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正文 第四五五章 山海关(一)
张佩纶、李经方一行到达天津以后,也受到穿越者的热烈接待,夏博海和秦铮一起接见了两人,并且高度赞扬李鸿章顾全大局的行为,也对张佩纶和李经方亲自去山海关再三致谢。
第二天一早,特种部队,二团的团部一营、二营以及张佩纶、李经方两人登上长白山舰,驶向山海关而去。
山海关离天津的海路大约有220公里左右,长白山舰以14节的经济航速行驶,大约需要8个小时左右。其实从天津到山海关是有一条铁路,称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又称榆关),南起天津林西镇,北至山海关城里,1890年动工,1894年春通车,全长127公里,后成为京奉铁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清朝最早修建的铁路之一,因为山海关也居北京的外围防御关隘,因此由铁路连通,有利于兵力的输送。
不过现在还不知道山海关守将态度如何,如果冒然乘火车运兵到山海关去,容易引发误会。而山海关依山临海,是一座海陆两线的关隘,在关城东南有老龙口港口,可以停泊船只,因此军委才决定出动长白山舰,运送张佩纶、李经方及军队由海路去山海关。而且长白山舰是一艘两梄船坞舰,有强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如果山海关的守将拒绝让穿越者进关,那么就马上以武力强攻山海关,当然由于长白山舰的武备并不强,于是军委又派三亚舰为长白山舰护航。
上次随李鸿章来访问天津的时候,张佩纶和李经方都在大沽口港见到过长白山舰,当时就十分震惊这艘军舰的体形巨大,不过那时只是远远的看到,而登上了长白山舰之后,才对这艘巨舰的庞大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大即正义的时代,巨大的体形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张佩纶、李经方都颇为兴奋,毕竟两人都是跟随李鸿章创建北洋海军,对军舰也有十分特殊的感情。
由于一路上无事,在两人的要求下,二团团长邱亚辉陪着两人在长白山舰上转了一圈,并且解释这艘军舰并非战斗舰只,而是一艘两梄船坞舰,用途是兵力投送和两梄登陆作战,并且还带两人到长白山舰的驾驶室和坞舱里去看了看,并且解释了长白山舰的登陆模式,也让两人大为感叹,以前就知道军舰就是重舰巨炮,而运兵、运物资什么的都是运需船的任务,却没有想到,原来军舰还有这样用的,将运兵和战斗结合一起,这次到是真长了不少见识。当然邱亚辉并沒有带他们去指挥部,毕竟在指挥部里有太多穿越者的秘密,可不能被他们看到。
在舰上吃过了午饭,到下午2点钟左右的时候,舰队到达山海关的海面,这时海面上的天气十分晴好,站在长白山舰的瞭望台上远远的看去,可以十分清楚的看见巍峨起伏的山岭,以及随着山岭上起伏蜿蜓的长城,和竖立在山岭上的关城。
山海关是中国最著名的关城之一,自古即为中国的军事重镇。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关设卫,位于长城东端,因关城在狭长的山、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地势拆冲险要,扼守关内外铁路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喻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加之距山海关城西南 15公里的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因此在八国联军入侵后,成为英、俄、德三国都想独家占据之地。
1900年7月10日,八国联军有9艘军舰靠泊秦皇岛海岸码头,后向东驶去。次日,又有3艘军舰游弋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金山嘴之间,窥探虚实,并伺机登岸。义和团首领段曰礼率义和团600多人于7月11日,进驻秦皇岛港,焚烧港口木质码头,拆毁港区部分铁路,严阵以待,迎击入侵者。联军见秦皇岛已有准备,向西南海域暂时后退。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英国海军司令官西蒙中将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共同占领山海关及其附近沿海地带问题,不过当时山海关是驻有重兵把守,由于山海关是守卫京城的重镇,因此采用满汉双长官制,主将是山海关提督郑才盛,统领约1500余人,另有头品顶戴山海关副都统富顺,统领由八旗兵1000余人;淮军总兵吕本元部5营2500人,驻守老龙头炮台;驻山海关山永协副将梁超部1000余人;统领武卫左军、四川提督宋庆及会办武卫左军、浙江提督马玉昆部共25营9800人,分别驻守关城内外,再加上乡团、练勇等山海关清防军,总兵力可达16万余人。而且在老龙头海岸筑有牢固炮台,其炮位分别列5处,均配备着最新式大炮。因此山海关的守备力量,更是要于天津大沽口。
在旧时空里,八国联军也知道不可强攻山海关,因此逼迫时任全权议和大臣的李鸿章写信给山海关的守将,要求守将“交出关城及炮台,照办不俟”。结果郑才盛弃城而逃,在1900年9月29日,由副都统富顺率军向八国联军投降,有强大兵力和武器守卫的山海关一枪一炮都没有放,拱手将关城交给八国联军。后来清廷和各国签定,先后有英、德、法、美、俄、日、意7个国家在山海关驻军,并建立了六国营盘。(美国驻扎后于1902年撤走,未建营盘)。
只不过在本时空里,由于穿越者的出现,李鸿章并未到北京和八国联军议和,而且八国联军也没有精力攻占山海关,结果直到现在,山海关仍然还在清军的手里。但由于有这一段历史,因此穿越者才对李鸿章颇寄希望,既然他在旧时空里能够写信劝山海关的守军投降,那么在本时空里,劝山海关的守将打开关城,让人民军进关布置防御阵地,迎战俄军。
这时长白山舰距离山海关老龙头港口约有18公里左右,长白山舰的舰长路凯下令停船,同时放下快艇,送张佩纶、李经方和他们带来的四名从人上岸。
快艇离开了长白山舰,驶向岸边,行驶了大约7、8公里之后,只见对面迎面驶来了一艘本壳小船,比穿越者的快艇略大一点,但速度就慢得向乌龟一样,在船上站立着约14、5名清兵,并且在船首安置了一门小炮。
两船离近了以后,只听小船上的清兵大喊道:“你们是那里来的船只。”
李经方站在快艇的船头,大声道:“我们是李中堂的特使,来山海关有要事面见郑才盛提督。”
小船上的清兵听了,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道:“原来是李中堂的特使,请随我们来吧。”
原来张佩纶、李经方离开上海之后,李鸿章又向山海关发去一份电报,先行告之郑才盛、富顺。虽然这两人的官职都不低,提督是正一品武将,八旗副都统是正二品,但在李鸿章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尽管现在的李鸿章已没有实职,但掌权30余年,根深蒂固,因此现在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也并不是他们两人可比的。
而且这时俄军将要南进的消息己传到了山海关,郑才盛、富顺也被吓得不轻,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眼里,俄国是一个凶横野蛮的国家,俄军更是凶狠无比的军队,因此与俄军交战,往往未战先劫,而得知俄军将要南进,那么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山海关,两人做为山海关的守将,按照清廷的制度,关隘的主将有守土之责,如果弃城而逃,将追究罪责,当然在这个时候,逃将基本不会被斩首。
在40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面对英法联军,战不能甠,逃又不能逃,因此只能以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为应对态度,人称六不总督,在清廷成为笑饼。结果广州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俘虏,被英军押至印度加尔各答,最后绝食而亡,客死异乡。
如果是在正常的时候,郑才盛、富顺还可以向朝廷告急求救,但现在整个清廷基本处于混乱时期,根本就无处告急,眼看着自己也只能步六不总督的后尘了。而就在这时,李鸿章的电报就像是一跟救命稻草一样,让两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当然李鸿章不可能在电报里详细说明前因后果,只说为抵御俄军南进,唯一之计就是向海外华人求救,并已派张佩纶、李经方去天津与海外华人协商,如有结果,定会来山海关与两人会面云云。
海外华人的名头,现在郑才盛、富顺自然也听说过,虽然两人对海外华人的胜绩半信半疑,但如果张佩纶、李经方能够说动海外华人来救援山海关,总也好过两人现在这样束手无策。因此两人也像望穿秋水一样盼望着张佩纶、李经方能来到山海关,并吩咐海陆两线的守军,一但发现张佩纶、李经方来到山海关,一定要恭敬相迎,不可怠慢。
――――――――分割线―――――――――分割线――――――――
注: 关于叶名琛的历史评价,后世的说法不一,但和本书的情节无关,因此不作展开,书友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去查寻。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第二天一早,特种部队,二团的团部一营、二营以及张佩纶、李经方两人登上长白山舰,驶向山海关而去。
山海关离天津的海路大约有220公里左右,长白山舰以14节的经济航速行驶,大约需要8个小时左右。其实从天津到山海关是有一条铁路,称为津榆铁路,(山海关又称榆关),南起天津林西镇,北至山海关城里,1890年动工,1894年春通车,全长127公里,后成为京奉铁路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清朝最早修建的铁路之一,因为山海关也居北京的外围防御关隘,因此由铁路连通,有利于兵力的输送。
不过现在还不知道山海关守将态度如何,如果冒然乘火车运兵到山海关去,容易引发误会。而山海关依山临海,是一座海陆两线的关隘,在关城东南有老龙口港口,可以停泊船只,因此军委才决定出动长白山舰,运送张佩纶、李经方及军队由海路去山海关。而且长白山舰是一艘两梄船坞舰,有强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如果山海关的守将拒绝让穿越者进关,那么就马上以武力强攻山海关,当然由于长白山舰的武备并不强,于是军委又派三亚舰为长白山舰护航。
上次随李鸿章来访问天津的时候,张佩纶和李经方都在大沽口港见到过长白山舰,当时就十分震惊这艘军舰的体形巨大,不过那时只是远远的看到,而登上了长白山舰之后,才对这艘巨舰的庞大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大即正义的时代,巨大的体形本身就是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张佩纶、李经方都颇为兴奋,毕竟两人都是跟随李鸿章创建北洋海军,对军舰也有十分特殊的感情。
由于一路上无事,在两人的要求下,二团团长邱亚辉陪着两人在长白山舰上转了一圈,并且解释这艘军舰并非战斗舰只,而是一艘两梄船坞舰,用途是兵力投送和两梄登陆作战,并且还带两人到长白山舰的驾驶室和坞舱里去看了看,并且解释了长白山舰的登陆模式,也让两人大为感叹,以前就知道军舰就是重舰巨炮,而运兵、运物资什么的都是运需船的任务,却没有想到,原来军舰还有这样用的,将运兵和战斗结合一起,这次到是真长了不少见识。当然邱亚辉并沒有带他们去指挥部,毕竟在指挥部里有太多穿越者的秘密,可不能被他们看到。
在舰上吃过了午饭,到下午2点钟左右的时候,舰队到达山海关的海面,这时海面上的天气十分晴好,站在长白山舰的瞭望台上远远的看去,可以十分清楚的看见巍峨起伏的山岭,以及随着山岭上起伏蜿蜓的长城,和竖立在山岭上的关城。
山海关是中国最著名的关城之一,自古即为中国的军事重镇。在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关设卫,位于长城东端,因关城在狭长的山、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东接辽宁,西近京津,地势拆冲险要,扼守关内外铁路之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喻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加之距山海关城西南 15公里的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因此在八国联军入侵后,成为英、俄、德三国都想独家占据之地。
1900年7月10日,八国联军有9艘军舰靠泊秦皇岛海岸码头,后向东驶去。次日,又有3艘军舰游弋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金山嘴之间,窥探虚实,并伺机登岸。义和团首领段曰礼率义和团600多人于7月11日,进驻秦皇岛港,焚烧港口木质码头,拆毁港区部分铁路,严阵以待,迎击入侵者。联军见秦皇岛已有准备,向西南海域暂时后退。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之后,英国海军司令官西蒙中将主持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共同占领山海关及其附近沿海地带问题,不过当时山海关是驻有重兵把守,由于山海关是守卫京城的重镇,因此采用满汉双长官制,主将是山海关提督郑才盛,统领约1500余人,另有头品顶戴山海关副都统富顺,统领由八旗兵1000余人;淮军总兵吕本元部5营2500人,驻守老龙头炮台;驻山海关山永协副将梁超部1000余人;统领武卫左军、四川提督宋庆及会办武卫左军、浙江提督马玉昆部共25营9800人,分别驻守关城内外,再加上乡团、练勇等山海关清防军,总兵力可达16万余人。而且在老龙头海岸筑有牢固炮台,其炮位分别列5处,均配备着最新式大炮。因此山海关的守备力量,更是要于天津大沽口。
在旧时空里,八国联军也知道不可强攻山海关,因此逼迫时任全权议和大臣的李鸿章写信给山海关的守将,要求守将“交出关城及炮台,照办不俟”。结果郑才盛弃城而逃,在1900年9月29日,由副都统富顺率军向八国联军投降,有强大兵力和武器守卫的山海关一枪一炮都没有放,拱手将关城交给八国联军。后来清廷和各国签定,先后有英、德、法、美、俄、日、意7个国家在山海关驻军,并建立了六国营盘。(美国驻扎后于1902年撤走,未建营盘)。
只不过在本时空里,由于穿越者的出现,李鸿章并未到北京和八国联军议和,而且八国联军也没有精力攻占山海关,结果直到现在,山海关仍然还在清军的手里。但由于有这一段历史,因此穿越者才对李鸿章颇寄希望,既然他在旧时空里能够写信劝山海关的守军投降,那么在本时空里,劝山海关的守将打开关城,让人民军进关布置防御阵地,迎战俄军。
这时长白山舰距离山海关老龙头港口约有18公里左右,长白山舰的舰长路凯下令停船,同时放下快艇,送张佩纶、李经方和他们带来的四名从人上岸。
快艇离开了长白山舰,驶向岸边,行驶了大约7、8公里之后,只见对面迎面驶来了一艘本壳小船,比穿越者的快艇略大一点,但速度就慢得向乌龟一样,在船上站立着约14、5名清兵,并且在船首安置了一门小炮。
两船离近了以后,只听小船上的清兵大喊道:“你们是那里来的船只。”
李经方站在快艇的船头,大声道:“我们是李中堂的特使,来山海关有要事面见郑才盛提督。”
小船上的清兵听了,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道:“原来是李中堂的特使,请随我们来吧。”
原来张佩纶、李经方离开上海之后,李鸿章又向山海关发去一份电报,先行告之郑才盛、富顺。虽然这两人的官职都不低,提督是正一品武将,八旗副都统是正二品,但在李鸿章的面前,都不值一提,尽管现在的李鸿章已没有实职,但掌权30余年,根深蒂固,因此现在仍然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也并不是他们两人可比的。
而且这时俄军将要南进的消息己传到了山海关,郑才盛、富顺也被吓得不轻,因为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眼里,俄国是一个凶横野蛮的国家,俄军更是凶狠无比的军队,因此与俄军交战,往往未战先劫,而得知俄军将要南进,那么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山海关,两人做为山海关的守将,按照清廷的制度,关隘的主将有守土之责,如果弃城而逃,将追究罪责,当然在这个时候,逃将基本不会被斩首。
在40年前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面对英法联军,战不能甠,逃又不能逃,因此只能以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为应对态度,人称六不总督,在清廷成为笑饼。结果广州城破之后,叶名琛被英法联军俘虏,被英军押至印度加尔各答,最后绝食而亡,客死异乡。
如果是在正常的时候,郑才盛、富顺还可以向朝廷告急求救,但现在整个清廷基本处于混乱时期,根本就无处告急,眼看着自己也只能步六不总督的后尘了。而就在这时,李鸿章的电报就像是一跟救命稻草一样,让两人看到了一线希望。当然李鸿章不可能在电报里详细说明前因后果,只说为抵御俄军南进,唯一之计就是向海外华人求救,并已派张佩纶、李经方去天津与海外华人协商,如有结果,定会来山海关与两人会面云云。
海外华人的名头,现在郑才盛、富顺自然也听说过,虽然两人对海外华人的胜绩半信半疑,但如果张佩纶、李经方能够说动海外华人来救援山海关,总也好过两人现在这样束手无策。因此两人也像望穿秋水一样盼望着张佩纶、李经方能来到山海关,并吩咐海陆两线的守军,一但发现张佩纶、李经方来到山海关,一定要恭敬相迎,不可怠慢。
――――――――分割线―――――――――分割线――――――――
注: 关于叶名琛的历史评价,后世的说法不一,但和本书的情节无关,因此不作展开,书友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去查寻。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