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何处是》正文 第十七回 举族同欢庆普度 元宝老大苦营谋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十五回里讲了,大舅妈凌厉的眼神,把我的好奇与热情,全都浇灭了,我重新回到外婆居住的祖屋。
祖屋客厅,灯火通明、酒菜飘香、笑语欢声,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特意从石头房餐厅,搬来的餐桌、餐椅,被临时布置在,离天井很近的大厅里,大家仍围坐在餐桌旁,边喝酒,边聊天。
见我回来,外婆一把将我搂进怀里,关切的问,“怎么没多陪瑶宝玩一会啊?”
“我忽然想外婆和大家了。”我说。
大家都笑起来。
“来吧,吃个你最喜欢的螃蟹。”外婆面带微笑,迅速给我拣了一只大螃蟹,并把壳剥开,挑出里面的肉,塞进我嘴里,“知道你喜欢吃螃蟹,这几只,是大家特意留给你的。”外婆喝了点酒,脸上有些红润,说话的时候,更加神采奕奕了。
我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口里嚼着,外婆剥出的螃蟹肉,心里美滋滋的,刚才失落的情绪,被一扫而空。我一边吃,一边听外公、外婆、大舅、二舅和妈妈聊天。
“阿姆,这对金钗,我不能拿。”我没注意到,妈妈的手上,已经捏着一对璀璨闪亮、精美无比的金钗,那不是我小时候,在阿太的梳妆盒里,看到的那一对吗?
“如玉,你这人,要我怎么说你呀!”外婆皱起眉头,“都跟你说了,既然阿嬷送给你,你就收下呗。又不是,不熟悉的外人送你的。你要知道,这对金钗,可是阿嬷嫁给阿公的时候,她从娘家那里,带过来的嫁妆。梳妆盒里,那么多的宝贝,她最中意的,就是这对金钗了。据说,这是过去从皇宫里流出来的,只有贵妃这样级别的人物,才配拥有呢。阿嬷能把这么好的东西送给你,这是你的福分。再怎样,也得领她这个人情呀?”外婆说的阿嬷,就是妈妈和几个舅舅的奶奶,即我的平阳阿太。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返回祖屋前,大家已在谈论,妈妈手里拿着的,这对金钗了。妈妈才刚进门,就被阿太悄悄拉进她房间,然后关上门,非要把这对,异常珍贵的金钗,送给妈妈。妈妈完全没料到,有些手足无措。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那对金钗拿出来,想让外婆还给阿嬷。对如此贵重的礼物,妈妈一时不敢接受。
二舅和大舅,轮番接过金钗,拿在手上,仔细观看。
“阿嬷盒里的那些宝贝,她藏得可紧了!从小到大,我才见过两次。今天我算是饱了眼福了,这么精美的金钗!“二舅赞叹到,”做工如此精巧,肯定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拥有的。据说阿嬷的阿公,以前还是个知府啊!“
看着手里晃眼的金钗,大舅也啧啧称赞,“好,好,真是件好宝贝!“大舅的眼睛里,闪烁着一股异样难透的寒光。
“如玉,你就放心的收下吧,不要再推辞了,这是阿嬷的一点心意。她现在是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的。今天,听说你要回来,她别提有多高兴了,念了好几次,你小时候的事情。她像个小孩一样,又开心又紧张,坐在床边,一听门口有什么动静,立刻就跑出去看,是不是你回来了。她说,等不到你回来,她就不睡觉。从没见过她这个样子。唉”外公叹着气说。
听着外公的话,妈妈的眼泪已夺眶而出,她拿出手帕,低头擦去眼角的泪花。大家默然无语。二舅眼帘低垂,神情变得黯然。外婆发起了呆。而大舅的眼睛里,闪着一股深不可测的冷光,他把脖子扭了扭,看起来有些烦躁。
“阿嬷现在的状况不容乐观啊。”二舅最先开口说话。
“是啊,有点老年痴呆。”大舅扭了扭身体,随口说了句,他现在的样子已经比刚才,自在很多了。
“有时候,我会专门问她,更早些的事情,她总是摇摇头,说记不太清楚了。但我要是一说,“你怎么把这个事情都给忘啦?”她又会很生气。唉,她还特别爱到大街上去,一看她出门,我就很紧张,生怕她会走丢,回不来。想要跟着她,她又不让。我就问她,‘阿嬷,回我们家的路,你还记得住吗?’她就瞪我一眼说,‘你当我是小孩啊!想来考我呀?’唉,心里就是怕呀!”二舅伤感的说。
“嗯,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记性就忽然变这么差了。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好好的,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外婆叹息起来。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还是二舅继续讲,“哎呀,人要衰老了,你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阿爸,阿姆,还有我们大家,都这么尽心尽力照顾阿嬷,但她还是要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只能再继续努力了。只要阿嬷多活一天,我们就尽一天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好好的多享一天福。只要她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也算是我们做子孙的,尽了应尽的孝心了。不过,大家还是得有个心理准备啊!特别是阿爸,我真替你担心,怕你到时候,会扛不住。”
饭桌上的饭菜都冷了,大厅里的酒味、菜味、螃蟹味,连同天井里,各种植物与花的气息,全裹杂在一起,显得有些怪异,气氛变得异乎寻常的压抑。大家全都耷拉着脑袋,不再说话。
这样有好一会功夫,外公终于开口,把沉寂打破,“正好下礼拜,轮到我们这条街,举办普度节。如玉又刚好回家,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办一回,让你们阿嬷,好好高兴、高兴!”
我们这里的普度节,相当于有些地方讲的鬼月、鬼节,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普度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份举办,每家每户,除了要操办,庄严神圣的祭祀、拜祖活动,还要广开宴席、大宴宾朋,没有热闹隆重的操办三天三宿,主人家绝对不肯善罢甘休。特别是经济实力好的家庭,往往要弄整整一礼拜,才会觉得过瘾、有面子。
大家事先选派代表,商议好顺序,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轮流举办。轮到的人家,都要竭尽全力、恭敬虔诚的准备与实施。有时候,会有大、小年,交替祭祀的说法。但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家才不管,究竟是大祭祀年还是小祭祀年,家家户户全都倾尽全力、争先恐后的操办,唯恐规模过小,触怒了神灵,遭到惩罚。更重要的是,大家怕,在背后被左邻右舍瞧不起,在暗地被亲戚朋友嘲笑,到时会抬不起头,很没面子。所以,那时往往不去区分大、小年,口头上虽有那么一说,但实际上,去年是怎么样的规模,今年依旧照办。只允许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不允许倒退了,一年反比一年小。
在举办普度的那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事先准备好,各式各样的糕点、水果、熟食、鲜花、供香、供金等祭品。
从普渡到来那天起,每天早晨,先进行祭拜普度公、祖先和逝去先人的仪式,然后在中午时分,举办宴席。前几天,先召集所有能请来的亲戚朋友,吃喝玩乐。最后一天,把最重要的亲戚朋友再次请来,连同所有帮忙操办的人员,统统聚在一起,搞个答谢宴。但不管那天,都是吃饭、喝酒、划拳、聊天,能喝多高就喝多高,能吃多饱就吃多饱,能聊多久就聊多久,场面越火爆,主人家越高兴。有的人家,等中午吃完后,稍事休息,傍晚继续吃喝。要到天黑了,主人才肯放客人回去。等客人散去后,家里人和留下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会帮着整理、收拾,剩下的残羹冷炙,弄脏的锅碗瓢盆。第二天又是如此,少则三天,多则一礼拜。
这个风俗,在解放后几乎绝迹,只有民间悄悄的,小规模的进行着祭祀仪式。至于宴请,在解放后,一是允许操办的条件不够,二是社会舆论不允许,所以才没有大张旗鼓,公开的举行。但到了8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改革开放,人们的腰包突然鼓起来,思想也空前活跃,急需一个大的平台,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这个风俗才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并持续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八十年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如现在发达的年月里,普度其实成了大家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交际场所与机会,其社交功能,远大于祭祀、宴请的含义,其规模更是远超春节时的拜亲访友。
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商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很多新奇的事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像雨后的春笋,突然遍布大街小巷。人们欣喜之余,又充满了困惑与不解,急需相互交流切磋、相互借鉴学习。普度节,或许就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来自四面八方,甚至边远角落的熟悉的人,都被请来,济济一堂、款款而谈,融合、升华,再融合,再升华。大家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畅所欲言,广交朋友,寻找机会。很多生意买卖,工厂开办、店铺开张,这样重大的事情,常常是在普度那段时间里,被提议出来、被规划好,普度过后,再被落实实施。
当然了,那时的普度,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蓄积压抑了几年、几十年的怨气、怒火,在吃普度的时候,一不小心,便在酒桌上,给掀了出来。除斗嘴、吵架、耍狠外,甚至发展成斗殴、群架,这样很恶劣、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每年的普度,都有被打死、或因饮酒过量死人的事件发生。
而且普度的时候,人们盲目攀比,消耗了大量物力、人力和金钱。有钱的人家,一点也不在乎。而没钱的人家,每年到了这样的季节,就会犯愁,没钱办,或办得差了,就会觉得脸上无光,会被别人瞧不起,以致担心,往后会更加的门庭冷落,更无法在人前立足。所以那时,争相攀比、奢侈浪费的风气,也在普渡节和人们的心里,悄然滋长。
所有这些,都成为后来,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的理由。随着政府大张旗鼓的提倡,大家也逐渐认识到,普度时大宴宾朋的弊端,是对国家资源、社会风气、家庭经济、个人健康,极大的危害。所以普度的仪式与规模,就被一再的简化与压缩。时间从原来的一个礼拜,减为三天,再到现在的一天,仪式也由祭祀加大摆宴席,变成了仅仅进行祭祀就结束了。
但话说回来,那个时候的普度节日,的确是小朋友们最为喜爱的日子。一是因为,有太多、太多好吃的东西,可以大饱口福了。二是由于,大人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无暇管束这群,调皮捣蛋、异想天开的孩子。这也成了孩子们,一年仅次于春节,最自由、最逍遥的时光,简直到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无天的地步了。
现在是外婆当家,做普度时,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统统得由外婆,出面经办。第二天,除了外公和二舅去上班,大舅跑去外头,找他的铁杆兄弟,歪头与丫蛋外,大舅妈、二舅妈和外婆,都请好了假,连同妈妈,总共四个人,开始忙活了。外婆在上个礼拜,就已订好了,准备做面点、以及油炸小吃的材料。这些材料摆满了厨房、杂物间、餐厅,和祖屋里的几间小厢房。
石头房子前面的大石臼,这时候不仅可以派上用场,还能好好的大显身手一回。
这个巨大的石臼,可一次性放进十斤左右的大米。舂米时,需要用一个非常沉的石碓,才能捣碎,放入臼中巨量的大米。这个石碓中间,是一个碗口大的通孔,可穿过一根长2米多,也是碗口粗的大木棍。然后在靠近石臼的位置,立一个高约1米、半人高的门形框架。将穿过石碓的木棍,支在这个门形框架上。舂米时,两个人,或者一个人站在木棍的末端,用力按下,有将近一人高的木棍,直至木棍靠近地面。这时由于杠杆原理,在门形框架另一端的石碓,就被抬高。接着,松开由人按住的木棍,石碓便会落进石臼里,把石臼里的米,舂捣一下。而在石臼旁,常常会站着另外一个人,拿一把炒菜用的大铲子。当石碓被抬起来,她迅速将石臼里的米,翻搅一下,使石臼里的每一粒大米,都能被舂着,让最后捣出来的,是均匀的粉末。这是一项非常耗体力的活。所以需要几人,通力合作,相互组队,轮番上阵。
放进石臼里,等待捣碎的米,通常都要事先浸泡一个晚上。这样舂米的时候,米粒才不会,四下里乱溅。同时经水浸泡、软化后的米,还能加快舂米进程,并增加最后米粉成型的韧性。
这些待舂的米,主要是普通大米和糯米两种。生的大米和糯米,会按一定比例混合,来做松糕、碗糕、龟粿、白粿和年糕。若是把蒸熟后的糯米,拿来舂捣,则是要做麻糍和糖粿这样的甜点。
此外,用来做馅料的芝麻和花生,也可以放入大石臼里,去捣碎。但捣碎前,得将芝麻与花生,先在锅里炒熟,以煸炒出它们蕴含的香味,给馅料提味增香。芝麻是做麻糍和糖粿的馅料或伴料,而捣碎的花生,则是用来做一种叫做油酥炸的馅料。
油酥炸有点像水饺,它呈饱满的月牙形,外缘有精巧且均匀的波浪形褶痕。油酥炸的皮是用面粉做的,里面裹着,适量的白沙糖,以及炒熟、捣碎的花生,有的人还会加些芝麻。
有时候,还会把切得非常细小的蒜头碎粒,先在油锅里捞一下,然后和白沙糖、碎花生一起拌匀,再作为馅料,包在里头。但是加了蒜头碎粒的油酥炸,容易让吃它的人上火,所以体虚火旺的人,不适合吃太多,这种加了蒜头碎粒的油酥炸。
包好的油酥炸,放入油锅里,被炸得金黄酥脆。当它们被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时候,真像一个个黄橙橙的金元宝。
包油酥炸,是一件很耗时的工作。如果不借助工具,包制油酥炸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是,在把馅料包进面皮以后,必须使整个油酥炸的形状,看起来,要非常的饱满,同时,最外沿的那圈褶皱,又必须被非常小心的精雕细琢,这样出来的油酥炸,外观才能好看,炸出来以后,才能像个金元宝。
不熟练的人,用五分钟,可能都很难包好一个。熟练的人,有时候一分钟里,也只能包两到三个,还必须是分工合作,有人帮她把面皮先擀好。所以,当油酥炸的需要量大时,纯手工来制作油酥炸,就会变得非常辛苦。即便是干活都很熟练的一家子,所有人,不论男女,不管老幼,一起上阵,并没日没夜的赶制,可能都要花上一天、两天,甚至更多的时间。
因此,有人发明了一种模具,由分成两半的木板构成。模具中央,已将油酥炸饱满的外形,雕刻了出来。只要将擀好的面皮,分别放在两个模具底部,再在其中一个模具里,加入隆起的馅料,然后将两片模具,用力一合,再打开,取出成型的油酥炸。最后,稍微对它进行下修形,一个油酥炸,就做好了。这样做出来的油酥炸,虽然外观比较生硬,而且有时,还有许多毛边,粘在油酥炸外壳,但是它的速度,比起纯手工制作,要快好多倍。
除了准备这些,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精力和心力的糕点外,另一项同样非常繁琐,但是又非做不可的事情,就是准备,各种各样的油炸熟食了,比如炸海蛎球、炸大虾、炸小黄鱼、炸鲨鱼片、炸鳐鱼片、炸猪肉丸、炸牛肉丁、炸芋头条或芋头片、炸地瓜条或地瓜片、炸胡萝卜丝球、炸豆腐块,等等。
只要适合,可以放进,油锅里去炸的食物,都可以拿来炸。相对于准备那些糕点,这个工作,可能会稍微简单些。但是,因为它们个小,所以所需求的数量是相当巨大的。通常,在所有材料都已准备齐全后,从洗净、切块、调味、裹粉开始,直到最后炸好出锅,还是得花上一天、两天时间的。
没经历过普度,或是家里没大宴过宾朋的人,或者即使大宴过宾朋,但因各地风俗的差异,您可能会觉得奇怪,准备这么多的糕点和油炸食物,到底想做什么呀?正常情况,如果在家里,搞这么大规模的宴席,不都是请外面的师傅来做的吗?那把这些糕点和油炸食物,让请来的师傅帮忙制作,不就好了嘛?
这我就得告诉您,请来的师傅,主要是做宴请时,上宴席的菜肴。对这些糕点、油炸食物,他们通常都不做,因为根本就忙不过来。师傅都是在宴席开始的前一天,将所有材料、工具、设备、桌椅等,送到聘请他们的主人家里。等第二天,要大摆酒席的时候,他们才会进场,开始忙活起来。所以,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既做菜肴,又做糕点与油炸食品,根本来不及。此外,主人之所以要亲自动手,制作它们,还跟它们的用途有关。有的人,可能已经猜出来了,但还是请您,耐点性子,继续往下看,让我一一给您道来。
普度开始的头一天早上,天还没亮,外婆就已经起床了,开始为随后的祭祀,做准备。五点半左右,大家也陆续来到祖屋的大客厅里。
众人把客厅里,用来祭祀的八仙桌,最大限度的往天井边挪。八仙桌就位以后,在靠近天井边的桌子边沿,依次,由前向后,摆好香炉、一瓶启封的高级白酒、盛满白酒的三只酒杯。在香炉两边,会摆上两个烛台,烛台上各插一支未点燃全新的红蜡烛。烛台的一边,放上各式各样、叠得很高的金纸和单独放着的鞭炮。金纸是祭拜完后,要烧给神灵的,它的一面印有各种敬神、祈福的图案,也有的,是没有图案的颜色单一的彩纸。有的金纸中央,粘有一小块方形的金箔或银箔,这大概就是“金纸”这个名称的由来吧。有的金纸,并未粘有金箔或银箔,它们通常是三十二开大小的软质彩纸,用铁锤敲击一种带有波浪形的錾子,在上面錾出数条波浪线,而做出来的。涂有金箔、银箔的金纸一般是从外面买来的,而这种用錾锤敲出来的“金纸”,却可以从外面买来彩纸后,自己用这种錾和锤,敲打出来。
摆好祭祀用的礼器和供金(既金纸)后,就要开始摆盘了,即摆放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闻起来香气扑鼻,虽然嘴里垂涎欲滴,但心里依然得忍着的供品了。所有供品,都要用漂亮的大瓷碗来装,供品的品种和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有的人传言,说祭祀用的供品,得有所讲究,荤食得多少碗、素食得多少碗;熟食得多少碗、生食得多少碗;热食得多少碗,冷食得多少碗;甜食得多少碗,咸食又得多少碗。那规矩,五花八门;那讲究,层出不穷,讲的人,说得神乎其神,听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但很难记得住。
对祭祀这种严肃的事情,关键还在于心诚,心里虔诚了,即便数量少了些,神灵也不会见怪的,一样会保佑您平安如意,风调雨顺,令您心安理得、万事无忧。若祭拜的人,心中有鬼,尽想些歪门邪道、欺天害人的诡计,即使供品再多,鬼神也不会答应,终归会惶恐不安,害人终害己,所谓天道有常,报应不爽。
通常摆上的供品,会有自己做的炸肉丸、炸海蛎球、炸带鱼、炸鲨鱼片、炸大虾、炸芋头、炸地瓜、炸豆腐(这不,出来用途了)、卤蹄膀、刚刚煮好的白米饭、蒸好的鱼,炒好的菜,炖好的汤,之前做好的麻糍、松糕、碗糕、糖粿、龟粿、油酥炸等糕点(嘿嘿,用途又出来了,以上这些,一点也不难猜);还有从外面买来的烤鸭、烧鸡、麻粩、白粿、年糕、生面线、生米粉、生米、各种水果、有的人家,甚至会将带着包装的糖果、饼干、坚果、点心等等,也当成供品。就像上面所说,祭品不求多寡,不重形式,关键在于心诚意净、品正行端,无邪无恶,无淫无秽。
所有供品,都会在表面,盖一小块方形的红纸片,这样看起来不但醒目,而且喜庆。讲究一点的人,还会再摆上一些漂亮、芬芳的花卉、植物。那些殷实、富裕的人家,可能想要表现得,更隆重、更尊贵、更恭敬些,会把烤熟的猪头,或整只的烤乳猪、烤全羊这样大型且昂贵的祭品,摆上供桌。但不管怎样,所有的祭品,都必须,被摆放得整整齐齐、修饰得美轮美奂,这样才能体现心中,对神灵、对祖先的敬畏与虔诚。
祭祀开始时,先将烛台上的蜡烛点亮,再燃上三支长香。外婆会最先用双手,恭敬端持着这三支长香,在供桌后的大厅里,面对天井跪下。只见她,头朝天井上空,嘴里低声述说着,心中默默祝念着,讲些吉祥喜庆,敬请神灵光临的祝词,以及她心中,对这个家的美好祈求,说完后,外婆会朝天井上空,叩拜三下,然后起身,将三支长香,恭恭敬敬的插入香炉,再将香炉前的三杯白酒一一举起,向空中的神灵示敬,并轻声说道,“请各位神灵就位!”即向神灵宣告,我们这里一切准备就绪,万事吉祥如意,众位神灵们,大可以放心的,敞开肚皮,来品尝这些,精心为它们准备的美酒佳肴。最后,外婆会优雅的用单手,挥舞出优美的弧线,顺势将手上那杯酒,洒在天井里,接着再拿起第二杯、第三杯,如此一般,相同处理。外婆把三杯酒杯里的酒,泼洒好以后,大家会一个紧接着一个,跪在刚才外婆跪拜的位置,也拜上三拜。通常跪拜的顺序是,长辈在先,晚辈在后,男的在前,女的在后。
行完跪拜礼后,大家可以在一旁等候,也可以,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等香炉里,那三支长香,燃得差不多的时候,还留着有大概,七、八分钟的燃烧长度时,大家就又重新聚拢在一起,准备进行最后的,烧金和燃放鞭炮的仪式。
用来烧金的烧金铁盆,早就被搬到了供桌的前面,在天井边沿与花圃之间,空地的正中间位置。烧金的铁盆摆好后,烧金即刻开始。先得点燃有金箔或银箔的金纸,然后再烧,那些没有金箔银箔的彩色“金纸”。一张紧接着一张,一沓跟着一沓,被投进烧金盆里,燃起的火焰中。如果一时放得太多了,这些金纸,就会因为缺氧,而冒出滚滚黑烟。这时,就要赶紧拿根烧火棍,伸进烧金盆里,搅几下,火焰就又迅速燃起来。原来滚滚的黑烟,也马上消散了。
烧金快要结束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鞭炮了。通常都是一串很长、很响的红色鞭炮,所以要放鞭炮的人,早已在大门口,将捆成一卷的鞭炮,捋成一条直线,有时是把鞭炮放在地上,有时又是把鞭炮悬挂起来,长一点的还会被拐几次弯,绕成曲线形状。至于是放在地上,还是被悬挂起来,全凭放鞭炮的人,他的个人喜好,或根据当时现场的情况,来做定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鞭炮就位后,只等着烧金纸的人,下达“可以放鞭炮了”这样的指令。庄严的口令一出,站在门口外,准备放鞭炮的人,会立即将手里的打火机,打出火焰来,点燃鞭炮的引线,“噼里啪啦…”鞭炮就响开了,这时一家人,全都会露出欢喜的笑容。这样,祭祀神灵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紧接着,就要开始举行,祭祀祖先与逝去先人的仪式了。原先摆在八仙桌上的祭品,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更换成新的。香炉、烛台、酒杯等,都会朝大厅的方向,挪动一点,以在桌子的最前方,空出点位置,摆放祖宗和先人的牌位或遗像。未燃尽的蜡烛,会被换成全新的、未点燃过的。金纸和鞭炮也会被重新摆上,放在蜡烛的旁边。
祭祀祖先的仪式很快就开始了,流程与内容,和祭祀神灵的仪式,完全一样,并且还是由外婆来主持。唯一不同的,是祷祝词,会被由迎请神灵,换成迎请祖宗与先人。一样的点蜡烛、燃三支长香、磕头、洒酒、烧金纸、放鞭炮。
通常,第一天的祭祀活动是最隆重的。家族里所有能参加的人,都被要求,前来参加。那天摆放的祭品,也是最丰盛、最齐全,烧祭的金纸最多,燃放的鞭炮也最长。之后几天,虽然也会在大致的时间,举行程序相同的祭祀,但规模已明显变小了。祭祀当天早晨现做的祭品,变少了,基本上,以之前准备的糕点、油炸食物(这个就不说了,您已很清楚了)、生米、生面,这样方便易得的祭品,为主。鞭炮改成小串的,金纸也没烧那么多。同时没再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参加,通常由外公、外婆操做就可以了。不过,两个舅舅都会主动前来帮忙。妈妈因赶着回乐清上班,所以,普度节的第二天上午,她帮完了忙后,就带着外婆为她准备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回乐清去了。
随后的祭祀规模,之所以被缩小,大概是因为,通过第一天的隆重仪式,已和神灵、祖先之间,建立起了非常融洽的关系,彼此间都非常的熟悉。而且,神灵、祖先的胃口,也经不起,天天如此高强度、高规格、高水准的大吃大喝吧,它们也需要歇一歇,喘口气了。当然了,家里人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也需要适当的休整。外公外婆、大舅、二舅,他们是实在没法偷懒的,只能坚持着,把所有仪式都圆满举办完。
但最后一天的祭祀,又会隆重起来,规模可能会比第一天的,稍微小那么一点,这也是看主人自己的安排。那天,外婆还是必须现做几样熟食,作为供品,当然大可不必,像第一天那样丰盛,但按一定的说法,必须荤素如何搭配,而且带汤水与不带汤水的各几样。对熟食的要求,大致是这样的。而对祝祷词也有一定的讲究。外婆在祈祷的时候,必须增加些,感谢神灵、祖先在这几天里,不辞劳苦、不避尘俗、不厌粗肴、不怨简疏、不嫌怠慢、不弃贫贱,莅临赏光、驻足捧场、帮忙消晦气、除污秽、袪灾害、降吉祥、赐福瑞、保平安。并祈请它们,如果家里有懈怠不周、礼数不详之处,还望宽宥见谅、勿介于怀,并恭敬虔诚的恳请,众位仙灵、神官、祖宗、先人,在明年同样这个时间里,还能再次给予薄面、抽空光临、不吝赐教。
最后烧的金纸、燃放的鞭炮,其数量与规模,也和第一天的不相上下,基本原则是宜多、不宜少。这就叫做,好头好尾、圆圆满满、皆大欢喜。
普度节庆那段时间,当每天早晨,神圣、庄重的祭祀活动结束后,马上就要投入到更为紧张、更加耗费主人家,心力、体力的大宴宾朋这个环节了。
通常,如此大型的宴请活动,靠一家人自己的力量,绝对是无法完成的。一定得事先,请专业操办酒席的师傅团队、以及信任得过的亲戚朋友,前来帮忙。主人提前将宴席的规模,例如桌数、人数和天数等等,以及每桌菜的价格规格、大致的菜肴名单,先告诉给领班师傅。领班师傅给出初步的菜单,再与主人家,经过一番认真、仔细的研究,最终正式的菜单,和上菜的顺序,才被敲定出炉。这时候,师傅就可以,根据菜品与宴席时间,及时准备好各种食材,以防止临时出现各种慌乱与意外。
通常,除了酒水和香烟,是由主人自己采购以外,其余的,宴席上用到的所有材料,都统统交给,请来的专业师傅,去采办。这样,既可以大大减轻主人家的工作量,又可以使酒水、香烟这些高额、量大的消费品,它们的成本费用,完全由主人自己掌控,以避免过多的额外开支。
宴席用的桌椅、桌布、转盘、碗筷汤勺等物品,也是由请来帮忙,操办筵席的专业师傅团队,来提供的。等祭祀的八仙桌,被撤离后,这些桌椅、桌布、转盘、碗筷汤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被布置和摆放好。
师傅们都是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好手。即便,原来还只是个初出茅庐,只能打下手的小帮厨,经过几次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锻炼,耳濡目染、心算手练,也可以很快的成长为,烹制这种酒席菜肴的专家。但见他们,个个动作娴熟、身手敏捷、机灵伶俐:
拧、拣、涮、洗、冲、浸、泡,
切、剁、筛、净、劈、砍、挑,
蒸、煮、焖、炖、煲、烫、捞,
煎、炸、滚、爆、炒、烤、烧,
翻、铲、浇、淋、伴、和、搅,
装、匀、点、撒、端、捧、交。
再看看他们有趣的肢体、语言与表情:
走、跑、转、跳、扔、投、抛,
说、唱、吼、咆、语、叫、招,
听、闻、嗅、品、舔、尝、嚼,
凝、愁、辨、想、喜、怒、笑。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热闹的景象;随时都有,锅碗瓢盆的交响和鸣,主客宾朋的笑语欢声。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需要做的事,每一个人都有干不完的活,每一个人都有操不完的心,每一个人都有讲不完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抱怨、每一个人又都有相似的喜悦,每一个人都有各异的目标,每一个人又都有相通的心愿。
宴席一连举办了六天。本来,外公都统计好人数,固定好位次,安排好桌子。按计划,每天预备十五桌正式的,以及一桌备用的。但在第一天早晨,大舅却突然说,他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朋友,无法出席原定安排在第五天的筵席,只能临时提前到,第一天里来请他们。结果,让本来就忙得团团转的外婆,这下子更加的手忙脚乱了。
“哎呀,你要是昨天提出来,也还好办,可以让师傅们赶紧去把桌椅、碗筷搬过来。你看,现在匆匆忙忙的,临时要再多加一张桌子,谁还顾得上,去拿这些笨重的东西啊?你呀,净在忙的时候,来添乱!”外婆一听,有些着急,埋怨起大舅。
“元宝你真是的,早点说嘛。现在都是什么时候,都快火烧屁股了,你才来讲要加人。”外公在旁边听到后,立刻批评起大舅,并赶紧想办法,替外婆解围,“这样吧,你还是去忙你的事情。你把师傅的联系电话给我,我来落实这个桌椅、碗筷的事情。还有,你别忘了,去跟炒菜的师傅讲,今天让多做一桌的菜,不要到时候,桌椅碗筷来了,人也到了,却少了一桌菜。那这个脸就丢大了。”外公白了大舅一眼。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外婆赶紧去卧室,找记事本上的电话号码给外公。
然后外婆又匆匆忙忙,去找现场领头的师傅,重新商议,当天宴席的数量。领头师傅抱怨说,即便把菜做出来,但没有多余的餐桌可以摆放,也没有用。外婆就安慰他,说外公已去和他的老板打电话了,很快就能把桌椅、碗筷搬过来。领头师傅这才勉强同意。
那时外婆家还没装固定电话,所以领头师傅没办法,直接与他的老板通电话,落实这个突发的要求,只能全凭双方的相互信任,来处理。
所以,在第一天,因大舅突然改变计划,不得不临时多加一桌,变成十六桌正式的,一桌备用的。而第四天,原定正式的十五桌,被减少了一桌,成为十四桌正式的,一桌备用的。
以下是这次普度,每天宴请的客人的情况:
时间、桌数、备用、宴请的主要客人
星期一、十六桌、一桌、外曾祖母、外公这一头的亲戚;以及大舅临时增加的一桌(歪头、丫蛋和大舅的高中同学)。
星期二、十五桌、一桌、外婆这一头的亲戚。
星期三、十五桌、一桌、左邻右舍(我的姑姑一家也被请来了)。
星期四、十五桌、一桌、外公的好友、同事;外婆的好友、同事。
星期五、十四桌、一桌、大舅和二舅的亲家、同学和朋友;三舅在部队未回来,但事先和他通了电话,按他开的名单,请了些他过去的好同学、好朋友;
星期六、十五桌、一桌、答谢宴:答谢那些最重要、最要好的亲戚朋友,虽然此次普度,已经请过一回了,但再一次把他们请来;答谢每天都自愿留下来帮忙的亲朋好友;答谢聘请来的厨师团。
这里要声明下,此次普度,外公、外婆依然没有做太大的声张,仅宴请住在平阳县城里的亲戚朋友。那些住在外地的亲戚、分支,或者好朋友,也就打打电话说明下,给问个安,就算尽了礼数。没敢让人家,特意从大老远的地方辛苦跑来,就为这样一次宴请。至于在外地的远房亲戚,就更不敢去惊扰他们了。
本来,这么隆重的普度,需要办整整一周,即七天,才能算完美。但考虑到,连日来大家起早贪黑的辛苦,而且,很多自愿前来帮忙的亲戚朋友,有的人也是要上班的。所以,外公合计下,还是只办六天,较为妥当些。这样在周天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好好在家,喘口气,休整下,不至于连下个礼拜的工作,也受到影响。
最后一天的答谢宴,非常重要,不能不办,而且必须马上就办,不能说留着,等以后空闲了,再来补办。答谢宴相当于,普度活动的最后总结、概述,用时下流行的项目管理术语来讲,这叫阶段性收尾,必不可少。
如果不答谢这些大力支持、给予无私帮助的亲朋好友,会被认为非常失礼。即使之面的普度举办得,规模再宏大,场面再隆重,请来的人如何多,如果没有继续进行,这样一场答谢宴,常常会被人戳脊梁骨的,特别是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成是无情无义的人家。那真的就是100-1=0了。
答谢宴,除了要把最重要的亲戚朋友请来,还要请那些,每天都坚持留下来,帮忙到天黑,处理那些难堪的桌椅碗筷、残羹剩菜、垃圾废品的亲朋好友,以及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顾不上喝水、顾不得吃饭的各位师傅。
除了请他们吃饭,向他们敬酒,说些感激的话外,临分别的时候,还要把在普度开始前,不辞劳苦、精心准备的糕点与油炸食品,分成一份份的,让每一位赴宴的客人,都带一份回家,一来表达主人的感激之情,二来也让客人的家人,也能够分享到这次普度的快乐与祝福。
看到这里,或许您已明白了,普度前,之所以要花那样巨大的精力、时间,来制作这些糕点、油炸食品的原因了。因为,它们除了不到百分之一,或更小的一部分,用作祭祀时的供品外,其余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都是在最后一天,当客人离开的时候,作为答谢他们的礼物。只有自己亲手做的,才能更加体现主人对神灵、对祖先的恭敬虔诚,以及对这些重要客人的感激之情。
这里,再多啰嗦几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酒席,不像今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演变得非常的成熟和程式化了。现在每一桌酒席,基本固定在十位左右,而且精打细算,避免铺张浪费,一次正式的宴请,大概也就上十到十五道左右的菜。但我小时候的普度酒宴,完全不是这样的。一大张的圆桌,常常挤满了十二到十五个的人,甚至更多(这要看桌子的大小),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客人带来的小孩。常常可以看到,一张坐了十五、十六个大人的桌子里,还有好几个客人带来的小孩。因为这样的家族聚会,图的是热闹、看的是排场,大家聚在一起,可不光是为了海吃海喝,更重要的是要地北山南、海阔天空的胡侃一番,在众位亲朋、各种人群,表现自己的博闻广识、独特见解、巧雅谈吐与不凡气度。所以,常常是中午十一点左右入席,十二点到十三点之间开吃,下午四、五点钟才结束。普通人家,中午这顿宴请过后,当天的普度宴席就结束了。而财大气粗的人,还会把客人留下来,紧接着操办晚上的宴席,没搞到夜里十一、二点,客人是不会被放回家的。
当客人走后,满桌子都是没吃完的菜,还有层层叠叠的碗啊、盘的。有的菜,甚至连动都没动一口。满地上全是喝完的空酒瓶,饮料罐,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着,发出丁玲哐当的声响。随处都是抽完仍下的烟头、以及各式各样的垃圾,真叫一片狼藉、遍地垃圾。
如果没经历过,很难想象得出,当时上菜的情景。一个酒席至少得上足二十道的菜,甚至更多,即使大家已经吃饱了,菜品还会一道接着一道,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来。即使是有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已经吃饱了,别再上菜了!送来的菜,都没人动!”那些传菜、做菜的师傅,也全当耳旁风,因为这些都是主人事先安排好的。
只有这样,主人才会觉得,尽到了热情款待、周到有礼、大方得体、面上有光的情义。所以,当时的浪费,是相当惊人与可怕的。但在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如此,你若不如此高规格、高声调的操办,就会怕,背后给人留下嘲笑的把柄,尽管请了客,却依然脸上无光。
普度告一段落。阿太看了,非常的开心,望着热闹无比的宴席,她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经过她的人,有的虽然不熟悉,但也知道,她是家里的老祖母,都会向她投以微笑,她也会以笑脸相报。
而认识她的人,都会叫她以前的尊称,“甄阿姆(厚噢)!”(注:括号内的字要快速连读,合起来是一个音。相当于普通话的‘好‘。平阳方言与闽南话很接近,若您会闽南语,也就懂得了平阳话。以下相同,不再注示,仅注解翻译成普通话后的意思。)
阿太则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丢噢)家(厚噢)!”(“要吃好!”)
客人会赶紧回答,“家雅(厚噢)咯!家雅(厚噢)咯!”(吃得很好了!吃得很好了!)
(“丢噢”是要的意思;‘家‘是吃的意思;’雅‘是表示程度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很”;“咯”是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的意思。)
有时候,面对来来往往的人,阿太又会愣愣的发点呆,谁和她打招呼,她都不说话。
但如果看见外公来了,她准会把外公叫住,“阿福,你北门的阿舅,请了没有啊?我怎么没看到他呀?”
“阿姆,已经请过了,他昨天才来的呢,今天就不来了。”外公赶忙跑到她前面,在她耳朵旁大声说。
“噢,那…那个西门的陈伯请了没有?”阿太又问。陈伯是以前阿太公生意上的伙伴,每次都向阿太公、阿太下大订单。
“阿姆,去年就去找过他们了,他们早已不住在西门了。一时还都联系不上。”外公赶忙又凑近阿太耳边,大声说。
“噢…”阿太沉默不语好一会,才又喃喃的问,“那,东门的老纪家,你叫了吗?想当年,你阿爸没少帮过他,每次我们家有事的时候,只要去叫他,他都一定会赶来的。他也说,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跟他打个招呼,他一定会赶过来的。”
“阿姆,也找过了。他现在啊,跟着他女儿,住到温州去了,和他通了个电话,但没好意思,让他特意跑过来,太远了。”外公再次低下头,靠近阿太耳朵大声回答。
这时候,厨房那里的师傅叫外公了,“福伯,快过来下,您这里的柴草快用完了,得赶快叫人送些过来。”
“阿姆,厨房那边还有点事,我得过去了。您自己在这里,可要小心照顾好自己啊!”外公凝眉,用焦虑的眼神望着阿太,有些不放心。
“你忙你的吧,别把身体累坏了。能让阿珍去办的,就让她去办好了。”阿太大声的说着,向外公比了个手势。
普度结束后的一个早晨,两个表弟都不知跑哪里去玩了,除了大舅和阿太,所有人全都去上班了。我待在餐厅里,正感无聊。大舅的两个铁杆朋友,歪头和丫蛋又来串门了。
歪头和丫蛋,俩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歪头还是歪着脖子,说话依然有些结巴。这次,丫蛋穿着一件褐色的体恤,除了看起来,更黑了外,还是精瘦、精瘦的样子,下巴留着一小撮山羊胡,颧骨突出,贼溜溜的两只眼珠,镶嵌在凹陷的眼眶里。
大舅看见我,一边和歪头、丫蛋沿着楼梯往楼上走,一边叫唤我,“清宝,帮阿舅烧两壶水拎上来。”
“好咧,大舅!”我慌忙回答,并赶快跑进厨房。一看,有一瓶开水瓶是满满的,看样子是今天刚烧的,另外两瓶开水瓶还是空的。我立刻把其中一个开水瓶,加满了水,插上烧开水的电加热棒,开始煮开水。约摸一刻钟时间,水烧开了。我拎起装满开水的两个开水瓶,往二楼走。我感觉,他们不像以前,是躲在三楼的阁楼里说话,这次应该是在二楼。
果然,还没到二楼,我就听到丫蛋在说,“歪头他们家,现在可发了。他你个丫蛋,他爸跟他远房的堂哥,一起做回收废品的生意,现在做的可大了。据说,平阳城里的许多大工厂,都被他们做了进去。就连那个,超级难进的电缆厂,他们也刚刚挤了进去。他你个丫蛋,你看,他爸那个收购站,到处是堆积得满满的废旧电缆,看了真让人眼红啊!”丫蛋的表情我没看到,不过,从他叽哩呱啦的声音里,可以想象出,他眉飞色舞、唾沫横飞的样子。
“老…老…大,你…你…别听…他…他…胡说,没…没…那么夸张的。”歪头辩解着,结巴的毛病似乎比以前好了点。
“还说没有,你看,他现在说话,都比以前利索了许多,他你个丫蛋,这人一旦有钱了呀,还真是不一样!”丫蛋笑着,开始挤兑起歪头。
“嘿…嘿,老…老…大,其…其…实上礼拜,你…们家的普度宴,我…我…们周五可以来吃的,没…没…必要非…非…得改在周一的,抢…抢…这一头天,您…您…太客气了。”被丫蛋那么一挪移,歪头心里一着急,口吃反而变得更厉害了。
”哎,咱们老大的安排,自有他的用意。你想,这第一天里,请的,不都是些直系的亲属?老大是甄家的大少爷,将来如果想在这个家里,有点地位,那还不得,先造出点声势出来,让直系的亲属们都看看?我们能被老大挑中,帮他做点事情,那是福分。做小弟的,尽管配合着老大,照着去办就是了,说那么多的废话干什么嘛?他你个丫蛋,平时见你很精明,怎么今天犯糊涂了?“丫蛋立刻打断了歪头的话。
大舅看见我上了二楼,赶紧朝丫蛋和歪头俩人,用力挥了下手,瞪了下眼睛,示意他们不要再说话了。大舅接着问到,”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啊?“
二楼里,已经烟雾弥漫,到处是呛人的烟味。
“我…我…们家,下个礼拜要办普度,想…想…请您…您到时候抽个时间过去。“歪头说。
“什么时候请啊?“大舅问。
“当然是礼…礼…拜一和礼拜六了,请老大,可…可…不能怠慢。怎…怎…么样,老大?“
“行,那就礼拜一吧!礼拜六到时候再说了!“大舅回答。
“大舅,水来了。“我对大舅说。
“帮我们把茶泡上。茶叶在我房间里,茶具在阳台,靠近自来水旁的那个桌子抽屉里。别忘了,先把茶具洗干净。“大舅吩咐我说。
“好的,大舅!“我先把两瓶开水,放在他们坐的那张小四方桌旁,然后走到阳台,去找那些茶具。虽然已经离开外婆家几年了,但对大舅,我还是有些害怕。
大家看看我,又继续他们的谈话。
丫蛋把眼骨碌又是一轮,迫不及待的说,“老大,上次您说,您想开个文房用品的店面,我看没问题。您瞧,整个平阳县城里,也就西门那边,有两家。他你个丫蛋,现如今,谁家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啊?将来与教育有关的行业,肯定会越来越红火。趁现在做的人少,他你个丫蛋,我们赶紧做,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赢得先机!”
“这个得从长计议。不要像去年那个录像放映厅,急匆匆的开张,结果到最后,干不下去了。“大舅似乎对去年年底,不得不关掉,他与这几个兄弟,合伙经营的录像放映厅,还心有余悸。
“老大,我早就跟您说了,他你个丫蛋,秃狼那帮人,不是省油的灯。当初我劝您,早点与他们划清界线,早点摆脱麻烦。可您就是不听我的,还成天,请他们在放映厅里,胡吃海喝的,不仅浪费了钱,最后,还出了那么大的一摊事。“提到去年放映厅里发生的事情,丫蛋还很有怨愤。
“丫蛋,你是不懂呀。秃狼那帮人,你惹不起的呀。你得主动把他们,请进来,像爷一样的给供着。一来,你把他伺候好了,他就不会再找你麻烦。二来,你拉上了他们,可以把他们,当门神一样的给摆着,别人见了,就不敢过来惹事了。哪里想得到,他的脾气会那么冲,在咱们的店里,把那么壮的一个人,都给活活打死了。“大舅叹息到。
“也…也…算是我…我…们倒霉,那…那…个被打死的家伙,脾气也…也…太暴了。两头豹子,撞…撞…在一起,那还不得搞个…天崩…地裂…地动…山摇的?“歪头突然插进嘴,说了这么一句话。
“哎,哥就是喜欢你这样!”大舅忽然拍了拍歪头的肩膀,“过去的事情就不提它了。算花钱买个教训吧。”
“大哥说得对,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还是来说说,文房用品的事。我调查过了。西门那两家店,货都是从同一个老板那里进的。他你个丫蛋,只要我们绕过那个老板,直接去找厂家,就一定可以把价格给做下来,到时候,整个平阳县城的生意,还不轻而易举的控制在我们手里?”丫蛋不无得意的对大舅说。
我把茶具洗好,又从大舅房间里,拿来茶叶,放进茶壶里,冲入开水,给他们每个人都倒上一杯,放在桌上,那里的烟味实在是难受。“大舅,茶已泡好了。如果没什么事情,我就先回外婆祖屋了。”我问。
“行,你先去玩吧。“大舅着急和他们谈事情,一边将手上的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一边对我说。
我赶紧下楼,在楼梯上又听到大舅说,“你讲的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我现在是在发愁,到哪里去弄那么大一笔钱。要开店,你得先租店面吧,然后找货源,备货,最后再找买家。你不能光靠,偶尔进店买东西的零散客人吧,那样,你能赚几个钱?找买家,做的都是大笔的买卖,你不还得先压笔钱,先去备货?这年头,大家都学精了,谁愿意先垫付给你,那么大的一笔钱?所以,不管怎样,这第一步,你得有笔启动的资金啊。该租的租,该买的买,还得有点余钱,付工资,付水电,以及压货的钱,等等、等等。好像有个术语,叫做‘流动资金’来的,全都得要钱呀。哎呀,想得我,头都大了。我之前赚的那点,全被秃狼那帮混蛋,吃的、喝的、拿的,最后砸的,赔的,不仅一分钱不剩,还倒贴了好几万。我现在为这个钱发愁啊!”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第十五回里讲了,大舅妈凌厉的眼神,把我的好奇与热情,全都浇灭了,我重新回到外婆居住的祖屋。
祖屋客厅,灯火通明、酒菜飘香、笑语欢声,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特意从石头房餐厅,搬来的餐桌、餐椅,被临时布置在,离天井很近的大厅里,大家仍围坐在餐桌旁,边喝酒,边聊天。
见我回来,外婆一把将我搂进怀里,关切的问,“怎么没多陪瑶宝玩一会啊?”
“我忽然想外婆和大家了。”我说。
大家都笑起来。
“来吧,吃个你最喜欢的螃蟹。”外婆面带微笑,迅速给我拣了一只大螃蟹,并把壳剥开,挑出里面的肉,塞进我嘴里,“知道你喜欢吃螃蟹,这几只,是大家特意留给你的。”外婆喝了点酒,脸上有些红润,说话的时候,更加神采奕奕了。
我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口里嚼着,外婆剥出的螃蟹肉,心里美滋滋的,刚才失落的情绪,被一扫而空。我一边吃,一边听外公、外婆、大舅、二舅和妈妈聊天。
“阿姆,这对金钗,我不能拿。”我没注意到,妈妈的手上,已经捏着一对璀璨闪亮、精美无比的金钗,那不是我小时候,在阿太的梳妆盒里,看到的那一对吗?
“如玉,你这人,要我怎么说你呀!”外婆皱起眉头,“都跟你说了,既然阿嬷送给你,你就收下呗。又不是,不熟悉的外人送你的。你要知道,这对金钗,可是阿嬷嫁给阿公的时候,她从娘家那里,带过来的嫁妆。梳妆盒里,那么多的宝贝,她最中意的,就是这对金钗了。据说,这是过去从皇宫里流出来的,只有贵妃这样级别的人物,才配拥有呢。阿嬷能把这么好的东西送给你,这是你的福分。再怎样,也得领她这个人情呀?”外婆说的阿嬷,就是妈妈和几个舅舅的奶奶,即我的平阳阿太。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返回祖屋前,大家已在谈论,妈妈手里拿着的,这对金钗了。妈妈才刚进门,就被阿太悄悄拉进她房间,然后关上门,非要把这对,异常珍贵的金钗,送给妈妈。妈妈完全没料到,有些手足无措。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那对金钗拿出来,想让外婆还给阿嬷。对如此贵重的礼物,妈妈一时不敢接受。
二舅和大舅,轮番接过金钗,拿在手上,仔细观看。
“阿嬷盒里的那些宝贝,她藏得可紧了!从小到大,我才见过两次。今天我算是饱了眼福了,这么精美的金钗!“二舅赞叹到,”做工如此精巧,肯定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拥有的。据说阿嬷的阿公,以前还是个知府啊!“
看着手里晃眼的金钗,大舅也啧啧称赞,“好,好,真是件好宝贝!“大舅的眼睛里,闪烁着一股异样难透的寒光。
“如玉,你就放心的收下吧,不要再推辞了,这是阿嬷的一点心意。她现在是一会儿清醒,一会儿糊涂的。今天,听说你要回来,她别提有多高兴了,念了好几次,你小时候的事情。她像个小孩一样,又开心又紧张,坐在床边,一听门口有什么动静,立刻就跑出去看,是不是你回来了。她说,等不到你回来,她就不睡觉。从没见过她这个样子。唉”外公叹着气说。
听着外公的话,妈妈的眼泪已夺眶而出,她拿出手帕,低头擦去眼角的泪花。大家默然无语。二舅眼帘低垂,神情变得黯然。外婆发起了呆。而大舅的眼睛里,闪着一股深不可测的冷光,他把脖子扭了扭,看起来有些烦躁。
“阿嬷现在的状况不容乐观啊。”二舅最先开口说话。
“是啊,有点老年痴呆。”大舅扭了扭身体,随口说了句,他现在的样子已经比刚才,自在很多了。
“有时候,我会专门问她,更早些的事情,她总是摇摇头,说记不太清楚了。但我要是一说,“你怎么把这个事情都给忘啦?”她又会很生气。唉,她还特别爱到大街上去,一看她出门,我就很紧张,生怕她会走丢,回不来。想要跟着她,她又不让。我就问她,‘阿嬷,回我们家的路,你还记得住吗?’她就瞪我一眼说,‘你当我是小孩啊!想来考我呀?’唉,心里就是怕呀!”二舅伤感的说。
“嗯,才不到一年的时间,记性就忽然变这么差了。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好好的,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外婆叹息起来。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还是二舅继续讲,“哎呀,人要衰老了,你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阿爸,阿姆,还有我们大家,都这么尽心尽力照顾阿嬷,但她还是要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只能再继续努力了。只要阿嬷多活一天,我们就尽一天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好好的多享一天福。只要她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也算是我们做子孙的,尽了应尽的孝心了。不过,大家还是得有个心理准备啊!特别是阿爸,我真替你担心,怕你到时候,会扛不住。”
饭桌上的饭菜都冷了,大厅里的酒味、菜味、螃蟹味,连同天井里,各种植物与花的气息,全裹杂在一起,显得有些怪异,气氛变得异乎寻常的压抑。大家全都耷拉着脑袋,不再说话。
这样有好一会功夫,外公终于开口,把沉寂打破,“正好下礼拜,轮到我们这条街,举办普度节。如玉又刚好回家,我们就热热闹闹的办一回,让你们阿嬷,好好高兴、高兴!”
我们这里的普度节,相当于有些地方讲的鬼月、鬼节,但又有很大的不同。普度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份举办,每家每户,除了要操办,庄严神圣的祭祀、拜祖活动,还要广开宴席、大宴宾朋,没有热闹隆重的操办三天三宿,主人家绝对不肯善罢甘休。特别是经济实力好的家庭,往往要弄整整一礼拜,才会觉得过瘾、有面子。
大家事先选派代表,商议好顺序,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轮流举办。轮到的人家,都要竭尽全力、恭敬虔诚的准备与实施。有时候,会有大、小年,交替祭祀的说法。但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家才不管,究竟是大祭祀年还是小祭祀年,家家户户全都倾尽全力、争先恐后的操办,唯恐规模过小,触怒了神灵,遭到惩罚。更重要的是,大家怕,在背后被左邻右舍瞧不起,在暗地被亲戚朋友嘲笑,到时会抬不起头,很没面子。所以,那时往往不去区分大、小年,口头上虽有那么一说,但实际上,去年是怎么样的规模,今年依旧照办。只允许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不允许倒退了,一年反比一年小。
在举办普度的那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都要事先准备好,各式各样的糕点、水果、熟食、鲜花、供香、供金等祭品。
从普渡到来那天起,每天早晨,先进行祭拜普度公、祖先和逝去先人的仪式,然后在中午时分,举办宴席。前几天,先召集所有能请来的亲戚朋友,吃喝玩乐。最后一天,把最重要的亲戚朋友再次请来,连同所有帮忙操办的人员,统统聚在一起,搞个答谢宴。但不管那天,都是吃饭、喝酒、划拳、聊天,能喝多高就喝多高,能吃多饱就吃多饱,能聊多久就聊多久,场面越火爆,主人家越高兴。有的人家,等中午吃完后,稍事休息,傍晚继续吃喝。要到天黑了,主人才肯放客人回去。等客人散去后,家里人和留下来帮忙的亲戚朋友,会帮着整理、收拾,剩下的残羹冷炙,弄脏的锅碗瓢盆。第二天又是如此,少则三天,多则一礼拜。
这个风俗,在解放后几乎绝迹,只有民间悄悄的,小规模的进行着祭祀仪式。至于宴请,在解放后,一是允许操办的条件不够,二是社会舆论不允许,所以才没有大张旗鼓,公开的举行。但到了8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改革开放,人们的腰包突然鼓起来,思想也空前活跃,急需一个大的平台,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这个风俗才又重新开始流行起来,并持续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八十年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如现在发达的年月里,普度其实成了大家联络感情、互通信息的交际场所与机会,其社交功能,远大于祭祀、宴请的含义,其规模更是远超春节时的拜亲访友。
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商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很多新奇的事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像雨后的春笋,突然遍布大街小巷。人们欣喜之余,又充满了困惑与不解,急需相互交流切磋、相互借鉴学习。普度节,或许就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来自四面八方,甚至边远角落的熟悉的人,都被请来,济济一堂、款款而谈,融合、升华,再融合,再升华。大家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畅所欲言,广交朋友,寻找机会。很多生意买卖,工厂开办、店铺开张,这样重大的事情,常常是在普度那段时间里,被提议出来、被规划好,普度过后,再被落实实施。
当然了,那时的普度,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蓄积压抑了几年、几十年的怨气、怒火,在吃普度的时候,一不小心,便在酒桌上,给掀了出来。除斗嘴、吵架、耍狠外,甚至发展成斗殴、群架,这样很恶劣、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每年的普度,都有被打死、或因饮酒过量死人的事件发生。
而且普度的时候,人们盲目攀比,消耗了大量物力、人力和金钱。有钱的人家,一点也不在乎。而没钱的人家,每年到了这样的季节,就会犯愁,没钱办,或办得差了,就会觉得脸上无光,会被别人瞧不起,以致担心,往后会更加的门庭冷落,更无法在人前立足。所以那时,争相攀比、奢侈浪费的风气,也在普渡节和人们的心里,悄然滋长。
所有这些,都成为后来,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的理由。随着政府大张旗鼓的提倡,大家也逐渐认识到,普度时大宴宾朋的弊端,是对国家资源、社会风气、家庭经济、个人健康,极大的危害。所以普度的仪式与规模,就被一再的简化与压缩。时间从原来的一个礼拜,减为三天,再到现在的一天,仪式也由祭祀加大摆宴席,变成了仅仅进行祭祀就结束了。
但话说回来,那个时候的普度节日,的确是小朋友们最为喜爱的日子。一是因为,有太多、太多好吃的东西,可以大饱口福了。二是由于,大人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无暇管束这群,调皮捣蛋、异想天开的孩子。这也成了孩子们,一年仅次于春节,最自由、最逍遥的时光,简直到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无天的地步了。
现在是外婆当家,做普度时,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而然的,统统得由外婆,出面经办。第二天,除了外公和二舅去上班,大舅跑去外头,找他的铁杆兄弟,歪头与丫蛋外,大舅妈、二舅妈和外婆,都请好了假,连同妈妈,总共四个人,开始忙活了。外婆在上个礼拜,就已订好了,准备做面点、以及油炸小吃的材料。这些材料摆满了厨房、杂物间、餐厅,和祖屋里的几间小厢房。
石头房子前面的大石臼,这时候不仅可以派上用场,还能好好的大显身手一回。
这个巨大的石臼,可一次性放进十斤左右的大米。舂米时,需要用一个非常沉的石碓,才能捣碎,放入臼中巨量的大米。这个石碓中间,是一个碗口大的通孔,可穿过一根长2米多,也是碗口粗的大木棍。然后在靠近石臼的位置,立一个高约1米、半人高的门形框架。将穿过石碓的木棍,支在这个门形框架上。舂米时,两个人,或者一个人站在木棍的末端,用力按下,有将近一人高的木棍,直至木棍靠近地面。这时由于杠杆原理,在门形框架另一端的石碓,就被抬高。接着,松开由人按住的木棍,石碓便会落进石臼里,把石臼里的米,舂捣一下。而在石臼旁,常常会站着另外一个人,拿一把炒菜用的大铲子。当石碓被抬起来,她迅速将石臼里的米,翻搅一下,使石臼里的每一粒大米,都能被舂着,让最后捣出来的,是均匀的粉末。这是一项非常耗体力的活。所以需要几人,通力合作,相互组队,轮番上阵。
放进石臼里,等待捣碎的米,通常都要事先浸泡一个晚上。这样舂米的时候,米粒才不会,四下里乱溅。同时经水浸泡、软化后的米,还能加快舂米进程,并增加最后米粉成型的韧性。
这些待舂的米,主要是普通大米和糯米两种。生的大米和糯米,会按一定比例混合,来做松糕、碗糕、龟粿、白粿和年糕。若是把蒸熟后的糯米,拿来舂捣,则是要做麻糍和糖粿这样的甜点。
此外,用来做馅料的芝麻和花生,也可以放入大石臼里,去捣碎。但捣碎前,得将芝麻与花生,先在锅里炒熟,以煸炒出它们蕴含的香味,给馅料提味增香。芝麻是做麻糍和糖粿的馅料或伴料,而捣碎的花生,则是用来做一种叫做油酥炸的馅料。
油酥炸有点像水饺,它呈饱满的月牙形,外缘有精巧且均匀的波浪形褶痕。油酥炸的皮是用面粉做的,里面裹着,适量的白沙糖,以及炒熟、捣碎的花生,有的人还会加些芝麻。
有时候,还会把切得非常细小的蒜头碎粒,先在油锅里捞一下,然后和白沙糖、碎花生一起拌匀,再作为馅料,包在里头。但是加了蒜头碎粒的油酥炸,容易让吃它的人上火,所以体虚火旺的人,不适合吃太多,这种加了蒜头碎粒的油酥炸。
包好的油酥炸,放入油锅里,被炸得金黄酥脆。当它们被从油锅里,捞出来的时候,真像一个个黄橙橙的金元宝。
包油酥炸,是一件很耗时的工作。如果不借助工具,包制油酥炸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主要是,在把馅料包进面皮以后,必须使整个油酥炸的形状,看起来,要非常的饱满,同时,最外沿的那圈褶皱,又必须被非常小心的精雕细琢,这样出来的油酥炸,外观才能好看,炸出来以后,才能像个金元宝。
不熟练的人,用五分钟,可能都很难包好一个。熟练的人,有时候一分钟里,也只能包两到三个,还必须是分工合作,有人帮她把面皮先擀好。所以,当油酥炸的需要量大时,纯手工来制作油酥炸,就会变得非常辛苦。即便是干活都很熟练的一家子,所有人,不论男女,不管老幼,一起上阵,并没日没夜的赶制,可能都要花上一天、两天,甚至更多的时间。
因此,有人发明了一种模具,由分成两半的木板构成。模具中央,已将油酥炸饱满的外形,雕刻了出来。只要将擀好的面皮,分别放在两个模具底部,再在其中一个模具里,加入隆起的馅料,然后将两片模具,用力一合,再打开,取出成型的油酥炸。最后,稍微对它进行下修形,一个油酥炸,就做好了。这样做出来的油酥炸,虽然外观比较生硬,而且有时,还有许多毛边,粘在油酥炸外壳,但是它的速度,比起纯手工制作,要快好多倍。
除了准备这些,需要消耗大量体力、精力和心力的糕点外,另一项同样非常繁琐,但是又非做不可的事情,就是准备,各种各样的油炸熟食了,比如炸海蛎球、炸大虾、炸小黄鱼、炸鲨鱼片、炸鳐鱼片、炸猪肉丸、炸牛肉丁、炸芋头条或芋头片、炸地瓜条或地瓜片、炸胡萝卜丝球、炸豆腐块,等等。
只要适合,可以放进,油锅里去炸的食物,都可以拿来炸。相对于准备那些糕点,这个工作,可能会稍微简单些。但是,因为它们个小,所以所需求的数量是相当巨大的。通常,在所有材料都已准备齐全后,从洗净、切块、调味、裹粉开始,直到最后炸好出锅,还是得花上一天、两天时间的。
没经历过普度,或是家里没大宴过宾朋的人,或者即使大宴过宾朋,但因各地风俗的差异,您可能会觉得奇怪,准备这么多的糕点和油炸食物,到底想做什么呀?正常情况,如果在家里,搞这么大规模的宴席,不都是请外面的师傅来做的吗?那把这些糕点和油炸食物,让请来的师傅帮忙制作,不就好了嘛?
这我就得告诉您,请来的师傅,主要是做宴请时,上宴席的菜肴。对这些糕点、油炸食物,他们通常都不做,因为根本就忙不过来。师傅都是在宴席开始的前一天,将所有材料、工具、设备、桌椅等,送到聘请他们的主人家里。等第二天,要大摆酒席的时候,他们才会进场,开始忙活起来。所以,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既做菜肴,又做糕点与油炸食品,根本来不及。此外,主人之所以要亲自动手,制作它们,还跟它们的用途有关。有的人,可能已经猜出来了,但还是请您,耐点性子,继续往下看,让我一一给您道来。
普度开始的头一天早上,天还没亮,外婆就已经起床了,开始为随后的祭祀,做准备。五点半左右,大家也陆续来到祖屋的大客厅里。
众人把客厅里,用来祭祀的八仙桌,最大限度的往天井边挪。八仙桌就位以后,在靠近天井边的桌子边沿,依次,由前向后,摆好香炉、一瓶启封的高级白酒、盛满白酒的三只酒杯。在香炉两边,会摆上两个烛台,烛台上各插一支未点燃全新的红蜡烛。烛台的一边,放上各式各样、叠得很高的金纸和单独放着的鞭炮。金纸是祭拜完后,要烧给神灵的,它的一面印有各种敬神、祈福的图案,也有的,是没有图案的颜色单一的彩纸。有的金纸中央,粘有一小块方形的金箔或银箔,这大概就是“金纸”这个名称的由来吧。有的金纸,并未粘有金箔或银箔,它们通常是三十二开大小的软质彩纸,用铁锤敲击一种带有波浪形的錾子,在上面錾出数条波浪线,而做出来的。涂有金箔、银箔的金纸一般是从外面买来的,而这种用錾锤敲出来的“金纸”,却可以从外面买来彩纸后,自己用这种錾和锤,敲打出来。
摆好祭祀用的礼器和供金(既金纸)后,就要开始摆盘了,即摆放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闻起来香气扑鼻,虽然嘴里垂涎欲滴,但心里依然得忍着的供品了。所有供品,都要用漂亮的大瓷碗来装,供品的品种和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有的人传言,说祭祀用的供品,得有所讲究,荤食得多少碗、素食得多少碗;熟食得多少碗、生食得多少碗;热食得多少碗,冷食得多少碗;甜食得多少碗,咸食又得多少碗。那规矩,五花八门;那讲究,层出不穷,讲的人,说得神乎其神,听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但很难记得住。
对祭祀这种严肃的事情,关键还在于心诚,心里虔诚了,即便数量少了些,神灵也不会见怪的,一样会保佑您平安如意,风调雨顺,令您心安理得、万事无忧。若祭拜的人,心中有鬼,尽想些歪门邪道、欺天害人的诡计,即使供品再多,鬼神也不会答应,终归会惶恐不安,害人终害己,所谓天道有常,报应不爽。
通常摆上的供品,会有自己做的炸肉丸、炸海蛎球、炸带鱼、炸鲨鱼片、炸大虾、炸芋头、炸地瓜、炸豆腐(这不,出来用途了)、卤蹄膀、刚刚煮好的白米饭、蒸好的鱼,炒好的菜,炖好的汤,之前做好的麻糍、松糕、碗糕、糖粿、龟粿、油酥炸等糕点(嘿嘿,用途又出来了,以上这些,一点也不难猜);还有从外面买来的烤鸭、烧鸡、麻粩、白粿、年糕、生面线、生米粉、生米、各种水果、有的人家,甚至会将带着包装的糖果、饼干、坚果、点心等等,也当成供品。就像上面所说,祭品不求多寡,不重形式,关键在于心诚意净、品正行端,无邪无恶,无淫无秽。
所有供品,都会在表面,盖一小块方形的红纸片,这样看起来不但醒目,而且喜庆。讲究一点的人,还会再摆上一些漂亮、芬芳的花卉、植物。那些殷实、富裕的人家,可能想要表现得,更隆重、更尊贵、更恭敬些,会把烤熟的猪头,或整只的烤乳猪、烤全羊这样大型且昂贵的祭品,摆上供桌。但不管怎样,所有的祭品,都必须,被摆放得整整齐齐、修饰得美轮美奂,这样才能体现心中,对神灵、对祖先的敬畏与虔诚。
祭祀开始时,先将烛台上的蜡烛点亮,再燃上三支长香。外婆会最先用双手,恭敬端持着这三支长香,在供桌后的大厅里,面对天井跪下。只见她,头朝天井上空,嘴里低声述说着,心中默默祝念着,讲些吉祥喜庆,敬请神灵光临的祝词,以及她心中,对这个家的美好祈求,说完后,外婆会朝天井上空,叩拜三下,然后起身,将三支长香,恭恭敬敬的插入香炉,再将香炉前的三杯白酒一一举起,向空中的神灵示敬,并轻声说道,“请各位神灵就位!”即向神灵宣告,我们这里一切准备就绪,万事吉祥如意,众位神灵们,大可以放心的,敞开肚皮,来品尝这些,精心为它们准备的美酒佳肴。最后,外婆会优雅的用单手,挥舞出优美的弧线,顺势将手上那杯酒,洒在天井里,接着再拿起第二杯、第三杯,如此一般,相同处理。外婆把三杯酒杯里的酒,泼洒好以后,大家会一个紧接着一个,跪在刚才外婆跪拜的位置,也拜上三拜。通常跪拜的顺序是,长辈在先,晚辈在后,男的在前,女的在后。
行完跪拜礼后,大家可以在一旁等候,也可以,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等香炉里,那三支长香,燃得差不多的时候,还留着有大概,七、八分钟的燃烧长度时,大家就又重新聚拢在一起,准备进行最后的,烧金和燃放鞭炮的仪式。
用来烧金的烧金铁盆,早就被搬到了供桌的前面,在天井边沿与花圃之间,空地的正中间位置。烧金的铁盆摆好后,烧金即刻开始。先得点燃有金箔或银箔的金纸,然后再烧,那些没有金箔银箔的彩色“金纸”。一张紧接着一张,一沓跟着一沓,被投进烧金盆里,燃起的火焰中。如果一时放得太多了,这些金纸,就会因为缺氧,而冒出滚滚黑烟。这时,就要赶紧拿根烧火棍,伸进烧金盆里,搅几下,火焰就又迅速燃起来。原来滚滚的黑烟,也马上消散了。
烧金快要结束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鞭炮了。通常都是一串很长、很响的红色鞭炮,所以要放鞭炮的人,早已在大门口,将捆成一卷的鞭炮,捋成一条直线,有时是把鞭炮放在地上,有时又是把鞭炮悬挂起来,长一点的还会被拐几次弯,绕成曲线形状。至于是放在地上,还是被悬挂起来,全凭放鞭炮的人,他的个人喜好,或根据当时现场的情况,来做定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鞭炮就位后,只等着烧金纸的人,下达“可以放鞭炮了”这样的指令。庄严的口令一出,站在门口外,准备放鞭炮的人,会立即将手里的打火机,打出火焰来,点燃鞭炮的引线,“噼里啪啦…”鞭炮就响开了,这时一家人,全都会露出欢喜的笑容。这样,祭祀神灵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紧接着,就要开始举行,祭祀祖先与逝去先人的仪式了。原先摆在八仙桌上的祭品,会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更换成新的。香炉、烛台、酒杯等,都会朝大厅的方向,挪动一点,以在桌子的最前方,空出点位置,摆放祖宗和先人的牌位或遗像。未燃尽的蜡烛,会被换成全新的、未点燃过的。金纸和鞭炮也会被重新摆上,放在蜡烛的旁边。
祭祀祖先的仪式很快就开始了,流程与内容,和祭祀神灵的仪式,完全一样,并且还是由外婆来主持。唯一不同的,是祷祝词,会被由迎请神灵,换成迎请祖宗与先人。一样的点蜡烛、燃三支长香、磕头、洒酒、烧金纸、放鞭炮。
通常,第一天的祭祀活动是最隆重的。家族里所有能参加的人,都被要求,前来参加。那天摆放的祭品,也是最丰盛、最齐全,烧祭的金纸最多,燃放的鞭炮也最长。之后几天,虽然也会在大致的时间,举行程序相同的祭祀,但规模已明显变小了。祭祀当天早晨现做的祭品,变少了,基本上,以之前准备的糕点、油炸食物(这个就不说了,您已很清楚了)、生米、生面,这样方便易得的祭品,为主。鞭炮改成小串的,金纸也没烧那么多。同时没再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参加,通常由外公、外婆操做就可以了。不过,两个舅舅都会主动前来帮忙。妈妈因赶着回乐清上班,所以,普度节的第二天上午,她帮完了忙后,就带着外婆为她准备的大包、小包的行李,回乐清去了。
随后的祭祀规模,之所以被缩小,大概是因为,通过第一天的隆重仪式,已和神灵、祖先之间,建立起了非常融洽的关系,彼此间都非常的熟悉。而且,神灵、祖先的胃口,也经不起,天天如此高强度、高规格、高水准的大吃大喝吧,它们也需要歇一歇,喘口气了。当然了,家里人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也需要适当的休整。外公外婆、大舅、二舅,他们是实在没法偷懒的,只能坚持着,把所有仪式都圆满举办完。
但最后一天的祭祀,又会隆重起来,规模可能会比第一天的,稍微小那么一点,这也是看主人自己的安排。那天,外婆还是必须现做几样熟食,作为供品,当然大可不必,像第一天那样丰盛,但按一定的说法,必须荤素如何搭配,而且带汤水与不带汤水的各几样。对熟食的要求,大致是这样的。而对祝祷词也有一定的讲究。外婆在祈祷的时候,必须增加些,感谢神灵、祖先在这几天里,不辞劳苦、不避尘俗、不厌粗肴、不怨简疏、不嫌怠慢、不弃贫贱,莅临赏光、驻足捧场、帮忙消晦气、除污秽、袪灾害、降吉祥、赐福瑞、保平安。并祈请它们,如果家里有懈怠不周、礼数不详之处,还望宽宥见谅、勿介于怀,并恭敬虔诚的恳请,众位仙灵、神官、祖宗、先人,在明年同样这个时间里,还能再次给予薄面、抽空光临、不吝赐教。
最后烧的金纸、燃放的鞭炮,其数量与规模,也和第一天的不相上下,基本原则是宜多、不宜少。这就叫做,好头好尾、圆圆满满、皆大欢喜。
普度节庆那段时间,当每天早晨,神圣、庄重的祭祀活动结束后,马上就要投入到更为紧张、更加耗费主人家,心力、体力的大宴宾朋这个环节了。
通常,如此大型的宴请活动,靠一家人自己的力量,绝对是无法完成的。一定得事先,请专业操办酒席的师傅团队、以及信任得过的亲戚朋友,前来帮忙。主人提前将宴席的规模,例如桌数、人数和天数等等,以及每桌菜的价格规格、大致的菜肴名单,先告诉给领班师傅。领班师傅给出初步的菜单,再与主人家,经过一番认真、仔细的研究,最终正式的菜单,和上菜的顺序,才被敲定出炉。这时候,师傅就可以,根据菜品与宴席时间,及时准备好各种食材,以防止临时出现各种慌乱与意外。
通常,除了酒水和香烟,是由主人自己采购以外,其余的,宴席上用到的所有材料,都统统交给,请来的专业师傅,去采办。这样,既可以大大减轻主人家的工作量,又可以使酒水、香烟这些高额、量大的消费品,它们的成本费用,完全由主人自己掌控,以避免过多的额外开支。
宴席用的桌椅、桌布、转盘、碗筷汤勺等物品,也是由请来帮忙,操办筵席的专业师傅团队,来提供的。等祭祀的八仙桌,被撤离后,这些桌椅、桌布、转盘、碗筷汤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被布置和摆放好。
师傅们都是些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好手。即便,原来还只是个初出茅庐,只能打下手的小帮厨,经过几次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锻炼,耳濡目染、心算手练,也可以很快的成长为,烹制这种酒席菜肴的专家。但见他们,个个动作娴熟、身手敏捷、机灵伶俐:
拧、拣、涮、洗、冲、浸、泡,
切、剁、筛、净、劈、砍、挑,
蒸、煮、焖、炖、煲、烫、捞,
煎、炸、滚、爆、炒、烤、烧,
翻、铲、浇、淋、伴、和、搅,
装、匀、点、撒、端、捧、交。
再看看他们有趣的肢体、语言与表情:
走、跑、转、跳、扔、投、抛,
说、唱、吼、咆、语、叫、招,
听、闻、嗅、品、舔、尝、嚼,
凝、愁、辨、想、喜、怒、笑。
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热闹的景象;随时都有,锅碗瓢盆的交响和鸣,主客宾朋的笑语欢声。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需要做的事,每一个人都有干不完的活,每一个人都有操不完的心,每一个人都有讲不完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抱怨、每一个人又都有相似的喜悦,每一个人都有各异的目标,每一个人又都有相通的心愿。
宴席一连举办了六天。本来,外公都统计好人数,固定好位次,安排好桌子。按计划,每天预备十五桌正式的,以及一桌备用的。但在第一天早晨,大舅却突然说,他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朋友,无法出席原定安排在第五天的筵席,只能临时提前到,第一天里来请他们。结果,让本来就忙得团团转的外婆,这下子更加的手忙脚乱了。
“哎呀,你要是昨天提出来,也还好办,可以让师傅们赶紧去把桌椅、碗筷搬过来。你看,现在匆匆忙忙的,临时要再多加一张桌子,谁还顾得上,去拿这些笨重的东西啊?你呀,净在忙的时候,来添乱!”外婆一听,有些着急,埋怨起大舅。
“元宝你真是的,早点说嘛。现在都是什么时候,都快火烧屁股了,你才来讲要加人。”外公在旁边听到后,立刻批评起大舅,并赶紧想办法,替外婆解围,“这样吧,你还是去忙你的事情。你把师傅的联系电话给我,我来落实这个桌椅、碗筷的事情。还有,你别忘了,去跟炒菜的师傅讲,今天让多做一桌的菜,不要到时候,桌椅碗筷来了,人也到了,却少了一桌菜。那这个脸就丢大了。”外公白了大舅一眼。
“好吧,也只能这样了。”外婆赶紧去卧室,找记事本上的电话号码给外公。
然后外婆又匆匆忙忙,去找现场领头的师傅,重新商议,当天宴席的数量。领头师傅抱怨说,即便把菜做出来,但没有多余的餐桌可以摆放,也没有用。外婆就安慰他,说外公已去和他的老板打电话了,很快就能把桌椅、碗筷搬过来。领头师傅这才勉强同意。
那时外婆家还没装固定电话,所以领头师傅没办法,直接与他的老板通电话,落实这个突发的要求,只能全凭双方的相互信任,来处理。
所以,在第一天,因大舅突然改变计划,不得不临时多加一桌,变成十六桌正式的,一桌备用的。而第四天,原定正式的十五桌,被减少了一桌,成为十四桌正式的,一桌备用的。
以下是这次普度,每天宴请的客人的情况:
时间、桌数、备用、宴请的主要客人
星期一、十六桌、一桌、外曾祖母、外公这一头的亲戚;以及大舅临时增加的一桌(歪头、丫蛋和大舅的高中同学)。
星期二、十五桌、一桌、外婆这一头的亲戚。
星期三、十五桌、一桌、左邻右舍(我的姑姑一家也被请来了)。
星期四、十五桌、一桌、外公的好友、同事;外婆的好友、同事。
星期五、十四桌、一桌、大舅和二舅的亲家、同学和朋友;三舅在部队未回来,但事先和他通了电话,按他开的名单,请了些他过去的好同学、好朋友;
星期六、十五桌、一桌、答谢宴:答谢那些最重要、最要好的亲戚朋友,虽然此次普度,已经请过一回了,但再一次把他们请来;答谢每天都自愿留下来帮忙的亲朋好友;答谢聘请来的厨师团。
这里要声明下,此次普度,外公、外婆依然没有做太大的声张,仅宴请住在平阳县城里的亲戚朋友。那些住在外地的亲戚、分支,或者好朋友,也就打打电话说明下,给问个安,就算尽了礼数。没敢让人家,特意从大老远的地方辛苦跑来,就为这样一次宴请。至于在外地的远房亲戚,就更不敢去惊扰他们了。
本来,这么隆重的普度,需要办整整一周,即七天,才能算完美。但考虑到,连日来大家起早贪黑的辛苦,而且,很多自愿前来帮忙的亲戚朋友,有的人也是要上班的。所以,外公合计下,还是只办六天,较为妥当些。这样在周天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好好在家,喘口气,休整下,不至于连下个礼拜的工作,也受到影响。
最后一天的答谢宴,非常重要,不能不办,而且必须马上就办,不能说留着,等以后空闲了,再来补办。答谢宴相当于,普度活动的最后总结、概述,用时下流行的项目管理术语来讲,这叫阶段性收尾,必不可少。
如果不答谢这些大力支持、给予无私帮助的亲朋好友,会被认为非常失礼。即使之面的普度举办得,规模再宏大,场面再隆重,请来的人如何多,如果没有继续进行,这样一场答谢宴,常常会被人戳脊梁骨的,特别是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成是无情无义的人家。那真的就是100-1=0了。
答谢宴,除了要把最重要的亲戚朋友请来,还要请那些,每天都坚持留下来,帮忙到天黑,处理那些难堪的桌椅碗筷、残羹剩菜、垃圾废品的亲朋好友,以及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顾不上喝水、顾不得吃饭的各位师傅。
除了请他们吃饭,向他们敬酒,说些感激的话外,临分别的时候,还要把在普度开始前,不辞劳苦、精心准备的糕点与油炸食品,分成一份份的,让每一位赴宴的客人,都带一份回家,一来表达主人的感激之情,二来也让客人的家人,也能够分享到这次普度的快乐与祝福。
看到这里,或许您已明白了,普度前,之所以要花那样巨大的精力、时间,来制作这些糕点、油炸食品的原因了。因为,它们除了不到百分之一,或更小的一部分,用作祭祀时的供品外,其余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都是在最后一天,当客人离开的时候,作为答谢他们的礼物。只有自己亲手做的,才能更加体现主人对神灵、对祖先的恭敬虔诚,以及对这些重要客人的感激之情。
这里,再多啰嗦几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酒席,不像今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演变得非常的成熟和程式化了。现在每一桌酒席,基本固定在十位左右,而且精打细算,避免铺张浪费,一次正式的宴请,大概也就上十到十五道左右的菜。但我小时候的普度酒宴,完全不是这样的。一大张的圆桌,常常挤满了十二到十五个的人,甚至更多(这要看桌子的大小),而且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客人带来的小孩。常常可以看到,一张坐了十五、十六个大人的桌子里,还有好几个客人带来的小孩。因为这样的家族聚会,图的是热闹、看的是排场,大家聚在一起,可不光是为了海吃海喝,更重要的是要地北山南、海阔天空的胡侃一番,在众位亲朋、各种人群,表现自己的博闻广识、独特见解、巧雅谈吐与不凡气度。所以,常常是中午十一点左右入席,十二点到十三点之间开吃,下午四、五点钟才结束。普通人家,中午这顿宴请过后,当天的普度宴席就结束了。而财大气粗的人,还会把客人留下来,紧接着操办晚上的宴席,没搞到夜里十一、二点,客人是不会被放回家的。
当客人走后,满桌子都是没吃完的菜,还有层层叠叠的碗啊、盘的。有的菜,甚至连动都没动一口。满地上全是喝完的空酒瓶,饮料罐,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着,发出丁玲哐当的声响。随处都是抽完仍下的烟头、以及各式各样的垃圾,真叫一片狼藉、遍地垃圾。
如果没经历过,很难想象得出,当时上菜的情景。一个酒席至少得上足二十道的菜,甚至更多,即使大家已经吃饱了,菜品还会一道接着一道,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来。即使是有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已经吃饱了,别再上菜了!送来的菜,都没人动!”那些传菜、做菜的师傅,也全当耳旁风,因为这些都是主人事先安排好的。
只有这样,主人才会觉得,尽到了热情款待、周到有礼、大方得体、面上有光的情义。所以,当时的浪费,是相当惊人与可怕的。但在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如此,你若不如此高规格、高声调的操办,就会怕,背后给人留下嘲笑的把柄,尽管请了客,却依然脸上无光。
普度告一段落。阿太看了,非常的开心,望着热闹无比的宴席,她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经过她的人,有的虽然不熟悉,但也知道,她是家里的老祖母,都会向她投以微笑,她也会以笑脸相报。
而认识她的人,都会叫她以前的尊称,“甄阿姆(厚噢)!”(注:括号内的字要快速连读,合起来是一个音。相当于普通话的‘好‘。平阳方言与闽南话很接近,若您会闽南语,也就懂得了平阳话。以下相同,不再注示,仅注解翻译成普通话后的意思。)
阿太则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丢噢)家(厚噢)!”(“要吃好!”)
客人会赶紧回答,“家雅(厚噢)咯!家雅(厚噢)咯!”(吃得很好了!吃得很好了!)
(“丢噢”是要的意思;‘家‘是吃的意思;’雅‘是表示程度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很”;“咯”是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的意思。)
有时候,面对来来往往的人,阿太又会愣愣的发点呆,谁和她打招呼,她都不说话。
但如果看见外公来了,她准会把外公叫住,“阿福,你北门的阿舅,请了没有啊?我怎么没看到他呀?”
“阿姆,已经请过了,他昨天才来的呢,今天就不来了。”外公赶忙跑到她前面,在她耳朵旁大声说。
“噢,那…那个西门的陈伯请了没有?”阿太又问。陈伯是以前阿太公生意上的伙伴,每次都向阿太公、阿太下大订单。
“阿姆,去年就去找过他们了,他们早已不住在西门了。一时还都联系不上。”外公赶忙又凑近阿太耳边,大声说。
“噢…”阿太沉默不语好一会,才又喃喃的问,“那,东门的老纪家,你叫了吗?想当年,你阿爸没少帮过他,每次我们家有事的时候,只要去叫他,他都一定会赶来的。他也说,不管什么事情,只要跟他打个招呼,他一定会赶过来的。”
“阿姆,也找过了。他现在啊,跟着他女儿,住到温州去了,和他通了个电话,但没好意思,让他特意跑过来,太远了。”外公再次低下头,靠近阿太耳朵大声回答。
这时候,厨房那里的师傅叫外公了,“福伯,快过来下,您这里的柴草快用完了,得赶快叫人送些过来。”
“阿姆,厨房那边还有点事,我得过去了。您自己在这里,可要小心照顾好自己啊!”外公凝眉,用焦虑的眼神望着阿太,有些不放心。
“你忙你的吧,别把身体累坏了。能让阿珍去办的,就让她去办好了。”阿太大声的说着,向外公比了个手势。
普度结束后的一个早晨,两个表弟都不知跑哪里去玩了,除了大舅和阿太,所有人全都去上班了。我待在餐厅里,正感无聊。大舅的两个铁杆朋友,歪头和丫蛋又来串门了。
歪头和丫蛋,俩个人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歪头还是歪着脖子,说话依然有些结巴。这次,丫蛋穿着一件褐色的体恤,除了看起来,更黑了外,还是精瘦、精瘦的样子,下巴留着一小撮山羊胡,颧骨突出,贼溜溜的两只眼珠,镶嵌在凹陷的眼眶里。
大舅看见我,一边和歪头、丫蛋沿着楼梯往楼上走,一边叫唤我,“清宝,帮阿舅烧两壶水拎上来。”
“好咧,大舅!”我慌忙回答,并赶快跑进厨房。一看,有一瓶开水瓶是满满的,看样子是今天刚烧的,另外两瓶开水瓶还是空的。我立刻把其中一个开水瓶,加满了水,插上烧开水的电加热棒,开始煮开水。约摸一刻钟时间,水烧开了。我拎起装满开水的两个开水瓶,往二楼走。我感觉,他们不像以前,是躲在三楼的阁楼里说话,这次应该是在二楼。
果然,还没到二楼,我就听到丫蛋在说,“歪头他们家,现在可发了。他你个丫蛋,他爸跟他远房的堂哥,一起做回收废品的生意,现在做的可大了。据说,平阳城里的许多大工厂,都被他们做了进去。就连那个,超级难进的电缆厂,他们也刚刚挤了进去。他你个丫蛋,你看,他爸那个收购站,到处是堆积得满满的废旧电缆,看了真让人眼红啊!”丫蛋的表情我没看到,不过,从他叽哩呱啦的声音里,可以想象出,他眉飞色舞、唾沫横飞的样子。
“老…老…大,你…你…别听…他…他…胡说,没…没…那么夸张的。”歪头辩解着,结巴的毛病似乎比以前好了点。
“还说没有,你看,他现在说话,都比以前利索了许多,他你个丫蛋,这人一旦有钱了呀,还真是不一样!”丫蛋笑着,开始挤兑起歪头。
“嘿…嘿,老…老…大,其…其…实上礼拜,你…们家的普度宴,我…我…们周五可以来吃的,没…没…必要非…非…得改在周一的,抢…抢…这一头天,您…您…太客气了。”被丫蛋那么一挪移,歪头心里一着急,口吃反而变得更厉害了。
”哎,咱们老大的安排,自有他的用意。你想,这第一天里,请的,不都是些直系的亲属?老大是甄家的大少爷,将来如果想在这个家里,有点地位,那还不得,先造出点声势出来,让直系的亲属们都看看?我们能被老大挑中,帮他做点事情,那是福分。做小弟的,尽管配合着老大,照着去办就是了,说那么多的废话干什么嘛?他你个丫蛋,平时见你很精明,怎么今天犯糊涂了?“丫蛋立刻打断了歪头的话。
大舅看见我上了二楼,赶紧朝丫蛋和歪头俩人,用力挥了下手,瞪了下眼睛,示意他们不要再说话了。大舅接着问到,”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啊?“
二楼里,已经烟雾弥漫,到处是呛人的烟味。
“我…我…们家,下个礼拜要办普度,想…想…请您…您到时候抽个时间过去。“歪头说。
“什么时候请啊?“大舅问。
“当然是礼…礼…拜一和礼拜六了,请老大,可…可…不能怠慢。怎…怎…么样,老大?“
“行,那就礼拜一吧!礼拜六到时候再说了!“大舅回答。
“大舅,水来了。“我对大舅说。
“帮我们把茶泡上。茶叶在我房间里,茶具在阳台,靠近自来水旁的那个桌子抽屉里。别忘了,先把茶具洗干净。“大舅吩咐我说。
“好的,大舅!“我先把两瓶开水,放在他们坐的那张小四方桌旁,然后走到阳台,去找那些茶具。虽然已经离开外婆家几年了,但对大舅,我还是有些害怕。
大家看看我,又继续他们的谈话。
丫蛋把眼骨碌又是一轮,迫不及待的说,“老大,上次您说,您想开个文房用品的店面,我看没问题。您瞧,整个平阳县城里,也就西门那边,有两家。他你个丫蛋,现如今,谁家不注重孩子的教育啊?将来与教育有关的行业,肯定会越来越红火。趁现在做的人少,他你个丫蛋,我们赶紧做,谁先抢占市场,谁就赢得先机!”
“这个得从长计议。不要像去年那个录像放映厅,急匆匆的开张,结果到最后,干不下去了。“大舅似乎对去年年底,不得不关掉,他与这几个兄弟,合伙经营的录像放映厅,还心有余悸。
“老大,我早就跟您说了,他你个丫蛋,秃狼那帮人,不是省油的灯。当初我劝您,早点与他们划清界线,早点摆脱麻烦。可您就是不听我的,还成天,请他们在放映厅里,胡吃海喝的,不仅浪费了钱,最后,还出了那么大的一摊事。“提到去年放映厅里发生的事情,丫蛋还很有怨愤。
“丫蛋,你是不懂呀。秃狼那帮人,你惹不起的呀。你得主动把他们,请进来,像爷一样的给供着。一来,你把他伺候好了,他就不会再找你麻烦。二来,你拉上了他们,可以把他们,当门神一样的给摆着,别人见了,就不敢过来惹事了。哪里想得到,他的脾气会那么冲,在咱们的店里,把那么壮的一个人,都给活活打死了。“大舅叹息到。
“也…也…算是我…我…们倒霉,那…那…个被打死的家伙,脾气也…也…太暴了。两头豹子,撞…撞…在一起,那还不得搞个…天崩…地裂…地动…山摇的?“歪头突然插进嘴,说了这么一句话。
“哎,哥就是喜欢你这样!”大舅忽然拍了拍歪头的肩膀,“过去的事情就不提它了。算花钱买个教训吧。”
“大哥说得对,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好了,还是来说说,文房用品的事。我调查过了。西门那两家店,货都是从同一个老板那里进的。他你个丫蛋,只要我们绕过那个老板,直接去找厂家,就一定可以把价格给做下来,到时候,整个平阳县城的生意,还不轻而易举的控制在我们手里?”丫蛋不无得意的对大舅说。
我把茶具洗好,又从大舅房间里,拿来茶叶,放进茶壶里,冲入开水,给他们每个人都倒上一杯,放在桌上,那里的烟味实在是难受。“大舅,茶已泡好了。如果没什么事情,我就先回外婆祖屋了。”我问。
“行,你先去玩吧。“大舅着急和他们谈事情,一边将手上的烟头,掐灭在烟灰缸里,一边对我说。
我赶紧下楼,在楼梯上又听到大舅说,“你讲的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我现在是在发愁,到哪里去弄那么大一笔钱。要开店,你得先租店面吧,然后找货源,备货,最后再找买家。你不能光靠,偶尔进店买东西的零散客人吧,那样,你能赚几个钱?找买家,做的都是大笔的买卖,你不还得先压笔钱,先去备货?这年头,大家都学精了,谁愿意先垫付给你,那么大的一笔钱?所以,不管怎样,这第一步,你得有笔启动的资金啊。该租的租,该买的买,还得有点余钱,付工资,付水电,以及压货的钱,等等、等等。好像有个术语,叫做‘流动资金’来的,全都得要钱呀。哎呀,想得我,头都大了。我之前赚的那点,全被秃狼那帮混蛋,吃的、喝的、拿的,最后砸的,赔的,不仅一分钱不剩,还倒贴了好几万。我现在为这个钱发愁啊!”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