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何处是》正文 第十三回 见只因绵绵相思 别只为浓浓乡愁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大舅和二舅完婚后,刚开始,外婆家还是由阿太在当家的。大概一年半以后,考虑到阿太的年纪,以及家里人口增多,事务更繁忙,同时人手也更富余充足,所以,在外公和大家的劝说下,家里的事务,逐渐移交给了外婆,直到最后,完全由外婆来接管。
在这个过渡阶段,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阿太因偏爱大孙子,即大舅舅,的缘故,所以很多属于阿太的事情,她都喜欢找大舅妈来帮忙,比如买菜、做饭。这多少也跟大舅妈的性格,有些关系。因为,大舅妈的话不多,但默默的做事情,她的这种性格,比较符合阿太的心意。而与外婆有关的事情,比如采购日常用品、打扫家庭卫生,外婆则喜欢找二舅妈来帮忙,这或许是由于,二舅妈泼辣干练、善于说话,在一些问题上,能够给外婆,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有关。
在外人看来,外婆和二舅妈,两个人好得,仿佛是一对,形影不离忘年的好姐妹。出门的时候,她们俩人手挽着手,有说有笑的,一起去逛商场。进门的时候,两人要么手挽着手,要么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前后脚的。不管是以哪一种方式进的家门,她们俩的脸上,总是溢满了笑容,紧接着二舅妈又跟着外婆,来到了祖屋,在一片欢声笑语里,又聊了好一会后,二舅妈这才离开祖屋,回自己的房间去。
外婆和二舅妈之间,不知讲了多少的知心话。她们这种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婆媳关系,一直保持了很久,直到几年以后,二舅妈为了和长期分居的二舅呆在一起,把工作调动到,与二舅工作地点相同的小镇上,这对形同姐妹的婆媳,才因距离而分开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外婆对二舅妈的喜爱。
有一次,阿太和大舅妈正在灶台准备做饭。外婆刚好下班,也跑过来帮忙,她掀开锅盖一看,“阿姆,您这几天晚上,做的米饭,水都加少了。煮出来的米饭硬了些,您那牙齿哪里受得了啊!以后,煮米饭的时候,您还是多加点水吧,不能再吃那么硬的米饭了。”外婆邹起了眉头。
“没关系的,福媳(注:外公叫阿福,所以阿太这样称呼外婆)。你们年轻人,都喜欢吃硬一点的米饭,嚼起来香。我老人家,牙齿差点没关系,我有的是时间,每次可以吃小口点,嚼的时候,嚼慢一些,多嚼几次就好了,你不用担心我的牙齿。”阿太微笑的说。
“那哪行啊,万一您把牙齿磨坏了,再生个病,那还有谁,来给我们大家煮饭吃啊?我们可不能,这么轻易的便宜您,我们可都希望您,长命百岁的,天天给我们煮饭吃。”外婆笑着说,赶紧往锅里添了一些水,“梦云,以后你要帮忙监督,阿嬷加到锅里的水,不能再让阿嬷,吃那么硬的米饭了。“外婆又对在一旁帮忙的大舅妈说。
“好的,阿姆。我以后会认真看的。我之前真糊涂,竟然没注意到,阿嬷不能吃那么硬的米饭。“大舅妈有些抱歉的回答着。
“福媳,这可不行啊。你们年轻人,吃完晚饭后,还要干很多事情呢,晚上,又会弄得很晚,才上床睡觉。这米饭里,要是水掺多了,很快就会饿肚子的,到时候饿着肚子,也不好睡觉啊!“
这时,二舅妈也下班回来了,听了大家的谈话,她赶紧跑到阿太这里,挤眉弄眼,表情搞怪,音调滑稽的对阿太说,“阿嬷,阿姆这是在帮您省钱呀!这往后啊,水多放一点,米就可以少下一些,这一下子,不就可以省出好多、好多的钱了?我们很快,就会有大彩电看电视了。阿嬷,您就按阿姆说的话,去做好了。“二舅妈一边说,还一边用双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很大的圆圈,那意思是说,会有那么多的钱给省了下来。
大家听了,都想笑。
“这哪是给我省钱呀,我分明是要亏得更多哩!”阿太叫了起来,“你们吃进肚子里的,水多,米少,肚子就饿得更快了,那还不得,拼命的多吃,比原来多得多的米饭和米?那我买米的钱,反而要花得更多了!”
阿太的这一番解释,听得大家,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又有一次,吃完了晚饭,阿太、外婆和两个舅妈都在灶台附近,忙着刷锅洗碗、打扫卫生。
“福媳,你这次买的竹刷不好用啊,锅都没刷几次,就坏成这个样子了。“阿太举起一把已经磨损得很厉害的竹刷,在外婆面前晃了晃。
外婆连忙把竹刷,接到手里来看。二舅妈也凑了过去,仔细瞧起来,还没等外婆开口,二舅妈就用她那清亮高亢的嗓音说,“这个竹刷啊,是上一次,我和阿姆一起去挑选的,可是跑了好多家,最后才选中的咧,算是质量比较好的了。想不到,这么快就用坏了,要不下一次,换成别款的。“
二舅妈又装出很认真的样子,检查起这把用坏的竹刷,“哎呀,不对,”二舅妈忽然叫起来,“这把竹刷的确是好质量的。我看啊,不是竹刷的问题。”她又把阿太的手掌翻过来,看了又看,“阿嬷,是您的手掌有问题。”
阿太一头雾水,“我的手掌能有什么问题?”
“您看啊,您这里的老茧又变厚变宽了,这分明就是您的力气变大了耶!阿嬷,我看,您又变年轻了,您这手里的力气,也跟着大了起来!“
阿太有些苦笑,“你就别再笑话,我这个老太婆了。”
二舅妈又开始很认真的,细细的查看起阿太的头发,“阿嬷,您别动,让我看一看。“她一边说,一边轻轻的捏起,阿太头上,用黑色网状发套,固定住的一撮头发,装出一副很惊奇的样子来,”阿嬷,您真的变年轻了耶,您这里,原来可是有,很多的白头发咧。您看,现在有好多白头发,都变黑了!阿姆,您也来看看!真的,真的!太神奇了!“二舅妈赶忙招呼外婆来看。
外婆和大舅妈,也都凑了过来。大舅妈最先笑起来,“阿嬷,真的咧,这里好几根头发,全都变黑了!“
外婆也跟着轻轻笑起来,“还真是的,变黑了!“
阿太摸着自己的头发,满脸的狐疑,“你们婆媳三个,就会窜通一气,来戏弄我这个老太婆。我才不信哩。“说完,阿太边摸着自己的头发,边回到了她的房间。
二舅妈急忙跟着过去,“阿嬷,我没骗您。您要是不信,我们一起去照照镜子,看一看。我把阿姆和梦云也叫进来,我们大家一起看!我要是骗您了,随便您怎么办都可以!”二舅妈振振有词的说着。
不一会儿,外婆和大舅妈也进了阿太房间,三个人,在阿太的房间里,把阿太哄得笑个不停。
这就是外婆家,两个舅妈过门后,经常会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我的童年,常常会有未曾谋面,或记忆里已模糊得快没印象的亲人,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给我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记得有一天,临近傍晚,我正在家门口的大街上玩耍。突然我的视线里,闪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微笑的看着我,用很和缓、极慈爱的口吻对我说,“孩子,原来你在这里啊。来,我带你去买糖果。”
说完,她便拉起我的小手,带我来到最近的一家国营食杂店,这也是平阳城里最热闹的大街上,最大的一家食杂店。玻璃柜台、和营业员背后的货架里,摆满了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各种食品,而糖果无疑是最吸引我的。
我小时候,几乎没听说过人贩子,所以,对忽然出现的陌生人,大人们不像现在,反复的教育孩子,必须远离陌生人,避免与他们说话和接触。那时,我什么问题也没问,什么防范也没备,只是很奇怪,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奶奶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为什么要买糖果给我呢?我默默的跟着她,来到了明亮的玻璃柜台前,老奶奶指着柜台里花花绿绿,令人垂涎的糖果,问我,“孩子,你喜欢哪种糖果呢?”
我一点也不客气,居然问也不问、想都不想,很快就点了好几样,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不带外包装、色彩艳丽的软糖,还有一样是酸酸甜甜的咖啡色乌梅糖,其余的已不记得了。
售货员把糖果称好,把所有的糖果,装进一个纸袋子里。我开心的拿起这一大纸袋的糖果,跟着老奶奶往店门外走去。
整个过程,老奶奶动作轻缓,举止稳健,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最主要的,我不时的偷偷瞥眼观察她,她总是满脸慈容,饱含微笑,白皙的脸庞上几道浅浅的皱纹,更加显得亲切可亲。
老奶奶把我送到,通往外婆家的那条小巷子入口,便不再送我了。临分别的时候,老奶奶慈怜的对我说,“孩子,你一定要乖乖的,听大人们的话,好吗?”我一边吮吸着老奶奶给我买的糖,一边看着老奶奶不住的点头。老奶奶这才放心的离开我,向前走了一会,快要到拐弯的地方,她又转过身来,与我隔着一段距离,望着我,向我摇手告别。我也举起了小手,向她挥手,我们就这样相互对望着,互相挥手道别。望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有些蹒跚的步履,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才转身回到外婆家。
后来也不知道是我问了谁,还是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就是在我刚出生后不久,便抱过我的奶奶。记忆中,她来外婆家看过我几次,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她给我买糖果的相遇。
之前,在介绍与我有关的小时候的故事,以及外婆家房子的时候,不是有交代过,在石头房的右侧有一道石头门,小时候我因在哪里,顽皮的张望邻居家,而领受了一顿有些冤枉的教训。同时说了,从这个邻居家,再往前走点,有一家与我有关的重要亲戚。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
这个重要的亲戚,便是我奶奶与她的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大女儿,即我的大姑姑,她便嫁在哪里,在一栋有着三层楼高的石头房子里。
大概是在我五岁这样的年纪吧,有一天,我正独自一人,在祖屋门前的石台阶上玩。忽然闯进来一大帮的孩子,大概是阿太放她们进来的吧。在这帮孩子前面领头的,是一个高而瘦的女孩,应该有八、九岁的样子。只见她,指挥着两个稍大一点的男孩,让他们用双手搭接成“8”字形,然后让我把脚伸进这“8“字形的孔里,把我抬了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前呼后拥的把我”请“出了外婆家,我像国王一样,经由石头房右侧的石门,被抬到了,离外婆家有二、三十米远的一栋三层楼高的石头房里,即我姑姑的家,而这个充当指挥的小女孩,便是姑姑两个女儿中年纪较大的,即我的表姐。
在那栋房子里,这帮孩子在表姐的指挥下,向我叩首,给我做各种各样的装扮,还给我送来好吃的糕点,我像一个国王,在表姐的控制和指挥下,享受着这帮,不知是谁的孩子们的欢呼、礼拜。
开始还有些恐惧,后来慢慢的,恐惧消失了,我变得好奇起来,我便问指挥的那个小女孩,即我的表姐,我说,“你是谁啊?我怎么不认识你?”
“我是你的表姐啊,这里是我的家,也是我妈妈的家,我妈妈就是你的姑姑!”小女孩口齿伶俐,大声的回答着我的问题。
“姑姑是谁,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呀?”我感觉很新鲜、很特别,‘姑姑’两个字既像是个名字,又像是个称谓。
“姑姑,就是你爸爸的姐姐。我是你姑姑的女儿,年纪又比你大,所以你得叫我表姐。”小姑娘理直气壮的说。
我对爸爸和姐姐这样的概念,本来就很模糊。只知道,我是爸爸的儿子,爸爸是长辈,他生的儿子得管他叫做爸爸。至于谁是我的爸爸,我一点也不知道,只有看见他给我买的玩具时,我才会意识到,我还有一个没见过面的爸爸,或者见过面,但已想不起来,是长什么样子的。
而姐姐这个概念,我知道她是比我大一点的女孩子,但在我的童年里,我所认识的,比我大的姐姐,实在是屈指可数。而爸爸的姐姐,我就有点搞不明白了,那又是个怎么样的概念。
“这里,是你姑姑的家,也就是你的家,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住在这里。”小女孩用她的童言童语说着,给我的心窝里,送来阵阵的暖意。原来我在外婆家的外面,还可以有这么一个,看起来很陌生的家。
这段经历很奇妙,常常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我从未和这么多的孩子一起玩过,除了后来上了幼儿园(我的幼儿园是从中班开始上的,我那个年代,大家对学前教育还不是很重视),但也仅限在幼儿园里,出了幼儿园,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孩子。
这位在刹那间,突然出现的表姐,仿佛从天而降,像一位小小的花木兰,给我带来这么多有趣的称谓,并给我国王一般的礼遇,仿佛一个童话,时常令我神往不已,渴望再来一次那样的游戏。但石头房边上的那道石门,对我来说,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心里障碍,我还是害怕从它那里穿过,即使路过,我也是快速的从那个邻居家门口冲过去。
小时候,我常去的另一个地方,或者叫做出远门,便是离平阳城十多公里,一个叫做宋埠的小镇,它是外婆的娘家,那里住着她的父母,他们在哪里经营着一家,中等大小的杂货铺。外婆的父母,我也得称他们为阿太公和阿太,但为了与平阳的阿太区别,我把他们称作宋埠阿太公和宋埠阿太。
童年的时候,外婆经常去探望他们,几乎每次去都会带上我。
我也非常喜欢去那里。因为他们的杂货铺里,有各式各样的我喜欢的玩具。而且宋埠的阿太与阿太公,非常的和蔼可亲,他们允许我,任意的挑选,店铺里摆出来的、和没有摆出来的玩具。我可以换着玩,即使那些玩具被我玩坏了,他们也从不会责怪我。杂货铺里,还有我百玩不厌的鞭炮、烟花,也是随我拿,爱拿多少,拿多少,只要不在他们不允许的地方放,只要是规规矩矩的,按他们的要求去玩,他们就都不管我,由我随心所欲。
记得有一回,我把店里,用来隔离店铺与后方生活区的一大块帘布,给整个的扯了下来,把我吓得够呛。宋埠阿太公和阿太,他们两个人,却根本不当一回事,他们轻描淡写的,笑呵呵的说,“不要紧、不要紧。”阿太公一边说,一边去拿爬梯。阿太公的脚有点跛,但他的表情,从来是笑呵呵的,好像那点跛,对他没有一点的影响。他虽然费劲,但笑眯眯的爬上了爬梯,细心的重新穿上铁线、钉好钉子,把它挂好。
外婆还想再责备我几句,但是宋埠阿太公立刻把她止住了,“阿珍(阿珍是外婆在娘家时的小名),没关系的。小孩子都会有点调皮的,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都不要轻易责罚他们。多给他们点自由,远比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他们要好。”
有时候,我很贪心,一下子拿了很多鞭炮与烟花,在店门口的大街上放,被外婆看见了,外婆赶紧跑来制止,“怎么拿了这么多的烟花和鞭炮!快放回去一些。“外婆说着,眼神里含着责备。
“没关系的阿珍,小孩子喜欢放,就让他痛痛快快的玩一回好了,你不要管那么严!”阿太赶紧走出来,要把站在店门口的外婆,拉回店里。
“阿姆,不行的。他要是玩起鞭炮,准没完没了,万一把手再炸伤了,或闯出什么祸来,就不好了。那下一次,我可不敢再带他来了。“外婆一边说,一边把我拉回店里,让我自己把多余的鞭炮和烟花,放回原来的地方。
我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里,全塞满了鞭炮与烟花,只要能装,能塞进的位置,我都不放过。我不情愿的,费劲的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掏了出来。
“好了,好了,这些都可以拿去玩,不用再放回去了。”阿太笑眯眯的拉住我的手,拍了怕我的小屁股,“去外面玩吧。但要注意安全啊,点的时候,得放在地板上,可不能用手抓着玩。”
外婆小时候的生活,应该是比较艰辛的,因为这样一间杂货铺,要养活她的父母、五个姊妹、四个兄弟,共十一口人,确实比较吃力。但乐观、坚强的宋埠阿太和阿太公,却培养出了正直孝贤、优秀出色的外婆、姨婆和舅公,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那个时代的社会栋梁。
我去宋埠的时候,宋埠阿太的生活应该已经大大改善了,变宽裕很多,因为外婆和她的兄弟姐妹,都相继成家,并在各自的事业里,崭露头角,有所建树。有的成了单位的领导,有的成了学术的领头羊,有的成了部队的骨干,有的成了政府的要员,有的成了教书育人的优秀园丁,有的成了生意场上的猛将尽管如此,外婆依然是阿太和阿太公最贴心的女儿,她总会定期的前去探望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平阳城里,除了哑巴姨婆外,还有外婆的一个妹妹,她是小学里的特级教师;一个姐姐,她家很大,有一栋两层楼的木房子,以及紧挨着这栋木头房,新盖的两层楼石头房。石头房的一楼是店铺,租给别人。小时候我常去她家玩,但是姨婆的丈夫,可能是应酬多的缘故,见到他的时候,常常是满脸通红,一副醉熏熏的样子;最后一个,就是外婆最小的弟弟,他在平阳城里,经营着一间店铺,并开了个小作坊,雇几个人干活,这些是后话,我在以后也会提到。
因此,宋埠阿太也常来平阳城。每次来,她基本只到两个地方,一个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那里,住上一、两天。再就是,回宋埠前,顺路到外婆这里,看看她最贴心的女儿。
记忆里,每次宋埠阿太来外婆家,都没住下。她顶多呆一个上午,中间吃个午饭,下午就走了,有时候更仓促,简简单单和外婆聊几句,便离开了,甚至没等到外婆回来,她就交待我或平阳阿太,“我也没什么事,就是顺道过来看看,等你外婆(阿珍)回来了,你帮我,跟你外婆(她)说下,我回宋埠去了,这样就可以了。前两天,我们还在他弟弟那里,见过面呢。我就不等你外婆(阿珍)了,我得赶紧赶回宋埠去。”
如果她碰上了平阳阿太,通常她们俩会聊上一会,但说着说着,到最后总会拌点小嘴,然后有些不太愉快的散了。反正,我的感觉是那样的。她们俩聊天的情形,大概就像以下所记的样子。
“亲家,你来啦!“一般是平阳阿太先打招呼。
宋埠阿太会微笑的说,“嗯,好久不见了,亲家,我到阿珍的弟弟那里住了几天,顺路就过来看看你和阿珍,一会就回去。亲家,你近来身体可好?“
“身体还好,就是腿脚没以前有力了。不敢去太远的地方。你的身体还好?“
“我的还可以,自从上次见到你以后,还没生过病呢,腿脚也还可以。你看。“宋埠阿太会很开心的,低头看着自己,在原地转了下,给平阳阿太看。
“健康最好,都活这岁数了,子孙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也不求别的了,就图个身体健康,不给子孙添麻烦。亲家,你留下来住几天吧!”
“不了,我还得赶紧回宋埠去。已在她弟弟那里住了好几天了,该回宋埠去了。就老头子一人在那看店,我怕他忙不过来,得赶紧赶回去。”
“那就吃个中午饭再走吧,很简单的几样菜,我很快就做好了。“
“亲家,就不麻烦你了。你也太操劳了,我要是到了你这个年纪,我肯定不再做了。我要好好的,过点清闲日子,到处去走走看看,到每个孩子那里,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大家开开心心的,多好啊!“(平阳阿太要比宋埠阿太大一轮左右,所以宋埠阿太这样说。)
“我不能跟你比呀,我这一辈子,从小就操劳惯了,不是享福的命,要是哪一天突然歇下来了,还真不太习惯。”
“我过去也劝过你,不要再当子孙的奴才了。子孙都已这么大了,该让他们独立的,就让他们独立,不要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想,替他们做得好好的,他们反成了清闲的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得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能懂得长辈创业的不易,才会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也才会感激你,才会体会你的好。“
“亲家,我们的观念真的很不一样啊!他们外面的事情,我管不了,也不懂,就让他们自己去管,自己去处理。这家里面的事情,反正我是做惯了,能多做一天就多做一天,让他们省省心,好好在事业上去发展。“
“我们的观念确实差别很大啊。你凡事都节俭、都自己苦自己。连死掉的鸡,也舍不得丢,那可是得了瘟病的鸡啊,怎么能再拿来吃呀。而我喜欢吃点咸菜、萝卜干什么的,你又说吃那不好。哎呀,我们俩老是合不到一块呀!”
“鸡死掉了,又有什么关系?我多加点姜、葱、蒜,热锅里多放点油,煸炒的时候,煸炒久一点,这样做出来的炒鸡,又香又好吃,哪里还会有什么病菌和瘟疫?早就被那高温的热油给炒没了。福媳和你一样,好好新鲜的蔬菜不吃,非得放那么多的盐去腌制,中间还得来回的倒腾好几回,又花功夫,又浪费盐,吃了才不好呢。”
她们俩个人,大概就是这样,见面的时候,客客气气的,但说着说着,到最后就分了岔,谁也不愿再搭理谁了。但即便说话时,有再大的分歧,她们也没红过脸,大声的激烈争辩,毕竟那个时候,她们最多也就一个月见一次面。
平阳阿太会极力的,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等宋埠阿太不在眼前了,她就会坐到餐厅前的太师椅上,生一会小气,“哼,就知道贪图享乐,就知道讲究吃、讲究穿,真是难伺候的婆娘。”
宋埠阿太倒是脾气温和,她会安静的在祖屋里等外婆。或者临离开的时候,她悄悄的拉住我,躲在一旁,然后小小声的跟我咬起耳朵来,“你平阳阿太有时候严厉了点,你要是不喜欢,就到宋埠来找我,我给你做好吃的,买好玩的。”有时候,宋埠阿太还会跟我讲点,我妈妈小时候的故事,“你妈妈小的时候,你外婆还有我们,都喜欢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个小公主一样。我们给她梳两条长长的辫子,头上戴一朵大大的好看的红花,身上穿一条漂亮的公主裙,腿上套一双白色的长袜,不管走到哪里,谁见了,都喜欢。比起你来,你妈妈小的时候,可乖巧可聪明了,也更懂事,更有礼貌,小嘴儿可甜了,很会说话讨人喜欢。她笑起来的时候,脸上会立刻露出,两个小小的、甜甜的酒窝,可好看了。我们从来都舍不得打她,但你平阳阿太就严厉了点,常常为一些小事情,动不动就教训她。好几次,都被我撞上了呢。我见了很生气,都会来藏你的妈妈,每次都为这种事情,跟你的平阳阿太吵架。”宋埠阿太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的停了好一会,“唉,不知道你妈妈现在怎么样了,你长大以后,可不能欺负她,要好好的孝敬她。阿太的话,你有没有记住?”我不知所以然,连妈妈长啥样子,都不是很清楚呢,只有外婆房间里的那几张相片,偶尔看看,才知道,那相片里的人,就是我的妈妈。不过,我还是不住的点头说,“嗯!嗯!”
至于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在我的童年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少,太浅,太有限了。在我记忆里,他们全都是单独一个人出现的,从来没有一次,是一起并排的站在我的眼前。
爸爸留给我最深的一次印象,就是那一回,他给我带来了一个木制的鸭子玩具和一件天蓝色的后背绣着一只白色鸭子的大衣。
那个木制的鸭子玩具,身上的颜色,非常的鲜艳好看。它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橙色的头,它带着修长的脖子,可以前后活动。头部前方扁扁的鸭喙,是红色的,它的眼睛用黑线勾勒出来,像真的一样。第二部分,是鸭子的身体,它也是橙色的。鸭子的身上是一对可以上下活动的翅膀,主要颜色是红色,但还用其他色彩勾勒出漂亮的羽毛,这一对翅膀是它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就是它身体底下,左右两侧,各两个红色的轮子,这是鸭子的脚。这第五部分,就是鸭子身体前端拴着的,浅黄色的塑料长绳。当我拉住绳子,牵着木头鸭子往前走的时候,鸭子的两个翅膀,就会有节奏的扇动起来,而头会配合着前后摇晃,同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我太喜欢这个木制的鸭子了,常常牵着它到处走动,祖屋里,石头房,邻居家,甚至大街上,我为后面,能跟着这么一只漂亮、可爱,还会叫的玩具鸭子而高兴,而得意。我也清清楚楚的记得,它是这么坏掉的。
这只鸭子跟着我,少说也有三年的时间吧。最后一回,我带着他去邻居家玩。有一个调皮的叔叔,大概是被我、或是鸭子可爱的样子,所感染了吧,在我经过他的时候,他根本没与我商量,就猛的,提起了我身后,那根红色塑料长绳,把我的木头鸭子,一下子就从地上,给拎了起来,他大概是想研究下,为什么这只鸭子,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而且头还会有节奏的点着。他把头,凑在鸭子底下,看了好一会,等他把鸭子放回地上,我再次拉着这只木头鸭子,往前走的时候,这只鸭子的翅膀和头,就再也动不了了,再也不会叫了。我伤心得大哭起来,眼泪哗、哗、哗的直流。
“赔我的鸭子,赔我的鸭子!”我啜泣、哽咽、大声的对那个叔叔嚷叫。
那个叔叔有些慌,但很快还是镇定了下来。后来的情形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我垂头丧气、异常难过的,捧着这个被弄坏的玩具,回到了外婆家。最心爱的玩具就这样坏了。
对这个坏了的鸭子玩具,我也非常的珍惜,一直把它留着,舍不得丢弃,想它的时候,便会把它拿出来看看,简直到了敝帚自珍的地步。
爸爸给我带来的,那件天蓝色的大衣,也是我最喜欢的衣服。记得,每当我穿起这件大衣,在客厅里来回的走动,总有大人问我,“清宝,鸭子在哪里呀?”我就会回过头,用手指,指了指背后,那只绣着的白色鸭子。
小时候,我只吃过,早已做成了汤的鸭子,而阿太圈养的小动物里,也只有一只公鸡和几只母鸡而已。真实的鸭子,还真没见过。这只栩栩如生的木制鸭子,还有这件天蓝色大衣背后漂亮的白色鸭子,令我格外的喜欢。
当一年级,捧着课本,读着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看着课本里的插图,我便会想到,爸爸送给我的,那个木头鸭子玩具,以及天蓝色大衣后,绣着的那一只鸭子。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见到爸爸时的情景。那天,应该是晚饭的时间,大家正聚集在石头房的餐厅里。忽然,大家都站了起来,并大声的喧哗,有人对我说,“清宝,快看,谁来了?“
”是你的爸爸来看你了!还不快叫爸爸?”
我一看,在我面前,站着一个人,他精神抖擞,腰背笔挺,身穿一套干净整洁的深蓝色中山装。他满脸笑容,一副方形的咖啡色宽边大眼镜,戴在消瘦白皙的脸上,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看。我想,我大概是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怯生生的叫了他几次爸爸。
爸爸用他那孔武有力的双手,把我揽在身旁。我努力挣扎着,摆脱了他,躲到了外婆的身后。大人们都在笑话我的害羞。
爸爸很快把他带来的礼物,拿了出来。我对爸爸和他的礼物,充满着欢喜与好奇。但我对他,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我来说,他是那么的陌生与遥远。那一次,爸爸呆的时间应该也很短吧,可能也就一、两天,我们才刚刚熟悉起来,他又很快的离开了外婆家。在他走后的好几天里,我在心里,还悄悄的惦念着他呢。他去了哪里?他还会不会再来看我?他下次来的时候,是不是,又会给我带来,各种各样新奇的礼物?但那样的想法,很快就消失了,我对父亲的印象,又变得模糊起来,直至渐渐的淡忘。
至于我的妈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妈妈独自一人,回到了外婆家。那时,两个舅舅刚刚结完婚不久,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全都聚在餐厅里包饺子。我也踊跃的,要来帮忙。大家就给我安排了一个擀面皮的活。
忽然,二舅妈像是发现了什么,她对妈妈说,“大姐,我看,你不大爱打扮自己,身上这些衣服都这么旧了,还穿着。不如明天,我们大家一起凑点钱,给你买几身新衣服吧?也算是我们,给你表示的一点心意。你看怎么样?”
我也悄悄的仔细观察,妈妈身上穿的衣服。妈妈上身穿一件,白底缀着红色实心大圆圈的花领子衬衫,似乎有一点泛黄。妈妈的腿上,则穿着的一条深黑色的直筒长裤。
“哎呀,不用啦。这身衣服,虽然不是最新的,但也没穿多久。再说,我已穿习惯了,很喜欢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快,她立刻态度冰冷的,坚定回绝了。
“这怎么行呢?好不容易才回一趟家,好歹也得让我们,给你买身好看、漂亮的新衣服嘛,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甄家大小姐的身份和气派呀!”二舅妈继续笑盈盈的说。
突然,妈妈的眼角里,流出了几滴泪水,她什么话也没说,边擦着眼角的泪花,边飞快的大步离开餐桌,直奔二楼,三舅的房间,这间为迎接她此次回家,外婆特意临时布置的房间。妈妈一下子扑倒在床上,难过的轻轻哭泣起来。
外婆赶忙放下手里,正在包着的饺子,对大家说,“大家都不要再讲了,这几年,如玉都是一个人,独自呆在乐清农场的,孤苦伶仃,怪可怜的。我们这里,也都一直照顾不上她。她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大家就别再多讲话了。她想要怎样做,就随她的意吧!”
外婆轻轻的叹息着,走上楼去安抚妈妈。
外婆上楼,有好一会了。二舅妈和大舅妈还在那里,继续边包着饺子,边聊着天。二舅妈一脸的惊讶,小声的问大舅妈,“今天,我没讲错话吧?”然后,她又对我说,“哎呀,清宝,你妈妈今天怎么会这样子呀?我只是想帮她打扮打扮,让她看起来更漂亮点嘛!”
“我上去看看。”我一脸懵懂,放下手中的擀面杖,又拍了拍手上粘着的面粉。
我来到二楼三舅的房间,门半掩着。我推开门,只见外婆坐在床尾,用手掌轻轻的拍打着妈妈的小腿,外婆的声音也是轻轻的,“人家也是一片好心,想买件好看的衣服送给你,你怎么这样子啊?弄得大家多难堪?”
“哎呀,不要啦!”妈妈的眼圈、鼻尖都是红红的,说话的声音还带着浓浓的鼻音。
外婆半带责备的说,“你也真是的,回趟家不容易,也不穿身新一点的回来。让人家看见了,说一下也没什么关系嘛。她们送给你的,不要,那我送给你,你总该要吧?”
“哎呀,妈,您就别再说了。我不要,我又不是没衣服穿!您怎么跟她们一个样啊?”妈妈有些懊恼,把头埋进被子里,面向着墙壁躺着。
“呀,清宝来了,”外婆看见我站在门口,连忙用手招呼我,“清宝乖,快过来,叫你妈不要再哭了。”
我小心的挪着步子,来到了床前,在外婆的示意下,用我的两只小手,摇着妈妈的后背,“妈妈,妈妈,不要哭了。”我说。
可是妈妈并没有理我,还是用被子闷着头。
外婆轻声的叹息着,“唉,如玉,你看,清宝也长这么高了,你回来一趟不容易,不如明天,我们一起去拍张照片吧!”
妈妈这才把闷着的头,从被子里探了出来,并转过身,她的眼睛已经红透,鼻尖更是红得,像是被涂上了一层鲜红色的颜料,“嗯,妈。”妈妈用她那红通通的眼睛看着我,伸出手来抚摸我的头。
第二天,外婆、妈妈还有我,我们三个人,来到了离外婆家不远的一家照相馆,拍了几张相片,其中有一张是单独给我拍的。
外婆又连哄带骗,好说歹说的,拉扯着妈妈,把她带到距照相馆,又有一段距离的一家裁缝店里,为妈妈量做了几套新衣服。新衣服做好后,外婆也是悄悄的去取回来,偷偷塞进妈妈的包裹里。外婆悄悄给妈妈做衣服的事情,对谁都没再提起过。
这就是我童年记忆里,印象中的妈妈。
大舅、二舅结婚后两年,我也长大了,刚读完小学一年级。爸爸、妈妈也先后结束了在农场里的工作。爸爸最先被调入乐清县城里工作,随后妈妈也被调入到县城里,父母亲的居住与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爸爸妈妈觉得,是时候让我回到他们身边了,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的督促对我的教育。
在外婆家呆了将近8年的我,被爸爸妈妈接回了乐清。我记得,临离开的前一天里,外婆整天里,都是失魂落魄的,米饭煮焦了;水桶被绊倒了,水洒了一地;手上拿着碗,也不知怎么的,落到了地上,被摔碎了。我是由外婆从小一手带大的,除三舅外,即使是对妈妈和另两个舅舅,外婆都从没有那么的操心过。我感觉,她在那天里,精神忽然变得有些恍惚,好像突然之间,有一件钟爱的宝贝就要离她而去了。
外婆带着我,来到了照相馆,拍下最后两张,我在平阳城外婆家里的像片,一张是我与外婆的合影,另一张是我单独的。我想,这也应该算是,我童年里最后的两张,也是最珍贵的两张照片了。一路上,外婆的声音有些嘶哑、发涩,路上遇见熟人与她打招呼,她也有些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简单敷衍下,便带着我,匆匆忙忙的赶回家里。一路上我们都是沉默无语,没说一句话。我没有了以前,和外婆一起上街时的兴奋,不知是我理解了那时的处境,还是外婆的情绪感染了我,我的心里,也为即将离开外婆,而伤感难过,对未知的明天,充满了迷茫。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那从未相处相熟的父母,我还能像呆在外婆家一样,那么的自由和快乐吗?
我幸福美好的童年,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像远行的大雁,已不见了踪迹;像破土而出的小草,只能回忆泥土下的芬芳;像奔腾向前的溪流,还来不及向两岸的山峦道别,便汇入莽莽无际的大海里了。我在外婆家的幸福生活,就这样,消逝在浩瀚无垠的时光里,揉碎在波光粼粼的记忆里,融化在热血沸腾的魂魄里,对那段刻骨铭心、魂牵梦绕、难舍难忘的岁月,也许只能用诗,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流连与眷念:
少年无忧风和雨,
慈爱无私天与地。
磨出一面洁白玉,
送归千里明月兔。
–––––
对我的外婆,大概也只有诗,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敬意与感激:
《致外婆》
浪迹天涯的蒲公英,
无意间飘进你的手心,
你珍爱的捧护,慈怜的吹拂,
我轻盈快乐的展开翼翅…
–––––
带着你的慈吻,
怀着你的温柔,
飞过高山,飞过大海,
飞到梦想到达的地方…
–––––
黑夜困顿的旅人,
幸运里邂逅你的渡船,
你奋力的摇橹,无畏的划桨,
只为渡我,去那光明的彼岸…
–––––
不用感激,
不必回报,
踏上你的征途,
游历你的天涯去吧…
–––––
如果注定远方,
请让我再次回首张望…
如果还有归程,
下次让我,来摆渡你的渡船…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大舅和二舅完婚后,刚开始,外婆家还是由阿太在当家的。大概一年半以后,考虑到阿太的年纪,以及家里人口增多,事务更繁忙,同时人手也更富余充足,所以,在外公和大家的劝说下,家里的事务,逐渐移交给了外婆,直到最后,完全由外婆来接管。
在这个过渡阶段,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阿太因偏爱大孙子,即大舅舅,的缘故,所以很多属于阿太的事情,她都喜欢找大舅妈来帮忙,比如买菜、做饭。这多少也跟大舅妈的性格,有些关系。因为,大舅妈的话不多,但默默的做事情,她的这种性格,比较符合阿太的心意。而与外婆有关的事情,比如采购日常用品、打扫家庭卫生,外婆则喜欢找二舅妈来帮忙,这或许是由于,二舅妈泼辣干练、善于说话,在一些问题上,能够给外婆,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有关。
在外人看来,外婆和二舅妈,两个人好得,仿佛是一对,形影不离忘年的好姐妹。出门的时候,她们俩人手挽着手,有说有笑的,一起去逛商场。进门的时候,两人要么手挽着手,要么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前后脚的。不管是以哪一种方式进的家门,她们俩的脸上,总是溢满了笑容,紧接着二舅妈又跟着外婆,来到了祖屋,在一片欢声笑语里,又聊了好一会后,二舅妈这才离开祖屋,回自己的房间去。
外婆和二舅妈之间,不知讲了多少的知心话。她们这种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的婆媳关系,一直保持了很久,直到几年以后,二舅妈为了和长期分居的二舅呆在一起,把工作调动到,与二舅工作地点相同的小镇上,这对形同姐妹的婆媳,才因距离而分开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外婆对二舅妈的喜爱。
有一次,阿太和大舅妈正在灶台准备做饭。外婆刚好下班,也跑过来帮忙,她掀开锅盖一看,“阿姆,您这几天晚上,做的米饭,水都加少了。煮出来的米饭硬了些,您那牙齿哪里受得了啊!以后,煮米饭的时候,您还是多加点水吧,不能再吃那么硬的米饭了。”外婆邹起了眉头。
“没关系的,福媳(注:外公叫阿福,所以阿太这样称呼外婆)。你们年轻人,都喜欢吃硬一点的米饭,嚼起来香。我老人家,牙齿差点没关系,我有的是时间,每次可以吃小口点,嚼的时候,嚼慢一些,多嚼几次就好了,你不用担心我的牙齿。”阿太微笑的说。
“那哪行啊,万一您把牙齿磨坏了,再生个病,那还有谁,来给我们大家煮饭吃啊?我们可不能,这么轻易的便宜您,我们可都希望您,长命百岁的,天天给我们煮饭吃。”外婆笑着说,赶紧往锅里添了一些水,“梦云,以后你要帮忙监督,阿嬷加到锅里的水,不能再让阿嬷,吃那么硬的米饭了。“外婆又对在一旁帮忙的大舅妈说。
“好的,阿姆。我以后会认真看的。我之前真糊涂,竟然没注意到,阿嬷不能吃那么硬的米饭。“大舅妈有些抱歉的回答着。
“福媳,这可不行啊。你们年轻人,吃完晚饭后,还要干很多事情呢,晚上,又会弄得很晚,才上床睡觉。这米饭里,要是水掺多了,很快就会饿肚子的,到时候饿着肚子,也不好睡觉啊!“
这时,二舅妈也下班回来了,听了大家的谈话,她赶紧跑到阿太这里,挤眉弄眼,表情搞怪,音调滑稽的对阿太说,“阿嬷,阿姆这是在帮您省钱呀!这往后啊,水多放一点,米就可以少下一些,这一下子,不就可以省出好多、好多的钱了?我们很快,就会有大彩电看电视了。阿嬷,您就按阿姆说的话,去做好了。“二舅妈一边说,还一边用双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很大的圆圈,那意思是说,会有那么多的钱给省了下来。
大家听了,都想笑。
“这哪是给我省钱呀,我分明是要亏得更多哩!”阿太叫了起来,“你们吃进肚子里的,水多,米少,肚子就饿得更快了,那还不得,拼命的多吃,比原来多得多的米饭和米?那我买米的钱,反而要花得更多了!”
阿太的这一番解释,听得大家,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又有一次,吃完了晚饭,阿太、外婆和两个舅妈都在灶台附近,忙着刷锅洗碗、打扫卫生。
“福媳,你这次买的竹刷不好用啊,锅都没刷几次,就坏成这个样子了。“阿太举起一把已经磨损得很厉害的竹刷,在外婆面前晃了晃。
外婆连忙把竹刷,接到手里来看。二舅妈也凑了过去,仔细瞧起来,还没等外婆开口,二舅妈就用她那清亮高亢的嗓音说,“这个竹刷啊,是上一次,我和阿姆一起去挑选的,可是跑了好多家,最后才选中的咧,算是质量比较好的了。想不到,这么快就用坏了,要不下一次,换成别款的。“
二舅妈又装出很认真的样子,检查起这把用坏的竹刷,“哎呀,不对,”二舅妈忽然叫起来,“这把竹刷的确是好质量的。我看啊,不是竹刷的问题。”她又把阿太的手掌翻过来,看了又看,“阿嬷,是您的手掌有问题。”
阿太一头雾水,“我的手掌能有什么问题?”
“您看啊,您这里的老茧又变厚变宽了,这分明就是您的力气变大了耶!阿嬷,我看,您又变年轻了,您这手里的力气,也跟着大了起来!“
阿太有些苦笑,“你就别再笑话,我这个老太婆了。”
二舅妈又开始很认真的,细细的查看起阿太的头发,“阿嬷,您别动,让我看一看。“她一边说,一边轻轻的捏起,阿太头上,用黑色网状发套,固定住的一撮头发,装出一副很惊奇的样子来,”阿嬷,您真的变年轻了耶,您这里,原来可是有,很多的白头发咧。您看,现在有好多白头发,都变黑了!阿姆,您也来看看!真的,真的!太神奇了!“二舅妈赶忙招呼外婆来看。
外婆和大舅妈,也都凑了过来。大舅妈最先笑起来,“阿嬷,真的咧,这里好几根头发,全都变黑了!“
外婆也跟着轻轻笑起来,“还真是的,变黑了!“
阿太摸着自己的头发,满脸的狐疑,“你们婆媳三个,就会窜通一气,来戏弄我这个老太婆。我才不信哩。“说完,阿太边摸着自己的头发,边回到了她的房间。
二舅妈急忙跟着过去,“阿嬷,我没骗您。您要是不信,我们一起去照照镜子,看一看。我把阿姆和梦云也叫进来,我们大家一起看!我要是骗您了,随便您怎么办都可以!”二舅妈振振有词的说着。
不一会儿,外婆和大舅妈也进了阿太房间,三个人,在阿太的房间里,把阿太哄得笑个不停。
这就是外婆家,两个舅妈过门后,经常会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在我的童年,常常会有未曾谋面,或记忆里已模糊得快没印象的亲人,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给我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惊奇与快乐。
记得有一天,临近傍晚,我正在家门口的大街上玩耍。突然我的视线里,闪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微笑的看着我,用很和缓、极慈爱的口吻对我说,“孩子,原来你在这里啊。来,我带你去买糖果。”
说完,她便拉起我的小手,带我来到最近的一家国营食杂店,这也是平阳城里最热闹的大街上,最大的一家食杂店。玻璃柜台、和营业员背后的货架里,摆满了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各种食品,而糖果无疑是最吸引我的。
我小时候,几乎没听说过人贩子,所以,对忽然出现的陌生人,大人们不像现在,反复的教育孩子,必须远离陌生人,避免与他们说话和接触。那时,我什么问题也没问,什么防范也没备,只是很奇怪,这个和蔼可亲的老奶奶似曾相识,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她为什么要买糖果给我呢?我默默的跟着她,来到了明亮的玻璃柜台前,老奶奶指着柜台里花花绿绿,令人垂涎的糖果,问我,“孩子,你喜欢哪种糖果呢?”
我一点也不客气,居然问也不问、想都不想,很快就点了好几样,现在还记得,其中有不带外包装、色彩艳丽的软糖,还有一样是酸酸甜甜的咖啡色乌梅糖,其余的已不记得了。
售货员把糖果称好,把所有的糖果,装进一个纸袋子里。我开心的拿起这一大纸袋的糖果,跟着老奶奶往店门外走去。
整个过程,老奶奶动作轻缓,举止稳健,不慌不忙、有条不紊。最主要的,我不时的偷偷瞥眼观察她,她总是满脸慈容,饱含微笑,白皙的脸庞上几道浅浅的皱纹,更加显得亲切可亲。
老奶奶把我送到,通往外婆家的那条小巷子入口,便不再送我了。临分别的时候,老奶奶慈怜的对我说,“孩子,你一定要乖乖的,听大人们的话,好吗?”我一边吮吸着老奶奶给我买的糖,一边看着老奶奶不住的点头。老奶奶这才放心的离开我,向前走了一会,快要到拐弯的地方,她又转过身来,与我隔着一段距离,望着我,向我摇手告别。我也举起了小手,向她挥手,我们就这样相互对望着,互相挥手道别。望着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有些蹒跚的步履,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才转身回到外婆家。
后来也不知道是我问了谁,还是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就是在我刚出生后不久,便抱过我的奶奶。记忆中,她来外婆家看过我几次,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她给我买糖果的相遇。
之前,在介绍与我有关的小时候的故事,以及外婆家房子的时候,不是有交代过,在石头房的右侧有一道石头门,小时候我因在哪里,顽皮的张望邻居家,而领受了一顿有些冤枉的教训。同时说了,从这个邻居家,再往前走点,有一家与我有关的重要亲戚。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
这个重要的亲戚,便是我奶奶与她的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大女儿,即我的大姑姑,她便嫁在哪里,在一栋有着三层楼高的石头房子里。
大概是在我五岁这样的年纪吧,有一天,我正独自一人,在祖屋门前的石台阶上玩。忽然闯进来一大帮的孩子,大概是阿太放她们进来的吧。在这帮孩子前面领头的,是一个高而瘦的女孩,应该有八、九岁的样子。只见她,指挥着两个稍大一点的男孩,让他们用双手搭接成“8”字形,然后让我把脚伸进这“8“字形的孔里,把我抬了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前呼后拥的把我”请“出了外婆家,我像国王一样,经由石头房右侧的石门,被抬到了,离外婆家有二、三十米远的一栋三层楼高的石头房里,即我姑姑的家,而这个充当指挥的小女孩,便是姑姑两个女儿中年纪较大的,即我的表姐。
在那栋房子里,这帮孩子在表姐的指挥下,向我叩首,给我做各种各样的装扮,还给我送来好吃的糕点,我像一个国王,在表姐的控制和指挥下,享受着这帮,不知是谁的孩子们的欢呼、礼拜。
开始还有些恐惧,后来慢慢的,恐惧消失了,我变得好奇起来,我便问指挥的那个小女孩,即我的表姐,我说,“你是谁啊?我怎么不认识你?”
“我是你的表姐啊,这里是我的家,也是我妈妈的家,我妈妈就是你的姑姑!”小女孩口齿伶俐,大声的回答着我的问题。
“姑姑是谁,我怎么从来都没听说过呀?”我感觉很新鲜、很特别,‘姑姑’两个字既像是个名字,又像是个称谓。
“姑姑,就是你爸爸的姐姐。我是你姑姑的女儿,年纪又比你大,所以你得叫我表姐。”小姑娘理直气壮的说。
我对爸爸和姐姐这样的概念,本来就很模糊。只知道,我是爸爸的儿子,爸爸是长辈,他生的儿子得管他叫做爸爸。至于谁是我的爸爸,我一点也不知道,只有看见他给我买的玩具时,我才会意识到,我还有一个没见过面的爸爸,或者见过面,但已想不起来,是长什么样子的。
而姐姐这个概念,我知道她是比我大一点的女孩子,但在我的童年里,我所认识的,比我大的姐姐,实在是屈指可数。而爸爸的姐姐,我就有点搞不明白了,那又是个怎么样的概念。
“这里,是你姑姑的家,也就是你的家,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住在这里。”小女孩用她的童言童语说着,给我的心窝里,送来阵阵的暖意。原来我在外婆家的外面,还可以有这么一个,看起来很陌生的家。
这段经历很奇妙,常常在我的梦境里出现,我从未和这么多的孩子一起玩过,除了后来上了幼儿园(我的幼儿园是从中班开始上的,我那个年代,大家对学前教育还不是很重视),但也仅限在幼儿园里,出了幼儿园,我又是孤零零的一个孩子。
这位在刹那间,突然出现的表姐,仿佛从天而降,像一位小小的花木兰,给我带来这么多有趣的称谓,并给我国王一般的礼遇,仿佛一个童话,时常令我神往不已,渴望再来一次那样的游戏。但石头房边上的那道石门,对我来说,还是有那么一点的心里障碍,我还是害怕从它那里穿过,即使路过,我也是快速的从那个邻居家门口冲过去。
小时候,我常去的另一个地方,或者叫做出远门,便是离平阳城十多公里,一个叫做宋埠的小镇,它是外婆的娘家,那里住着她的父母,他们在哪里经营着一家,中等大小的杂货铺。外婆的父母,我也得称他们为阿太公和阿太,但为了与平阳的阿太区别,我把他们称作宋埠阿太公和宋埠阿太。
童年的时候,外婆经常去探望他们,几乎每次去都会带上我。
我也非常喜欢去那里。因为他们的杂货铺里,有各式各样的我喜欢的玩具。而且宋埠的阿太与阿太公,非常的和蔼可亲,他们允许我,任意的挑选,店铺里摆出来的、和没有摆出来的玩具。我可以换着玩,即使那些玩具被我玩坏了,他们也从不会责怪我。杂货铺里,还有我百玩不厌的鞭炮、烟花,也是随我拿,爱拿多少,拿多少,只要不在他们不允许的地方放,只要是规规矩矩的,按他们的要求去玩,他们就都不管我,由我随心所欲。
记得有一回,我把店里,用来隔离店铺与后方生活区的一大块帘布,给整个的扯了下来,把我吓得够呛。宋埠阿太公和阿太,他们两个人,却根本不当一回事,他们轻描淡写的,笑呵呵的说,“不要紧、不要紧。”阿太公一边说,一边去拿爬梯。阿太公的脚有点跛,但他的表情,从来是笑呵呵的,好像那点跛,对他没有一点的影响。他虽然费劲,但笑眯眯的爬上了爬梯,细心的重新穿上铁线、钉好钉子,把它挂好。
外婆还想再责备我几句,但是宋埠阿太公立刻把她止住了,“阿珍(阿珍是外婆在娘家时的小名),没关系的。小孩子都会有点调皮的,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都不要轻易责罚他们。多给他们点自由,远比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他们要好。”
有时候,我很贪心,一下子拿了很多鞭炮与烟花,在店门口的大街上放,被外婆看见了,外婆赶紧跑来制止,“怎么拿了这么多的烟花和鞭炮!快放回去一些。“外婆说着,眼神里含着责备。
“没关系的阿珍,小孩子喜欢放,就让他痛痛快快的玩一回好了,你不要管那么严!”阿太赶紧走出来,要把站在店门口的外婆,拉回店里。
“阿姆,不行的。他要是玩起鞭炮,准没完没了,万一把手再炸伤了,或闯出什么祸来,就不好了。那下一次,我可不敢再带他来了。“外婆一边说,一边把我拉回店里,让我自己把多余的鞭炮和烟花,放回原来的地方。
我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里,全塞满了鞭炮与烟花,只要能装,能塞进的位置,我都不放过。我不情愿的,费劲的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掏了出来。
“好了,好了,这些都可以拿去玩,不用再放回去了。”阿太笑眯眯的拉住我的手,拍了怕我的小屁股,“去外面玩吧。但要注意安全啊,点的时候,得放在地板上,可不能用手抓着玩。”
外婆小时候的生活,应该是比较艰辛的,因为这样一间杂货铺,要养活她的父母、五个姊妹、四个兄弟,共十一口人,确实比较吃力。但乐观、坚强的宋埠阿太和阿太公,却培养出了正直孝贤、优秀出色的外婆、姨婆和舅公,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为那个时代的社会栋梁。
我去宋埠的时候,宋埠阿太的生活应该已经大大改善了,变宽裕很多,因为外婆和她的兄弟姐妹,都相继成家,并在各自的事业里,崭露头角,有所建树。有的成了单位的领导,有的成了学术的领头羊,有的成了部队的骨干,有的成了政府的要员,有的成了教书育人的优秀园丁,有的成了生意场上的猛将尽管如此,外婆依然是阿太和阿太公最贴心的女儿,她总会定期的前去探望他们,尽最大的努力,帮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平阳城里,除了哑巴姨婆外,还有外婆的一个妹妹,她是小学里的特级教师;一个姐姐,她家很大,有一栋两层楼的木房子,以及紧挨着这栋木头房,新盖的两层楼石头房。石头房的一楼是店铺,租给别人。小时候我常去她家玩,但是姨婆的丈夫,可能是应酬多的缘故,见到他的时候,常常是满脸通红,一副醉熏熏的样子;最后一个,就是外婆最小的弟弟,他在平阳城里,经营着一间店铺,并开了个小作坊,雇几个人干活,这些是后话,我在以后也会提到。
因此,宋埠阿太也常来平阳城。每次来,她基本只到两个地方,一个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那里,住上一、两天。再就是,回宋埠前,顺路到外婆这里,看看她最贴心的女儿。
记忆里,每次宋埠阿太来外婆家,都没住下。她顶多呆一个上午,中间吃个午饭,下午就走了,有时候更仓促,简简单单和外婆聊几句,便离开了,甚至没等到外婆回来,她就交待我或平阳阿太,“我也没什么事,就是顺道过来看看,等你外婆(阿珍)回来了,你帮我,跟你外婆(她)说下,我回宋埠去了,这样就可以了。前两天,我们还在他弟弟那里,见过面呢。我就不等你外婆(阿珍)了,我得赶紧赶回宋埠去。”
如果她碰上了平阳阿太,通常她们俩会聊上一会,但说着说着,到最后总会拌点小嘴,然后有些不太愉快的散了。反正,我的感觉是那样的。她们俩聊天的情形,大概就像以下所记的样子。
“亲家,你来啦!“一般是平阳阿太先打招呼。
宋埠阿太会微笑的说,“嗯,好久不见了,亲家,我到阿珍的弟弟那里住了几天,顺路就过来看看你和阿珍,一会就回去。亲家,你近来身体可好?“
“身体还好,就是腿脚没以前有力了。不敢去太远的地方。你的身体还好?“
“我的还可以,自从上次见到你以后,还没生过病呢,腿脚也还可以。你看。“宋埠阿太会很开心的,低头看着自己,在原地转了下,给平阳阿太看。
“健康最好,都活这岁数了,子孙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也不求别的了,就图个身体健康,不给子孙添麻烦。亲家,你留下来住几天吧!”
“不了,我还得赶紧回宋埠去。已在她弟弟那里住了好几天了,该回宋埠去了。就老头子一人在那看店,我怕他忙不过来,得赶紧赶回去。”
“那就吃个中午饭再走吧,很简单的几样菜,我很快就做好了。“
“亲家,就不麻烦你了。你也太操劳了,我要是到了你这个年纪,我肯定不再做了。我要好好的,过点清闲日子,到处去走走看看,到每个孩子那里,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大家开开心心的,多好啊!“(平阳阿太要比宋埠阿太大一轮左右,所以宋埠阿太这样说。)
“我不能跟你比呀,我这一辈子,从小就操劳惯了,不是享福的命,要是哪一天突然歇下来了,还真不太习惯。”
“我过去也劝过你,不要再当子孙的奴才了。子孙都已这么大了,该让他们独立的,就让他们独立,不要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想,替他们做得好好的,他们反成了清闲的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得让他们吃点苦头,才能懂得长辈创业的不易,才会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也才会感激你,才会体会你的好。“
“亲家,我们的观念真的很不一样啊!他们外面的事情,我管不了,也不懂,就让他们自己去管,自己去处理。这家里面的事情,反正我是做惯了,能多做一天就多做一天,让他们省省心,好好在事业上去发展。“
“我们的观念确实差别很大啊。你凡事都节俭、都自己苦自己。连死掉的鸡,也舍不得丢,那可是得了瘟病的鸡啊,怎么能再拿来吃呀。而我喜欢吃点咸菜、萝卜干什么的,你又说吃那不好。哎呀,我们俩老是合不到一块呀!”
“鸡死掉了,又有什么关系?我多加点姜、葱、蒜,热锅里多放点油,煸炒的时候,煸炒久一点,这样做出来的炒鸡,又香又好吃,哪里还会有什么病菌和瘟疫?早就被那高温的热油给炒没了。福媳和你一样,好好新鲜的蔬菜不吃,非得放那么多的盐去腌制,中间还得来回的倒腾好几回,又花功夫,又浪费盐,吃了才不好呢。”
她们俩个人,大概就是这样,见面的时候,客客气气的,但说着说着,到最后就分了岔,谁也不愿再搭理谁了。但即便说话时,有再大的分歧,她们也没红过脸,大声的激烈争辩,毕竟那个时候,她们最多也就一个月见一次面。
平阳阿太会极力的,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等宋埠阿太不在眼前了,她就会坐到餐厅前的太师椅上,生一会小气,“哼,就知道贪图享乐,就知道讲究吃、讲究穿,真是难伺候的婆娘。”
宋埠阿太倒是脾气温和,她会安静的在祖屋里等外婆。或者临离开的时候,她悄悄的拉住我,躲在一旁,然后小小声的跟我咬起耳朵来,“你平阳阿太有时候严厉了点,你要是不喜欢,就到宋埠来找我,我给你做好吃的,买好玩的。”有时候,宋埠阿太还会跟我讲点,我妈妈小时候的故事,“你妈妈小的时候,你外婆还有我们,都喜欢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个小公主一样。我们给她梳两条长长的辫子,头上戴一朵大大的好看的红花,身上穿一条漂亮的公主裙,腿上套一双白色的长袜,不管走到哪里,谁见了,都喜欢。比起你来,你妈妈小的时候,可乖巧可聪明了,也更懂事,更有礼貌,小嘴儿可甜了,很会说话讨人喜欢。她笑起来的时候,脸上会立刻露出,两个小小的、甜甜的酒窝,可好看了。我们从来都舍不得打她,但你平阳阿太就严厉了点,常常为一些小事情,动不动就教训她。好几次,都被我撞上了呢。我见了很生气,都会来藏你的妈妈,每次都为这种事情,跟你的平阳阿太吵架。”宋埠阿太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若有所思的停了好一会,“唉,不知道你妈妈现在怎么样了,你长大以后,可不能欺负她,要好好的孝敬她。阿太的话,你有没有记住?”我不知所以然,连妈妈长啥样子,都不是很清楚呢,只有外婆房间里的那几张相片,偶尔看看,才知道,那相片里的人,就是我的妈妈。不过,我还是不住的点头说,“嗯!嗯!”
至于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在我的童年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少,太浅,太有限了。在我记忆里,他们全都是单独一个人出现的,从来没有一次,是一起并排的站在我的眼前。
爸爸留给我最深的一次印象,就是那一回,他给我带来了一个木制的鸭子玩具和一件天蓝色的后背绣着一只白色鸭子的大衣。
那个木制的鸭子玩具,身上的颜色,非常的鲜艳好看。它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橙色的头,它带着修长的脖子,可以前后活动。头部前方扁扁的鸭喙,是红色的,它的眼睛用黑线勾勒出来,像真的一样。第二部分,是鸭子的身体,它也是橙色的。鸭子的身上是一对可以上下活动的翅膀,主要颜色是红色,但还用其他色彩勾勒出漂亮的羽毛,这一对翅膀是它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就是它身体底下,左右两侧,各两个红色的轮子,这是鸭子的脚。这第五部分,就是鸭子身体前端拴着的,浅黄色的塑料长绳。当我拉住绳子,牵着木头鸭子往前走的时候,鸭子的两个翅膀,就会有节奏的扇动起来,而头会配合着前后摇晃,同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我太喜欢这个木制的鸭子了,常常牵着它到处走动,祖屋里,石头房,邻居家,甚至大街上,我为后面,能跟着这么一只漂亮、可爱,还会叫的玩具鸭子而高兴,而得意。我也清清楚楚的记得,它是这么坏掉的。
这只鸭子跟着我,少说也有三年的时间吧。最后一回,我带着他去邻居家玩。有一个调皮的叔叔,大概是被我、或是鸭子可爱的样子,所感染了吧,在我经过他的时候,他根本没与我商量,就猛的,提起了我身后,那根红色塑料长绳,把我的木头鸭子,一下子就从地上,给拎了起来,他大概是想研究下,为什么这只鸭子,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而且头还会有节奏的点着。他把头,凑在鸭子底下,看了好一会,等他把鸭子放回地上,我再次拉着这只木头鸭子,往前走的时候,这只鸭子的翅膀和头,就再也动不了了,再也不会叫了。我伤心得大哭起来,眼泪哗、哗、哗的直流。
“赔我的鸭子,赔我的鸭子!”我啜泣、哽咽、大声的对那个叔叔嚷叫。
那个叔叔有些慌,但很快还是镇定了下来。后来的情形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我垂头丧气、异常难过的,捧着这个被弄坏的玩具,回到了外婆家。最心爱的玩具就这样坏了。
对这个坏了的鸭子玩具,我也非常的珍惜,一直把它留着,舍不得丢弃,想它的时候,便会把它拿出来看看,简直到了敝帚自珍的地步。
爸爸给我带来的,那件天蓝色的大衣,也是我最喜欢的衣服。记得,每当我穿起这件大衣,在客厅里来回的走动,总有大人问我,“清宝,鸭子在哪里呀?”我就会回过头,用手指,指了指背后,那只绣着的白色鸭子。
小时候,我只吃过,早已做成了汤的鸭子,而阿太圈养的小动物里,也只有一只公鸡和几只母鸡而已。真实的鸭子,还真没见过。这只栩栩如生的木制鸭子,还有这件天蓝色大衣背后漂亮的白色鸭子,令我格外的喜欢。
当一年级,捧着课本,读着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看着课本里的插图,我便会想到,爸爸送给我的,那个木头鸭子玩具,以及天蓝色大衣后,绣着的那一只鸭子。
我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见到爸爸时的情景。那天,应该是晚饭的时间,大家正聚集在石头房的餐厅里。忽然,大家都站了起来,并大声的喧哗,有人对我说,“清宝,快看,谁来了?“
”是你的爸爸来看你了!还不快叫爸爸?”
我一看,在我面前,站着一个人,他精神抖擞,腰背笔挺,身穿一套干净整洁的深蓝色中山装。他满脸笑容,一副方形的咖啡色宽边大眼镜,戴在消瘦白皙的脸上,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看。我想,我大概是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怯生生的叫了他几次爸爸。
爸爸用他那孔武有力的双手,把我揽在身旁。我努力挣扎着,摆脱了他,躲到了外婆的身后。大人们都在笑话我的害羞。
爸爸很快把他带来的礼物,拿了出来。我对爸爸和他的礼物,充满着欢喜与好奇。但我对他,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对我来说,他是那么的陌生与遥远。那一次,爸爸呆的时间应该也很短吧,可能也就一、两天,我们才刚刚熟悉起来,他又很快的离开了外婆家。在他走后的好几天里,我在心里,还悄悄的惦念着他呢。他去了哪里?他还会不会再来看我?他下次来的时候,是不是,又会给我带来,各种各样新奇的礼物?但那样的想法,很快就消失了,我对父亲的印象,又变得模糊起来,直至渐渐的淡忘。
至于我的妈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妈妈独自一人,回到了外婆家。那时,两个舅舅刚刚结完婚不久,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全都聚在餐厅里包饺子。我也踊跃的,要来帮忙。大家就给我安排了一个擀面皮的活。
忽然,二舅妈像是发现了什么,她对妈妈说,“大姐,我看,你不大爱打扮自己,身上这些衣服都这么旧了,还穿着。不如明天,我们大家一起凑点钱,给你买几身新衣服吧?也算是我们,给你表示的一点心意。你看怎么样?”
我也悄悄的仔细观察,妈妈身上穿的衣服。妈妈上身穿一件,白底缀着红色实心大圆圈的花领子衬衫,似乎有一点泛黄。妈妈的腿上,则穿着的一条深黑色的直筒长裤。
“哎呀,不用啦。这身衣服,虽然不是最新的,但也没穿多久。再说,我已穿习惯了,很喜欢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快,她立刻态度冰冷的,坚定回绝了。
“这怎么行呢?好不容易才回一趟家,好歹也得让我们,给你买身好看、漂亮的新衣服嘛,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甄家大小姐的身份和气派呀!”二舅妈继续笑盈盈的说。
突然,妈妈的眼角里,流出了几滴泪水,她什么话也没说,边擦着眼角的泪花,边飞快的大步离开餐桌,直奔二楼,三舅的房间,这间为迎接她此次回家,外婆特意临时布置的房间。妈妈一下子扑倒在床上,难过的轻轻哭泣起来。
外婆赶忙放下手里,正在包着的饺子,对大家说,“大家都不要再讲了,这几年,如玉都是一个人,独自呆在乐清农场的,孤苦伶仃,怪可怜的。我们这里,也都一直照顾不上她。她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大家就别再多讲话了。她想要怎样做,就随她的意吧!”
外婆轻轻的叹息着,走上楼去安抚妈妈。
外婆上楼,有好一会了。二舅妈和大舅妈还在那里,继续边包着饺子,边聊着天。二舅妈一脸的惊讶,小声的问大舅妈,“今天,我没讲错话吧?”然后,她又对我说,“哎呀,清宝,你妈妈今天怎么会这样子呀?我只是想帮她打扮打扮,让她看起来更漂亮点嘛!”
“我上去看看。”我一脸懵懂,放下手中的擀面杖,又拍了拍手上粘着的面粉。
我来到二楼三舅的房间,门半掩着。我推开门,只见外婆坐在床尾,用手掌轻轻的拍打着妈妈的小腿,外婆的声音也是轻轻的,“人家也是一片好心,想买件好看的衣服送给你,你怎么这样子啊?弄得大家多难堪?”
“哎呀,不要啦!”妈妈的眼圈、鼻尖都是红红的,说话的声音还带着浓浓的鼻音。
外婆半带责备的说,“你也真是的,回趟家不容易,也不穿身新一点的回来。让人家看见了,说一下也没什么关系嘛。她们送给你的,不要,那我送给你,你总该要吧?”
“哎呀,妈,您就别再说了。我不要,我又不是没衣服穿!您怎么跟她们一个样啊?”妈妈有些懊恼,把头埋进被子里,面向着墙壁躺着。
“呀,清宝来了,”外婆看见我站在门口,连忙用手招呼我,“清宝乖,快过来,叫你妈不要再哭了。”
我小心的挪着步子,来到了床前,在外婆的示意下,用我的两只小手,摇着妈妈的后背,“妈妈,妈妈,不要哭了。”我说。
可是妈妈并没有理我,还是用被子闷着头。
外婆轻声的叹息着,“唉,如玉,你看,清宝也长这么高了,你回来一趟不容易,不如明天,我们一起去拍张照片吧!”
妈妈这才把闷着的头,从被子里探了出来,并转过身,她的眼睛已经红透,鼻尖更是红得,像是被涂上了一层鲜红色的颜料,“嗯,妈。”妈妈用她那红通通的眼睛看着我,伸出手来抚摸我的头。
第二天,外婆、妈妈还有我,我们三个人,来到了离外婆家不远的一家照相馆,拍了几张相片,其中有一张是单独给我拍的。
外婆又连哄带骗,好说歹说的,拉扯着妈妈,把她带到距照相馆,又有一段距离的一家裁缝店里,为妈妈量做了几套新衣服。新衣服做好后,外婆也是悄悄的去取回来,偷偷塞进妈妈的包裹里。外婆悄悄给妈妈做衣服的事情,对谁都没再提起过。
这就是我童年记忆里,印象中的妈妈。
大舅、二舅结婚后两年,我也长大了,刚读完小学一年级。爸爸、妈妈也先后结束了在农场里的工作。爸爸最先被调入乐清县城里工作,随后妈妈也被调入到县城里,父母亲的居住与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爸爸妈妈觉得,是时候让我回到他们身边了,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的督促对我的教育。
在外婆家呆了将近8年的我,被爸爸妈妈接回了乐清。我记得,临离开的前一天里,外婆整天里,都是失魂落魄的,米饭煮焦了;水桶被绊倒了,水洒了一地;手上拿着碗,也不知怎么的,落到了地上,被摔碎了。我是由外婆从小一手带大的,除三舅外,即使是对妈妈和另两个舅舅,外婆都从没有那么的操心过。我感觉,她在那天里,精神忽然变得有些恍惚,好像突然之间,有一件钟爱的宝贝就要离她而去了。
外婆带着我,来到了照相馆,拍下最后两张,我在平阳城外婆家里的像片,一张是我与外婆的合影,另一张是我单独的。我想,这也应该算是,我童年里最后的两张,也是最珍贵的两张照片了。一路上,外婆的声音有些嘶哑、发涩,路上遇见熟人与她打招呼,她也有些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简单敷衍下,便带着我,匆匆忙忙的赶回家里。一路上我们都是沉默无语,没说一句话。我没有了以前,和外婆一起上街时的兴奋,不知是我理解了那时的处境,还是外婆的情绪感染了我,我的心里,也为即将离开外婆,而伤感难过,对未知的明天,充满了迷茫。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那从未相处相熟的父母,我还能像呆在外婆家一样,那么的自由和快乐吗?
我幸福美好的童年,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像远行的大雁,已不见了踪迹;像破土而出的小草,只能回忆泥土下的芬芳;像奔腾向前的溪流,还来不及向两岸的山峦道别,便汇入莽莽无际的大海里了。我在外婆家的幸福生活,就这样,消逝在浩瀚无垠的时光里,揉碎在波光粼粼的记忆里,融化在热血沸腾的魂魄里,对那段刻骨铭心、魂牵梦绕、难舍难忘的岁月,也许只能用诗,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流连与眷念:
少年无忧风和雨,
慈爱无私天与地。
磨出一面洁白玉,
送归千里明月兔。
–––––
对我的外婆,大概也只有诗,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敬意与感激:
《致外婆》
浪迹天涯的蒲公英,
无意间飘进你的手心,
你珍爱的捧护,慈怜的吹拂,
我轻盈快乐的展开翼翅…
–––––
带着你的慈吻,
怀着你的温柔,
飞过高山,飞过大海,
飞到梦想到达的地方…
–––––
黑夜困顿的旅人,
幸运里邂逅你的渡船,
你奋力的摇橹,无畏的划桨,
只为渡我,去那光明的彼岸…
–––––
不用感激,
不必回报,
踏上你的征途,
游历你的天涯去吧…
–––––
如果注定远方,
请让我再次回首张望…
如果还有归程,
下次让我,来摆渡你的渡船…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