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正文 《日俄战争时的两个阿列克谢》
《日俄战争时的两个阿列克谢》
——被混淆了一百多年的两个历史人物
作者:李洁,作家,历史研究者,著有《文武北洋》。
刚在央视纪录片频道(tv-9)首播的4集《旅顺记忆1904——1905》,或许让人们知道了开场时在舞会上出现的帝俄远东总督阿
列克谢耶夫。正是此人,因力谏对日拒不妥协而使俄日两国最终爆发了一场长达19个月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将在我东北的旅大
(旅顺口和大连湾)租借地及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的铁路)转让给了日本,日本从此获得了驻军关东的权利,后来凭借关东军发
动了“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了华北,把中国拖入了长达14年的战争泥潭中。始作俑者阿列克谢耶夫,实属罪在不赦。
对于发生在清光绪朝末年的日俄战争,中国历代的教科书讲述不多,故人们对当时的帝俄关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其人知之甚少。
1954年,作家出版社曾出版了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的“历史小说”《旅顺口》,这位阿列克谢耶夫是个重笔描绘的开场人物。
小说开篇,是俄太平洋舰队的将校们在旅顺口的海军俱乐部举行舞会,舞会的主题是庆祝舰队司令斯达尔克的夫人的命名日。舞
会开始不久,小说家绘声绘色地写道:
“值日官向舰队司令长官报告说:远东总督驾到!
斯达尔克连忙偕同他的夫人走往门廊去迎接。
阿列克谢耶夫年龄并不老,他和颜悦色,穿着皇室礼服,一走近舰队司令长官夫人跟前,吻了吻她的手后,便地同她一起走
入舞厅。
舞者与乐队同时停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地起立向总督鞠躬致敬。阿列克谢耶夫向乐队大声道好,又向全场人士欠身答礼,并请
大家继续跳舞。于是,一对对的男女又旋转起来。”
阿列克谢耶夫的军衔为海军上将,其行政职务是关东总督,而且还是整个俄帝国远东地区唯一拥有侍从将军头衔的人。侍从将军
,亦译作侍从武官,是沙俄时代武职的最高荣誉,其相对的文职是御前大臣。只有极少数资深的文武大臣才配拥有其中一顶桂冠。所
以,其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
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阿列克谢耶夫的名下,作家斯捷潘诺夫加了个注释:
“阿列克谢耶夫(生于1843年——原注),是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
如此说来,这位总督是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同父异母兄或弟,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伯父或叔父了。难怪作家写他穿着
“皇家礼服”出现在公众面前。
斯大林时代当红作家对阿列克谢耶夫的言之凿凿的注释,真把读者忽悠瘸了。至少对中国读者而言,《旅顺口》的作者是“皇叔
说”的始作俑者。
我自2014年春开始解读日俄战争时,无论从大连的地方史专家和作家的相关专著中,还在在网上,也曾一直被“皇叔说”误导着
。只是,这位总督一会儿在旅顺口布置防务,一会儿在圣彼得堡出席御前会议,实在让我困惑——即便当今,若乘国际列车从北京经
满洲里前往莫斯科,也要耗时6个昼夜,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十几天。百多年前,火车速度比现在更慢,往返一趟,恐怕需要一个多月
的时间,他阿列克谢耶夫哪有工夫像神行太保一样倏尔来又倏尔去?
因为有疑虑,便请懂俄文的朋友登陆俄文的维基百科去查证。我怀疑,当时,俄国有两个叫阿列克谢的重要人物。不料,朋友回
复说:俄文维基百科也称,俄日战争期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就是皇室成员、大公。这一来,我又糊涂了。
好在,研读过多方史料,终于有一天,我恍然读出:日俄战争期间,俄方确实有两个“阿列克谢”——
在圣彼得堡的那一位“阿列克谢”,生于1850年,其全名为阿列克谢伊·亚历山德洛维奇,拥有帝国最高一级爵位——公爵,人
称阿列克谢伊亲王或大公。那人确实是尼古拉二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同父异母兄弟。
因沙皇是俄罗斯帝国陆海军大元帅,所以,他以大元帅的代表身份主管海军事务,位居海军大臣之上。当年日本人以“海军元帅”称
之。
沙皇派在远东地区负全责的那个最高军政长官,生于1843年,其全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叶甫盖尼·伊万诺维奇,与皇室毫无血统
渊源。如果硬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便是他因与名字相似的皇叔相识以后,才有了不断晋升的机缘。
而且,两个人的俄语名字是不一样的,前者为alexey,后者是alexeyev。
当年在日本和中国出版的时事杂志《日俄战纪》上,有这位阿列克谢耶夫的详细介绍。日本人把此人译作“亚力克塞夫”,而把
远在圣彼得堡的“海军元帅”译为“亚力克生”。
该刊的第一编上,就有《俄将亚力克塞夫事略》:
“亚力克塞夫,亚米尼亚人,一千八百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生于俄国佗利亚县。幼入海军士官学校受军人教育,一千八百六十
三年卒业,充士官候补生。……一千八百六十五年,补海军少尉,会美国南北交战随林沙士基将军使美,颇有阅历。……一千八百七
十五年,隶亚力克生(即阿列克谢伊)亲王部下,调“苏爱多拉那”军舰,游弋大西洋、地中海。”
瞧,早在百多年前,人们就知道在远东主持工作的这个人,和在圣彼得堡主持军机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攀附上只有25岁的亲王那一年,阿列克谢耶夫已经32岁了。两个阿列克谢,年龄相差7岁,但地位之差,何止七层?一个贵为帝国
亲王,一个只是老大不小的海军中尉,他俩能成为哥们儿,那得多不容易啊!
据《日俄战纪》所记,阿列克谢耶夫20岁从军校毕业后,从上舰当士官开始,不知什么原因,晋升海军中尉后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走,而且走了整整10年!试想,阿列克谢伊虽然年轻,但以亲王之尊,周游大西洋和地中海时,所乘坐的必定是大型军舰。大型军舰
上的中尉,只可能是“长”字辈的下级军官,如航海长、枪炮长、观通长、水手长、轮机长,等等,若无适宜机缘,区区一“长”,
根本蹭不到亲王身边并获得其赏识。所以,不知阿列克谢耶夫有狗屎运还是手段巧,反正,那一次远航,他竟得到了亲王大人的青睐
。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清史料中译作韦德或威特,是末期两代帝俄时代最重要的廷臣,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政治家,
自然也注定是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维特明白无误地告知世人,这一个“阿列克谢”是如何被那一个“阿列克谢”记住的。
且读《维特伯爵回忆录》里的一段文字。文中的“他”,即阿列克谢耶夫:
“他在海军服役期间也没有什么昭著的功勋。他发迹的经历是很特殊的。当他是一个年轻的海军军官的时候,曾随阿列克谢伊·
亚历山德洛维奇亲王作周游世界的航行。据说到达马赛的时候,这些欢乐的旅行家办了一次酒席,这位年轻的亲王的行为非常失礼和
,以至被警察传讯。据说阿列克谢耶夫当时居然使警察相信是他而不是亲王犯了无礼的罪。他付了一笔罚款,从此便赢得了亲王
的宠信。”
正应了“朝里有人好做官”那句话,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以后,阿列克谢伊晋为公爵,并被派往海军部主持工作。从此,阿列克谢
耶夫也时来运转,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他被海军部以少校视察官的身份派驻法国监造了本国购置的一艘新型战舰。《日俄战纪》上说他在法国“越三年,声名藉甚”。
新舰造好后,被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命名为“格尔尼罗”号。格尔尼罗是一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的俄军将领的名字。一直
在法兰西督造该舰的阿列克谢耶夫,顺理成章地成了这艘新战舰的舰长。
1889年,时年21岁的皇储尼古拉·亚历山德洛维奇赴希腊参加该国太子君士坦丁的婚礼。众所周知,欧洲王室多姻亲。希腊太子
君士坦丁是俄罗斯太子尼古拉的表哥。归国时,海军部安排接尼古拉回国的军舰,正是“格尔尼罗”舰!不用多想,人们也知道这是
主持海军部的阿列克谢伊大公有意安排的。如此一来,阿列克谢耶夫又攀识上了未来的君主尼古拉。第二年,“格尔尼罗”号编入太
平洋舰队,赴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途中,在亚丁湾与巡游远东的尼古拉的座舰会合,为其护航。一路上的保驾,必定让他再
度赢得了未来沙皇的认可。
1894年秋,中日两国爆发战争。已经晋升海军少将衔的海军副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奉令乘地中海舰队的战舰前往观战,并留任太
平洋舰队司令。“三国干涉还辽”期间,也正是他坐镇海参崴威慑日本列岛之际。第二年,阿列克谢耶夫晋为海军中将,随后调为黑
海舰队司令,曾指挥该舰队的32艘战舰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演习,尼古拉二世亲临检阅。1899年12月,即中国北方爆发了排外的义和
团运动之前夜,阿列克谢耶夫被派回远东,在俄国租借地旅顺口就任关东州行政长官兼太平洋舰队司令。毫无疑问,沙皇任命让他就
任远东的军政一把手,与其叔、“海军元帅”阿列克谢伊大公的力荐有关。
两个“阿列克谢”的交集大抵如是。除了名字相近之处,再是他俩的军衔也相同,都是海军上将。所以,当年,想必不少在旅顺
口服役的俄军官兵以讹传讹,合二为一,把两个人当成了一个人。这大概也是当时只是小学生的斯捷潘诺夫后来误记的原因。
我请教过熟悉俄语的朋友,人家告诉我说:阿列克谢是俄罗斯男人最普通的名字之一,相熟的人有时会更亲昵地称其为阿廖沙。
至于小说家写阿列克谢耶夫总督“穿着皇家礼服”出席聚会云云,也属误写。想当年,他们一家生活在旅顺口时,其父老斯捷潘诺夫
只是一名尉级炮台指挥员。遑论尉官,即便大多数校官,恐怕也分不清侍从将军和皇室成员的服饰究竟有哪些区别。远东王的肩章上
和授带上的金穗与胸前一堆勋章一齐牛逼闪闪放光芒,局外人不被晃瞎了眼才怪!
然而,因为是获过斯大林文学奖的“老大哥”作家的解释,所以,没有中国读者怀疑其权威性。于是,我读到的这些年国内出版
的有关日俄战争的文字,也无不对“阿列克谢”有了许多猜测性的讲述,如关东总督一会儿在中国的旅顺口主持对日作战部署,一会
儿在遥远的圣彼得堡宫廷里主持重臣会议。其实,到远东任职以后,阿列克谢耶夫就再没有机会回到俄京述职。开战前,他曾请求赶
回首都当面向沙皇陛下汇报与请示一次,但终未获批准。所以,他既无暇,更无权去遥远的圣彼得堡主持廷臣会议。他与沙皇尼古拉
二世和大公阿列克谢伊之间的联系,仅限于通信与通电报,而且,还要按严格的程序,经他人之手呈上或收下。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日俄战争期间,有两个“阿列克谢”,一个是一直在圣彼得堡的俄国海军统帅,一个是一直在旅顺口的俄
国关东总督。
但愿人们不再以讹传讹。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被混淆了一百多年的两个历史人物
作者:李洁,作家,历史研究者,著有《文武北洋》。
刚在央视纪录片频道(tv-9)首播的4集《旅顺记忆1904——1905》,或许让人们知道了开场时在舞会上出现的帝俄远东总督阿
列克谢耶夫。正是此人,因力谏对日拒不妥协而使俄日两国最终爆发了一场长达19个月的大战。战争的结果是俄国将在我东北的旅大
(旅顺口和大连湾)租借地及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的铁路)转让给了日本,日本从此获得了驻军关东的权利,后来凭借关东军发
动了“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了华北,把中国拖入了长达14年的战争泥潭中。始作俑者阿列克谢耶夫,实属罪在不赦。
对于发生在清光绪朝末年的日俄战争,中国历代的教科书讲述不多,故人们对当时的帝俄关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其人知之甚少。
1954年,作家出版社曾出版了苏联作家斯捷潘诺夫的“历史小说”《旅顺口》,这位阿列克谢耶夫是个重笔描绘的开场人物。
小说开篇,是俄太平洋舰队的将校们在旅顺口的海军俱乐部举行舞会,舞会的主题是庆祝舰队司令斯达尔克的夫人的命名日。舞
会开始不久,小说家绘声绘色地写道:
“值日官向舰队司令长官报告说:远东总督驾到!
斯达尔克连忙偕同他的夫人走往门廊去迎接。
阿列克谢耶夫年龄并不老,他和颜悦色,穿着皇室礼服,一走近舰队司令长官夫人跟前,吻了吻她的手后,便地同她一起走
入舞厅。
舞者与乐队同时停了下来,人们不约而同地起立向总督鞠躬致敬。阿列克谢耶夫向乐队大声道好,又向全场人士欠身答礼,并请
大家继续跳舞。于是,一对对的男女又旋转起来。”
阿列克谢耶夫的军衔为海军上将,其行政职务是关东总督,而且还是整个俄帝国远东地区唯一拥有侍从将军头衔的人。侍从将军
,亦译作侍从武官,是沙俄时代武职的最高荣誉,其相对的文职是御前大臣。只有极少数资深的文武大臣才配拥有其中一顶桂冠。所
以,其地位之显赫,不言而喻。
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阿列克谢耶夫的名下,作家斯捷潘诺夫加了个注释:
“阿列克谢耶夫(生于1843年——原注),是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
如此说来,这位总督是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同父异母兄或弟,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伯父或叔父了。难怪作家写他穿着
“皇家礼服”出现在公众面前。
斯大林时代当红作家对阿列克谢耶夫的言之凿凿的注释,真把读者忽悠瘸了。至少对中国读者而言,《旅顺口》的作者是“皇叔
说”的始作俑者。
我自2014年春开始解读日俄战争时,无论从大连的地方史专家和作家的相关专著中,还在在网上,也曾一直被“皇叔说”误导着
。只是,这位总督一会儿在旅顺口布置防务,一会儿在圣彼得堡出席御前会议,实在让我困惑——即便当今,若乘国际列车从北京经
满洲里前往莫斯科,也要耗时6个昼夜,往返一趟,至少需要十几天。百多年前,火车速度比现在更慢,往返一趟,恐怕需要一个多月
的时间,他阿列克谢耶夫哪有工夫像神行太保一样倏尔来又倏尔去?
因为有疑虑,便请懂俄文的朋友登陆俄文的维基百科去查证。我怀疑,当时,俄国有两个叫阿列克谢的重要人物。不料,朋友回
复说:俄文维基百科也称,俄日战争期间的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就是皇室成员、大公。这一来,我又糊涂了。
好在,研读过多方史料,终于有一天,我恍然读出:日俄战争期间,俄方确实有两个“阿列克谢”——
在圣彼得堡的那一位“阿列克谢”,生于1850年,其全名为阿列克谢伊·亚历山德洛维奇,拥有帝国最高一级爵位——公爵,人
称阿列克谢伊亲王或大公。那人确实是尼古拉二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的私生子,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的同父异母兄弟。
因沙皇是俄罗斯帝国陆海军大元帅,所以,他以大元帅的代表身份主管海军事务,位居海军大臣之上。当年日本人以“海军元帅”称
之。
沙皇派在远东地区负全责的那个最高军政长官,生于1843年,其全名为阿列克谢耶夫·叶甫盖尼·伊万诺维奇,与皇室毫无血统
渊源。如果硬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便是他因与名字相似的皇叔相识以后,才有了不断晋升的机缘。
而且,两个人的俄语名字是不一样的,前者为alexey,后者是alexeyev。
当年在日本和中国出版的时事杂志《日俄战纪》上,有这位阿列克谢耶夫的详细介绍。日本人把此人译作“亚力克塞夫”,而把
远在圣彼得堡的“海军元帅”译为“亚力克生”。
该刊的第一编上,就有《俄将亚力克塞夫事略》:
“亚力克塞夫,亚米尼亚人,一千八百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生于俄国佗利亚县。幼入海军士官学校受军人教育,一千八百六十
三年卒业,充士官候补生。……一千八百六十五年,补海军少尉,会美国南北交战随林沙士基将军使美,颇有阅历。……一千八百七
十五年,隶亚力克生(即阿列克谢伊)亲王部下,调“苏爱多拉那”军舰,游弋大西洋、地中海。”
瞧,早在百多年前,人们就知道在远东主持工作的这个人,和在圣彼得堡主持军机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攀附上只有25岁的亲王那一年,阿列克谢耶夫已经32岁了。两个阿列克谢,年龄相差7岁,但地位之差,何止七层?一个贵为帝国
亲王,一个只是老大不小的海军中尉,他俩能成为哥们儿,那得多不容易啊!
据《日俄战纪》所记,阿列克谢耶夫20岁从军校毕业后,从上舰当士官开始,不知什么原因,晋升海军中尉后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走,而且走了整整10年!试想,阿列克谢伊虽然年轻,但以亲王之尊,周游大西洋和地中海时,所乘坐的必定是大型军舰。大型军舰
上的中尉,只可能是“长”字辈的下级军官,如航海长、枪炮长、观通长、水手长、轮机长,等等,若无适宜机缘,区区一“长”,
根本蹭不到亲王身边并获得其赏识。所以,不知阿列克谢耶夫有狗屎运还是手段巧,反正,那一次远航,他竟得到了亲王大人的青睐
。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清史料中译作韦德或威特,是末期两代帝俄时代最重要的廷臣,也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政治家,
自然也注定是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维特明白无误地告知世人,这一个“阿列克谢”是如何被那一个“阿列克谢”记住的。
且读《维特伯爵回忆录》里的一段文字。文中的“他”,即阿列克谢耶夫:
“他在海军服役期间也没有什么昭著的功勋。他发迹的经历是很特殊的。当他是一个年轻的海军军官的时候,曾随阿列克谢伊·
亚历山德洛维奇亲王作周游世界的航行。据说到达马赛的时候,这些欢乐的旅行家办了一次酒席,这位年轻的亲王的行为非常失礼和
,以至被警察传讯。据说阿列克谢耶夫当时居然使警察相信是他而不是亲王犯了无礼的罪。他付了一笔罚款,从此便赢得了亲王
的宠信。”
正应了“朝里有人好做官”那句话,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以后,阿列克谢伊晋为公爵,并被派往海军部主持工作。从此,阿列克谢
耶夫也时来运转,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他被海军部以少校视察官的身份派驻法国监造了本国购置的一艘新型战舰。《日俄战纪》上说他在法国“越三年,声名藉甚”。
新舰造好后,被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命名为“格尔尼罗”号。格尔尼罗是一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立下显赫战功的俄军将领的名字。一直
在法兰西督造该舰的阿列克谢耶夫,顺理成章地成了这艘新战舰的舰长。
1889年,时年21岁的皇储尼古拉·亚历山德洛维奇赴希腊参加该国太子君士坦丁的婚礼。众所周知,欧洲王室多姻亲。希腊太子
君士坦丁是俄罗斯太子尼古拉的表哥。归国时,海军部安排接尼古拉回国的军舰,正是“格尔尼罗”舰!不用多想,人们也知道这是
主持海军部的阿列克谢伊大公有意安排的。如此一来,阿列克谢耶夫又攀识上了未来的君主尼古拉。第二年,“格尔尼罗”号编入太
平洋舰队,赴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途中,在亚丁湾与巡游远东的尼古拉的座舰会合,为其护航。一路上的保驾,必定让他再
度赢得了未来沙皇的认可。
1894年秋,中日两国爆发战争。已经晋升海军少将衔的海军副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奉令乘地中海舰队的战舰前往观战,并留任太
平洋舰队司令。“三国干涉还辽”期间,也正是他坐镇海参崴威慑日本列岛之际。第二年,阿列克谢耶夫晋为海军中将,随后调为黑
海舰队司令,曾指挥该舰队的32艘战舰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演习,尼古拉二世亲临检阅。1899年12月,即中国北方爆发了排外的义和
团运动之前夜,阿列克谢耶夫被派回远东,在俄国租借地旅顺口就任关东州行政长官兼太平洋舰队司令。毫无疑问,沙皇任命让他就
任远东的军政一把手,与其叔、“海军元帅”阿列克谢伊大公的力荐有关。
两个“阿列克谢”的交集大抵如是。除了名字相近之处,再是他俩的军衔也相同,都是海军上将。所以,当年,想必不少在旅顺
口服役的俄军官兵以讹传讹,合二为一,把两个人当成了一个人。这大概也是当时只是小学生的斯捷潘诺夫后来误记的原因。
我请教过熟悉俄语的朋友,人家告诉我说:阿列克谢是俄罗斯男人最普通的名字之一,相熟的人有时会更亲昵地称其为阿廖沙。
至于小说家写阿列克谢耶夫总督“穿着皇家礼服”出席聚会云云,也属误写。想当年,他们一家生活在旅顺口时,其父老斯捷潘诺夫
只是一名尉级炮台指挥员。遑论尉官,即便大多数校官,恐怕也分不清侍从将军和皇室成员的服饰究竟有哪些区别。远东王的肩章上
和授带上的金穗与胸前一堆勋章一齐牛逼闪闪放光芒,局外人不被晃瞎了眼才怪!
然而,因为是获过斯大林文学奖的“老大哥”作家的解释,所以,没有中国读者怀疑其权威性。于是,我读到的这些年国内出版
的有关日俄战争的文字,也无不对“阿列克谢”有了许多猜测性的讲述,如关东总督一会儿在中国的旅顺口主持对日作战部署,一会
儿在遥远的圣彼得堡宫廷里主持重臣会议。其实,到远东任职以后,阿列克谢耶夫就再没有机会回到俄京述职。开战前,他曾请求赶
回首都当面向沙皇陛下汇报与请示一次,但终未获批准。所以,他既无暇,更无权去遥远的圣彼得堡主持廷臣会议。他与沙皇尼古拉
二世和大公阿列克谢伊之间的联系,仅限于通信与通电报,而且,还要按严格的程序,经他人之手呈上或收下。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日俄战争期间,有两个“阿列克谢”,一个是一直在圣彼得堡的俄国海军统帅,一个是一直在旅顺口的俄
国关东总督。
但愿人们不再以讹传讹。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