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三十四东丹
契丹王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的坐在大帐中,萧不古站在大帐中苦苦思索。东丹来的使者刚刚离开,他带来了两具尸体,他们是这次三路偷袭中的两路的统领。东丹的使者非常客气,说契丹c东丹本是一家人不应该同根相煎,契丹王听得几乎无法回答。
萧不古见到了两位统领的尸体心里非常难过,可他此刻更担心的是萧无敌。东丹大军的统帅耶律胡是很了解契丹王的作战风格的,他们曾经并肩作战。开始的时候萧不古就反对契丹王的这个三路偷袭,认为此举实在过于冒险。在绝对的优势下这么做很不明智。
契丹王有契丹王的考虑,他坐上契丹国的王位是有争议的。很多大臣和兄弟对自己是有看法的,他们表面驯服背地里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契丹王现在能够坐稳王位所依仗的就是他的直属部队和一些亲信部落的武装,这些军队大约五万人。这些力量损失太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王位动摇。
这次出征东丹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东丹国国王是他的兄长,曾经被父亲册封皇太子。但是父亲最终还是认为他不适合继承王位,将兄长封为东丹国国王并可以设置六部官员,这是对他的补偿。然而这个兄长于外偷偷结盟中原的唐国,于内拉拢各位兄弟,其所图之意昭然若揭。
萧无敌前段时间跟着使团出使后唐就是安抚唐皇,免得他趁着自己征讨东丹于后出击拖自己的后腿。
论实力东丹军比他稍有不如,可是东丹大军的统帅也曾是契丹的一位常胜将军。两人曾经并肩作战合作无间,契丹王对于此人的评价甚高。觉得从正面攻击胜负难定,即便取胜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契丹王希望少损失军力所以才有了这三路偷袭的想法。
契丹王用兵并不擅长偷袭,他喜欢的是堂堂之阵正面破敌。因此契丹王觉得三路军队偷袭对方很可能中招,只是他没有料到东丹军能料到了他的行动。第三路的萧无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传回讯息了,此刻契丹王觉得他此刻也是凶多吉少。
一名亲卫走了进来,交给契丹王一张纸条,上写:“破敌阿不离部一万,下草营子”。契丹王看着这张纸条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东丹军的主帅耶律胡实在太了解他了,虽然不知道另外两路是如何战死的。单就草营子一路敌将是阿不离就能看出这人的用兵之准,因为在东丹只有阿不离能称得上是萧无敌天生的死敌,其他人很难对萧无敌构成威胁。他是如何预料的如此精准的呢?
不过这人预料得再准也没有料到萧无敌竟然能战胜阿不离,可见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意外的发生。
精神大振的契丹王将纸条交给萧不古,然后走到舆图前思索着破敌之策。
萧不古见了纸条大喜,他到:“陛下,既然草营子已被攻克东丹军粮草即将不继,只要我们能够缠住他们东丹军可不战自溃。”
契丹王望着萧不古点了点头,他现在就是希望减少伤亡。他也知道萧不古希望自己这样用兵的想法也是出于对萧无敌的担忧。抓不住东丹军的主力,让他们退回去,萧无敌的境遇会非常困难。对于自己这个结果也是一样,不能消灭东丹军的主力他就不能迫使东丹王退位,消灭东丹军主力而损耗过大两样都会动摇王位。缠住他们让他们不战自溃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只是现在萧无敌在做什么呢?是一把火烧了草营子的粮草往回撤了还是深入敌境继续骚扰?亦或在草营子坚守待援?三种情况中契丹王最希望萧无敌走最后一条路,第二条次之,第一条最差。
这是因为萧无敌坚守草营子不仅能断东丹大军的归路,让自己能够缠住东丹大军,同时也保存了草营子的粮草对以后契丹控制东丹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萧无敌承受的压力最大,也最危险。他要抵御两方面的攻击,全军覆灭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条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骑兵的机动力强,萧无敌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强。东丹军要抓住他消灭他并不容易,萧无敌威胁东丹军却很容易。这是萧无敌最有可能的做法。
第一条对萧无敌最为有利。东丹大军此刻失去了粮草撤退是必然的,而敞开了他们撤退的大门,又面临契丹主力的正面威胁,东丹大军是不会抽出手来围歼他这支部队的。那样萧无敌安然返回的可能性最大。只是东丹大军没有了阻碍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东丹也有时间调集粮草给他们以支援,以后的胜负就很难料。
就在契丹王苦苦思索的时候远在二百七十里以外的萧无敌正在做着出发的准备。
四天前大破东丹的近卫羽林军之后萧无敌对王越的看法变了,当然对王越看法变了的不止是萧无敌,他的部队对这位副将的看法都变了,大伙儿都称王越是“疯子”。特别是原来前锋军的残余,这帮人都快成了王越的亲卫了。只是萧无敌的看法比这些人更深刻。
那天当他的中军被阿不离的部队死死顶住的时候萧无敌才发觉自己错得厉害,阿不离为了战胜自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已经是很幸运了,前锋军乘敌人布阵未成发起攻击,后来将错就错的又重创了敌军的骑兵,可是敌军还能顶住他的冲击。要是没有这些等着敌军布阵完毕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如果王越没有及时从敌军背后再次发起攻击,有会是怎样的结果?第一个的结果很明显,他萧无敌兵败身死。这正是他前世的结局。第二个结果或许能胜,那也一定是惨胜。
现在的结果是前锋军损失惨重,一千人中存活下来的共两百一十八人,还能作战的一百三十七人。但是中军的损失就小了很多,伤亡四百四十余人。现在萧无敌原来的部队还有一千七百人左右,现在部队的总数是补充了两千四百多俘虏后的四千余人。
这一切都是王越带来的。这人胆大心细敢想敢干,做事极为周密,比他更适合做统帅。能把一千人打得还剩一百多人,还敢带着七c八十人出去抓回来四百多个俘虏,这种事他萧无敌也是做不到的。
这次是萧无敌第一次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上审视整个作战,他对战争有了新的体会。
打下草营子之后如果按照以前的萧无敌他肯定会一把火烧掉粮草而后率领主力四处寻机攻击,这样既破坏了敌军的供应也符合骑兵的作战特点。然而经过这次大战他的想法变了。
草营子是东丹军物资的中转地,里面不仅有大量的粮草储备,同时还有很多的军械,还有坚固的围栏利于防守。
萧无敌之所以想坚守草营子是他知道契丹军作战并不习惯多带粮草。这与古代的运输能力有关,古代军队的运输主要是依靠人力或者畜力,效率低下消耗极大。契丹军队骑兵众多行军速度快于步兵,加之契丹军队善于机动作战这就使得运输很难跟上他们的移动速度,甚至无法进行及时补给。这也就使契丹军形成了少带粮草通过掳掠维持作战的习惯。
如果能守住草营子,那么这些粮草c武器就能让契丹军不用掳掠就可以维持继续作战。
萧无敌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首先得到了王越的支持,现在的王越已经不是初到部队里的光景。王越用自己的武力c勇气和战绩获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已经没有人会再质疑他所作出的决定了。
王越向萧无敌指出坚守草营子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这批粮草c军械的数量庞大,作战部队根本用不完,余下的部分对将来契丹军镇守东丹地区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还有王越没有告诉萧无敌的是:粮草c军械的充足会减少民间的痛苦,这样会有利于契丹的统治。
不过王越也没打算给自己培养一个劲敌。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契丹迟早会成为他的敌人,不管契丹是怎样成为辽国的,或者这不是穿越而是架空,契丹也是取代了他那个时空历史中的辽国,它们南侵的野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们之间的一战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萧无敌是一个天生的战将,他的眼光越长远,作战能力就会越高。所以王越在他面前只要能够有新鲜的见解保证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即可,太多了也只能是帮助他增长见识开拓眼光而已。
要坚守草营子,萧无敌手下的一千七百余人就显得完全不够了,这也使得萧无敌后悔没能抓住最好的战机歼敌以保存兵力。
不过这件事不难解决,这里还有七千多的俘虏,从中招募一批也不是难事。只是这样的招募新兵会造成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这个问题王越最终帮他解决了。
王越将俘虏里两千七百多人契丹族士兵进行简单的宣传教育,就将他们编入作战部队。这些契丹族士兵原本就是契丹兵,是当年东丹国成立留在这里的。这些人对于重新回归到契丹军队内没有什么阻碍,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很强,对部队作战能力造成的影响极小。
剩下的四千多名俘虏被王越转成民夫,负责日常的搬运整理等工作。
大帐中契丹王问萧不古:“你说耶律胡把那两个人的尸体运回来目的何在?”
萧不古眼睛一亮,回答道:“陛下的意思他们这是要跑?”
契丹王眯起眼睛冷笑了一声,道:“无敌的信息刚刚传到,那么他们那边肯定会早一步得到消息。上午他们把尸身送来的时候我们不也是惊疑不定的嘛!假如我们不知道无敌已经拿下草营子,多半不会主动大举进攻,因为我也怕兵力受损。这样耶律胡就可以故布疑兵顺利脱逃了。这家伙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传令下去让南院大王带五千铁骑经野雁滩向巴城杀过去,剩下的今晚给我突击他的大营。”
萧不古眼神一暗,契丹王的布置非常明显,就是死死咬住东丹主力,却没有支援萧无敌的意思。
契丹王看着萧不古笑着说道:“你就是关己则乱,无敌他们究竟会怎样做我们不知道,我们盲目增兵草营子万一无敌不在那里了呢?所以我们必须死死咬住耶律胡的主力,我们咬得越死他就越没有分兵的可能,无敌也就越安全。”
萧不古苦笑了笑,他是父亲,萧无敌又是他几个儿子里面成就最高,最受他钟爱的一个。此时他的心不乱才不正常。
王越这边现在剩下的就是情报侦察工作,由于他们远离后方深入敌境,需要独立作战并坚守到大军增援,这样他们会随时面临东丹军的袭击。如果有早期的预警能力,那么这对草营子的坚守大为有利。
萧无敌笑嘻嘻的告诉王越,这个用不着他担心,他们有四十多名远拦子。
关于远拦子的传说在很多穿越小说里王越曾经见到过,有区别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中的斥候,类似于现代的特种兵。他们的选拔非常严格,使用除了侦察以外还兼有驱逐敌方斥候c骚扰敌方运输的作用。真实情况不知如何,但是看到萧无敌的神态也能感觉的到远拦子确实有过人之能。
经过了解远拦子的确有拦截敌方斥候的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才会被称为远拦子。只是如果有拦截对方斥候的任务,那么他们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三十里,单单执行侦察任务他们最远可达百里。
契丹王分派给萧无敌的远拦子本来有六十名,其中十多人作为信使已经返回契丹军大营。余下的还有四十几人,王越给他们的任务是遮蔽来自于敌军后方的侦察,同时侦察前方敌军的动向。这个方向侦察的人员要做到不被敌人察觉。
远拦子的首领想了想觉得可以做到,便接受了这个命令。接下来全军备战,民夫夜以继日的加强原有的防御设施。对于这种工作由俘虏改编的民工大队还是很肯花力气去做的,因为被攻破防御之后进攻方是不会管你什么身份,很多的时候都是先砍一刀再说。只有防守方停止抵抗之后才会对被俘人员进行甄别,所以只有防御的好他们的生命才真的有保障。
很快情报就源源不断的传来,后方的敌人一直没有动静,前方已经遭遇到了敌方斥候,远拦子已经避开了三拨敌人的斥候小队了。但是敌军却一直没有出现在五十里以内的区域。
萧无敌判断前方的敌人可能会很快派兵夺回草营子,后方的敌人也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第五天后出现了后方敌军斥候小队,一共远拦子拦截了五批。当天黄昏外出侦察的远拦子发现前方敌军大约六千人于六十里以外扎营。
六十里的距离是骑兵一天的行程,敌军在此之外扎营明显就怕被偷袭。但是这样就不会被偷袭了?在确定敌军斥候已经撤回之后王越在原萧无敌的军中挑选了五百人,轻骑疾进去偷袭敌人的军营。
契丹军于凌晨到达敌军军营外,摸掉岗哨之后先是焚烧马棚惊散战马,并且跟着在马群的后面将惊恐乱窜的战马赶向敌营。趁着敌军四处收拢战马混乱的当口纵马杀入敌营,这一冲击顿时加剧了敌营的混乱,冲杀一阵留下一地的狼藉从敌营中扬长而去。
这一战敌军丢失战马近千匹,死伤官兵八百余人,其中近半是被惊马踩踏所致,营帐损失一百余顶,收拾好残破的营寨已经过了午时,于是东丹军当日的行程只能作罢。
王越及时将偷袭得手的消息传回,萧无敌按照约定伏击了从敌人后方赶来夹击他们的八千余人。这股敌兵只有一千多骑兵,其余七千人都是步兵。这与萧无敌预计的相差不多。
由于前段时间消灭了大量的敌方斥候,所以这股敌兵并没有侦察到有埋伏。伏击战打得很顺利,在将近四千骑兵的攻击下敌军骑兵不敢接战,首先溃出战场。没有了骑兵的支撑步兵瞬间大乱,前后不到一个时辰战斗结束,此战斩杀敌军骑兵不足三百,步兵不足一千,生擒将近五千,其余溃逃。
第二天前方分兵而来的东丹骑兵到达时已是黄昏,他们只是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被反击之后发现没有其他部队配合连忙后退十里扎营。而后派出斥候四下查探那支已经被消灭了的后方赶来的夹击部队。
斥候们发现了伏击的战场,根据经验判断那支赶来夹击的部队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东丹军的将领在得到情报之后立即上报耶律胡。
耶律胡在撤退的途中得到情报之后大惊失色。这次他统兵三万五千人,号称十万陈兵边界抵抗契丹王。在契丹王契丹王陈兵边界迟迟不动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契丹王很有可能搞突袭。有三处地方可供契丹王下手,其他两个地方他分兵一万设伏,草营子他实在派不出兵去守卫。而且哪里非常重要,契丹王很可能派去的人就是他手下最得意的萧无敌,所以他给萧无敌准备了死对头阿不离。只是阿不离是东丹王的亲信,所以耶律胡写信恳请东丹王将他派出来守备草营子。
东丹王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他当然知道草营子的重要性。阿不离带着东丹最精锐的八千近卫羽林军赶到了草营子,然而他却被萧无敌击败。对于这个结果所有的人都很难接受,大家都知道阿不离的作战能力,而且他的兵力远远大于萧无敌。按理萧无敌除了战死别无他法,事实就是事实,阿不离的战死使得东丹军出于极度的危险。
草营子失守东丹军败势已定,接下来的无非是竭力抵抗取得一个好一些态势,最后与契丹王讲条件投降而已。契丹王不敢过度损耗兵力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只要能抓住这个弱点,有个体面的投降也是一条出路。
萧无敌扼守草营子的举动更是令东丹王和耶律胡感到意外,这时他们才发现草营子不光可以烧还可以守。坚守草营子的好处多多,取得这里的粮草军械可以有利于契丹王日后的统治,同时也切断了耶律胡的退路。此时耶律胡认定萧无敌不可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开始以为是萧不古随军而至。但是使者的回报让他茫然,使者明明看见萧不古在契丹王的大帐里,那么萧无敌背后的是谁?谁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耶律胡细数了一下契丹王身边的汉臣:两韩家人c卢氏族人,这些人虽有韬略却没有人能有此胆量。
东丹王此时心理失衡,他不愿意让草营子的粮草落入契丹王手中,这样他复辟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所以他要夺回草营子,不能将这里囤积的粮草留给契丹王,于是他亲手制定了两路夹击的方案。
耶律胡接到命令长叹一声:“天亡东丹。”他认为放弃草营子并无不可,至少从另一面释放了东丹王对民间的善意。他们可以向高丽方向撤退,只要获得了民心他们就有希望卷土重来。而烧掉草营子并不见得就会动摇契丹王对这里的统治,相反失去了民心那他们回来的可能性也就此消失。
然而前线将领的通报让耶律胡真的失去了镇定,此时的态势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掌控。
草营子的第二战彻底的改变了萧无敌的劣势。原来萧无敌只能死守草营子,等待援军的到来。而现在东丹的后方因这次调兵而完全空虚,草营子一旦守不住他可以立即放弃这里,以他所部的机动性和战力大闹东丹后方是完全可行的。
耶律胡摇着头无话可说,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他给东丹王写了一封长信派亲信送出。而后就地据守不再撤退,同时他将在草营子的那只军队也招了回来加强军力。
耶律胡与契丹王对峙十五天,粮尽而降。东丹王弃国而逃,投奔了唐皇。东丹国灭。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萧不古见到了两位统领的尸体心里非常难过,可他此刻更担心的是萧无敌。东丹大军的统帅耶律胡是很了解契丹王的作战风格的,他们曾经并肩作战。开始的时候萧不古就反对契丹王的这个三路偷袭,认为此举实在过于冒险。在绝对的优势下这么做很不明智。
契丹王有契丹王的考虑,他坐上契丹国的王位是有争议的。很多大臣和兄弟对自己是有看法的,他们表面驯服背地里不知道在做些什么。契丹王现在能够坐稳王位所依仗的就是他的直属部队和一些亲信部落的武装,这些军队大约五万人。这些力量损失太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王位动摇。
这次出征东丹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东丹国国王是他的兄长,曾经被父亲册封皇太子。但是父亲最终还是认为他不适合继承王位,将兄长封为东丹国国王并可以设置六部官员,这是对他的补偿。然而这个兄长于外偷偷结盟中原的唐国,于内拉拢各位兄弟,其所图之意昭然若揭。
萧无敌前段时间跟着使团出使后唐就是安抚唐皇,免得他趁着自己征讨东丹于后出击拖自己的后腿。
论实力东丹军比他稍有不如,可是东丹大军的统帅也曾是契丹的一位常胜将军。两人曾经并肩作战合作无间,契丹王对于此人的评价甚高。觉得从正面攻击胜负难定,即便取胜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契丹王希望少损失军力所以才有了这三路偷袭的想法。
契丹王用兵并不擅长偷袭,他喜欢的是堂堂之阵正面破敌。因此契丹王觉得三路军队偷袭对方很可能中招,只是他没有料到东丹军能料到了他的行动。第三路的萧无敌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传回讯息了,此刻契丹王觉得他此刻也是凶多吉少。
一名亲卫走了进来,交给契丹王一张纸条,上写:“破敌阿不离部一万,下草营子”。契丹王看着这张纸条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东丹军的主帅耶律胡实在太了解他了,虽然不知道另外两路是如何战死的。单就草营子一路敌将是阿不离就能看出这人的用兵之准,因为在东丹只有阿不离能称得上是萧无敌天生的死敌,其他人很难对萧无敌构成威胁。他是如何预料的如此精准的呢?
不过这人预料得再准也没有料到萧无敌竟然能战胜阿不离,可见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意外的发生。
精神大振的契丹王将纸条交给萧不古,然后走到舆图前思索着破敌之策。
萧不古见了纸条大喜,他到:“陛下,既然草营子已被攻克东丹军粮草即将不继,只要我们能够缠住他们东丹军可不战自溃。”
契丹王望着萧不古点了点头,他现在就是希望减少伤亡。他也知道萧不古希望自己这样用兵的想法也是出于对萧无敌的担忧。抓不住东丹军的主力,让他们退回去,萧无敌的境遇会非常困难。对于自己这个结果也是一样,不能消灭东丹军的主力他就不能迫使东丹王退位,消灭东丹军主力而损耗过大两样都会动摇王位。缠住他们让他们不战自溃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只是现在萧无敌在做什么呢?是一把火烧了草营子的粮草往回撤了还是深入敌境继续骚扰?亦或在草营子坚守待援?三种情况中契丹王最希望萧无敌走最后一条路,第二条次之,第一条最差。
这是因为萧无敌坚守草营子不仅能断东丹大军的归路,让自己能够缠住东丹大军,同时也保存了草营子的粮草对以后契丹控制东丹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萧无敌承受的压力最大,也最危险。他要抵御两方面的攻击,全军覆灭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条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骑兵的机动力强,萧无敌的部队战斗力也很强。东丹军要抓住他消灭他并不容易,萧无敌威胁东丹军却很容易。这是萧无敌最有可能的做法。
第一条对萧无敌最为有利。东丹大军此刻失去了粮草撤退是必然的,而敞开了他们撤退的大门,又面临契丹主力的正面威胁,东丹大军是不会抽出手来围歼他这支部队的。那样萧无敌安然返回的可能性最大。只是东丹大军没有了阻碍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就很大了,东丹也有时间调集粮草给他们以支援,以后的胜负就很难料。
就在契丹王苦苦思索的时候远在二百七十里以外的萧无敌正在做着出发的准备。
四天前大破东丹的近卫羽林军之后萧无敌对王越的看法变了,当然对王越看法变了的不止是萧无敌,他的部队对这位副将的看法都变了,大伙儿都称王越是“疯子”。特别是原来前锋军的残余,这帮人都快成了王越的亲卫了。只是萧无敌的看法比这些人更深刻。
那天当他的中军被阿不离的部队死死顶住的时候萧无敌才发觉自己错得厉害,阿不离为了战胜自己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他已经是很幸运了,前锋军乘敌人布阵未成发起攻击,后来将错就错的又重创了敌军的骑兵,可是敌军还能顶住他的冲击。要是没有这些等着敌军布阵完毕那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如果王越没有及时从敌军背后再次发起攻击,有会是怎样的结果?第一个的结果很明显,他萧无敌兵败身死。这正是他前世的结局。第二个结果或许能胜,那也一定是惨胜。
现在的结果是前锋军损失惨重,一千人中存活下来的共两百一十八人,还能作战的一百三十七人。但是中军的损失就小了很多,伤亡四百四十余人。现在萧无敌原来的部队还有一千七百人左右,现在部队的总数是补充了两千四百多俘虏后的四千余人。
这一切都是王越带来的。这人胆大心细敢想敢干,做事极为周密,比他更适合做统帅。能把一千人打得还剩一百多人,还敢带着七c八十人出去抓回来四百多个俘虏,这种事他萧无敌也是做不到的。
这次是萧无敌第一次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上审视整个作战,他对战争有了新的体会。
打下草营子之后如果按照以前的萧无敌他肯定会一把火烧掉粮草而后率领主力四处寻机攻击,这样既破坏了敌军的供应也符合骑兵的作战特点。然而经过这次大战他的想法变了。
草营子是东丹军物资的中转地,里面不仅有大量的粮草储备,同时还有很多的军械,还有坚固的围栏利于防守。
萧无敌之所以想坚守草营子是他知道契丹军作战并不习惯多带粮草。这与古代的运输能力有关,古代军队的运输主要是依靠人力或者畜力,效率低下消耗极大。契丹军队骑兵众多行军速度快于步兵,加之契丹军队善于机动作战这就使得运输很难跟上他们的移动速度,甚至无法进行及时补给。这也就使契丹军形成了少带粮草通过掳掠维持作战的习惯。
如果能守住草营子,那么这些粮草c武器就能让契丹军不用掳掠就可以维持继续作战。
萧无敌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首先得到了王越的支持,现在的王越已经不是初到部队里的光景。王越用自己的武力c勇气和战绩获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已经没有人会再质疑他所作出的决定了。
王越向萧无敌指出坚守草营子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这批粮草c军械的数量庞大,作战部队根本用不完,余下的部分对将来契丹军镇守东丹地区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还有王越没有告诉萧无敌的是:粮草c军械的充足会减少民间的痛苦,这样会有利于契丹的统治。
不过王越也没打算给自己培养一个劲敌。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未来的路。契丹迟早会成为他的敌人,不管契丹是怎样成为辽国的,或者这不是穿越而是架空,契丹也是取代了他那个时空历史中的辽国,它们南侵的野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们之间的一战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萧无敌是一个天生的战将,他的眼光越长远,作战能力就会越高。所以王越在他面前只要能够有新鲜的见解保证自己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即可,太多了也只能是帮助他增长见识开拓眼光而已。
要坚守草营子,萧无敌手下的一千七百余人就显得完全不够了,这也使得萧无敌后悔没能抓住最好的战机歼敌以保存兵力。
不过这件事不难解决,这里还有七千多的俘虏,从中招募一批也不是难事。只是这样的招募新兵会造成部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这个问题王越最终帮他解决了。
王越将俘虏里两千七百多人契丹族士兵进行简单的宣传教育,就将他们编入作战部队。这些契丹族士兵原本就是契丹兵,是当年东丹国成立留在这里的。这些人对于重新回归到契丹军队内没有什么阻碍,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很强,对部队作战能力造成的影响极小。
剩下的四千多名俘虏被王越转成民夫,负责日常的搬运整理等工作。
大帐中契丹王问萧不古:“你说耶律胡把那两个人的尸体运回来目的何在?”
萧不古眼睛一亮,回答道:“陛下的意思他们这是要跑?”
契丹王眯起眼睛冷笑了一声,道:“无敌的信息刚刚传到,那么他们那边肯定会早一步得到消息。上午他们把尸身送来的时候我们不也是惊疑不定的嘛!假如我们不知道无敌已经拿下草营子,多半不会主动大举进攻,因为我也怕兵力受损。这样耶律胡就可以故布疑兵顺利脱逃了。这家伙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传令下去让南院大王带五千铁骑经野雁滩向巴城杀过去,剩下的今晚给我突击他的大营。”
萧不古眼神一暗,契丹王的布置非常明显,就是死死咬住东丹主力,却没有支援萧无敌的意思。
契丹王看着萧不古笑着说道:“你就是关己则乱,无敌他们究竟会怎样做我们不知道,我们盲目增兵草营子万一无敌不在那里了呢?所以我们必须死死咬住耶律胡的主力,我们咬得越死他就越没有分兵的可能,无敌也就越安全。”
萧不古苦笑了笑,他是父亲,萧无敌又是他几个儿子里面成就最高,最受他钟爱的一个。此时他的心不乱才不正常。
王越这边现在剩下的就是情报侦察工作,由于他们远离后方深入敌境,需要独立作战并坚守到大军增援,这样他们会随时面临东丹军的袭击。如果有早期的预警能力,那么这对草营子的坚守大为有利。
萧无敌笑嘻嘻的告诉王越,这个用不着他担心,他们有四十多名远拦子。
关于远拦子的传说在很多穿越小说里王越曾经见到过,有区别于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中的斥候,类似于现代的特种兵。他们的选拔非常严格,使用除了侦察以外还兼有驱逐敌方斥候c骚扰敌方运输的作用。真实情况不知如何,但是看到萧无敌的神态也能感觉的到远拦子确实有过人之能。
经过了解远拦子的确有拦截敌方斥候的作用,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能力他们才会被称为远拦子。只是如果有拦截对方斥候的任务,那么他们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三十里,单单执行侦察任务他们最远可达百里。
契丹王分派给萧无敌的远拦子本来有六十名,其中十多人作为信使已经返回契丹军大营。余下的还有四十几人,王越给他们的任务是遮蔽来自于敌军后方的侦察,同时侦察前方敌军的动向。这个方向侦察的人员要做到不被敌人察觉。
远拦子的首领想了想觉得可以做到,便接受了这个命令。接下来全军备战,民夫夜以继日的加强原有的防御设施。对于这种工作由俘虏改编的民工大队还是很肯花力气去做的,因为被攻破防御之后进攻方是不会管你什么身份,很多的时候都是先砍一刀再说。只有防守方停止抵抗之后才会对被俘人员进行甄别,所以只有防御的好他们的生命才真的有保障。
很快情报就源源不断的传来,后方的敌人一直没有动静,前方已经遭遇到了敌方斥候,远拦子已经避开了三拨敌人的斥候小队了。但是敌军却一直没有出现在五十里以内的区域。
萧无敌判断前方的敌人可能会很快派兵夺回草营子,后方的敌人也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第五天后出现了后方敌军斥候小队,一共远拦子拦截了五批。当天黄昏外出侦察的远拦子发现前方敌军大约六千人于六十里以外扎营。
六十里的距离是骑兵一天的行程,敌军在此之外扎营明显就怕被偷袭。但是这样就不会被偷袭了?在确定敌军斥候已经撤回之后王越在原萧无敌的军中挑选了五百人,轻骑疾进去偷袭敌人的军营。
契丹军于凌晨到达敌军军营外,摸掉岗哨之后先是焚烧马棚惊散战马,并且跟着在马群的后面将惊恐乱窜的战马赶向敌营。趁着敌军四处收拢战马混乱的当口纵马杀入敌营,这一冲击顿时加剧了敌营的混乱,冲杀一阵留下一地的狼藉从敌营中扬长而去。
这一战敌军丢失战马近千匹,死伤官兵八百余人,其中近半是被惊马踩踏所致,营帐损失一百余顶,收拾好残破的营寨已经过了午时,于是东丹军当日的行程只能作罢。
王越及时将偷袭得手的消息传回,萧无敌按照约定伏击了从敌人后方赶来夹击他们的八千余人。这股敌兵只有一千多骑兵,其余七千人都是步兵。这与萧无敌预计的相差不多。
由于前段时间消灭了大量的敌方斥候,所以这股敌兵并没有侦察到有埋伏。伏击战打得很顺利,在将近四千骑兵的攻击下敌军骑兵不敢接战,首先溃出战场。没有了骑兵的支撑步兵瞬间大乱,前后不到一个时辰战斗结束,此战斩杀敌军骑兵不足三百,步兵不足一千,生擒将近五千,其余溃逃。
第二天前方分兵而来的东丹骑兵到达时已是黄昏,他们只是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被反击之后发现没有其他部队配合连忙后退十里扎营。而后派出斥候四下查探那支已经被消灭了的后方赶来的夹击部队。
斥候们发现了伏击的战场,根据经验判断那支赶来夹击的部队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东丹军的将领在得到情报之后立即上报耶律胡。
耶律胡在撤退的途中得到情报之后大惊失色。这次他统兵三万五千人,号称十万陈兵边界抵抗契丹王。在契丹王契丹王陈兵边界迟迟不动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契丹王很有可能搞突袭。有三处地方可供契丹王下手,其他两个地方他分兵一万设伏,草营子他实在派不出兵去守卫。而且哪里非常重要,契丹王很可能派去的人就是他手下最得意的萧无敌,所以他给萧无敌准备了死对头阿不离。只是阿不离是东丹王的亲信,所以耶律胡写信恳请东丹王将他派出来守备草营子。
东丹王也是久经战阵的人,他当然知道草营子的重要性。阿不离带着东丹最精锐的八千近卫羽林军赶到了草营子,然而他却被萧无敌击败。对于这个结果所有的人都很难接受,大家都知道阿不离的作战能力,而且他的兵力远远大于萧无敌。按理萧无敌除了战死别无他法,事实就是事实,阿不离的战死使得东丹军出于极度的危险。
草营子失守东丹军败势已定,接下来的无非是竭力抵抗取得一个好一些态势,最后与契丹王讲条件投降而已。契丹王不敢过度损耗兵力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情,只要能抓住这个弱点,有个体面的投降也是一条出路。
萧无敌扼守草营子的举动更是令东丹王和耶律胡感到意外,这时他们才发现草营子不光可以烧还可以守。坚守草营子的好处多多,取得这里的粮草军械可以有利于契丹王日后的统治,同时也切断了耶律胡的退路。此时耶律胡认定萧无敌不可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开始以为是萧不古随军而至。但是使者的回报让他茫然,使者明明看见萧不古在契丹王的大帐里,那么萧无敌背后的是谁?谁能有这样的战略眼光?耶律胡细数了一下契丹王身边的汉臣:两韩家人c卢氏族人,这些人虽有韬略却没有人能有此胆量。
东丹王此时心理失衡,他不愿意让草营子的粮草落入契丹王手中,这样他复辟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所以他要夺回草营子,不能将这里囤积的粮草留给契丹王,于是他亲手制定了两路夹击的方案。
耶律胡接到命令长叹一声:“天亡东丹。”他认为放弃草营子并无不可,至少从另一面释放了东丹王对民间的善意。他们可以向高丽方向撤退,只要获得了民心他们就有希望卷土重来。而烧掉草营子并不见得就会动摇契丹王对这里的统治,相反失去了民心那他们回来的可能性也就此消失。
然而前线将领的通报让耶律胡真的失去了镇定,此时的态势已经完全出乎了他的掌控。
草营子的第二战彻底的改变了萧无敌的劣势。原来萧无敌只能死守草营子,等待援军的到来。而现在东丹的后方因这次调兵而完全空虚,草营子一旦守不住他可以立即放弃这里,以他所部的机动性和战力大闹东丹后方是完全可行的。
耶律胡摇着头无话可说,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他给东丹王写了一封长信派亲信送出。而后就地据守不再撤退,同时他将在草营子的那只军队也招了回来加强军力。
耶律胡与契丹王对峙十五天,粮尽而降。东丹王弃国而逃,投奔了唐皇。东丹国灭。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