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军陈大喜》正文 1864年简史
1864年2月28日,湘军攻占了紫金山巅的天保城。3月2日,曾国荃部进驻太平门、 神策门外,完成对天京的合围。曾国荃部合围金陵之后,曾于3月14日用云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开始,在朝阳、 神策、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太平军一面组织力量从城内对挖,进 行破坏,一面构筑月城,以便城墙轰塌后继续组织对抗。
1864年4月,张宗禹﹑任柱等和陈得才﹑赖文光等部太平军在河南内乡会师,欲东下救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被僧格林沁所率清军困阻于鄂皖边界。时天京已陷,陈得才于兵败后服毒自杀,所部纷纷投降,张宗禹﹑任柱与赖文光突围。
1864年5月11日,常州失陷,太平军守将陈坤书被俘牺牲。自此淮军与金陵湘军联络畅通无阻也。
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易步为骑,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
太平军离开淮河沿岸后,清军将领胜保乘机向捻军发动进攻,第一个目标就是三河尖。三河尖周围河渠纵横,捻军跨河而阵,清军步骑兵不易展开,难于强攻。胜保便实行围困战法,控制通向三河尖的水陆通道,强令居民提前割麦,并在出产硝磺的地区设卡稽查,严禁出境,以断绝捻军的粮弹接济;同时,实行政治攻势,瓦解捻军士气。捻军坚守了六十余日,终因粮弹不济,于六月十六日撤出三河尖,沿淮河东下正阳关。其后,由韩奇峰率部驻守正阳关,张宗禹、龚得树则率部转移至霍丘。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终年51岁。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 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蒿草,上覆沙土,高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 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陆师夺取了水西、旱 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 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回太平门,伪装湘军从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分道奔逃。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写完供词后,被曾国藩杀害,年仅40岁。城内守军与入城湘军展开巷战,大部战死,一部分自焚,10余万人没有一个投降的。
李秀成、洪仁玕护送幼天王突围。李秀成让好马给幼主,混乱中与幼主失散,于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李秀成自述》),于8月7日被曾国藩处死。
1864年7月29日,突围至广德的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湖州太平军守将黄文金迎入,临时驻跸。8月28日黄文金、洪仁玕主动弃城突围。9月5日护送幼天王走宁国,遭敌截击,转走浙江昌化途中黄文金因伤而死。10月江西石城一役,全军覆没。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后,全国革命形势走向低潮。捻军和太平军余部没有被清军的血腥镇压所吓倒,而是不畏艰险,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
1864年后,牛宏升以军功被太平天国封为荆王。任化邦,安徽蒙城人,太平天国与东捻军将领,赖文光封任为鲁王。 1864年天京失陷后,赖文光把本部太平军北上与捻军合并;日后捻军一分为二,与赖文光成为东捻军首领。1864年4月,与张宗禹等领导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湖北突围北上、最后大王“遵王”赖文光会师,尊赖文光为领袖,任为东捻军副。
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
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余部与从西北回师救援天京的赖文光所率太平军会合,共推赖文光为统帅。赖文光抱定恢复太平天国的宗旨,按照太平军军制整编捻军,根据北方平原作战的特点,改步兵为骑兵,在战术上以骑兵奔袭的“运动战”、“游击战”为主。经过组织整顿和战术转变,大大提高了将士的战斗力,成为一支强大的农民军,发展到10万多人,称为“新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失败后农民抗清斗争的主力。
1864年张之万以马队配合张曜部,捻军。因大雪,迟滞行动。张之万将宋庆由安徽调往河南,令王文行部攻黄梅寨,吴元炳、范文美、苏克金 攻南召;额尔固善和宋庆扼踞石桥镇。张宗禹于北河口突破清军包围圈,进抵桥滩。张之万率各路清军追击,命宋庆截断捻军与太平军会合路线。张之万移师南阳,克汝南,杀捻军首领赵国良。
1864年,陈大喜在西北太平军东下救援南京时,他亦随同南下,他的部队正式并入赖、张所共同领导的捻军。
1864年春,豫军大破陈得才于内乡之赤眉城,浙川之板桥川等处,张之万视师南阳,捻军由湖北进入安徽,张曜、宋庆等诸豫军追击捻军到安徽六安之流瀑疃,将捻军杀伤殆尽,陈得才逃跑而死,灭捻军五强之三。先在宝丰战败陈大喜,又在鲁山战败陈大喜,灭捻军五强之四。捻军五强只剩张宗禹了。
1864年11月下旬,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淮王邱远才两部太平军二三千人,于鄂北地区与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二三万人汇合,其他一些被打散的太平军、捻军也陆续前往集中。接着,他们在豫、鄂边境进行合并和改编,组成了一支集中统一的新捻军,张宗禹,任化邦共推赖文光为最高领袖。赖文光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和封号,张宗禹为梁王,任化邦为鲁王,李允为魏王,牛宏升为荆王,张禹爵为幼沃王。
军队沿用捻军编制,仍以五色旗区分,下分大旗、小旗。军事上根据捻军骑兵较多和北方地势平坦等特点,决定易步为骑,加强部队的机动能力。
清军方面,与捻军作战的主帅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被太捻军士称为“僧妖、僧王”,他所带的蒙古骑兵称为“僧兵”)。
1864年12月初,僧格林沁亲督翼长恒龄、成保及副都统常星阿等部进抵湖北枣阳,旋即而进。12月7日,赖文光等督军败僧军于襄阳,然后挥军北上,进入河南邓州(今邓县)境。
赖文光、张宗禹等选择邓州西南的唐坡,挖壕筑垒,部署兵力。12日,僧军分左、中、右三路发动进攻。捻军首先打败敌右路步队,然后从侧后抄袭敌人的中、左两路,大败僧军。
赖文光(1827年~1868年),广西人(《赖文光自述》称“生长粤西”,此处“粤西”不可理解为广东西部,因为直到近代之前,“粤”一字泛指岭南,“粤东”为广东,“粤西”为广西。民国后“粤”的地理概念才特指广东省),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是洪秀全妻弟,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1864年天京失陷后,赖文光把本部太平军与捻军合并,成为捻军首领之一,后来捻军一分为二,赖文光成为东捻军首领。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李蕴泰率部和张宗禹联合作战,封卫(魏)王。
1864年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侍王李世贤部自江西挺进福建,攻占漳州,经营闽南,1865年4月失利。谭体元部队向广东方向突围,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1864年4月,张宗禹﹑任柱等和陈得才﹑赖文光等部太平军在河南内乡会师,欲东下救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被僧格林沁所率清军困阻于鄂皖边界。时天京已陷,陈得才于兵败后服毒自杀,所部纷纷投降,张宗禹﹑任柱与赖文光突围。
1864年5月11日,常州失陷,太平军守将陈坤书被俘牺牲。自此淮军与金陵湘军联络畅通无阻也。
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联军。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以太平军军制重新整编,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易步为骑,奔驰豫﹑鲁﹑苏之间,声势复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
太平军离开淮河沿岸后,清军将领胜保乘机向捻军发动进攻,第一个目标就是三河尖。三河尖周围河渠纵横,捻军跨河而阵,清军步骑兵不易展开,难于强攻。胜保便实行围困战法,控制通向三河尖的水陆通道,强令居民提前割麦,并在出产硝磺的地区设卡稽查,严禁出境,以断绝捻军的粮弹接济;同时,实行政治攻势,瓦解捻军士气。捻军坚守了六十余日,终因粮弹不济,于六月十六日撤出三河尖,沿淮河东下正阳关。其后,由韩奇峰率部驻守正阳关,张宗禹、龚得树则率部转移至霍丘。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终年51岁。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一切军政事务统归忠王李秀成执掌。7月3日,湘军攻占天京城外最后一个据点地保城(即龙脖子),从而能够居高临下, 监视城内动静。湘军在龙脖子山麓修筑炮台数十座,对城内日夜轰击,压制太平军的炮火,掩护挖掘地道。同时,在龙脖子山麓与城墙间大量填塞芦苇、蒿草,上覆沙土,高与城齐,为攻城铺平道路。半个月后,湘军攻城准备基本完成。
李秀成见湘军攻城在即,于7月18日深夜,选派千余人伪装湘军,冲出城去,企图 破坏太平门附近的地道,结果被湘军识破,只得退回城内。7月19日晨,湘军担任主攻任务的部队齐集太平门外。中午,湘军用地雷轰塌城墙。湘军蜂拥而入。太平军纷纷以枪炮还击,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没能挡住湘军的攻势。与此同时,湘军水师各营会同陆师夺取了水西、旱 西两门,傍晚前后,天京全城各门均为湘军夺占。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 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李秀成于19日晨自太平门败退后,即回到天王府,独带幼天王,由数千文武护送, 奔向旱西门,企图由此突围出城,结果为湘军陈湜部所阻,只得转上清凉山。入夜,折回太平门,伪装湘军从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不久,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便分道奔逃。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写完供词后,被曾国藩杀害,年仅40岁。城内守军与入城湘军展开巷战,大部战死,一部分自焚,10余万人没有一个投降的。
李秀成、洪仁玕护送幼天王突围。李秀成让好马给幼主,混乱中与幼主失散,于同月22日在南京城外方山被俘,亲书供状数万字后(《李秀成自述》),于8月7日被曾国藩处死。
1864年7月29日,突围至广德的幼天王洪天贵福被湖州太平军守将黄文金迎入,临时驻跸。8月28日黄文金、洪仁玕主动弃城突围。9月5日护送幼天王走宁国,遭敌截击,转走浙江昌化途中黄文金因伤而死。10月江西石城一役,全军覆没。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江西石城荒山山洞被搜俘,11月18日在南昌被凌迟处死。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后,全国革命形势走向低潮。捻军和太平军余部没有被清军的血腥镇压所吓倒,而是不畏艰险,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864年7月天京终于被攻陷。清军入城后,洗劫了天王府及其他王府和仓库,并纵火焚烧,使金陵遭到了一次浩劫。此后,南京又被清政府用作统治东南地区的中心。并被迫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所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将南京下关开放为商埠。
1864年后,牛宏升以军功被太平天国封为荆王。任化邦,安徽蒙城人,太平天国与东捻军将领,赖文光封任为鲁王。 1864年天京失陷后,赖文光把本部太平军北上与捻军合并;日后捻军一分为二,与赖文光成为东捻军首领。1864年4月,与张宗禹等领导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湖北突围北上、最后大王“遵王”赖文光会师,尊赖文光为领袖,任为东捻军副。
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
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余部与从西北回师救援天京的赖文光所率太平军会合,共推赖文光为统帅。赖文光抱定恢复太平天国的宗旨,按照太平军军制整编捻军,根据北方平原作战的特点,改步兵为骑兵,在战术上以骑兵奔袭的“运动战”、“游击战”为主。经过组织整顿和战术转变,大大提高了将士的战斗力,成为一支强大的农民军,发展到10万多人,称为“新捻军”,成为太平天国失败后农民抗清斗争的主力。
1864年张之万以马队配合张曜部,捻军。因大雪,迟滞行动。张之万将宋庆由安徽调往河南,令王文行部攻黄梅寨,吴元炳、范文美、苏克金 攻南召;额尔固善和宋庆扼踞石桥镇。张宗禹于北河口突破清军包围圈,进抵桥滩。张之万率各路清军追击,命宋庆截断捻军与太平军会合路线。张之万移师南阳,克汝南,杀捻军首领赵国良。
1864年,陈大喜在西北太平军东下救援南京时,他亦随同南下,他的部队正式并入赖、张所共同领导的捻军。
1864年春,豫军大破陈得才于内乡之赤眉城,浙川之板桥川等处,张之万视师南阳,捻军由湖北进入安徽,张曜、宋庆等诸豫军追击捻军到安徽六安之流瀑疃,将捻军杀伤殆尽,陈得才逃跑而死,灭捻军五强之三。先在宝丰战败陈大喜,又在鲁山战败陈大喜,灭捻军五强之四。捻军五强只剩张宗禹了。
1864年11月下旬,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淮王邱远才两部太平军二三千人,于鄂北地区与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二三万人汇合,其他一些被打散的太平军、捻军也陆续前往集中。接着,他们在豫、鄂边境进行合并和改编,组成了一支集中统一的新捻军,张宗禹,任化邦共推赖文光为最高领袖。赖文光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和封号,张宗禹为梁王,任化邦为鲁王,李允为魏王,牛宏升为荆王,张禹爵为幼沃王。
军队沿用捻军编制,仍以五色旗区分,下分大旗、小旗。军事上根据捻军骑兵较多和北方地势平坦等特点,决定易步为骑,加强部队的机动能力。
清军方面,与捻军作战的主帅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被太捻军士称为“僧妖、僧王”,他所带的蒙古骑兵称为“僧兵”)。
1864年12月初,僧格林沁亲督翼长恒龄、成保及副都统常星阿等部进抵湖北枣阳,旋即而进。12月7日,赖文光等督军败僧军于襄阳,然后挥军北上,进入河南邓州(今邓县)境。
赖文光、张宗禹等选择邓州西南的唐坡,挖壕筑垒,部署兵力。12日,僧军分左、中、右三路发动进攻。捻军首先打败敌右路步队,然后从侧后抄袭敌人的中、左两路,大败僧军。
赖文光(1827年~1868年),广西人(《赖文光自述》称“生长粤西”,此处“粤西”不可理解为广东西部,因为直到近代之前,“粤”一字泛指岭南,“粤东”为广东,“粤西”为广西。民国后“粤”的地理概念才特指广东省),原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是洪秀全妻弟,太平天国将领,封遵王。1864年天京失陷后,赖文光把本部太平军与捻军合并,成为捻军首领之一,后来捻军一分为二,赖文光成为东捻军首领。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李蕴泰率部和张宗禹联合作战,封卫(魏)王。
1864年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侍王李世贤部自江西挺进福建,攻占漳州,经营闽南,1865年4月失利。谭体元部队向广东方向突围,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县被肃清。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