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二六章 意外惊喜
<!一一g一一一>
『笔下文学 』,。
历史上,崇祯四年以后取中的武进士之中,还有不少后来在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中发挥作用的人物,比如广东顺德人朱可贞,浙江钱塘人翁之琪,陕西汉中人潘云腾,江西德化人卢元定等等。
其中,翁之琪中武进士之后,得官为舟山守备,后来提督浙江水师,剿灭了浙江沿海的大小海盗,到了在南明时期为总兵,一度总领长江水师,与黄得功联手,抗击左良玉。
再后来清兵南下,黄得功战死,弘光帝被俘投降,翁之琪绝望之下,最后选择投水自尽,为大明死节。
这些崇祯四年及以后出现的武进士,因为崇祯武举会试的提前举行,也都纷纷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包括这个翁之琪,历史上崇祯四年并没有考中,而是王来聘之后的第二个武状元。
当然了,如今肯定是要提前考中武进士了。
除了这些历史上本来就中过武进士的人物以外,尤其令崇祯皇帝欣喜若狂的人物,就是历史上并没有中过武进士的阎应元和陈奏廷的出现了。
阎应元,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最为敬仰的抗清英雄,其坚守江阴,抗击满清大军的光辉事迹,在后世广为人知。
历史上,崇祯十三年,阎应元从通州县衙总捕头的任上,调任江阴县典史。
明代的典史,类似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在后世自然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官员,但在明代却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吏目。
任职江阴县典史两年以后,因为在典史任上剿灭海寇盐盗,平定贼匪民乱,政绩非常突出,阎应元从典史升任广东英德县的县令。可惜当时南北交通阻断,加上其老母病重,阎应元未能前去赴任,定居江阴城外,侍奉老母。
又一年后,京师沦陷,崇祯皇帝死节,天下大乱,而满清军队一路入关南下,打到了江阴城的附近。
江阴当时的县令已经投降,但是面对满清朝廷留头不留发c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江阴百姓群情激奋,宁死不降。
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阎应元,由于在典史任上威望素著,兼且拥有过人的智谋胆略和出色军事组织才能,很快就被江阴百姓拥戴为抗清领袖,然后就开始了历时八十一天c艰苦卓绝c可歌可泣的江阴抗清守城之战。
就这样,阎应元带着十万江阴老百姓,对抗二十四万满清军队,居然守城八十一天,让满清军队付出了七万多人的伤亡代价,不能不说阎应元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具有领导能力的乱世豪杰。
虽然此时的满清军队,多数都是投降过去的汉军绿营,但其中的真正满洲鞑子也有不少,而这也正是江阴城破之后,满清军队屠城的原因之一。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之时,每当读到阎应元历史上在城破当日,拿血写在城墙之上的对联,就感动不已。
阎应元的那首对联是这样写的:“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样忠肝义胆c武艺绝伦而且能力超强的人物,如今出现在了顺天府上报的武举名单之中,知道这些历史故事的崇祯皇帝又怎会不欣喜若狂呢?!
当然了,这位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如今都是二十六七岁的阎应元和王来聘,相互之间不仅认识,而且关系还不错,素来以兄弟相称,毕竟两个人都是京师地界的豪侠人物。
京师说大也大,但是说小也小,舞枪弄棒的练武之人虽然多,但是真正练成了本事的人,却也屈指可数,相互之间以武会友的事情,自然也不比当时的士林秀才结社作诗来的少。
其中,王来聘自幼习武,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货与帝王家,走上仕途,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可以为国效力。因此,在天启五年的那次武举考试中,王来聘就已经中了武举人。
阎应元则是出身吏员世家,所以父死子继,十岁就在通州县衙里当了捕快班头,也因此他尽管精通兵法,武艺高强,才干出众,但在原本的历史上却失去了参加武举会试改变前途命运的机会。
虽然历朝历代都是官吏并称,朝廷六部第一部也叫吏部而不叫官部,但是在明代官与吏之间却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而且是几乎无法跨越的鸿沟,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吏员,努力一辈子也跨不过这道鸿沟。
而且一个人一旦身为官府吏员,就会如同卖身为奴而入奴籍或者贱籍一样,从此失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基本上是一日为吏则终身为吏。
所以,阎应元虽然在历史上武艺高强c才华出众,而且属于那种军政皆优的人才,也并没有机会通过考武进士而出仕任官,因此一直在吏目的阶层上打熬岁月。
直到年过四十,政绩突出的阎应元,才有了那么一个到江阴县出任典史的机会。
而如今崇祯元年的恩科,不仅增加了武举会试,而且大开科禁,不论出身,只凭本事,不管你是微末小吏,还是连微末小吏都不如的边军士卒,甚至三教九流,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参加武秀才c武举人乃至武进士的考试。
如此一来,原本没机会的阎应元,自然是一考一个准儿,以顺天府武举第一的名次,异常顺利地进入了武会试的名单,同时也终于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之中。
阎应元的事迹不需再多说。如今既然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那么考上武进士也就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另外一个令朱大明感到意外惊喜的人物,就是那个陈奏廷了。
陈奏廷是谁,即便是后世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巧合的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之时就对历史人物李岩非常感兴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后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陈奏廷究竟是何方神圣。
陈奏廷的母亲,正是李信的姑姑,因此陈c李二人,正是一对亲姑表兄弟。
历史上,李信之所以最终投奔李自成,跟这个陈奏廷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李信与李侔兄弟,以及陈奏廷,自幼皆喜爱习武,曾经同时拜怀庆府河内县千载寺里的一个僧人为师,学习枪棒武艺和内家功夫。
三人既是表兄弟,又是师兄弟,感情自然是非比寻常。
历史上的崇祯四年,大明朝廷大开武举,二十八岁的陈奏廷,赴开封参加武举乡试,李信李侔兄弟自然是陪同前往。
陈奏廷刀枪剑戟弓马武艺样样精通,本来以为肯定中举,结果在校场骑射一项上发挥太好,一马三箭,射了个“凤夺巢”,结果报靶人误报,说他两箭脱靶,考官遂判其落榜。
李信c李侔兄弟皆是怒不可遏,最后大闹考场c痛扁考官,而陈奏廷更是在激愤之下打死了校场报靶小吏。
结果陈奏廷不仅没有考上武举,而且从此只能隐姓埋名,不敢露面。也是由于这个事情,李信李侔兄弟也断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后来李自成打进河南之后,怀才不遇又不甘埋没的李信,在其弟弟李侔及其表兄弟陈奏廷的极力鼓动下,最终选择投奔了李自成。
之后由于李信的举人身份,加之武艺高强,又深通谋略,李自成见之大喜,马上给以重用。李信于是改名李岩,开始了他虽然光辉灿烂但却注定悲惨的闯将生涯。
李侔最后跟着改名李岩的李信一起,被李自成设计杀害,而陈奏廷则在李信c李侔兄弟被杀之后,凭着自己的过人武艺逃了出来,回到河内陈家沟老家,从此隐姓埋名,隐居不出。
而这个陈奏廷,还有一个名字在后世广为人知,这个名字叫作陈王廷,正是历史上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笔下文学 』,。
历史上,崇祯四年以后取中的武进士之中,还有不少后来在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中发挥作用的人物,比如广东顺德人朱可贞,浙江钱塘人翁之琪,陕西汉中人潘云腾,江西德化人卢元定等等。
其中,翁之琪中武进士之后,得官为舟山守备,后来提督浙江水师,剿灭了浙江沿海的大小海盗,到了在南明时期为总兵,一度总领长江水师,与黄得功联手,抗击左良玉。
再后来清兵南下,黄得功战死,弘光帝被俘投降,翁之琪绝望之下,最后选择投水自尽,为大明死节。
这些崇祯四年及以后出现的武进士,因为崇祯武举会试的提前举行,也都纷纷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包括这个翁之琪,历史上崇祯四年并没有考中,而是王来聘之后的第二个武状元。
当然了,如今肯定是要提前考中武进士了。
除了这些历史上本来就中过武进士的人物以外,尤其令崇祯皇帝欣喜若狂的人物,就是历史上并没有中过武进士的阎应元和陈奏廷的出现了。
阎应元,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最为敬仰的抗清英雄,其坚守江阴,抗击满清大军的光辉事迹,在后世广为人知。
历史上,崇祯十三年,阎应元从通州县衙总捕头的任上,调任江阴县典史。
明代的典史,类似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在后世自然是不大不小的一个官员,但在明代却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吏目。
任职江阴县典史两年以后,因为在典史任上剿灭海寇盐盗,平定贼匪民乱,政绩非常突出,阎应元从典史升任广东英德县的县令。可惜当时南北交通阻断,加上其老母病重,阎应元未能前去赴任,定居江阴城外,侍奉老母。
又一年后,京师沦陷,崇祯皇帝死节,天下大乱,而满清军队一路入关南下,打到了江阴城的附近。
江阴当时的县令已经投降,但是面对满清朝廷留头不留发c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江阴百姓群情激奋,宁死不降。
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阎应元,由于在典史任上威望素著,兼且拥有过人的智谋胆略和出色军事组织才能,很快就被江阴百姓拥戴为抗清领袖,然后就开始了历时八十一天c艰苦卓绝c可歌可泣的江阴抗清守城之战。
就这样,阎应元带着十万江阴老百姓,对抗二十四万满清军队,居然守城八十一天,让满清军队付出了七万多人的伤亡代价,不能不说阎应元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具有领导能力的乱世豪杰。
虽然此时的满清军队,多数都是投降过去的汉军绿营,但其中的真正满洲鞑子也有不少,而这也正是江阴城破之后,满清军队屠城的原因之一。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之时,每当读到阎应元历史上在城破当日,拿血写在城墙之上的对联,就感动不已。
阎应元的那首对联是这样写的:“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这样忠肝义胆c武艺绝伦而且能力超强的人物,如今出现在了顺天府上报的武举名单之中,知道这些历史故事的崇祯皇帝又怎会不欣喜若狂呢?!
当然了,这位崇祯皇帝不知道的是,如今都是二十六七岁的阎应元和王来聘,相互之间不仅认识,而且关系还不错,素来以兄弟相称,毕竟两个人都是京师地界的豪侠人物。
京师说大也大,但是说小也小,舞枪弄棒的练武之人虽然多,但是真正练成了本事的人,却也屈指可数,相互之间以武会友的事情,自然也不比当时的士林秀才结社作诗来的少。
其中,王来聘自幼习武,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货与帝王家,走上仕途,不仅光宗耀祖,而且可以为国效力。因此,在天启五年的那次武举考试中,王来聘就已经中了武举人。
阎应元则是出身吏员世家,所以父死子继,十岁就在通州县衙里当了捕快班头,也因此他尽管精通兵法,武艺高强,才干出众,但在原本的历史上却失去了参加武举会试改变前途命运的机会。
虽然历朝历代都是官吏并称,朝廷六部第一部也叫吏部而不叫官部,但是在明代官与吏之间却有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而且是几乎无法跨越的鸿沟,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吏员,努力一辈子也跨不过这道鸿沟。
而且一个人一旦身为官府吏员,就会如同卖身为奴而入奴籍或者贱籍一样,从此失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基本上是一日为吏则终身为吏。
所以,阎应元虽然在历史上武艺高强c才华出众,而且属于那种军政皆优的人才,也并没有机会通过考武进士而出仕任官,因此一直在吏目的阶层上打熬岁月。
直到年过四十,政绩突出的阎应元,才有了那么一个到江阴县出任典史的机会。
而如今崇祯元年的恩科,不仅增加了武举会试,而且大开科禁,不论出身,只凭本事,不管你是微末小吏,还是连微末小吏都不如的边军士卒,甚至三教九流,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参加武秀才c武举人乃至武进士的考试。
如此一来,原本没机会的阎应元,自然是一考一个准儿,以顺天府武举第一的名次,异常顺利地进入了武会试的名单,同时也终于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之中。
阎应元的事迹不需再多说。如今既然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野,那么考上武进士也就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另外一个令朱大明感到意外惊喜的人物,就是那个陈奏廷了。
陈奏廷是谁,即便是后世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巧合的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之时就对历史人物李岩非常感兴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后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个陈奏廷究竟是何方神圣。
陈奏廷的母亲,正是李信的姑姑,因此陈c李二人,正是一对亲姑表兄弟。
历史上,李信之所以最终投奔李自成,跟这个陈奏廷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李信与李侔兄弟,以及陈奏廷,自幼皆喜爱习武,曾经同时拜怀庆府河内县千载寺里的一个僧人为师,学习枪棒武艺和内家功夫。
三人既是表兄弟,又是师兄弟,感情自然是非比寻常。
历史上的崇祯四年,大明朝廷大开武举,二十八岁的陈奏廷,赴开封参加武举乡试,李信李侔兄弟自然是陪同前往。
陈奏廷刀枪剑戟弓马武艺样样精通,本来以为肯定中举,结果在校场骑射一项上发挥太好,一马三箭,射了个“凤夺巢”,结果报靶人误报,说他两箭脱靶,考官遂判其落榜。
李信c李侔兄弟皆是怒不可遏,最后大闹考场c痛扁考官,而陈奏廷更是在激愤之下打死了校场报靶小吏。
结果陈奏廷不仅没有考上武举,而且从此只能隐姓埋名,不敢露面。也是由于这个事情,李信李侔兄弟也断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后来李自成打进河南之后,怀才不遇又不甘埋没的李信,在其弟弟李侔及其表兄弟陈奏廷的极力鼓动下,最终选择投奔了李自成。
之后由于李信的举人身份,加之武艺高强,又深通谋略,李自成见之大喜,马上给以重用。李信于是改名李岩,开始了他虽然光辉灿烂但却注定悲惨的闯将生涯。
李侔最后跟着改名李岩的李信一起,被李自成设计杀害,而陈奏廷则在李信c李侔兄弟被杀之后,凭着自己的过人武艺逃了出来,回到河内陈家沟老家,从此隐姓埋名,隐居不出。
而这个陈奏廷,还有一个名字在后世广为人知,这个名字叫作陈王廷,正是历史上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一一一ver一一>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