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最新章节 > 来自博物馆的秘境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十五章 仙鼠与神鼠

  中生代的哺乳动物约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早期的哺乳动物与恐龙几乎同时出现了,早期的哺乳动物主要靠昆虫等栖要丛林中的小型猎物维生,到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具备了恒温特性的哺乳类动物在气候变化中存活下来。

  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c颈c躯干c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用肺呼吸,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脑较大而发达,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胚胎在母体里发育,母兽直接产出胎儿,母兽都有乳腺能分泌哺育胎儿,它们的皮肤一般来说比其他脊椎动物厚,它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哺乳动物的口内有再生齿,哺乳动物除单孔目外,均为胎生,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脑比其他脊椎动物要发达得多,而且还12对脑神经此外,哺乳动的心脏分两心耳c两心室,有红血球,但无细胞核。

  在6600万年以前的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的祖先并不像它们的后代那样善于在日间出没c捕食,当时的日间统治者恐龙让这些形体普遍娇小的哺乳动物退避不及,无奈只能选择夜间活动,哺乳动物的这段演化历程被称为夜行瓶颈,而白垩纪一一一第三纪的种族大灭绝让当时的统治者恐龙最终消失,这些哺乳动物的祖先才转变为日间活动。

  现存的许多哺乳动物都是日间活动,而事实上大部分哺乳动物的视觉更类似于夜行性爬行动物和鸟类的视觉,除灵长类以外的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上都缺少中心凹,中心凹能让鱼类c爬行类和鸟类具有很高的视觉敏锐度,也是这些日间捕食者的重要特征,另外,和所有其他的脊椎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在日间环境下能获取颜色的光感受器多样性也较少,很多日间活动的哺乳动物,例如有蹄类动物和食肉动物,它们眼睛的视网膜上以视杆细胞为主,这就意味着它们实际上更适应夜间这样的低亮度环境。一般来说,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脊椎动物的光感细胞主要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对光线敏感性较弱,但能够通过探测不同光线的峰值波长来帮助动物区分颜色,视杆细胞则在弱光环境中更为敏锐,但清晰度不高,视网膜上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比例通常和种类有高度相关性,猩猩等类人猿下目的祖先是最早演变成改换昼行性生活方式的哺乳动物之一,这和它们的后代视力能适应日间活动这一点也是一致的,它们有异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三色视觉等优势。

  此前还有研究表明,日间视力较差的哺乳动物会通过增强的嗅觉灵敏度c更宽的听力范围和更复杂的触觉感知来弥补了自身不足,例如,3亿年前,一些下孔类(古爬行动物的一亚纲,也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祖先)适应夜间活动,这或许说明夜间活动在古生代时期就是哺乳动物祖先的特征。现存的哺乳动物很大可能起源于夜行性祖先,这些祖先直到白垩纪一第三纪大灭绝前的900万年或者中生代刚结束时仍然保持着这一特性,尽管在白垩纪晚期昼行夜行不规律的现象已经出现,但有足够证据证明完全昼行性的转变出现在白垩纪一第三纪大灭绝之后,大约发生于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一第三纪时种族大灭绝导致了所有非鸟恐龙c海洋和爬行动物c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c无椎动物和植物类群的消失,中生代时期就此终结,恐龙称霸也随之消失,由此过渡到了由哺乳动物统治的新生代。

  两只生活在晚侏罗纪早期,距今大约164亿年到159亿年的真贼兽滑翔哺乳动物改变人们对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认识,由于保存得非常完好,发现它们具有五块听小骨的中耳结构,成为目前哺乳动物中的最早记录,也成为中生代哺乳动物最完整的记录,人类有三块听小骨,是身体里最小的骨骼,而通过对这两个标本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发现它们的中耳听小骨与现在已知的哺乳动物中耳类型差别很大,说明哺乳类动物听小骨独立进化了多次。

  难觅踪迹的神秘夜行哺乳动物贼兽是一个绝灭哺乳动物类群,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晚侏罗纪,虽然在北方大陆都有化石记录,但它却是哺乳动物当中的一个神秘分子,贼兽是哺乳动物最早的类群,早在1847年,它的化石标本就在欧洲发现,从那以后,尽管有不断的报道,但几乎所有的标本都只有单个的牙齿,直到1997年,在格陵兰的晚三叠纪地层中,才发现了保存比较好的齿列c下颌和一些肢骨标本,由于贼兽的牙齿形态非常特别,尽管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哺乳动物,但它们比较确定的分类地位一直都不清楚,它们适应树栖c具有滑翔行动能力骨骼形态和皮翼,也让人们见识到在侏罗纪就开始的哺乳动物的演化。

  我国发现中耳保存完好的阿霍氏树贼兽化石标本,将改变哺乳动物中耳演化认识,哺乳动物的中耳由镫骨c砧骨和锤骨构成,相比爬行动物只有一块骨头的中耳更加复杂,因此,哺乳动物中耳的演化,一直是脊椎动物演化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人们就认识到这些哺乳动物听小骨,由爬行动物与颌关节有关的几块骨头演化而来。研究发现,在阿霍氏树贼兽的中耳中,除了在爬行动物头骨中可找到同源的上镫骨c砧骨c锤骨和外鼓骨外,还多了一块骨头,被鉴定为上隅骨。目前,没有研究能够回答,似哺乳爬行动物下颌中的上隅骨的归宿,是各自独立演化获得的,说明中耳听小骨这样精细而且具有重要感知能力的结构,在哺乳动物中独立演化了多次。

  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仙鼠是蝙蝠c天鼠c飞鼠c夜燕。仙鼠(蝙蝠)是翼手目动物,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仙鼠没有羽毛,却能凭借肉翅在空中飞翔。

  恐龙时代的另一个哺乳动物神鼠,记载源于一副经典的木刻图,也就斯坦因发现的《神鼠图》,1900年隆冬,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废墟里获得了一些奇特的遗物,有几块木质画板放在神像脚下,无疑是信徒们的贡献品,其中尺幅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块木板上画着一个鼠头半身人像,坐在两个侍者中间,头戴一顶王冠,这显然画的是众神鼠之王。

  《神鼠图百喻经》卷四中所载的一则故事则说“昔有一人,在路而行,道中得一金鼠狼。心生喜悦,持置怀中,涉道而进,至水欲渡,脱衣置地,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宁为毒蛇整杀,要当怀去,心至感,还化为金。旁边愚人,见其毒蛇,变为真实,谓为恒尔。复取毒蛇,内着怀里,即为毒蛇之所蜇螫,丧身殒命。”

  另据考证,安西榆林窟十五窟壁画有一天王,王右手持宝杵,左手抱一鼠置膝上,此天王应为北方多天王,即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的图像,唐宋之际毗沙门信仰盛极一时,这里把护法克敌的北方天王与鼠联系在一起,是大有深意的。毗沙门天是于阗国奉祀的保护神,于阗国初就直接受育于毗沙门天,因而,外敌攻打于阗就是触犯毗沙门天,神鼠助战于阗国就是保卫毗沙门天。实际上,神鼠是毗沙门天的助手和合作者。此外,天宝高僧不空也曾焚香诵经,祀求毗沙门天领兵,金鼠助战解救过安西之围,与《大唐西域记》解救于阗之围的记载相吻合。《西域诸国志》云:“有鼠王国,鼠大如狗,着金锱,小者如兔,或如此间鼠者。沙门过不咒愿,白衣不祠祀,则害人衣器。”此外,《异苑》卷c《述异记》等,也有“西域有鼠国,大者如犬,中者如兔,小者如常以及大鼠头悉白”c“带金环枷”倍受商贾沙门敬祀的记载。至于《新唐书》则曰(于阗“西有沙碛,鼠大如猬,色类金,出入群鼠为从”。这一记载更是与《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相呼应。

  这些记载都说明,西域特别是于阗一带沙漠之鼠以数量多c体格大c毛色奇而著称,被赋予一种神灵的光环,受到僧俗的崇拜和敬畏,更给西域神鼠蒙上了一层佛教色彩。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