧,吃饱饭就下桌了。袁老师的老爸,七十多岁年纪,耳朵挺背,也提前下桌,回那屋休息了。

  魏师傅酒桌上挺能唠,问我的家庭情况c结婚了吗?又问我爱人是哪里人?干啥工作我都如实回答。袁老师嫌他话多啰嗦,帮他刹车:“人家鲁老师坐了一天车,累了,该回宿舍休息了。” 魏才说:“那好吧,你以后常来玩吧!就当到家一样,别见外”

  我告辞出门,往不远处的独身教师宿舍走去。热热的酒饭饱腹,冬夜的寒风袭来,也感觉不那么冷了。

  打这以后,我就成了这家的常客:遇到饭口就吃饭,碰上活儿就帮着干。

  冬天,我和同寝的几位老师一起,帮助她家劈柈子;春天,我们帮她家种小麦(林场每家都有几分地);夏天,我们跟着胡师傅去湖里,撒网打鱼;秋收季节,我们会去帮着收土豆c玉米

  干完活后,必定是好酒好菜款待我们。大家都喜欢去她家玩儿,比起去林场其他老师家的次数,明显要多。

  连端午节,几个住宿男教师,都是在袁老师家过的,伙食嘛,当然是不错的。

  那天,应该是阳春三月的一天。我收到妻一封信:告诉我,她怀孕了!我一阵窃喜。可往下读,我却皱起眉头:她说目前暂时还不想要孩子,因为快参加助理会计师考试了,担心怀孕会影响复习c考试。

  我有点发懵,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去向“过来人”讨教:问了两位中年教师,一男一女,意见惊人的一致,都不赞成第一个孩子做流产。告诫我:你第一个孩子如果不要的话,再怀孕滑胎的可能性很大。

  听了他们的直言相告,我觉得的确有道理。没有迟疑,立马跟领导请假回家。我苦口婆心的开导,终于说服英淑:打消了流产念头,保住了这个孩子。事后,我有点后怕:如果新媳妇不跟我商量,直接就“做掉“孩子,那我可就没辙了。看来,她虽说主意正,在重大问题上,还是懂得尊重别人的,没有我行我素c先斩后奏。

  真是谢天谢地呀!

  到了暑假,我赶回城里。不久英淑按时参加考试。这时她已经挺着个大肚子了,给人感觉象随时会生产的样子。我不大赞成她去考试,可是她自己执意要考。这回我说服不了她了。便琢磨个两全之策:我跟她一起去二中考场,她在里面考,我在窗外看着。一旦有突发状况,我马上去附近收发室,打电话叫救护车去医院。

  结果,英淑顺利的考完试,肚子里的小家伙没有添乱,乖乖的在属于他的空间里待着。后来,儿子文理科成绩均突出,我还对已为人母的妻说:那时候的胎教好啊,在娘肚子里你儿子就参加考试了

  又是暑热七月。食堂开饭早,吃过饭没事,也不想去学校备课。窜对同寝室的兄弟(住宿的男老师们已经哥们相称):走!去袁老师家玩呀?他们都不愿意出去,对我说:“老大,咱今天别去了,你没听见外面打雷,要下大雨了!再说,好像听说魏师傅出差没在家呀?”“哪有那么多忌讳,没事的,雨不是还没下吗?你们不去,我自己去了。”

  我连雨具都没带,心无杂念的就去了。后来回忆起那一晚的事来,自己都无法解释的通。

  走在去袁老师家的路上,天上偶尔有闪电划过,随即响起闷雷,看样子雷阵雨真得要来了。

  熟门熟路的,摸着黑我也能找到。打开院门拴,进去后,再别上。敲房间门,听出是我的声音,袁老师开门迎客。

  进到里屋,发现真的就她一个人。我随口问:“魏师傅没在家?”“嗯,到花江市出差,给林场买材料去了(魏是林场材料员)。”“孩子们呢?”“期末试考完,去市里他大舅家玩去了。”“大爷呢?”“东屋,睡下了吧?”我暗自思量:哦,这屋还真就她一个人;要不,我马上离开吧?心里另一个声音:怕什么,袁姐和咱都不是那种人。 就没提走的事。

  我和她分别坐在对面炕上开聊。 不知怎么的,今晚袁姐(我改称呼了),什么话都跟我说,唠来唠去,说到了他们夫妻间的隐私。她告诉我:“我家老魏那方面可强了,每次出差回来,就是赶到大白天,也要在林场场部往学校打电话,让我马上回家。我到家后,他拉上窗帘,放下褥子,把我拉上炕去,就得来一次” 胡姐怎么跟我说这个?我有些恍惚了。我忽然觉得:如果我现在走过去,对她做点什么,恐怕她也不会拒绝吧?

  正心猿意马间, 英淑的英俊面庞突然闪现在脑海。一个声音似乎响在耳畔:不行,你不能行苟且之事,那是对纯真爱情的背叛!

  还是把自己完整的留给我的新娘吧。

  想到这,我准备下炕走人。恰在此刻,一个特别响的炸雷,紧随着隔窗见外面大雨如注人不留天留。

  我只好又勉强坚持待了半个钟头吧,见雨势小了,跟袁姐借把伞,赶快回寝室休息了。

  这天晚上,我又做“春梦”了。女主角应当是英淑,却又不完全像,觉醒后,记得不甚清晰。但实实在在的,裤头上残留着黏呼呼的东西。一大早,趁那几位还没睡醒,我到宿舍门外,弄点水,赶紧悄悄洗干净。凉在屋里,风干后,收起叠好,放进简易柜子备用。

  次日到学校上班,在办公室见到袁姐,我们依旧正常打招呼c聊天。

  不久,袁姐跟场部职教严老师对换了岗位。严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c总爱戴着个口罩(据说有病),原来就是从普教抽调搞职工”双补“教育的,这次回来是归队。袁姐过去能赚个清闲,“双补”大头已经过去,只剩收尾阶段了,可以说没多少工作可做,因此这个调动合乎情理。再说,袁姐在语文组挺受组长气的,我都看在眼里,可又苦于不能替她出头;能摆脱掉这个“现管”,也不能不说是件好事。所以,我一点也没有多想什么。

  接下来的事,就不那么简单了。一向见到我热情打招呼的魏师傅,突然冷淡了许多;连去他家串门,都待理不理。不由我多想:莫非那天晚上有人看见我独自到袁姐家?或是谁展开大胆想象:大雨之夜,孤男寡女,独处一室,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传言灌进魏师傅耳朵里了?估计,他对袁姐和我有所怀疑,可没有真凭实据转过来又想:老话说,男女有别c授受不亲。我做的确实不周全c不检点,难怪授人以柄。

  有心当面跟魏解释清楚,又怕越描越黑,还是作罢。一直到我离开林场回城工作,也没好意思为那个夜晚的事开口。但总觉得还是有一点对不起袁姐两口子。这也是我今生感到有愧于他人的,为数不多的一件事。

  若干年后,我向英淑坦承:那个风雨雷电之夜“险些失身”。她相信我,并没有在乎。只是批评我:做事差劲儿,太随意了!不怪人家会误会c多心。

  学校食堂没有单独教师灶,平时和住宿的中学生(方圆几十里的)一起开伙:饭菜贵了,学生负担不起。以冬天为例:一般早餐是一毛钱一碗的白菜汤,主食高粱米饭之类;午餐,能有个素炒菜,肉菜一周能见到一次,就不错了,主食馒头,吃大米饭的时候很少;晚餐,大碴粥,食堂腌制的咸菜c腐乳啥的。我喝下满满三碗大碴粥,当时撑得够呛,到夜里睡觉前,又饿了。只好买点饼干放着,临时充充饥。

  只有周日,学生都回家吃住了,我们教师才能改善一下伙食:一天两顿饭,上午能吃上俩肉菜c大米饭;下午给包顿饺子,也是肉的。当然,伙食费相应要高不少。

  在林场这两年,为了能有一个健康身体,回家见英淑和爸妈能“过关”,我也是“吃百家”饭的。

  起初,我脸皮薄,不好意思到别人家蹭饭。待得时间长了,人混熟了,就顾不上那许多了。除了袁姐家外,象门老师家c教导处章主任家,正副校长家我都打扰过。最好是能赶上吃饺子,那就“开斋”了。打卤手擀面条啥的,也不错。不过,我们语文组长陈老师家,我可是一次也没登过门。话说回来,他也从来不邀请我们呀?

  就连我最后离开学校回城工作,他也没有张罗送送,借口是“场里分秋菜,太忙!”我并不怨他,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凡事强求不来的。

  英淑来信叫我别心疼钱,食堂伙食不行,就另外买点好吃的,补养补养。我都答应着,对她报喜不报忧。每次回家,她都给我炸鸡蛋酱或牛肉酱,带回林场。回来,我们寝室哥几个就“共产主义”,分而食之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