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不负当年最新章节 > 不负当年TXT下载
错误举报

《不负当年》正文 第十九章 打工仔 贰

  下了火车,出了出站口,我们三个很迷茫。

  冰块先开口了:“我们得去找个可以打电话的地方,打个电话给我二叔。”

  冰块的二叔,就是我们这次来稠城要来投奔的人,他是一家大型文具厂的烫工班班长。

  我们家族没有什么亲人在工厂打工,但冰块家却是门户很大的。他一开始就说,想到稠城一带找他表姐堂哥什么的,听说那里虽然工资比较低,一般是三班倒,不太累。

  虽然我家在农村,但因为一直有父母的呵护,平时也就锄个草c插个秧,后来家里做小生意后,基本就没干过活。我也算是个没吃过苦的人。听冰块这样一说,我和老锋便赶紧表明想去稠城。

  冰块见我和老锋同意了:“我妈也要我去稠城,她怕我吃不了广东那边的苦,广东虽然工资高。去稠城也好,那里有我们许多老乡,不怕受人欺负。”

  动身之前,按照冰块二叔的要求,我三个还分别向村里的村委会开了一张《未婚证明》。老锋说塞了包利群香烟,心疼死了。

  拿到那个什么破证明,我心里很不舒服。未婚就未婚,要证明做什么啊?

  来之前父亲和我没有说过什么话,就一句:“路是自己选的,没人逼你。回去读书还来得及!”

  母亲则是:“出去见见世面也好,吃点苦也没什么错。”

  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回想起这两句话,让我颇有深思。

  先说父亲的那句话。

  有人说,每个人一生都有五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分别是出生c学习c婚姻c奋斗和机遇。

  其中,学习是绝大多数人最容易把握的一次机会。

  比如2018年曲靖小伙崔庆涛高考结束后,就跟着父母在建筑工地打工。邮局把北大录取通知书送来时,他正在拌砂浆,满身灰尘。工作人员到了,他才在旁边盛水的塑料桶里洗了手,又在红t恤擦干净,接过通知书。

  父亲不识字,母亲就把通知书上的内容一字一句念给父亲。

  脏乱的建筑工地上,一家人满脸笑意。

  消息很快登上了热搜,网友们也纷纷送上祝福:家庭贫苦不可怕,希望他能靠读书改变家人的命运。

  如今,飞速上升的高校录取率,越来越多的大学c专业,让不少人感叹:文凭不值钱,读书没用。

  “上学又不是唯一出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上学?”

  可他们不懂,如崔庆涛一般出身平凡的人,跨过了高考才有资格去考虑别的选择。

  那些坚信“读书无用”的年轻人,也许总有一天,会后悔他们的选择。

  “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

  十几年前,如果你走进一间课堂,问孩子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也许会说“当科学家”c“考清华北大”c“当作家”

  放在今天,有太多不一样的答案。

  “读书不如当网红,高考不如去整容”,对挣扎在题海中的学生们来说,做网红这条“捷径”无疑要轻松多了。

  靠读书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十二年;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对着屏幕唱唱歌c卖卖萌。

  手机屏幕里那些年龄相仿的女孩,左手gui右手prada高调炫富时,自己只能天天穿着校服c问爸妈要零花钱

  一些孩子难免会心理失衡,被催生出对金钱名利的极度渴望。

  有人感叹:“在最虚荣的年纪,我却一无所有。”

  但这条路,真的是捷径吗?

  今天的捷径,都是明天的坑。

  目睹了一些网红主播们“名利双收”后,许多还在读书的孩子们纷纷效仿。

  事实上,网红行业并不像想象中的轻松,绝大多数的市场和财富都被极小部分的“头部主播”垄断。

  《2018直播行业半年报》显示,头部主播数量仅占所有主播数量的07,收割了超过32亿的财富,占全部主播收入的68。

  计划着去做网红的人,绝大多数都不可能成为网红。

  993的主播只能瓜分32的财富。

  你看到了一个主播爆红,没看到更多的主播碌碌无为。

  更何况,成为网红,靠运气,更要靠背后的推手c资源。

  普通学生,拿什么去争取这些?

  2014年,庞麦郎靠着一首《我的滑板鞋》走红网络,特殊唱腔和闻所未闻的歌词引起了无数人模仿。

  2016年,庞麦郎在西安重庆等地举办“旧金属绝版音乐会”,观众很少,台下的喊声也从“帅呆了”变成了“假唱”。

  仅仅几年,这个名字就从大众眼前彻底消失了。

  一位曾经的粉丝对媒体说:“你们还在炒作他啊,别那么认真嘛,就是一场把戏,围观一下就算了。”

  鲁迅描述过类似的现象:你在街上走,有一个人吐口唾沫,你在那儿看,马上就有一两个人过来看,然后一群人来看。后来发现,就是口唾沫。人群呼啦就散了。

  这个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吸引c转移。

  不少颜值高c唱作佳的实力派歌手在出道之后都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谁也不知道观众什么时候会厌倦。

  红利过去后,又要靠什么生活?

  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

  每一条路都有风险,但对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踏实读书是相较而言最公平保险的一条路。

  就像《摩登家庭》里说的:一百万个退学的学生里,才出一个乔布斯,你知道有多少人变成没工作的失败者吗?

  2008年,乡村老师杜满堂的儿子执意辍学,去南方打工,他磨破了嘴皮也没能劝住儿子。

  他教书几十年,见过许多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的孩子。

  这让他很疑惑:“像他们这样没文化c没技术的毛孩子,到了外面能有啥出息?外面的世界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好?”

  为了弄清楚,年过半百的杜满堂“隐姓埋名”,去了山东的一家渔场“亲身体验”。

  杜满堂老师给学生们讲述打工故事

  他把那段日子的经历写成日记:

  睡在几张纸箱子搭的地铺上天睡两个小时c有时候连轴转四十个小时c午餐的米饭常常蒸不熟c清水面条连菜都没有

  还有安全事故:一个东北男人,进厂第一天差点被砸断食指,老板不给医药费;

  另一个人卸货时被缆绳甩到脸,伤口白骨外露;

  他也受过伤,被两盘冻鱼砸到腿,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蹲下

  一个多月后,杜老师带着两千七百元工资和四十多篇日记回到家,他把日记拿给回家的儿子。

  儿子泪流满面:“当时犟着出去,以为外面生活好,进了工厂才发现有多苦”

  一位网络作家深有体会:曾经以为学习很难,其实是因为在父母的庇护下没尝过社会的艰险。

  友情或者爱情,无不是来了又走,让人摸不到c猜不透,卷子上的答案永远是唯一不变的选项。

  这样看来,学习才是最简单的捷径。

  没有白走的路

  没有白读的书

  何况,即使是众人眼中能够“一夜暴富”的网络主播,也不是不需要学历。

  一份针对4500多位主播的问卷调查显示:头部主播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41,其中博士学历主播占比高达18。

  普通主播中,84都是专科以下。

  所以,哪怕是做直播c当网红,读书多的人都有更多机会。

  许多人读书时都会质疑:“难道我以后买个菜还要用微积分?学文言文这种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有什么用?”

  但正如董卿所言:你花在读书上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第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硕士夺冠。

  他从2004年就开始背诗,现在诗词储备量已经达到1070首。

  网友夸他认真,是“励志偶像”,雷海为觉得这只是乐趣所在:“别人能从游戏中得到快乐,我是从学习中,途径不一样罢了。”

  很多叫嚣着读书无用的人,仅仅是为了掩饰不肯用功的懒惰。

  2008年高考时,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高考试卷上胡乱一通,觉得“借此表达了态度”。十年后,他返回老家,准备重新参加高考。这个当年看似潇洒的考生,这些年其实过得并不潇洒。

  “高考故意违规交白卷后,我承受了很多压力,让父母失望,更错失了大学校门。”

  想要知道一件东西是否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失去它一次。

  徐孟南失去过一次机会了,即使后悔重来,错过的这些年也无法弥补。

  人生的确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可有些错误,成本太高。

  很多时候,成功的人都会感叹自己“运气好”,许多人只看到了他们赌对了的“运气”,没看到背后一步一个的脚印。

  “一味相信人生的捷径,那么‘捷径’很快就会变成你唯一的路。”

  再说母亲这句“吃苦”。

  我记得天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小地方工厂招人,月薪4000元没人应聘,高档咖啡店月薪3000元就能轻松招到人,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了?”

  回答中一片附和:一代不如一代,现在能吃苦的不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娇气着呢,要吃苦的工作给再多钱都不想干

  中国人向来讲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是,人生中有些没必要的“苦”,实在是不值得经历。

  一,错误的吃苦观,误人误己。

  90后的父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当初就是这么苦过来的”在他们看来,吃苦是成功的必修课,“要想取得真经,必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孩子的生活若是甜过了头,就会全乱套。”于是,有的父母明明能给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依然生怕孩子“享了福”。

  论坛里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的父母靠批发水果白手起家,经历过苦日子,终于有了现在的富足生活。

  父母总是告诫他:“不要把福享到前面去了”。

  他上大学后,暑期同学们去名企c大厂实习,他被父母叫回去卖西红柿。

  他抗争了几次,父母坚持认为:“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有什么用,年轻人还是要多吃点苦好。”

  为了“锻炼”他,父亲专门让他自己开车从所在的小县城到100公里外的市区里去摆摊,30多筐的西红柿要他一个人搬上搬下。

  他回忆起那段日子:“每天被城管追着跑,受尽了白眼。”

  但这种街头奔波和小本买卖对他所学的专业没有任何帮助,他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毕业后,同学凭借丰富的实习经历,或名企转正,或拿下心仪的一ffer。

  他的简历“空空如也”,最后去了一个保险公司做最底层的业务员,有时候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在父母的锻炼下,他算是吃足了苦,可是毕业三年,仍然“没有长进”。

  与家里人谈起这些事,家人总是安慰说:“人生就是先苦后甜”。

  他后来怎样无从得知,但吃苦的这段日子不仅没有价值,反而让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崔永元说:“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苦苦奋斗。”

  “在所有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这位网友又何尝不是如此,明明比别人有着更高的,却折损在了没必要的弯路上。

  生活中常常看见一些家长,把好的东西都收藏起来,新衣服要放到旧衣服穿烂了再拿出来c好吃的要放到快过期了再给孩子

  有家长坚信,吃苦要从娃娃吃起,于是他们将孩子送去各种“魔鬼训练营”。

  在高温的夏天,孩子们要在两天内步行70多公里;寒冬天气里,孩子们被要求穿短袖短裤在雪地里打滚

  比如主持人乐嘉带着四岁半的女儿去沙漠徒步,4天走了76公里,遭到网友们的炮轰。这些事情,普通成年人也很难承受,孩子们却必须做到。似乎这样的身体之苦就能使孩子们悟明白人生的意义。

  结果常常是,孩子们平白无故遭受了皮肉之苦,却少有其他收获。

  二,你所谓的吃苦,只是自我感动。

  王小波在《人性的逆转》一文里写到:“人是一种会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

  一位北漂网友在回顾自己刚刚去到北京时的经历,追悔莫及:为了省钱,她租了几百块一个月的狭小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没有楼梯的上下铺,她睡上铺,每天光上下床都要费好大劲。又因为房子离公司远,她每天不得不提前两个半小时去挤地铁。

  每天的奔波让她疲惫不堪,时常抱怨生活好艰难。其实她的工资完全够她租离公司更近条件更好的房子。那样她每天至少能节省4个小时,她却觉得:“北京人才济济,不多吃点苦我怎么追赶得上别人。”

  半年以后,原本圆润有活力的她变得十分憔悴。

  她说,“我看不到希望,这个世界真不公平,为什么我吃了这么多苦,生活却没给我半点回报”。

  她最终离开了北京,自以为的付出没有帮助她成长,更让她浪费了许多时间。

  这是典型的无意义吃苦,做着对自我提升非常有限的事情,深陷在自我感动中。

  让你超越别人的,从来不是不必要的节省,不是带着“努力”面具的自我感动,更不是不必要的吃苦。

  真正能提升自己的方法,是将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苦难从来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无法避免的苦难,你要去战胜。

  当命运分明给了你平坦宽阔的捷径,你非要选择一条弯弯绕绕布满坎坷的路,那就是“自讨苦吃”。这样的人没有资格去抱怨命运的不公c生活的艰难,因为将他们逼入绝境的,正是他们自己。

  让自己过得舒服,从来就是人的本性。没有人天生喜欢吃苦,但当苦难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花帽子,反倒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圆桌派》里有一期,梁文道提到,成功者总是会犯一种归因错误,很少将他们的成功归于运气,而总是说他们多么努力。

  同样的,一些成功者总喜欢回味自己吃过多少苦,走过多少弯路。他们赋予苦难积极的意义,误以为吃苦就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他们忽略了天赋c运气的作用,也许没有那些无谓的苦,他们早就迎来了成功。

  从来不是苦难铸就了成功,而是本身就足够强。

  我们宣扬苦难的“力量”,无非是渴望成功,可别忘了,吃苦只是达成目的的途径之一,决不是最终目的。

  把无价值的吃苦看作崇高,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

  弗洛伊德解释过人们为何会对苦难痴迷:“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之中,就会转头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点。”

  而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

  三,要吃有价值的苦

  马云说:“不吃苦,不奋斗,你拿青春来干什么?”

  许多人将这句话奉为经典,时常用此来激励自己。

  但很少有人去思考,什么样的苦才值得去吃。

  就像论坛的那个问题:“4000块工资的小工厂和3000块工资的高档咖啡店要怎么选?”

  小地方的工厂上升空间小,福利保障也未必完备。后者工资低,然而工作环境c成长体系都大大高于小工厂。

  答案似乎很明白!不去小工厂不是因为年轻人吃不得苦,而是吃了同样的苦,不能获得想要的回报。

  四,宁吃奋斗的苦,别去吃生活的苦。

  有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大学时,自习室的环境很差,板凳硬空调冷。

  同学小a是个会生活的人,她用心布置自己的学习环境,坐垫c零食c午睡枕c小毯子应有尽有。

  另外一位同学小b对这些从来不上心,她能坐着硬板凳坐到腰疼,穿着单薄的衣服被空调吹感冒。

  每次劝她多穿点衣服,她总不屑一顾:“我才不像你们这么娇气,吃不得苦。”

  可她去了几天就不想去了。

  “娇气”的小a坚持了下来,因为在她看来,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是一件享受的事。

  生活中也有小a这样的人,很少让自己在生活上受委屈。但只要环境舒适,他们能坚持高强度工作和学习。

  足球巨星c罗在生活上从来不会让自己吃苦,穿大牌住豪宅c各种豪车换着开,聘请了专门的营养师c医生c理疗师和厨师。

  可他训练起来,比谁都能吃苦。长期的锻炼c自律让33岁的他,身体机能依然维持在23岁的水平。

  享受生活,同样享受奋斗和吃苦。

  陈虻曾对柴静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有选择地承受,洞察苦难的价值,这才是吃苦应有的姿态。

  卧薪尝胆从来只是下下之选。

  很多成功的人都会赞美苦难c感谢苦难,但是这类人通常都是在成功之后,或者至少,暂时安逸之后。

  其实苦难背后,说的是贫穷。

  赞美贫穷?感谢贫穷?

  河北枣强女生王心仪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写了一篇《感谢贫穷》,让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贫穷到底应不应该感谢,暂时先放一边。

  我注意到的是,这姑娘考了707分,理科生,最后却选了北大中文系。这让我非常奇怪,她这样的成绩,肯定是县状元,怎么理科生会去选文科专业?何况理科生不能报考文科专业。

  后来我查了一下,北京大学在河北的理科分数线是707分,也就是说,这姑娘刚刚压线,参加过高考的都知道,考一般的学校还好,考清北甚至稍微好点的211c985专业,压线是肯定上不了的。

  当然,理科生跳到文科生录取也是不行的,她是怎么上北大的呢?北大有个筑梦计划,专门针对农村贫困生,可以降分录取,如果没有意外,小姑娘走的就是这个圆梦计划。

  她确实应该感谢一下贫困,如果不是因为贫困生资格,她很可能不但进不了北大,还要复读一年。

  但这样的感恩,是怎么样的感恩呢,也就是说,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考了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不但不能学自己擅长的理科,却依然要靠贫困生资格,才能勉强进入北大,选一个中文系。

  而中文系,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最不应该读的专业之一,未来小姑娘要面对的,还有狭窄的就业面,比较低的报酬。

  你看到的是贫穷,我看到的是富裕

  而王心仪怎么炼成的呢?

  除了她的文章里所说的刻苦之外,她一定有非常好的读书天赋,她母亲在她一岁的时候就让她背唐诗,想想她母亲只是一个农民,有这样的格局和视野,在农妇中不敢说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她没有被要求嫁人,没有去打工。

  她所在的枣强中学,虽然比不了一些河北的超级中学,也是河北省重点,属于县中的种子选手,此外,她还得到过一个好心人的资助,哦,还有贫困生资格让她避开了很多更富裕的家庭。

  所以,读书种子家庭格局优秀教育资源资助贫困生资格,这是贫穷吗?除了资助和贫困生资格,哪里跟贫穷有关,以她的资源而言,其实是一种富裕。

  这个故事其实是什么呢,是一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农村家庭,放弃了医疗,放弃了很多物质需求,全力供养教育,正好家里有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再加上正好这个县的中学还可以,然后才铸就了王心仪的传奇。

  县城中学的尴尬和悲剧我在小说后面还会讲。

  这是多小的几率?在这条路上,有多少同样贫困的学子被淘汰,天赋不行,出局;父母不重视教育,出局;身体不好,出局;县城没有好中学,出局;承受不了压力,出局。

  就是王心仪自己,稍有闪失,还是要倒下。

  这才是小县城学霸的真相,这是如同大浪淘沙一样残酷的筛选,一万吨沙滩倒进去,最后只掏出一粒芝麻大的黄金。

  真正应该感谢的不是贫穷。

  王心仪应该是自感谢的不是贫穷,是自己的天赋,是她自己愈挫愈强的秉性,自己的母亲超越很多人的格局,还有足够的坚强在她自尊受损时,给她的心理调适。

  而这,都不是贫穷所独有的,这是人类精神中,最闪耀最光辉最高贵的一部分,这种高贵的精神,存在于人类身上,并不分富人穷人,而恰恰是贫穷,最容易磨灭它。

  王心仪足够幸运,她和她伟大的母亲,都没有因为贫穷磨灭这种光辉,这是值得称赞,也是值得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但要注意的是,应该感动的是这种人类精神的高贵,而不是贫穷的磨灭。

  古希腊神话里,有个西西弗斯,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c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

  西西弗斯仿佛我们人类的映照,这种顽强值得我们击节赞赏,但我们赞赏的是什么?是山的陡峭,和巨石的庞大吗,是众神的惩罚吗?他们给西西弗斯的只是伤害。

  一如王心仪,贫穷就是她的那块巨石,今天她带着巨石登上了山顶,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一点,正常我们登山是不必携带巨石的。

  巨石是会压死我们的,跟贫穷一样。

  贫穷只能带来伤害。

  我们以前可能说过,每个能够逆袭的人,都是超人。

  但这句话并不意味着,不能够逆袭的就是弱者,他们只是普通人罢了。

  动物世界里,有一个情节我记忆犹新,非洲大草原,每年的旱季都要进行大迁徙,在大迁徙过程中,会有成千上万的动物死去,而死掉的,总是瘦弱的动物。它们在雨季由于饥饿而瘦小羸弱,根本无法坚持完成迁徙,一次捕猎,一次食物短缺,就有可能死于非命,走到最后的总是在雨季吃得肥壮的。

  动物比人诚实,它们不会感恩饥饿。它们知道,帮助它们抵抗苦难的并不是饥饿,而是之前的丰盛。

  很多成功的人都会赞美苦难,但是,赞美苦难的人通常都是在成功之后,或者至少,暂时安逸之后。贫穷和苦难是一种门槛,有人跨过去了,有人没有。

  这种赞美,其实并不是说苦难真的多么有用,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和解,跨过门槛的人说,那门槛还真挺高的,老天,我竟然过来了,这是一种劫后余生的侥幸。但没有跨过门槛的人会说什么,他们不会去感谢门槛,他们会说:门槛,我。

  就算是这些成功的人,贫穷给他们的也是伤害。拿王心仪来说,没有贫穷,她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她可以多考20分,还用得着今天感谢贫穷吗?

  你要感谢的是拼命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没有谁会真心地感谢贫穷,也没有谁会衷心地赞扬贫穷。

  你今天感谢的贫穷未来一定会成为你的桎梏。

  我发现小县城学霸最爱报两个专业,一个物理,一个中文,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县城学霸们,理科只知道物理,文科只知道中文,他们天真的以为,学了物理就能够成为物理学家,学了中文,就可以成为文学家。

  殊不知,即使上了北大物理系c中文系,也跟物理学家c文学家完全挨不上,物理学即使在基础研究领域已经不是热门学科,而无论从事基础研究也好,还是从事文学研究也好,根本不适合贫穷家庭的孩子。

  然而这些孩子的原生家庭和老师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已经有了很多专业,未来也不是只有物理c中文才能成为学者,更何况,这俩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光明,而他们的家庭能否支撑他们读硕士读博士尚未可知。

  如果不是在河北,王心仪不会报中文,极有可能会选择她喜欢的也擅长的理科专业。换个思路,王心仪如果在北京呢?北京人考北大也不容易,理科分数线686分,但王心仪的成绩,可以在北大任意挑选专业。

  原生家庭给不了她选择专业的自由,也给不了她预见未来的可能。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赢得了高考,意味着战役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她只能单枪匹马地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在打怪升级的同时,王心仪可能会后悔今天对贫穷的感谢。

  现在全国普遍高温,因为生活的关系,我每天都要有段时间在户外,忍受高温。我发现,如果我在空调房上呆一个小时,我就有勇气去在烈日下走一会,给我勇气的不是我有过多少忍耐,而是我有过多少舒适。

  我应该感谢的,是我享受的舒适而不是烈日的暴晒,而王心仪要感谢的,应该也是母亲在那样艰难的情况下竭尽所能给予她的保护和抚慰,不是贫穷施加的磨难。

  最后我说几句人话。

  其实王心仪的原文,表达的就是相信知识c感恩社会与家庭。所谓的“感谢贫穷”,只不过是字面装点,并不是她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再者,退一万步说,王有贫困生身份,不是人家投机取巧,而是家庭真实情况。这恰恰证明了这个社会依然没有阶级固化,有能力的孩子还是有机会。

  微信这么多营销号都在告诉人们不必感激贫穷,说更好的环境可以让她更牛。但抛却环境造就人的观点,凡是这么想的人,即使有着优于她百倍的环境,也未必比她优秀。

  其实我看到的是文章中女孩的无奈,所以才只能这样说。“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就是把无奈往美了说!

  关于那个选择专业的那个论点,我写的时候很是矛盾,有些功利性。

  其实不见得这位王同学就不喜欢中文,也不见得她读中文出来前途就堪忧。可能是她母亲给她培养的读书习惯,她就喜欢这个专业,而且只以刚毕业时的工薪来衡量一个专业的话好坏的话有点武断。

  有些人在这些专业中收获的更珍贵的东西一般是看不到的。而且,王同学写的这么一篇文章,可能也只是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只是以一种另类的方式。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假如,贫穷或富贵一直存在,有些路没有王同学走也会有李同学张同学走,何必较真。

  她那句感谢贫穷,更多的是绝处逢生的感慨,但被主流媒体拿来价值观宣传,就显得特别l一。文主剖析得特别明白,归根结底,她的贫穷不过是谦词,如果有人就此引导吹捧贫穷的好处,势必会引来唾弃和反感。

  其实我有些担心这个小姑娘,她是幸运的,但她(或者说她家庭)也没看见以后曲折的道路。

  她会发现她的的同学c同阶层人之间的差距;生产力无法匹配生产关系,她要花几倍努力赶上周围的人;她将面对更大欲望的诱惑,她没有出错的余地,更不要说保持她的自信心和自尊。

  只希望她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忘初心。

  上了大学才知道,人生才开始。毕业才知道,大学,只不过是社会的敲门砖。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