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归程何处是最新章节 > 归程何处是TXT下载
错误举报

《归程何处是》正文 第九回 无忧童年多快乐 宽厚肩膀像城堡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童年仿佛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任您敲击叩打,终有一天,角上的包浆忽然剥落,开始在您的生命里,散发出熠熠的光芒。童年又像一棵寂寞无言、其貌不扬的沉香树,有时它会受点小伤,但随着岁月增长,却能结出令人惊异欢喜的瑞香。很多人的记忆里,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我也一样。

  在我的童年,外婆家只有我这么一个小孩。我的三个表弟,那时都还没出生呢。我的父母也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再继续多要个小孩。外婆家周边的邻居里,与我年纪相仿的孩子,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外婆家的那两栋房子,又像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天地里,我一边享受着长辈们给予的无尽宠爱,一边又不时感到,几分寂寥、几分落寞。

  外婆家有那么多的吸引我的地方,祖屋与石头房之间的那个小院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院子里最惹人注目的,是那株郁郁葱葱高大的桂花树,这是院子里唯一的一棵树。总有不知名的小鸟,栖息在枝叶繁茂的树杈里,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悠扬、舒畅、悦耳,令我无限的神往。炎热的夏天,我可以躲在,巨大的树冠下乘凉。秋天,它会开出细细小小,密如繁星的淡黄色小花。那时,什么事情也不必做,就站在树下,深深的呼吸着,闻着它散发的缕缕沁人清香,我可以这样,度过长长的一段时光。

  院子靠近墙根的地方,会有苔藓这类低矮的植物。除了绿油油、团团簇簇、小巧可爱的叶片,它们还会开出精致美丽的小花,浅蓝色的、黄白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常常让我看得入了迷。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一位代数老师,瘦弱矮小,说话时抑扬顿挫,他很喜欢随口就给大家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听了以后,我一下子就联想到躲在墙角里的这些小花。

  祖屋前那三极高而宽的石台阶,也是我喜欢呆的地方。像三张联排、高低错落的石头床,或坐或躺,或上上下下来回的跳个不停,我会在那里玩得不亦乐乎。

  在三个台阶上,可以偶遇形形色色的各种小昆虫,像小红蚁、大黑蚁、蜈蚣、瓢虫、蜗牛、壁虎,甚至绿色的蚂蚱、红色的蜻蜓、黄色的蝴蝶,还有褐色的蚯蚓。蟋蟀的叫声,清亮而神秘,但我永远也发现不了它的踪迹。

  盛夏的夜晚,外公外婆喜欢在祖屋客厅的地板上打地铺,有时候几个舅舅也会加入到这个行列。这些台阶常常会被当成一张临时的床,铺上不知从哪里专门找来的窄窄的蒲草席,躺在上面,真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我总会争着去那里睡。因为再也没有比躺在那里,看着满天闪烁的繁星,更迷人了。

  石头房的一楼,也是我喜欢去的一个地方,特别是当,大人们正在张罗着,准备各式各样好吃的时候。我自以为是悄悄的,从餐厅潜入到灶台边。大人们正忙碌得团团转,铁锅里,“噼啪、噼啪”翻滚着香喷喷的油炸食物。外公的手上还粘着白色的面粉浆,我东张西望,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这时候,外公会用平阳方言来取笑我,“(笛咏)家猴贤,够来(嗅啊)灶(底啊)”,(注:括号内的字要快速连读,合起来是一个音。)平阳方言与闽南话很接近,若您会闽南语,也就懂得了平阳话。如果翻译成普通话,大概意思是“贪吃(的)苍蝇,又来转灶(台和)锅(边)。”外公不说还好,这一说彻底把我肚里的馋虫立刻给勾了出来,我已顾不得害羞,管不得形象了,说我偷也好,笑我抢也罢,眼睛先盯住一个已经做好了,可以入嘴的,迅速拿起,转身就跑。背后留下大人们一长串的笑声。

  灶台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忙碌着。过年前,要磨米粉,准备蒸年糕;除夕那个白天,要油炸各种小吃;元宵节前一个晚上,要连夜搓制小汤圆,颜色有白的、粉红的,甚至还有浅黄色和淡绿色的;清明节期间,要在扫墓前的晚上,赶制供大家第二天中午吃的薄薄的鸡蛋饼。拿出一面精致的平底小铁锅和一个超级迷你的小电炉,几个舅舅细致小心、轮番上阵,炮烙薄薄的鸡蛋饼。外公外婆和阿太则在灶台里炒制,用以包进鸡蛋饼的各种馅料。有时候来不及炮烙鸡蛋饼,会从街上买来,内侧涂满浓烈香味的五香粉的五香面饼来代替;端午节,要包粽子;七夕的夜晚,要备好花生酥、蔴枣、爆米花和香喷喷的茶,准备在院子里摆上小方桌,听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秋节,要吃月饼,玩骰子,还会搓汤圆;元旦前,不仅要搓制小汤圆,还要用五彩缤纷的面团,捏制出各种小动物、花卉、水果和神话里的人物,然后摆放在家里直至过年。阿太和外婆会记住每一个人的生日,在生日那天,大家都能沾上寿星的光,开开心心的吃上一碗,带着水煮鸡蛋与各种好料的寿面,有时候还会是两个水煮蛋。

  每年七、八月份期间,家家户户往往要隆重举办普渡节宴席,热闹非凡,举家欢庆、满巷沸腾,一年不同时节里的美食,统统被制作出来,拿来招待客人。这是孩子们最肆无忌惮,最无拘无束的日子。在以后的回合里,我会单独跟您讲。

  除了诱人美食,我还常常看见,外公站在太师椅上,从刻着黑色罗马数字的摆钟下,一个小抽屉里,摸出一把铜质钥匙,然后插进钟面侧面的一个孔眼里,说是给摆钟上发条,这样指针就能一直的走下去。

  傍晚吃完晚饭,我常常坐在靠近窗口的石楼梯台阶上,一边注视着土质小院的动静,一边安静的等待外婆,把家务做完,好跟着她,一道上街去,或去亲戚家,或去观音寺,或回后面的祖屋。

  祖屋是外公外婆居住的地方,我从小跟着外婆睡,那里面有太多吸引我的新奇玩意,可以讲,那里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

  先来讲下,我在祖屋里调皮捣蛋的故事吧。

  我喜欢在大厅的八仙桌底下,钻来钻去,即使家里正在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活动,我也不放过。从八仙桌的桌脚里钻过去,得钻得越快越好,快了,才能尽兴,才能痛快。常因这个特殊的癖好,我把八仙桌上的供品,弄得摇摇晃晃,吓得站在一旁的外公外婆,不停的尖叫和大声训斥。但他们越是这样,我就越是兴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直到外婆拿来鸡毛掸,装出要打我的样子,我这才不情愿的,离开心爱的八仙桌玩具。

  我的另一个特别癖好,就是偷拿放在祭台两侧抽屉里的鞭炮,然后跑到大街上去偷放。祭台太高了,我得利用祭台两头边门的门坎,站在又高又宽的门坎上,我才能够得着抽屉。

  因为这两个特殊癖好,我闯了大祸。闯祸的过程,我已记不清了。我把祭台上那个琥珀色的五色琉璃盘打碎了。大概是知道玻璃盘太珍贵了,或许是因为选来教训我的松枝棒,太不经打了,我始终不肯承认,那是我打碎的。

  “准是你干的。”大舅恶狠狠的说,“还能有谁,喜欢在祭台这里转来转去的?抽屉里的鞭炮也没有了,肯定是偷鞭炮的时候,把琉璃盘打碎了!”

  “做错了事不要紧,但狡辩患的错误更严重,更不可原谅。”外公生气的对我说。

  嗨,反正那个早晨,我的日子很不好过。关于调皮而挨打,我的记忆里,还有那么两次,印象深刻的。先来说说,挨得有些不太甘心的一次。

  我顽皮,会从土质小院那道石门,跑进邻居家,无非东瞧西看、乱蹦乱跳、这家窜,那家跑的。说实在,隔壁邻居家真没什么好看,又阴暗又破旧,给我更多的是胆怯。可那时禁不住好奇心,看她“噼里啪啦”在那里剥花生壳,便多张望了会。人家却不干了,立刻向阿太发难,骂的也忒难听,什么“有人生没人教的野孩子,家里人全死光啦,也不出来管一管?”

  前面不是说了吗,早些年的时候,阿太替居委会不溃余力、无怨无悔的办事,结果得罪了些邻居。主要就是这一家,而且阿太公在建石头房的时候,他们欺负阿太公家里人少,坚决不让把侧门开在石门的位置,想想看,侧面不开在那里,开侧门也没意义了,那是唯一方便进出的地方呀。阿太公也忍气吞声的屈服了,把开好的门又给堵上了。二十几年都过去了,依然无法消除他们心中的怨恨,这回正好逮着机会,再次向阿太发难。

  所以,听到邻居如此谩骂,阿太异常生气,为了让我记住教训,再也不去那里玩,就当着这个女邻居的面,在大门口把我痛打了一顿,一边打,还一边大声训斥,“让你往那里跑,让你往那里跑,我打断你的腿,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那时的阿太,一来不愿再与邻居吵架,二来确实为我好,那个邻居的确很不友善,担心我以后再去那里,万一真出什么事了,将来不好向我爸妈交待,所以那一回,阿太痛下狠手。经过那次教训,我还真很少去那里玩了。

  后来,这件事情,居然让回家的妈妈知道了,妈妈很心疼,怪起了阿太与外婆,还闹了点小别扭。

  嗨,怎么说呢?孩子的心像玻璃做的,透明而脆弱,如果一点挫折也不让接受,似乎也不对,您说呢?

  至于另一次挨揍,可以用刻骨铭心来形容,因为我犯了个大错误,好像前面,讲与三舅有关的事时,提到过,就是我私自截留了十元钱。乖乖,十元钱,这在那时可是个大数目,接受点教训,那的确是应该的。好了,现在只能告诉您这么多,等以后再跟您详细讲。

  好像又有点扯远了。关于那个珍贵的五色琉璃盘,对我来说,以我领用了一顿印象深刻的教训,结束了。对大人们来说,还希望将它的碎片,拿去给工匠复原,但最后没修复成。倒是那对乾隆景德镇花瓶,让大舅舅给偷偷藏起来了。为此,外公外婆没少生气过。

  我喜欢坐在天井里,或是大门口的宽石阶上,观察来回奔忙的浅红色蚁群。有时候,忽然来了兴致,我会想办法去破坏它们的活动。有时候,又不知不觉的疲倦起来,我就一头倒在宽阔的石台阶上睡着了,直到有人把我叫醒。

  我会跑进外婆卧房后的小房子里,踩踩那个凹陷的坑,翻翻柜子里的物品。那些石膏像、像章和徽章,都不是我感兴趣的。唯独那些小人书,我把它们统统搬到大厅里,然后坐在地板上,一本接着一本的翻。那时,我认不得几个字,我只看它们里面的图画。整个柜子,大概有两百多本小人书吧,可能还不止,都是三舅从小时候起,辛苦而用心的攒起来的。这些都不是我在意的,我只知道,怎么样才能高兴,怎么样才能好玩,我就把它们像玩具一样的玩。最后那两百多本小人书,被我糟蹋得,没剩下几本好的,丢的丢,破的破,这让后来的三舅心疼得不得了。

  我喜欢看,摆放在卧室里的那两尊黄杨木雕,牧童与老和尚,还有那尊洁白精美的玉观音。我知道它们都很贵重,所以我只趴在玻璃桌面上,目不转睛的盯着它们,从来不敢伸出手去碰它们。我喜欢对着外婆房间里,那面椭圆形的镜子,搔首弄姿,看镜子里的影子,特别是外圈那几十个小圆镜里,整齐划一的身影。

  最令我着迷的,莫过于用细细的金线,描画在床体三面的人物故事,以及客厅里的各种木刻。我想象它们动起来的样子,我给它们编造出我想要的故事。有时候,是画里的人物在自己说话,有时候,是我在帮他们讲。我仿佛,已进入到画里的世界,甚至连做梦,都能梦见它们。有在尘土飞扬的山路上,策马飞驰的将军;有在流水潺潺的渡口,打揖告别的书生,还有在莺歌燕舞、花红柳绿的后花园里,偷偷相会的情侣,等等,等等。我如痴如醉,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

  终于有一天,我正注视着梁上的图案,一个白色的小精灵出现了,它有一对银白色羽毛的翅膀,圆圆的小脸上一对乌黑明亮的大眼睛。

  “你是谁呀?“我好奇的问。

  “我是你的小天使呀!“它说。

  “怎么以前,我从没见过你呢?“

  “我可是一直都驻扎在你的心里的呀,只是以前,你没注意到我。”它回答着,有些委屈。

  “那,我怎样才能找到你呢?”

  “很容易的,只要你想我了,我就会来。”它微笑着,漂亮极了。

  “那你会一直都跟着我吗?”

  “会的,我会一直跟着你,这样你就不会寂寞了。“它笑着说。

  “什么是寂寞呢?”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词,我感到特别的新鲜。

  “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寂寞了。“它轻轻的说,”寂寞,是埋藏在你心里的宝藏,但很多人,都在觊觎它,想把它偷走。有我在,你就不用担心,它会丢失了。“

  “都有谁,要来偷我的宝藏呢?”我更加的好奇了。

  “很多呀。比如魔鬼,它会在你寂寞的时候,等你不留神,把你带进,没有生命的荒野,让你死掉,最后盗走你的宝贝。比如妖怪,它会在你寂寞的时候,借机钻进,你的身体,让你变得疯狂,接着伺机,窃取你的珍宝。再比如邪灵,它会在你寂寞的时候,轻易占领,你的灵魂,让你空虚、无聊,不知不觉中,损坏你的宝物。“

  “啊,听起来有些可怕。这么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喽?”我高兴的问。

  小天使扇起银白色的翅膀,快乐的说,“对,你一定会喜欢上我的。”

  从那之后,每当我流连在精美的大厅木雕前,陶醉在绮丽的床身绘画里,小天使就安静的在一旁陪伴我。渐渐的,我们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有时候,大人会觉得很奇怪,我竟然会对着那些木雕、绘画,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手舞足蹈起来,甚至兴奋得又蹦又跳。他们根本想不到,那个时候,我正和我的小天使,亲密的说着话呢。只有我自己,能够看见我的小天使,可以自由的同它交流,别人谁也办不到。一直以来,这都是我心里,藏着的一个小秘密,现在我终于可以把它公开了。

  有时,我会带上小天使,跑到邻居的裁缝店里,好奇的看着那个裁缝阿姨,看她如何给人做衣服。

  裁缝阿姨很轻易的,就在布面上画好粉线,然后将布料裁剪好,再踩着缝纫机,“嗒嗒嗒”的把线条,飞快的钉在布料边沿上。我会惊讶于,线条与布料边缘的距离,从来是那么的精确与均匀,不会发生线条跑到布料以外的事情。我很想把那根跳动的缝纫针和快速前进的布料分开,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嗒嗒嗒”的机器声,对我有着无限的吸引力。针欢快的上下跳动,而布料下方的小齿条,总乖乖的配合,前后摆动不出一丝的差错,听话极了。我更奇怪,为什么,阿姨脚底下的踏板,刚一开始踩,针啊、线啊、齿条的,全都争先恐后的动了起来

  换线的时候,也很有趣。小齿条旁的一小块铁板,被往旁边一抽。接着,一个圆圆亮亮的小铁盒,被从孔里的侧面取出。又从小铁盒里,拿出一只已没有线的空轱辘,换上另一只装满线的轱辘后,把小铁盒和线轱辘,一起放回孔底。紧接着,阿姨迅速用脚踩了踏板几下,线头便从小齿条旁的小圆孔里,冒了出来。最后,她把小铁板拉回去,盖上了那个大孔。神奇的缝纫机,又可以开始工作了。

  和善的裁缝阿姨,会问我各种问题,“吃过早饭了没有啊?”“你今年多大啦?”“家里,谁最疼你呀?”等等、等等,我总是无心的应答着,并探着小脑袋东张张、西望望,这里瞧瞧,那里摸摸。

  小天使早已成为我的贴身小伙伴,它奋力扇着洁白的小翅膀,在裁缝店里到处飞舞,四处查看。它睁着圆圆的大眼睛,一眨不眨,那好奇心一点也不亚于我。

  小天使有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它会让我去问裁缝阿姨。

  “阿姨,你车的线里,为什么,有的是细细的单独一条,有的却是宽宽的好几条呢?”

  “阿姨,为什么你用剪刀时,那么的熟练呀?唰、唰、唰几下,就把布料剪下来了。”

  “为什么缝纫机上的线,要这样绕来绕去,拐好几个弯呢?”

  对我的问题,也不知道是阿姨不想回答呢,还是答不上来,她会和蔼的笑了笑,“等你长大了,好好学习,你就可以知道答案啦!”

  得不到阿姨的答案,我只好和小天使,在店里到处磨蹭,四处溜达,最后有些不舍的离开。常常,我才刚跨过店门的门槛,我就听到,阿姨在背后,向别人夸奖我。“真是个聪明的乖孩子,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的!”

  “谁家的孩子啊?“有人会问。

  “甄家大女儿的。“阿姨会很快的回答。

  我和小天使假装没听见,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心里美美的、暖暖的。

  裁缝店开在邻居家一楼的沿街店铺里,和外婆家那栋两层楼的店铺,同属一条大街,只是彼此间还隔着很长的一段距离。

  从裁缝店里出来,进入邻居家,一眼就可以看见,他们供桌上,用香炉供着的两张黑白的肖像。他们家的墙壁上,还挂着三幅大张的黑白半身肖像。我不知道为什么外婆家的,只在供桌上摆了两张小肖像画,墙上却没挂这种大张的。而且所有画像里的人,表情都是那么的严肃。我心里暗暗的想、悄悄的问,但不敢去打搅正在忙碌的人们。小天使,默不做声的,紧跟着我,似乎害怕和我走丢了。没有答案,我就继续辨认邻居家里,门框上那些木刻的图案,虽然没有外婆家里的多、好看,木头的颜色也已变得发黑。

  小天使显得很谨慎,安静的跟着我。我感得,它有些紧张。大概邻居家里的人,全都一本正经的样子,与外婆家里的人,轻松自如的表情,让它有些不太适应,有些喘不过气来。我急急忙忙瞄了几眼,赶紧带上小天使从邻居家的前门溜了出去。

  我们一起来到大街上,看匆匆忙忙的行人,以及偶尔驶过的一、两辆汽车。扰攘的大街,充满着聒噪的声音,像一团,抛也抛不开的棉花塞,甩也甩不走的橡皮泥,裹住耳蜗,很不舒服。与寂静的外婆家相比,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看得有些累,正感到无聊,我忽然想起,藏在大厅高大祭台两侧抽屉里的鞭炮。对,找鞭炮去。

  我对鞭炮的记忆是那样的清晰,以至于久久难以忘怀。

  放鞭炮时的紧张、刺激和专注,可以让我忘记眼前的所有事情,而之后的不小心,让鞭炮炸伤我的小手指,产生钻心的刺痛,又不得不让我回到了现实。前后两种强烈的对比,就像黎明的破晓,暧昧的黑夜完全消逝,剩下的是永远也无法回去的白昼。如何隐藏受伤的手指,如何交待凭空消失的鞭炮,疑问刹那间的出现,又长久的没有主意。

  一次次的受伤,并没有减轻,我对鞭炮一往情深、绵绵不绝的喜爱,没能阻止,我对鞭炮千回百转、无休无止的冒险。我喜欢把一整串的鞭炮,拆成一个个单独的。因为这样,我就能玩得更久一些,不会“噼啪、噼啪”一会功夫,一串鞭炮便化成了满地红色碎纸沫。

  别的小孩,都是把鞭炮搁在地上或台上,然后点燃引信。但我不这样,我偏要学大哥哥们,用一只手的手指头,捏上一枚小鞭炮,另一只手则拿着香或已划燃的火柴,来点燃另一只手里的导火线,再迅速的把它,用力抛出去,看它在空中里瞬间爆炸,听那一声大功告成的清响,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可是,即要迅速,又要用力,我没搞明白,这对我的两个小手指来说,是一件事情里相互矛盾的两面。我总有那么贪心的时候,希望再多加点力,而捏得过紧了。于是,鞭炮也闹起了情绪,它舍不得,太早的离开我的这两根小指头,结果“啪“的一声脆响,它更愿意,在我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炸开,并用它的灵魂,在空中得意的看着我,发红的皮肤从黑色的烟灰里透出,指甲位置的皮肤似乎已被掀开,如果还能再渗出几滴殷红的血点,它就更满足了。

  痛、痛、痛极了,我使劲甩着受伤的手指,仿佛这样,就可以减轻疼痛的感觉。眼泪早已从眼眶里蹦落。

  我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除夕的夜晚。吃完年夜饭,获得大人们的许可,我高高兴兴的带上一串鞭炮和一些小烟花,蹦蹦跳跳的从土质小院那条小巷子穿出,兴奋的来到街口的水泥平台上,开始进行我对又一个新年的美好祝福。

  这一回,我还是那么贪心,即想抛得远些,又想扔得快点,但对放鞭炮来说,那永远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件事。所谓的‘世间难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讲的也是这个理,可那时候的我,五岁不到的屁孩,不懂呀。像是给蜜蜂蛰了似的,或者比那还要严重,反正蜜蜂不蛰我,它比鞭炮要乖多了,我又被小小的鞭炮炸伤了自己嫩嫩的小指头。本来和我一样,也是欢天喜地的小天使,一见我炸伤了手指,吓得赶紧躲起来。

  我擒着眼泪,按住灼灼发疼的手指,坐在冰冷无情的水泥平台上。望着大街里,闪烁变幻顽皮的霓虹灯、熙熙攘攘拥挤的人群、不时窜到空中、五彩缤纷、非常high的礼花,还有此起彼伏、响彻不停、疯了一般的鞭炮声,我愣愣的出神、发呆。

  突然,我问我自己,“我的父母是谁?为什么,他们都不来陪我呢?”

  我又问,“我究竟是谁?为什么,我只能知道自己心里想的,别人究竟在想什么,他们有没有想,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瞬间,我产生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念头,“世界上其实只有我一个人,其他人都是假的,他们只不过是像玩具一样的存在。”

  我还想不明白,“今天,我为什么要在这里?难道只是来放鞭炮,只是让鞭炮炸伤我的手,然后忍着痛吗?”

  不知什么时候,小天使已紧挨着我坐着了,似乎想要安慰我。可是一种莫名孤寂的冰凉,已强烈的从后脊背,倏的腾起,刺破心脏,充斥胸膛,直抵脑壳,并迅速的消失。猛然间,我喜欢上这种滋滋冰凉,有些奇异的感觉。我竭力想把它重新找回,后脊背也幽幽的生起一股淡淡的凉意,但已明显没有刚才那样劲烈了。我又努力的试了试,似乎已不可能再产生那样的感觉了。

  我回过神,小天使正睁大眼睛盯着我,它对我使劲点了点头,这是它所说的寂寞吗?不,这是比寂寞还要凶猛的孤独。有时候,它像幽灵一样,不知什么时候便不请自来。即使小天使,也拿它毫无办法,它来无影去无踪,转瞬即逝,始料不及。但我却喜欢它,瞬间带来的极度寒冰般的颤栗。

  现在来说说我的外婆吧。

  我的外婆勤劳简朴、美丽贤惠、心地善良、开朗慈祥、知书达理……把所有最美好的词汇都给她,一点也不多。相反,我倒觉得,是我所能想到的词语太少了,不足以描绘她的仁德与品行。

  看外婆年轻时候的相片,她脸型偏圆,一对弯弯细长的柳叶眉下,是一双黝黑明亮的大眼睛,似水柔情、若谷虚怀。她与外公的合影,郎才女貌、交相辉映、清纯美丽、珠联璧合。

  我小时候见到的外婆,与她年轻时的样子,区别并不大。唯一的变化,是无声的岁月,在她的脸上多刻了几道皱纹。外婆依旧,容貌端庄淡雅、皮肤洁净白皙,衣着素朴整洁。她喜欢养花,而用花来比喻她,再恰当不过了。她的气质像兰花,挺拔自然、蕙质兰心,她的美丽,像海棠花,艳而不俗、明而不媚。

  那时候很多女子,常用牙齿衔一条长长的细线,线的另一头用一只手提着,另一只手则拿着胭脂盒,用细线把胭脂盒里的胭脂,沾粘出来,最后再将线上的胭脂,均匀细密的压在自己脸上;或者将剥好壳的熟鸡蛋,往自己脸上来回滚动。这是很耗时的美容。我从没见过外婆那样做,或拥有那样的胭脂盒、化妆盒。外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家务上,让大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安心的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学业,不必为日常琐事烦恼担忧。

  在外婆眼里,整洁卫生、朴素自然、勤持家务、勇于但当、豪爽真诚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外婆的性格里,还有几分侠女的豪情与胆魄。您看,她说话时快人快语,却每每说到听者的心坎,让每个同她交谈的人都爱听,都希望下一次还能再找她聊天,她讲的话让听的人,舒坦得,如同熨平的衣服一样贴心。

  外婆站立的时候,腰板挺直,犹如笔直俊秀的松树,玉树临风,端庄洒脱;走路的时候,雅步雍容,仿佛胸有成竹的女将军,从容不迫,威风凛凛。外婆做起事来,麻利干练、同时周到详备。她即善良若水,又嫉恶如仇,不是侠女,胜似侠女。她的一言一行,已深深的烙进我的灵魂,令我不知不觉之中,变得跟她一样,爱她所爱的,恨她所恨的。只是外婆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总能张弛有度,收放自若,而我未免有些顾此失彼、捉襟见肘、显得笨拙。

  外婆有着一米六八的身高,只比外公稍矮两公分。这样的身高,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出类拔萃的。而外婆温暖宽阔的肩膀,是我最向往的地方。

  每当走累了,或是玩困了,我便会撒起娇,要求外婆背我,而外婆从未拒绝过我的要求,即使她可能比我还要疲惫。外婆把她那双,厚实宽大的手掌,向后一剪,并蹲下身来,变成一把,降低高度,稳稳当当的椅子。我一边扶着她的肩膀,一边把双腿跨进她用手掌做成的板凳,开心的坐进她的手掌里。外婆用力往上一托,托住我的小屁股,然后站了起来。我扶着她的肩膀,像骑上一匹最忠诚、最可靠的马儿一样兴奋,嘴上还激动的喊道“走喽!”

  不管此前的疲倦,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全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消逝得无影无踪。如果那时,手上还拿着玩具的话,那一定是得使劲挥舞起来,仿佛在向人炫耀,“瞧我有最舒服的轿子坐,你们有吗?”

  我躲在外婆的脖子后,或者躬下身子,藏进外婆的肩膀。外婆整齐乌黑的短发,被走路时扬起的微风,托了起来,轻轻的撩拨着我的脸庞,惬意而轻松。我安静的观察,每一个过往的行人,特别是商贩担子里的物品。我要伺机,发现勾引我馋虫的水果、点心。

  每当有商贩,挑着令我垂涎的食物经过,我便会再一次撒起娇来,迫不及待的要求外婆买。外婆也从不会拒绝,她会精心挑选,最大最好的,来满足我的。我会一边吃,一边盯着其他商贩的担子看,直到他们在很远的地方,从我的视线里消失。

  每当遇见相识的小伙伴,外婆宽厚的肩膀,又像一座工事坚固的城堡,我躲在那里面,趁着外婆放慢脚步,或是停下来打招呼的间隙,假装向小伙伴们射击、扔手榴弹,玩起了打仗的游戏。一会儿,从外婆的脖子后闪出来,一会儿,又从外婆的肩膀下钻上来,嘴里还不停的,模仿着各种武器开火的声音。直到与小伙伴的距离,远得已无法再辨认,才不情愿的结束,这场不期而遇、开心快意的战争。

  外婆常常护着我,像天然的避风港,像忠实的粉丝团。对我是这样,对她的哑巴姐姐,也是一样。

  外婆的大姐是个哑巴,常常会被人欺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哑巴姨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外婆帮忙,因为外婆是唯一肯耐心“听”她说话,听她发牢骚,读懂她,并帮助她的人。外婆对哑巴姨婆的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了如指掌,洞若观火。

  有一次,哑巴姨婆在路上拦住了外婆,一边咿咿呀呀,一边不断比划,表情很气愤。原来,她的邻居是个泥水匠,经常偷她的东西去用,用完以后也不还她。哑巴姨婆家的门口放着一个很长的木梯,用来上屋顶的露台晒东西。这次,木梯又被泥水匠偷走了,在不远的工地上使用。哑巴姨婆到那里,想把它抢回来,但泥水匠很不客气的把她哄赶,还臭骂她一顿。

  哑巴姨婆很气愤,把过去泥水匠欺负她的事情,又一件件的说出来。外婆一边安慰哑巴姨婆,一边让她带路,一起去找泥水匠。到工地时,泥水匠和他的小徒弟,正在房顶上干活,那屋顶将近四米高。一个木梯,放在一张大木桌上,靠墙壁摆着。哑巴姨婆指着木梯比划说,“就是这个。”

  外婆质问房顶上的泥水匠,说他不该老是欺负他的邻居,虽然她是个不会讲话的哑巴。“你要是再偷我姐姐家的东西,我就去找派出所。”外婆大声喊。

  开始木匠还想抵赖,看狡辩不了了,就说,“我只是暂时借用下,用完以后,保证还她。”

  “这一次,算你借我姐的东西,但现在我们要拿走。下一次就不这样了,我会让派出所的人来拿。”外婆一边大声喊,一边拉开桌子,把搭在木桌与墙上的长木梯收起,带着哑巴姨婆和我,扛着木梯回姨婆家。才不管泥水匠在后面,拼命的嚷,“嘿,停下!停下!你把木梯拿走了,我们怎么下去啊!”一路上,哑巴姨婆兴奋得又是鼓掌,又是咿呀的大叫。

  外婆就是这样,通过她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的将善良、正义和美好的定义传递给我。

  记得,大年三十的一个晚上,刚吃完年夜饭,大家都散了,只剩下外婆在厨房里忙碌。我坐在石楼梯口,一边等待外婆,一边透过窗户,留意土院子的动静。偶有行人从土院子里穿过,天空中不时亮起五光十色的烟花,空气里传来阵阵的,爆竹与烟花爆炸的声音。大概九点多,一个人影从小巷子走来,敲响房门。我立即从楼梯口下来,拉开门闩,打开门。借着家里的灯光,原来是一位老奶奶,穿一件整洁的灰色老人衫,斜挎一个咖啡色布制挎包。老奶奶微胖,皮肤光洁、脸色异常白净,她笑容满脸,神情自若。

  老奶奶对我说,“走好远的路了,能不能给碗水喝,给点吃的?”

  眼前忽然出现的老奶奶,慈祥又有福态,和街上肮脏邋遢的乞丐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忽然涌起坏念头,她不是真乞丐,是个骗子。小小年纪的我,竟生出了豹子胆,突然伸出一只手,甩了她一巴掌。挨我打的老奶奶,却没有一丝恼怒,依然笑眯眯的看着我。

  外婆已看到我冒失而恶意的举动,赶忙跑过来,把我从老奶奶身旁拉开,生气的瞪我一眼,“你等会,我马上给你准备。”

  说完,外婆又匆匆跑回厨房,端出一碗温开水、一大碗当天制作的油炸点心,有炸虾、炸海蛎、炸肉丸、炸豆腐、炸芋头等等,满满的一大碗。要知道,这样丰盛、诱人的美物,在那个年代里,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着,完全属于难得一件的奢侈食品。但外婆毫不犹豫的拿出了一大碗,给这个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

  外婆慈怜的对老奶奶说,“家里的饭菜都吃完了,只剩下这些点心,你看够不够?”

  “足够了!足够了!”老奶奶高兴的端起水,仰起头,一饮而尽,看样子,她太渴了。

  “还要再来一碗水吗?”外婆关切的问。

  “不用了,这碗水已经足够了。”老奶奶感激的回答着,把外婆端来的一大碗点心,统统收进斜挎的布挎包里。老奶奶千恩万谢感激的离开了。

  外婆把门轻轻阖上,插上门闩。外婆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用责备的眼神,久久的看着我,像是在责问,“清宝,怎么能那样对待老奶奶?”

  街道上传来,人们的阵阵欢声笑语,以及烟花、爆竹燃放的喧闹声。外婆的眼神,还有那个远去的老奶奶,一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一切仿佛就在昨日。

  外婆喜欢花。在祖屋的天井里,高低错落、排列有序的摆着许多花盆,那都是外婆养的花,包括屏风前那一盆迎客的榕树。外婆养的花里,有兰花、海棠、茉莉、米兰、含笑、月季、石榴、天竺、虎刺梅、夜来香等。其中,外婆最喜欢的是兰花,其次是海棠。

  天井正中间,那几盆最显眼的大盆花卉,便是外婆最钟爱的兰花。夏、秋两季,是这些兰花的花期。笔挺、修长、翠绿的叶子中间,探出几枝淡黄淡绿的花枝,花枝上六、七朵,或盛开或含苞,浅绿色的兰花。

  外婆会从中选两枝,用剪刀剪下,分别插进,祭台上那两个乾隆景德镇瓷瓶。

  清晨,外婆会专门去外面的水井,打来井水,先把井水放在阴凉的位置,等傍晚剪花、插花的时候,再把井水注入花瓶。未盛开的花骨朵,经过井水的滋润,逐渐绽放,夜晚时分,花香四溢。

  夜晚的客厅,常常坐满前来串门聊天的亲朋好友。一阵微风吹拂而过,将不知是天井里,还是花瓶里的兰花香气,直送人的鼻孔,引来客人的啧啧赞叹。大家纷纷起身,踱步进入天井,仔细欣赏,经外婆细心打理的这些花草盆景。如在初夏,兰花与海棠同时盛开,那真的叫做争奇斗艳。红色绚丽的海棠花,虽然没有花香,却是团团簇簇,茂盛的开满整个花盆。兰花虽然花香馥郁,却像害羞的小姑娘,犹抱琵琶半遮面,从浓密挺拔的兰叶中间探出一小点。

  在天井里赏花、评花是客人的一大乐趣,外婆抱着已生困倦但仍撒娇的我,陪着客人在天井里随意漫步赏玩。客人的欢声笑语,萦绕在我耳旁,声音越来越小,我在外婆的怀抱里,渐渐沉入梦乡。

  外婆喜欢看戏。夏秋两季,往往是戏曲表演比较集中的时候,我常跟着外婆去西门剧场,平阳县城唯一的戏剧舞台去看戏。与其说,我是跟着去看戏,还不如说,我是跟着去凑热闹。戏台上唱的、演的,我听不懂也看不懂。我只知道,在大家鼓掌喝彩、开心大笑时,我跟着兴奋的叫,或好奇的东张西望。实在觉得乏味了,就跑到后台去看演员们化妆,或跟场里的其他小孩,在舞台下相互追逐,直到被大人们小声呵斥、生气的拉开为止。等戏剧结束的时候,我很可能已经在外婆的怀里睡着了。最后,外婆不得不,或抱或背,把我带回家。

  印象里,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小时候看电影。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借着这股吹遍全国的和煦春风,关闭多年的电影院,终于重新开始营业了。与电影久违的人们,纷纷兴奋的,如潮水一般的涌向电影院。但那时可放映的电影还很少,偶有新片上映,可以用万人空巷,一票难求,场场爆满来形容。为一张小小的电影票,人们挤破了头,甚至吵架、打架的事,时有发生。

  放电影时,电影院门口,往往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鼎沸喧嚣。放映厅的音响,响彻大马路与周边地区。抢不到票的人,只能在大门口或售票窗附近,耐着性子排队等候,期盼可以幸运的碰见一张,别人意外退掉的票。还有很多人,或蹲、或站,或靠墙,或在大门口前的小广场上逗留徘徊,听着从电影院里传出来的音乐、对话和配音,想象着电影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画面,以解解馋,过过瘾。

  我小时候看过的电影,现在能记起的,大概只有《少林寺》与《高山下的花环》这两部了。电影院离外婆家很近,我常跑去那里,看张贴出来的海报。有一回,电影院又在热播一部极其卖座的影片,影片名字已经忘了。诱人的海报,以及看过电影的人,对我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描述,令我心动不已。恰巧,外婆不知从哪里,得来了一张电影票。我缠着外婆,非要跟着去看。外婆被我逼的,只能带上我。

  但是,到了电影院门口,查票的人,说我身高超了,必须补一张儿童票,才能放我进去。外婆就和验票的人,据理力争,因为我的身高才刚刚到补票的线,属可补可不补的,外婆完全可以抱着我,不必占据额外的座位,而且,那时电影票早就卖光了,上哪里去补票啊?

  但是,查票验票的叔叔、阿姨就是不同意。电影早已经开始放映了,听着里面放映传出的音响,我急得大哭起来。但这招根本不管用,验票的叔叔阿姨铁石心肠,坚决他们的秉公执法。

  无奈之下,外婆有些生气,她一面帮我擦去眼角的眼泪,一面拉着我的手说,“要不,我们都不看了,我们回家吧!”

  “不要嘛,我想看!”禁不住里面的诱惑,我边撒娇,边拉住外婆的手,不让走。

  外婆没办法,只好对我说,“要不然,你自己进去看,怎么样?”

  “嗯!”我点了点头。

  外婆把票塞进我手里,送我过检票口,看着我进了放映厅。

  我一个人摸索着,找到座位坐下。可是没有外婆的陪伴,我的心里空荡荡的。雷鸣般的音效,震得我耳朵“嗡嗡“直响。隐隐的惶恐,不断的在我心里,不自觉的滋长,我为自己能够看上电影,而把为我辛苦操劳、好不容易拿到电影票的外婆,独自一人撇在电影院外头,而不安起来。我为自己的自私,感到羞愧与后悔,凭什么,看电影的那个人就是我,而不是外婆呢?本来这张电影票,就是属于外婆一个人的嘛,外婆因为慈怜我,才带我来电影院的。现在可好,变成我自己一个人,独自坐在电影院里观看、享受。我越想,心里越觉得难为情。

  我再也无心看电影了,我立即起身离开座位,从电影院里跑出来,一路小跑的跑回家。

  一到家,见到外婆,我立刻扑到外婆怀里,“我不看电影了,我要和外婆在一起!“

  外婆感到很奇怪,“电影不好看吗?“她问我。

  “不是的,外婆不去看电影,我也不去,我要和外婆在一起。”

  外婆感动得,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一面摇晃,一面爱抚的说,“清宝长大了!懂事了!”

  外婆非常珍惜与她的父母及姊妹兄弟间的感情。外婆的娘家很庞大。包括她,共有五个姊妹,和四个兄弟。不管是平阳城里的姐妹兄弟,还是在外地工作的,只要他们来看望外婆,外婆都会热情的招待他们。对在外地工作的,外婆也特别的牵挂,常常寄些他们喜欢吃的点心给他们。而他们每次回来,探望好宋埠的阿太、阿太公后,紧接着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平阳城里看望外婆,并给外婆带来一大堆的礼物。

  我从舅公和姨婆那里,听到与外婆有关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二舅公收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后,知道南京那里冷,外婆特意,把她自己唯一的一条羊毛衣拆开,并添了些新羊毛线,为二舅公连夜编织一件羊毛衣。二舅公把这件珍贵的礼物一直保留着,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它,想念着外婆对他的特别关心与爱护。

  第二件,是外婆嫁给外公后,宋埠的阿太和阿太公在经济上,还有些拮据,外婆就经常拿钱、拿物接济她们。有一次,外地的姨婆,也就是外婆的妹妹回家。姨婆看见外婆拿了一条很大的黄瓜鱼,准备送去宋埠,给那里的阿太和阿太公。那时候,别说吃黄瓜鱼,这种珍稀营养的鱼类,有时候连肚子都吃不饱,要挨饿呢。

  姨婆就劝外婆,还是把黄瓜鱼留着,给外婆的几个孩子,因为那时几个舅舅年纪尚小,都在长身体。外婆却回答,“小孩子以后有的是机会,吃好吃的,可是父母亲却越来越老,她们能吃的机会,是一天比一天少,还是先给父母吃要紧。”

  这就是外婆,一个即善良慈爱又孝悌忠义的人。

  外婆还是一位信仰虔诚的佛教徒。

  小时候,平阳县城里,信佛拜佛的氛围非常浓厚,与亲朋好友一样,外婆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离外婆家不远,有一座观音寺,每逢重要佛教节日、庆典或活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外婆都会想尽办法,暂时放下手里的事情,呼朋唤友一起到寺院帮忙。每天晚饭后,外婆也常抽空,去观音寺念经礼佛。

  观音寺不大,由一间殿宇和围墙围着的天井组成。它的大殿,是用红砖砌起的三进式殿宇,深蓝色琉璃屋脊,两旁是翘起的长长的飞檐。屋脊与飞檐点缀着彩色神话人物与异兽。平常正门不开,要从两的门,进入大殿。一进门,是距门很近的一整片木头墙。绕过木头墙,便可以看清楚大殿里的情况。

  紧靠厚实木墙的,是三尊结跏趺坐,于莲花台的佛与菩萨,双眼微睁,庄严慈悲,金光灿灿,面朝大厅。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佛与菩萨前,是一张长形的深红色案几,上面整齐的摆放着各种供品。长形案几前,是一尊温润如玉的白瓷观音,亦呈跏趺坐于莲台。它眼帘低垂,温和慈祥,身上衣饰线条,柔美、细长、飘逸,繁复多变。洁白的釉色,在夜晚朦胧的光线下,透出象牙般柔和的光晕,不仔细辨认,很难察觉,散发出的淡黄色光辉,显示这尊白瓷观音已很有年头了,这是这座寺庙,被取名为观音寺,最主要的原因。这尊白瓷观音,来自于福建德化,是清代匠人,仿明代瓷圣何朝宗的作品。菩萨两侧,还各有一个神龛,分别供奉着福德正神(即大家经常看到的土地神)和注生娘娘。它们的体积小些,但色彩斑斓、鲜艳华丽、生动传神。

  观音菩萨前有一长形宽案几,两旁分别放有木鱼和大鼓。案几前有三片蒲团,是主持和执事用的。蒲团前有五排长条形坐垫,是供信徒跪拜时用的。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佛与菩萨的摆放方位,与其他地方不同?通常,您进入寺院殿堂后,就会看见,佛或菩萨在前方,正面朝着您,或微笑、或微睁着眼、或进入禅寂。而在这里,进入殿宇后,您需往前走几步,再转过头来,才能看见佛与菩萨的正面。其实,这里寓意了一句偈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建造这所寺院的僧人,煞费苦心想给人们传达的规劝。

  再往前走,出了大殿,是天井,天井中央有一口古井,被铁网和大锁锁住,以防有人不慎坠入。需要取水时,大锁和铁网会打开。小时候,家里的自来水管常常会停水,很多人会到这里来排队打水。这口井出的水,甘冽清凉,阿太很喜欢用它来沏茶。据说这口井,是在建寺院时,师傅打的。

  天井靠围墙的两个角,分别植一棵菩提树,是建寺的师傅种下的,有两百多年的树龄了。菩提树枝繁叶茂、娑婆袅娜、旖旎万千。两棵菩提树的正中间,是一盆体积巨大的榕树盆景,硕大的树冠、虬曲的枝干,给小院增添几分景致。菩提树与榕树盆景之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摆放着盆栽的花木,有茶花、天竺、三角梅、仙人掌、迎春花、杜鹃、菊花、梅花、绣球花、马蹄莲、一品红、龙吐珠、红掌、牡丹等等。一年四季、花期不断,任何时候您来这里,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我跟着外婆,早早来到寺院。诵经的和尚还没到,外婆和陆续来的熟人聊会天。天色逐渐变暗,外婆会与其他几个阿姨、婆婆,先将供桌上的油灯点亮。和尚到后,先整理身上袈裟,然后各就各位,一人敲木鱼,一人捶大鼓。很快,喧闹的人群瞬间变安静,那一刻有无限的庄严与神圣,令人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站在外婆身旁,我心里油然腾起,一股莫名的敬畏。

  中间的法师,拿起方桌上的铃铛,用力甩了甩,另一只手翻开经文,念唱起来。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经文,大家在师傅的带领下,跟着唱诵、跪拜。

  刚开始的好奇心消退后,我变得不耐烦起来。趁大家都在念经诵佛,我和来这里的其他孩子,一起跑进天井里玩。主要是玩各自带来的玩具,比如滚铁环、翻花绳、沙包、或是另一种代替沙包,用石头打磨成,有棱有角的石子。淘气的孩子会带来一些危险、刺激的玩具,像自制的飞镖、弹弓、竹管枪、竹管炮,或火枪。这种火枪,是用拆下的自行车链条、粗铁线、橡皮筋以及打气筒上的气嘴,制作成的。它用未燃烧过的火柴杆作子弹,威力足够大时,射出的火柴杆,可以穿透好几层油纸呢。

  孩子多的时候,会玩捉迷藏、两国抢人,踢石子的游戏。

  有时,孩子的喧闹声太大,正在诵经的大人,会不时回过头,小声呵斥自家的孩子,想办法让他们安静下来。我的记忆里,外婆从没呵斥过我,只是回过头,看看我,知道我也在看她,她就朝我摇摇头,我就会自觉的安静下来。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