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最新章节 >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十一章 鸟类恐龙

  在这个恐龙的世界里,我看到了介绍有关杨钟健先生的事迹和他一生的科研领域及成果,几乎涵盖了从鱼到人的全部古脊椎动物学,重点是对中国古哺乳动物和古爬行动物化石及中c新生代地层的研究,同时对地质学的其他学科c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多有涉猎,杰出的科学成就,是我国古生物学的一座丰碑,中国是世界上命名恐龙最多的国家,有将近十种恐龙都是直接或间接用杨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包括近年来命名的杨氏钟健龙,这些都是中国恐龙研究者对杨先生尊重和感激的表现,他将中国恐龙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都跟杨钟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第二个时期可称作杨钟健时期,因为我国的恐龙研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几乎是由杨钟健先生一个人承担起来的。

  1938年杨钟健先生在云南禄丰领导发掘工作,采集到大批恐龙及原始哺乳类化石,杨钟健与同行核对了化石出土地点和层位,确认了禄丰红层的时代,这批化石最后运到了位于重庆北碚的抗战时期中国地质调查所总部,进行修理研究,1939年,杨钟健率先披露了禄丰盆地的发现,1941年杨钟健再次记述了禄丰县城西北沙湾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命名为许氏禄丰龙,并于同年在北碚装架展出,许氏禄丰龙是一种早期的原始恐龙,个体不大,但颇具进化意义,它是我国第一具装架展示的恐龙骨架,不仅各大块骨骼均有保存,就连尾巴末端的小尾椎骨也完整,装起架来,栩栩如生,抗战胜利后,禄丰采集的化石也随迁到了南京,目前这批化石大多保存在南京地质博物馆,那具闻名于世的禄丰龙骨架的正型标本,杨钟健从重庆运到南京,又从南京带到北京,现存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古动物馆中。

  杨钟健先生在古脊椎动物学中最早接触的是小哺乳动物,在古两栖c爬行动物领域的研究同样卓有成效,其中对卞氏兽研究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卞氏兽是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过渡阶段的代表,卞氏兽标本最初是杨钟健的同事卞美年于1938年在禄丰采集的,故而得名,这类化石,此前南非c欧洲曾有过报道,均被归入哺乳动物,不过,他们的标本远不如禄丰的完好,只是一些破碎的牙床,而禄丰标本不仅有头骨和下颌,还有部分头后骨骼。

  卞氏兽既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牙齿已分化为门齿c大齿和颊齿,并具颊齿齿尖等,也还保留有原始的c爬行动物的特征,如下颌除有增大了的齿骨外,还有爬行动物骨骼的残余,究竟卞氏兽及其近亲是原始的哺乳动物,抑或是进步的爬行动物?也就是说,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的分界线应该划在哪里?这是当时考古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为此,杨钟健在1944年出国考察时,随身带着卞氏兽标本,在国外作进一步的修理和研究,最后,杨钟健确认卞氏兽应是爬行动物,是一种接近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这样,此前已归哺乳动物的南非和欧洲的种类,也统统被归到爬行动物中去了,从而推迟了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时间。这是古生物学上的一次重大的分类改变,也是杨钟健对古脊椎动物学的又一重要贡献,珍贵的卞氏兽标本也因此名扬四海,被各国编入了教科书。

  杨钟健不仅是我国古脊椎动物事业的开创者,同时也是我国自然博物馆事业的拓荒者和热心推动者,他曾参与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并且从195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成立起,一直担任馆长职务,矗立在北京和其他省市的自然博物馆里的由他描述和命名的青岛龙c马门溪龙等巨大骨架,是对他的古脊椎动物学贡献的永久纪念物,他在有生之年有一个重大的心愿,那就是建立国家级的自然与历史博物馆。

  目前在我们国家辽西c热河等地发现了带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推测一些小型带羽毛的食肉恐龙存活了下来,演化为鸟类并繁衍至今,所以恐龙并没有完全消失,旁边是带着恐龙的羽毛模型,这些羽毛一个个看起来灰灰的,我想既然是专家们推测恐龙既然有羽毛,那么它就应该会飞,这个倒是我之前没有听到过了。

  它是被推测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兽脚类恐龙都应该长有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的结构,但直接的化石证据一直到1996年才开始陆续出现,发现于我国辽西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中华龙鸟,尾羽龙,小盗龙等不同类型的兽脚类恐龙化石上保存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羽毛,这些重要发现为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假设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

  在缅甸还发现了一段尾巴包括了至少九个尾椎的标本,研究人员将其起名伊娃,从“伊娃”的尾巴骨骼形态来看,它与典型的非鸟虚骨龙类恐龙类似,区别于典型的古鸟类;从羽毛来看,标本可归属于基干手盗龙类。据介绍,手盗龙类是虚骨龙类的一个演化支,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小的个体,比如生活在16亿年前我国华北的近鸟龙,体长仅34厘米,重约110克,就是一种拥有飞羽的小型恐龙,羽毛形态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国鸟龙是带有中国命名的恐龙,作为来自恐龙时代的一种小型恐龙,因为是在中国发现的,所以被冠以了中国的名字,不过,它最让人称奇的地方并不是发源地,而是它的全身长满羽毛,更让研究者惊讶的是,他们发现,中国鸟龙的攻击方式竟然类似于毒蛇,也就是可以分泌毒液,众所周知,像庞然大物一类的恐龙如霸王龙,它们的捕食方式其实非常的简单粗暴,而像中国鸟龙这样类似于毒蛇的进攻方式,其实还是比较少见的,追根溯源,早在上个世纪,古生物学家就在辽西地区发现了一只保存相当完整的小型恐龙的化石,后来这只恐龙就被称为中国鸟龙,它是第五个发现有羽毛的恐龙,而且在各种有羽毛的恐龙当中,是最接近鸟类的一种。

  大约十年之后,来自美国的科学家进一步地给中国鸟龙一种全新的理解,那就是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分泌毒液的恐龙,特别像今天的毒蛇,可以用毒牙将毒液注射入猎物体内,从而有效的麻痹对方,要知道,对于体型并不占优势的中国鸟龙,如果想要靠身体的力量和速度去压制猎物,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现实,但它拥有毒液这一锋利的武器,可以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只要能够将猎物麻痹,那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享用猎物了,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论,是因为在中国鸟龙的上颌处,发现了一个袋状结构,很有可能是毒腺,而在模拟攻击的方式当中,一旦猎物受到攻击,那么毒腺内的毒液就会顺着毒牙,流入被咬伤的部位,让猎物进入一种最严重至休克的状态。

  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如果与现代的物种进行一个比较,那么这种恐龙的毒牙与非洲树蛇的毒牙很接近,在毒牙的分类当中,分为前毒牙和后毒牙,如果不是通过前牙向身体喷射毒液,那么就是利用后毒牙将毒液慢慢地渗透入猎物体内,虽然叫做鸟龙,但是中国鸟龙并不能飞,只是它的结构上会产生一些适应飞行的变化,可以说是为了后续的进化发展提供了准备,比如说它的骨骼系统,就可以具备拍打式飞行的要求,可以说是一种预演的模式,这个发现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巨大突破,因为它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从而说明兽脚类恐龙向鸟类进化,而神奇的东方大陆,也再一次带给世人震惊。

  我想既然人类发现了带有羽毛的恐龙,那么就会有进一步的发现,也许恐龙的历史会有改变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