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最新章节 >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十二章 撞击地球

  恐龙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后,就爆发了白垩纪末的绝灭事件,宣告了中生代的结束,这一事件的诱因长久以来都是未解之谜。恐龙灭绝一种观点是这次绝灭与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旁边还有一个撞击俯视角度复原的场景。

  有关恐龙绝灭原因的假说很多,但最有名的莫过于美国科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茨父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小行星撞击理论了,又名阿尔瓦雷茨假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c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路易斯阿尔瓦雷茨与其儿子共同提出,在恐龙绝灭假说中,小行星撞击说最为流行,此说认为,小行星(认为彗星的可能性更大)才是杀死恐龙的罪魁祸首,他们认为,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发生猛烈大爆炸,大量尘埃抛入大气层中,致使数月之内阳光被遮挡,大地一片黑暗寒冷,植物枯死,食物链中断,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动物绝灭。

  1952年,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尤卡坦半岛寻找石油时,工程师发现了一个地下的隐伏构造,这一构造状似碗形,直径200一300千米,深约3 千米,形成于6500万年前,当时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认为那是火山形成的,现在科学家相信,这个隐伏构造当是撞击坑的所在,这个坑现被称为奇克苏鲁布撞击坑,这是因为奇克苏鲁布镇正好坐落在撞击坑的中心部位。

  现今的尤卡坦是陆地,但6500万年前这一带却是一片浅海水域,当年小行星以高速向地球撞来,在临近撞击点的上空,星体突然发生大爆炸,强大的冲击波在一瞬间把撞击点炸出一个巨大的坑,100多立方千米的岩石被挖出,最近,科学家计算出,当时的海啸大浪最高达350米,低的也有100米,据他们研究,当年那一带的海平面比现在约高出200米,灾星就撞在200米深的浅海海底。

  由于小行星撞在浅海海底,所以引起的海啸与撞击的能量相比并不算大,但海水向撞击坑回流时引起的海啸却十分巨大,他们认为,小行星要是落在了深海之中,所引发的海啸将会比落在浅海区大出近10倍!据认为大海啸发生时,海水淹没了整个墨西哥和大半个美国,当发生撞击时,溅起的尘埃长时间挡住了阳光,使浮游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那时海洋中的生存环境变得相当恶劣,当时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在短时期内大量死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又据氧同位素的研究,显示撞击后大洋表面水温下降约10c,研究者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地表平均气温下降约数摄氏度,导致全球冰川化,形成新冰期。

  那时的地球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冬天,大地久久不见天日,地面急剧降温,景况十分可怕,据近年研究,小行星肇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天上下的雨是富含硫酸的硫酸雨,研究者说,小行星撞击点的地下岩层中夹有大量石膏矿,石膏中的硫便是硫酸雨的直接来源,硫酸雨对地球表面的生物所造成的伤害非常大的,研究者认为,小行星要是撞在别处(不含石膏矿的地方),结局就会比这好得多,小行星对地球的这一击,使地球表面又是大火,又是海啸,又是降温,同时天降酸雨,大地一片昏暗,由撞击而引发的火山爆发和地震,肯定也会跟着一同出来可劲地闹腾,一个美好蓝色的地球,瞬时变成了人间地狱,大量证据表明,6500万年前确有一颗小行星袭击了我们的地球,并酿成了一场空前的生态环境大灾难,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

  白垩纪是小行星环撞击(由南到北)地球,能量转化为巨量的二氧化硅,高温c高压下的冲击波携带二氧化硅岩浆和自转的地球产生逆掩及顺推,这样中国大陆就会呈现出大量二氧化硅的堆积,并且形成石英,但是顺推的二氧化硅会和陨石坑溢出的岩浆混和,形成安山岩线,由于二氧化硅在陨石坑的运动距离大,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均匀的与阳离子接触,在高温c高压下完全形成硅酸盐,就只能在日本列岛弧线内侧形成安山岩线,不会有石英岩产生。

  白垩纪小行星环绕地球,被地球引力撕碎后,大大小小的小行星碎块由南而北坠落,与自转的地球形成对冲,逆掩形成多旋回构造(中国沿海是天塌东南,地陷西北),到了地球的另一面,就是由北到南坠落,所以太平洋东岸的北美岩石构造是顺推形成的平行造山幕,到了南美甚至是同步卫星式的撞击,撞击的大小是随机的,因为小行星在空中不断爆炸,我们观察的陨石坑是极小的陨落物体(山东省潍坊市有白垩纪小行星空中爆炸后形成的陨石坑群),较大的小行星形成的陨石坑虽然无法全面观察,但是沙漠是与较大小行星撞击对应的。地球接受太阳的能量后体积会形成微小变化,地球内部能量也会影响地球的体积。(几厘米的变化,不足以证明板块的运动)总之,小行星撞击是地质变化的动力,能量是构成地壳岩石c矿物的唯一来源。

  6600 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消灭了非鸟类恐龙,根据植物c动物化石记录和古代及现代鸟类生态学等多种证据显示,在白垩纪—早第三纪大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的唯一鸟类生活在地面上,这显然是因为小行星撞击摧毁了世界各地的森林,而这需要几百年甚至数千年才能恢复,研究人员分析了植物化石记录,发现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全球森林几乎毁灭,然后,他们利用鸟类进化关系和生态习性,追踪了鸟类生态学在进化过程中是如何变化的,这些分析表明,所有现存鸟类最近的共同祖先以及所有在灭绝事件中幸存的鸟类很可能都生活在陆地上,相比之下,许多生活在恐龙时代末期的鸟类表现出了树栖习性,但是这些物种并没有在白垩纪和之前的二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进化成目前已知的任何现代鸟类。

  撞击时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所覆盖,导致太阳光无法穿越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植物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大气层氧气含量极低,综合这些因素是造成此次生物的大灭绝的原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白垩纪末的这场大灾难系当时强烈的火山活动所为,但种种证据显示,火山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因为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本身就很多很剧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灭绝,包括黄石超级火山在内。

  虽然科学家已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小行星现在已很难洗刷自己的罪名,然而,小行星真的是屠杀龙凶手吗如果6500万年前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是否就会一直繁衍到今天小行星究竟对白垩纪末期的大绝灭事件负有多大的责任这些仍然是难以解开的谜。

  我仔细地看了博物做的3d撞击动画图的场面,撞击后刺眼亮光向四周扩散,它看起来是那么动感与形象,我不由得想去感觉一下撞击的画面,因为一直以来,我脑子总会有一种和眼前事物连接起来造像力,偶尔也会出现很强烈的感觉,不过,大部分情况都是模糊的一片,而且这种高度专注的造像潜能,还要建立在我对一些事情有强烈意愿去了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意识去连接这些的画面,当然只能是第一个,后面的会变得离谱起来,让我偏离了方面,哪怕是第二个也不行,这也许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

  我想找到第一感觉是什么?我眼前只有一丝丝的刺眼的亮光在我的眼前晃动,还有想伸手去把它拍开的感觉,除此之外,什么感觉也没有,我想我潜意识在排斥它,这也许给人们一种警示。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