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8章 会试
“应试那么辛苦, 你这几日何不在外间松快松快, 我这身子, 又照顾不了你”
赵秉安紧了一下怀里口是心非的小女人,这是他的妻子,肚子里还怀着他的骨肉, 怎么能不上心。
母亲那边因为陪房一事,前段时间很是闹了点小脾气, 这也是承爵府上常见的规矩,主母有孕之后, 总会有这么一遭,很多还是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鬟呢。
可惜,赵秉安对女色一事真的不上心, 他就想有个平平稳稳的家庭,至于四叔那样的风花雪月,他可消受不起。
这一点上, 赵秉安还挺感谢自家媳妇的, 好歹知道夫妻不相疑的道理,婚前的允诺虽然至今未曾重提,但两人的心思指定是栓在一起的。
不管外面那些善妒的谣言如何播散, 人该吃吃该喝喝, 一点没亏着自己和孩子,回文院内更是连半点风波都没起,可让好一些等着看热闹的人失望了。
“会试有婶娘帮忙准备,不会出什么差错, 你就安心养胎吧。”
“这都五个月了,按理说也该有点动静了才是,小家伙最近有没有闹你?”
“还好,有母亲照料着,已经不像前些日子反应那么大了。”
家和万事兴,蒋氏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那经得住邵媛馨软磨硬泡,再说肚子里还揣着个大金孙,两人之间那点小摩擦根本不算事。
关键蒋氏也清楚小儿子的秉性,那就是个犟驴,以往不是没塞过人,最后还不是都被贬到外院洒扫去了,成婚以前就那德性,现在更是不用指望了。
蒋氏也不是和儿媳妇过不去,只是想着多子多福,一人生到底是单薄了些,现在瞧着儿子儿媳都不领情,她也就算了,反正老爷说的也对,嫡庶终究有别,她可不想将来眼睁睁看着几个孙子争斗,都跟老四似的还不如不生呢。
隆宝四年的这场会试开始的非常低调,京城中人人好似都提不起精神来,文会诗社一应娱乐hu一 d一ng全都被停,上万士子皆闭关读书,尤其是江南几大书院的才子,通通藏匿了声迹,再不复往年猖狂模样。
也是,近来内阁中江南士族的力量遭受严重打击,苏次辅眼瞅着要被圣上厌弃,张阁老顾阁老最近也不得不自降身价,拉拢陇西士族进行联姻,以在东宫那里挽回局面。
此次朝野中已有风声传出,十八位同考官尽出翰林院,为首的三位大学士无一出身江南,看来太子是有意震慑士林了。
这种情势下,国子监的势头一片大好,很多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都意欲下场一试,毕竟在天下人眼中,太子登位已成定局,这头批“天子门生”的殊荣可不能被人抢了去。
永安侯府打从二月下旬就收到了不下上千封拜帖,有自荐的,也有借路引荐的,凡是与赵家沾亲带故的,都想借着永安侯府探探东宫的口风,现如今烧太子的冷灶已然是迟了,但尽忠竭诚总能讨口热汤喝喝吧。
老侯爷原也有点飘飘然,认为大事将成,不过收到五爷自两江发来的信件以后,便阖紧门户,再不管外面洪水滔天。
世子不日前以尽孝为名上了辞官的折子,乾清宫虽未明批,但已将大少爷赵秉宣擢为正四品给事中郎课,想来是允了。
三爷原也想趁机从工部脱身,无奈唐老尚书要借他平衡堂官势力,当场否了他的试探,爷俩暗地里也嘀咕过几句,赵家不想盛极而衰可以理解,但三爷膝下幼子还未在朝上立稳脚跟,此刻拂衣,未免太早了些。
相较于赵氏一族的知情识趣,原东宫党的嘴脸就不大好看了。除去尚未还朝的几脉旧势力,其他人算是将六部地盘咬了一个遍。
尤其是户部这个地方,新旧势力冲突的极为严重。陇西士族投靠东宫虽晚,但在对抗内阁施压时可谓出了大力,折损精锐之多,太子都颇为惋惜。相较而言,焦查几家东宫心腹当年暂退锋芒之后便一直神隐,事事不露头,虽说这是太子的吩咐,但功劳簿上滑溜溜的一片也是骗不了人的。
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尤其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谁不想朝这块肥肉上咬一口。
太子的态度让人捉摸不清,一方面他召集东宫旧人重组詹事府,另一方面又在朝庭各要缺上安插新人手,表面上看似是两不想帮,实际上却在新旧党人之间埋下了不少隔阂。
赵秉安的位置其实殊为尴尬,说他是旧人,但他不属于东宫伴读那一拨,没有与太子从小相伴的情分。但若说他是新人吧,永安侯府又是明面上东宫首批投靠势力,老侯爷封太子少保的时候,那些人还不过是刚启蒙的小娃娃呢。
而且,赵秉安的名头响,满朝上下没有谁不知道永安侯府十公子是东宫的常客。
像这次,穆家遭黜,顺天府尹一职被人抢破了头,最后却落到了蒋家大爷手里,靠的不就是其外甥深得东宫信任吗。
还有蒋正楷老爷子,都快往七十奔了,还升上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现如今刑部那般情形,纵使突降位阁老坐镇,也未必能把权柄抠回来。
朝局上太子一家独大,乾封帝却放任不管,一门心思扎到了皇太孙的身上,邵文熙成了自顾椿之后第二个被乾清宫常诏的人。
圣上的心思不难懂,内阁里唯有顾邵二人年纪最轻,以阁老的寻常寿命来算,这俩人至少还能活个一二十年,届时正是皇太孙长成,需要助力的时候。
而且,大家都清楚,从礼部出来的阁老将来有七成可能会成为首辅,剩下三成则归到吏部,而顾椿恰是沈炳文在吏部的二把手。
圣上有意将皇太孙的根基夯实,不惜搬空太子的班底。邵文熙明眼人就知道是留给下一届国主用的,现在变成了皇太孙的讲礼师傅,纵使是亲父子,太子心里也很难不膈应。
这种情况下,孟氏腹中那一胎就怀得战战兢兢,太子在外rén iàn前不曾表露,但关起东宫大门,那火热的眼神几乎要将孟氏的肚皮烧穿。
嫡出可不止一个,怎就认定元澈才是真龙呢!
三月初九,天边刚起了点光亮,万名学子的心就提了起来。
西北京郊小校场,赵秉安府试之地,也是今科春闱的场所。
禁军三大营现在调防入京,让四周减缓了不少杀伐之气,不过,京师的寻常驻军也不是易与之辈,一个个瞧着凶悍的很。
考官三日前就入场了,士子们从子时便守在此处等候校检,直到卯时,才听到清脆的鸣锣声。
赵秉安不紧不慢的下了马车,与两位堂兄告别,今日没有出动永安侯府的铁卫,太招摇,也没那个必要。
国子监一众师兄弟已经在前方等着了,领头的陆博士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赵秉安与这位也算是欢喜冤家,不过师生有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该行的礼还是要行。
“甭客气了,这帮小崽子我可就交给你了,全须全尾的给我带回来,缺一个可都不成。”
往年江南那帮家伙没少在kǎ一 shi间隙使阴招,糟蹋了他们国子监多少好苗子,这次有赵家这小狐狸坐镇,可得叫他们也吃吃亏。
“明诚省得了。”
赵秉安对往年那些龌龊的事情也略有耳闻,他倒是不怕有人下黑手,考场私斗,确实是说不清楚对错,但这科乃是太子主考,谁敢捣鬼,不怕砸了阖族的前程吗。
能从江南几大书院结业,到京城来应考的必不是傻子,最起码能考中举人就说明对朝政还是有些见解的,这种时候,江南士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他人不找他们麻烦就不错了,哪还有胆子跳出来瞎折腾。
后来事实也如赵秉安预料的一般,整场会试下来江南士子安分地不得了,完全不见往年那些幺蛾子。
就是那些豪商巨贾捐出来的监生也都在号房里苦苦熬着,一连几天遭罪,都没人敢开口抱怨。
会试与乡试流程极为相似,开局第一场仍是四书文c五言八韵诗。
京城开春以后虽然日渐升温,但到了夜里,这北郊还是冷风呼呼的刮,赵秉安缩在大廠里,暂且搁置了笔墨,思索着他今科的出路。
心腹二字遇到盛家皇室,便似乎失了它们往常的含义,太子的猜疑隐藏在温情之下,赵秉安努力了这么久,却仍不敢说彻底感化。
自打邵阁老频繁出入乾清宫之后,太子便有意无意试探他的口风,嫡幼二字虽提的不多,但赵秉安都记在了心上,显然在立储这件事上东宫有了不同于乾封帝的想法。
皇太孙虽是一点点的小人,可已经妨碍了他父亲的大业,太子想当圣君,从没有权柄外分的念头。
永安侯府三房里的情景成了赵秉安最好的护身符,他对皇太孙并无其他人那般热忱谄媚,主子只有一个,他还不至于糊涂的本末倒置。
太子发觉这一点后很是欣喜,已然将赵秉安引为知己,殿试之后,便会赐给赵秉安东宫行走的权力,这就算是在乾清宫那里过了明路,将来好将人调入詹事府。
乾封帝不知道这些,他对永安侯府的观感一直不错,从赵怀珩到赵怀珏,都是恪忠职守的臣子,虽说赵怀珉是个不着调的,但哪家勋贵不出浪荡子,永安侯算得上教导有方了。
实际上,乾封帝被太子这么一提醒就想起了远在浙江的赵怀珏。闽宏达那个老头子与穆家关系匪浅,已经不能再容忍了,赵怀珏虽是资历不足,但能力功绩摆在那里,上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初乾封帝对赵秉安不过是起了纯臣的一个小念头,觉得打磨几年将来留给太子用,但现在综合考虑,他老人家发觉皇太孙好像更需要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才。
赵秉安此子身份特殊,邵沈皆有牵绊,背靠湖湘这么一座大山,将来赵怀珏又是重用之臣,这样的人合该留给皇太孙做保障才对。
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保证过,不会再在小十kǎ一 shi的时候下绊子,现在做到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赵秉安紧了一下怀里口是心非的小女人,这是他的妻子,肚子里还怀着他的骨肉, 怎么能不上心。
母亲那边因为陪房一事,前段时间很是闹了点小脾气, 这也是承爵府上常见的规矩,主母有孕之后, 总会有这么一遭,很多还是从娘家带来的陪嫁丫鬟呢。
可惜,赵秉安对女色一事真的不上心, 他就想有个平平稳稳的家庭,至于四叔那样的风花雪月,他可消受不起。
这一点上, 赵秉安还挺感谢自家媳妇的, 好歹知道夫妻不相疑的道理,婚前的允诺虽然至今未曾重提,但两人的心思指定是栓在一起的。
不管外面那些善妒的谣言如何播散, 人该吃吃该喝喝, 一点没亏着自己和孩子,回文院内更是连半点风波都没起,可让好一些等着看热闹的人失望了。
“会试有婶娘帮忙准备,不会出什么差错, 你就安心养胎吧。”
“这都五个月了,按理说也该有点动静了才是,小家伙最近有没有闹你?”
“还好,有母亲照料着,已经不像前些日子反应那么大了。”
家和万事兴,蒋氏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那经得住邵媛馨软磨硬泡,再说肚子里还揣着个大金孙,两人之间那点小摩擦根本不算事。
关键蒋氏也清楚小儿子的秉性,那就是个犟驴,以往不是没塞过人,最后还不是都被贬到外院洒扫去了,成婚以前就那德性,现在更是不用指望了。
蒋氏也不是和儿媳妇过不去,只是想着多子多福,一人生到底是单薄了些,现在瞧着儿子儿媳都不领情,她也就算了,反正老爷说的也对,嫡庶终究有别,她可不想将来眼睁睁看着几个孙子争斗,都跟老四似的还不如不生呢。
隆宝四年的这场会试开始的非常低调,京城中人人好似都提不起精神来,文会诗社一应娱乐hu一 d一ng全都被停,上万士子皆闭关读书,尤其是江南几大书院的才子,通通藏匿了声迹,再不复往年猖狂模样。
也是,近来内阁中江南士族的力量遭受严重打击,苏次辅眼瞅着要被圣上厌弃,张阁老顾阁老最近也不得不自降身价,拉拢陇西士族进行联姻,以在东宫那里挽回局面。
此次朝野中已有风声传出,十八位同考官尽出翰林院,为首的三位大学士无一出身江南,看来太子是有意震慑士林了。
这种情势下,国子监的势头一片大好,很多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都意欲下场一试,毕竟在天下人眼中,太子登位已成定局,这头批“天子门生”的殊荣可不能被人抢了去。
永安侯府打从二月下旬就收到了不下上千封拜帖,有自荐的,也有借路引荐的,凡是与赵家沾亲带故的,都想借着永安侯府探探东宫的口风,现如今烧太子的冷灶已然是迟了,但尽忠竭诚总能讨口热汤喝喝吧。
老侯爷原也有点飘飘然,认为大事将成,不过收到五爷自两江发来的信件以后,便阖紧门户,再不管外面洪水滔天。
世子不日前以尽孝为名上了辞官的折子,乾清宫虽未明批,但已将大少爷赵秉宣擢为正四品给事中郎课,想来是允了。
三爷原也想趁机从工部脱身,无奈唐老尚书要借他平衡堂官势力,当场否了他的试探,爷俩暗地里也嘀咕过几句,赵家不想盛极而衰可以理解,但三爷膝下幼子还未在朝上立稳脚跟,此刻拂衣,未免太早了些。
相较于赵氏一族的知情识趣,原东宫党的嘴脸就不大好看了。除去尚未还朝的几脉旧势力,其他人算是将六部地盘咬了一个遍。
尤其是户部这个地方,新旧势力冲突的极为严重。陇西士族投靠东宫虽晚,但在对抗内阁施压时可谓出了大力,折损精锐之多,太子都颇为惋惜。相较而言,焦查几家东宫心腹当年暂退锋芒之后便一直神隐,事事不露头,虽说这是太子的吩咐,但功劳簿上滑溜溜的一片也是骗不了人的。
户部是朝廷的钱袋子,尤其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库充盈,谁不想朝这块肥肉上咬一口。
太子的态度让人捉摸不清,一方面他召集东宫旧人重组詹事府,另一方面又在朝庭各要缺上安插新人手,表面上看似是两不想帮,实际上却在新旧党人之间埋下了不少隔阂。
赵秉安的位置其实殊为尴尬,说他是旧人,但他不属于东宫伴读那一拨,没有与太子从小相伴的情分。但若说他是新人吧,永安侯府又是明面上东宫首批投靠势力,老侯爷封太子少保的时候,那些人还不过是刚启蒙的小娃娃呢。
而且,赵秉安的名头响,满朝上下没有谁不知道永安侯府十公子是东宫的常客。
像这次,穆家遭黜,顺天府尹一职被人抢破了头,最后却落到了蒋家大爷手里,靠的不就是其外甥深得东宫信任吗。
还有蒋正楷老爷子,都快往七十奔了,还升上了正三品刑部侍郎,现如今刑部那般情形,纵使突降位阁老坐镇,也未必能把权柄抠回来。
朝局上太子一家独大,乾封帝却放任不管,一门心思扎到了皇太孙的身上,邵文熙成了自顾椿之后第二个被乾清宫常诏的人。
圣上的心思不难懂,内阁里唯有顾邵二人年纪最轻,以阁老的寻常寿命来算,这俩人至少还能活个一二十年,届时正是皇太孙长成,需要助力的时候。
而且,大家都清楚,从礼部出来的阁老将来有七成可能会成为首辅,剩下三成则归到吏部,而顾椿恰是沈炳文在吏部的二把手。
圣上有意将皇太孙的根基夯实,不惜搬空太子的班底。邵文熙明眼人就知道是留给下一届国主用的,现在变成了皇太孙的讲礼师傅,纵使是亲父子,太子心里也很难不膈应。
这种情况下,孟氏腹中那一胎就怀得战战兢兢,太子在外rén iàn前不曾表露,但关起东宫大门,那火热的眼神几乎要将孟氏的肚皮烧穿。
嫡出可不止一个,怎就认定元澈才是真龙呢!
三月初九,天边刚起了点光亮,万名学子的心就提了起来。
西北京郊小校场,赵秉安府试之地,也是今科春闱的场所。
禁军三大营现在调防入京,让四周减缓了不少杀伐之气,不过,京师的寻常驻军也不是易与之辈,一个个瞧着凶悍的很。
考官三日前就入场了,士子们从子时便守在此处等候校检,直到卯时,才听到清脆的鸣锣声。
赵秉安不紧不慢的下了马车,与两位堂兄告别,今日没有出动永安侯府的铁卫,太招摇,也没那个必要。
国子监一众师兄弟已经在前方等着了,领头的陆博士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赵秉安与这位也算是欢喜冤家,不过师生有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该行的礼还是要行。
“甭客气了,这帮小崽子我可就交给你了,全须全尾的给我带回来,缺一个可都不成。”
往年江南那帮家伙没少在kǎ一 shi间隙使阴招,糟蹋了他们国子监多少好苗子,这次有赵家这小狐狸坐镇,可得叫他们也吃吃亏。
“明诚省得了。”
赵秉安对往年那些龌龊的事情也略有耳闻,他倒是不怕有人下黑手,考场私斗,确实是说不清楚对错,但这科乃是太子主考,谁敢捣鬼,不怕砸了阖族的前程吗。
能从江南几大书院结业,到京城来应考的必不是傻子,最起码能考中举人就说明对朝政还是有些见解的,这种时候,江南士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他人不找他们麻烦就不错了,哪还有胆子跳出来瞎折腾。
后来事实也如赵秉安预料的一般,整场会试下来江南士子安分地不得了,完全不见往年那些幺蛾子。
就是那些豪商巨贾捐出来的监生也都在号房里苦苦熬着,一连几天遭罪,都没人敢开口抱怨。
会试与乡试流程极为相似,开局第一场仍是四书文c五言八韵诗。
京城开春以后虽然日渐升温,但到了夜里,这北郊还是冷风呼呼的刮,赵秉安缩在大廠里,暂且搁置了笔墨,思索着他今科的出路。
心腹二字遇到盛家皇室,便似乎失了它们往常的含义,太子的猜疑隐藏在温情之下,赵秉安努力了这么久,却仍不敢说彻底感化。
自打邵阁老频繁出入乾清宫之后,太子便有意无意试探他的口风,嫡幼二字虽提的不多,但赵秉安都记在了心上,显然在立储这件事上东宫有了不同于乾封帝的想法。
皇太孙虽是一点点的小人,可已经妨碍了他父亲的大业,太子想当圣君,从没有权柄外分的念头。
永安侯府三房里的情景成了赵秉安最好的护身符,他对皇太孙并无其他人那般热忱谄媚,主子只有一个,他还不至于糊涂的本末倒置。
太子发觉这一点后很是欣喜,已然将赵秉安引为知己,殿试之后,便会赐给赵秉安东宫行走的权力,这就算是在乾清宫那里过了明路,将来好将人调入詹事府。
乾封帝不知道这些,他对永安侯府的观感一直不错,从赵怀珩到赵怀珏,都是恪忠职守的臣子,虽说赵怀珉是个不着调的,但哪家勋贵不出浪荡子,永安侯算得上教导有方了。
实际上,乾封帝被太子这么一提醒就想起了远在浙江的赵怀珏。闽宏达那个老头子与穆家关系匪浅,已经不能再容忍了,赵怀珏虽是资历不足,但能力功绩摆在那里,上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初乾封帝对赵秉安不过是起了纯臣的一个小念头,觉得打磨几年将来留给太子用,但现在综合考虑,他老人家发觉皇太孙好像更需要这样年轻有为的人才。
赵秉安此子身份特殊,邵沈皆有牵绊,背靠湖湘这么一座大山,将来赵怀珏又是重用之臣,这样的人合该留给皇太孙做保障才对。
作者有话要说: 前面保证过,不会再在小十kǎ一 shi的时候下绊子,现在做到啦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